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广播电视节目》笔记——新闻业务部分复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lake0817 发表于 07-8-13 20:23: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章新闻
第一节新闻的定义
关于新闻的定义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说上百种,甚至有两三百种.对新闻的不同认识实际上反映了人们从不同的视角对新闻的归纳和概括.新闻是新闻事业的细胞,也是新闻事业的主体,"报纸"在英语的拼音是"newspaper",也就是新闻纸,新闻纸就是以提供新闻为主的出版物,也可以说是正是新闻决定了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事业的特征.有了新闻,报纸广播事业才能成为新闻媒介.
新闻在近代,现代新闻中有以下三种内涵:
第一种是指新闻纸,也可以说是新闻事业,包括通讯社,报纸,广播,电视,出版,网络新闻等等.
第二个指报社,通讯社,广播电视这些新闻媒介每天发布的消息报道.
第三种含义是指的是新闻报道的体裁,其中包括消息,撰稿,特写,访问,深度报道等等.
以上我们的一些看法是对新闻的不同认识,都是从新闻的外部形态来说明的.什么是定义,定义是对事物本质特征的一种概括,从哲学上来说,一个事物的本质特征,是指这个事物所必须具有的是和其它各类事物相区别开来的基本属性.新闻业界提出了数以百计的新闻定义,有的是完全不同,有的也有相类似,但是从中体现了不同的新闻理念,下面我们侧重介绍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第一,资产阶级商业报纸对新闻定义的理解.
19世纪中叶自由主义的报刊理论在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定,西方的新闻事业得以迅速发展,成为当时最有活力的新型的产业.报刊广告成为报纸的主要经济的来源.为了扩大销路争取市场,相当部分的报纸就走上了大众化,通俗化报纸的路子.这是办通俗报纸.以猎奇,煽情,色情,暴力黄色新闻为追逐的目标.大众化的报纸,从盈利的目的出发,它追求满足读者的需要和轰动效应.关于商业性的大众化报纸的一些代表性的论点是什么呢 一种是大家熟悉的19世纪70年代美国纽约《太阳报》的编辑主任叫约翰伯.博加特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个说法长期被资产阶级抱人当成新闻的准则.另外一个新闻的定义是20世纪30年代初纽约《先驱论坛》报的采编主任斯坦利.瓦利克尔,他认为"新闻是建立三个W的基础上,这三个W就是women(女人),wapum(金钱)和wrongdoing(坏事)."还有一个美国的堪萨斯州叫《呵契生市环球报》的主编爱德华.贺,他认为"凡是能让女人喊一声'哎呀,我的天'的东西就是新闻".诸如此类,猎奇,反常,趣味,刺激,一度成为资产阶级商业性报纸对新闻定义的内涵.这种说法看起来似乎很荒谬,但是应该说这种观点的影响今天不同程度还是存在.
资产阶级报人还有一种对新闻定义的理解,就是片面夸大新闻工作者的主观意志.如美国新闻学者威廉.梅茨提出,"新闻就是编辑说是就是的一切事物",就是编辑说你这条事情是新闻它就是新闻,编辑说不是新闻就不是.他把新闻看作是一种完全按照新闻从业者的主观意志随心所欲解释的这种东西.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新闻观在新闻界的反映.
第二,事实说.
事实说是1944年陆定一同志提出来的,陆定一提出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同志提出新闻的定义,主要包含下面四个层面的含义.第一,新闻所报道的内容是事实,事实第一性,新闻报道是第二性,也就是说先有事实后有新闻报道,所以说,新闻报道必须忠实于事实,不可虚构和曲解,也不可以用判断来代替事实,新闻要真实,这一点就划清了新闻报道和文学创作的界限;第二,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我们谈到是新近发生的事实,这"新近"二字是对新闻报道时效性的界定,新闻事实和新闻报道之间时间差越小,传播的效果越好,"新近"这个时间限定划清了新闻报道和历史的界限;第三,新闻报道的事实必须具有新闻的特点:鲜活,重要,接近,受众关心,并非所有的事都能成为新闻,所以记者要选择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第四,新闻必须公开发布,要通过大众传播渠道传入千家万户,新闻不是组织传播,也不是个人传播,要经过大众传播,进入大众传播的渠道,是公开的,透明的,让大家都知道的.所以,记者要选择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具有传播价值的事实,来进行对新闻事实的筛选,整理,有序化,符号化地处理,来实现新闻报道的有效信息.以上是讲对新闻定义的理解,和事实说的内涵.
第三,信息说.
信息说是把新闻的定义作为新闻是事实变动的信息,它强调是一种信息,是什么信息呢 是事实变动的信息.这个定义是从新闻的传播效果出发的,它把事实变动作为新闻报道信息量的依据.我们说"信息说"和"事实说"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新闻定义的本质内涵.但是从新闻事业的发展来看,我们认为"事实说"——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新闻定义的概括,似乎更容易明确.
第二节新闻的本源
新闻是从哪里来的 新闻的本源是什么 陆定一同志指出,新闻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种回答.由于对新闻本源理解不同,一种人对新闻是什么做了唯物论的解释,一种人则做了唯心论的解释.唯物论者认为新闻的本源是物质的东西乃是事实,就是人类在自然斗争中和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事实.因此,新闻的定义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前,新闻在后,这是唯物论的观点.经过了半个多世纪新闻事业的实践,证实陆定一同志对新闻本源的认识是存在科学性和前瞻性的,体现了马克思唯物主义的新闻观.
我们如何坚持事实是新闻本源这个唯物论的观点 在思想认识上和实践工作中应该努力地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事实是第一性的,事实对新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中央宣传文化思想部门的工作会议上说: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宣传思想工作增强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根本实践途径,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突破口,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
李长春同志还强调说,贴近实际,就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真实地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当中,反映客观现实,把握社会主流,从生活中挖掘生动的事例,吸取新鲜血液,展示美好前景;深入群众就是扎根于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李长春同志的讲话是对新闻实践的方向,做出了重要指示.所以我们作为新闻工作者,要把深入改革开放的第一线作为主流任务,把镜头,话筒对准基层,用群众的语言,用群众中生动的新人新事,以及生活中的新风尚,新风貌,及时向大家进行新闻报道,使我们的新闻媒介真正成为受众的代言人和受众的朋友.就是说,我们要坚持事实是新闻的本源,首先就要深入实践,要确认事实对新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准确地认识事实,把握事实,才能够很好地解决事实,报道事实.
2,承认客观事实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它不会因为人们不喜欢它而消失,也不会因为人们幻想它而出现.所以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尊重客观事实,报道事实要采取老实的态度.这也非常重要,实事求是忠于事实.虚假的报道,失实的报道最大的缺点就是规避事实.
3,和事实相比,新闻是派生的,是第二性的,新闻反映的是正在发生的事实,或者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我们新闻工作者只能按照事实的本来面目去报道它,解释它,而不应该曲解,所以新闻报道只能根据事实的内涵来展示它,而不能够根据我们个人的希望来描写事实,更不能用个人的感情来影响事事的客观和公正.
4,我们说新闻所含的各种性质,包括政治性,趣味性和人文内涵等等,这些同样是因为新闻事实中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和内涵,它具有人文内涵,具有趣味性,所以我们写出的报道才是吸引人的,才是具有人人情味的.事实具有某种性质,它的报道才能反映某种性质.
所以我们说,正确处理新闻和事实的关系,是新闻理论中一个很重要的根本性的问题,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从属问题,也不是第一,第二的排序问题,而是坚持唯物主义新闻观才是新闻观的原则行为.所以新闻和事实二者之间的关系,如果一旦颠倒了,就会出现造谣,撒谎,曲解,夸大,这样就会给宣传带来负效果.
我国新闻界很重视一条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叫做"用事实说话".用事实说话,指的是忠实,客观的报道新闻事实,通过选择事实,表现事实,解读事实,使受众不仅了解事实,还能够通过对深层信息的拓展,来了解和事实有关的背景,以及事实可能的发展趋势,影响等等.
用事实说话,体现了传播的特殊规律,新闻不仅包括新闻变动的客观信息,还传递了报道者对新闻报道的倾向和理解,渗透或者表达某些必要的背景,观点,评价等等.新闻报道者不仅要报道事实,必要的时候,也应该根据受众的需求来解读事实.对用事实说话,成功的关键在于不是通过作者直接的议论,而是经过精心选择的事实,运用事实本身的逻辑说服力,充分而含蓄地来表现出作者的倾向和观点.
以上我们讲的是第二节,就是新闻的本源,如何认识新闻的本源是什么,我们的回答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我们讲了如何认识新闻报道与事实的关系,如何理解用事实说话.
第三节广播新闻和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和电视新闻,它的特点是广播电视的传输个性,就是它通过现代的传播技术,来传播新闻事实.所以,它的特点主要是广播电视新闻是通过对某些特定的电子技术,通过无线电波或者电缆技术来公开传播新闻报道.广播电视电台把新闻节目分成广播电视的信号,利用无线电或者导线传送出去,通过收音机,电视机让受众接收,从而完成广播电视新闻的传输过程,传播过程和接收过程,也是传收过程.新闻的定义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人们在广播电视新闻的定义中间加上了这么五个字,是"正在发生的".这五个字强调的"正在发生的",实际是广播电视技术可以对重大的新闻事件,特别是事发的新闻事件现场进行现场直播.受众可以通过广播电视媒介的现场直播,来报道正在进行中的新闻事件,可以同步了解新闻现场的最新变化,使广播电视新闻的价值在现场同步直播中得到极致性的发挥.
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对广播电视新闻做出以下的定义,广播电视新闻是通过某些特定的电子技术(如无线电波或线缆系统)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我们下面就分别地分析广播新闻和电视新闻的特点.
一,广播新闻传播的特点
广播新闻是广播新闻中间各种题材的总称,广播是一种以有声语言为主体的传播新闻,它的信息符号就是听觉信息,以有声语言为主体,包括现场的音响和音乐.广播新闻不能停留在文字新闻报道的"有声版"上,从更为专业的观点来看.一位海外的广播界同行对广播新闻的理解,提出了更为积极的意义.这位海外同行对广播新闻的理解是这样说的:如何让新闻在广播媒介中得到最有效的处理和发挥.也就是说是指新闻事实在广播媒介中间来进行报道,你要把广播媒介自身所具有的潜能和优势开发到了极致.换句话说,作为一个有责任的广播新闻从业人员,不能够只是讲一般意义下的新闻安排在我们广播节目时段中间播出,就算完成任务了.广播新闻人应该从开发媒介的潜能和优势出发,是广播中播出的新闻事实的内涵,通过媒介和自身的潜能开发,将传播效果提升到最有效的层面.所以我们说广播新闻我们应该追求的是媒介优势和潜能的最有效的开发.
(一)广播传播的优势
1,是传播迅速,信息量大,在突发事件中不可代替.
广播直播这个方式可以随时插入最新的信息,几年前厦门遭遇了14级台风,造成厦门这个城市长时间大面积地停水,停电,停媒体,居民看不到报纸,也看不到电视,厦门电台就用自备的发电机开通了两个频道,全天直播,成为厦门市民了解台风最新动态的惟一渠道,如政府的紧急通知,台风的最新动态,市民如何防灾自救等等,这些信息源源不断地通过直播,通过广播传到千家万户.比如说有的信息说厦门海堤被堵,请司机不要上路;120急救车无法加油不能上路,有的司机马上呼应说,我是司机,我自愿加入120救助行列,我的联络号码是多少多少号,有的司机也加入自救的行列,说120需要我,随时出动,我的车号是多少多少.几百条信息通过电波实现了信息沟通,引发了社会互助,使广播在特大灾情中成为政府各级党组织和百姓的互动热线,连心热线.
2,受众多,覆盖面广.
广播节目的收听不受文化程度的影响,一个人文化水平的高低会影响到接触文字媒介,以及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但是听广播不同,只要他操同一种语言,他使用同一种语言,无论男女老幼都可以听懂同样的广播内容.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因为广播可以通过中波,短波调频,通讯卫星或者广播卫星多种方式进行立体传播.就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节目,通过无线电或者卫星,可以覆盖到比报纸大的多的人群.受众只要有一个接收性能比较好的收音机,就可以接收你想要选择的广播频道所播出的节目.
3,伴随性收听,移动性收听.
听众收听广播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现在广播收听装置不断更新换代,各种轻便,廉价的收音机可以随身便携,这就使听众在吃饭,做饭,走路,候车,开车的时候,都可以随时收听节目.这是伴随性收听,所以有人把广播叫做"伴侣"性媒介.随着城乡生活水平的提高,广播移动收听的人群会逐渐增多.
4,声情并茂,引发听觉联想.
在讲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听一个广播节目,是一条录音新闻,题目是"朱溶基总理会见造林模范马永顺",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一条录音新闻.
(出录音节目)
好,我们刚才听了这条录音新闻,"朱溶基总理会见造林模范马永顺",在这个节目中间,我们听见朱溶基总理和马永顺很亲切的交流,谈到了马永顺原来是一个林业工人,他前半辈子从事的是以砍树,伐树为主要的劳动,他后半生就是以种树,植树造林为目的,让青山绿水世代相传.这样一个录音新闻把朱总理对造林模范的关心,以及总理和马永顺对造林对我们国家的重大的意义显现出来,通过这样一个录音新闻,你可以想到总理和造林模范会见的热烈的场面,它给了我们以听觉的联想.所以,广播是通过听来唤起对受众原来在自己的储备中对某些事物的一些印象,就形成了听觉联想,从而给听众留下更为深刻的意义.
5,参与性强,即时反馈.
广播记者获取信息之后,不但可以在第一时间传回直播室或者是编辑室,同时听众还可以通过电话,互联网,手机短信和节目主持人,和嘉宾沟通.广播和听众,广播和主持人,嘉宾和听众这样一种即时参与,及时互动的回应,最大程度低满足了听众的需求,也提供了广播节目信息量.
6,技术简便,成本相对低廉.
从广播技术的发展来看,卫星转播,数字广播,网络广播在很多西方国家已经有相当普及,这样一些技术手段在我们国家也逐渐地推广.广播技术的每一次更新,都会带来广播的传输,包括制作成本的降低,同时也带来了收听质量的提高.
与此相近,新型的接收媒体不断出现,使广播终端技术也更加容易掌握,现代的录音机,现在的收音机更小巧灵通,价格便宜,而且音质好,这样也就拓展了广播生存的空间,新的空间.
7,广告便宜,相对回报比较实惠.
广告的价格比较低,尽管广播广告的总量收入低于电视和报纸,但是由于广播的信息,广播的信号的播出,节目的制作,社会的投入相对成本比较便宜,所以近年来广播的千人成本增长相对比较快.在美国广播广告的利润为80%左右,按照同样的算法,北京电台的广告利润率也可以达到60%左右,并且还有进一步挖掘的潜力,因此可见广播是经营效益比较好的媒体.几年来我国经营比较好的广播电台的广告收入不断攀升,2001年广播广告营业总额增长了20.34%,报纸增长了7.67%,电视增长了6.1%,杂志增加了4.95%.所以,相比之下,广播广告的增长率还是一直保持多年的高增长率.所以,西方发达国家的广播处于稳定增长的这样一种局面.
(二)广播新闻传播的局限性
任何事物都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广播因为有很多的优势,但是也有很多的局限.
1,转瞬即逝,不易保存.
声音不像文字,也不像画面,看得见,转瞬即逝.所以这样一种擦肩而过的传播速度,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比较抽象的,比较复杂的这样的一些传播内容.听众有的时候听不太清楚.所以我们说,广播所负载的信息,它应该在听众能够在同步理解的承受范围之内.同步理解就是说,你在听广播的时候,播出的内容就应该在并不吃力的情况下能够听得懂,记得住,留下印象.这是作为广播人编辑稿件的一种底限性的一种要求.
2,容易产生歧义.
人在信息传递中间,有人做了统计,有70%的用语言,有38%是用声调,其中55%是靠表情.所以,单纯地靠语言传播,信息符号比较单一,同时转瞬即逝不容易留下印象.所以,我们讲收听和理解不能有半点时间差.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广播从业人员要能够驾驭听觉文本的规律,就是作为听觉有效传播的一个基本的规律,一些基本的要求,把广播新闻的可听性落实到节目的根本.
3,线性传播的制约性.
广播的线性传播和报纸不同,听众在收听广播的时候,不能按照自己的爱好来选择.因为我们广播是一种时间版面,在时间流程上你只能依照媒介给我们安排的内容从前往后听,什么时候播,哪一天播,什么时段播,这都是媒介安排好的,所以听众只能够被动地选择进行收听.如果听众错过了时间,就很难补上,所以,在时间升值,空间贬值的现代社会,忙碌的听众很难保证每天都能准时赴约,所以广播的时间版面不可查询,怎么让收听目标怎么掌握节目播出的规律,时间和内容,应该注意做好节目的预告和所谓的导听工作,导听就是引导大家能够及时地选择,及时地明白我们要播出什么样的节目,让听众能够培养起约会意识.
为了改变广播线性传播的局限性,许多先行的广播电台开办了网络广播或品牌节目上网,实现了声音广播与网络广播的互动,不同程度的弥补了线性传播的制约性.
二,电视新闻的传播特点
(一)电视新闻的传播优势
1,现场转播的"共时空效应".
最近中央电视台伊拉克战争的直播报道,这个节目中间,采用了主持人,资深翻译,特约嘉宾交叉播报.分析讨论进行演播室,这个报道结合来自前方的现场报道的图像,随时介绍事态发展的最新进展,随时连线中外记者报道各国各地的最新反映和动态,第一时间同步现场直播有关国家政要人物的活动,讲话.同时进行中文的同声传译,分析伊拉克战区,采用战时地图分析讲解,屏幕经常出现双视窗,多视窗,飞字幕的方式,多渠道,多符号的传递现场的最新动态.
通过直播的时空效应,反映了电视媒介在直播状态中间对时空效应这种效果深层的开发.正如CNN的创始人特纳说:CNN播放的就是世界上最快发生的事情,直到地球停止转动,想知道地球是怎样毁灭的吗 还是要看CNN.他强调CNN提供的是即时,现场,连续的新闻服务.随着白热化的媒介竞争电视新闻将变得更加强调现场直播连续滚动,从而对新闻报道的时效带来了变革.
2,视听兼备的多元信息符号.
电视它的最大优势是它综合了广播,电视,影响传播符号的所有的媒介的符号,就是这种多元符号,围绕着主体信息的综合性的优势开发.电视的多元信息符号不仅是信息和影像的整合,还有文字,报纸,图示,图表,电视拥有的多种信息符号,它不是不同媒体符号的简单相加,而是围绕着主体信息的多种要素的多逻辑,多线索的集成.各种要素自身的逻辑才能变得连贯,但是当这些要素整合在一起的时候,却能传递出去准确的信息.
3,时效性强.
这方面和广播一样,几乎是同步的一种传输效果,当然这个就要求有同步和几乎同步的传输的机制作为保证.
4,家庭式的收视.
就是接收电视,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它往往以家庭为单位.家庭是人们心目中最有安全感的环境,所以家庭式的传播对传播内容,传播效果以及电视节目和观众之间的互动,是我们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5,电视媒介传播的明星效应.
电视走进了千家万户,个性鲜明的媒介特点使得电视记者,嘉宾逐渐深入人心,电视这种看得见的媒介因素,相当程度体现了人际传播的优势,使人和媒介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增加了认同感,所以我们要培养具个性化明星式的主持人,和记者式的主持人,以及著名的嘉宾.这样对打造节目的品牌,提升收视率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6,显著的广告效益.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电视的广告效应往往是处于媒介的前列的.2003年中央电视台电视广告招标收入达到了33个亿.尽管这几年的电视广告的增长比例比前几年有所回落,因为它的基数大,所以它的百分点相对比较低.但是从整体的广告收入来讲,规模是相当显赫的.
(二)电视的传播局限
1,转瞬即逝,不利于保存.
这和广播非常近似,但是它不同,它是视听兼备的多元符号,多元符号在电视节目的播放中间转瞬即逝,很难保留,所以这样和报纸相比,和网络相比,保留资料要困难和复杂.
2,线性传播,选择性差.
电视节目的安排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的,它是由于媒介主动,受众被动,所以电视也应该特别注意做好节目的预告,重复.
3,和其它媒介相比,不良电视节目给社会的负面影响更为直接.
电视是当今社会的第一媒介,它的社会影响超过了其它的任何媒介.但是由于电视具有直观化,形象化和直接传播的特点,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也比其它地媒介来得更为直接和深刻.
电视的弊端主要体现在,首先是有些电视节目上,有一些不健康的,乃至色情暴力的内容,造成电视污染.据美国的一位媒介人士调查,美国18岁的青年,平均可以从电视上目睹25000个杀人的镜头.英国的69%的人认为,电视暴力已经构成了社会问题,尽管很多国家已经制定了法律,对此进行了调整和控制,但是电视污染仍然是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另外,电视带来的文化侵略,利用卫星传播手段,对其它的国家民族进行文化渗透,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从表面上来看卫星电视的信号"溢出"的只是一个电视节目,但是它背后渗透的是文化观念,意识形态,生活价值的各种意识形态,所以这种长期以往,这种潜移默化的渗透,对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应该说是相当严峻的.同时,也有人把对电视过分喜爱和看电视成瘾的这样一些受众称为"电视综合症".所以,这样一种电视对人健康和心理伤害,已经引起了新闻媒介的严峻的注视.
包括CNN的创始人特纳他也在讲,说电视有太多的人太专注于赚钱了,所以有些传媒人士讲:电视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然而人类如何成熟地驾驭电视,是对人类更大的考验.
我们刚才讲的是电视的传播的优势和它的局限.
第二章新闻传播
新闻传播是现代社会里有规律的信息系统,新闻传播中间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是三个,新闻传播者,还有新闻事实,再有一个是新闻受众.以上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了现代社会生生不息的新闻传播的社会流程.在这个上面我们为大家重点讲新闻传播的流程,新闻价值和新闻事实,以及受众在新闻传播中的绝对性作用.
第一节信息传播的信息流程
新闻传播,我们说它是一个有规律的新闻信息的流动的流程.流程就是事物发展必须经过的一种程序.为了便于理解,我们节省了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一些次要的环节,对新闻传播的过程,最直接,最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略做分析.我们从下面这个图可以看到新闻传播的基本的流程,我们先对单向的新闻传播过程,用下列的图式来显示.
事实
新闻传播者
新闻接受者(受众)
第一个框架里面是新闻事实.第二个框架是新闻传播者.第三个是新闻接受者,就是受众.这个图就表示了一次单向的新闻传播流程的基本环节.下面我们就对这三个基本环节分别进行讲解.
一,新闻事实
1,新闻事实是大千世界的变化,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时时发生的各种变化,会出现数不清的事实.作为新闻传播者,你要选择最具新闻传播价值的事实.只有具新闻传播价值的事实,才能够进入新闻传播的流程.
2,照唯物论的认识,事实是新闻的本源,也是新闻传播的源泉.所以,作为新闻传播者必须尊重事实,善于选择事实,忠实,客观,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争取受众的选择,关注,接受和理解.这样才能实现新闻媒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从新闻传播的历史来看,客观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从不同程度上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所以信息传播的渠道,最经常最频繁的出现是人际传播,就是人跟人间的这样一种信息传播.现代社会中间人们关心的重要事实,如果我们大众传播不能够及时做出反应,那么小道消息,马路新闻就会不胫而走,所以大众传媒要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对受众所关心的新闻事实及时,客观,准确地做好报道,是新闻传播的信息流程能够顺畅地运行.
二,新闻传播者
1,新闻传播者是新闻传播的主体,是最具能动性的一个要素.就是我们新闻传播媒介你做得好不好,要靠我们从业人员,要靠我们每一位.新闻传播者要将事实转变为新闻,这就是要由我们的传播者来进行报道,要运用媒介特有的信息符号来进行编码,然后受众接受我们的报道,来进行解码,这样才能实现一个完整的信息的流程,信息传播的流程.
广播新闻传播是用听觉信息符号(包括声音,音响和音乐等)采录编辑制作成广播节目播出.电视新闻节目,我们的电视新闻从业人员要用视听兼备的多元符号(包括影像,有声语言,照片,图式,图表,文字,灯光等),通过采录编辑制作成电视节目播出.因此,新闻传播者在新闻传播中起着积极能动的中介作用.就是事实,大家看到的都是同一个新闻事实,但是报道有高有低,有好有坏,重要的中介是什么,是新闻媒介.所以,新闻媒介的是新闻的重要关键.
2,新闻传播者的倾向性和驾驭传播过程的能力,直接影响着新闻信息传播流程的质量和信誉.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要成为新闻其中一个重要的中介,就是新闻传播者.把事实转化成了新闻报道,再加以广泛传播.这是我们新闻传播者的一种主观能动性的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闻报道也不可避免地会渗透着新闻报道者和新闻媒介的有关倾向.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新闻传播者只能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来表现自身的倾向,绝不能够背离事实或者歪曲事实,也不能随意地改变事实.因为事实是客观存在的,新闻报道要接受时间和历史的考验.所以新闻传播者如果故意地回避事实,或者歪曲事实,那只会使我们的新闻媒介丧失信誉.而信誉对新闻媒介和新闻从业人员来讲,应该说像生命一般地重要.
3,新闻传播者是职业的新闻报道者.他不仅要采集事实,选择事实,报道事实,还要解读事实.所以,从信息的深度,广度上来满足受众对信息的期望值.作为新闻传播者,不仅要熟练地驾驭新闻报道的规律,还要熟练地驾驭这个媒介传播的规律,还要对自己所传播的内容和节目所需要的背景和专业化的水平.新闻传播者都应该具有相当的专业化的水平.那么才能够制作具有深度的新闻报道,才能够成为一个具有创新素质的新闻报道者.
三,受众,也就是新闻接受者
1,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接受者他是一次性单向传播的终端,就是我们传播所到达的目的地,他是目标,是新闻信息传播的目标,和传播效果的检验者,也是新闻信息的消费者.
2,新闻传播的客观效果不完全由传播一方所决定,因为受众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对社会变革有深度的了解和把握的.他们对新闻传播者所提供的信息,具有敏锐的鉴别和判断的水平.它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来表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所以来自受众的意见和建议,是对新闻报道的意见反馈,观众的意见反馈形成受众反馈渠道机制.受众反馈机制是优化新闻传播过程的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看下面这个图,
选择,制作
传播
反馈
这个图是这样的,第一个是新闻事实,第二个是新闻报道,经过选择,新闻报道者经过选择和制作做成新闻报道.那么新闻报道经过播出,使新闻接受者来接受我们所播出的节目,就像现在我们大家都在接受着中央电台和中央电视台随时直播的伊拉克的战争的直播节目.也就是经过了这样一个流程.
在这个流程中间,我们说从新闻事实到新闻的受众,受众接受了新闻事实,它有一些想提的问题,他有一些想了解的一些事物,或者是他想发表自己的看法,他可以打电话,可以发E—mail,可以发手机短信给新闻报道者.在直播的过程中,这个听众的反馈就可以同步地进入了新闻的直播现场.那这样一个广播电视新闻直播中间的反馈机制,是优化广播电视新闻信息质量的一个非常大的一个优势,是不可代替的.
3,反馈信息是优化信息流程中间的重要保证.来自受众的反馈信息,传达给新闻报道者,新闻报道者根据受众的反馈做出反应,从新闻的选择到新闻的报道,制作,从内容到方式都在不断地进行着调节,调整,循序渐进,因势利导,促使传播效果的优化,就是使这个受众的参与,能够很有序地进入到我们的传播媒体环节.所以作为广播电视报道的传播技术,可以吸收受众的反馈.作为电子传媒它的同步的这样一种反馈机制,使大众传媒融入了人际传媒的优势.所以,如何拓宽受众即时反馈的渠道,如何能够在即时反馈中能够整合受众参与的信息,能够形成比较好的实现正确的舆论引导,也是对新闻媒介的素质和机制的一种检验.
为受众提供信息反馈的信息渠道是传播者的责任,传播者要利用受众的反馈,不断地改进自己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使传授双方的活动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下面我们就通过中央广播电台最近播出的关于伊拉克战争的直播报道中,"海湾零距离"的这个报道,受众通过手机反馈参加直播节目的一个片段,下面我们就请同学们一起听这个节目.
(出节目录音)
好,刚才我们听了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从中我们听到了听众他听完了,他在收听节目的过程中,他就及时地通过手机短信发去,给专家提出他的问题,以及对有些问题的评价,及时地我们的主持人就把这些意见融入到了节目中间,使这个节目,就是除了嘉宾,主持人,专家之外,我们媒介之外的受众,好像是这个直播室的墙是随时地打开的,所以受众及时参与,就使传者和受众间的这样一种互动的关系到了一种新的水平.据说中央电台的直播节目,一天的节目直播完成,可以先后收到上万条听众参与的电话,手机的各种信息.可见听众参与的反馈这种亲力和积极性有多大.
我们上面讲的第一节就是新闻传播的信息流程,就是事实,新闻传播者和受众.这个事实,新闻传播者和受众,这三者之间它不是一个单向的传播,而是通过了反馈这样一个重要的环节,使这个流程形成了一个流动的,生生不息的一个动态的信息优化过程,这正是我们信息传播所追求的一种理想模式.
第二节新闻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信息
什么是信息 广义的信息是指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狭义的信息是指消除信息接受者认知方面不确定性的东西.也就可以说,信息是不确定性的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消除得越多,信息量就越大,不确定性消除得越小,信息量越小.不确定性没有消除,信息量就等于零.
一,什么是信息
什么是信息,它是从传播效果的角度来检测新闻传播,就是从受众接受的角度来判断你是否完成了这样一次信息流动的过程.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信息是不确定性消除的量.那么传播者通过传媒来向受众传播信息,也必须具有消除受众认识不确定性的功能和作用.我们要取得消除受众认识不确定性的作用,传播内容应该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方面:一个就是传播内容应该是受众未知的,就是说你的传播要能够给受众提供新的情况和新的知识;第二点,它应该是有一定的目的和针对性的,能够满足受众的某种实践需要的.新闻传播向社会公开传播的新闻信息,就应该兼有受众未知性和须知性双重性质,这样才能起到找准公正的认识,有效引导受众的宣传效果.这是我们强调新闻强调信息应该有受众的未知性和须知性,他想知道,他需要知道他原来不知道的.通过我们的传播,他知道了,明白了,这就有了信息量,就有了信息传播的有效性.
第二,信息的特点
从信息传播的视角来看,信息传播有以下几个特点:
1,信息的共享性.
信息一旦生成就可以传播,可以和众多的人分享,占有.就是说你分享了这个信息,对传播者并没有损失.信息分享的人越多,传播效果越好.这个信息它跟物质不同,这个物质就是,如果我告诉了你,比方说有一个苹果,我把这个苹果给你,我就没有了.那么信息是什么呢 信息就是我告诉你那儿有一个苹果,你去吃吧.那我告诉你了,那这个对我并没有损失什么.从这个角度讲,信息它分享的人越多,这个传播效果越大.当然我刚才举的例子,这儿的苹果是指人际传播,我们大部分的传播要求你信息传播的内容要具备信息价值,是他应该知道的,他需要知道他原来不知道的.
2,可传递性.
就是说信息可以通过传递才能够实现它的传播的价值,才能产生效果.大众传媒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网络等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实现信息的可传递.
3,可扩缩性.
信息可以扩大,可以缩小.就是说,同样一个新闻事实,你可以写成三五千字的新闻专题报道,你也可以写成200字,300字的短消息.这样一个,这么大的弹性,就是说信息的可扩缩性.就是使信息的态势呈多元的形态,可以使新闻报道有多种报道方式,有多种报道角度.有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个"改",改文章是建立在信息的可扩缩性这样一个它的独特的性质.
4,可感知性.
信息通过人的感官能够被接受,能够被识别感官,因为媒体的信息符号不同,所以广播它是通过听觉信息的有序组合,形成对听觉的感染力,电视是通过视听兼备多元信息的有序组合,形成视听兼备的视觉,听觉的冲击力.报纸是通过文字版面,图片的视觉感知力,所以不同的媒介要努力探讨这个自身的这种媒介符号的这种传播的规划,使受众能够更丰富地感知我们对信息符号的内涵.
5,可储存性.
信息可以借助物质的载体,累积储存,并且可以随时的提取.可储存性就是使人类的知识的保存,继承,发展,传承,通过录音机,录像机,电子计算机,以及数字技术扩展了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的效果,制作的效率,高保真的程度,以及整体的传播的效果.从这一点来说,信息的可储存才使我们的节目能够进入网络,进入数据库,它就可以进行互动,互动电视就可以通过一些程序把它调阅出来,这是信息的可储存性.
6,可优化性.
可优化性就是信息的组合,它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排列组合来产生新的传播效果,包括调整新闻报道的结构,编排,或者它材料的增减,或者主持人的感情不同的表现等等,可以使信息增值或者是减值.所以,这个信息的可优化性,为我们的媒介人创造新工作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第三,新闻和信息的区别
新闻和信息的区别,主要是
一个是内涵不同.内涵不同就是新闻是信息的一部分,信息,大千世界的信息诸多,无法统计.但是新闻只是信息中间具有新闻价值,具有新闻传播价值的那一部分信息.
二是新闻和信息的外延也不同.外延就是信息它包括客观事物所有的反映手段和认识的结果.那么新闻它只是一种反映手段和认识的结果.新闻是信息的多种表现方式中间的一种.
三是他们的传播范围也不同.新闻是通过大众传播进入千家万户,透明公开.那么信息有各种,还有组织传播,还有人际传播,有些还是只有两个人可以分享的.所以,这种传播的范围不同.所以说,新闻和信息有明显的差距.主要把它概括为新闻是信息的一部分,是具有新闻传播价值的那一部分信息.
第四,新闻信息的特征
1,真实.
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所以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列宁曾经说,"我们应该说真话,因为这正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只有忠于事实,忠于受众,新闻报道才能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同时我们才能培养起受众对我们的节目,对我们的频道的忠诚.这是第一点,信息必须是真实的.
2,信息必须是新鲜的.
信息必须是新鲜的,它是指事实发生变化的最新的状态,就是你传递的是信息发生的最新的变化.我们把它叫做时新性,还有一个是知新性,就是新闻能够给人们提供最新的情况,最新的知识,它含有多少人们预知而又未知的信息.所以,作为新闻的新鲜性,应该是时新性和知新性的统一.
3,我们说及时公开传播.
就是作为新闻信息,一定要运用大众传播手段,向整个社会来传播信息,能够调整信息,它能够调整公众的认识,才能够形成社会的舆论.如果不公开传播,那么就不叫大众传播,只能是组织传播或者是个人传播.
所以,以上就说明新闻信息它是有效传播的话,必须做到真实,新鲜,公开.这三者缺一不可.
2003年3月20日,美英联军进攻伊拉克的时候,战争的媒体大战,随着战争的进行,媒体大战也接近了白热化.在这次战争中,媒体对战争的报道不只是西方的主流媒介,不只是CNN,同时出现了多个信息源,比如说有半岛电视台,就是卡塔尔的,还有一些其它的发展中国家的电台,电视台.在战争刚爆发的时候,就传出了不同立场不同的信息,比方美国媒体就宣布,说三个伊拉克的最高领导人在第一轮的轰炸中丧生了,紧接着这三个人随后在伊拉克的电视台上就正式地露面了,萨达姆还两次发表了电视演说.美国的媒介就说萨达姆的电视演说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录的,还有说这个萨达姆出来可能不是他本人,会不会是他的替身.就是说,同一个地区从不同的立场有不同的理解.在战争刚刚开始,不久美联社就报道了伊拉克第五兵师第11步师,有8000人已经向美国投降,两天后伊拉克第五步兵师师长在卡塔尔说他的部队将誓死保卫巴士拉,种种迹象表明,作为信息已经公开传播了,也具有新鲜的要求,但是不具备真实,因为双方的信息差异太大,总有一方不真实.所以我们说作为信息应该做到真实,新鲜,公开传播,三个缺一不可.
作为一个成熟的媒体,应该永远忠实于事实,应该从人类的和平和发展的人本的立场,客观,真实,深入来报道受众所关心的世界热点,从而提升媒介政府国家的公信力.伊拉克整战争从全球化的视角反映了现代化技术手段支持下的媒介的大战,同时体现了新闻媒介的特点,使我们认识到在现代信息技术这样一个充分的支持下,如何做到真实,新鲜,公开传播,使之能够经受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第三节新闻价值
什么是新闻价值 《新闻学辞典》的解释是,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就是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这个提法说明了新闻价值是评价新闻事实的重要依据和新闻取舍的重要标准.事实所以能够成为新闻,是因为它区别于一般性的事实.正是这些特殊素质,使事实成为新闻.所以这些特殊素质的共同特征,用以下几个字来概括是:广大受众普遍关注和引起大众的共同兴趣.就是说特殊素质的共同特征是广大受众普遍关注的,是引起大众共同兴趣的.
新闻价值的要素,我们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点:
一,时新性.
时新性"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新闻事实在时间上是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广播电视强调正在发生.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和新闻报道传播的时间差距越小,新闻价值越大.第二是新闻事实的内容越新鲜,人们的关注度越高,新闻价值越高.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酝酿已久,但是美国对伊拉克开战的消息第一个报道的是中国的新华社,这条消息发出的时间是清晨5:36:55,北京的时间是10:36:55秒,5:36:55是伊拉克巴格达时间.新华社是用7种文字向世界发出了美国对伊拉克开战的这条消息,成为世界第一家播发战争开始消息的媒体,时效性,新华社超过了法新社,路透社,美联社,CNN等世界著名的媒介.
原来新华社在半年前就对这场战争做了周密的准备,新华社驻巴格达分社留守的一位伊拉克籍的报道员叫贾迈乐.艾哈迈德.3月20日伊拉克上空响起警报声的时候,贾迈乐守卫在分社海事卫星的电话旁边立刻向新华社中东总分设报告,他说巴格达响起了警报声,当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响起的时候,贾迈乐立即拿起了海事电话,向新华社发出了伊拉克已经响起警报的消息,第一个说巴格达上空响起了爆炸声,美国对伊拉克开战.新华社接到了这条快讯,立即向全世界播发.所以,新华社在北京时间,就是在巴格达时间3月20日凌晨05:36:55,用七种文字向世界发出了战争开始的消息,成为第一家播发独家新闻的通讯社.就是时新性在现在显得特别重要.
二,重要性.
新闻事实影响人,和多数的人的利益息息相关,那么他的重要性就越大.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发生了很多重大事件直接影响着世界,为人们所注目.伊拉克爆发战争,为什么我们电台,电视台投入这么大的注意,因为它不只是影响伊拉克人民,同时对世界的格局,对世界的经济,政治都有很重要的影响,所以为世人瞩目.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是1976年清明节期间,北京天安门广场发生了广大人民群众悼念周总理的活动,愤怒声讨四人帮,但当时却被定为反革命事件,很多人因此遭到了破害.粉碎四人帮以后很长时间这件事并没有得到平反,群众感到忧虑,也感到不满.
1978年6月,北京市委扩大会议,对这个事件正式宣布了平反.但是这个重大消息最初的报道是淹没在一条会议新闻当中,这条会议新闻有多长呢 是报纸的整整的一个版面.就是把这一条为1976年天安门事件平反的这一信息放在了一个整整一个版的报道中.新华社记者最初写的报道有一条,但是新华社的编辑,新华社部门的其他同志,从这条会议消息中敏锐地认识到天安门,就是1976年的天安门事件平反的政治意义重大,于是果断地把这一部分内容从会议消息中抽出来,单独写了一条新闻,并且以极其忠实的方式发表,成为200多字的一条题为"1976年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的这样一条短消息.
通过新华社发表出来.这条消息一发表,立即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发生了巨大的反响,当时全国各地正在进行的平反冤假错案,对政治开展的拨乱反正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就是说,这个重要,要从复杂的这种复杂赴约的现象和事件中间剥离出来最精华,最重要的新闻事实.
三,显著性.
新闻事实显要突出,包括事件的发展,结果,影响,以及事件所接触的人物,地点等等,因为它显要,所以受到了受众的关注,新闻价值就越大.刚才举的1976年天安门事件和美国攻打伊拉克,都是世人瞩目的事件,所以具有显著性.
四,贴近性.
贴近性,一个是指地缘,一个是指心理上和受众接近.地缘是指事件发生的地点和受众邻近,或者是同一个社区,同一个城市,事件的变化对受众的生活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更容易引起受众的重视.心理的接近是指事实和相应的社会阶层,或者相近境迁的人的心理共鸣.这两种接近,无论是心理的接近,还是地缘的接近,都是要重视新闻价值.接近性越强,越为受众所关注,新闻价值越大.
最近我们中央领导强调的新闻的"三贴近",就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也就是对新闻贴近性,接近性的反映.
五,趣味性.
这个趣味性包括情趣,人情和以人为本,就是人本.趣味性就是事实中间调动受众共同的兴趣,提取其中吸引人的深度,引发人的共鸣.包括情节生动,吸引人,充满情趣,细节的丰富感人,或者富有人情味,推崇人情色彩等等.
我们说新闻价值总体来说是互为因果的,新闻价值的判断标准是新闻事件的传播效果,受众是否认同,受众是否接受,新闻报道之后受众关注度越高而且越强烈,新闻价值也就越大.
当然新闻媒介在传递新闻信息的同时,也同样传递着传播者的价值取向.新闻传播过程也是新闻媒介社会转化功能的实现过程,也是传播者的世界观,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所以,对我们传播者来讲,我们要培养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能够在重大新闻事件中间,能够很好地驾驭一些新闻价值,使我们的新闻报道做得更精彩.
第四节有效开发广播电视新闻的潜能
我们这一节把这个重点放在"有效开发"这四个字上.
我们借用前面一个广播记者同行对什么是广播新闻的定义,他就谈到使新闻在广播中得到最有效的开发.那么在电视中间,如何使新闻在电视传播中间得到最有效的开发呢 我们谈几点思路.
一,新闻直播.
直播是广播电视频道的时间版面处于动态的开放的形态.从而实现了广播电视新闻的时效观,时效观就是从过去今天的新闻今天报(TodayNewsToday),改为现在的新闻现在报(NowNewsNow).用它的英文的缩写是TNT,改变为NNN.这是新闻直播,就是要成为现在的新闻现在报,不仅随时地插播,同时还进行大时段的直播.这是跟踪重要突发事件报道的有效的报道手段.
二,滚动播出.
跟踪突发实践的后续报道,跟踪事件的变化,随时增加新的内容,滚动播出是实现广播电视新闻事实的高密度,大信息量的重要的形式.所以,作为广播电视新闻来讲,它的编辑部应该具有处理新闻滚动跟踪报道的这样一种能力和机制.
三,大新闻的架构.
以新闻为骨架,包括整点新闻,半点新闻,深度报道,新闻评论,社会话题谈话等等,包括多种形式的受众参与,特别是评论性解决的群体型论证,大大提升了节目的专业性,权威性.这个大新闻的架构,就是说使这个新闻在专业频道或者大的新闻时段中间,使它能够通过多种新闻的体裁来共同对重要的热点新闻进行深化和开拓.
四,优化广播电视新闻的报道形态.
优化广播电视新闻的报道形态,就是说它可以用一般性的报道形态,同时它也可以采取优化的,具有创造性的这样一种报道形态.
1,现场报道应该成为广播电视新闻的基本采访报道的形态.广播电视记者要以"我"的第一人称的身份出现在现场,同时能够成熟地驾驭现场,提升报道的真实感和权威性.广播电视现场报道改变了以往的回溯式,总结式的报道方式,它的采访过程直接进入报道.我们的记者直接进入报道,将现场的原生态,真实的情况传达给受众.在现场报道中,记者不仅能够及时地报道现场的变化,还要及时地提供必要的背景,必要的新闻要素,选择合适的采访对象,进行深入的报道,成为受众观察新闻事件的引导者.
从某种意义上说,记者在现场报道中也成了新闻报道的一个符号,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符号.从而也体现了广播电视记者新的角色定位.
2,重视发挥编辑优化报道配置的作用.在直播的信息动态过程当中,编辑部应该成为发挥集体智慧的把关的环节.这个把关人是一个与集体的配合默契的这样一个集体的把关人的环节,它可以把集体的智慧发挥到接近极致.
3,重视受众参与,发挥即时反馈的优势.受众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广播电视节目,使广播电视的大众传播兼容了传播的特征,受众有效地进行即时的信息反馈,使不同层面的传播进程形成新的信息整合平台,重要是如何强化受众参与.及时反馈的信息优化机制,切实发挥直播中把关人对多元信息的整合与控制,保证节目的正确导向.
4,重视深度报道.深度报道体现了信息可扩缩性的特点,对信息进行深加工.随着信息的深刻,随着社会的深刻变革,受众原有的认知结构明显滞后了,对社会现实中的新现象,新问题难以解读,所以要求媒体提供事物的原因,意义,发展趋势等多方面的信息,为受众认识新事物,提供了新的参照系.
正如一个资深的新闻人士的判断,一个"为什么"变得与"是什么"同样重要的时代开始了.新闻报道中,"为什么"变得和"是什么"同样重要的时代开始了.60年代西方报业曾经讲深度报道为文字媒介应对广播电视时效性优势的专利,如今广播电视新闻界成熟地驾驭广播电视传播的规律,形成了多种深度报道的样式,新闻撰稿,纪录片,特写,连续报道,系列报道,述评,访谈等等多种样式,特别在重大事件和问题的报道中,深度报道已经成为广播电视新闻的主流报道形态,并且出现了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深度报道节目.
以上我们重点讲了新闻的信息流程,新闻的信息特征和新闻价值.
第三章新闻事业
新闻事业是指各种新闻传播机构和各项信息传播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的总称.在这一章里面我们将侧重探讨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以及新闻事业的性质,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
第一节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的传播方式不断地发生变革,相继出现了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还有网络传播.社会生产水平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新闻传播的形式,规模,影响达到某种状态的时候,新闻事业才得以产生和发展.
一,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它主要使用非语言传播,就是包括符号和信号新闻.还有语言传播,主要是指口头新闻.手写文字传播,主要指书写传播和印刷传播,主要指印刷新闻.原始社会的人,主要是采用了非语言传播,就是符号和信号新闻,以及口头新闻.奴隶制度的人,在原始社会的人,传播运用两种主要的传播的方式之外,还加上书信新闻.封建社会的人就在奴隶社会的人采用的前三种方式之外,还包括有印刷新闻.
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主要是一般的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传播规模小,传播的速度慢,社会的影响还是有限的.这期间的传播基本是定向传播,而没有形成面向社会的大众传播.
二,现代新闻事业的形成——近代报业的形成
就西方社会来讲,十六到十八世纪是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时期,近代新闻事业伴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兴起而产生.近代新闻事业它的形成标志有以下几点:
1,出现了专业化的传播机构和专业化的新闻从业人员.
2,形成了具有新闻需求的受众群,有了新闻市场.
3,出现了非手工操作的传播工具.
4,展开了规模比较大的和持续不断的新闻传播活动.
近代新闻事业的标志就是传播覆盖空间大,规模大,实现了传播方式是由原来的点到点,到近代新闻事业的点到面,就是由点到面的转变.这是近代新闻事业和古代新闻事业在传播模式上的区别,从点到点,到点到面,出现了一种深层次的进化和转变.
1660年,以周刊形式在德国出版了《莱比锡新闻》,三年后"莱比锡新闻"由周刊转变为日报,这是新闻史学家所被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日报.随着周报和日报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新闻事业的正式诞生,人口集中,大城市的出现,各类学校的兴起以及交通,通讯,印刷和造纸业的迅速发展,为报纸的创办提供了完备的物质基础.从中也揭示了新闻传播事业产生的一个一般的规律,就是新闻传播事业一般的规律是新闻传播事业是在社会生产方式传播到一定的阶段,适应一定的社会需要而产生的.
三,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发展
1,早期的资本主义的报纸.早期的资本主义报纸是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可以称为早期商业报纸.随着资产阶级和封建统治阶级斗争的日益激烈,报纸就成了资产阶级进行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的武器.18世纪以后,资产阶级就通过报纸宣传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思想,为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权而奋斗.
2,个阶段是大众化报纸.第一个阶段是早期的资本主义的报纸,第二是大众化的报纸.19世纪30年代,大众化廉价的报纸诞生了.使资产阶级报刊的大众报纸的时代开始了,大众化报纸成为资产阶级报纸的主流,19世纪中叶以后一种真正面向大众的报纸诞生了,就叫做便士报.就是一个便士就可以买一份报,也叫人人都买得起的报纸.这份报纸的特点是,真正以新闻为主,不同于政党报纸以评论为主,面向社会大众,新闻简短,通俗,往往有情节,有故事,同时刊登了大量的社会新闻,包括煽情新闻,黄色新闻.
大众化报纸也很重视经营,广告和其它经营的收入来支持报纸的生存和发展.便士报向社会基层发展,对社会起一定的影响.整体来看便士报重故事不重信息,重消遣而不重视提供决策.随着报业的竞争,便士报日趋追求煽情,耸人听闻,不惜制造假新闻刺激销售,在资产阶级综合性的报纸成了主流报纸之后,大众报纸的地位开始下降.
3,资产阶级主流报纸,奠定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批严肃的综合的日报开始出现了,以英国的《泰晤士报》和美国的《纽约时报》为代表的严肃时报,成了资产阶级主流报纸的代表.严肃报纸的特点是以中上层阶级为主要的读者对象,以硬新闻为主,严肃,严谨,高度重视评论,政企合一,追求政治目标和社会影响.同时它自觉维护国家和统治阶级的利益,以现代企业管理的方式经营报纸,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严肃报纸的崛起意味着政企合一型的综合日表取代廉价的小报,成为资本主义报纸的主流.
4,资产阶级垄断报纸.19世纪到后期,到20世纪,欧美经济发展迅速,生产集资本的集中度大大提高,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阶段,在这个时期新闻传播业在市场竞争中走向集中和垄断.新闻媒体进入集团经营阶段,西方新闻业趋于更高程度的垄断化,近年来美国报业集团的垄断化越来越偏离,某些大的财团同时垄断报刊,广播,通讯,出版,电影等多种媒介,进入新闻垄断集团的传媒.
现在新闻垄断组织的结果是由少数垄断了新闻采集和刊播的市场控制在了以广告宣传为主的新闻业的政治,经济的收入起了重要因素,是新闻业成为垄断资本获取政治上和经济上双重利益获利的重要渠道.
四,广播电视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一)外国广播事业的发展
1,外国广播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19世纪的发明当中,电报和电话对广播的影响最大,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广播的形成.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就是新闻公司设在伊斯堡的试验电台KBKA,该电台1920年10月27日获得美国商业部颁发的执照.在1920年11月2日正式开始播出直到今日.KDKA之所以能够在众多的试验电台脱颖而出,成为全球第一家广播电台,是因为它有比较好的设备.继KDKA发行之后,美国在纽约芝加哥相继开办了电台,办电台成了人们的生意.
30年代美国进入了经济大箫条,这个时候美国总统罗斯福通过广播发表了著名的"卢边谈话","卢边谈话"中,罗斯福的谈话开头就是"我的朋友们",这种谈话缩短了总统和民众的距离,体现了媒介传播和大众传播一种深刻的影响力.
二次大战中间美国公众信息战场,广播以最快的速度反映战况,通过现实对战况的报道,使听众如临其境.二战期间广播成为人们获得信息最主要的渠道,使广播得到空前的发展,以墨龙为代表的广播记者深入战场进行深入报道,开创现场报道的先河,于是广播的影响进入了高峰时期,人们说"广播的时代到来了".
二战以后广播的辉煌离不开广播的新闻,只有当新闻节目成为了媒介的龙头,并且享有较高媒介的时候,媒介才能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二战以后电视的普及,广播面临着生存的严峻挑战,使广播进入了低谷期.广播受到电视冲击第一个对策是全新闻广播电台的出现.
60年代后期美国广播开始进行受众的分众化,就是确定目标受众,使频率专业化.把目标受众定位于特定的群体,多种类型的广播频率急剧增多,节目形态重视听觉文本化,谈话节目参与性节目成为广播的主流形态.在专业电台中,新闻台成为龙头台,广播在服务对象,传播内容上进一步地本土化,社区化,至此美国广播开始走出电视时代的低谷,进入了实体发展时期,美国广播发展对发达国家的广播事业有一定的代表性.今天的美国,德国等国家的广播已经进入了稳定化的时期.
2,外国电视的诞生和发展
1929年英国广播公司开办了世界上第一家电视服务社,播放试验的电视节目.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视台.1927年美国开始试验电视广播,贝尔实验室完成了纽约和华盛顿之间的电视节目传输.
1927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广播条例》,并且成立了联邦无线电的年会.1930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开始了电视试验广播.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苏联,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等国都先后开办了电视,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广播完全相反的是新生的广播处于完全停办或者停滞的状态.二战结束以后,苏联,英国,法国,日本等国的电视台陆陆续续恢复播出并迅速地开始发展,到50年代末,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全部拥有了电视台.60年代彩色电视在欧美各国开始逐步取代了黑白电视.
20世纪60年代以后通讯卫星开始用于电视传播,利用卫星通讯系统传输节目传输范围大,环节小,受地形影响小,信号稳定可靠,通讯卫星相当于悬在空中的一个中继转播站,接收地面上行站的信号,处理以后传送给地面接收站,从而进行远距离的信号传输.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电视运行商业化的模式大大加强,电视追求的经济目标已经取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为了电视的利益,电视行业展开了更为激烈的竞争.
(二)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的诞生和发展
1,中国广播事业诞生和发展
中国的事业发端于20世纪20年代,中就是中国境内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923年1月23日第一次出现于上海.中国人自己开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1926年11月1号在哈尔滨开办的.上海的广播电台是外国协助开办的.1940年12月30号,中国人民广播电台广播的声音从陕西延安传出,当时的电台叫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做了三次战略转移,并且更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电台随党中央进入北平,改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以后又改名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后来又改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1949年12月5日正式命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至今.
文革期间四人帮使广播成为篡党夺权的工具,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广播事业进入了大发展时期.
1980年第十次广播工作会,提出广播要"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提出广播要坚持"自己走路"的方针.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提出中央,省,地区,市县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这是中央,省,地区和县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使全国的广播事业进入规模扩张的大发展时期.由于广播电台数量发展较快,出现了重复建设,资源浪费,闲置,内耗的现象,所以到了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信息产业部和广电总局的有关文件,提出要治滥治散,地市级广播电台要转变职能,广播事业从粗放化的阶段进入了集约化的发展时期.下面我为大家列了一个表:
年份
1979年
1988
1997
1999
2000
电台数量(座)
99
461
1363
352
304
这就是中国广播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我们看97年只有99座广播电台,1979年只有99座广播电台,但是到1997年,就到了1363家广播电台.但是进入到2000年,就进行了调整,广播电台数量减到304家.
所以从上面的统计出现的情况反映了广播由小到大,从粗放化到集约化的改革发展之路.我们中国广播的发展也经历了和世界广播相似的这样一种发展的历程.大致时间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
(1)80年代初中国电视的普及,使中国的广播进入了低谷期.1986年改革开放,广东开办,率先开办了珠江经济广播电台,业内称为"珠江模式".这个珠江模式可以用下面的图来表示:
以直播为主的频率资源
大时段板块节目
主持人个性化主持
听众
反馈(听众参与)
第一个方块是以直播为主的节目源.第二是大时段的板块.第三段是主持人的个性化主持,然后传播进入听众,然后听众接受之后做出反馈的信息,或者是参与到节目中间,或者提供节目,使这个节目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一种机制.
珠江模式使广播频率资源从录播印刷为主的有声版模式,进入了听觉规律运作模式,在全国发生了强烈的反响,珠江模式已时在大江南北都掀起了珠江模式热.
(2)在90年代初,上海广播电台在业内引入竞争机制,推出了两个平行的省级广播电台就是东方电台和上海电台.东方电台以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这是一个新闻综合台,东方电台在创新和经营机制上做出了积极探索,促进了上海广播的竞争和发展.
(3)1992年北京广播电台在借鉴珠江经济台的基础上,开办了北京经济台,并且开始了频率专业化的全面整合,先后创建了新闻,音乐,交通,文艺,教育,体育等7个频率.其中特别是音乐广播电台和交通广播电台,就是音乐频率和交通频率,从办台的理念到经营机制,都有较大的突破,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走在了全国广播界的前列.
(4)进入21世纪的媒介市场,已经进入了受众分众化的时代,频率专业化是广播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003年是广播发展年,今年全国的广播电台正在进行频率专业化的改革,但是对频率专业化的理解也并不是说,一专业化就灵,重要的还要在内容为王的节目精品化和频率的资源机制优化的基础上来进行广播频率专业化,才能够使频率专业化得以健康的发展.
2,我国电视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电视事业开始出现,并且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开始筹办的电视是在1958年的5月1号,我国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也就是今天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开始试验播出.9月2号正式播出,北京电视台的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产生,中国人民的广播事业由声音广播发展为声像广播.经过曲折的发展,1971年除了北京和西藏之外,全国建立电视台32座.
在文革当中,中国的电视业,从事业规模上虽然有局部的发展,但是从内容,宣传手法和宣传理念上,电视已经成了四人帮篡党夺权的舆论工具,文革使电视事业不仅倒退了10年还多,而且使广播事业内伤更加严重.
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中国的广播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春天,我们可以从中央电视台第一套频率资源的变化,感受中国电视新闻改革的足迹.
l1978年,中央电视台开办《新闻联播》,确立了中央电视台新闻发布的阵地,《新闻联播》打破了讲话的"台长模式",按照新闻规律办电视,取消了配乐,增加了容量等等.
l1984年开办《午间新闻》
l1985年开办《晚间新闻》,反映了电视摆脱了广播电影的影响,开始重视实效,同时深度报道也有所增加.1992年收视率统计,电视已经超越广播和报纸,成了受众获取新闻的主渠道.
l1993年新闻改革深入开展,当时是报纸扩版,广播办专业电台.中央电视台这时候创办了早新闻杂志性的节目叫《东方时空》,杂志性的栏目叫《东方时空》.节目的价值,重视节目的形态,形成了电视栏目化的大生产方式,以及时现场报道,热点报道为主体,改变了受众早晨不看电视的习惯.
l1994年中央电视台创办了《焦点访谈》,使晚间的黄金时段新闻板块成为品牌节目,聚焦在深度报道,成为最具影响力的舆论监督节目.
l1995年创办了《新闻30分》,《新闻30分》以新闻价值为标准编排新闻,除了开辟午间电视新闻的黄金时段.1956年新闻节目从录播到直播,重要的新闻形成插播,形成了新闻编排的动态,优化编排机制,
l1995年创办了《实话实说》.《实话实说》节目很快成为谈话类节目的品牌节目.
l1997年为电视的直播年,"十五大",香港回归,小浪底截流,三峡截流等大时段的电视直播,对预知性新闻事件,将现场直播和背景性的直播相结合,大大扩展了电视新闻报道空间.1
l1999年,中央电视台开办了《现在播报》.
l2000年开办了17:00新闻,就是《国际时讯》.
l2002年开办了《午夜新闻》,对当天的新闻进行汇总,解读,对重大的新闻事件进行深度报道.午夜新闻的目标是从事夜生活的主流人群.至此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形成了15档新闻节目,覆盖全天新闻,囊括了国际新闻时事和资料,据中央电视台统计,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有10.8亿观众,这些观众大多以收看新闻为主.
l2003年3月20日19点36分,美伊战争爆发,中央电视台一套中断了正在播出的文艺节目,10:37分推出了《伊拉克战争直播报道》,央视第一套对举世瞩目的战争进行直播,央视四套,九套也开通了战事直播报道,四套是20小时直播,新闻收视率比平时上升了28倍.直播可以切出CNN巴格达的现场画面,同时有深度分析访谈,飞字幕,同期声翻译,将电视多元方式传递新闻信息的优势开发到了接近极致.
随着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和英语频道的影响日渐扩大,以及全新闻频道的开播,中国电视正在走向和世界大国相匹配的媒介地位和媒介影响.
(3)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现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尤其是80年代以后的广播电视改革开始了.中国的广播电视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同志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促进改革和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在中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和经济文化需求的方面,广播电视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到2001年底,中国共有广播电台304座,电视台354座,广播电视台1272座,广播和电视的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为92.74%和93.6%.覆盖人口约10个亿,有线广播电视近1亿户,基本形成了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技术多层次的混合覆盖,成为世界上人口覆盖最多的广播电视媒体.
根据中央控制总量提高质量,调整结构,增加效益的要求,广播电视系统相继完成了集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的三台合一,有线电视台和无线电视台的合并,并正在全面推进电视广播电视机构的职能调整,广播电视事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转化,资源也得到合理配置.中国广播电视正在努力地探索适应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广播电视改革发展之路.


接下
34#
denise-xiao 发表于 12-8-31 11:27:35 | 只看该作者
很感谢楼主,为考研的孩子所做的贡献,以后如果我有幸考上的话,一定效仿,为下一届的考研孩子们奉献。
33#
2544986670 发表于 12-5-11 13:55:1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楼主了
32#
2544986670 发表于 12-5-11 13:54:59 | 只看该作者
楼主 好人 呀
31#
HYFTV 发表于 11-8-12 10:23:34 | 只看该作者
详细呀,有价值
30#
snippet 发表于 11-5-30 22:33:26 | 只看该作者
不是3qu能说清楚的感动
29#
嗨懒儿 发表于 11-4-7 22:58:46 | 只看该作者
多谢@@@
28#
micky笑笑 发表于 11-4-7 16:48:07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再多介绍一些考研经验吧!谢谢喽
27#
噢乖! 发表于 10-10-25 19:03:36 | 只看该作者
接燃眉之急啊!!谢楼主
26#
无鳞之鱼 发表于 10-10-16 21:09:21 |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谢谢楼主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2-2 06:57 , Processed in 0.10360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