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南大学教育心理学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wangshuo1688 发表于 07-1-24 20:12: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南大学教育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范围和意义






    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和范围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简言之,就是研究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学习,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的科学。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围。



    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要注意四个要点:



    第一,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学科,它要遵循科学的全部规律,具备科学学科应当具备的要求。例如,作为科学学科,应当有自己的核心概念体系或范畴群,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及一系列反映自己学科特性的概念和范畴,使其作为独立科学学科成为可能。又如,具有科学的方法也是对科学学科的要求。科学的方法论要求研究者能通过搜集资料,发现事物的规律,并据此提出假说或推出一般原则,并能从这些假说或推论出发,演绎出某些结论,这些结论可通过观察被证实,从而导致假说的成立和理论的建立。显然,学校教育心理的研究方法合乎上述原则。


    第二,教育心理学并不研究所有的学与教问题,它主要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这正是它的一般的“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区别点。因此,将其称为“教育心理学”,较之也想突出该特点而命名的“学与教的心理学”或“教与育的心理学”来说,更为贴切和明确。


    第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学与教,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与教及其伴随这一过程的有关能力的发展,但也涉及到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的学习。



    第四,学校中的教育和教学活动虽然是教与学双方共同完成的活动,但只有弄清楚了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才能知道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所以,教育心理学以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为核心,其研究序列是学与教而不是教与学。



    正因为具有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及其核心理论,教育心理学才可能同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及普通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区别开来,才有独立存在的价值,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学科体系的基本理论。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如从心理学角度对学校、教学、课、学生及教师的认识);学习的基本理论(揭示学习的实质和学习过程);各种类型的学习;学习的迁移、保持和遗忘;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因素(如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感知和注意状态、学生自我意识、学生的个别差异);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和评定等。



    总而言之,教育心理学关注的焦点是学校中尤其是课堂上所发生的学习事件。它必须帮助我们了解学生学习的全部过程;它必须扩展我们理解在各种方式下鼓励、制止或影响学生学习的种种条件和力量;它必须能使我们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结果作出合理而精确的预测;它必须是能用来使我们成为更有成效的教师的各种假说、线索和概念的一种源泉;它必须是能在课堂上犹如通过实验和研那样被检验的、从而扩展我们理解教育教学过程的知识的源泉。以往有代表性的教育心理学著作认为,“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根据其对象的规定,传统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范围不仅包括学习过程、知识技能和品德的学习和学生个别差异,还包括体育、美育心理和各科学心理。


    这样的对象和范围的规定显然有同义反复的嫌疑,从面使教育心理学丧失独有的对象的特殊性,难以与其他关心教育的学科分野,难以显示其存在价值。而且,如上所述,存在“名不符实”的问题,因为,它所涉及的对象和范围并未包括全部教育现象,实际仍然局限于学校教育的范围之内。


    根据本书对象和范围的规定,教育心理学突出了学科特征和限定,从而能够证明自己作为独立学科的地位,学然也就科学地确定了自己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同普通教育学及其教学论、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和心理与教育测量学等学科有密切的关系。虽然它们各自有其基本理论和研究角度,但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一些共同的问题,也要相互利用各自研究的理论、方法、手段和成果。只有多学科的共同研究,才能对学校中的学与教这样复杂的现象有比较正确和全面的认识;只有学科之间的交*,而不是隔绝,才可能取得具有实际意义的进展。


    但是,教育心理学不是普通心理学加教育实际的例子,否则便没有独立存在的理由。教育心理学要利用普通心理学所揭示的关于人的心理的一些普遍规律,但有自己专门的对象和理论体系。教育心理学也不能和儿童心理学混杂在一起。儿童心理学主要研究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从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心理特征出发。然而,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儿童年龄心理特征这一重要因素对学校中学与教的影响,目的是为了解决学与教和性质、过程、条件和结果这一特殊的中心问题,所以两者是有根本区别的。教育心理学也不同于教育学及其教学论,虽然它们都要涉及教师和学生、学与教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两者是有根本区别的。教育心理学也不同于教育学及其教学论,虽然它们都要涉及教师和学生、学与教等方面的问题,但各自的出发点、范围和方法都有不同。教育学及其教学论主要是从宏观(社会、学校及班级等)角度出发,研究如何根据学与教过程的实质与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去创造适合的学校和社会条件的问题;教育心理学主要是从学与教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个体心理性质及其发展变化方面,从微观和中观的角度去研究学与教的问题。


    二、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概括而论,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具体说来,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过程的理解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贡献就在于它能弥补人们对学校教育过程理解的不足并且改正人们的误解。事实上,有许多错误、片面或似是而非的看法在主宰着课堂。如果教育心理学能圆满完成它的使命,教师就会用非常不同的眼光去看待学校教育及其过程。他将会看到以前从未看到的可能性、关系和问题,会获得一些领悟。这样,他们就将比没有学习这门学科之前更易于成为一位有成效的教师。


    (二)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现代社会和教育的进步日益证明,教师不仅要懂得教材本身,还要懂得教学本身。教师关于有效教学和教育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教育心理学的。因为,学校中的学和教,都是心理过程,懂得这种过程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发展有效学习的程序和方法,教师才能够形成用教师的专业方式处理教育问题的能力和专长。


    (三)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一位成功的教育工作者,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心理学规律进行工作。学习教育心理学,可能帮助他们用心理学的观点来分析和总结自己的经验,使之上升到理性高度;新教师也可从中学到装腔作势积累的知识,也可自觉地吸取不断涌现出来的新经验,从而少走弯路,缩短摸索的过程。对于从事教育行政和学校领导工作的人们,也可以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检查、总结和指导工作,还可以从心理学角度总结自己管理和领导学校工作的经验,从而不断提高对教育教学的管理和领导水平。


    (四)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教育心理学来自实践,又可指导实践,它与教育的经验互为基础。它代表了学校教育的那些能从实验、测验和观察证实的方面,实实在在地是“学校教育的科学基础”。在当前教育改革大潮中,特别在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改革中,其理论和方法是主要借鉴的武器;与此同时,教改和教研成果的价值大小、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的使用。经验证明,学校教改和教研以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方法为突破口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当然,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发展,也需要广大教师和专业研究会员紧密结合,以达到不断充实和提高。教师是实践家,同时也应是理论家。理论只有被第一线教师直接掌握才能发挥最大功效,也才能被验证和发展。






第二节            历史、发展与现状






    一、短暂的历史



    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从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Thomdike,E.L.)著《教育心理学》开始。但也有人认为,19世纪末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James,W.)著《对教师的谈话》(1887),是教育心理学的雏型。不过,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以严格的科学方法起了示范作用,后人许多研究的水平还未必赶得上它,应以此作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起点。1913年,桑代克又把《教育心理学》扩展为《教育心理学大纲》,共分“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原因”三大卷,使其更加完善。可见,教育心理学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成为独立学科的历史至今不过九十余年。


    二、发展阶段



    从1903年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三个阶段:


    (一)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



    这一阶段主要是桑代克的理论占统治地位,强调教育测量和统计分析以及学科心理的研究,以后随着各种学习理论,特别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的出现,以及儿童心理学发展的影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进入到第二阶段。


    (二)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



    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庞杂,广泛吸收其它学科的研究成果,但并未出现真正的突破,也没有取得特别重要的进展。这一时期的研究不论从理论还是从方法上看,都没有能超出桑代克的研究,只是内容方面有所扩大,丰富和积累了一些材料,为下一阶段的发展作一些准备。


    随着留学外国的学者回国,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开始兴起。20世纪30年代翻译了一批外国著作,也有人做了一些学校教学心理的研究;但整个40年代受战乱影响,有关的研究和介绍几乎停顿;50年代又开始复苏,翻译出版了不少前苏联教育心理学方面的著作和论文。


    (三)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



    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最为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他们提出了各自有代表性的学习理论,开始形成了完整的现代教育心理学体系。


    这一时期的主要发展大多出现在美国,前苏联也有一些。在美国,出现了几位各具特色的、对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和体系贡献较大的学者:


    1、布卢姆(BLoom,E.S.,1913-  )。《教育目标分类》(1956),《人类的特征与学习》(1976),是他的代表作;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早年的教育目标分类和后来的掌握学习理论是他主要的两大贡献。


    2、布鲁纳(Bruner,J.S,1915-  )。《教育过程》(1960)是其代表作,他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对美国、世界乃至中国学校教育的影响巨大。


    3、加涅(Gagne,B.M.,1916-  ).研究学习分类的权威,信奉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为最有效的学习。《学习的条件》(1965)是他的代表作。


    4、奥苏贝尔(Ausubel,D.P.,1918-  ).1968年和197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影响较大;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对改进传统模式的学校教学过程有很大意义。


    5、安德森(Anderson,R.C)。现代行为主义的教育心理学家。他与富斯特合著的《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1974),坚持行为主义观点。


    以上几位同时代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加里培林和赞科夫等人的研究可以代表这一阶段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直到现在,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受他们的影响很深,仍然在不同程度上钻研、吸收、消化和应用他们的理论,还没有出现能够替代的新的重大突破。所以,要重视对他们的理论的研究和学习。


    三、现状和趋势



    80年代以来,现代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比较的显著特点:


    1、学与教问题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2、认知心理学的一论深入学与教过程的研究之中;比较重视研究较为复杂的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方法越来越先进。



    3、重视研究课堂教学的心理学问题,强调理论的实际应用,重视学习的个别指导(因材施教)问题。



    4、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识、情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对情感、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增多;对学习的条件也有较系统的研究。



    5、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学校教育、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影响增加。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仍然比较落后,仍以学习、介绍和应用国外理论居多。近十余年来学习和应用西方及前苏联的理论有较大收获,但也有失误。我国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强调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服务,也重视从我国学校教育和课堂的实际情况出发,近些年来搞了不少教改和教研的实验研究,取得一些成果,如关于儿童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的研究对中小学数学教改可以起到重大作用等。但总的看来,理论和应用的研究都还很不够,迫切需要“沉下心来”,加强各种形式的研究,奋起直追,建立起能指导我国当前学校和课堂实际的教育心理学,以适应当前学校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需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3 15:32 , Processed in 0.552643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