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深大文学史课件整理版(袁版)之4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范老师 发表于 10-6-15 00:56: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聊斋志异》
z      姑妄言之姑听之,
z      豆棚瓜架雨如丝。
z      料应厌作人间语,
z      爱听秋坟鬼唱时。
z                ——渔洋老人题

《聊斋志异》表达了哪些典型的文人梦想?

第一节  蒲松龄生平和创作
1、蒲松龄生平
      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人。早有文名却屡试不第。31岁在江苏宝应县衙做幕僚。40岁起在同邑名人毕际有家为塾师。71岁补为岁贡生。四年后病逝。     
蒲松龄科场蹭蹬使他体验了科举弊端,在《聊斋》中写出生动的应试士子形象。 30多年农村教书生涯,使其有研习学问、搜集民间传说、写作聊斋故事的机会。
     一年幕僚生活使他在南方开阔眼界,有机会接触社会各层,为塑造官僚豪绅和女性形象打下重要基础。从小喜爱民间文学,喜好搜集奇闻异事,从中汲取艺术营养,是他善用奇幻故事反映现实的重要原因。
   2、蒲松龄创作 :
      蒲松龄除《聊斋》外还写诗1000多首,词500多首,文450 多篇,俚曲14首,戏曲3出及《日用俗字》《农桑经》等实用性杂著。大多收入路大荒编《蒲松龄集》和蒲松龄纪念馆编《聊斋佚文辑注》中。
    3、《聊斋》版本:
    手稿本:残存4卷237篇。
    铸雪斋抄本:实存474篇。
    青柯亭本:凡16卷431篇。乾隆31年刊刻。
    “三会本”: 张友鹤会校、会注、会评本,共12卷,491篇,为较完备版本。

第二节 《聊斋志异》思想内容
  《自序》:“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长爪郎吟而成癖。……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伙。……集腋成裘,妄续幽明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此自叙既表现了作者审美嗜尚独特、创作态度勤奋,还说明了他写作《聊斋》的本怀初衷:通过叙写鬼怪故事,倾吐自己的胸中块垒。

一、 揭露社会黑暗,赞扬被压迫者的反抗
    1、 借阴间影射阳世的《席方平》:
     席方平到阴间为父伸冤,城隍、郡司、冥王层层贪赃枉法,使其有冤难申,使其深感:“阴曹之暗昧,尤甚于阳间”。虽受尽种种折磨,但他却百折不挠,执著诉讼:
     “大冤未伸,寸心不死”
     二郎神判词:“金光盖地,因使阎摩殿上,尽是阴霾;铜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无日月。”
     幽明世界的丑恶,正是现实中吏治腐败、官场黑暗的生动演绎。   
2、 借历史针砭现实的《促织》:
     宣德皇帝爱斗促织,成名一家遭遇惨痛。成名交不上促织被打得脓血淋漓。
     成名子弄跑促织投井自杀。
     异史氏曰:“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
     成名子魂化促织,却轻捷善斗。
     成名将魂化促织层层上交,龙颜大喜。
     抚军、县令、里胥备受奖赏。
     成名被破格拔为秀才。
     结局也颇具讽意。
3、借梦境揭露官吏的《梦狼》:
     白翁梦见在衙门里做官的儿子白甲变为吃人老虎。
     异史氏曰:“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
     反映被压迫者复仇反抗的《向杲》。
  
二、广泛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
   1、考场黑暗,贿赂公行:如《考弊司》
   2、考官昏聩,贤愚不辨:如《司文郎》
   3、考试荒唐,黜佳进庸:如《贾奉稚》
   4、考生心态,神魂颠倒:如《王子安》

三、抨击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歌颂纯真爱情
1、深刻的社会内容
    喜剧故事《婴宁》,狐母所生、鬼母所养、天真无邪、爱花爱笑的少女婴宁,与痴情种王子服在元宵灯会由相识到相爱,曲折地表现对封建礼教、世俗婚姻的不满。
    悲剧故事《晚霞》,阿端堕水进入龙宫与舞女晚霞相爱,因被吴江王、人间王阻挠,晚霞自毁其容。既歌颂坚贞爱情,又讥刺邪恶势力。

2、崭新的爱情观
   ①鼓吹“真心”“至情”
     《阿宝》孙子楚的痴情
     《香玉》黄生与牡丹精香玉生死相爱。
      异史氏曰:“情之至者,鬼神可通”。
   ②宣扬“知己之爱”
     《连城》连城与乔生结为“知己”,生死相爱。
     《瑞云》名妓瑞云与贺生相恋。瑞云绝俗, 不重财势;贺生钟情,忠于“知己” 。
      篇中秀才盛赞:“天下唯有真才人为能多情,不以妍媸易念也。”

四、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   
    《崂山道士》:一世家子弟学仙得道故事:学任何东西都须持有恒心,而不能浅尝辄止。满足于一孔之见而吹牛皮,必然碰壁。
    《画皮》王生被一女鬼迷惑吃尽苦头故事: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表象所迷惑。对于恶鬼,不能心慈手软,必须除恶务尽。对坏人慈悲,好人就要遭殃。


第三节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一、“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鲁迅说:“《聊斋志异》虽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屈,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中国小说史略》)
1、《聊斋》对志怪题材的继承和发展
z          六朝志怪为“发明神道之不诬”,宣扬迷信;《聊斋》虽也写怪异,但为的是反映现实,抒发 “孤愤”。
2、《聊斋》对传奇笔法的继承和超越
z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z         唐传奇“虽尚不离于搜奇记异,然叙述婉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z      传奇笔法:
z         情节结构从六朝志怪“粗陈梗概”、单调简略发展为故事曲折、首尾完整;
z         语言文字从六朝志怪的简约古朴、质木乏味发展到文辞华丽、形象生动;
z         表现手法从六朝志怪单调平板、“如实”记述发展为“尽设幻语”、委婉叙写。
z      《聊斋》对传奇笔法的超越:
z         《聊斋》除了对唐代传奇情节曲折、叙写委婉、文辞华丽等特点的继承,又有超越:
z          一是从故事体到人物体,注重塑造形象;
z          二是善用环境、心理、等多种手法写人;
z          三是具有明显的诗化倾向。

二、情节离奇曲折,富于变化。
    《聊斋》故事不平铺,有起伏、有变化、有高潮、有余韵,一步一折,变化无穷;情节力避无奇,奇幻多姿,迷离惝恍,奇中有曲,曲中有奇。曲不失自然,奇不离真实。 如《促织》既是现实,也有奇幻。全篇以促织为线索,矛盾的产生、情节的发展、人物感情的变化,都由促织的得与失来决定。 另《王桂庵》《西湖主》《葛巾》《胭脂》等故事,都奇峰叠起,变幻无穷。

三、善用多种手法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
1、赋予花妖狐魅形象以“物的自然性”和“人的社会性”。
z         书中鬼狐花妖,狐有狐形,鬼有鬼态,生趣盎然:
z         如虎精苗生的粗犷(《苗生》)
z         牡丹精葛巾的芳香(《葛巾》)
z         蠹鱼精素秋的善读书(《素秋》)
z         鼠精阿纤的善积粟(《陶纤》)
z         蜂精绿衣少女的细腰(《绿衣女》)
2、善于通过主要特征和生动细节写人。
     如写婴宁,抓住她爱笑、爱花两个特征,反复渲染,其天真无邪性格便跃然纸上。此外象:
     小翠的顽皮(《小翠》)
     小谢的调皮(《小谢》
     青凤的庄重(《青风》)
     孙子楚的痴情(《阿宝》)
     乔生的真诚(《连城》)
     杨万石的懦弱(《马介甫》)
     贾儿的机智(《贾儿》)
3、善用环境描写映衬人物。
      比如《婴宁》:村外的“丛花杂树”,门箭的丝柳垂荫,墙内的“桃杏、修竹”,门前的夹遭红花,窗下的海棠繁叶,庭中的豆棚瓜架等等。婴宁是狐精所生,鬼母所养,从小远离尘世,没被人间污浊熏染。清雅环境与高洁人物,相得益彰。

四、《聊斋》语言,既具文言文的简练、典雅,又不失小说语言的生动形象。人物语言个性化特征也十分突出。

第四节  其他短篇小说
一、文言短篇
     1、《聊斋》以后,文言短篇兴盛,主要有:
       沈起凤《谐铎》
       和邦额《夜谭随录》
       浩歌子《萤窗异草》
       袁枚《新齐谐》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乐钧《耳食录》
       许元仲《三异笔谈》等等。
   2、《阅微草堂笔记》:24卷,纪昀作。
     内容主要记述狐鬼神怪,目的是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匡扶颓风,劝善惩恶,以巩固封建秩序。 其《姑妄听之·自序》说此书“大旨期不乖风教”。主要思想倾向不好,少有积极意义。
    《阅》在写法上,摹仿魏晋南北朝笔记小说,文字古拙简练,不事夸张修饰。有时也“随意装点”、“摹绘如生”;有些篇章也雍容淡雅,情趣盎然。鲁迅说它“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中国小说史略》)。
  
二、白话短篇
     自“三言”、“二拍”后,成就较高者只有李渔短篇集《连城壁》、《十二楼》等。此外有:
       徐震《珍珠舶》、《美人书》
       石天基《雨花香》
       徐述夔《五色石》
       艾衲居士《豆棚闲话》
       墨浪子《西湖佳话》
     这些作品思想境界一般不高,艺术形式也多落俗套。

《儒林外史》
»鲁迅:“《儒林外史》作者的手段何尝在罗贯中下,然而留学生漫天塞地以来,这部书就好像不永久,也不伟大了。伟大也要有人懂。”怎么理解鲁迅的这般感慨?
•吴组缃:“关于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性格与命运,除了反右、文革,上山下乡之外,《儒林外史》里已经全有了。”如何理解吴组缃的评价?
•在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几种经典性著作中,《儒林外史》是最受冷落的一种。请思考其缘由。
•“外史记儒林,刻画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史传。” 程廷芳这首诗传达了哪些文学史乃至文化史信息?

第一节   吴敬梓的生平与创作
     吴敬梓,字敏轩,自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18岁考取秀才,23岁继承家产又很快荡尽,被同族视为“败类”。33岁家迁南京,生活贫困。36岁因对科举生厌,拒绝博学鸿词科考试。54岁客死扬州,朋友买棺收殓,归葬南京。
     吴敬梓一生坎坷,其经历富有特色:大家子弟,浪子,逆子;不善谋生,又慷慨好施,挥霍无度,被族人看做败家子。33岁迁居南京,家境已很困难,但仍爱好宾客交游。晚景凄凉。
     吴敬梓著述多已失传,现存《文木山房诗文集》、《金陵景物图诗》等。《儒林外史》是代表作。
   《儒林外史》写于作者36岁以后,49岁完成。始以抄本流传,现存最早刻本是嘉庆八年(1803)卧闲草堂本,共56回。

第二节《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
   闲斋老人在《儒林外史序》中写道:
   “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第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篇中所载之人,而其人之性情心术,一一活现纸上,读之者无论是何人品无不可取以自镜。”
•“功名富贵”四个字,既是全书的主题,也是吴敬梓创作《儒林外史》时的着眼点,是全书的“大主脑”。
•小说中形形色色的儒林众生像,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勾画的。
•以“功名富贵”为行为和道德的分水岭,这群知识分子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厌弃名利富贵的高尚者,他们视金钱如粪土,出淤泥而不染,例如王冕,他便是一个视富贵功名如浮云的正人,寄情于山水之间,放纵于诗酒之中,以一技之长过着清淡悠闲的生活。另一类则是热衷于追求名利富贵的卑污者,例如二王(王仁、王德),眼里只有功名富贵,一心要谋得金钱和权位,却要说什么“我们读书人,全在纲常上做工夫”之类的鬼话。

一、《儒》塑造一系列科场中人
    周进贡院痛哭,范进中举傻笑,严氏兄弟的猥琐,马纯上的迂腐和耿直,西湖名士的轻薄,五河县人的势利行色,“才子佳人”的修齐治平……
二、《儒》描写了纯朴青年的蜕变过程,从而思考一系列社会与个人的命题
    匡超人和牛浦郎由善良淳朴青年,变成卑鄙恶劣文痞……
三、《儒》思考理学、礼教与现实的矛盾
    王玉辉劝女殉夫尽节,王德、王仁假道学嘴脸,杨执中的名士情状,权勿用的高人面目……   
四、《儒》把科场与官场结合起来,思考科举出身对于吏治和社会民风的影响
    南昌王太守新官上任,衙门里一片戥子声、算盘声、扳子声;
    高腰汤知县沽名钓誉,枷死无辜的回民师傅;
    退职知县张静斋横行南海县,为谋夺田产而诬陷和尚同妇女通奸;
    地痞恶棍严贡生强圈王二的猪,打折王大的腿;坐船不给钱,还诬赖船夫吃他的贵重药;没借给人银子却要利息;弟弟刚死,他就强占弟媳和侄子房产;
    豪门公子娄氏兄弟“礼失而求诸野”,结果遭遇荒唐……
五、《儒》描写了一些反思科举,反思功名,真才实学者,他们养得真性情、心存善良和正直,挣扎折冲,苦闷而毫无出路。
    首回读书人王冕 ,末回四个“市井奇人”。
    杜少卿:魏晋风流,轻财仗义,鄙视权贵,拒绝皇帝召见;注《诗经》批驳朱注;与妻手拉手游清凉山旁若无人;作者自况。
    沈琼枝:出走的女性,以个人之力对抗整个社会,如礼教、法律,世俗处处为碍,但却能敢做敢当,自食其力。绝非自怨自艾。
    虞育德、庄绍光、迟衡山:致力于以德化人、用礼、乐、兵、农挽救世道人心。这些人的共性是从原始儒学和先秦思想资源中寻觅现实的疗救之策。

第三节《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一、《儒林外史》的艺术结构
     鲁迅:“惟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中国小说史略》)。
     闲斋老人《序》:“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书中人物尽管众多(270多人),故事尽管纷繁,但都围绕这根线索展开,故无松弛散乱之感。
     众多人物、故事有主次,有侧重。此故事是主角,另一故事就成了次角。其中又穿插过渡性人物、事件,粘连紧密,转换自然。

二、《儒林处史》的语言特色
     比较纯熟的白话。
     晚清蒋瑞藻:“长篇小说中,其完全白话之小说,予平生实未之见。其俗语、官语文言较少者.似不得不推《儒林外史》为首屈一指”《小说考证拾遗》)。
     钱玄同说它是“国语的文学”可作“中等学校模范国语读本”。
     《儒》的语言准确有力,简洁洗炼,含蓄风趣而富于形象性。

三、也谈《儒林外史》的“讽刺”
鲁迅为此说之始作俑者,他认为《儒》的讽刺特征是:
    ① 善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真实性结合。
    “秉承公心,指摘时弊”(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不一味显露描写对象的喜剧性特征、专突出其可笑一面,也注意到讽刺对象性格中的某些正面因素。因而使人物既可笑,又真实;使讽刺既辛辣,又深刻。如马二先生,头脑迂腐醉心举业,处处显出可笑性格。但他同时又有心地善良,慷慨仗义、急人之难的品格。
    ② 善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悲剧性结合,使其既是儒林“丑史”,更是儒林“痛史”。
    作者善“从悲剧中发现喜剧”,“从生活的绝对庸俗里发现悲剧”(《别林斯基论文学》)。喜剧性人物都有某种悲剧性
    周进的哭死;范进的笑疯;王玉辉的先笑后哭等等。马二先生游西湖,除吃六次茶、五次东西外,就是读墨卷、看请仙、拜御书,湖光山色一点儿引不起他的兴趣等,令人莞尔,同时,又令人深思,令人心痛,给人的是“含泪的笑”。
    2.《儒》的讽刺手法
     一是对照法   堂皇言辞与卑鄙龌行为对照:如严贡生强圈别人猪,却自夸“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 。
     对同一对象的矛盾态度对照:
     梅玖对周进的前倨后恭;胡屠户对范进的前骂后夸,
     二是夸张法   对最富特征的细节、需要否定的东西延伸放大:如严监生死前“伸着两个指头” 不肯咽气;胡屠户打范进后“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

《红楼梦》
清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为什么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有人说《红楼梦》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百科全书,您是否认同这一说法?
•无论在思想内容、表现形式还是在成书过程方面,《红楼梦》与前期其他小说相比,都是具有显著差异的。试思考和把握这些差异性。
第一节 《红楼梦》的作者和版本
一、曹雪芹:“生于繁华,终于沦落”
     祖孙三代任江宁织造。曾祖母是康熙乳母,祖父曹寅为康熙“侍读”。康熙南巡六次,五次驻跸曹家。雍正即位曹家失势,遭抄没,迁回北京。雪芹晚年贫居北京西山, “满径蓬蒿”、“举家食粥”。《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据说只写成80回稿。

二、“高鹗续书”
    据胡适鲁迅等意见,《红》后40回由高鹗补成120回,完成宝、黛爱情悲剧。结尾有违雪芹原意,艺术也较逊色。
三、《红楼梦》版本
     1、抄本  80回,多有脂砚斋评语,题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简称“脂本”。其中较重要的有甲戌本、乙卯本、庚辰本、戚本等十余种。
     2、刊本  120回,由程伟元先后两次刊行,乾隆56年(1791)本称为“程甲本”,乾隆57年(1792)本称为“程乙本”。合称“程高本”。

第二节 《红楼梦》的悲剧意识
“《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王国维《红楼梦评论》)
  一、爱情和婚姻悲剧:
     宝、黛爱情及宝、钗婚姻悲剧,是《红》的主线和灵魂。所谓“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黛重“情”,钗守“礼”,宝玉“重情不重礼”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木石前盟“有爱无婚”;金玉良缘“有婚无爱”。黛玉“魂归离恨天”,宝玉“到底意难平”,宝钗“婚后守活寡”。

二、人生悲剧:
      宝玉“无材可去补苍天” 。第3回《西江月》词称他“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还称他“于国于家无望”。
      庚辰本第21 回脂评宝玉有“三大病”:“恶劝”;“重情不重礼”;“有情极之毒”。
     “重情不重礼”即以“情’’抗“礼”,追求叛逆;“恶劝”即厌恶别人对他进行仕途经济、读书明理之类说教;“情极之毒”,即当“情”无法战胜“礼”、理想终归幻灭时,宁可弃绝尘寰,“撒手悬崖”,不愿与世随波逐流。

三、女子的悲剧:
    “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
    黛玉葬花:诸艳悲剧序曲。
    大观园遭抄检:“悲凉之雾,遍披华林”。
    婢女悲剧 :晴雯冤屈而死;袭人青春耗尽;司棋自撞身亡;芳官等十二女伶 “斩情归水月”;香菱被拐卖……
    小姐悲剧:黛玉为情死;宝钗守活寡;四艳(元、迎、探、惜)原应叹息;凤姐 “家亡人散各奔腾”;李纨年轻守寡……

四、家庭和社会的悲剧
    贾府衰败原因:
     1、安富尊荣者多,运筹谋划者少。主子们养尊处优,无所用心;下人们得过且过,离心离德;风姐中饱私囊。
     2、奢侈浮华,出多入少。修建大观园奢华糜费;秦可卿之死盛大排场;贾母的螃蟹宴等。
     3、“儿孙一代不如一代’’,后继无人。宁荣二公创贾府基业; “人”字辈(代善、代化)尚可守成;“文”字辈退化为昏聩无能(贾敬烧丹炼汞,贾赦贪婪荒淫,贾政庸碌古板);“玉”字辈(贾珍、贾琏、贾环)、“草’’字辈(贾蓉等)聚赌嫖娼、淫纵放荡。

第三节 《红楼梦》的理想色彩
宝黛爱情熔铸的理想和追求:
    1、宝黛爱情是理想化的才貌之爱。
    2、宝黛爱情是长期了解的知己之爱。
    3、宝黛爱情纯洁真挚、专一持久,没有“淫邀艳约,云雨媾和”的俗滥内容。
    4、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表现出震撼人心的悲剧美。

第四节  《红楼梦》的主要形象
1、贾宝玉:小说主人公,爱情、婚姻悲剧的中心人物,封建贵族阶级叛逆公子典型,其性格主要表现在:
•鄙视功名富贵,讨厌仕途经济,背弃封建主义的人生道路。
•无视封建的伦常和秩序,具有朴素的平等意识和民主思想。
•不满“金玉良缘”,向往“木石前盟”,追求全新的爱情观念和恋爱方式。

2、林黛玉:封建贵族阶级女性叛逆者的典型。其性格特征是:多愁善感,多疑任性,孤高乖僻,聪颖本真。悲剧命运。
3、薛宝钗:恪守封建礼教而终成牺牲品的典型,其形象特征为:
   虔信、恪守封建道德观念,为躬行礼教而压抑才情,丧失自我。
   有城府,“会做人”,喜怒不形于色;乖觉圆滑,善于处世,精通关系学。
   “任是无情也动人”。“无情”集中体现为冷情寡欲,冷漠处世等;“动人”:体现为美貌、学识、善良天性。 悲剧命运。

4、王熙凤:出生于贵族家庭。钱财欲、权势欲极强,并非传统的贵族妇女形象。
     从书中人物口中看其性格特征:嘴甜心苦,笑里藏刀;唯利是图,贪得无厌;历练老成,才干超人;聪明机灵,巧于趋奉。
     对上趋奉,八面玲珑。讨好贾母和王夫人等。
     对下刻毒,滥施淫威。贾琏私通、私娶,她便拿丫头出气,用簪子在嘴上乱戳,把打得两腮红肿。
     居心阴狠,贪婪干练。“毒设相思局” “弄权铁槛寺”、“弄小巧借剑杀人”、“瞒消息凤姐设奇谋”等。
     “说不完的王熙凤”。

第五节 《红楼梦》的人物塑造
《红楼梦》有名有姓的人物达480多人,宝、黛、钗、凤等都堪称千古不朽的艺术典型。
人物塑造的特点:
     第一,注意形象的真实与自然。美女并非一无陋处,反面人物也非一付坏人脸谱。
     第二,写出性格的复杂与发展。对人物多侧面描写,总是在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中刻画。如风姐、宝玉形象。
第三,注意个性的独特与鲜明。
     以相互对比区别个性。条件相同,性格相异:如黛和钗,“三春”姐妹等;基本性格相近又有细微差异:如黛和晴,钗和袭等。
     以环境描写衬托个性。如黛玉潇湘馆清幽凄冷,衬托其多愁善感、孤高忧郁个性;宝钗蘅芜院朴素淡雅,与其“藏愚守拙”、冷情寡欲性格相谐。
     以人物诗词表现个性。同是咏柳絮,黛玉《唐多令》满纸愁苦,情调低沉;宝钗《临江仙》乐观开朗,一片雄心。
第四,注意内心的冲突与微颤。
     善于深入人物心灵深处,写出感情与理性的真实搏斗。第33回宝钗探望宝玉时的内心冲突。
     善于表现人物微妙的心理震颤。第45回宝玉穿蓑衣戴斗笠,黛玉的微妙心理。

第六节 《红楼梦》的结构艺术
(一)总体特点
   1、多线交叉,网状平展。
   2、“注此写彼,手挥目送”,一事多义,转换自然。
   3、小矛盾凝聚大矛盾,小事件积累大事件,波澜起伏,连环勾牵。
   4、全书情节以甄世隐、贾雨村起结,首尾圆通;贾府兴衰以刘姥姥三进府串联,匠心独运。
(二)具体布局
     序幕(1—5回)相当于全书结构的骨架和蓝图。
     第一部分(6—34回),始于刘姥姥一进荣府,终于黛玉题帕定情。这是宝黛爱情和贾府生活美好而欢乐的“浓春”。
     第二部分(34—55回)这是宝黛爱情的发展成熟期,也是贾府安富尊容的享受期。大观园女儿们结社吟诗、贾母等女眷们宴饮游乐、繁华背后也矛盾重重。这是宝黛爱情和贾府生活火红而烦躁的“盛夏”。

第三部分(56—104回)贾府势力由盛而衰,黛死钗嫁悲剧相继,是飘零而多事的“肃秋”。
第四部分(105—120回)宝玉出家,宝钗守寡;贾母寿终,贾府败亡。“树倒猢狲散”,“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是衰败而凄冷的“严冬”。

第七节  《红楼梦》的语言特色
     以北方口语为基础,融汇古典书面语精粹,经高度提炼加工而成。生动形象、准确精炼、自然流畅、有生活气息和感染力。
     叙述语言:是接近口语、通俗浅显的北方官话。用词准确生动、新鲜传神、富有立体感。
     人物语言:能准确显示其身份地位,能形神兼备地表现其个性特征。同是小姐语言,黛玉机敏、尖利,宝钗圆融、平稳,湘云爽快、坦诚。同为少妇语言,秦可卿温柔和婉,李纨平淡无味,凤姐机智诙谐。

  清代其他长篇小说
一、这些长篇小说和那些杰作相比,差距何在?
二、这些长篇小说的主题、内容、文体特征,受到那些主要传统的牵制和影响?

一、清代长篇大体分三类:
     1、历史小说和英雄传奇。陈忱《水浒后传》、钱彩和金丰《说岳全传》、褚人获《隋唐演义》,姑苏蓬如居士《说唐前传》。前两部成就较高。
     2、世情小说。除《红楼梦》外,西周生《醒世姻缘传》、李绿园《歧路灯》成就较高。
     张匀《玉娇梨》和“荻岸山人编次”《平山冷燕》是典型的才子佳人小说。
     3、才学小说
     如夏敬渠《野叟曝言》、屠绅《蟑史》、陈球《燕山外史》,而以李汝珍《镜花缘》影响较大

二、《水浒后传》
     写梁山未死英雄三十二人重举义旗,抵抗金兵入侵,最后到海外创建王国。
     李俊的形象值得注意。作品与《水浒》精神一致;继续描写北宋末奸臣误国、并以皇帝昏庸影射明朝灭亡,寄托亡国之痛与民族意识,所以也有思想的发展。

三、《说岳全传》
     全称《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80回。
     岳飞为中心人物,忠奸斗争为叙述主线,描写爱国精神和抗金斗争,并将秦桧作为反面人物,描写其投降卖国行为。作品语言有分明爱憎,强烈感情。
     但鲜有出彩。如人物除牛皋形象塑造比较成功外,许多人物都是作家某些观念的化身,如岳飞(忠),岳云(孝),李氏(节),张保(义)。书中充斥着封建正统观念、封建伦理道德和因果报应,又特别突出了岳飞的愚忠思想。

四、《醒世姻缘传》
      原名《恶姻缘》,共100回,题西周生辑著。 它以明代社会为背景,写狄希陈两世姻缘,冤冤相报。前22回写前世姻缘,后78回写今世姻缘。
      以家庭生活为中心,以家庭写的社会生活。狄家“家反宅乱”,引发对于传统家庭制度的思考,反映封建伦常瓦解与崩溃的现实。
      用山东方言写成,语言流畅,诙谐有趣,人物形象生动,结构严谨,照应周到,艺术上有一定成就。

五、《歧路灯》
     《歧》108回,作者李绿园。时间为明嘉靖年间,地点为河南祥符(开封),人物为书香子弟谭绍闻,主题是浪子回头。
     书中多清初社会掌故,如算命问卜、扶鸾请神、嫁娶丧葬、官场礼仪、科闱规程、市廛景色、佛寺风光、戏剧曲艺、男女穿戴等,都有精细描写,为研究清代社会民俗提供了丰富材料。
     道学气浓。
沙发
 楼主| 范老师 发表于 10-6-15 00:56:47 | 只看该作者
六、《镜花缘》:
      全书100回,分两部分:一是唐敖游历海外各国,二是武则天考试才女为。前后以唐敖之女唐小山寻父联结。书的主要价值在前半部,后半部用20多回“论学谈艺,数典谈经,连篇累牍不能自已”,令人生厌。
    《镜》的进步思想有三:肯定女权,颂扬女才,批判男尊女卑;对社会的世态人情及科举制度、士林酸腐进行嘲讽;通过君子国寄托社会理想。
     结构松散;以卖弄才学代替形象刻划等。
《聊斋志异》
z      姑妄言之姑听之,
z      豆棚瓜架雨如丝。
z      料应厌作人间语,
z      爱听秋坟鬼唱时。
z                ——渔洋老人题

《聊斋志异》表达了哪些典型的文人梦想?

第一节  蒲松龄生平和创作
1、蒲松龄生平
      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人。早有文名却屡试不第。31岁在江苏宝应县衙做幕僚。40岁起在同邑名人毕际有家为塾师。71岁补为岁贡生。四年后病逝。     
蒲松龄科场蹭蹬使他体验了科举弊端,在《聊斋》中写出生动的应试士子形象。 30多年农村教书生涯,使其有研习学问、搜集民间传说、写作聊斋故事的机会。
     一年幕僚生活使他在南方开阔眼界,有机会接触社会各层,为塑造官僚豪绅和女性形象打下重要基础。从小喜爱民间文学,喜好搜集奇闻异事,从中汲取艺术营养,是他善用奇幻故事反映现实的重要原因。
   2、蒲松龄创作 :
      蒲松龄除《聊斋》外还写诗1000多首,词500多首,文450 多篇,俚曲14首,戏曲3出及《日用俗字》《农桑经》等实用性杂著。大多收入路大荒编《蒲松龄集》和蒲松龄纪念馆编《聊斋佚文辑注》中。
    3、《聊斋》版本:
    手稿本:残存4卷237篇。
    铸雪斋抄本:实存474篇。
    青柯亭本:凡16卷431篇。乾隆31年刊刻。
    “三会本”: 张友鹤会校、会注、会评本,共12卷,491篇,为较完备版本。
  
第二节 《聊斋志异》思想内容
  《自序》:“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长爪郎吟而成癖。……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伙。……集腋成裘,妄续幽明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此自叙既表现了作者审美嗜尚独特、创作态度勤奋,还说明了他写作《聊斋》的本怀初衷:通过叙写鬼怪故事,倾吐自己的胸中块垒。

一、 揭露社会黑暗,赞扬被压迫者的反抗
    1、 借阴间影射阳世的《席方平》:
     席方平到阴间为父伸冤,城隍、郡司、冥王层层贪赃枉法,使其有冤难申,使其深感:“阴曹之暗昧,尤甚于阳间”。虽受尽种种折磨,但他却百折不挠,执著诉讼:
     “大冤未伸,寸心不死”
     二郎神判词:“金光盖地,因使阎摩殿上,尽是阴霾;铜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无日月。”
     幽明世界的丑恶,正是现实中吏治腐败、官场黑暗的生动演绎。   
2、 借历史针砭现实的《促织》:
     宣德皇帝爱斗促织,成名一家遭遇惨痛。成名交不上促织被打得脓血淋漓。
     成名子弄跑促织投井自杀。
     异史氏曰:“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
     成名子魂化促织,却轻捷善斗。
     成名将魂化促织层层上交,龙颜大喜。
     抚军、县令、里胥备受奖赏。
     成名被破格拔为秀才。
     结局也颇具讽意。
3、借梦境揭露官吏的《梦狼》:
     白翁梦见在衙门里做官的儿子白甲变为吃人老虎。
     异史氏曰:“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
     反映被压迫者复仇反抗的《向杲》。
  
二、广泛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
   1、考场黑暗,贿赂公行:如《考弊司》
   2、考官昏聩,贤愚不辨:如《司文郎》
   3、考试荒唐,黜佳进庸:如《贾奉稚》
   4、考生心态,神魂颠倒:如《王子安》

三、抨击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歌颂纯真爱情
1、深刻的社会内容
    喜剧故事《婴宁》,狐母所生、鬼母所养、天真无邪、爱花爱笑的少女婴宁,与痴情种王子服在元宵灯会由相识到相爱,曲折地表现对封建礼教、世俗婚姻的不满。
    悲剧故事《晚霞》,阿端堕水进入龙宫与舞女晚霞相爱,因被吴江王、人间王阻挠,晚霞自毁其容。既歌颂坚贞爱情,又讥刺邪恶势力。

2、崭新的爱情观
   ①鼓吹“真心”“至情”
     《阿宝》孙子楚的痴情
     《香玉》黄生与牡丹精香玉生死相爱。
      异史氏曰:“情之至者,鬼神可通”。
   ②宣扬“知己之爱”
     《连城》连城与乔生结为“知己”,生死相爱。
     《瑞云》名妓瑞云与贺生相恋。瑞云绝俗, 不重财势;贺生钟情,忠于“知己” 。
      篇中秀才盛赞:“天下唯有真才人为能多情,不以妍媸易念也。”

四、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   
    《崂山道士》:一世家子弟学仙得道故事:学任何东西都须持有恒心,而不能浅尝辄止。满足于一孔之见而吹牛皮,必然碰壁。
    《画皮》王生被一女鬼迷惑吃尽苦头故事: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表象所迷惑。对于恶鬼,不能心慈手软,必须除恶务尽。对坏人慈悲,好人就要遭殃。


第三节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一、“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鲁迅说:“《聊斋志异》虽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屈,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中国小说史略》)
1、《聊斋》对志怪题材的继承和发展
z          六朝志怪为“发明神道之不诬”,宣扬迷信;《聊斋》虽也写怪异,但为的是反映现实,抒发 “孤愤”。
2、《聊斋》对传奇笔法的继承和超越
z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z         唐传奇“虽尚不离于搜奇记异,然叙述婉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z      传奇笔法:
z         情节结构从六朝志怪“粗陈梗概”、单调简略发展为故事曲折、首尾完整;
z         语言文字从六朝志怪的简约古朴、质木乏味发展到文辞华丽、形象生动;
z         表现手法从六朝志怪单调平板、“如实”记述发展为“尽设幻语”、委婉叙写。
z      《聊斋》对传奇笔法的超越:
z         《聊斋》除了对唐代传奇情节曲折、叙写委婉、文辞华丽等特点的继承,又有超越:
z          一是从故事体到人物体,注重塑造形象;
z          二是善用环境、心理、等多种手法写人;
z          三是具有明显的诗化倾向。

二、情节离奇曲折,富于变化。
    《聊斋》故事不平铺,有起伏、有变化、有高潮、有余韵,一步一折,变化无穷;情节力避无奇,奇幻多姿,迷离惝恍,奇中有曲,曲中有奇。曲不失自然,奇不离真实。 如《促织》既是现实,也有奇幻。全篇以促织为线索,矛盾的产生、情节的发展、人物感情的变化,都由促织的得与失来决定。 另《王桂庵》《西湖主》《葛巾》《胭脂》等故事,都奇峰叠起,变幻无穷。

三、善用多种手法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
1、赋予花妖狐魅形象以“物的自然性”和“人的社会性”。
z         书中鬼狐花妖,狐有狐形,鬼有鬼态,生趣盎然:
z         如虎精苗生的粗犷(《苗生》)
z         牡丹精葛巾的芳香(《葛巾》)
z         蠹鱼精素秋的善读书(《素秋》)
z         鼠精阿纤的善积粟(《陶纤》)
z         蜂精绿衣少女的细腰(《绿衣女》)
2、善于通过主要特征和生动细节写人。
     如写婴宁,抓住她爱笑、爱花两个特征,反复渲染,其天真无邪性格便跃然纸上。此外象:
     小翠的顽皮(《小翠》)
     小谢的调皮(《小谢》
     青凤的庄重(《青风》)
     孙子楚的痴情(《阿宝》)
     乔生的真诚(《连城》)
     杨万石的懦弱(《马介甫》)
     贾儿的机智(《贾儿》)
3、善用环境描写映衬人物。
      比如《婴宁》:村外的“丛花杂树”,门箭的丝柳垂荫,墙内的“桃杏、修竹”,门前的夹遭红花,窗下的海棠繁叶,庭中的豆棚瓜架等等。婴宁是狐精所生,鬼母所养,从小远离尘世,没被人间污浊熏染。清雅环境与高洁人物,相得益彰。

四、《聊斋》语言,既具文言文的简练、典雅,又不失小说语言的生动形象。人物语言个性化特征也十分突出。

第四节  其他短篇小说
一、文言短篇
     1、《聊斋》以后,文言短篇兴盛,主要有:
       沈起凤《谐铎》
       和邦额《夜谭随录》
       浩歌子《萤窗异草》
       袁枚《新齐谐》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乐钧《耳食录》
       许元仲《三异笔谈》等等。
   2、《阅微草堂笔记》:24卷,纪昀作。
     内容主要记述狐鬼神怪,目的是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匡扶颓风,劝善惩恶,以巩固封建秩序。 其《姑妄听之·自序》说此书“大旨期不乖风教”。主要思想倾向不好,少有积极意义。
    《阅》在写法上,摹仿魏晋南北朝笔记小说,文字古拙简练,不事夸张修饰。有时也“随意装点”、“摹绘如生”;有些篇章也雍容淡雅,情趣盎然。鲁迅说它“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中国小说史略》)。
  
二、白话短篇
     自“三言”、“二拍”后,成就较高者只有李渔短篇集《连城壁》、《十二楼》等。此外有:
       徐震《珍珠舶》、《美人书》
       石天基《雨花香》
       徐述夔《五色石》
       艾衲居士《豆棚闲话》
       墨浪子《西湖佳话》
     这些作品思想境界一般不高,艺术形式也多落俗套。

“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
•         思考“书场氛围”、“市民梦想”、“市民情感”的相互关系及对文学的影响。
•         思考城市文化生态与白话小说繁荣的关系。
第一节  白话小说的繁荣
一、“三言”之前的话本小说
z      嘉靖年间洪缏编刊的《清平山堂话本》,共有小说60种,又称《六十家小说》,今仅残存29篇。
z      万历年间熊龙峰刊刻的话本小说今仅存四种,名为《熊龙峰刊四种小说》,其中宋一种,元一种,明两种。
z      《京本通俗小说》,1915年缪荃孙刊行,宣称“的是元人写本”,但被多数学者疑为伪书。  
二、冯梦龙与“三言”
z        1.冯梦龙:书香门第出身,少有才气,狂放不羁,一生功名不顺,57岁补为贡生,61岁任福建寿宁知县,4年秩满归乡。曾参与抗清宣传,后忧愤而死。
z      冯梦龙长在商业经济活跃的苏州,非常熟悉市民生活,思想上又受李贽影响,是晚明主情、尚真、适俗文学思潮代表,一代通俗文学大家。
z      他搜集、整理、编撰的通俗文学作品涉及白话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民歌、散曲、传奇等各个方面,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 “三言”。
z      2.“三言”: 三部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总称,每集40篇,共120篇。
z      “三言”几乎收集了宋、元、明三代较优秀的白话短篇,包括旧本汇集和新著创作。宋元旧作约占1/3,明代新作约2/3。
z      “三言”的明代作品,都是模拟宋元话本小说形式写成的专供人们阅读的新小说,通常被后人称为“拟话本”。
z      “三言”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三、凌蒙初与“二拍”
z      1.凌蒙初,别号空观主人,乌程(浙江吴兴)人,18岁补廪膳生。科举不利,转而著述。55岁任上海县丞,因功拔为徐州判官。崇祯17年,李自成部进逼徐州,他忧愤而死。
z      2.“二拍”:是凌著“拟话本” 《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简称“二拍”。崇祯初刊行,每集40篇,一篇重刻,一篇杂剧,故实有小说78篇。
z      3.《今古奇观》:明末“姑苏抱瓮老人”编,选“三言”、“二拍” 佳作40篇,民间流传较广。
四、其他白话短篇小说集
z      主要有:天然痴叟的《石点头》、周清源的《西湖二集》、陆人龙的《型世言》、西湖渔隐主人的《欢喜冤家》、古吴金木散人的《鼓掌绝尘》、华阳散人的《鸳鸯针》、东鲁古狂生的 《醉醒石》等等。
z      以上作品随着明末政治形势严峻,人文思潮变化,大都从侧重于“主情”到倾向于“重理”,虽更关心现实,但说教气更浓。比之“三言”“二拍”的成就呈下降趋势。

第二节  市民社会的风情画
一、商人成为时代的宠儿
1.鲜明的重商思想:
z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一品官,二品客”。
z      《赠芝麻识破原形》:“经商亦是善业,不是溅流!”
z      《叠居奇程客得助》:“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着”。
2.全新的价值取向:
z      婚嫁重金钱而轻门第、仕途:《韩秀才乘乱聘娇妻》、《通闺闼坚心灯火》、《两县令竟义婚孤女》
3.“三言”商人往往“重义”,多为善良致富,辛劳发财:
z      《吕大郎还金完骨肉》的布商吕玉、《施润泽滩阕遇友》的小商人施复,都拾金不昧,心地善良
z      《卖油郎独占花魁》的小贩秦重,“做生意甚是忠厚”,顾客“单单做成他”的买卖 。
z      《徐老仆义愤成家》的阿寄,长途贩运艰苦发家。
4.“二拍”商人更加“逐利”,常是投机致富,冒险发财:《转运汉巧遇洞庭红》的文若虚,海外冒险而发家;《叠居奇程客得助》的程宰,囤积居奇而暴富。
二、张扬婚恋自主和女性意识
1.肯定以“情”抗“礼”,张扬执着真爱
z      《宿香亭张浩遇莺莺》莺莺主动追求张生。
z      《乐小舍拼生觅偶》青年男女生死相爱。
z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相悦为婚,礼从义起”。
z      《卖油郎独占花魁》小贩秦重和名妓莘瑶琴成婚,强调“情”的力量。
z      《通闺闼坚心灯火》罗惜惜与张幼谦相爱、私会,肯定女性情欲。
2.冲破贞节观念,主张男女平等
z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丈夫蒋兴哥原谅妻子王三巧的失贞。
z      《单符郎全州佳偶》:“不以良贱为念”,毅然娶娼女为妻。
z      《酒下酒赵尼媪迷花》:巫娘子遭人奸污后设计报仇,丈夫见她“立志坚贞,越相敬重” 。
z      《满少卿饥附饱飏》关于两性关系的议论。
3.抨击负心薄幸,维护女性尊严
z      鞭挞负心汉、薄情郎:《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富贵弃妻的莫稽,《王娇鸾百年长恨》“贪财慕色”的周廷章。
z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解剖伪君子李甲灵魂的卑劣丑恶,表现杜十娘的人格尊严,演绎“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价值观。
z      杜十娘既死于李甲对礼教的信守,又死于李甲对金钱的贪求。小说对晚明社会相当顽固的封建势力、日渐增长的金钱势力,给予了无情揭露和批判。
   
第三节  “无奇之所以为奇”
z       “奇”有两类:一是幻奇,像《西游》《封神》等神魔之作;二是常奇,如《金瓶》《红楼》等世情之作。“三言”“二拍”显属后者。故抱瓮老人辑其40篇名为《今古奇观》。
z       凌蒙初《拍案惊奇序》说:“今之人但知耳目之外、牛鬼蛇神之为奇,而不知耳目之内、日用起居,其为谲诡幻怪非可以常理测者,故多也。”其艺术追求是“耳目前怪怪奇奇”,在日常题材、平凡故事中显出传奇性,被睡乡居士《二刻拍案惊奇序》称为:“无奇之所以为奇” 。
1.将平凡故事写得曲折工巧
z      常采用巧合、误会手法,使情节波谲云诡、曲折多变。《十五贯戏言巧成祸》,以“巧”传“奇”,以“巧”寓“真”。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围绕“珍珠衫”写蒋氏夫妻离合悲欢,既巧合,又曲折 。
z      善将悲喜剧的情节交互穿插,使作品愈加曲折奇巧,趣味横生。《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z         
2.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
z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写兴哥得知妻子有私后内心的气恼、悔恨、矛盾、痛苦。
z      《卖油郎独占花魁》秦重初见莘瑶琴既惊又喜、既想追求又有担心的心理。
z      《施润泽滩阕遇友》施复拾到银子后内心矛盾。
3.体式和语言的变化
z      体式上,“入话”删减大量游离内容;正文删除大量累赘韵文;结尾不再说“话本说彻,权且散场”之类套话。
z      语言上,消除文言奥语、陈词滥调,代之以清新活泼、富于表现力的口语、通俗语 。
        
第四节    文言短篇小说
z      明代文言小说成就远不如唐、宋传奇。
z      明代文言小说为拟话本、戏曲提供了大量素材。
z      明文言小说是唐宋传奇发展到《聊斋》的桥梁。
z      明初文言小说:
z      瞿佑《剪灯新话》、李祯《剪灯余话》。
z      明中叶后文言小说:
z      陶辅《桑榆漫志》、《花影集》
z      邵景瞻《觅灯因话》
z      宋懋澄《九龠别集》



思考题
元代文学
1、    常言“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相对于其他时代的文学而言,元代文学有何综合特征?
2、    从总体上来看,元曲有何独特的言说风格和审美趣尚?
3、    关汉卿最擅长的写作题材是什么?关剧哪些人物形象最具特色?特色何在?
4、    论者认为《窦娥冤》等是“最有悲剧之性质者”,你是否同意此看法?
5、    悲剧为什么备受推崇?《窦娥冤》给你带来了怎么样的接受体验?
6、    关剧存目66,现存18种。这样的创作规模及其剧作题材,可以解读出哪些相关文学史信息?
7、    试分析张生与崔莺莺在恋爱过程中的言行特征与性格发展逻辑。
8、    试分析红娘在崔张爱情发展中的作用,并分析其形象特征。
9、    “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请比较“新杂剧”“旧传奇”的优劣。
10、              元杂剧前后分期的依据何在?后期何以不如前期繁荣?
11、              其他元代杂剧作家各自有何特征?与关汉卿杂剧有何异同?
12、              从体制上看,南戏与元杂剧有何区别?
13、              高明《琵琶记》与“赵贞女”旧戏有何差异?
14、              元代散曲有何体制特征?
15、              曲通常被称为“词余”?与诗词相比,散曲有何独特的审美追求?
明代文学
1、    有明一代,明人对于前代文化的取舍有无一致的态度与标准?
2、    宋的理学与明的心学差别何在?有何内在的对立与冲突?
3、    明人在文学方面救弊的根本办法是什么?
4、    请描述明代诗文运动演变的轨迹。
5、    概述《三国演义》的成书历程以及作者、版本概况。
6、    概述《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与相关的思想表现。
7、    概述《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以及对历史演义的影响。
8、    请结合实例,解释什么叫做“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9、    请以具体实例,解释《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类型化特征。
10、              “以文运事”与“因文生事”有何不同?
11、              《水浒传》是否有嗜血和仇视女性的倾向?原因何在?
12、              在人物塑造的艺术水平而言,“三国”与“水浒”孰优孰劣?
13、              你是更喜欢“三国”还是“水浒”的叙述语言?
14、              概述《西游记》成书历程以及作者、版本概况。
15、              如何解读《西游记》的主旨?
16、              《西游记》哪些艺术特色最吸引你的阅读?
17、              如何看待《西游记》对于宗教的态度?
18、              为什么说,《金瓶梅》“由一家而写及天下国家”?
19、              有人认为,没有《金瓶梅》就没有《红楼梦》。你对此有何看法。
20、              思考“书场氛围”、“市民梦想”、“市民情感”的相互关系及对文学的影响。
21、              思考城市文化生态与白话小说繁荣的关系。
22、              《西厢记》与《牡丹亭》主题有何差异?
23、              杜丽娘与崔莺莺有何异同?
24、              一般认为,《牡丹亭》是标志着明代传奇创作最高成就的剧作。对此你是否认同?
25、              所谓“情”与“理”的冲突,“情”是什么?“理”是什么?
26、              (明代传奇)南戏之称传奇的缘由
27、              《琵琶记》对明代戏曲的影响
28、              三大传奇
29、              四大声腔
30、              晚明传奇繁荣的缘由
31、              文词派与格律派的论争的内容与分歧
32、              (明代杂剧)明代杂剧和元代杂剧有何体制差异?
33、              明代杂剧与传奇剧表现主题有何不同?


中国古代文学(2)复习参考题

第一部分:元明戏曲
一、填空:

原      题     目
答案
1、易见的元杂剧刊本有明代▁▁▁▁▁▁▁编的《元曲选》和近人隋树森主编的《▁▁▁▁▁▁▁》。
2、元杂剧剧本中,▁▁▁▁(简称▁▁▁▁)是剧中人物的言语,而▁▁▁▁(简称▁▁▁▁),是指人物的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
3、元杂剧中由女主人公主唱的称为▁▁▁▁,男主人公主唱的称为▁▁▁▁。
4、著名散曲套数《不伏老》是元代杂剧作家▁▁▁▁▁▁的自叙之作,作者自称是“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并将自己喻为“响当当一粒铜豌豆”,这几乎是一篇浪子文人的宣言。
5、燕燕、赵盼儿、王瑞兰分别属于关汉卿现存杂剧《▁▁▁▁▁》、《▁▁▁▁▁》、《▁▁▁▁▁》塑造的三个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
6、《单刀会》是元代剧作家▁▁▁▁▁的历史剧代表作,剧中突出了关羽豪迈无畏的英雄气概,并借关羽之口抒发了深沉的历史沧桑之感。
7、元代杂剧作家▁▁▁▁▁的杂剧《梧桐雨》曲辞缠绵悱恻,细腻传神,朴实而又优雅,赢得了无数的赞誉。他描写李千金和裴少俊爱情故事的杂剧《▁▁▁▁▁》则比较爽朗轻松。
8、李逵是元代水浒戏中最受欢迎的角色,康进之的杂剧《▁▁▁▁▁》和▁▁▁的《双献功》就是以他为核心人物的优秀剧本。
9、元代剧作家▁▁▁▁▁▁创作的《赵氏孤儿》是一部著名的历史悲剧,剧中表现了屠岸贾的残忍奸诈,突出了程婴等义士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
10、歌颂士子和妓女之间的爱情是元杂剧的重要题材之一,如著名剧作家《秋胡戏妻》的作者▁▁▁▁▁▁的《曲江池》歌颂李亚仙和郑元和对爱情的坚贞不渝,马致远的剧作《▁▁▁▁▁》也歌颂了妓女裴兴奴和诗人白居易之间的爱情。
11、元明时期很多杂剧改编自唐传奇,如王实甫的《西厢记》改编自元稹的传奇小说《▁▁▁▁▁》,郑光祖的杂剧代表作品《▁▁▁▁▁▁》改编自陈玄佑的传奇小说《离魂记》,石君宝的《曲江池》改编自白行简的《▁▁▁▁▁》,汤显祖的《▁▁▁▁》改编自沈既济的《枕中记》。
12、明代剧作家▁▁▁▁▁▁的杂剧《继母大贤》和关汉卿的《▁▁▁▁▁》都写了兄弟争死,继母保全亡夫前妻之子的故事,这是当时民间流行的一个题材。
13、明代剧作家▁▁▁▁▁的杂剧作品《中山狼》借寓言来抒写自己的心情,王九思的杂剧作品《▁▁▁▁▁》借杜甫之口抒发了自己的愤懑不平。
14、明代剧作家▁▁▁▁▁的杂剧《不伏老》写梁颢八十二岁中状元的故事,是戏曲史上第一部以科举考试为表现对象的作品。王衡的杂剧《▁▁▁▁▁》也借唐代大诗人▁▁▁▁▁▁科举考试的经历,▁▁▁▁▁的《霸亭秋》写杜默落第后在霸王庙哭诉,表现了对科举制度的批判和反思。
15、明代剧作家▁▁▁▁▁的杂剧《男王后》反映了晚明文人的激情纵欲、追求世俗享乐;吕天成取材于《孟子》的杂剧《▁▁▁▁▁▁》写舜父瞽瞍杀人后,舜身背父亲逃到海滨,以及皋陶发誓不杀瞽瞍后,舜在众人劝说下归来的故事,通过对舜等圣贤的戏谑,表现了晚明人对传统的挑战。
16、明代徐复祚的杂剧《▁▁▁▁▁》刻画了一个贪得无厌、爱财如命的吝啬鬼卢至的形象,剧中还带有浓厚的佛教色彩,显示出佛教对晚明文人的影响。
17、许潮的剧作多以文人的游宴雅集为题材,如《▁▁▁▁▁▁》一剧写王羲之,谢安等在上巳集会修禊(水边祭礼),表达了作者对这种风雅的倾慕。
18、孟称舜将其所编《古今名剧合选》所选的杂剧分为婉丽、雄爽两大类,并根据▁▁▁▁▁的《雨霖铃》中“杨柳岸晓风残月”和▁▁▁▁▁的《念奴娇》中“一樽还酹江月”之意,分别命名为《▁▁▁▁▁▁集》和《▁▁▁▁▁▁集》。
19、南戏《▁▁▁▁▁▁》写刘知远由流浪汉而成为皇帝的故事,属于在民间颇受欢迎的发迹变泰题材。
20明初剧作家▁▁▁▁▁▁的《伍伦全备记》,邵灿的《▁▁▁▁▁▁》在创作主旨上和情节安排上都亦步亦趋的追步高明的《琵琶记》,借戏曲宣扬伦理道德,使剧本沦为道德的载体。
21、南戏《▁▁▁▁▁》与《张协状元》、《赵贞女》等谴责文人负心的作品不同,它借书生王十朋和钱玉莲的爱情故事,赞扬了文人在科场得意后对爱情的忠贞。
22、四大南戏之一的《拜月亭》是根据元代剧作家▁▁▁▁▁▁的杂剧《闺怨佳人拜月亭》改编的,剧中描写了蒋世隆与王瑞兰、陀满兴福与蒋瑞莲聚散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23、赵五娘和李琼梅分别是南戏《▁▁▁▁▁》和《▁▁▁▁▁》中的人物。
24、梁辰鱼创作的传奇《▁▁▁▁▁》是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演唱的剧本,它使昆山腔在戏曲舞台上迅速流传看来。
25、“灯前修本”是明代传奇《▁▁▁▁▁》中的一个片断,这部传奇作品表现了嘉靖时期,杨继盛等忠义之士与权奸严嵩父子的斗争,开启了此后时事剧的创作。
26、古代戏曲中常常利用误会错认法来结撰情节,阮大诚的《▁▁▁▁▁▁》一剧就以十错认造成一系列的波澜,堪称错认法的典范之作。
27、汤显祖的“玉茗堂四梦”包括传奇作品《牡丹亭》、《邯郸记》、《▁▁▁▁▁》和《▁▁▁▁▁》。
28、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又成为其他剧作的表现对象,如清代蒋士铨的传奇作品《▁▁▁▁▁》就以戏曲形式为汤显祖作传。
29、明代是中国戏曲理论发展的重要时期,著名剧作家▁▁▁▁▁▁的《南词叙录》是第一部南戏概论性质的专著,而王骥德的《▁▁▁▁▁▁》则是一部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著作。▁▁▁▁的《南九宫十三调曲谱》则为戏剧(传奇)创作提供了一本可以依赖的工具书。
30、清初传奇创作非常繁荣,洪升的《▁▁▁▁▁▁》,和▁▁▁▁▁▁的《桃花扇》代表了这一阶段传奇创作的最高成就。
31、“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是传奇《▁▁▁▁▁▁》中的曲词。
32、明代很多剧作家追随汤显祖讴歌真情,如孟称舜的剧作《▁▁▁▁▁▁》歌颂王娇娘和申纯至死不渝的爱情,《▁▁▁▁▁▁》则歌颂了伍子胥灭楚复仇之孝和申包胥借兵复楚之忠。
33、明代作家▁▁▁▁▁▁的剧作很注意对诙谐的追求,他的《博笑记》,就是一部演“可喜、可怪之事”,“俱可绝倒”的作品。
34、明代很多剧作取材于《水浒传》如▁▁▁▁▁▁创作的《宝剑记》演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沈暻的《义侠记》演英雄▁▁▁▁▁▁故事。
35、清初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剧作家,以戏曲来反映现实政治和平民生活,李玉、朱素臣等合作的《▁▁▁▁▁▁》是其代表作之一,剧中反映了东林党人和苏州人民反抗阉党魏忠贤的斗争。
36、白朴的杂剧《▁▁▁▁▁》描写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创作的《汉宫秋》则描写了汉元帝和昭君之间的感情。
藏懋循
元曲选外编
宾白  白
科范  科
旦本  末本
关汉卿

调风月
救风尘
拜月亭
关汉卿

白朴
墙头马上

李逵负荆
高文秀
纪君祥


石君宝
青衫泪
莺莺传
倩女离魂
李娃传
邯郸记
朱有燉
蝴蝶梦
康海
沽酒游春
冯惟敏 郁轮袍 王维
沈自徵

王骥德
齐东绝倒
板凳
 楼主| 范老师 发表于 10-6-15 00:56:52 | 只看该作者
一文钱

兰亭会


柳永 苏轼
柳枝 酹江
白兔

丘濬
香囊记

赵贞女

关汉卿


琵琶记
小孙屠

鸣凤记

春灯谜

南柯记
紫钗记

临川梦
徐渭
曲律
王骥德

长生殿
孔尚任
牡丹亭

娇红记
二胥记

沈璟

李开先
武松

清忠谱

梧桐雨
马致远

二、名词解释:
1、《王粲登楼》:是元曲四大家之一郑光祖的杂剧作品,剧本写王粲与丞相蔡邕之女订有婚约。由于王粲过于傲慢,蔡邕设置各种障碍故意羞辱他,以涵养他的锐气。剧本借王粲写出了自己的块垒,道出了一代文人的感慨。
2、院本:指民间散乐戏班所用的脚本,是宋杂剧在宋、金南北分治之后,保留在北方并得到发展的舞台艺术。  
3、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是指元代著名的四位杂剧作家:即关汉卿、马致远、白仆、郑光祖(其中没有王实甫)。  
4、董西厢:金代文人董解元利用当时流行的诸宫调形式,把唐传奇小说《莺莺传》改写成《西厢记诸宫调》,简称“董西厢”增加了许多重要的情节,改变了原小说中张生将崔莺莺视为“尤物”而加以抛弃的结局,使佳人才子终成眷属。   
5、《大雅堂乐府》:明代杂剧作家汪道昆创作的杂剧作品,全剧四折,即《高唐梦》、《洛水悲》、《五湖游》、《远山眉》,每折演绎一个故事,各自独立。
6、《四声猿》:明代著名戏剧家徐渭所创作的杂剧作品。其中包括《翠乡梦》、《雌木兰》、《狂鼓史》和《女状元》。徐谓之所以以“四声猿”命名自己的剧本,一方面是以猿声的无比凄怨写生自己内心的悲愤,另一方面则是借猿声倾吐自己心中奇气。
7、南戏:南戏是中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它是在北宋末叶到明嘉靖末期(时间),在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各地(地点)由最初的“温州杂剧”繁衍而成的(形成),以南曲演唱的性质相类的民间艺术的总称(性质)。其别名又叫:戏文、南曲戏文、南曲、南戏、温州杂剧、永嘉杂剧等。  
8、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保存在明朝《永乐大典》的三个较多的保留了原始面目的南戏剧本:《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和《小孙屠》,是研究早期南戏的重要的材料。  
9、四大南戏(荆刘拜杀):“四大南戏”是指《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简称“荆、刘、拜、杀”。这是元末明初南戏的代表作,也是在明清两代的戏曲舞台上一直非常活跃的四个剧目。
10、明传奇:古人常常把所有通俗作品都称为传奇。唐传奇是指唐代文人短篇小说,而明传奇是指明代的在南戏基础上进行改造的戏剧,正所谓“无奇不传”或“一曲传奇九回肠”。
11、临川四梦 :是指汤显祖的四大传奇作品:《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因为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他的上述四个剧本又都和梦幻有关,所以就被称为“临川四梦”。“临川四梦”不仅奠定了汤显祖在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地位,而且也在中国戏曲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12、《宝剑记》:是明代著名传奇作家李开先的代表作品。故事取材与小说《水浒传》,演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将一个原本充满草莽英雄的故事敷衍成了士大夫的歌唱,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自己的痛苦与感慨。
13、《鸣凤记》:是明代著名传奇作品,四十一出,作者历来说法不一。其内容表现了嘉靖时期杨继盛等十位忠义之士与奸臣严嵩父子的斗争。《鸣凤记》在严嵩父子伏法不久,就把这一震动朝野的政治事件搬上舞台,开启了此后实事剧的先河。
14、《博笑记》:是明代吴江派代表作家沈璟的传奇作品,全剧二十八出,以十个小故事串联而成,每个小故事又都是相对独立的小喜剧,它们共同构成了一部市井生活的画卷,塑造了一批市井细民的形象。其中《巫举人》,《贼救人》等比较有名。
15、吴江派:它是指在明代传奇创作中与临川派相对立的以沈璟为追随对象(即旗手作家)的作家群,他们重视曲律重视曲词的本色,在内容上注重风世。吴江派在中国戏曲史上可以视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流派。
16、汤沈之争:“汤”是指汤显祖,“沈”是指沈璟。在对于剧本的创作上,汤显祖重视立意和才情,而沈璟强调合律,于是形成了所谓的汤沈之争。汤沈之争的互补性,对传奇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17、折子戏:折子戏即单本戏,是指相对于整本戏而言,从全本戏中抽出的,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折或出。折子戏演出的鼎盛在清代,但起源头在明代。

三、简答题:
1、简述元杂剧繁荣的原因。  
    元杂剧创作繁荣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元代城镇经济的繁荣,这是元杂剧繁荣的物质基础。宋金元时期,城市持续发展,出现了一些繁荣的大城市。为了适应广大市民的文化要求,很多大城市都出现了集中进行商业性演出的勾栏瓦肆,这为杂剧的创作和演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 文人地位的变化。元代初期,科举考试曾经长期停开,这使得很多文人沉郁下僚,其中的很多人混迹勾栏,与艺人为伍,进行杂剧的创作甚至演出。同时,元蒙入主中原之后,很多文人不屑仕于异族,于是放弃仕途,转而从事杂剧创作。这也是促进杂剧创作的重要因素。(3) 戏剧艺术发展自身的延续性。元杂剧是我国各种表演艺术传奇发展的结果,而杂剧之所以在元代到达了高峰正是因为杂剧的形式已经进入成熟期。
2、举例简述元杂剧初、中、晚三个时期各自的特点。   
(一)、初期(60年悲剧期1234—1294):1、大批作家,关汉卿、白朴、高文秀、石君宝、马致远、纪君祥等;2、饱经沧桑,个人和国家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动;3、躬践排场,大多与艺人有相当密切的联系;4、悲剧精神,他们创作了中国第一批真正具有悲剧精神的悲剧经典,如:《窦娥冤》、《梧桐雨》、《赵氏孤儿》、《汉宫秋》;5、本色派(接近市民,曲文质朴自然,接近生活语言,少用典故或骈词俪语,有如现在的以赵本山为代表的小品),奠定了元杂剧的本色派基础。
(二)、中期(40年文人剧期1295—1332):1、爱情姻缘剧:注重情感本身,王实甫《西厢记》、郑光祖《倩女离魂》、乔吉《扬州梦》、《金钱记》《两世姻缘》;2、神仙道化剧:占有重要地位,《黄粱梦》、《陈抟高卧》、《任风子》;3、文人剧,传达当时文人的感慨,郑光祖《王粲登楼》。4、文采派占据主导地位,首推“花间美人”王实甫。
(三)、晚期(35年杂剧南戏1333—1368):1、地点,江浙一带;2、剧种,南戏;3、作用,孕育了中国戏曲的转机;4、特点:内容上道德色彩鲜明,形式上追求离奇,语言上本色为主。
3、简述元杂剧剧本的形式特点。   
基本格式是四折一楔。元杂剧剧本一般一本四折,每折分为若干场。一场则是从演员上场至全部退入后台,舞台上出现空场。剧本的每一折都由曲辞、宾白、科范三部分。
1、折:折是音乐组织的一个单元,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唱完为一折,这同时也是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段落;
2、楔:有的剧本有楔子,楔子是四折之外的独立小段落,放在第一折前或折与折之间。
3、题目正名(剧名):剧本末尾有题目正名,一般为两句或四句对句,最后一句为剧名。
4、曲词(唱词):曲辞前面表明宫调和曲牌名称。
5、宾白(口语):宾白简称白,是剧中人物的言语,由散白和韵语组成。其中两人相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
6、科范(形声语言):科范简称科,是说明剧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及音响效果等的。
7角色:旦本戏,末本戏:
4、简述不同时期明杂剧创作的特点。
一、从明初到嘉靖(1522),是明杂剧的更生期。
1、明朝开国到成化(1465)是第一个阶段(奠基期),五个现象:(1)有名氏作家很少;(2)杂剧创作与宫廷、藩府联系紧密;(3)剧本内容上继承元杂剧后期的说教特色,同时增加了娱乐内容;(4)语言上表现出华丽雅致的倾向;(5)剧本体制上,受南戏影响而有所突破。
2、弘治(1488)到嘉靖(1522)是第二个阶段(孕育期),康海、王九思、冯惟敏、徐渭。特点是:在内容上,主要用杂剧来表现个人的胸怀抱负、抒发自己的抑郁牢骚;在形式上也开始大破元人的定格。
二、隆庆(1567)以后是独具特色的明杂剧的繁荣期,也完成了它的蜕变。三个特点:
1、形式,折数不定。形式上,折数不定,用曲自由,主唱者不限于一人;
2、内容,雅事趣闻。内容上,多写文人乐道的雅事趣闻,
3、人物,人物形象也多为陶渊明、苏轼、杨慎、唐寅等文人。
5、元明杂剧创作主体有什么差别?这对杂剧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元杂剧主体:一是另有身份,即下层官吏;二是悠闲文人,隐逸之士——不以杂剧为谋生的手段,却以杂剧为寄予心志的工具,情节人物成为他们情感的寄托。(1)因元杂剧作家以杂剧作为寄寓心志的工具,故其作品的情节、人物往往是作者主观情感的寄托;(2)因其地位低微或经历过深切的忧患,故其作品常常表达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对历史、人生的思考;(3)因其有良好的文学素养,故其作品表现出较高的文学性;(4)因其熟悉舞台,剧本为舞台演出而作,故其作品较重视舞台演出效果和民众欣赏要求。
2、明杂剧创作主体的特点对杂剧创作的影响表现为:(1)因作家地位较高,故其作品更多表现对文人自身的关注,表现文人自己的精神世界;(2)因其创作多为家班演出所用,故注重自娱,而不考虑民众的欣赏要求和舞台演出效果;(3)因其所兼作南戏与传奇,故其杂剧多受南戏、传奇的影响。明代杂剧作家的社会地位明显比元代的杂剧作家上升。戏曲的演出方式:宫廷演出,家班演出,民间演出。
家班演出的流行使剧作者可以把自娱放在重要的地位,而不必时时考虑外在民众的欣赏要求。明代的杂剧作家常常兼作南戏和传奇。  
6、简述关汉卿《窦娥冤》、《蝴蝶梦》、《调风月》、《单刀会》的故事情节。  
《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关汉卿公案剧中最杰出的作品,也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
楔子写窦娥因为父亲窦天章借了高利贷,只好被抵押给蔡婆作童养媳。
第一折,写十三年后,蔡婆儿子死去,窦娥失去丈夫,成为年轻寡妇。于是与蔡婆相依为命,形同母女。一次,蔡婆外出向赛卢医讨债,赛卢医将蔡婆诓骗到一个偏僻静处企图将她勒死。在危急关头,被泼皮张驴儿父子撞见,救了她的命。张驴儿为了霸占家产以及两个女人,来到蔡婆家,要挟窦娥嫁给自己,蔡婆嫁给其父。蔡婆勉强答应,窦娥坚决不从。(一为守节,二为爱情)
第二折,张驴儿趁蔡婆生病,要挟赛卢医卖给他毒药,然后把毒药下在蔡婆想吃的羊肚汤中,不曾想,羊肚汤却被张驴儿父亲吃了。于是,张驴儿把毒死其父亲的罪行嫁祸于窦娥,威胁窦娥如果私了,就嫁给他(多么卑鄙无耻);否则就告到官府。窦娥对官府存有幻想,宁愿见官以明清白。在官府,窦娥遇到糊涂官,受尽酷刑,但窦娥绝不屈服。但为了让相依为命的婆婆勉于惨无人道的酷刑,只得屈招,因而被判死刑。
第三折是戏曲的高潮,写窦娥赴法场时,充分认识到政治的腐败,升华了她的反抗精神。在临刑前,她发下三条大愿:一是一腔热血都飞在白练上;二是六月降下飞雪;三是楚州亢旱三年。(结果一一实现)
第四折,写窦天章官拜参知政事,窦娥的冤魂前来父亲衙门诉冤,窦天章为之昭雪。
《蝴蝶梦》:中牟县农民王老汉到长街买纸笔,路遇皇亲葛彪骑马出游,无理责怪王老汉冲着马头,就把王老汉活活打死。王老汉的三个儿子寻找葛彪论理,又将葛彪打死。兄弟三人被押解开封府。包公审理赵顽驴偷马案后伏几而入睡,梦见一只大蝴蝶救起坠入网中的两只蝴蝶,却不救入网的另一只小蝴蝶。醒来正好审理王家三兄弟打死葛彪一案,三兄弟都把打死葛彪的罪名揽在自己的身上。包公判老大、老二的抵命,王母都反对,因为老大老二是已故丈夫前妻的儿子,判小儿偿命,王母却沉默了。最后,包公使用了移花接木的掉包计,将赵顽驴顶替杀人罪犯,救出了王家三兄弟。
分析:一是三兄弟都有罪,二是王母实际存在妨碍公务的嫌疑,三是用外人顶替也不法,四是关汉卿是借包公判案的这样一个躯壳表达他的道德思考,肯定王母的道德境界。
《调风月》:第一折,某大家婢女燕燕聪明伶俐,深受当家夫人的信任,于是被派去服侍前来探亲的小千户。小千户见燕燕可爱,诱骗并占有了她,答应燕燕将来娶她作小夫人。第二折,寒食日,小千户游春,与大户人家的小姐莺莺邂逅并相爱,互赠信物。  燕燕发现后,自知受骗,深感悔恨。第三折,当天夜里,燕燕自伤身世。小千户求欢,燕燕拒绝。于是小千户报复性的怂恿夫人派燕燕去向莺莺求婚。燕燕本想乘机破坏这门亲事以反报复,不曾想莺莺却欣然答应婚事,燕燕只好悻悻而归。第四折,小千户和莺莺举行婚礼,燕燕终于忍无可忍,于是当众揭露小千户诱骗自己的内幕。结果由家长做主,燕燕终于作了小夫人。
《单刀会》:全剧围绕三国时期蜀、吴矛盾而展开故事。鲁肃为了向关羽讨还荆州,设下圈套,邀请关羽赴宴。关羽明知是鸿门宴,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毅然单刀赴会。宴会上,甲士拥出,关羽挟持鲁肃,和他拒理力争,说荆州本来就是“汉家基业”。凭借自己的智慧勇力,关羽安全返回。
7、简述白朴《梧桐雨》的艺术成就。
   借唐玄宗宠爱扬贵妃的故事,寄予了:对唐明皇的深切同情,故国思情,和对迷色误国的谴责之情;浓郁的抒情性,即曲辞的缠绵悱恻,细腻哀婉,使全戏具有一种自然朴实,优雅而清楚的美丽,成为其鲜明的特色:苦雨梧桐的核心意象的倾情刻画,核心意象的反复呈现,甜蜜与凄苦的强烈对比。
8、以第三折为例,分析《赵氏孤儿》是如何组织戏剧冲突的?
铺垫:在第二折里,屠岸贾宣布:三日之内,如果没有人把走漏了的赵氏孤儿交出,他就将全国境内半岁以下,一月以上的小孩尽行诛戮。这就使程婴和公孙杵臼的行为不仅是忠奸斗争,也不仅是士为知己而死,而且是正义与非正义的斗争。
冲突一:第三折一开始,程婴按照事先与公孙杵臼的计划,向屠岸贾告发公孙杵臼私藏孤儿。此时老奸巨滑的屠岸贾并不大喜过望,而是不肯轻信,而是反复盘问,程婴以为了救自己的刚刚出生的骨肉进行了机智的又是惊心动魄的回答。即使矛盾得到了暂时的化解,又为下一步的情节埋下的伏笔。
冲突二:屠岸贾带着兵马与程婴一起捉拿公孙杵臼,并让程婴拷打不肯招认的公孙杵臼。公孙杵臼没有想到打他的是程婴,而且打得如此狠,刹那间,他头脑出现了真空,年老体弱的公孙杵臼几乎说了胡话,差点泄露了秘密。通过三人复杂的关系,高度紧张的心理冲突,制造了起伏跌宕的悬念并把冲突推向高潮。
冲突三:屠岸贾将搜出的婴儿砍为三段,赵孤得救了,全国的婴儿得救了。不过对程婴来说,这又是多么的残忍,面对自己的亲生儿子被活生生的砍为三段,他不能表现出自己的悲痛,这是多么剧烈的心理冲突。
9、石君宝的《曲江池》与唐传奇《李娃传》的主题有什么不同?造成这一不同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在主旨上,《曲江池》把唐传奇《李娃传》对文人轶事的描写,变成对士子与妓女爱情的歌颂。而且突出了李亚仙的道德色彩和追求道德完美的端倪。
造成这一不同的原因是,与唐宋两代文人相比,元代文人的地位可以说是一落千丈。一是他们中的许多人与倡优保持密切的关系,他们亲身参加杂剧的创作和演出;二是他们在倡优那里获得尊重与理解,于是那些以往被认为是卑贱的优伶、妓女,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元代文人的知音;三是元代文人在自己的作品里借歌颂书生与妓女的爱情,借妓女对书生的知赏与爱恋,来书写自己的感慨,填补自己的在现实中的失落感。
10、试举例说明关汉卿和马致远剧作在精神实质上的差异。
    一是主角不同:关汉卿散曲中主要表现了市井平民的潇洒,马致远作品中则流泻了失意文人的悲怆;二是内涵不同,关汉卿元曲表现的是市井平民胸臆的外现,马致远则表现了困顿儒生的心理写真;三是思想感情基调不同,关汉卿杂剧是属于人民的,马致远的杂剧则是属于失意文人;四是斗争精神不同,关汉卿是一个有理想、有激情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者。他以笔代舌,以笔代刀,要为人民伸张正义,为百姓铲除凶顽,马致远走的是一条既有正义感又有软弱性的士子力所能及的道路。  
11、试结合作品分析马致远剧作在内容和曲词上的特点。
(1)对文人状况的关注,如《荐福碑》;(2)对生命的思考、对精神归宿的追求,如《岳阳楼》、《黄粱梦》等。
马致远的作品在精神上体现出了更多的士大夫气息,他的作品更关注士人的状况,选择文人作为自己表现的话题,如《荐福碑》写沦落士人的悲哀,《青衫泪》写文人和妓女的爱情。他的神仙道化剧则更多体现对生命、对人生的思考,对精神归宿的探讨。
马致远剧作清俊的风格:马致远剧作在艺术上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其曲词的写作,他的曲词或洒脱、或畅快、或沉痛,整体风格则是清俊硬朗。其中《汉宫秋》第三折中对离情别绪的渲染更是著名。曲子用朴素直白的语言抒写胸中的感伤和悲凉,又在豪放与悲凉中传达出无尽的缠绵。  
12、试以对石君宝《曲江池》的改编为例,分析朱有燉剧作对儒家伦理的重视。
《曲江池》是根据唐传奇《李娃传》改编的,在剧中无论李亚仙与郑元和的爱情,还是二人的形象,都有了新的色彩。李亚仙从一个义烈的女子变成了忠贞的女性,道德色彩得到加强,而郑元和则从一个幼稚痴情的书生变成了一个风流才子。.《曲江池》所描写的书生妓女的爱情是元杂剧中很有代表性的主题,失意的元代文人借书生和妓女的爱情,借妓女对书生的知赏和爱恋,来书写自己的感慨,填补自己在现实中的失落感。  
13、结合作品简述朱有燉杂剧的艺术成就。
朱有燉剧作对儒家道德伦理的赞誉、对戏曲教育作用的重视及其艺术成就,如《曲江池》、《继母大贤》、《踏雪寻梅》等 朱有燉剧作的艺术成就:(1)语言朴素生动,并能因情节人物的不同而加以恰如其分的表现;(2)对元杂剧中的一些表现手法(如探子报告等)的纯熟运用;(3)对元杂剧独唱唱体制的突破,增加了双唱、众唱、接唱等多种方式。  
14、试举例说明康海和王九思剧作在内容上和形式上的独到价值。
形式上,王九思的《中山狼院本》开启了明代短剧的创作。在内容上:
1、作品的寓言性。康海《中山狼》取材于无名氏小说《中山狼传》。以“忘恩兽”的忘恩负义为主线,极具辛辣的讽刺特色,是一出具有鲜明寓言色彩的戏剧。以逼真的艺术形象,巧妙的戏剧冲突,深刻地揭示了中山狼狡诈凶残而贪婪忘本的本性,同时也讥讽了东郭先生的迂腐懦弱和不辩善恶,给人以深刻的教诲和深刻的启迪。
2、杂剧对个人感受的关注。王九思的《杜子美沽酒游春》,即是借前代诗人书写自己的积愤。剧本或骂世,或感慨,曲辞豪迈爽朗,但又失典雅;情节与冲突让位于抒怀谴兴,其关注点已经不在戏剧本身,而在内心郁积的抒发。
3、对节烈的关注也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康海的《王兰卿真烈传》据真实事实搬演:剧本突出王兰卿注重妇道,渴望“做一个三从四德好人妻”,他不怕独守空房,只想孝顺公婆,只想做良人眷属。
4、在曲辞上常常能够与元人相颉颃,使人看到北曲的复兴迹象。  
15、简述孟称舜的《花前一笑》和卓人月的《花舫缘》的异同。
  孟称舜的《花前一笑》和卓人月的《花舫缘》都写唐伯虎为了娶到“一笑留情”的沈公佐的养女秋香,不惜放下风流才子的架子,屈身做了其儿子的佣书的故事。孟称舜更加侧重唐伯虎不遇后的放达与风流;卓人月则更加侧重得与失的互补以及其中的闲愁。
16、简述宋元南戏与北杂剧传奇的差异。
(1)内容上,南戏叙事性强,抒情性弱,抒发的多是下层民众共有之情,作者个人主体意识不强烈;北剧故事情节较简单,抒情性强,人物形象单薄,作家主体意识比较强。(2)语言上,南戏俚俗无文采,北剧文学性较高。(3)音乐曲律上,南戏没有严格的曲律,用韵混乱;北剧重视曲律,在宫调、用韵上有严格规范。  
17、简述南戏与传奇的差异。
一是主体不同,南戏主体是书会才人,传奇的创作主体则是文人;
二是创作目的不同,南戏是为了娱乐村民乡众,传奇则是为了个人抒情写志和逞才;
三是演出不同,南戏演出主要在乡村、城坊,传奇的演出既有民间戏台,也有文人雅座等在正规的舞台;
四是题材不同,南戏较多表现家庭伦理和婚姻,传奇表现出对现实和历史的关切以及对作者个性和情感的张扬;
五是在体制上,南戏剧本的体制不很规范,传奇在体制上表现出规范化的特点;
六是在语言上,南戏朴素俚俗,传奇则富有文采;
七是在音乐和表演上,南戏呈现出较大的随意性,传奇则特别注重曲文的曲牌格律以及表演的韵味;
八是在角色扮演方面,南戏基本使用“生旦净丑外末贴”七种角色,传奇则从生旦为主中,分化出小生小旦。
18、简述传奇剧本体制的特点。
一是不再标题目,而是将题目变成了副末开场后的四句下场诗;二是分出标目,如《牡丹亭》共五十五出,每出都有标题;三是分卷;四是每出结束时四句下场诗被普遍采用;五是传奇讲究韵律的严谨。  

19、简述从《张协状元》到《错立身》和《小孙屠》,南戏发生了哪些变化?
(1)题材内容上,南戏主要是反映婚姻爱情家庭,但其反映的侧重点却有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如同是反映爱情婚姻,产生于南宋中期的《张协状元》反映了士子在科举高中之后的婚变负心,抛弃糟糠之妻,而产生于元代的《错立身》则歌颂士子对爱情的坚贞。同时,创作于元代的《小孙屠》中也体现出元杂剧创作晚期关注道德伦理的特点。
(2)在艺术表现上,从《张协状元》到《错立身》到《小孙屠》,也显示出一系列变化:首先,无谓的插科打诨明显减少;其次,曲辞由俚俗转向优雅诗化;
(3)在剧本的形象塑造上,从《张协状元》到《小孙屠》,人物形象也越来越鲜明、丰满,尤其是《小孙屠》中李琼梅的形象塑造更是值得称道。  
20、结合作品分析四大南戏所体现出的南戏的发展变化。
(1)四大南戏都有传说中的作者,这显示出了文人在南戏剧本写定过程中的作用;
(2)内容上,反映士子的婚姻爱情的《荆钗记》、《拜月亭》的创作主旨与早期的《张协状元》等有很大不同,它们都赞扬了文人科场得意后对爱情的坚贞。《杀狗记》表现家庭伦理,《白兔记》写发迹变泰。这些题材内容既贴近民间,又有文人渗透的痕迹。
(3)艺术表现上,四大南戏的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对后世南戏、传奇创作影响深远。这其中从关汉卿的杂剧《闺怨佳人拜月亭》改编过来的《拜月亭》尤其出色,它用多组人物、多条线索来组织剧情的结构形式成为后世南戏传奇创作的重要形式;其人物塑造也很有独到之处;其曲词也平易宛转,自然天成,赢得了后人的赞叹。  
21、简述梁辰鱼《浣纱记》在中国戏曲史上的价值。
一是《浣纱记》是用改定的昆山腔进行演唱的第一个剧本,使昆山腔迅速流行,在中国戏曲声腔发展历史上树立了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成就了不少经久不衰的折子戏;
二是《浣纱记》对历史兴亡的思考,确立了明清传奇的一个基本的母题;
三是将才子佳人故事穿插于血雨腥风的政治兴亡之中,确立了“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写作方法模式。  
22、试分析《鸣凤记》“灯前修本”和“夫妇死节”两个片断。
“灯前修本”三阻不辞:利用正德年间,蒋钦上疏弹劾刘谨的实事不加以改编——一阻是鬼魂灯下惨叫,杨继盛虽然已经意识到是先祖显灵,但不曾动摇;二阻是鬼魂现身灯下将灯打灭才离去,但杨继盛不但没有动摇,反而慷慨悲歌,表明了视死如归的坚强决心;三阻是杨继盛呼唤丫鬟点灯,使妻子秉烛而上,听说鬼魂现身,百般劝阻,但杨继盛丝毫不为所动,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凸现了杨继盛弹劾严嵩的悲壮激烈。
“夫妇死节”忠烈感人:杨继盛弹劾严嵩被处以斩刑,在十月大雪飘飞的法场,杨继盛妻子携就酒上场,慷慨悲歌,悲痛欲绝后,给杨继盛送上一杯别酒,跪读祭文。在丈夫死后,她更是在丈夫的尸体旁,代夫上本,自刎而死,尸谏感君,使剧本的冲突更加尖锐、紧凑,使杨继盛夫妇的忠烈行为更加悲壮感人。
23、沈璟的剧作有哪些特点?
(1)内容上注意表现市井生活;(2)注意世风,注意剧本的道德意义;(3)重视剧作的舞台效果,结构上注意避免冗长、拖沓;(4)形式上表现出杂剧与传奇的融合;((5)语言通俗浅近,并追求诙谐。
四、论述题:
1、试分析关汉卿杂剧《窦娥冤》中的窦娥的形象。
首先,窦娥是道德的,好女不嫁二夫;其次,窦娥是善良的,公堂之上,窦娥本来是忍受毒打决不肯屈招的,但当糊涂官要当着她的面毒打蔡婆婆时,她不忍心看到婆婆被打,更担心婆婆经不住那样的毒打,自己屈招了;第三,窦娥是刚强的,面对张驴儿的要挟,她不肯屈服,面对官府的淫威,她不肯屈招;第四,窦娥是孝顺的,保全婆婆的性命,不忍让婆婆看到自己带枷的惨象;第五,窦娥是不屈的,窦娥的三条大愿;第六,窦娥是悲剧的。
2、以剧本为例,试分析关汉卿杂剧的文人色彩。
关汉卿虽然自称是“浪子班头”,但他还是一个文人,所以他的作品却仍表露了鲜明的儒家思想,他以杂剧作为他抒情写志的工具,通过剧本,来剖析社会、剖析人生。
如《窦娥冤》通过窦娥这个弱者的命运,表达了自己对社会黑暗和不公的愤怒;《蝴蝶梦》中通过对贤德继母的颂扬,表达了他对这种道德境界的肯定;《调风月》则通过对虚荣的侍女燕燕内心的挖掘,显示了他对人性的思索;而《单刀会》中则借关羽之口传达了一种正统的历史观和深沉的历史沧桑感。
他以儒者的视野观察社会、体味人生、审视历史,体会出现实的丑陋、历史的变幻,人性的弱点,以及卑微生命与命运的抗争。而这一切使得他的剧本流露出一种儒者的悲思。
3、试述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首先,人物塑造的成就:善于将人物放在尖锐的冲突中来表现:把人物放在情节冲突中塑造,如窦娥、赵盼儿,谭记儿;把人物放在情感冲突中塑造,如王母、燕燕。《调风月》则在尴尬难堪的境遇中塑造了一个既泼辣又刚强的侍女燕燕的形象。
其次,情节设置的幻变:详略有度,如窦娥的经历;出人意外,如《窦娥冤》中蔡婆被救却遇到了张驴父子,《救风尘》中的假休书;梦幻转机,如《蝴蝶梦》。
再次,语言艺术的当行:杂剧的行家里手,特别适合舞台演出叫当行;人物语言特别富有个性。如同是淋漓的诉说,负冤衔屈的窦娥唱出的曲词责天骂地,充满激愤,而被情人抛弃的燕燕的唱词则在痛苦的表白中,流露出一份自怨自艾。  
4、为什么说关汉卿是一位当行的剧作家?
首先,人物塑造的成就:善于将人物放在尖锐的冲突中来表现:把人物放在情节冲突中塑造,如窦娥、赵盼儿,谭记儿;把人物放在情感冲突中塑造,如王母、燕燕。《调风月》则在尴尬难堪的境遇中塑造了一个既泼辣又刚强的侍女燕燕的形象。
其次,情节设置的幻变:详略有度,如窦娥的经历;出人意外,如《窦娥冤》中蔡婆被救却遇到了张驴父子,《救风尘》中的假休书;梦幻转机,如《蝴蝶梦》。
再次,语言艺术的当行:杂剧的行家里手,特别适合舞台演出叫当行;人物语言特别富有个性。如同是淋漓的诉说,负冤衔屈的窦娥唱出的曲词责天骂地,充满激愤,而被情人抛弃的燕燕的唱词则在痛苦的表白中,流露出一份自怨自艾。
5、试分析《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首先表现在男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上,剧中的张生确立了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爱情故事中痴情的多情多感多愁多病的书生形象。王实甫不仅写出了张生的痴情与风魔,更写出了张生的才华,以及张生的软弱,使他成为封建社会中多情软弱的才子的代表。
其次《西厢记》在中国戏剧史上首度成功刻画了爱情心理,是戏剧史上一部直接描写爱情心理的作品。这一创作追求集中体现在莺莺身上。在《西厢记》中莺莺的内心世界得到了更生动、更细腻的表现,成功揭示了这个大家闺秀在争取爱情自由的过程中的心理矛盾。尤其“闹简”、“赖简”突出表现了莺莺的动摇、矛盾,是刻画恋爱心理的成功段落。
第三、《西厢记》中聪明、伶俐、热心、正直的丫鬟红娘,成为一种重要的人物类型,影响着后来的创作与生活。《西厢记》中磊落直言、急公好义的侍女红娘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在后来的剧作中一再出现,取得了远较莺莺为重要的地位。
第四、《西厢记》对矛盾冲突的设计足以示范后人。全剧以莺莺、张生、红娘与老夫人的矛盾为基本矛盾,表现崔张与家长的冲突;以莺莺、张生、红娘间的矛盾我为次要矛盾,由性格冲突推进剧情,刻画人物。这样一种对冲突的组织,对古代戏曲中是很值得称道的。
此外,《西厢记》才子佳人相会后花园,历尽磨难终成眷属的故事模式,对后世小说戏曲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6、试分析《西厢记》张生和红娘的形象。
张生: 1、张生的审美素养;2、张生的多种才华,其琴声让莺莺如痴如醉,其关于黄河的曲词堪与李白比美;3、多情多感多愁多病;4、张生的爱情,一往情深,有始有终,美不胜收。(郎才女貌,才子佳人)
红娘:1、爱情的使者。2、爱情的呵护者(守卫,直面老夫人,击退郑恒)。3、机智勇敢(直面老夫人)与幽默(雅谑崔张)。4、“红娘”已经成为成人美事的符号。   
7、试以崔莺莺为例,分析《西厢记》是如何刻画爱情心理的。
1、爱情的萌动(第一本):当崔莺莺与张生在普救寺邂逅时,当知觉到有一个书生在痴情的欣赏自己时,崔莺莺也在有意识的展示着自己的美貌与美人风范,并在离开时,极其含蓄地临去秋波一转,流露了内心深处的美丽而纯洁爱情的萌动;
2、爱情的如愿(第二本):“白马解围”,使崔莺莺对张生有直接的正面的认识,她在心里更多的是倾心的赞美,此时的爱情已经是有了活生生的对象,仿佛多年的爱情渴望终于找到了如愿的偶像;
3、爱情的煎熬(第三本):老夫人的悔婚使崔莺莺的爱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一方面要防范老夫人的管束,一方面还要试探张生的心理,一方面也要在红娘面前反复掩饰,所有这些都使崔莺莺显示了倍受煎熬,因而内冷外热的心理特征;
4、爱情的幸福(第四本):在经过第三本的的多重煎熬后,崔莺莺与自己的心上人终于实现了心灵的共鸣,进而在红娘的帮助下,他们终于冲破了巨大的封建礼教与道德的束缚,实现了爱情的结合,这使崔莺莺感到了无限的爱情的幸福;
5、爱情的呵护(第五本):当崔莺莺与张生的私自结合被老夫人发现后,张生被逼进京赶考,使他们的爱情又面临新的更大的考验,在天各一方的时间里,崔莺莺以无限的柔情呵护着自己的爱情,并最终获得了美满的结局。
总之,《西厢记》通过崔莺莺的形象塑造展示了非常精彩、诗意、细腻、真实、完整的爱情心理过程。

附:崔莺莺的形象分析:1、莺莺的美貌,倾国倾城,国色天香。通过张生的审美感受、和尚的乱性、孙飞虎的强抢,郑恒的艳羡等进行了非常充分的表现;2、莺莺的修养:诗歌音乐修养,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是一个诗歌为媒体的交流过程,富有诗情画意,其中崔莺莺对张生琴声的感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道德修养,崔莺莺虽然对封建道德有着强烈的叛逆精神,但始终还是一个幽静的闺阁少女。3、激情(对母亲、对张生)谨慎(斥红、赖简)与果敢。4、莺莺的爱情,爱情的萌动,爱情的如愿,爱情的煎熬,爱情的幸福,爱情的呵护。
8、试结合作品分析郑光祖爱情剧的道德色彩。
郑光祖的爱情剧均采用了有婚约在先、岳母让兄妹相称的故事模式,而且道德色彩较强,如《 梅香》中白敏中和小蛮早有婚约,二人私会被撞见,小蛮未曾失身以及最后白敏中奉旨成婚等情节的安排,使剧本在表现爱情的同时,又照顾了社会伦理规范;《倩女离魂》中王文举对倩女私奔自己的指责,也表现出写“情”,却终不逾距的特点。
9、试分析徐渭的《狂鼓史》。
(1)借祢衡之口抒泻自己心中的悲愤;(2)情节安排上将故事移到阴间,不仅借阴间地位的颠倒,见出果报的不爽;还借判官的安排使祢衡成为绝对的主角,能够更酣畅地舒愤;同时因是事后文章,所以对曹操的斥骂便“直捣到铜雀台,分香卖履”,显得更加痛快淋漓;(3)语气雄越,悲愤畅达,语言朴素明白,即使用典,也是选择一些常见的;(4)唱词的安排、曲调的转换和情节变化颇为吻合。
10、谈谈阳明心学对徐渭戏曲创作的影响。
徐渭生活在阳明心学盛行的关键时期,徐渭在哲学思想上与阳明心学颇多联系。由于尊崇阳明心学,徐渭对佛道抱持一种开放的态度,这种态度在戏曲理论上体现为将禅悟引进了戏曲评论;在创作上,《翠乡梦》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剧中破戒点化的佛教题材、大量偈语的运用,都使我们感受道徐渭对禅宗的熟悉。师从王门,还使徐渭注重良知。良知即没有受到污染之心,即道心、天理,即忠、孝、信、仁的道德。在创作中体现为对抒情的“度”的把握。尤其是《四声猿》,在奇情奇事中,仍时时顾及道德的层面。师从王门,还使徐渭崇尚情之真,在创作中体现为《四声猿》中处处流露的“真性情”,以及在形式上的不拘格式,剧本的长度随情之所至、音律上也随心所欲。徐渭的创作使元杂剧的创作格式真正被打破,明杂剧完成了它的蜕变,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11、试分析沈自徵的《渔阳三弄》。
《渔阳三弄》。其中《鞭歌妓》写张建封鞭打出言不逊的歌妓,《簪花髻》写杨慎醉酒梳髻簪花、游行城市的故事,《霸亭秋》写杜默落第后痛哭于项王庙的故事。剧本借三个放浪不羁、怀才不遇的文人形象,体现了晚明文人对个性、自我的关注与追求,在中国戏剧史上堪称佳作。
12、联系其理论主张,分析孟称舜《桃园三访》对爱情的刻画。
孟称舜《桃源三访》是他婉丽风格的代表作,其艺术特色体现为:(1)惆怅地尽情:用大段的抒情独唱成分发挥思念之情;对男女主人公的感情重笔描摹,一方面注意对感情的多角度、多侧面的展现,另一方面则是曲辞刻画的细腻深入。(2)“语语淹润”、“语语婉隽”:曲辞优美,语言或工丽,或平实。  
13、试述高明《琵琶记》对后世戏曲创作的影响。
高明《琵琶记》被称为“词曲之祖”,他对明代的戏曲发展产生了诸多的影响,这体现在:(1)提出了“不关风化体,纵好也枉然”的创作思想,强调戏曲的社会教育作用,这对后世影响很大,使得戏曲充满说教气息;(2)高明以自己的文学修养,提高了南戏的文学品味,使南戏得以与杂剧、与文学史上的其他文学形式并驾齐驱,使得南戏由民间进入文人的书房,南戏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3)《琵琶记》为后世写作剧本提供了范本,确立了双线结构在后来南戏传奇创作中的地位,其中的一些情节,比如逼试、逼婚等,也被后世作家袭用。   
14、《牡丹亭》在艺术上的成就。
(1)塑造了杜丽娘这样一个具有至情、执着理想的女性形象,以杜丽娘的悲喜剧展示着对压抑个性的社会的深刻批判;(2)发挥中国传统诗词中借景抒情的手法,不仅使曲辞有含蓄不尽的意味,而且使杜丽娘形象多了一份伤感幽怨,从《惊梦》、《寻梦》、《写真》到《闹殇》,读起来就象一首抒情长诗;(3)曲辞成功,不同人物有着不同的声口,如杜宝的严肃与古执,杜母的唱词平实而充满慈爱,柳梦梅的唱词在淡淡的文采中透出多情和书生意气;(4)风格诙谐轻松,作者把剧中主要人物柳梦梅、韩才子、杜宝,还有郭橐驼,分别设计为唐代柳宗元、韩愈、杜甫以及柳宗元寓言人物郭橐驼的后代,充满游戏的味道。   
15、试析汤显祖是如何通过杜丽娘形象的塑造来体现自己对“情”的追求的。
汤显祖对“情”的追求在《牡丹亭》中的体现:(1)杜丽娘青春的觉醒,对真情大胆、执着的追求;(2)杜丽娘为情而死、为情而生所体现的“情”可以超越现实、超越时空的至情观;(3)杜丽娘复生后对礼义的回归所体现的对现实的热情和对道德的关注。   
16、试述汤显祖剧作对后世的影响。
(1)在内容上,很多剧作家追随汤显祖讴歌真情,对“真情”的歌颂成为戏曲的一个重要主题。如孟称舜《娇红记》、《贞文记》、吴炳《画中人》、阮大铖《燕子笺》对爱情的歌颂,孟称舜的《二胥记》对忠孝之情的歌颂。(2)在情节组织上,剧作家们学习汤显祖,注意情节的曲折变化和戏剧性,甚至借鉴汤显祖剧作的情节。(3)语言上,剧作家们把汤显祖的曲辞看作学习的榜样,注意语言的优雅、灵巧与本色。(4)汤显祖成为其他剧作家表现的对象,如朱京藩《风流院》、蒋士铨《临川梦》;(5)汤显祖剧作被不断改编,如冯梦龙的《风流梦》,搬演,如在清代宫廷的戏曲演出里,汤显祖的剧作同样属于经常演出的剧目。

第二部分:明清小说

一、名词解释:
1、章回小说    2、志怪    3、唐传奇    4、英雄传奇小说    5、历史演义小说    6、拟话本   7、三言     8、二拍    9、谴责小说    10、话本    11、《三国志平话》   12、《三国演义》  13、毛氏父子评改本   14、《大宋宣和逸事》   15、《水浒传》七十回本    16、《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17、《金瓶梅》   18、《金瓶梅词话》    19、铸雪斋抄本    20、三会堂《聊斋志异》   21、《司文郎》   22、《席方平》    23、脂评本    24、程甲本    25、《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二、简答题:
1、中国古典小说在艺术上有哪些特点?   2、《金瓶梅》中的西门庆形象体现了哪些时代特征?   3、举例简述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反映了哪些时代内容。   4、举例简述《聊斋志异》中的作品采用了哪几类形式体制    5、在确立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范围时,应该考虑的三个小说文体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6、为什么说古代的史传文学和寓言故事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但它们都不是小说本身,它们和小说文体的异同主要是什么。    7、《收神记》中的《阮瞻》一篇,其内容是什么?它说明了志怪小说的什么特点?    8、明清传奇和唐传奇有什么区别?    9、为什么说唐代传奇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真正走向成熟?    10、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有什么样的基本特点?   11、明清小说繁荣的三个标志是什么?   12、在明清长篇小说名著列出四部代表作品,并说明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种小说类型?   13、简要谈谈中国古典小说的思想传统。   14、《三国演义》中的忠义思想在诸葛亮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15、《三国演义》中所描写的三大战役是指什么?有什么样的异同?    16、以《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为例,说明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小说的异同。   17、从武松的梢棒和林冲的解腕尖刀说明《水浒传》细节描写的艺术特色。   18、《西游记》的故事内容可分为哪三个部分?三部分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19、史简析孙悟空“强者为尊”思想的时代特色。   20、西门庆形象的典型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21、李瓶儿性格的简要分析。     22、简析《杜十娘怒沉百宝厢》反映的“情”与“理”的矛盾及其时代意义。   23、《儒林外史》中的真儒形象有什么样的特点和局限?    24、简说《儒林外史》讽刺艺术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5、《儒林外史》的结构有什么样的特色?应该如何评价?     26、应该怎样评价《红楼梦》后四十回?   27、简说近代小说发达局面形成的原因。

三、论述题:
1、试分析曹操形象的思想艺术特色。   
2、以赤壁之战为例分析《三国演义》是如何在战争中突出地表现谋略的。  
3、《水浒传》在思想上取得的独特成就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4、谈谈你对《水浒传》中招安描写的认识。   
5、以武松的形象为例,分析《水浒传》人物塑造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6、从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分析《水浒传》人物描写的艺术特色。   
7、举例谈谈《西游记》的现实性。   
8、举例谈谈《西游记》充满谐趣的艺术风格。  
9、谈谈你对《西游记》的童话性质的认识。  
10、蒲松龄南游的生活对他的创作有什么样的影响?      
11、为什么说《聊斋志异》是一部以幻想的形式写成的社会问题小说?   
12、举例说明《聊斋志异》以幻写真的艺术特色。  
13、试分析《聊斋志异》是如何在神鬼怪异的故事中反映现实的社会人生的。   
14、为什么说《儒林外史》“隐括全文”的第一回是体现全书主题思想的一个纲?     
15、以周进、范进的故事为例,分析说明《儒林外史》是如何揭露科举考试制度对封建士子身心的摧残和毒害的?   
16、鲁迅先生评价《儒林外史》时曾说,“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又说,“讽刺小说从《儒林外史》而后,就可以谓之绝响”。试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17、曹雪芹的家世和生活对《红楼梦》的创作有什么样的影响?   
18、《红楼梦》是通过哪几个方面揭示出贾府的衰败趋势和衰败原因的?   
19、举例分析《红楼梦》人物描写的艺术特色。   
20、谈谈你对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的认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17 16:13 , Processed in 0.112345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