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8年西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二(政治经济学部分)考试大纲解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4 20:19: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58341.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专题一:导 论
 第一部分 考纲要求
 第二部分 考试大纲详解
 第三部分 章节考研真题详解
专题二:商品与货币
 第一部分 考纲要求
 第二部分 考试大纲详解
 第三部分 章节考研真题详解
专题三:资本与剩余价值
 第一部分 考纲要求
 第二部分 考试大纲详解
 第三部分 章节考研真题详解
专题四:资本积累与再生产
 第一部分 考纲要求
 第二部分 考试大纲详解
 第三部分 章节考研真题详解
专题五:资本循环与周转
 第一部分 考纲要求
 第二部分 考试大纲详解
 第三部分 章节考研真题详解
专题六: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与经济危机
 第一部分 考纲要求
 第二部分 考试大纲详解
 第三部分 章节考研真题详解
专题七:剩余价值的分配
 第一部分 考纲要求
 第二部分 考试大纲详解
 第三部分 章节考研真题详解
专题八: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演变与经济全球化
 第一部分 考纲要求
 第二部分 考试大纲详解
 第三部分 章节考研真题详解
专题九: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一部分 考纲要求
 第二部分 考试大纲详解
 第三部分 章节考研真题详解
专题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一部分 考纲要求
 第二部分 考试大纲详解
 第三部分 章节考研真题详解
专题十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第一部分 考纲要求
 第二部分 考试大纲详解
 第三部分 章节考研真题详解
专题十二: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第一部分 考纲要求
 第二部分 考试大纲详解
 第三部分 章节考研真题详解
专题十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第一部分 考纲要求
 第二部分 考试大纲详解
 第三部分 章节考研真题详解
专题十四:宏观经济运行与调控
 第一部分 考纲要求
 第二部分 考试大纲详解
 第三部分 章节考研真题详解
专题十五: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第一部分 考纲要求
 第二部分 考试大纲详解
 第三部分 章节考研真题详解
附录 2017年西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二考试大纲

内容预览
专题一:导 论
第一部分 考纲要求
1.生产力的含义和结构,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四个环节、相互关系和现实意义;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其相互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和现实意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 考试大纲详解
一、生产力的含义和结构
1.生产力的含义
生产力是指劳动者利用生产资料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它体现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2.生产力的结构
生产力包含三个要素,即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人的劳动是生产力的决定性要素,但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志是生产工具。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劳动资料包括生产工具、建筑物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3.生产力的性质
生产力本身并不包含任何社会制度的属性,但它又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制度相联系。如果抽去各种社会生产的特殊性,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法只是它们的自然的或技术的结合方式。没有不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生产力,也没有不与生产力相联系的生产关系。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
人类要生存就需要食物、衣服、住房等最基本的生活资料,这些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才能获得。只有物质资料生产发展了,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活动才能得到发展,从而人类社会才能发展。
(1)物质资料生产的概念
物质资料生产是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又称为劳动手段)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2)劳动过程的三要素
①劳动
劳动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使用劳动工具所进行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它是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
②劳动资料
劳动资料是指人们用来把自己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一切物质资料。劳动资料包括生产工具、建筑物、道路、管、桶、瓶和度量衡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③劳动对象
劳动对象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在劳动对象中,一类是没有经过人们劳动加工的自然生成物,如采伐中的原始森林里的树木、开采中的地下矿藏等等;另一类是经过人们加工的劳动产品,如棉花、钢铁等等,这种经人们加工过的劳动对象称为原材料。
(3)生产资料的概念
生产资料是指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需的一切物质条件,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生产资料是人们进行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序言中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是阐明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资料生产、交换、分配及消费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生产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中的其他方面。但是,生产关系的其他两个方面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又具有反作用。
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不是孤立地研究生产关系,而是要联系相关的领域来研究生产关系。
1.要联系生产力来研究生产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①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决定的。为了进行生产,人们必须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要求,它的变化和发展也是由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决定的。
②在一定生产方式内部,生产关系是变化和发展的,这种变化和发展同样是由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决定的。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①新的生产关系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新的生产关系是指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水平上,新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的各个环节都能有利于生产的发展,能更大地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热情和劳动技能,能更好地推动新的生产工具的制造、运用科学技术的发展,能更合理地利用劳动对象,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出广阔的前景。
②旧的生产关系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
当生产力发展到某种生产关系所可能容纳的最高限度时,这种生产关系就过时了。这种过时的、旧的生产关系,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但生产关系不可能决定生产力
生产关系的改变及其能动的反作用,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没有生产也就没有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人们之间结成的这种相互关系,必须与人们的劳动技能和所使用的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当人们的相互结合的形式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时,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否则,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要联系上层建筑来研究生产关系
(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含义
经济基础是指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在经济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艺等意识形态。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要求建立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为它服务;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要求改变旧的上层建筑,建立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新的上层建筑。
②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保护、巩固经济基础,并促进其发展;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旧的上层建筑,阻碍经济基础发展。不过经济基础的发展最终会摧毁旧的上层建筑,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上层建筑。
3.要联系物质资料生产的总过程来研究生产关系
人们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构成社会再生产的总过程。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包含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的生产关系,就是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①生产与消费是统一的:一方面,生产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生产消费);另一方面,消费品的消费又是再生产劳动力的生产。
②生产和消费具有相互决定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消费也决定着生产:一方面,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又创造出现实的生产。
(2)生产与交换的关系
①生产决定交换,表现在: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商品生产对应商品交换,非商品生产对应非商品交换;生产的发展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交换的广度和深度是由生产过程中分工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的。
②交换决定生产,表现在:在生产进行之前,首先要进行生产资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交换,否则生产无法进行,产品的交换也是这样;在生产出某种产品后,需要进行产品交换或商品交换;随着交换的发展、市场的扩大,从而对用来交换的产品需求的增长,生产也会随之发展。
(3)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有两种分配:一种是产品的分配,另一种是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分配。后者实际上也就是资源的分配。这两种分配与生产的关系是不一样的。
①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
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的产品,没有产品也就不可能有分配。就分配的方式来说,分配也是由生产决定的。
②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的分配决定着生产
在生产之前,必须进行生产资料的分配,即确定生产资料是归某个阶级、集团所有还是归劳动者共同所有的问题;同时,还必须对社会成员进行分配,使他们在生产过程中处于不同的社会地位。
③分配对生产也有决定作用
分配不仅仅是被动的生产成果的分配。分配对效率具有激励作用。收入分配的方式不仅会直接影响劳动的效率,也会直接影响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
4.“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指导意义
(1)社会生产四个环节中生产的决定性主导作用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中要重视生产,把生产放在第一位。发展是硬道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发展过程中要深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树立新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
(2)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要求我们再加强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要协调好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协调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还要逐步完善市场交换竞争机制,规范市场交易秩序。所有这些都要以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3)社会生产总过程四环节关系原理还要求我们要反对和抵制一些有损长远利益的发展,如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来换取经济一时的发展,以及生产有损消费者利益的产品,还有以牺牲经济结构合理化代价来换取经济的片面发展以至于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4)这些原理也说明了一国经济的协调、稳定和持续健康发展一定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仅仅靠市场来调节是不行的,市场调节有其弊端,要把市场的调节和政府的干预有机的结合起来。政府实施什么样的经济政策要依据经济形势来确定。
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
(1)生产力起决定性作用
①生产力在社会生产中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处在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之中,它的这种发展变化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而与生产力相比较,生产关系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表现得相当稳定,不像生产力那样积极、活跃.
②生产力的状况如何,决定或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生产关系的变革要以生产力的发展为物质基础。在一种生产关系所能容纳的生产力的作用全部发挥出来之前,它就不会灭亡;当一种新的生产关系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没有成熟时,它也不会出现。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时,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状况不相适应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新的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2.现实意义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人们必然会对特定社会的生产关系进行调整。调整生产关系的途径有两条:(1)是变革这一社会的根本制度,用新制度代替旧制度,如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也是历史进步。(2)在特定社会基本制度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对社会的经济体制进行调整,对社会经济运行的具体制度进行重新安排或创新。
五、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研究生产方式及其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科学,任务是揭示经济过程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的客观必然性,也就是揭示客观的经济规律。
1.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客观的必然联系。
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1)经济规律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客观的。有什么样的客观经济条件,就会产生与它相适应的经济规律。
(2)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经济规律的作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
(3)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要求人们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同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为自己服务。
3.经济规律的特点
经济规律是与人的活动相联系的,离开了人们的经济活动,也就不存在经济规律;绝大多数经济规律是随一定的经济条件产生而产生,随一定的经济条件消失而消失;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总是有阶级背景的。不仅受到认识能力的限制,而且受到人们的利益关系的限制。
4.经济规律的类型
(1)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2)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等商品经济规律。
(3)某个社会独有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规律、社会主义社会的按劳分配规律等。
六、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哲学思维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采用的基本分析方法是哲学思维方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也是科学的方法论。科学的抽象法就是这种科学方法论的运用。
(1)马克思的抽象法包含相互联系的两个科学思维过程:
①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过程。
②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过程。
(2)在理解科学的抽象法时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①运用抽象力抽象出的最简单的范畴必须符合所要说明的对象。
②经济分析必须抓住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
2.实证分析方法
实证分析试图在不做出是好是坏的价值判断的情况下分析经济体系的行为和运行。它回答所分析的经济对象“是什么”的问题。
3.规范分析方法
规范分析则考察经济行为的后果,并且提出它们是好还是坏,以及这些结果是否可以变得更好的判断。因此,规范分析包含有对所偏爱的行动路线的评判和规定,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5834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25 04:15 , Processed in 0.083571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