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书写人民的历史——我的北大历史系考研之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5306208 发表于 09-3-29 15:28: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的考研前史
    大概是受多年习史的影响,在思考问题和讲述事情时,我往往习惯于联系它的前因后果,喜欢“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感觉。现在想来,或许,正是打小的一系列当时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所构成的“前因”规定了我至今的人生轨迹。中国的老话“三岁看到老”,颇有些朴素辩证法的味道。
    我七岁的时候发生了北京的那场风雨,刚刚懂事的我(我记事很晚)从电视上目睹了令我永生难忘的几个“镜头”,那是我的政治初恋,从此开始关心国家大事。小时候,每当读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类的名言警句,总能激荡起我内心的豪情壮志,以至顷刻间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在八九之后的几年,爸爸的单位发了很多宣传读物,有些是批判“动乱精英”的,有些是宣传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记得其中有本书讲的是集体经济使农村致富的几个案例,一天早上与一位要好的同学在路上邂逅,他闪着大眼睛对我说:“社会主义真是好啊 ”,他说得很真诚,现在想来,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一辈很多青年人心中是扎下了根的。初一的政治理论课的教材我反复读过多遍,从“劳动创造人”一直到“资本主义必然被共产主义代替”,逻辑清晰而有力,这是我第一次系统接受社会科学的理论。后来,1995年上初三的第一节政治课时,因为教材还没拿到,我拿着姐姐用过的教材《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兴冲冲地跑去上课,结果政治课老师的一句话让我终身难忘,他说:“现在都搞市场经济了,这本书早过时了。”这是我第一次知道知识也是会“过时”的。
    小学和初中都是在父母单位的子弟学校读的,成绩一直是第一,但因家庭条件所限,求知欲未能得到充分满足,课外读物翻来覆去的总是那几本小人书和《初中生之友》之类的教辅类杂志。没能在最应该大量阅读的年龄阅读到一定数量的经典著作,遂成为我一生的遗憾,七岁那年发生的事情究竟为何也无法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高中去了县城一中,颇有些乡下人进城的不适应。高一时,化学成绩始终不理想,到了高二文理分科的时候,经与家人商量,我选择念文科,我庆幸自己的这个决定,高二开始我又成了全班成绩最好的学生,直到高考。
1999 年,17岁时,还是少年的我,负笈京城求学,就读于北师大历史系,这是一所伴随着近现代中国的风风雨雨而成长、成名的大学,这是一个本身足以写一部系史的历史系。然而,对大学的放养式管理方式,我是极端不适应的,缺乏归宿感,感觉找不到“组织”,找不到人生的目标。在很长的时间内,我对历史学本身也是一知半解,当时的我实在搞不懂,几千年来,代代学者穷经皓首著史立说究竟是为了什么。史学究竟有什么用?这是我们同学平时讨论的重点话题之一,有时会争得面红耳赤,现在想来有些好笑。但那时的我也确实了解了中华民族实在是一个历史的民族,古代中国史学的发达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独一无二的,从《春秋》、《左传》到《史记》、《汉书》,再到《资治通鉴》,中国史学可谓群星灿烂。只是现今中国大陆的历史教育着实对不起我们民族的先贤,枯燥乏味不说,历史学最基本的属性 ——真实竟也难以保证,真真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更不用说以史为鉴、资政育人了。大二时学会了围棋,在专业外终于找到了一种消磨自己精力的方式,在黑白世界中,我的生活变得充实了些,思维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训练,可能我现在的一些辩证法思想就得益于围棋的训练,现今历史学教育太缺少理论思维的训练,以至要靠如此方式弥补。但同时,围棋也麻醉了我,使我暂时忘掉了从小所信誓旦旦的雄心与抱负,也许也是我当时正需要这种麻醉。大三下学期时,面临毕业的出路选择,彷徨不知所措,考研抑或工作,反复权衡了良久。当时的就业形势还不似现在这么紧张,而且北师大毕竟是名校,如果铁心想留京工作,还是有很大可能的。现在想来,最后决定考研其实主要还是受社会与学校的大环境影响,日炽的考研热“逼”得你必须一试身手,好似毕业的一个必经程序,就象现在研究生毕业又随大流报考了公务员一样。也许,我们这一代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就注定是一个悲剧,一代青年整体的悲剧。
    在2002年的初春时节,我的考研之路开始了。

初尝苦果
    大政方针既定,当然就要小处着手了。
首先是选择学校。我当时查找了各个学校的历年试题,发现很多学校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都象是升级版的高考题,而我的性格比较喜欢挑战,如果名词解释净是“百日维新”、“魏晋玄学”之类的,我是无法战胜那些专啃书本的考生尤其是女生的,也无法激发我复习的动力。本科几年的期末考试也证明了这一点,如果题目有发挥的空间的话,我的成绩往往比较高。后来的实践证明我这个判断是对的,保送北大读研的大部分是女生,而通过考试录取的大部分是男生。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幸运得认识了一位沈阳的研友,他参加了2002年北大历史系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因为北大试题当时是不对外公开的,所以他通过回忆提供给我的试题尤其宝贵。当我看到他给我发来的试题时,着实有些吃惊,名词解释有好些个我不知道甚至闻所未闻的,比如党军,问答题也相当有深度,很多是我没有思考过的问题,这一下就激发了我埋藏已久的探索未知的渴望。另外,我心中始终有一个未了的北大情结,据我在考研过程中和进入北大学习后的观察,这种情结是相当多北大考生共同的心结,体现为一种非功利的理想主义。正是以上的一些原因,使我选择了北大,选择了北大历史系。
其次是确定专业。历史专业一般分三个大方向,分别是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与世界史,另外还有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等招生人数比较少的专业方向。因为我的外语不好,世界史当然不能成为首选。从小对中共历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兴趣使我最终选择了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在北师大读书的时候,我没事的时候喜欢去图书馆旧馆的报刊阅览室浏览报纸杂志,《历史研究》与《近代史研究》上经常出现的一些作者都是北大历史系的老师,他们的文章成为我重点拜读的对象,这也加大了我复习考研的动力。
    最后是搜集信息。在这方面,前文提到的那位沈阳的研友对我的帮助是最大的,他为我非常详细地介绍了他的考试与复习心得,虽然我们在2003年要同场竞技,但他对我的帮助几乎是毫无保留的,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他未能如愿走入燕园。我们至今还保持着经常的联系,虽然还尚未谋面。这也是我在考研过程中除学识增长之外最大的收获了。这里需要提醒后来的考研者的几点是,第一,考北大历史系不一定要联系导师,据我所知,最后真正考上的绝大多数都是外校的且未跟导师有过任何接触的;第二,考试复习阶段一方面要夯实基础,另一方面要对所考专业各位导师的主要论著有所涉猎,即使现在专业课是全国统考了,但在复试阶段这还是有作用的,至于导师信息,可以去北大历史系主页查找,那里有非常详细的介绍,一般都留有电子邮箱,如果需要联系导师的话,个人认为电子邮件是个不错的方式;第三,考历史的研究生一定要以相当的兴趣作为出发点,如果仅仅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读历史系研究生是极其失算的,即使是北大;第四,有志学世界史的朋友一定要加强外语水平,必须修二外,甚至三外。
    完成上述工作之后,在2002年的暑假,我全面投入了考研的复习。当时参加了两个辅导班,一个政治,一个英语,花费上千元,现在想来很亏,因为所谓辅导班,不过是一些在学术上没前途的“老师”捞钱的手段而已,传授的一些“技巧”也华而不实,对考试几乎完全没有作用,所以我想在此提醒各位研友,不要再送钱给人家了!至于考试经验,答题技巧以至辅导班的资料,网络上已经有很多了,选择几份整理好的看看足矣,考研公共课的应试技巧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索,我认为是比较纯熟了的。无论是公共课,还是专业课,最关键的一是把基本内容搞熟,二是反复作历年试题,英语方面,我建议研友们把近年的四六级试题也拿来做,总之,要做真题。
    历史专业方面的复习也是如此。一是要找一本好的教材反复看,直到烂熟于心,然后再多浏览几本其他版的教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二是要反复找真题作练习,因为现在是全国统考,所以更需要多找几个学校的题目,我推荐北师大,北大,人大,武大,南大和华东师大这六个学校的历年试题,在网上都有,虽然有的不完整,但基本够用。
    2003年1月,我第一次走向了考研的战场,在北大四教一楼的一个教室,那天突降大雪,天气冷极了,即使在有暖气的教室,写字的手也有些不听使唤。3月初公布成绩,英语48分,以惨败告终,庆幸的是两门专业课都及格了,一门刚好90(总分150)。我曾经跟好几个朋友说过,如果这次专业课没及格,我决不会二进宫。直到现在,我还认为2003年的专业课试题难度是北大历史系的最高峰,题量也格外大,尤其是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那年专业课及格的人数竟然比外语过线(55以上)的人数还少!最后世界史专业不得不破格复试了好几个专业课未及格的。
    我很快从考试失利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决定不找工作,尽全力再考一次,有些破釜沉舟的架势。这次的选择是我自觉和自主的,经过说服,也获得了本不同意的家人的首肯。在考研复习的过程中,我已经初步感受到了史学真正的魅力,甚至我有些喜欢做北大的考题了,直到现在,我每年都会在考研结束后上网看看专业课的题目。为了在北师大最后半个学期能够安心复习,我搬出了已经嘈杂得让人无法忍受的原寝室,住进了另外一个哲学系的宿舍,这个宿舍里也有两个跟我一样准备二度奋斗的同道,跟他们接触的小半年时间,极大地扩充了我的学术视野,这是我考研过程中的又一大收获。
    当我毕业离开北师大,那所燃烧了我最宝贵的青春的学府,登上了南下回家的列车时,我对几个来送行的朋友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我还会回来的。”
本科四年,值得回忆的事情很多,最让人难以忘怀的,一个为期半月的军训,雨中打靶,合唱军歌,似乎还历历在目,另一个是全班集体赴古城西安的那六日,在陕师大,在大小雁塔,在法门寺,那种集体行动的感觉,那种青春飞扬的激情,仿佛就在昨日。需要指出的是,有志于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的朋友最好能来北京深造一段时间,无论以何种形式,因为这里有很多硬件与软件是其它地方无可比拟的。

梦圆北大
    在家复习的大半年的作息极其规律,但也单调而乏味,唯一的调剂就是上网,经常浏览的网站中就有“考研加油站”。当时家人对我全职考研是心存疑虑的,我总是尽量宽慰他们,表达我的决心和信心,记得有一次傍晚和爸爸散步到一座过河大桥时,我忍不住对着远处的河流高山喊着:“我一定要考上北大!”
我那时下决心把英语单词和几本专业课教材翻烂,仿佛回到了高中,只是复习的强度还远达不到高中的程度。实践证明这一点是很有效的,考试嘛,总有其相通之处。到考试前一个月,我就已经盼着快点考试了,似乎北大已经在向我招手了。2004年,又是一个1月份,我第二次走进了考场,与第一次不同的是,这次地点在省城,下着小雨。考完之后,在公交车上望着车外恍惚的人与物,我的心里很是忐忑不安,说实话,考得没有预期的理想,但对进入复试很有把握。
    又是一个3月初,到了公布成绩的时候,当在查分的声讯电话里听到“总分365,名次1”时,我高兴得抱起了妈妈,叫喊着“我考上了!我考上了!”,颇有些范进的味道,只是终究未疯,现在想来有些好笑,我高考以全县第一名被录取时的心情是坦然的,甚至没有什么喜悦之情,而考研成功竟觉得有一丝侥幸,一丝发自内心的幸福。复试时,因为准备得很充分,我没遇到什么问题,复试成绩也是第一。关于复试,需要提醒后来者的,一是要做好一份英文的个人介绍,二是在复试中,专业面试最为重要,几乎是当时一锤定音,在做研究计划时,一定要挑自己熟悉的领域。至此,我终于考上了北大,实现了人生中第一个自觉又自主的奋斗目标。

读研之后
    与高考不同,考研是我自觉而主动的选择,所以即使来到北大,看到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也会坦然面对了,不会再求全责备,怨天尤人了。在北大经历的一些事,接触的一些人,使我受益匪浅,也使我更快得成熟起来,这里毕竟是中国政治文化金字塔的最顶端,恕不详述。就历史专业而言,现今历史学尤其是中国史研究的主流是做细节的考证,缺乏宏大叙事的关照,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吧。在此提醒,如果对历史理论感兴趣的同道,最好不要走科班的道路。另外,我们的历史研究虽然有重视社会史研究的趋势,但是研究对象还是主要对准宫廷和精英群体,而我还是更倾向马恩的观点,历史的走向是合力的结果,人民群众的实践是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其实,人民性也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特别体现在我所尊崇的太史公身上。我未来还是要在史学研究的道路上继续跋涉,但我要写的历史是人民的历史。
    历史属于人民,人民将超越历史。
    我已经说了,我拯救了自己的灵魂。

作者:考研论坛 赤壁怀古
沙发
历史教师 发表于 09-3-29 21:17:38 | 只看该作者
已阅!
板凳
LIXINGZHE1218 发表于 09-3-29 23:16:3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分享!!!辛苦了!!!
地板
ruoshui-weilan 发表于 09-3-31 22:30:38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厉害。。。。
5#
tiantian0908 发表于 09-10-22 01:48:55 | 只看该作者
下了,辛苦,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19 07:12 , Processed in 0.087393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