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讨论] 综合--多多做题目  不知道对不对  请指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summertime_2005 发表于 08-10-25 11:59: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应当用何种统计方法进行分析(不需计算)
1某研究者欲研究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用动机量表测得学生的学习动机,再用标准化学绩考试测得成绩,两组数据均可视为连续等距数据。如果学生的成绩是教师的等级评定分,又应如何分析?
答:用二列相关。

2为研究职业类型(工人、农民、教师、公务员、商人)对幸福感(幸福、不幸福)是否有影响,应选用什么样的统计方法?
答:用独立卡方检验。

3.两考生的高考成绩五科如下表,已知所有考生各科成绩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如何判断两考生高考成绩哪一个更好?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甲生 100 120 115 125 130
乙生 110 115 120 130 125
答:计算甲乙两人各门课程的Z分数之和再进行比较大小

4.假设某次人事选拔考试分数服从正态分布,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75,10,现欲选出40%高分者录用,问分数线应当定成多少?
答:查标准正态分布表得40%-----1.28,所以分数是75+1.28*10

5.某校长根据自己的经验预测今年高考全区的平均分为530分,全区3400名毕业生高考平均成绩为520分,标准差112。问该校长的预测是否准确?
答:Z=(530-520)/(112/3400开平方根)=5.2〉2.58〉1.96所以校长的预测不正确。


6.某研究者想考查教师教学效能感和教师教学效果之间的数量关系,分别用量表测得两组数据均可视为连续正态数据。
答:二列相关

7.假设某考生在高考中,语文得110分,数学得125分。如果所有考生的语文平均分为90,标准差为10;数学平均分为100,标准差为15分。那么,相对而言这个考生哪方面能力更强?
答:算出语文和数学各自的Z分数,分数高的科目能力相对更强。

8.某研究者欲研究学习动机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用动机量表测得学生的学习动机,再用标准化学绩考试测得成绩,按照动机的高低将学生分成高动机者、中等动机者和低动机者。
答:采用多列相关。。。。不知道这种题目要不要掌握计算呢?


9.在缪勒—莱尔错觉实验中,为了研究夹角对错觉量的影响,随机抽取了18名被试,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每名被试都在15度、45度和60度三种夹角下进行错觉实验现在需要求三种夹角下错觉量差异是否显著用什么方法?
答:采用区组方差分析

10.欲考查两种记忆方法的效果,让一组学生先后用两种方法记忆难度相当但内容不同的陌生材料,一半的学生先用方法A,后用方法B,另一半学生相反,学习后间隔一段时间测量他们的保持量。
答:采用卡方检验中的独立性检验

11.选取8对被试,每对被试年龄、智商和视敏度相当,让其中一名被试参加视觉试验,看一个高亮度背景下的物体,另一个被试看一个低亮度背景下的同样物体。记录下他们平均反应时,试决定视觉亮度不同是否影响物体识别的反应时。
答:采用非参数检验:秩和(笔误了) and 中数法都可以

12.16名小学生随机分成4组,每组被试分别解决一种算术问题:加、减、乘、除,各10道,记录下平均解题时间,问小学生解决四类问题的解题时间有否显著差异。
答:等级方差分析(不知道对不对,但实在想不出其他什么方法)

13.在一个研究汽车尾灯用什么颜色能最快地引起后面车辆驾驶员反应的实验中,选取了8名被试在红光、绿光和黄光三种情况下均测试他们的反应时,试判断其反应快慢的差异是因为个体差异还是因为不同颜色所致?
答:等级方差分析

14.对24名儿童的智商进行了配对,得到3个分组,智力水平分别为高、中、低,每个组的儿童又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两种方法学习解九连环,一种是完全讲授式,教师重复地讲解游戏玩法;另一种是互动式,将试讲完一遍后让儿童自己摸索,学习时间相等。问两种学习方法的效果有无差异。
答:这题不知道用什么方法了。。。。大家指点。。。。。。

15.欲研究某种药物对于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取两组病情相当的病人,一组施加该药物,另一组按常规疗法治疗,一段时间后再用抑郁量表测量他们的症状。
答:非参数检验中的符号或中数检验法

[ 本帖最后由 nvzhan 于 2009-1-28 17:06 编辑 ]
沙发
vanny 发表于 08-10-25 13:35: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summertime_2005 的帖子

多多,赞赞。。。。哪里来的题?

1某研究者欲研究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用动机量表测得学生的学习动机,再用标准化学绩考试测得成绩,两组数据均可视为连续等距数据。如果学生的成绩是教师的等级评定分,又应如何分析?

这题MS是两问,第一问:两组均视为连续等距数据,可以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因为动机和成绩一般是正态分布,如果数据量大,勉强可以使用积差相关
第二问:同意多多,二列相关。

6.某研究者想考查教师教学效能感和教师教学效果之间的数量关系,分别用量表测得两组数据均可视为连续正态数据。
答:积差相关或者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吧。。。其实积差相关我一直不是很清楚该不该用,因为书上的例子一般数据都不多,条件也没那么严格,尤其是在测量中作为计算方法时

10.欲考查两种记忆方法的效果,让一组学生先后用两种方法记忆难度相当但内容不同的陌生材料,一半的学生先用方法A,后用方法B,另一半学生相反,学习后间隔一段时间测量他们的保持量。
答:考察记忆方法的效果,用平均数差异检验就可以了,因为总体参数不知,样本量不知,根据最终数据用Z‘还是非参中的秩和或中数吧
    用卡方检验的独立性检验,是检验记忆方法和学习顺序有没有相关了,我觉得这里不用考虑,因为AB和BA是实验平衡顺序的方法,应该是不完全被试内设计。

11和14.同意,不过多多是不是笔误了呢,不是符号法。。。是秩和法嘿嘿

14.对24名儿童的智商进行了配对,得到3个分组,智力水平分别为高、中、低,每个组的儿童又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两种方法学习解九连环,一种是完全讲授式,教师重复地讲解游戏玩法;另一种是互动式,将试讲完一遍后让儿童自己摸索,学习时间相等。问两种学习方法的效果有无差异。
用2*2方差分析吧,不过要对条件做一堆假设,分析学习方法的主效应是否显著
板凳
安安shilu819 发表于 08-10-25 14:14:00 | 只看该作者
1:我觉得不用二列相关,因为二列相关另一列变量为人为划分的二分变量,这个老师的等级评分不一定是二分的变量虽然是人为的,这个题目应该用多列相关,大纲无要求。
6:肯定不用二列相关啊,这个要用积差相关
9:这个题目严格来说,我觉得是用单因素重复测量设计
10:肯定不用卡方检验啊,这个保持量对于多个学生的数据不好分类,我觉得用T检验
12:明显是单因素的完全随机实验设计
13:单因素的重复测量实验设计,和方分解出来的被试间变异就是误差变异也就是个体差异,处理间变异就是灯光颜色不同的效应
14:单因素的随机区组实验设计,区组变量是智商,自变量是不同的方法
[s:2]

[ 本帖最后由 安安shilu819 于 2008-10-25 14:16 编辑 ]
地板
 楼主| summertime_2005 发表于 08-10-25 14:39:16 | 只看该作者
大家都好强。。。。发现自己错了那么多。。。。。。55555555555555555
我这个是在咱论坛上下载下来的。。。。。。什么时候下的,在哪下的不记得了。。。很久以前的事了
第6,10,13,14题咱错了。。。。
第12题里面它们是否总体正态分布呢? 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是总体正态分布呢!
5#
stefaye 发表于 08-10-26 14:16:3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安安shilu819 于 2008-10-25 14:14 发表
14:单因素的随机区组实验设计,区组变量是智商,自变量是不同的方法

个人感觉应该用2*2,有交互作用了。而且智商高中低是已经测出来的了,再用来分组也没什么意义了,做出来的区组效应必定是显著的。

[ 本帖最后由 stefaye 于 2008-10-26 14:24 编辑 ]
6#
新长征 发表于 08-10-27 02:47:27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
6: 积差相关的适应条件——均为连续变量,成对数据,两变量均正态分布
9: 的确是用区组方差分析
12: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s:3]
7#
yq8702 发表于 10-12-24 18:17:57 | 只看该作者
1某研究者欲研究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用动机量表测得学生的学习动机,再用标准化学绩考试测得成绩,两组数据均可视为连续等距数据。如果学生的成绩是教师的等级评定分,又应如何分析?
答:用二列相关。

[我觉得回答不对,两组数据均可视为连续等距数据,当然此时假设动机和学习成绩均为正态分布,则用皮尔逊积差相关。如果学生的成绩是教师的等级评定分,则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
8#
yq8702 发表于 10-12-24 18:19:31 | 只看该作者
第六题也应为皮尔逊积差相关
9#
yq8702 发表于 10-12-24 18:24:56 | 只看该作者
10我认为应用拉丁方设计
10#
yq8702 发表于 10-12-24 18:33:16 | 只看该作者
14题用被试内设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5-18 20:53 , Processed in 0.102170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