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混合型)1例报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xiaofengsmx 发表于 07-9-22 17:41: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混合型)1例报告

李正斌(著)

                                 典型病例

患者:米××,女,33岁,西北某部医院干部1991年11月某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经抢救脱离危险,后经多家权威性医院治疗近10年无有好转,患者两次在北京某权威医院确诊为“多发性大动脉炎(混合型)侵犯左颈总动脉、肺动脉、肺动脉压长期增高持续不下,三尖瓣关闭不全,左右心室扩大”等待换肺,回原单位继续服西药休息。

治疗前症状,头昏气短,心慌,活动时加重,轻度浮肿,腰酸腿软,全身无力,痰白量多,血压18.7/13.3kPa,体温35.3℃,心律72次/分,脉搏115次/分,呼吸急促,舌苔白厚脉结代。

                                  病因病理

以祖国中医的脏腑辨证,八钢辨证为主,对多发性大动脉炎进行深刻辨证求因。人体生命特征之一基础体温长期偏低,气血双虚,引起血液运行不畅通。肺司呼吸、肺动脉压增高持续不下,造成心慌气短头昏。基础体温长期不正常,导致脾肾心阳气素虚,造成全身无力及浮肿脉结代等危症现象。

辨证:基础体温偏低,心脾肾血素虚,造成多发性大动脉血凝不畅,遵照古训“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母”的治疗原则,治疗从根本上入手。

治疗:脾肾血全补,提高体温,活血化於,养心安神,利水消肿。

方药;穿山甲、人参、干姜、三七、丹参、党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赤芍、红花熟地、丹皮、五味子、柏子仁、地龙、杜仲、锁阳、黄芪、阿胶、首乌、制附子等,群臣左次,合理调配,对症入药,汤丸散剂,前重后轻,用量先大后小,服药半年。

经过服上药半年,前症基本消失,肝区有点刺痛,头有时稍昏,体温36.2℃左右,血压16/10.7 kPa,继续服前药,增加输液,西药0.9%盐水250ml,脉络宁30 ml,维生素C2.5g,日1次,共输11天,全身不适症状已全部消失,血压降至12/8 kPa(连续测20天基本平稳),脉博每分钟80次,体温36.5℃,舌质红苔淡白,腰稍有一点酸,改服中成药,壮腰健肾丸金匮肾气丸,复方阿胶浆两个月,共治疗10个月痊愈。

讨     论

多发性大动脉炎以米患者为例,主要是基础体温偏低,心脾肾阳气素虚所造成患病,在治疗时只要抓住主要问题,遵循:“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母”的原则,其他的问题即迎刃而解,达到完全彻底的治愈目的。



                         中医治疗高血压

李正斌(著)

高血压病属于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我国人群患病率为8%~10%,随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提高,本病多发于中老年,近几年来并向中青年发展,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成人正常血压应在18.8/12 kPa或以下,血压在21.       3/12.6kPa或以上者为高血压,而血压值介于这两者之间为临界性高血压。

                                临床分型证治

1 原发性与继发性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长期精神紧张,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饮食中钠盐过多,大量吸烟及某些疾病均使本病患病率增高。

临床表现,根据起病和病情进展的缓急,分为急进型和缓进型两类,临床以缓进型多见。

本病起病隐匿,病程进展缓慢,早期因气血两虚,或仅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劳累过后出现轻度而暂时的血压升高,去除病因或休息后可恢复。以后,随着病情的进展血压逐渐升高并持续不降。早期多数病人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如轻度头痛、头晕、眼花、脑胀、耳鸣、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烦闷、乏力、心悸等。后期血压持续在高水平,可出现心、脑、肾等脏腑的失调及衰竭。

治疗本病去除病因,消除精神紧张因素,避免过于激动,对于有家族遗传高血压病史的人,应早期控制高血压促发因素,如避免超重,过胖,高脂肪,高糖,营养过剩等。根据患病的病因、病机、体质、年龄、季节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症治疗,本人一贯采用天麻钩藤饮为代表方,用于临床加减变化,因实证多于虚证,随证状的不同而灵活应用,方药如下;天麻10g,钩藤10g,石决明10g,野菊花10g,黄芩10g,牛膝15g,杜仲10g,益母草10g,夜交藤15g,茯神10g,桑寄生10g,山栀10g,水煎服,日1剂。

2 肾性高血压  本病是由于肾精不足,脑为髓之海,肾主藏精生髓,若先天不足之人,则肾之精气不充,或年老体衰,精气日亏,或房室不节,致使肾精亏耗,不能生髓以致髓海空虚而发生眩晕;《灵枢·海论》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

临床表现:高血压早期出现头痛、头晕耳鸣、眼花、烦躁、乏力、失眠等,有时一过性脑血管痉挛而产生暂时性失语,肢体活动不灵,甚至偏瘫。当血压持续升高时,心脑肾等脏腑受到实质性损害,当心脏功能衰竭时,开始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有时夜间突然憋醒,被迫坐起,则呼吸困难逐步减轻平稳,当全心衰竭时,可出现下肢水肿,肝大,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导致肾功能减退,可出现多尿,夜尿增多,尿里出现蛋白或五心烦热,腰膝酸痛,盗汗,遗精等一系列症状晚期可出现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

治疗原则,急则治标,复方降压胶囊等。每次服1~2片,每日2~3次,利尿剂;双氢克尿噻,每次服1片(25mg),每日3次,(备注:若长时间服用,需加服氯化钾)。

肾性高血压以肾阴虚,肾阳虚为主,常表现为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健忘遗精,五心烦热,舌质红,苔黄,脉弦细,血压多在21.33~24/16~20kPa之间,治以滋补肝肾,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味,方药,熟地20g,山药15g,山萸肉10g,丹皮15g,茯苓10g,丹参10g,牛膝15g,三棱10g,龙胆草10g,枸杞15g,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早晚空腹服。尿里有蛋白,以真武汤为主加味,方药,熟地20g,杜仲10g,山药10g,菟丝子10g,车前子10g,当归10g,川芎10g,肉桂10g,制附子10g,肉苁蓉10 g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早晚空腹服,忌食生冷。总之,临床变化多端,根据病人体质,年龄,症状随之加减变化,灵活应用,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3  动脉硬化性高血压  本病为高血压的中期阶段,由于全身细小动脉痉挛,逐渐发生硬化,血管壁弹性降低,管胫狭窄,导致血压持续升高,或营养不良,肢体得不到正常濡养,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或久病,失血之后,耗伤气血,以致气血两虚,脑失濡养而眩晕,张仲景所提出“无虚不作眩。”或营养过剩,造成体内脂肪聚积过多,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液运行缓慢,久而久之逐渐形成动脉硬化,主以心脑肾动脉为主。正如《灵枢·口问》篇所说:“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呜,头为之苦倾,目为之呜眩。”

临床表现,气血两虚则表现为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苍白,唇甲不华,心悸不寐,神疲懒言,倦怠食少,舌质淡,脉细弱、分析,气虚则清阳不展,血虚则失所养,故脑晕动则加剧,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血虚故面色苍白,唇甲不华,血不养心,故心悸少寐,气虚形神失养,故神疲懒言。倦怠食少,舌质淡,脉细弱为气血两虚之象,治宜补养气血,健动脾胃,方用归脾汤加味,方药,党参15 g,黄芪10 g,白术15g,炙甘草15 g,茯神10 g,远志10 g,炒枣仁15 g,当归10 g,丹参10 g,砂仁10 g,神曲15 g,茯苓15 g,陈皮10 g,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早晚空腹服。若血虚甚者加熟地,阿胶等。

4  糖尿病性高血压   由于患者本身自己有糖尿病,中医称之为消渴,分为上中下3消,引发高血压病多由下消为主,因下消在肾,肾主精生髓,脑为髓之海,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临床表现:(1)肾阴亏虚则见尿量频多,混浊或尿甜,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多梦遗精。口干舌红,脉象沉细而数,分析,由于肾阴亏虚,精不化气,肾失固慑,约束无权,水谷精微下注,故见尿频量多,混浊,多梦遗精,肾阴亏虚,水不涵木,则见头晕耳鸣,综上所述本病病机在于肾阴亏虚,阴虚内热所致。

治宜滋阴固肾,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味:方药:熟地20g,山药10g,泽泻15g,丹皮15g,茯苓20g,枸杞15g,山萸肉10g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早晚空腹服,忌食辛辣刺激之品。

(2)阴、阳两虚,则见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尿-,面色黎黑,耳轮焦干,腰膝酸软,体寒畏冷,头晕目眩,耳鸣,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治宜温阳滋肾固摄,方用真武汤加味,方药:制附子10g,肉桂10g,熟地15g,山药15g,丹皮15g,泽泻10g,杜仲10g,金樱子10g,益智仁10g,丹参10g,牛膝15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空腹服,忌食生冷。总之糖尿病临床多见,并发症高血压以随证加减变化,灵活运用,才能达到满意效果。

5  妊娠高血压  是孕妇特有的疾病,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出现为高血压,水肿及蛋白尿,重者头痛头晕,眼花,胸闷,甚至抽搐和昏迷,本病严重地威胁着母儿生命,死亡率高。

本病多发生在30周岁以上的妇女或经产妇,多因双胎或羊水过多,致使子宫过度膨胀,子宫张力高,使子宫和胎盘流量减少而缺血所致,此外若孕妇原有高血压病史,慢性疾病,日久耗伤气血,加之双身,胎盘及子宫得不到营养,则使血液运行不畅通,或饮食过度,损伤脾胃,脾胃受损,健运失司,以致水谷不能化生精微,反聚湿生痰,痰浊中阻,清阳上升,浊阴不降,而致眩晕。正如朱丹溪提出“无虚不作眩”。

临床表现:轻者仅表现为头痛、头晕、眼花、胸闷及呕吐,重者除上述症状外多伴有下肢浮肿,蛋白尿,眼底动脉硬化,乏困无力,少食多寐,恶心欲吐,苔白腻,脉濡滑。

分析:因妇女怀孕后喜食刺激生冷之品,损伤脑胃,脾胃健运失司,气机不利以为水谷不能化生精微,反聚湿生病,痰阻中焦则见胸闷恶心欲吐,脾阳不振则见乏困无力,少食多寐,苔白腻,脉濡滑,为痰湿内蕴之象。治宜燥湿祛痰,健脾和胃,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化载。方药,半夏10g,白术10g,陈皮10g,茯苓20g,甘草10g,胆南星10g,天麻10g,旋复花10g,竹茹10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空腹服,若不思饮食加神曲,砂仁,白蔻等,若脾阳虚,水饮内停,证见头目眩晕,胸胁胀满,下肢肿者,舌苔黄腻,脉沉紧者,方用苓桂术甘汤温阳健脾利水,饮邪得比,不致上犯清阳,则眩晕得止。

                                治疗体会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情有轻有重,其发病机理,归纳起来,不外呼风、火、痰、虚4个方面而以虚证及本虚标实多见。中老年以上,由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如肝阳亢逆,阳升风动,血随气逆,挟痰挟火,横窜经遂,蒙蔽清阳,则可率然昏倒,发为中风,故有“眩晕乃中风之渐”之说。青年以实证为多见,治疗时间短,见效快,不留任何后遗症,中年以虚证为多,且病程长,兼证较多。治疗难度大,时间长,疗效慢,但经过1~2个月的治疗,无可达到临床满意效果。

                             预防措施及调护

(1)忌长期大量吃高胆固醇的食物(如羊脑、猪脑、鱼肝油、蛋黄、全脂奶粉、大肉等)以免加剧病情。

(2)宜常吃含钙较高的食物(如黄豆、鱼、虾、柿子、芹菜等)因钙对高血压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3)坚持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C和常食菌类食物(如蘑菇、木耳等)

(4)忌受寒凉,以防导致交感神兴奋性过度增高,诱发脑出血。

(5)宜制怒,可以采取宽心,遗忘、释放、转移、克制等心理调节方法制怒,以防诱发病情加重。

(6)头部勿猛震,惧怕烈日照,大便干燥,及时用药,抬举重物不要用力过大,晚睡适时,不宜熬夜多,晨起锻炼,增强体质。

(7)避免超重过胖、高脂肪、高糖、营养过多,注意劳逸结合。

(8)定期健康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沙发
cowboycf 发表于 07-9-22 19:36:28 | 只看该作者
讲的太好了
板凳
guofei8080 发表于 07-10-3 16:43:34 | 只看该作者
太好了
地板
guofei8080 发表于 07-10-3 16:44:05 | 只看该作者
太好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29 00:30 , Processed in 0.084386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