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二(传播学概论)
1、基础(3-6月)
教程跟单向度反复浏览,总结出笔记I,也就是最为详尽的笔记,争取不落下任何一个知识点。
特别是单向度,由于课本本身比较难懂,应先通读二至三遍,这样书的框架就非常清晰了。05年加入考试范围以来,单向度一般仅涉及主要理论观点,而对于理论纵向的延伸考察较少。10年头一次对理论背景进行了考察(葛兰西霸权理论对文化研究的影响),可以说出乎绝大多数考生的意外,导致大家专业二成绩普遍偏低,我也只是在最后回归时扫过一眼,考试时只能按自己理解写一写,希望11年的同学们能够重视起来。
郭庆光那本书通过历年真题可以看出第七章以后较为重要,而第十二章也就是介绍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等宏观效果研究的问题更是一考再考,大家分析真题后就会发现这本书重点突出,但每年也会涉及一道前几章的题目。
2、提高(7-10月)
进行第一轮记忆。把自己的笔记尽量完整的反复记忆二至三遍,对两本书的基础内容心中有数。根据真题着重记忆重要知识点。
这段时间可以反复研究真题,不是纠结于答案,因为这个阶段不可能有比较完备的答题思路。而是分析命题趋势、思路,便于对课本的把握。如我当时列出了章节与真题的对应表,每章在哪一年考过哪个知识点,分值多少都可以在表上直观显示出来。(空闲时还可以算出每章历年所占分值)这样哪一章重要一目了然。
到学校的全文数据库下载论文,可以下载武大新传院老师的最新论文,以了解他们的研究焦点、研究动向。还应该针对时事热点关注下相关论文,如09年群体**件比较敏感,网络监督力量凸显,结果在综合知识中考到网络监督的问题。
3、冲刺(11-12月)
根据真题与笔记I,整理出各章节框架,即每一章包括几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包括几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分几个角度等,这样,两本书就变成了几页薄薄的纸印在脑海中。应当做到如果有充分的时间,能够把一本书完整复述出来。这就是一个由厚变薄,又由薄变厚的过程。
这一阶段对知识的掌握不应再局限于章节,而是个知识点融汇贯通。可以在平日拿真题训练自己的答题思路。近几年题目越来越活,一个题可能会涉及几个章节的内容,可以每天一套真题进行演练,只写出思路要点即可,并结合笔记的背诵不断丰富自己的答案。真题要反复做,这样考场上拿到卷子就不会手生。
定期去图书馆下载论文,一周拿出一定时间浏览,把它当做繁忙课余的补充,对答题可以用到的观点进行整理,融入自己的真题答案中。
4、回归、模拟(考试前二至三周)
全面回归课本,平等的对待每一个知识点,不要再为它们贴上重要与否的标签。对于没有复习到的内容,不要慌张,相信自己已经有了足够的专业素养与应试策略,对遗漏知识点进行理解性记忆,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考前看过的东西停留在记忆的表层,考场上很容易想到。论文继续浏览。
最好拿真题进行模拟,对考试的三个小时有个细致的分配,辨析简答控制答题量,论述分析要全面,还应结合事例答题。
公共课(英语、政治)
1、基础(3-6月)
英语记忆单词。这个过程至少要重复3遍以上才会有效果。可以买一本考研英语单词书,边背边整理出生疏的单词,形成单词I,第二遍背的时候只看自己整理的就好了,再把第二遍没有记熟的词总结出单词II,以此类推,最后你会发现本子越来越薄,而单词越记越多。
由于考研单词多数在阅读中出现,所以背单词的标准是看到一个词能够反应出它的汉语意思即可,无需纠结于拼写。一般白天记,次日重复效果比较好,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就不用说了。
另外可以拓展阅读一些外文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