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方法类)走自己的路,敢于相信自己的价值判断——我的一点经验(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tyropapa 发表于 08-10-23 17:09: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转自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论坛,作者为道口08年学姐jennyanydots
在此衷心的感谢学姐提供这份宝贵的经验供大家学习

文章关键词:“二年报考”,“不被光环吓倒”,“了解你自己”,“关注课本,关注真题”,“性价比”,“一次没有标杆的跳高”,“单一规则”

趴趴感想:由于我的考研方向,jennyanydots学姐的文章我看过很多遍,或许应该说是道口学长学姐们的经验贴我看过很多遍,很多时候其实大牛们不是随随便便的就这么出来的,但都有其共性:一个是好的心态,一个是坚定的信心,一个是科学的方法,还有一个就是对道口的衷心喜爱,很多人也许会问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2年甚至3年还在冲道口,但这个就是道口的魅力所在,扯远了,回到贴子上来,无论你选择的是名校还是非名校,你所要做的就是使自己跳得更高,记住,我们所关注的不是那个分母,而是那个分子,即使那所学校只招一个,那最后堂堂正正迈入那个校门的也是你……



原帖如下
响应号召,本着认真负责的精神来写一下自己的经验,其实就是自己在考研中的一些做法,有些可能不适用于多数人,就全当是为了提供多种模式做点努力吧
首先还是要借此机会感谢YR学姐、JUNXI学姐和XZF、LY两位同学的帮助(虽然做法俗,但这是必须的),希望你们能看到;此外还想感谢08级刚刚认识的好朋友们,优秀的你们让我觉得这个研考得很值!

言归正传,说一下我的成绩吧:政治80,英语77,数学136,专业120,总分413。(缺点是没有一门特别拿得出手,优点是都不算太低)
一、        我的考研概况:
      今年是我第二年报考道口,第一年是在“半裸考”的状态下参加的考试,为什么呢?原因很可笑——因为06年的分数线是395。这个seems to be 高不可攀的分数让我从那年9月份就开始绝望,处于“破罐子破摔”状态,最后复习了的东西算下来只有30%。所以在提出自己的经验之前,我首先想和后来者分享这个血的教训。希望师弟师妹们不要因为看到今年的分数线是390就灰心丧气,被前人光环吓死是很傻很可悲的哦~~
      去年7月份开始正式准备今年的考研(后面说的都是这一次)。由于第一年的“半裸考”,很多东西都只能从0开始。我的自身情况是比较嗜睡、不能过于起早贪黑,体力不算很好(第一次疲劳期在10月初就到来了),6个多月的时间不算充裕,以前的基础也谈不上好,第一年的30%其实早就忘得差不多了(如果你是第二年,应该能明白这种感受),加上我看书很慢,且属于敏感、情绪容易波动的那种……这些都是我的劣势——但也正是因为我从一开始就很如实地把它们接纳了下来,理智的承认这些在短期内不可改变,才痛定思痛的真正立足于自身的实际,而不是盲目照搬前人的做法,找到了适合于自己的“考研道路”。
      我的时间安排大体是这样的:7月份开始数学和专业课,9月中旬开始政治,11月底开始英语(偶尔看看,在总时间中所占比例较小)。学习时间大致是早8:45——12:00,下午2:00——5:00,晚上7:30——10:00,每周安排至少一天的休息时间。
      我复习的地点就是家,身边没有研友。
二、我的“经验”
(一)在了解别人的复习“攻略”之前,了解你自己
       一些人的误区:1,盲目照搬前人,忽视对自身情况的正确认识;2,做“过于完美”的计划(有时也是盲目效仿牛人的结果),不切实际的罗列无法完成的任务。
      我在复习之前用一整天的时间只做了一件事情——给4门功课定位,决定怎样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分配给4门功课。在此我想说一下分配的标准大体应该有三个:一是每一门功课的原有基础,二是努力之后的弹性,三是这门课在考研中的重要程度。而你能够参照别人说法的,其实只有第三条,这就决定了你的时间分配决不可能也不应该和任何人完全一样。举个例子,所有人告诫过我数学最难最重要而政治拉不开分,但我就认为自己政治有潜质,而数学不确定性太多、不可能成为“最可以依靠的力量”。因此我从一开始就要求自己“政治多得分、数学能接受”,而不是去做“政治保70、数学争满分”的事情。
      总结一下:你所关注的决不应该仅仅是每一门的绝对分数,而是要以一种考察边际收益的眼光,努力实现总体上的分数最大化,去做那些在一定时间内最有利于提升成绩的事情。最完美的状态:边际收益数学=英语=专业课=政治(难以实现,但应该是努力的方向)。
      刚才说的是一个相对力量对比的分配。除此之外,最好在开始复习之前能从总量上对自己的能量(尽全力的情况下可以用于学习上的时间,持久程度等)有所认识。因为这直接决定了你能完成多少工作,而工作量的不同,决定了方法上的不同。
(二)我的四门功课的做法
1.数学
      时间安排:7月——8月上旬,文登《复习指南》的高数部分(感觉一般,不重点推荐);8月上旬——9月底,永乐《复习全书》的线代和概率(有的章节做了两遍,推荐);10月——12月底,《大纲解析》(等同于真题,约2遍,推荐),《400题》中的一部分(只做了40%,但推荐);1月,重温定义定理……整个过程穿插着反复回头看课本加深理解。
      我认为数学考试有两个要点,一是掌握基本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二是培养把题目和其所考察的知识点联系起来的能力。具体做法上,大家的建树都比我多,我只补充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几点:1)关注课本。不仅是定义定理,而且最好关注推导,对于思维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2)关注真题,反复“研究”题目。思考:题目都考察了哪些知识点和基本方法?题面和所考察的知识点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做错了的题,问题出在哪个步骤?出现错误的深层原因是哪个知识点上还有漏洞?……完善知识体系和提高解题能力需要借助于这样的过程,只有不断深入的去挖掘这些才可能越来越接近并牢牢抓住那些最“万变不离其宗”的东西。3)如果你能够把前两个步骤作好,我认为就不需要做很多本书,选择对一两本重要的来“精耕细作”就足够了。
      此外我想说一下关于模拟题。我数学只做了4套,政治英语和专业课都没有作任何模拟题。这个做法确实比较破天荒,但出于给大家呈现多种模式的考虑,还是谈一下自己的理由 ——完全是基于性价比的考虑。我估算了一下,对数学而言,3个小时的模拟考中大概有一半的时间甚至更多是在机械重复自己会做的题,与其这样,还不如直接拿这个时间去提高那些自己原本就知道还不够强的地方。模拟题的作用之一是增强考试的感觉,故而是一个output的过程,但我觉得input多少才是考研成败的决定因素。模拟题的另一个功能是查漏补缺,但成本是你需要至少浏览一遍你会的那些题,才能获得“哪些东西还不会”的信息,而在此之前你又是不是对以前学过的东西已经没有任何“心虚”的地方了呢?如果还有,为什么不先去把那些不需要信息成本的薄弱环节完善好呢?……至少我自己直到考前的最后一刻都还明确知道自己哪里还不行,也一直在努力把这些东西掌握好。如果你到复习的后半部分与我有相同的感受,并且自认为有足够能力在不加任何预演的情况下在考场上把握好考试的节拍,也可以尝试同样的做法。
      归根到底,考研有很多可以去做的事情,有些甚至是绝大多数的人在做的,但这些事情是否比别的事情更有利于你达到自己的目的呢?结论因人而异,但前提是必须有自己的看法、有立足自身实际去评判性价比的意识。
2.专业课
     我的专业课每门只看一本书,而且只看了一遍多。7月份到11月初,看完宏微观(高鸿业)、货银(易纲,严重推荐,爱死这本书了!)、财政(陈共)、国金(钱荣坤)5门课,前四门作出笔记(30——60页不等),国金参考了金圣才的辅导书。11月到12月下旬看另外的5门,其中会计统计以看学姐的笔记为主。12月底到考试前,笔记+历年真题(只思考不写)+薄弱环节回头再看一下书+卧床冥想。
我的专业课成绩不是很拿得出手,但优势可能是在所看的一遍中效率比较高。大方向上,dennycfau同志的看法完全代表了我的看法(而且成绩比我高-_-|||)不想赘述了。只再说几个自己的其他做法。
1)分门别类看历年真题。就是所有属于货银的摘录到一块,国金的摘录到一块……这个归纳的过程很重要,使你能够从每一学科的角度对试题在深度、广度上的要求、以及命题方向的演变有个更为直观地认识。
2)“心满意足”的放弃(只适用于会计统计和保险,其他科目最好能精益求精的)。我在复习会计统计之前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是“别人会的我一定要会,别人不会的我一定不会”。为什么?因为“别人都不会”的东西一来区分度低,二来性价比低。因此我只看了学姐给我的笔记——我认为其中已经包含了所有的“有效内容”,且比课本少了很多描述性的“废话”。用省下来的时间去把那些“重头戏”看得更好,有时不失为一种明智,毕竟那才是大家竞争的“主战场”。
3)“卧床冥想学习法”。进入一月份,特别是10号之后,多数人已经看不进书了,但如果对自己大撒把,心理压力又很大。我的做法就是每天随时累了就放下书本,卧床闭目,对某一本书的内容进行回顾。原则是从大的框架入手,不断细化,精确到你能回忆起的一切细节,甚至是书上某一个很生动的表述。这不但可以在恢复体力的同时不浪费时间,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认知内化和整理思绪的过程,效果有时候胜过再看一遍书的。回忆不起来的地方,拿出书来查漏补缺。
3.英语:我背了单词(带真题例句),真题做了近10年的阅读、近3年的其他题型,看了新东方的作文专项(前几十页,就是总论+历年真题的部分),挑选了3句我认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名人名言背了一下。推荐新东方网络课堂的阅读部分,值得一听。
4.政治:看了不到一遍红宝书(密密麻麻太压抑了!)和一遍文都的书(5本,32开,每本平均200多页)配合听其录音。有选择性地做了一些真题(主要是单选和多选)。上了赵宇的冲刺+点睛班,时事热点背的是他给的范围(大概十几页)。
主要就两个经验:1)怎样背书。我认为框架胜于细节,可以从大处着手不断细化——有意义的不是越来越接近于原文的表达,而是头脑中不断细化的目录。2)听政治而不是看。前面谈到我从10月份进入第一次疲劳期,当时正是政治的起步阶段,每天想学政治的时候就把电脑打开,躺在床上闭着眼睛听,虽然感觉上是在“偷懒”,但其实效果未必比看书差。(睡着了也没有关系,在真正困的时候休息,反而质量比较好)。
(三)考场上的状态
我认为志在必得和永不放弃两种态度缺一不可。具体来说:
1)        带着沮丧的心情上考场是最不可取的。不论你在复习的过程中还有怎样的遗憾,这时都一定要想出各种理由来鼓励自己。
2)        珍惜考场上的每一分钟。这一点我自己是深有体会的。我在政治考试写完最后一道题的时候距离结束还有4分钟,于是我用其中的2分钟给最后一题加上了一个更为冠冕的结尾,另外两分钟给两道论述题分别各加了一个要点……结果是在标答中我惊喜地发现,其中一句话是我加的那个结尾的原话。这归根到底要归功于不放弃。
3)       坚定的“求生”和“求胜”信念。我的数学考试发生了一个可怕的状况——前面超级顺,做着做着有一道题不会,再看后面一道,也不是看一眼就有思路那种,然后就慌乱起来,后面的题感觉道道都不会了……这个时候就需要立即停下来冷静,用很短的时间稳定住自己,并克制自己不要去想考不好会怎样,凭借坚定的信念引导自己走出低谷。我在最后的半小时中做完了1道大题和2道题中的各一小问,是心态上的坚定在这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四)关于复习中的心态
1.个人认为,考研最大的郁闷在于不确定性——对自己能做得多好不确定,对到底需要做得多好不确定。这种感觉就像一次没有标杆的跳高,跳完了才有人告诉你过去了没有。如果你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就不要再为它去烦恼了,尽全力去跳,把精力放在对技术层面的关注上。同时增强自信心——自信如通涨,温和爬行的有时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2.关于性价比。我很强调性价比,但不得不承认一点,有时候到底怎样做才是“最优选择”是并不明朗的,因为我们无从完整的知道做法本身作用于结果的“传导机制”。这常常使我想到弗里德曼在评价利率作用时的那句话“传导机制过于复杂,以至于任何试图穷尽他的努力都归于徒劳”。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不妨忽略对性价比的思考,采用“单一规则”,找一个中规中矩的做法,坚持下去。
沙发
r_crystal 发表于 08-10-23 18:32:59 | 只看该作者
受到启发!
板凳
australian 发表于 08-10-23 18:58:1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恩,嘿嘿。每次累的时候就看看学姐学哥们写的这些经验,感觉很好恩
地板
一个人的精彩 发表于 08-10-24 12:34:22 | 只看该作者
不错。谢谢,楼主辛苦
5#
qhxsyy 发表于 08-11-8 12:51:21 | 只看该作者
很好啊
6#
fugp 发表于 08-11-10 14:02:0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7#
h_susan 发表于 09-2-1 20:47:1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有帮助~
8#
duiidu 发表于 09-2-5 20:12:3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有帮助~
9#
lindenwxl 发表于 09-5-8 18:17:5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之前看过。文章作者应该是学文科的吧,我觉得不太适合工科跨专业考金融的同学
10#
春意盎然 发表于 09-5-26 15:46:2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顶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15 22:57 , Processed in 0.108602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