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大高鸿业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fan2ren 发表于 08-7-29 21:49: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西方经济学笔记第三四章
第三章、第一节消费者行为理论概述
(一)欲望和效用的概念欲望的含义欲望是指一个人想要达到而没有得到某种东西的一种心里感觉。
        效用的含义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某种产品时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它是对商品使用价值的主观评价。
        (二)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基数效用论的基本假定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即效用可以用1 、2 、3 …等基数加以表示,并可以加总,消费者消费不同商品的数量获得的效用也有一个共同的单位,因此,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和劳务的获得的总的满足程度称为总效用。
        同时,基数效用论又假定随着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务数量的增加,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获得的满足程度逐步下降,消费者消费商品的目标是要达到总效用最大。
        序数效用论的基本假定第一,对于任何二个商品组合A 和B ,消费者可以断定,要么对A 的偏好大于对B 的偏好,要么对A 的偏好小于对B 的偏好,要么对A 和B 的偏好一样或者说偏好无差异。
        第二,对三个商品组合A 、B 和C 而言,如果消费者对A 的偏好大于B ,对B 的偏好大于C ,则该消费者对A 的偏好一定大于对C 的偏好。
        第三,在其他商品数量相同的条件下,消费者更偏好于一种产品数量大的商品组合。
        (三)边际效用分析方法与消费者均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
        总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从消费商品或劳务中的获得的满足程度的总和,记为(Tu),边际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以增加一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增加量,记为Mu. 随着消费者消费某物品数量的增加,该物品对消费者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一物的边际效用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减少,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一切物品,我们称之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又称戈森定律(如左图)。
        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商品被优先满足最重要的需要,故最先消费的商品7边际效用就大;从商品本身对消费者所产生的重复刺激看,随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接受的重复刺激程度越来越弱。
        货币的边际效用由于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速度很慢,通常把它看成是个常数。
        消费者均衡的含义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是有限的,他要把有限的货币收入用于各种物品以满足自己的欲望。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的原则是: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是固定的,市场上各种物品的价格是已知道,则,消费者一定要使其所购买的各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与他所支付的价格成比例,换言之,也就是要使每一单位货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都相等。这就是消费者均衡
        (四)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可以通过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来解释需求定理: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是固定的,即每单位货币给他带来了效用都是相等的,那么,他对某物的愿意付出的价格就以该物品的边际效用为标准。如果边际效用大,消费者愿付出的价格高,如果边际效用小,消费者只愿付出较低的价格。随着消费者购买某物品数量的增加,该物品的边际效用递减,这样,消费者愿意付出的价格也就降低,因此,某物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第三章、第二节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一)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对于任何二个商品组合A 和B ,消费者可以断定,要么对A 的偏好大于对B 的偏好,要么对A 的偏好小于对B 的偏好,要么对A 和B 的偏好一样或者说偏好无差异。
        对三个商品组合A 、B 和C 而言,如果消费者对A 的偏好大于B ,对B 的偏好大于C ,则该消费者对A 的偏好一定大于对C 的偏好。
        在其他商品数量相同的条件下,消费者更偏好于一种产品数量大的商品组合(二)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无差异曲线的含义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或两组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对消费者所提供的效用是相同的。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它表明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为了获得同样的满足程度,增加一种商品就必须放弃减少,另一种商品,两种商品在消费者偏好不变的条件下,不能同时减少。
        在同一平面图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同样的满足程度,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满足程度,离原点越远,满足程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否则与第二点矛盾。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三)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边际替代率的定义边际替代率(MRS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是消费者在保持相同满足程度时增加一种商品数量与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数量之比,如为增加X 就要放弃Y 高,增加的X 商品数量DX与所放弃的Y 商品的数量DY相比就是,边际替代率写作MRSxy :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的含义MRS 实际上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无差异曲线的斜率逐渐减少,说明其是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
        无差异曲线的特殊情形第三章、第三节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一)预算约束线预算约束线的含义预算约束线又称预算线,消费可能线或等支出线,它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假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
        预算约束线的图形表示
        (二)预算约束线的变动预算线是以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为条件,所以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和价格发生变化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也会随之变动。
        第一种情况,价格不变,收入变化,预算约束线平行移动,收入增加预算线向右移动,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减少,则预算线向内移动。如图a 第二种情况,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会改变预算线的斜率,使预算线旋转,如:Py不变,Px变化,如图,如果Px下降,则,预算线AB' 旋转则至AB,反之如果Px上升则AB移至AB''. (如图B )
        第三种情况,如果所有商品的价格以同一方向同一比例发生变动,则消费者预算约束线位置不发生变动,如果商品价格及消费者收入发生相对变化,则预算线的斜率发生变动。如图:收入增加,Px下降,此时AB移至A'B'' . 它可分解为:①收入增加AB→A'B' .② Px 下降 A'B' → A'B''同理,在收入不变的时候,Px、Py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也会导致斜率的变动,各种情况可类推。
第三章、第四节消费者均衡
(一)消费者均衡条件消费者均衡的含义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当消费者选择商品组合获取了最大的效用满足,并将保持这种状态不变时,称消费者处于均衡状态,简称为消费者均衡。
        根据序数效用论的无差异曲线分析,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得出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实质是相同的。
        利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说明消费者的均衡条件。
        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切点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如图E 点为均衡点:E 点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位于预算约束线上;二是由预算约束线与一条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所决定。
        第一个特征用函数表示:PxQx+PyQy=m ;第二个特征表明在这一点上预算约束线的斜率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相等,预算线的斜率为边际替代率,所以,它表明边际替代率之比等于价格比,
        因此,该均衡条件又可写为
        它表示,在一定的收入约束条件下,为了取得最大的效用满足,消费者应选择的最佳商品数量应该使得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换言之,在消费者均衡点上,消费者愿意用一单位某种商品代替另一种商品的数量等于市场上这一单位商品可以换取的另一种商品数量。
        (二)消费者均衡点的变动收入一消费扩展线的含义收入——消费扩展线又称收入——消费曲线,它表示,在商品价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变动,消费者均衡点变动的轨迹。
        用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说明收入一消费扩展曲线
        价格一消费扩展线的含义价格一消费扩展线简称价格扩展线,它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其它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副县长均衡点变动的轨迹。
        运用无差异曲线分析说明价格一消费扩展线
        (三)消费者的需求曲线通过消费者的价格一消费扩展曲线可以推导出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如上图)。
第三章、第五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一)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含义替代效应的含义一种商品价格变动,会对消费者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是使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二是使消费者的收入相对于以前发生变动。
        由于一种商品价格变动而引起的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从而导致消费者在保持效用不变的条件下,对商品需求量的改变,称为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的含义由于一种商品价格变动而引起的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动,从而导致的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的改变,被称为价格变动的收入效应。
        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总效应,可以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部分总效应=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二)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图形说明如图:预算约束线为AB,设X 商品价格不变,Y 商品价格下降,此时,消费者会多买些Y 来代替X ,预算约束线为A'B',均衡点为E',Y 商品需求量扩大,X商品的需求量减少,此为替代效应。
        如图:预算线开始时为AB,价格下降引起收入变动,收入变动引起预算线移至A'B',此时,A'B'与一条效用程度更高的无差异曲线相切消费者可以获得更大满足。
        因此,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即最终引起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可以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即总效应=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三)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对正常商品而言,商品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都使得该商品需求量增加;对于低档商品而言,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使商品需求量增加,但收入效应却使得商品需求量下降。
        (四)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与消费者需求曲线利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说明消费者需求曲线的形状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是否导致消费者选择该商品数量的增加,取决于价格下降产生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符号和大小。
        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分析正常商品的替代效应为正,收入效应也为正。
        低档商品的替代效应为正,收入效应为负。
        吉芬商品的含义如果为负的收入效应的绝对值大于替代效应,使得需求量随价格上升而上升,则该商品为吉芬商品。
        吉芬商品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吉芬商品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为正,收入效应为负,并且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使得需求量随价格上升而上升。
第四章、第一节厂商及其经营目标
(一)厂商的法定形式独资企业是单个人所有的企业,在独资企业中,无论是业主自己经营还是雇佣他人经营,业主都需要支付全部费用,并获得全部收益。同时,独资企业所有人对企业的负债承担无限责任。
        合资企业又称合伙制企业,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分担经营责任的企业。大多数合资企业都以协议的形式规定合资人的责任和利益,同独资企业一样,合资企业的合伙人对企业的负债承担无限责任。
        公司是以法律程序建立的法定实体,其特点是企业与创办者和所有人相分离,一般以发生股票的形式筹建,股票持有人为股东,股东推举一些人作为董事,股东对企业承担有限责任,与前二种企业相比,公司有利于筹集大量资金,且风险相对分散。在经济分析中,通常以公司作为厂商分析的例子。
        (二)厂商的目标厂商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利润等于总成本与总收益的差额。收益是销售产品的收入,成本则是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资源的费用或支出。
        (三)生产者行为理论的基本内容生产者行为理论主要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理论。
第四章、第二节生产函数
(一)生产与生产函数生产生产是把各种投人转换为产出的过程,把投入和产出联系在一起的是生产技术。
        生产函数的含义对于特定的生产技术,把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过程表现为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可以用函数表示。故生产函数表示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一定时期内厂商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要素的数量与它们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二)短期与长期生产函数短期和长期的概念短期是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数量不变的时期。
     长期是指生产者来得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所有生产要素数量都可以改变的时期。
        短期和长期生产函数在短期内所反映的投入产出关系称之为短期生产函数。
        在长期内所反映的投入产出关系称之为长期生产函数。
        (三)常见的生产函数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Q=min {L/a ,K/b }其中,a/b 给出了生产过程中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固定不变的比例。
        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其一般形式为Q=f (L ,K )=ALaKb式中:Q 代表产量,L 和K 分别代表劳动和资本投入量,A 、a 、b 为三个正的参数,并且O<a 、b<1.这是一种很有用的生产函数:第一,该生产函数是一个指数函数形式,这类函数在数学上较易处理;第二,函数中的参数A 、a 、b 具有明显的经济含义,A 可以看成为一个技术系数,A 的数值越大,既定投入数量所能生产的产量也越大;a 、b 分别代表增加1%的劳动和资本时产量增加的百分比,它反映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和资本的重要性。如柯布和道格拉斯对美国1899~1922 年有关经济资料的分析得到a 约为0.75,b 约等于0.25,这表明,在该时期,劳动每增加1%,产量增加0.75% ,而资本增加1%产量增长0.25%
.第四章、第三节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一)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生产函数的含义假定厂商只使用资本和劳动两种投入,劳动的投入量可变,但资本的投入量不变,则生产函数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定义总产量是指一定数量的生产要素可以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在资本不变的条件下,是指一定的劳动投入量可以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以下P 表示
        劳动的平均产量是指每单位劳动所生产的产量,通常记为APL
        劳动的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单位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用MPL 表示:
        (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含义是指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当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连同其他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之中,随着这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最初每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量是递增的,但到一定程度后,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的带来的产量增量最终要递减。
        理解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需要注意的三个方面第一,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的条件是技术不变;
第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只存在其他投入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才可能成立。
        第三,边际收益递减发生在变动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这就是说边际收益经历一个递增不变和递减过程,最终要递减。
        (三)产量曲线与生产要素合理投入区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
        首先,随着劳动量的增加,最初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递增的,但各自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分别递减,从图上看TP、AP、MP都经历一个递增而后递减的过程。
        其次,MP曲线和AP曲线一定相交于AP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前AP递增,相交后AP递减。
        第三,当MP=0时,总产量达到最大。据此,我们把劳动投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Ⅰ),是劳动量从零增加到A 这一阶段。在这一阶段,平均产量一直上升,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这说明增加劳动量是有利可图的(这是因为相对于固定的资本来说,劳动量缺乏,所以劳动量的增加可以使资本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第二阶段(Ⅱ),此时,平均产量开始下降,但边际产量仍然大于零,因此总产量仍一直增加,如果为了获得最大的产量,劳动量则可以增至B 点为止。
        第三阶段,是劳动量增加到B 点之后这一阶段,边际产量为负数,总产量开始绝对减少,此时劳动投入是绝对的太多。
        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一般而言,劳动投入(可变要素的投入)到第Ⅱ阶段最合适,但劳动量的投入究竟在这一区域的哪一点上,还需要结合成本来考虑。
第四章、第四节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一)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Q=f (K ,L )
        (二)等产量曲线等产量曲线的含义等产量线表示某一固定数量的产量可以用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生产出来。
        等产量曲线通常具有的特征第一,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其斜率为负。
        在图中,Q1、Q2、Q3是三条不同的等产量线,在Q1上,的ad以外,Q2,be以外,Q3上的cf以外,斜率为正数,这就说明为维持同一产量,必须同时支出更多的劳动与资本,此时,劳动与资本不存在替代,只有在ad、be、cf之内才存在替代,此时,斜率为负,脊线就是把abc 和def 与有关连接起来。
        第二,在同一条平面图上有无数条等产量线,同一条等产量线代表同样的产量,不同的等产量线代表不同的产量,离原点越高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越高,反之则越低。
        第三,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第四,等产量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三)两种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利用等产量曲线说明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
        (四)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含义边际技术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 MRTS )是维持相同产量水平时,增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可以减少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之比,如增加L 可以减少K ,增加L (DL)数量与减少的K (DK)的数量之比就是以L 代替K 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写作MRTSLK,MRTSLK=DK/DL,边际技术替代率是负的,且其绝对值有递减的趋势。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可以借助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加以解释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因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起作用,当劳动不断增加,它的边际收益递减,所能代替的资本的数量就越来越少,MRTS实际上是等产量线的斜率,斜率递减可以证明它就是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
第四章、第五节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一)等成本方程等成本线表示既定的成本可以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最大组合。
        设,成本C 为60元,PL为20元,PK为10元,等成本线的函数表达式为PK.K+PL.L=C ,在成本为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等成本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PL/PK .如果厂商投入变动,PL.PK发生变化,等成本也可以移动。
        (二)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把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结合起来,就可得出厂商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如下图:等成本线和等产量线的切点,E 点所代表了劳动与资本的数量表示企业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此时或者
        此时,厂商每单位成本购买任意一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边际产量都相等,厂商才能用既定的成本生产最大的产量,在E 点表示: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产量最大,或者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成本最低。
        (三)生产扩展曲线生产扩张线表示在生产要素价格和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随着厂商成本的增加,厂商的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点。描述出来的轨迹,它由所有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所构成,它表示,在生产要素价格和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生产过程的投入(成本)增加时,厂商必然会沿着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来扩展其生产。
        (四)生产要素最优组合与厂商利润最大化厂商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与利润最大化之间是一致的。
西方经济学笔记第五六章
第五章、第一节成本概念
(一)成本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厂商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量而购买生产要素的总费用。
        成本与隐成本显成本是指厂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而购买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如机器厂房设备的折旧,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的支出。
        隐成本是企业利用自有并且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价格,实际上可以把它理解为自有生产要素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会计成本是指显性成本。机会成本是指所有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和。
        (二)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会计利润是指厂商的销售收入与会计成本之间的差额。
        经济利润是指厂商的销售收入与机会成本之间的差额。
沙发
 楼主| fan2ren 发表于 08-7-29 21:52:16 | 只看该作者
第七章、第二节劳动的供给和工资率的决定
(一)劳动的供给劳动者是劳动的供给者,但他又是消费者,作为消费者,劳动者可以选择消费各种商品。但同时,消费商品又需要收入。一般而言,劳动给劳动者带来痛苦,而与劳动相对应的闲暇给劳动者带来快乐。这就是说,劳动产生负效用,而闲暇产生正效用。所以,当劳动者在闲暇和劳动之间作出选择时,事实上是各种商品以及闲暇之间作出选择,劳动者在要素市场上表现出来的经济行为就是通过这种选择以便使得自身的效用最大。
        (二)工资率变动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劳动者的劳动供给量取决于工资率的高低(因为工资越高,闲暇的机会成本也越高,工资变动会产生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工资率变动的替代效应是指工资率变动对于劳动者消费闲暇与其他商品之间的替代关系所产生的影响。较高的工资率意味着闲暇变得相对昂贵,因而,其工资率提高,劳动者倾向于消费其他商品来代替闲暇。所以,工资率提高的替代效应使得劳动者减少闲暇时间,增加劳动时间,反之则反是。
        工资率变动的收入效应是指工资率变动对于劳动者的收入从而对劳动时间所产生的影响。如果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保持不变,那么工资率的提高使得劳动者的收入提高,收入提高将使得劳动者能购买更多的商品,其中包括购买更多的闲暇时间,这意味着劳动时间的减少。
        (三)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一般来说,工资率较低时,工资率提高对于劳动者的收入影响不大,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因而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工作较少的时间就可以维持较好的生活水平。此时,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从而使得劳动供给曲线向左上方延伸。因此,劳动供给曲线向右弯曲,如图,通过单个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沿着横向相加,可以得到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
        (四)市场均衡工资率的决定劳动市场的均衡工资率是由劳动的需求和劳动供给相互作用的结果。如图:
        在劳动市场上,劳动市场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工资率W&acute; ;,如果现行市场价格高于W&acute; ;,此时,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于是有一些愿意工作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他们就会以更低于价格提供劳动,从而使得工资下降。反之,如果市场上工资水平小于均衡工资率W&acute;;,工资率趋于上升。只有当工资率恰好使得劳动的供给等于劳动的需求时,劳动市场才处于均衡,由此决定市场上均衡的工资率和均衡劳动就业量L&acute; ;。
第七章、第三节资本的供给和利息率的决定
(一)资本和利息率资本是厂商生产所需要的另一类要素。资本形态有多种,有形资本主要包括居住和非居住建筑,机器设备厂房以及各种存货等,无形资本是指以非物质形态提供生产性服务的那些商品,如厂商的无形资产,便属于此类。
        资本的两个特点资本有两个特点:①资本是在生产过程中被生产出来,因而其数量可以改变;②资本作为投入要素的目的是为了以此而获得更多的商品和劳务。
        利息率利息率是厂商使用资本的价格,这是指厂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资本所提供\" 服务\" 的价格。理解这一问题最简单的方法是把厂商使用的资本解释为租用而来,并把资本品看成是可以无限分割物品,这样租用一方向出租方支付的费用就是该项资本的利息。一般地如果在单位时间(如1 年)内,一项价值为P 的资本品获得的收益量为L ,则该项资本品的利息率为r=z/p.
        (二)资本品的供给资本品来源于家庭部门,来源于把其收入中的一部分储蓄下来,从而使得资本数量增加。家庭之所以提供资本,是因为可以在将来为家庭带来更多的收入。对于既定收入的家庭而言,它可以选择马上消费,也可以选择储蓄,即把一部分收入转化为资本租借给厂商,由此获得一定的报酬。一般而言,对同一数量的商品,人们现在消费这些商品而获得的效用大于未来消费的效用。所以,人们倾向于消费所有的收入,除非未来能得到补偿。因此,家庭最优储蓄的数量是现期消费和未来消费之间进行最优选择的结果。
        与分析劳动供给的情形一样,利用利息率提高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可以推导出随着利率提高,储蓄是一条向后弯曲的线。但一般认为,利息率变动幅度较少,因而随着利率的提高,储蓄量增加,储蓄曲线向右上方倾斜。通过对所有消费者储蓄沿横向相加即可得到市场的储蓄曲线。与单个曲线一样,市场储蓄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三)利息率的决定资本的需求来源于厂商,而资本的供给来源于作为消费者的家庭,资本的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市场均衡利息率。
        如左图:资本的需求曲线DK与供给曲线SK的交点E 决定均衡利息率K&acute; ;,如果市场利率高于均衡利息率,则厂商使用资本的数量小于家庭的储蓄量。这时,就会有一些资本品卖不出去。结果导致资本的价格下降,厂商使用资本的数量增加,从而利息率趋向于均衡水平,同样,低于均衡利息率的市场利息率的最终也会趋向于均衡水平,在均衡点,资本的边际收益产品正好等于给予贷款人(出租人)的报酬。
第七章、第四节土地的供给和地租率的决定
(一)土地的供给与地租率的决定地租由对土地的需求与土地的供给决定,对土地的需求由土地的边际生产力决定,而土地的供给基本是固定的,这样,地租的决定如图:横轴ON表示土地量,纵轴OR代表地租,土地的需求曲线为D1,土地的供给曲线为S ,S 是一条垂直线,表示土地的供给是固定的,D1与S 相交于E1,这时决定了地租水平为OR1.
        随着土地需求的增加,而土地的供给不能增加,因此,地租有上升的趋势,在图中,当对土地的需求增加为D2时,土地的供给仍然是S ,这时,D2与S 相交于E2,决定了地租水平为OR2 ,OK2>OR1 ,说明随着经济发展中对土地需求的增加,地租上升了。
        (二)租金和准租金租金被用来泛指具有固定供给的一般资源的价格,而不局限于土地。
        当固定不变的含义由长期推广到短期时,租金概念又被进一步推广到准租金。准租金是指短期内固定不变的资源或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收益(率)。
        准租金与经济利润之间的差额是不变成本。
板凳
 楼主| fan2ren 发表于 08-7-29 21:52:49 | 只看该作者
第八章、第一节一般均衡理论概述
(一)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分析是指假定其他市场的情况不变,单独分析某一市场(或经济单位)的价格和供求变动的一种分析方法。
        一般均衡是指经济中所有经济单位及其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的一种状态。
        (二)一般均衡理论基本思想无论是在产品市场上,还是在要素市场上,每种产品或者要素的需求量和供给量都最终取决于所有商品和要素的价格。
        假定经济系统中共有n 种产品和生产要素,它们的市场价格分别为P1,P2,…Pn .则某一种商品或要素的市场需求可以表示为:(8.1 )
        同样地,每种商品或者要素的市场供给可以表示为:(8.2 )
        如果所有的商品和要素市场同时处于均衡,那么经济处于一般均衡。此时,每个市场的供求处于均衡:(8.3 )
        满足条件(8.3 )式的价格P1,P2,…Pn使得经济处于一般均衡,而这一系列价格相应地被称为一般均衡价格。
        (三)一般均衡的存在性问题瓦尔拉斯定律的含义及其公式当把所有的市场联系起来加以考虑时,无论商品的价格是多高,经济中所有的支出总和一定等于所有的收入总和。这被称为瓦尔拉斯定律。用公式表示为(8.4 )
        一般均衡存在性的结论通过瓦尔拉斯定律,(8.3 )式的n 个方程不可能相互独立,也就是说不可能直接求出n 种商品的价格,但可以通过假定一种商品价格为1 ,来进行求解。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存在着n 个价格,它们恰好使得经济中的每个市场同时处于均衡,即一般均衡价格是存在的。
第八章、第二节经济效宰和帕累托最优标准
(一)判断市场效率的标准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含义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得经济社会在不影响其他成员境况的条件下改善某些人的情况。
        帕累托增进的含义如果经济社会通过资源重新配置可以在不使得他人境况受到损害的条件下使得某些人的境况得到改善,则社会福利得到增进。
        (二)经济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交换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交换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是,两个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8.5 )
        生产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生产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是,两种生产要素生产两种产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8.6 )
        生产与交换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生产可能性曲线又称产品转换曲线,它表示社会使用既定生产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最大数量组合。
        图8-3 生产可能性曲线产品的边际转换率也简称为产品转换率或边际转换率,它表示在社会资源既定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商品1 而必须放弃的商品2 的产量,通常简单地表示为RPT12
        图8-4 生产与交换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生产与交换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是产品转换率与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相等,即RCS1,2 = RPT1,2 (8.8 )
        即,消费者关于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时的边际转换率。
第八章、第三节完全竞争市场符台帕累托最优标准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均衡是帕累托最优的(二)看不见的手原理经济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在力图追求个人满足,一般说来,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但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社会利益,并且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的效果更大。
        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使得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在这一状态下,社会以最低的成本进行生产,消费者从消费产品中获得最大满足,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生产要素按各自在生产中的贡献取得报酬。按帕累托最优标准,这种状态是社会最优的。
地板
 楼主| fan2ren 发表于 08-7-29 21:53:20 | 只看该作者
西方经济学笔记第九十章
第九章、第一节垄断
(一)垄断的社会成本垄断造成社会福利损失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看到,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在垄断市场上厂商生产较少的产量,索要较高的价格,消费者因此会受到损害。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如果垄断厂商生产的产量更大并索要更低的价格,则消费者的境况会得到改善,社会福利会因此增加,问题是垄断企业一般不会这样做,因此,垄断使社会福利受到损害。
        垄断的其他社会成本除此之外,垄断还有可能有其他方面的损害,例如垄断缺乏降低成本和进行技术革新的动力,从而社会生产既定的产量花费较多的成本。
        由于垄断可以使厂商获得更多的利润,因而为了保持这种超额利润,垄断厂商的往往会采取各种形式的维持垄断的措施。其中包括游说政府制订更有利于自身的政策。这种为了寻求额外的利润而进行的活动被称为寻租行为,寻租不仅要花费成本,而且会滋生政府腐败。
        由此经济学家断言,垄断是缺乏效率的,建议政府采取反垄断政策。
        (二)反垄断政策与反垄断法针对不同的垄断政府可以分别或同时采取行业的重新组合和处罚等手段,而这些手段往往是根据反垄断法制订的。
        行业的重新组合如果一个垄断的行业被重新组合成包含许多厂商的行业,那么,厂商之间的竞争就可以把市场价格降下来。被重新组合的行业竞争程度越高,市场价格就越接近于竞争性价格,政府采取的手段是分解原有的垄断厂商或扫除进入垄断行业的障碍并为进入厂商提供优惠条件。
        ⑴如果一个行业垄断是通过行业中的厂商兼并或者一家厂商依靠较大的规模设置进入障碍而形成的,那么,就可以依靠政府力量把行业中的垄断厂商分解为几个或多个较少的厂商,例如,最近风靡全球的微软肢解案,以前也有类似例子,如1983年前,美国的电话电报公司是一家具有垄断力量的厂商,它在全国范围内提供95% 以上的长话服务和85% 的地方电话服务,并出售大部分电讯设备,为加强这一部门的竞争,美国政府迫使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将地方电报电话公司卖掉,使其规模减少了80% ,从而降低了电讯市场的垄断程度增强了竞争。
        ⑵一般而言,对垄断行业的重新组合并不马上形成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即使大厂商被分解后形成的小厂商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市场支配力,为配合把竞争因素引入垄断行业,让新加入一个垄断行业经营的厂商有能力与原有的厂商竞争,政府要对新厂商给予一定的优惠,减少进入障碍。
        对垄断行为制止预防。第一,如果一个行业不存在进入障碍,那么,一般厂商不会在长期内获取超额利润。因此,已经取得垄断地位的厂商总是试图设置进入障碍,或者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排挤竞争者,以维护自身市场的支配力,为此,政府可以利用各种处罚手段加以制止。
        对垄断行为的制止重点在于清除进入障碍,鼓励更多的厂商进行竞争。
        对不执行反垄断规定的厂商或个人,政府可以对其实行经济制裁,包括对垄断行为受害者支付赔偿金和罚金。
        反垄断法反垄断法又称为反托拉斯法,是政府反对垄断及垄断行为的重要的法律手段,许多发达国家都有反垄断法。
        (三)行业的管制对垄断的采取的另一种可供选择的矫正手段是对垄断厂商实行管制,管制的措施主要包括价格控制或者价格和产量的双重控制,税收或补贴以及国家直接经营。
        价格管制的含义假定政府对垄断行业只实行价格管制,即规定一个低于垄断市场价格的管制价格或最高限价,垄断企业会获得一定量的超额利润,但这一利润额低于垄断厂商自主定价时决定的超额利润,政府规定低于厂商自主定价的最高限价,一个适当的选择是按市场需求等于厂商边际成本的原则决定管制价格。
        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所谓自然垄断是指在行业中,规模经济在很大的产量范围内存在,以致于相对于市场需求所决定的范围而言,随着产量增加,厂商的平均成本逐渐减少。这类行业通常需要大型的资本设备和大量的固定要素,如城市自来水公司,公用电话局等。在这样的行业,任何低于市场需求量所需要的生产成本都较高,这就意味着试图通过竞争来消除垄断是不现实的,因为生产规模小于现有厂商时,进入经行业的厂商不可能与原有厂商进行竞争,反之,如果进行竞争,就会花费更大的固定投入量,从而使生产能力过剩。
        政府对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不能只是价格管制,可供选择的管制政策措施是既管制价格,又管制厂商的产量,从理论上说,在市场需求曲线上的任何一个价格与产量组合者可以作为政府对垄断厂商的管制。但在实践中政府往往按平均成本定价,厂商只获得正常利润。
        之所以要对产量限制,是因为在这一价格下,如果允许厂商自主决策,它会按照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决定产量,从而使得产量并不等于市场需求量。
        以上分析同样适用于一般垄断行业。
        对垄断行业的其他管制措施在实践中,政府管制所遵循的原则是\" 对公道的价值给予一个公道的报酬\" ,为实现这一原则,配合价格及价格和数量管制,政府往往采取补贴或税收手段,如果垄断厂商因为政府的价格管制或者价格和数量双重管制而蒙受损失,政府应给予适当的补贴,以便使垄断厂商获得正常利润,如果在政府管制后,厂商仍可以获得超额利润,那么政府就应征收一定的特殊税收,以有利于公平分配。
        对垄断行业,政府也可以采取直接经营的方式来解决由于垄断的造成的市场失灵由于政府经营的目的不在于利润最大化,所以可以按照边际成本或者平均边际成本决定价格,以便部分地解决由于垄断所产生的产量低和价格高等低效率问题。
第九章、第二节公共物品
(一)公共物品的特性公共物品的含义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相对,是指供集体共同消费的物品。
        公共物品的特征1.非排他性。
        2.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含义排他性是指某个消费者在购买并得到一种商品的消费权之后,就可以把其他消费者排斥在获得该商品的利益之外,私人产品在使用上具有排他性,如:甲购买了一块巧克力,他就获得了消费这块巧克力的权力,其他人就不能消费同一块巧克力了。与巧克力不同,国防使我们免受外敌的侵略,很显然,我们都享受国防提供的保护,并没有因为我享受保护而得你的保护减少,警察航标灯等也具有相同的特点。它们都是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使得通过市场交换获得公共产品的消费权力机制出现失灵。对厂商而言,必须把那些不付钱的人排斥在消费商品之外,否则,他就很难弥补生产成本。对于一个消费者而言,市场上的购买行为,显示了他对于商品的偏好。由于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公共产品一旦被生产出来,每一个消费者就可以不支付就获得消费权力,每一个消费者都可以\" 搭便车\".消费者的这种行为意味着生产公共产品的厂商很有可能得不到抵补生产成本的收益,在长期厂商不会提供这种物品,可见公共产品很难要求市场提供。
        非竞争性的含义竞争性是指消费者或消费数量的增加引起的商品的生产成本的增加,私人产品大都具有竞争性,如,甲多吃一块巧克力,生产者就必须多生产一块,而生产一块巧克力需要花费厂商一定数量的成本,从而减少用于生产其他商品的资源,也就是说对其他产量的生产形成竞争,但是公共产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如广播、电视、航标灯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消费者人数的增加并不对生产成本产生影响。如增加一些人听广播看电视并会影响电台的发射成本,汽车通过桥梁只要不是大拥挤,则它们就是非竞争性的。因为通过一辆汽车对桥造成的折旧很小,接近于零。
        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特点说明,尽管有些公共产品的排他性可以很容易就能被发现,如在桥头设立收费站,但这样做并不一定有效率,依照有效率的条件,厂商的定价原则应该是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如果桥梁由私人部门提供,它们会索要等于边际成本的费用,既然每辆车花费厂商的边际成本接近于零,那么厂商的价格也应该等于零,结果私人不可能供给这些产品。
        (二)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量所有社会都面临着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公共产品的供给通常由政府负责。
        我们已经知道,私人产品的最优供给量由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的均衡所决定,同样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量由也该物品的需求与供给所决定,从供给的角度来看,制造一辆坦克与制造一辆汽车一样并无多大区别,因而,决定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量的关键是需求。
        私人产品的市场需求可以看作是所有消费者个人需求的加总,但公共产品的市场需求并不能通过每一价格下对所有消费者需求数量的加总,如,假定电视每小时收费0.1 元,消费者A 愿意每天看8小时,B 愿意看9 小时,C 愿意看10小时,那么,在价格为0.1 时,市场需求量每天为27小时,这已超过了一天的总天时/ 数,这使得横向加总并没有意义,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消费者在同一时间同时消费同一数量的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使得从单个消费者给消费数量横向加总失去意义,解决方案是把所有消费者在这一价格水平下愿意支付的价格纵向相加,可以得到社会为得到,这一既定的公共产品数量愿意支付的价格,这一价格构成了提供公共产品的人的总收入。
        公共产品供给曲线由生产公共产品的边际成本决定,与收益与成本相比,就可以确定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量。
        (三)市场失灵公共产品的特点使以上分析充其量是概念性的,因为既然每个消费者在经济上都是理性的,而公共产品又具有非排他性,那么每个消费者都将利用这一点,如农村里的有线电视安装,很多农民利用邻居安装的闭路电视,自己接一插口逃避价格,从而必然产生搭便车行为,这就意味着即使单个消费者能准确地了解自己对公共产品的偏好程度,从而确定自己的需求曲线,对供给者而言,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消费者不会把有关信息吐露出来。因此,公共产品使得市场失灵。
第九章、第三节外部经济影响
(一)外部经济影响外部经济影响或外在性的含义外部性是指某
一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对其他经济单位所施加的非市场性影响,非市场性是指一种活动所产生的成本或利益未能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而是无意识强加于他人的,外部性有正的外部性,有些称之为外部经济,这是指一个经济主体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积极影响,无偿为其他人带来利益。相反,产生负向外部影响的经济活动。(外部不经济)给其他经济单位带来消极影响,对他人施加了成本。
        外部性的例子很多,如一个养蜂的人和裁种果树的农场主之间相互施加了正的影响,他们的行为为典型的外部经济,农场主为蜜蜂提供了蜂源,提高了养蜂生产者的产量。同时,峰蜜采蜜过程中加速果树的授粉,提高水果的产量,双方互相无意识地为对方带来好处,企业排放污染源的例子是典型的外部不经济。
        (二)外部经济影响对效率的影响外部性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在于它使得私人行为与社会需要的数量出现差异,这一点可以由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加以说明。
        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的含义私人成本是指一个经济单位从事某次经济活动所需要支付的费用,一项经济活动的社会成本是指全社会为了这项活动需要支付的费用,包括从事该项经济活动的私人成本加上这一活动给其他经济单位带来的成本。如果一项经济活动产生外部不经济,则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如果一项经济活动产生外部经济,则社会成本小于私人成本。
        同样地分析可以用于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外部经济带来的利益)
        外部经济影响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在存在外部不经济的条件下,私人厂商的最优产量大于社会最优产量,在存在外部经济的条件下,私人厂商的最优产量小于社会最优产量。
        因此,无论一个经济单位对其他经济单位的影响是正或是负,私人自主决策所决定的最优产量是缺乏效率的。
        (三)矫正外部经济影响的政策由于外部性造成资源配置缺乏效率的原因是由于私人部门用于决策的成本与社会实际付出的成本之间出现偏差,因此矫正外部性影响的指导思想是:外部经济影响内在化,为决策者提供衡量其决策的外部性的动机。主要措施有税收,补贴,企业合并以及明确产权。
        税收和补贴迫使厂商考虑外部成本或外部利益的手段之一,是政府采取税收和补贴政策,即向施加外部不经济的厂商征收恰好等于外部边际成本的税收,而给予提供外部经济的厂商等外部边际来收益的补贴,以便使得厂商的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相等,诱使厂商提供最优的产量。
        但是这种方法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准确地以货币形式衡量外部性的成本收益,如污染环境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到底说有多大,所以有时政府只是近似地估计这些成本。
        企业合并将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经济单位合并是解决外部性的第二种手段,如果外部性的影响是小范围的,如一家小餐馆对一家洗衣店造成了污染,则由政府出面,则适合的价格把洗衣机卖给这家餐馆,通过合并,外部成本内部化。
        明确产权流行于西方的产权理论提出了解决外部性的影响的市场化思路。
        科思定理的内容:只要产权定是明确的,则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条件下,无论最初的产权赋于谁,最终效果都是有效率的。
        例:张三、李四同住一宿舍,张三喜欢安静,而李四喜欢听音乐,虽然,李四的行为对张三造成了外部不经济,方案一:假定了张三忍受,或者李四不听音乐,他们都无法忍受,假设损失是100 元。方案二:李四购买耳机,价格为10元,根据科斯定理,假如学校规定张三有权享受安静,他可以向学校有关部门的报告,要求李四不干扰他,这时,李四为了能继续听音乐,只好花10元购买耳机。
        进一步,最初权利的规定对最终结果并不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学校规定,李四有权听音乐,那么张三在不堪忍受噪音的情况下,要么忍受,要么与李四谈判,如果张三是理性的,他会选择花费10元钱给李四买一个耳机。
        科思定理在解决外部经济影响问题上的政策含义是:政府无须对外部经济影响进行直接的调节,只要明确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当事人双方的产权,市场谈判可以解决问题。
        其局限性是科思定理的隐含条件限制了科思定理在实践中的应用,首先,谈判必须是公并且无成本的(交易成本=0)其次,外部性影响有关当事人只能是少数几个人。
5#
da_wxy 发表于 09-11-14 10:40:21 | 只看该作者
这么好的东西怎么没有人支持呢!!顶!!
6#
da_wxy 发表于 09-11-14 10:50:04 | 只看该作者
太感谢楼主了!!!
7#
yibeishui 发表于 09-11-16 13:20:56 | 只看该作者
哇,太感谢了!
8#
yexiaomu 发表于 09-11-20 21:50:22 | 只看该作者
确实好东西啊,过来捧场~~
9#
sweet2haoao 发表于 09-11-28 14:44:0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真是大好人~
10#
smart111 发表于 09-12-5 22:28:34 | 只看该作者
好麻烦啊   热心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15 06:24 , Processed in 0.458687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