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进行到底,转眼间来到南京这座大都市快一年了,我渐渐适应了这里的学习与生活。我现在读的是南理工的国际贸易专业,学制三年。这个学期的课程占了所有研究生课程的一半,因此我每天都穿梭在各个教室之间,听着导师们风格各异的讲课,感觉知识在脑子里一天天地积累、沉淀。 作为一名研一的新生,我对未来的去向并没有考虑太多,但我已经充满信心。现在想起来,我对当初的决定感到非常的庆幸,正是对成功的渴望让我破釜沉舟,实现了人生道路上的一次跨越,从而达到一个新的层次。人生有如爬山,只有当你登上一座更高的山峰,你才会领略到更美的风景。 我读的是英语专业,也许大家也认为这个专业不错,现在来讲这个专业的毕业生的需求量和就业前景还是较好的,但实际上它正在失去原有的竞争优势。原因是在这个急需复合型人才的社会里,光靠一门语言已难以驰骋江湖。很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水平也比较高,听说读写方面都有优秀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英语专业的学生要么学得精,达到一定的高度和层次;要么就应该考虑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了。但如果跨专业考研的话,至少在英语这门课程上我们还是有一定优势的。我英语学得还可以,没有继续钻研的原因是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因素 —— 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大家都明白。如果每个人都从事自己最有兴趣和最擅长的事情,那么整个社会的财富将会大大增加。之前我听了些工商管理系经济学方面的课程,发现经济学正是我的兴趣所在。里面的很多知识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生活琐事经过经济学的解释才让人豁然开朗。一些教材也是幽默诙谐,令人爱不释手。我为找到自己的兴趣而高兴。也许有些大学生依然没有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我建议你们多去听听其它专业的课程,或是去图书馆多借几本专业之外的书籍,不定哪一天你就找到了人生目标。一般大学生因为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都不了解自己真正喜欢的是哪个专业,仅仅凭主观印象或亲戚朋友的指导就作了决定人生走向的一大选择,可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进入大学后对自己的专业并不感兴趣。很多学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丢失了进取的勇气,这样的学生可以考虑如跨专业考研等一些更适合自己的出路。 经济学的很多领域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异常迅速,毕业生的就业和发展前景值得期待。读研是一种投资,而且是间接投资,既然是投资就要求回报。选择读研将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其间我们投入的是大量的准备时间(机会成本)、各项现金支出以及个人有限的精力。仅仅为了逃避现实或博取他人的羡慕而考研是对自己、家人和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 在我之前我所在的外语系从来没有人考上过经济类的研究生,主要原因是大家几乎没有勇气去学高等数学,也很少有人去接触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我的观点是要么不考,要么就考好的专业好的学校,能给自己一个较高的预期回报。我打算从大三上学期开始准备,攻克难关。 作了一些客观上及心理上的准备之后,我便开始了为期一年多的风雨历程。有时候我想:其实树立目标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在其后的岁月中毫不动摇地坚持并实现目标。对于跨学校跨专业的考生来说,客观地判断、踏实地准备、适时地交流,才是成功之道。下面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复习经历和感想,希望能对有和我相似背景和想法的同学有所帮助。当然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都不相同,最好是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于准备考研的学子来说,好的计划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认清自己的弱点与长处,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案。对我来说,英语和政治是我的长项,自然问题不大;我的弱项在数学和专业课上,因为这两门我都必须从头开始。于是我的计划是利用大三的时间主攻高等数学,顺便借些经济类的书看,以起到调剂和入门的作用。大四上学期是关键,应该为四门课程分配相应的时间权重,并做到劳逸结合、坚持不懈。 这其中我有一笔最大的财富就是那两位和我一起报考经济类研究生的兄弟。我们仨谁碰到难题都会互相请教。当然有时候也会争执得面红耳赤,但到底问题还是解决了,而我们的友谊也在这些讨论中渐渐升华。这也是我考研途中的一大收获。建议大家多交些朋友,能在考研途中结识志同道合的战友是一笔终生受用的无形资产。 挑战是一种动力 ! 有挑战才有动力,对于跨学校跨专业的考生来说,尤为如此。要实现从一所一般院校考取一流高校的目标,必须努力克服如信息、地域、专业、背景等方面的劣势,尽量做到取长补短,化挑战为动力。一旦你充满动力,你就能积极克服自己所面临的各种困难与劣势,取得最后的胜利。 对一些就读于相对偏远地区院校的学生来说,地域上的劣势不可避免,也无关紧要;信息获取上的困难才是影响最大的。当我经过大三一年的复习之后,我发现很多考研信息都难以获取,我所在的城市也没有关于考研的培训机构,于是我决定报名上网络视频辅导班。一来巩固所学知识,二来了解最新信息、考研动态。 就这样,我报了博广南理工考研网上的一对一全程班,同时我又买了博广南理工考研网官方出版的《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原理考研复习精编》,上南理工考研辅导班前我已看了三遍,对很多知识点似懂非懂,之后,我感觉前后章节的知识都在脑海里串连了起来。做题时便对其所要考察的知识点把握较准,比较容易进入状态。当然,选择上或不上,关键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定。 南京的景点我哪儿也没去,那时的我把希望寄托在来年。 另外,对于跨学校跨专业的考生来说,在个人背景和专业上与名牌大学的考生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我们惟有通过勤奋,通过刻苦钻研来弥补。在时间上不愿意投入是不会考出好成绩的。我开始在数学和专业课上与别人差距很大,正是对这两门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才使得我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八月底从南京回到学校,离考试只有大约四个月的时间了。为了提高有限时间的真实利用率,我列出了一个全新的复习计划。我把每天时间分成四块,以对应四门应考课程。上午八点至十二点这段黄金时间看数学,以应付巨大的脑力消耗;下午三点至五点看政治;晚上六点至八点看英语;八点至十一点看专业课(后加班到凌晨一点左右)。这样既保证了每天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又保证了足够的休息时间。我特别地把午休的时间安排得较长,为的是使下午和晚上有充沛的精力学习,因为南方夏日的午后总令我昏昏欲睡。 我就这样几乎一天不漏地坚持了下来,身上的肌肉也一天天地减少,脸色也没有了往日的光彩。有时对着镜子发现自己憔悴了很多,但我相信再坚持两个月我还会风采依旧的。考研贵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决不放弃的态度,切忌眼高手低,不付出努力。回首往事,最让我引以为豪的就在于此。 考前一个月,也就是十二月份,我找齐了四门课程的历年试题以及一些流行的模拟题,开始了一次全方位的操练。上午经常是花三个小时做一套数学题(严格控制时间),再用一个小时对自己的表现进行一番分析,找出学习上的弱点及盲点,及时补上。如果存在侥幸心理,那么很可能会在考场上败下阵来。对专业课的历年试题我也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找出一些规律,以更有针对性复习。经过一段时间真刀真枪的训练,我慢慢树立起了处理各类题型的能力和必胜的信心。我认为这是一点最值得推广的经验。 考前两天,我放弃了所有大规模的复习,改之以较为轻松的方式,目的是摆正心态,轻松面对。当时的安排是看看数学公式,背背时事政治,翻翻英语单词,或是读读专业课的名词解释。山雨欲来风满楼,决战前夕,很多同学开始把持不住,有的打算放弃,有的完全放松,有的日夜苦读,这些都不利于优化考前状态。 2013 年 1 月 5 日,一个难忘的日子,风萧萧兮易水寒,我作好了所有的准备,整装出发了。一个小时之后,我坐在考场上,试卷发了下来,那一刻我抬起头看了一眼天花板,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心里想着:无论碰到什么样的难题,都不心慌。然后便全身心地投入了一场等待已久的战役中 ...... 两天下来,当考完最后一场的我拖着疲惫的身躯迈出考场时,看到天边五彩的晚霞,恍若隔世。 前几天一位老师上课时说:一个人的人生理念决定了他身边有什么样的朋友,也决定了他的前途和命运,真是很有道理。我家里的经济条件很不好,但我的父母在我读书上的支出是从不吝啬的,他们的付出对我影响很大,也使我对未来抱有更高的理想。从一所很一般的学院到知名大学的知名专业,我经历了一次飞跃。曾经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那段经历也给了我很多的思考和启迪:一旦选择了一个新的更高的目标,就应该不懈地追求。如果你还在徘徊的话,请铭记对理想的追求和付出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