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医综合科目试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8188488 发表于 14-1-8 16:25: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A型题:18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首先提出“六合者从火化”观点的专家
A、朱丹溪B、张元素C、李泉 D、刘完素
2. 阴损及阳经俱损的理论依据
A、阴阳转化 B、阴阳互根  C、阴阳对应  D、阴阳消长
3. 下列各项中,属于五行相侮的是
A、真气不足,则制己所不胜  B、其气有余,则制己所胜
五行相侮的次序是: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导致五行相侮的原因,亦有“太过”和“不及”两种情况。
4. “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的生理基础
A、肺朝百脉的功能正常  B、肝的阴血充足  
C、肾的精气充盛   D、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
5. 根据《素问调经理论》所述,神不足则
A、容易悲伤  B、喜哭不休   C、思虑不详  D、容易恐惧
6. 治疗血虚证配伍补气药,其理论依据是:
A 血能载气    B 气能生血    C 气能行血    D 气能摄血
7. 在津液代谢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肾之蒸腾气化    B、肺之通调水道    C、脾之运化水   D、小肠之分清泌浊
8. 任络脉是经络的分支,其中最大的是
A、孙络    B、浮络    C、经别   D、别络
9.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六瑶致病特点的是
A、传染性   B、季节性    C、地域性   D、相兼性
10. 根据情志致病的理论,可导致二便失禁,遗精滑泄的是
A、思虑过度   B、愤思不已    C、恐惧过度   D、悲伤至极
11. 易发生内燥病态的脏腑是
A、脾、胃、大肠   B、肺、胃、大肠    C、肝肾、小肠   D、肺肾、小肠
12. 根据《灵枢  经脉》足太阴经的经气逆乱可导致
A、腹胀便秘   B、消谷善积    C、头晕头痛   D、霍乱吐泄
13. 热病见寒的治则是
A、逆治    B、扶正    C、治标  D、从治
14.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属于
A、先按未受邪之地    B、早期诊治    C、扶正祛邪   D、未病先防
15. 痰浊内阻症与寒湿内停疹均可见到的舌象
A、舌苔黄滑    B、舌苔黄腻    C、舌苔薄白   D、舌苔白腻
20. 无语伦次,声高有力,伴高热、神志不清,统称为
A郑声     B狂言     C独语     D谵语
21. 下列各项中属于膀肢湿热证表现的是
A夜尿频多 B小便共禁  C尿频急涩病   D尿后余沥不尽
22. 下列各项中不符合血虚证表现的是
A舌色淡紫、脉迟  B手足冷痛、麻木  C月经延后 痛经    D皮疹紫红、密集
23. 气虚血瘀证与气滞血瘀证均可见的表现是
A局部刺痛 痛处不移  B情忌抑郁  C舌色淡紫有 脉涩 D神疲乏力 面色晦滞
24. 肝血虚证与肝阴虚证均可见的表现是
A胁肋的痛 手足蠕动   B眩晕耳鸣   C口燥 五心烦热   D月经量少 爪甲不荣
25. 咳嗽发热,咯痰黄稠,胸痛汗多,舌苔黄腻,脉数滑者,其辨证是
A痰热壅肺证   B燥热犯肺    C风热犯肺证     D肺热炽盛证
26. 下列各项中,均可出现脘腹痞满,纳呆便溏,头身困重的是
A脾虚气焰 证与塞湿困脾证  B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  
C 寒湿困脾证与湿热蕴脾证  D湿热蕴脾证与大肠湿热证
27. 神疲乏力,胎动易滑,舌淡苔白,脉弱者,其辩证是
A脾虚气陷证      B肾气不固证      C肾精不足证       D脾气虚证
28. 下列选项中,属于小肠突热证而不属于膀胱湿热证的表现是
A舌红苔黄      B尿痛尿血      C尿贡便干       D口舌生疮
29. 黄柏配苍术属于药物七情中的
A 相恶  B 相须  C 相使  D 相畏
30. 苍耳子具有而辛夷不具有的功效是
A温肺化饮      B发表散寒      C宜通鼻窍       D祛风除湿
沙发
袁广众/aiq 发表于 14-1-10 00:29:36 | 只看该作者
就这么点啊
板凳
袁广众/aiq 发表于 14-1-10 00:34:47 | 只看该作者
31. 收藏药物数最多的古代本草著作是
A图经本草      B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C本草纲目       D本草品汇精要
【参考答案】C
【考查知识点】《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后世简称证类本草)作者唐慎微,载药1500 余种;《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载药数达到1,892 种;《本草品汇精要》所附1300 多幅药图,是古代彩绘本草图谱的珍品;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大型官修本草;
32. 外用清热解毒内服清肺化痰的药物是
A 朱砂      B 雄黄     C 珍珠      D 硼砂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硼砂:外用清热解毒;内服清肺化痰。
33. 下列各项中,治疗虫积腹痛宜选用的药物是
A 甘遂   B 京大戟  C 牵牛子  D 商陆
【参考答案】C
【考查知识点】牵牛子主治:水肿臌胀、痰饮喘咳、虫积腹痛。
34. 既治寒湿中阻证,又治疟疾的药物是
A橘皮      B草果      C常山       D槟榔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草果:辛,温,燥湿温中,除痰截疟。常山:苦、辛,寒,涌吐痰涎,截疟;主治: 胸中痰饮、疟疾。
35. 木瓜的功效是
A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B祛风通络,定惊止痛     
C祛风除湿,强筋健骨       D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木瓜的功效: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36. 性味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的温里药是
A肉桂      B干姜      C吴茱萸       D小茴香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肉桂: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
37. 止血多炒用,化痰宜生用的止血药是
A.紫珠        B.降香         C.三七       D.蒲黄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蒲黄止血多炒用,化瘀、利尿多生用。
38. 既能清热化痰,又能清心定惊的药物是
A.瓜萎           B.礞石             C.天竺黄             D.海蛤壳
【参考答案】C
【考查知识点】天竺黄: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39. 治疗热极生风所致的高热神昏、惊厥抽搐,应首选的药物是
A.羚羊角          B.天麻              C.钩藤               D.僵蚕
【参考答案】C
【考查知识点】钩藤、羚羊角、天麻均有平肝息风、平抑肝阳之功,均可治肝风内动、肝阳上亢之证。然钩藤性凉,轻清透达,长于清热息风,用治小儿高热惊风轻证为宜;羚羊角性寒,清热力强,除用治热极生风证外,又能清心解毒,多用于高热神昏,热毒发斑等;天麻甘平质润,清热之力不及钩藤、羚羊角,但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证,不论寒热虚实皆可配伍应用,且能祛风止痛。
40. 补气升阳宜蜜炙用,利尿消肿宜生用的药物是
A. 白扁豆               B.黄芪        C.白术               D.薏苡仁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生用利尿消肿作用强,蜜炙可增强其补中益气作用。
41. 具有解读收湿,祛腐蚀痤疮功效的药物是
A、升药     B、硫磺   C、瓜蒂    D、胆矾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胆矾性味:酸、涩、辛,寒。有毒。归肝、胆经。功效:涌吐痰涎,解毒收湿,祛腐蚀疮。
42. 赤药具有而牡丹不具有的功效是
A、清热凉血     B、清退虚热    C、活血化瘀    D、清肝泻火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牡丹皮:性味:苦、甘,微寒。归心、肝、肾经。功效:清热凉血,活血祛瘀。赤芍:性味:苦,微寒。归肝经。功效: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43. 最早记载遣药组方和配伍宜忌的医籍是
A、《汤液经法》    B、《黄帝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肘后备急方》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最早记载遣药组方和配伍宜忌的医籍是《黄帝内经》。
44. 原方用法著名服药后“多饮暖水,汗出愈”的方剂是
A、止咳散     B、消风散    C、五苓散    D、牵正散
【参考答案】C
【考查知识点】五苓散的用法: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45. 厚朴温中汤组成中不含有的药物是
A、茯苓     B、半夏    C、炙甘草    D、草豆蔻仁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厚朴温中汤的组成:厚朴 陈皮 炙甘草 茯苓 草豆蔻仁 木香 干姜。
46. 天台乌药散与暖肝煎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当归、枸杞子     B、沉香、川楝子    C、肉桂、木香    D、乌药、小茴香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天台乌药散的组成:天台乌药 木香 小茴香 高良姜 槟榔 川楝子 巴豆;暖肝煎的组成:当归 枸杞子 小茴香 肉桂乌药 沉香 茯苓 生姜。
47. 龟板与鳖甲同用的方剂是
A、桑螺蛸散     B、羚角钩藤汤    C、大定风珠    D、天麻钩藤饮
【参考答案】C
【考查知识点】大定风珠的组成:生白芍 阿胶 生龟板 干地黄 麻仁 五味子 生牡蛎 麦冬 炙甘草 鸡子黄 鳖甲
48. 泰山磐石散的功用是
A、益气养血,清热安胎     B、益气健脾,养血安胎    C、补脾益肾,固冲安胎    D、益气滋阴,和胃安胎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泰山磐石散的功用:益气健脾,养血安胎。
49. 功能温阳健脾,养血止血的方剂是
A、黄土汤     B、归脾汤    C、温脾汤    D、健脾汤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黄土汤的功效: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50.一贯煎中配伍当归的主要用意是:
A.养血润肠  B. 养血补肝  C. 活血止痛  D.活血调经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此题考查方义。在此方中当归养血滋阴柔肝。
51.槐花散中配伍荆芥穗的用意是
A.祛风解痉  B. 疏风止血  C. 疏风解表  D.化瘀止血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此题考查方义。荆芥穗辛散疏风,微温不燥,炒用入血分而止血。
52.张锡纯在镇肝熄风汤中少佐茵陈的主要用意是:
A.清热利湿  B. 清泄肝热  C.泄热疏肝  D.疏肝解郁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考查方义。茵陈具有清泄肝热,疏肝理气,以遂其性,为佐药。
53. 透脓散的配伍特点是
A、益气升陷与托里通透共投   B、清热解毒与活血散淤并用
C、清热解读与溃坚排脓共投   D、扶正托毒与消散通透并用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考查配伍特点。此方功用:托毒溃脓。主治:痈疡肿痛,正虚不能托毒。配伍特点,是祛邪中兼以扶正,属于托法范围。目的在于托毒排脓,使毒随脓泄,腐祛新生。
54. 下列各项中,适宜用五积散治疗的是
A、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发热恶毒,腹痛吐泻者
B、表征未解,邪热入里,下利臭淫,胸闷烦热者
C、外感风邪,内有蕴热,憎寒壮热,便秘溲赤者
D、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身热头痛,恶食腹痛者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考查主治。五积散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身热无汗,头痛身疼,项背拘急,胸满恶食,呕吐腹痛,以及妇女血气不和,心腹疼痛,月经不调等属于寒性者。
55. 舌强不能音,足废不能用,口干不能饮,足冷面赤,脉沉细数者,治宜选用
A、地黄饮子     B、大秦艽汤    C、消风散    D、虎潜丸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考查方剂与主治对应。上述症状描述属喑痱证。“喑”是指舌强不能言语,“痱”是指足废不能行走。地黄饮子:主治: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证。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
56. 疟疾憎寒壮热,胸闷呕恶,头痛烦躁,舌边深红,舌苔垢腻,脉弦数者,治宜选用
A、甘露消毒丹     B、蒿芩清胆汤    C、达原饮    D、大柴胡汤
【参考答案】C
【考查知识点】考查方剂主治。达原饮具有开达膜原,辟秽化浊之功,主治:温疫或疟疾,邪伏膜原证。憎寒壮热,或一日三次,或一日一次,发无定时,胸闷呕恶,头痛烦躁,脉弦数,舌边深红,舌苔垢腻,或苔白厚如积粉。
57. 患者关节红肿,剧痛夜甚,壮热烦渴,舌红绛少津。脉弦数,治宜选用
A、桂枝芍药知母汤    B、白虎汤   C、儿妙丸    D、犀角散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上述症状辨证属:风湿热痹。临床表现可见:游走性关节疼痛,可涉及一个或多个关节,活动不便,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或红斑,常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症状。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浮数。治以:清热通络,祛风除湿。方以: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加减。
58. 患者身热面赤,咳吐大量腥臭脓痰,胸痛,喘不得卧,大便秘结,脉滑数有力。其诊断是
A、肺痈恢复期   B、肺痈初期
C、肺痈成痈期   D、肺痈溃脓期
【参考答案】C
【考查知识点】肺痈成痈期临床表现:身热转甚,时时振寒,继则壮热,汗出烦躁,咳嗽气急,胸满作痛,转侧不利,咳吐浊痰,呈黄绿色,自觉喉间有腥味,口干咽燥,苔黄腻,脉滑数。
59. 患者淋证反复发作,小便频数,淋沥不已,涩痛不甚,时作时止,腰酸神疲。其诊断是
A、劳淋    B、膏淋   C、气淋    D、热淋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劳淋的临床表现:小便不甚赤涩,溺痛不甚,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劳即发,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病程缠绵,舌质淡,脉细弱。
60. 患者壮热汗出,项背强直,手足挛急,口噤齘齿,甚则角弓反张,腹胀便秘,舌红,苔黄燥,脉弦数。其辨证是
A、阳明热盛证   B、邪壅经络证
C、痰火内扰证   D、心营热盛证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 项背强急,手足挛急,口噤啹齿辨病为痉证。痉证阳明热盛证表现为壮热汗出,项背强急,手足挛急,甚则角弓反张,腹满便结,口渴喜冷饮。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
地板
果瓷是大神 发表于 14-2-22 20:35:15 | 只看该作者
露珠大好人~~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6-1 10:22 , Processed in 0.08070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