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法学与法律硕士考研指南——报考技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花非花 发表于 06-1-14 15:32: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研考能否成功,一方面取决于研考成绩,另一方面取决于报考的学校及专业。因此,报考对考生来说极为重要,不仅影响考生能否被理想的学校和专业所录取,还将影响其未来的发展。为此,每个考生都应当掌握最基本的报考技巧,认真比较,慎重选择,报考最适合的学校和专业。一次正确的抉择可能改变你的命运,使你终身受益;反之,你可能遗憾不已,甚至抱憾终生。根据一些考生的经验,结合编写者自身的体会,我们认为报考时应当着重考虑以下诸因素。

1.自己是否适合学习法学

这是每一个打算报考法学或法律硕士的考生首先应当考虑的问题。考生在作出决定之前应当了解一下有关院校法学和法律硕士的招生情况,掌握基本情况。近年来,法学研究生的招考日渐升温,成为文科类的热门专业,竞争比较激烈。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为例,1997年法学硕士报考人数为732人,录取101人,法律硕士756人报考,录取130人;1998年法学硕士报考入数为765人,录取65人,法律硕士834人报考,录取158人;1999年法学硕士838人报考,录取78人,法律硕士报考人数为483人,录取了152人(绝大部分为自费生和委培生)。中国政法大学1999年法学硕士报考人数为•1673人,录取176人,法律硕士报考l 240人,录取102人;2000年法学硕士报考人数为2040人,录取198人,法律硕士报考人数为1596人,录取174人。
然后应当考虑自身阶情况。报考法学或法律硕士要求考生有较好的文科功底、较强的理解力、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另外,考生还要考虑自己的知识结构、兴趣、特长、考研机会、择业去向等因素,全面权衡,慎重选择。
2.详细了解报考学校及专业的有关情况

决定报考法学或法律硕土后,考生应当详细了解所报考学校及专业的有关情况,这些情况是考生选择学校及专业时应当予以考虑的因素,并以此作为选择的依据。学校及专业有关情况的获得有多种途径,但信息来源要可靠,并进行核实,切忌捕风捉影、道听途说,以防误导。获得有关信息阶恰当途径主要有以下三条:
(1)查阅招生简章。

查阅招生简章是获得研考信息最可靠的途径。不论以前是否报考过该校,都应当索购当年的招生简章,认真阅读,查清报考条件、报名手续、报名时间、考试科目和招生人数等。特别是报名条件和考试科目经常发生变动,如不及时了解,可能贻误时机。如从2000年起非在职法律硕士不再招收法律专业本科毕业生(含同等学力),专业课实行全国联考;北京大学自1997年起考试科目有重大调整。

(2)向往届的研究生咨询。

往届的研究生,特别是一年级的研究生,对本校、本专业的有关情况了如指掌,对报考和应考有切身体验,向他们咨询有关报考条件、报名手续、考试科目、招生情况、指定教材、试题特点等情况,可谓事半功倍、切实可行。

(3)向导师或研招办咨询。

导师对本专业的情况,特别是指定教材、试题特点、考试范围等情况非常熟悉,向他们咨询这方面阶情况将受益匪浅。
考生应当了解报考学校及专业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报考条件

各院校对报考条件均有明确规定,有些院校还对某些专业另附特别条件。考生在报考前应当对报考院校及专业的报考条件认真阅读,仔细核对自己的情况是否符合报考条件,不可疏忽大意,推测自己符合报考条件,更不可弄虚作假,“创造”条件,企图蒙混过关。因为各院校在收到考生的报考材料后要进行核查,符合报考条件的,发给准考证,不符合报考条件的,不发给准考证。弄虚作假即使侥幸过了第一关,到复试审查档案时仍会露出马脚,情节严重者还可能受到纪律处分,最终自食其果。每年都发生有考生不符合报考条件而未能获得准考证,从而贻误时机的情况;也发生过考生分数已达到录取分数线,但因弄虚作假被查出而取消夏试资格,甚至入学后被查出而遭除名的情况。因此,考生在报考时应当仔细阅读报考条件,认真核对自己的条件,不符合报考条件就不报考;否则,将会自作自受,白忙一回。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考生应当及早了解报考条件,因为报考条件经常会发生变化,不可根据往年推测,有些考生到11月份报名时才去查阅招生简章,发现自己不具备报考条件,只好改考其他院校或专业,考期将至,其结局可想而知。有些专业对考生另附.有报考条件,不容忽视,如要求考生外语通过六级、获得学士学位、本科是法律专业、只招委培生等。这些条件考生亦应具备。

(2)历年招生情况

了解有关院校及专业的招生情况,有助于考生决定报考院校及专业。这些情况包括:报考人数、录取人数、录取比例、生源等。总的说来,重点院校比普通院校竞争激烈,综合院校比法律院校竞争激烈,大城市所在院校比一般城市所在院校竞争激烈,热门专业比普通专业竞争激烈,现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1999年的报名及录取情况为例加以说明。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报考入数为838人,录取78人。录取比例为:法理学:3:31;法律思想史:6:37;宪法学:5:49;刑法学:7:93;诉讼法学:10:1265民法学:25:231;国际法学:7:846经济法学:15:187。

中国政法大学几个专业录取比例为:民法学:15:288;诉讼法学:23:289;经济法学:16:184;国际法:7:73;刑法学:25:353;国际经济法:8:92;行政法学:15:109;法律硕士103:884。

由此可见,法学几乎无冷门专业。一般说来,民法学、经济法学、国际经济法学竞争最为激烈;法理学、行政法学、刑法学、民诉法学次之,法制史、宪法学、刑诉法学、法律思想史再次之。关于生源,一般院校均面向全国招生,只是有些学校(如北京大学)推荐和保送名额较多,而有些学校(如中国人民大学)保送、推荐名额较少。

(3)考试科目

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由各院校自行负责命题,因此各院校的考试科目各不相同,考生应根据所报考院校及专业确定的考试科目进行准备,并随时注意科目的调整。如中国人民大学考试科目为:法理学;本门专业;综合考试[宪法、刑法、中国法制史、民法、诉讼法(刑诉和民诉),五门之中考四门,不得与本专业重复,如报考民法学不考民法]。北京大学自1997年起考试科目为:理论法学(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应用法学(民法学、民诉法学、刑法学、刑诉法学、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学)和专业课。

(4)指定教材

因为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由各招生院校自行命题,因此各院校同一专业同一科目的考试范围也有所不同。指定教材不仅与考试范围有密切联系,而且直接关系到答题内容的正确程度和得分的高低。指定教材是考生复习、应试的主要依据,直接影响研考成绩,所以考生务必知道指定教材、钻研指定教材。大多数院校在招生简章、试题汇编等处指明指定教材,考生应当以此为准;如果没有指明指定教材,应当向往届研究生或导师咨询;如果通过上述途径仍不能得知,应以所报考专业导师主编或参加编写的教材和所报考院校本科生使用的教材为准;如果确实没有或无法获得指定教材,应使用全国统编教材。

(5)专业概况

考生在报考前应当大致了解一下所报考院校及专业的概况,如该院校及专业在全国同类院校中的地位、院校特点、专业的研究对象、就业方向等。了解这些概况有助于考生结合自身的条件、兴趣和个人规划,选择自己理想的院校和专业。

(6)导师概况

硕士生人校后将与导师建立很密切的师生关系,导师的学术水平、人品、研究方向、治学态度等将影响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和将来的个人发展,特别是对有志于学术研究的考生,挑选一位德高望重、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的导师,尤为重要。

(7)试题特点

各院校的试题往往具有自己的特点,如独特的风格、固定的题型、命题的重点等,这些特点对考生报考、复习、应考都有重要影响,所以考生在报考前应对有关院校及专业的试题特点作个大致了解。如中国人民大学试题总的特点可概括为:注重基础知识,强调理论性,密切联系实际,涉及面广;少有偏题、怪题。北京大学试题总的特点是注重基础知识,更强调理论性,题目平和,有“小题大作”的倾向。中国政法大学试题的特点是强调新颖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理论的应用,题目中有一定的“新、奇、怪”色彩,与其他院校存在较大差异。武汉大学试题特点与中国人民大学相近,其他院校(如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学院等)大多注重基础知识,强调理论的运用,紧密联系实际,题目中常常涉及当年的热点问题。

3.考虑自身条件、个人兴趣及发展规划
考生在了解有关院校及专业的基本情况后,还要考虑自身条件、个人兴趣及发展规划等因素,以最终确定报考的院校和专业。考生应考虑的个人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历、工龄

几乎所有院校都规定有考生报考时应达到的学历、工龄,并将其作为报考条件的主要内容。因此,考生在报考时一定注意查看招生简章中关于学历、工龄的要求,报考自己的学历和工龄符合要求的院校。

(2)外语、专业知识

报考重点院校、热门专业,一般要求考生的外语和专业课成绩俱佳,报考国际法专业要求外语水平一定较高,否则一腮取无望。

(3)个人的特长、兴趣

在选择报考院校和专业时,一定要考虑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如热衷哲学,可报考法理学;擅长外语,可报考国际法;经济学功底扎实,可报考经济法学等。考虑个人特长,有助于研考早日折桂;考虑个人兴趣,有助于将来个人的发展。在报考时二者均应予以考虑。

(4)个人发展规划

报考研究生是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每个人对自己的未来可能都有所设计,因此在报考时考生应考虑个人发展规划,以确定报考院校和专业,这样有助于按部就班,及早踏上成功之路。

(5)信息来源

考生在报考时最好挑选能及时获得可靠信息的院校,因为各院校的报考条件、指定教材、招生情况、参考资料等经常会发生变化,如果有可靠的信息来源,就可以及时做好应变准备,确保研考取得佳绩并最终被录取。

总之,考生在报考前应当全面了解所报考院校及专业的有关情况,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慎重挑选自己理想的院校和专业,应特别注意报考条件、报名时间、报名手续、考试科目等,确保报考成功,这是研考成功的第一步。

[ 本帖最后由 benben5520 于 2007-6-26 12:32 PM 编辑 ]
5#
huangful 发表于 07-7-22 15:42:4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
地板
小雪紫 发表于 07-6-25 14:50:04 | 只看该作者
浙大是不是很难啊,我好想回家念书啊,可是浙大又那么难,真伤脑筋
板凳
lanniaofly 发表于 06-1-18 11:24:41 | 只看该作者
真的是很理性的一篇文章,可是如果是异地考生信息的搜集就很是劣势了。请问有没有浙大的相关招考比例呢
沙发
happy5000 发表于 06-1-15 16:44:09 | 只看该作者
考虑自身条件、个人兴趣及发展规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28 15:13 , Processed in 0.088497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