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期 | 年代、 | 流派 | 国家地区 | 代表性作品 | 作品 | 建筑师 | 特点 | 备注 |
古 埃 及 | 古王国时期 前27~22世纪 | “玛斯塔巴” | 埃及 | 陵墓 | 多层金字塔以在萨卡拉的昭塞尔为代表。 方锥形金字塔以在基寨的三大金字塔:库夫、哈夫拉、孟卡乌拉为代表,金字塔主要由临河的下庙、神道、上庙(祭祀厅堂)及方锥形塔墓组成。 | 哈夫拉金字塔前有著名的狮身人面像。 |
新王国时期 前17~11世纪 |
| 埃及 | 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主要建筑类型。 | 著名的太阳神庙,如:卡拉克——卢克索的阿蒙(Amon)神庙 |
|
古 西 亚 |
|
|
| (一)、山岳台,又译为观象台、庙塔。 (二)、亚述帝国的萨艮王宫。 (三)、后巴比伦王国的新巴比伦城及其城北的伊什达城门,用彩色琉璃装饰。王宫内建有“空中花园”。 (四)、波斯帝国的帕赛玻里斯王宫。 |
|
古希腊 | 公元前3世纪 | 克里特——迈西尼文化。 | 一、古代爱琴海地区建筑: | 克里特、克里特岛的建筑全是世俗性的、著名的克诺索斯的米诺王宫。空间高低错落。依山而建,规模很大;建筑风格精巧纤丽、房屋开敞、色彩丰富。 | 宫殿西北有世界上最早的露天剧场。 |
迈西尼。其文化略晚于克里特,主要是城市中心的卫城。迈西尼卫城及泰仑卫城。风格粗犷,防御性强。 | 迈西尼卫城的城门因其雕刻得名为“狮子门”。 |
古风时期 古典时期 希腊化时期 |
| 二、古代希腊建筑: | 古希腊柱式 多立克(Doric)柱式。爱奥尼(Ionic)柱式 晚期成熟的科林斯(Corinthian)柱式 |
|
古典实例 1. 古典盛期的代表,雅典卫城及其主要建筑。山门、胜利神庙、帕提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以及雅典娜雕像。综合应用多立克和爱奥尼两种柱式。 2. 会堂与半圆形露天剧场。如麦迦洛波里斯剧场与会堂。 3. 希腊晚期出现集中式纪念性建筑物。如雅典的奖杯亭和哈利克纳苏的莫索列姆陵墓。 4. 祭坛发展为独立的建筑物,如帕格玛卫城上的宙斯祭坛。 广场普遍设敞廊。 |
时期 | 年代、 | 流派 | 国家地区 | 代表性作品 | 作品 | 建筑师 | 特点 | 备注 |
古代罗马 |
| 古代罗马建筑 |
| 继承古希腊柱式并发展为五种柱式:塔司干柱式、罗马多立克柱式、罗马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混合柱式。 创造了券柱式,发展了叠柱式,创造了巨柱式,创造了连续券。 拱券结构是罗马最大成就之一。
| 发明了相应的支模、混凝土浇灌及大理石饰面技术。 |
神庙。万神庙又叫潘泰翁, | 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建筑的代表,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 |
|
凯旋门:为炫耀侵略战争胜利而建 | 第度凯旋门为单拱门,塞维鲁斯和君士坦丁为三拱门凯旋门。 |
|
纪念柱:歌颂皇帝战功的纪念物。 | 如图拉真纪念柱。 |
|
|
|
| 剧场: | 罗马的马采鲁斯剧场。 |
|
罗马大斗兽场。 | 罗马大斗兽场。是现代体育场建筑的原型。 |
公共浴场。 | 卡拉卡拉浴场,戴克利提乌姆浴场。 |
巴西利卡(Basilica)。具有多种功能的大厅性公建。 | 如图拉真巴西利卡。 |
居住建筑。 | 一类是四合院式或明厅式,内庭与围柱院组合式如庞贝城中的潘萨府邸;另一类是城市中的公寓式。 |
宫殿。 | 罗马的阿德良离宫,斯巴拉多的戴克利提乌姆宫。 |
城市广场 | 如罗马的图拉真广场。 |
|
时期 | 年代、 | 流派 | 国家地区 | 代表性作品 | 作品 | 建筑师 | 特点 | 备注 |
公元330年罗马皇帝迁都于帝国东部的拜占庭,名君士坦丁堡。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步分。东罗马帝国又称为拜占庭帝国,也是东正教的中心。 拜占庭帝国存在于330~1453年,4~6世纪为建筑繁荣期。
| 拜占庭建筑 | 罗马皇帝迁都于帝国东部的拜占庭,名君士坦丁堡。 | 希腊十字式教堂
东欧等东正教国家的教堂 采用改进了的拜占庭式风格。 | 如威尼斯的圣马克教堂。 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
| 发展了古罗马的穹顶结构和集中式型制,创造了穹顶支撑在四个或更多的独立柱上的结构方法和穹顶统率下的集中式型制建筑。彩色镶嵌和粉画装饰艺术。 |
西欧中世纪建筑 |
时期 | 年代、 | 流派 | 国家地区 | 代表性作品 | 作品 | 建筑师 | 特点 | 备注 |
西罗马帝国至灭亡后的三百多年时间的西欧封建混战时期的教堂建筑。 | 一、早期基督教建筑 |
| 拉丁十字巴西利卡。 | 罗马的圣保罗教堂。 |
| 成为天主教堂的正统型制。 |
|
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
| 二、罗马风建筑,又叫罗曼建筑
|
|
| 比萨主教堂群,德国乌尔姆斯主教堂,法国昂古来姆主教堂 |
| 造型特征。承袭早期的基督教建筑,平面仍为拉丁十字,西面有一、二座钟楼。 |
|
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2~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 三、哥特式(Gothic)建筑
|
| 代表性建筑: 法国:巴黎圣母院,亚眠主教堂,兰斯主教堂。 英国:索尔兹伯里主教堂,水平划分突出,比较舒缓。 德国:科隆主教堂,乌尔姆主教堂,立面水平线弱,垂直线密而突出,显得森冷峻峭。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比萨主教堂,有较多的传统因素。 西班牙:伯格斯主教堂,由于大量伊斯兰建筑手法掺入到哥特建筑中而形成穆丹迦风格。
中世纪的世俗建筑: 1、威尼斯总督宫:立面极富创造性。欧洲中世纪最美的建筑物之一。 2、半露木构建筑:市民建筑,木构涂彩色,以表现轻快的性格。
|
|
中古伊斯兰建筑 |
时期 | 年代、 | 流派 | 国家地区 | 代表性作品 | 作品 | 建筑师 | 特点 | 备注 |
7~13世纪的阿拉伯帝国的建筑; 14世纪以后的奥斯曼帝国建筑; 16~18世纪的波斯萨非王朝、印度、中亚等国家建筑 | 中古伊斯兰建筑 |
| 主要建筑类型 清真寺、陵墓、宫殿。 | 耶路撒冷的圣石庙,集中式圆顶建筑; 大马士革的大礼拜寺,早期最大清真寺; 西班牙的科尔多瓦大清真寺,是伊斯兰最大的清真寺之一; 印度的泰姬陵,号称“印度的珍珠”,是世界建筑精品之一。 |
|
|
文艺复兴建筑与巴洛克建筑 |
时期 | 年代、 | 流派 | 国家地区 | 代表性作品 | 作品 | 建筑师 | 特点 | 备注 |
(一)早期(15世纪),
|
| 以佛罗伦撒为中心 | 意大利复兴建筑的第一个作品:佛罗伦撒主教堂大穹顶 | 伯鲁乃列斯基。 |
|
|
(二)盛期(15世纪末~16世纪上半叶), |
| 以罗马为中心 | 坦比哀多,纪念性风格地典型代表, | 伯拉孟特设计。 | 是当时有重大创新地建筑,对后世建筑影响很大。 |
法尔尼斯府邸, | 小桑迦罗设计。 | 追求雄伟的纪念性,有较强的纵轴线,门厅为巴西利卡形式。 |
劳伦齐阿图书馆,
| 米开朗基罗 | 较早将楼梯作为建筑艺术部件处理的实例。 |
文特拉米尼府邸,威尼斯文艺复兴府邸的代表。 | 龙巴都设计。 |
|
圣马克图书馆。 | 珊索维诺设计。 | 券柱式控制立面,简洁明快。 |
(三)晚期(16世纪下半叶)
|
| 以维晋寨为中心 | 维晋寨的巴西利卡。
| 晚期文艺复兴重要建筑师帕拉第奥的重要作品之一。 | 其立面构图处理是柱式构图的重要创造,名为“帕拉第奥母题”。 |
圆厅别墅。晚期文艺复兴庄园府邸的代表。 | 帕拉第奥的重要作品之一。 | 对后世创作产生影响。 |
奥林匹克剧场。 | 帕拉第奥设计, | 第一个把露天剧场转化为室内剧场,为剧场型制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
尤利亚三世别墅。 | 维尼奥拉设计, | 抛弃了传统的四合院制,在建筑布局上取得进步。 |
麦西米府邸。
| 帕鲁齐的杰作, | 把建筑平面、空间和艺术形式一起做了完整、细致的处理,在功能上有所突破。 |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纪念碑——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 |
|
| 初始选中了伯拉孟特的方案为希腊十字式。后经多人修改,。 | 最终由米开朗基罗主持 | 教堂的修建过程反应了进步力量与发动宗教力量的斗争。 |
|
|
| 1.佛罗伦萨的安农齐阿广场。早期文艺复兴最完整的广场。 |
|
|
2.罗马的市政广场。 | 米开朗基罗设计。 | 文艺复兴时期较早按轴线对称布局的梯形广场, |
3.威尼斯的圣马克广场,文艺复兴时期最终完成的,由大小两个梯形组合而成, |
| 被誉为“欧洲最漂亮的客厅”。 |
建筑理论
| 《论建筑》1845年出版 | 阿尔伯蒂 |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建筑理论著作。 |
《建筑四书》 | 帕拉第奥 |
|
《五种柱式规范》 | 维尼奥拉 | 以上著作后来都成为欧洲的建筑教科书 |
|
| 巴洛克建筑 |
| 教堂建筑: | 罗马耶稣会教堂, | 维尼奥拉设计。 | 1.追求新奇。 2.追求建筑形体和空间的动态,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的空间。 3.喜好富丽的装饰,强烈的色彩,打破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界线,使其相互渗透。 4.趋向自然,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表达世俗情趣,具有欢乐气氛。 |
罗马圣卡罗教堂, | 波罗米尼设计。 |
城市广场: | 圣彼得大教堂广场, | 伯尼尼设计。 |
波波罗广场, | 封丹纳设计。 |
纳沃那广场, | 波罗米尼设计。 |
九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与洛可可风格
|
时期 | 年代、 | 流派 | 国家地区 | 代表性作品 | 作品 | 建筑师 | 特点 | 备注 |
广义的指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巴洛克建筑和古典复兴建筑等采用古典柱式的建筑风格。 狭义的指运用纯正的古典柱式的建筑,主要是法国古典主要及其他地区受其影响的建筑,即指17世纪法王路易十三、十四专制王权时期的建筑。 |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
| 1.卢浮宫东立面, | (勒伏、勒勃亨、彼洛) | 典型的古典重要建筑作品,体现了古典主义的各项原则。 |
2.凡尔赛宫 | (孟莎), | 法国绝对君权最重要的纪念碑,其总体布局对欧洲的城市规划很有影响。是法国17~18世纪艺术和技术的集中体现者。 |
3.恩瓦立德新教堂 | (孟莎), | 是第一个完全古典主义教堂建筑,也是17世纪最完整的古典主义纪念物。 |
4.旺道姆广场 | (孟莎)。 | 平面为抹去四角的长方形,对线对称、四周一色的封闭性广场,轴线交点上有纪念柱。 |
|
| 洛可可风格 |
| 巴黎苏俾士府邸客厅, | 设计者是洛可可装饰名家勃夫航。 | 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的一种建筑装饰风格。风格特点。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具有繁琐、妖媚、柔糜的贵族气味和浓厚的脂粉气。 本时期法国广场的特点:由封闭性的单一空间变为较开敞的组合式广场, |
巴黎的协和广场,开放式广场,成为巴黎主轴线上的重要枢纽。 |
十 资产阶级革命至19世纪上半叶的西方建筑 |
时期 | 年代、 | 流派 | 国家地区 | 代表性作品 | 作品 | 建筑师 | 特点 | 备注 |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 | 古典主义代表 | 1.设计修建了一批伦敦的教区小教堂,其钟塔构图很成功。 2.圣保罗大教堂,体现唯理主义理论原则,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纪念碑。 | 王室建筑师克里斯道弗·仑 |
|
|
帕拉第奥主义 18世纪英国庄园府邸追求豪华、雄伟、盛气凌人风格与追随意大利文艺复兴柱式规范和构图原则的大型公建,忽视使用功能,缺乏创造性和现实感。
|
|
|
|
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 (一)启蒙主义的“理性”与唯理主义的“理性”不同 启蒙主义建筑理论的核心——批判的理论,认为合乎理性的社会是“人人在 法律面前平等”的社会,宣传唯物主义和科学。 (二)代表作: 1.波尔多剧院,标志着马蹄形多层包厢式观众厅的成熟。 2.万神庙,又叫圣什内维埃夫教堂,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最大的建筑物,启蒙主义的重要体现者。 (三)以列度、部雷为代表的激进建筑师,力求标新立异,表现了昂奋、狂热的激情和昂扬的英雄主义。 (四)帝国风格——拿破仑帝国的纪念性建筑物上形成的风格,如马德兰教堂(军功庙)、雄师凯旋门。 |
三、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西方建筑 | (一)欧洲各主要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影响下,建筑创作中复古思潮流行的社会背景主要是新兴资产阶级政治上的需要。 | 1.古典复兴: 法国以罗马样式为主,如巴黎的万神庙,雄师凯旋门。 英国以希腊样式为主,如不列颠馆、爱丁堡中学。 德国以希腊样式为主,如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 美国以罗马样式为主,如美国国会大厦、弗吉尼亚洲议会大厦。 |
2.浪漫主义始源于18世纪下半叶的英国,其表现分为两个阶段: 先浪漫主义,模仿中世纪的寨堡或追求异国情调,如封蒂尔修道院府邸,布来顿的皇家别墅。后浪漫主义,常以哥特风格出现,又叫哥特复兴,如英国国会大厦 |
3.折衷主义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也称为集仿主义,如巴黎歌剧院,圣心教堂,美国1893年芝加哥的哥伦比亚博览会。 |
(二)工业大生产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使得工程师成为新建筑思潮的促进者。 | 1.1851年英国伦敦世界博览会“水晶宫”展览馆,开辟了建筑形式新纪元。设计人为帕克斯顿。八个月完成74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展览建筑。 |
2.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的爱菲尔铁塔、机械馆,创造了当时世界最高(328m)和最大跨度(115m)的新纪录。 |
| (三)工业革命后的人口剧增,城市环境和面貌遭到了破坏,为了解决城市矛盾进行过一些有益的探索:
| 巴黎改建(欧斯曼),新协和村(欧文),花园城市(霍华德),工业城市(嘎涅),带形城市(马泰)。 |
十一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的西方建筑 |
时期 | 年代、 | 流派 | 国家地区 | 代表性作品 | 作品 | 建筑师 | 特点 | 备注 |
19世纪50年代 | 一、工艺美术运动 | 英国出现的小资产阶级浪漫主义思想的反映 | 代表作品:莫里斯的住宅“红屋”,根据使用要求布置,用红砖建造,将功能材料与艺术造型结合的尝试。 | 魏布(Webb)设计 | 以拉丝金和莫里斯为首的一些社会活动家的哲学观点在艺术上的表现。在建筑上主张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建筑形式。 |
19世纪80年代 | 二、新艺术运动 | 开始于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 主张创造一种前所未有的,能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装饰,反对历史式样,目的是想解决建筑和工艺品的艺术风格问题。其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外形一般简洁。这种改革没能解决建筑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以及与新技术的结合问题,是在形式上反对传统形式。 |
| 三、维也纳学派 |
| | 以瓦格纳为首, | 认为新结构新材料必导致新形式的出现,反对使用历史式样。 |
| 四、北欧对新建筑的探索 | 荷兰的 | 代表作品为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 贝尔拉格 | 反对折衷主义,提倡“净化”建筑,主张表现建筑造型的简洁明快及材料质感。 |
代表作品为赫尔辛基火车站。 | 沙贝宁 |
|
| 五、美国芝加哥学派 |
| 代表作品:芝加哥百货公司大厦。其立面采用了“芝加哥窗“形式的网格式处理。 | 沙利文提出“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 | 是美国现代建筑的奠基者。工程技术上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建筑造型上趋向简洁,并创造独特风格。创始人是工程师詹尼。 |
19世纪末20年代初 | 六、德意志制造联盟 | 是德国建筑领域里创新活动的重要力量。 | | 由贝伦斯设计。 | 彼得·贝伦斯以工业建筑为基地发挥符合功能与结构特征的建筑。 |
德意志制造联盟展览会办公楼(科隆) | 由格罗皮乌斯设计。 |
| 七、钢筋混凝土的应用 |
| 巴黎蒙玛尔特教堂是第一个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造的教堂。 | 法国建筑师包杜 | 1850年法国建筑师拉布鲁斯特在巴黎圣日内维埃夫图书馆拱顶用交错的钢筋和混凝土的成功,为近代钢筋混凝土奠定了基础。 1890年以后,钢筋混凝土在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在苏黎世建造了第一座无梁楼盖仓库(1910年)。 | 法国工程师马亚 |
第十二节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现代主义建筑形成与发展时期 |
时期 | 年代、 | 流派 | 国家地区 | 代表性作品 | 作品 | 建筑师 | 特点 | 备注 |
一、革新派建筑师在战后初期对新建筑形式的探索 | (一)表现派
| 首先在德国、奥地利产生, | 代表实例:德国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 | 孟德尔松设计。 | 常采用奇特而夸张的建筑形体来表达某种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代精神。 |
(二)未来派
| 首先在意大利出现, | 追求一切都要动、要变。 | 代表人物:意大利的圣·伊利亚, | 宣扬各种机器的威力,主张创造全新的未来艺术。创始人为作家马里内蒂, |
(三)风格派 | 1917年产生于荷兰。 | 代表性建筑:乌德勒支的施罗德住宅。 | 里特维德设计 |
|
|
(四)构成派 | 产生于俄国。 | 第三国际纪念碑, | 塔特林设计 | 他们把抽象的几何形体组成的空间作为艺术的内容 |
的列宁格勒真理报馆方案。 | 维斯宁兄弟 |
二、20年代欧洲现代建筑思潮——现代主义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发生于19世纪后期,成熟于20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
|
|
| 格罗皮乌斯很早就提出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建筑没有终极,只有不断的变革”,“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反对复古主义。 | 1.格罗皮乌斯(1887~1969) | 代表作品如阿尔费尔德的法古斯工厂,科隆的德意志制造联盟展览会办公楼,德骚的包豪斯校舍。 |
代表作品如巴黎的萨沃依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日内瓦国际联盟总部设计方案。
| 2.勒····柯布西耶(1889~1965) | 著作:《走向新建筑》。“住房是居住的机器”,“平面是由内到外开始的,外部是内部的结果”。 建筑哲学思想是:理想主义+浪漫主义。 |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伊利诺伊工学院宿舍,范斯沃斯住宅。
| 3.密斯····凡····德····罗 | 重视建筑结构与建造方法德革新,认为“建造方法必须工业化”,他以“少就是多”为建筑处理原则。 “密斯风格”主要表现为“运用钢和玻璃为专一手段”。 |
代表作品如草原式住宅,拉金办公楼,流水别墅,约翰逊公司总部,西塔里埃森。 | 4.赖特
| 他在美国西部建筑基础上融合了浪漫主义精神,而创造了富有田园情趣的“草原式住宅”,在后来发展为“有机建筑论”。 |
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1928年在瑞士成立,1959年停止活动) | 1933年的雅典会议专门研究现代城市建设问题,提出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雅典宪章”。指出城市要解决好居住、工作、游息、交通四大功能,应科学地制定城市总体规划。 |
十三 二次大战后建筑设计的主要思潮 |
时期 | 年代、 | 流派 | 国家地区 | 代表性作品 | 作品 | 建筑师 | 特点 | 备注 |
|
| 一、“理性主义”充实与提高 |
| 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 | 协和建筑师事务所 | 按功能结合地形布置,空间参差,尺度得当。 |
|
| 二、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
| 范斯沃斯住宅,芝加哥湖滨大厦,西格拉姆大厦,西柏林的新国家美术馆 | 密斯 | 在“少就是多”的理论下,以“全面空间”,“纯净形式”和“模数构图”为设计手法,形成 “密斯风格”。 |
|
| 三、粗野主义倾向
|
| 马赛公寓;昌迪加尔行政中心; | 勒··柯布西耶 | 特点:毛糙的混凝土,沉重的构件和他们的粗鲁结合。与讲求技术精美倾向不同点是要经济地,从不修边幅的钢筋混凝土的毛糙、沉重与粗野感中寻求形式上的出路。
|
| 亨斯特顿学校; | 史密森夫妇 |
| 耶鲁大学建筑与艺术系大楼; | 鲁道夫 |
| 莱斯特大学工程馆 | 斯特林 |
|
| 四、典雅主义倾向 |
| 如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等。 |
| 特点:致力于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与结构产生规整、端庄与典雅的庄严感。主要在美国。 |
|
| 五、高度工业技术倾向
|
| 山梨文化会馆, | 黑川纪章和丹下健三的新陈代谢派设计 | 特点:指不仅坚持在建筑上采用新技术,而且在美学上极力表现新技术的倾向。主张采用最新的材料制造体量轻、用料省、能快速灵活地装配改造地结构与房屋,并加以表现。为解决城市问题,出现用预制标准化构件装配成大型的、多层和高层的“巨型结构”。 |
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 | 皮阿诺和罗杰斯的 |
|
| 六、人情化与地方性倾向
|
| 珊纳特赛罗镇的中心主楼,沃尔夫斯贝格文化中心。 | 芬兰的阿尔托 | 特点是在建筑中偏“情”的方面,它是将“理性主义”设计原则结合当地的地方特点和民族习惯的发展,即讲技术又讲形式,而在形式上又强调自己的特点。
|
香川县厅舍、仓敷县厅舍 | 丹下健三 |
|
| 七、追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 |
| 1.运用几何形构图。如: | 是对现代建筑风格“共性”的反抗。反对集体创作,认为“建筑是不能共同设计的”。其手法有以下三种 |
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 | 赖特设计的 |
华盛顿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 贝聿铭的 |
2.运用抽象的象征。如: |
朗香教堂 | 勒柯布西耶的 |
柏林爱乐音乐厅 | 夏隆的 |
理查医学研究楼 | 路易斯····康的 |
3.运用具体的象征。 |
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 | 小沙贝宁的 |
悉尼歌剧院。 | 伍重的 |
20世纪60~70年代以后出现的 | 八、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 代表性理论著作: | 对现代主义建筑观点和风格提出怀疑,进而反对和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他们包括很多派别,探求设计方法和建筑形式、风格的改革。但没有统一的理论和组织。 主要特征:美国建筑师R····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三个特征:a.采用装饰,b.具有象征性和隐喻性,c.与现有环境融合(文脉主义)。
|
《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 文丘里 |
《后现代建筑的语言》 | 詹克斯 |
《形式跟随惨败——现代建筑何以行不通》 | 布莱克 |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 | 文丘里 |
认为“后现代主义建筑就是至少在两个层次上说话:一方面他面对其他建筑师和留心特定建筑含义的少数人士;另一方面他又面对广大公众和当地居民”。 | 英国建筑评论家C····詹克斯 |
美国建筑师R····文丘里提出:“容许违反前提的推理”,“赞成二元论”。“创新可能就意味着从旧的东西中挑挑拣拣”。 |
代表实例: |
|
母亲住宅(1963年); | 文丘里 |
美国奥柏林学院艾伦美术馆扩建部分(1976年); | 文丘里 |
美国波特兰市政大楼(1982年)-; | M·格雷夫斯 |
美国新奥尔良市意大利广场;(1982年) | C····穆尔 |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大楼(1984年)。
| P····约翰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