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现代汉语语法讲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qq1260441269 发表于 16-7-28 13:59: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章 语法概说
一、语法和语法学
二、语法单位
三、句子成分
四、句子分析——分析句子的两种方法

第二章 词类
一 、词类的含义及词类划分的目的
二、词类划分的标准
三、词的一级分类和再分类
四、各类实词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区别
词 数词 量词 代词 副词/象体词
五、各类虚词 介词 连词 助词 语气词
六、兼类问题

第三章 短语
一、 定义
二、 短语的种类
三、短语的构成手段
四、简单短语和复杂短语
五、单义短语和多义短语
六、自由短语和固定短语
七、短语和词宏观上的同与异

第四章 句子成份
一、句子成分的性质
二、主语、谓语 主语的语法构成 主语的语义类型
 谓语的语法构成
三、动语、宾语 动语的语法构成 有宾动词
无宾动词 宾语的语法构成 宾语的语义类型
四、定语  
五、状语
六、补语 补语的语法构成 补语的语义类型 宾
语、补语的顺序 数量宾语和数量补语
七、中心语   
八、独立语

第五章 单句
一、基本概念
二 、句型确定的原则和方法
三 、主谓句 主谓谓语句 双宾语句 连动句
兼语句 存现句 “把”字句 “被”字句 “是”字句 “有”字句 “所”字句
四 、非主谓句
五 、单句和短语

第六章 歧义分析
一、歧义的含义及歧义研究的目的
二、歧义的种类(1) 
同音造成的歧义 同形造成的
歧义 一词多义造成的歧义 词兼类造成的歧义
  语义关系不同造 成的歧义
三、歧义的种类(2)

第七章 复句
一、复句的含义
二、复句中的关系词语
三 、复句的分类
四 、广义的并列关系
五 、广义的因果句 因果关系 目的关系 假设关系 
条件关系
六 、广义的转折句
七 、复句的扩充
八 、复句的紧缩




第一章 语法概说

一、语法和语法学
(一)语法
  1.语法的含义及其作用
(1)语法的含义
语法,是语言中的词、短语、句子的构造规律。
语言有三个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其中,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词汇,是语言中的语素、词和固定短语以及现成话的集合,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而语法则是语言“建筑体”的建筑法则。
  西方传统语言学认为,语法包括两个大的方面:词法和句法。
  词法,主要涉及词的构成、词的分类和词形变化等内容。
  句法,主要讨论短语和句子的构造规律。
  不过,这个分类对于汉语语法来说,不完全合适。
  首先,汉语的词法部分相对空虚:词没有完全的形态变化、语素构成词的方式不影响词的语法表现,词的分类也依据特定的句法环境来操作。所以,汉语的词法内容基本上比较单薄。
  也正由于汉语的词的分类定性都必须依靠特定的句法环境来实现,所以,汉语语法有关词类问题的讨论总是要放到句法当中去进行,这样汉语的句法就比西方传统意义上的句法范围要宽一些。
  上述两点,正是汉语语法诸多不同于西方语言之处的亮点之一。
(2)语法的作用
  研究语法,讲语法,那么语法的作用是什么?研究表明,语法的作用起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从说和写的角度来看,语法规定着人们怎样用词造句。
比如,汉语的“我看书”从排列的角度来看,可以有六种顺序,
    我看书
    书我看
    我书看
    看我书
    书看我
    看我书
  但只有“我看书”是常态的,而“书我看”的出现是有条件的,是变式。其余几种排列方式都是不合法的。而这种排列顺序上的规则正是汉语语法规则的一个重要体现,可见,语法的法则在无形中制约了语言的使用。
  b.从听、读、写的角度来看,语法指示人们怎样正确理解汉语的意义。
句子的意义是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所表达的,而不是词所表达的概念的简单相加之和,因而,要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除了要懂得句子中的词语的意思之外,还要懂得词语组合的语法手段对于句子语义内容表达的影响──在很多情况下,词语组合的语法手段(如汉语的语序和添加虚词)左右着句子语义内容的表述。
如:
    ① 人类需要动物。
     动物需要人类。
    ② 这本书看了三天。
    这本书看了三天了。
  ①显示,句子内部词语的排列顺序,也就是语序不同,句子的意义不同,而语序是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规则。
  ②表明,添加虚词“了”可以影响句子的内容的差异,而汉语中的添加虚词也是重要的语法规则。
  两个例子都说明语法规则对于句子语义内容的影响。
 2.语法的性质
  语法作为语言三个基本要素之一,是具有独特属性的。这些属性也可以看作是语法的特点。
(1)概括性
又叫做抽象性。“概括”、“抽象”都是和“具体”相对应的。
语法中的任何一条规则都是对于若干具体语言事实加以抽象、概括的结果,任何语法规则都是抽象的而不是具体的。
比如:
    ① 不+A:~红 ~大 ~好 ~光荣 ~骄傲——[具体语言现象]
  ——汉语的性质形容词可以受副词“不”的修饰。——[抽象概括出语法规则]
    ② *不+N:~茶杯 ~张三 ~电灯 ~语言——[具体语言现象]
  ——汉语的名词不受副词“不”的修饰。——[抽象概括出语法规则]
(2)稳固性
  稳固性,说的是不易变性。语法规则是一种语言当中最为基础的部分,通常只发生缓慢的变化,是不容易发生急剧变化的部分。
语言中有两个基础部分,也可以说是核心部分,一是语法结构,二是基本词汇。这两个部分通常体现着一种语言整体面貌,这两个部分的变化会引起这种语言面貌的变化。
比如,汉语的“主+动+宾”的顺序,自甲骨文时期就已经形成,现在依然如此:
    ① 今日其来雨?
    ②今天将要下雨吗?
  当然,不易变性的含义还包括语法的变化是有的,只不过不如词汇、语音变化那样快那样剧烈而已。有两个明显的例子:
  一是古代汉语中的“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的规则,如“吾谁欺?欺天乎?”、“尔何知?”等等,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了。
  二是古代汉语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的规则,如“时不我待”、“不吾知也”等等,在现代汉语中也已经不存在了。
  可见,语法规则的变化也是有的。
(3)民族性
语法的民族性,是说语法规则因语言的民族性而体现出不同的特性。具体来说表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
  在宏观上,不同语言的语法范畴种类不同。
比如,一些西方语言的名词有“性”的范畴,如“太阳”属于阳性,而“月亮”属于阴性,“上衣”属于阳性,而“裤子”则属于阴性等等,问题的关键还在于,这些分属于阴性和阳性的名词在句子当中的语法表现是不同的。而对于这种现象,东方人或者具体说中国人就有些想不通,因为在汉语里,甚至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名词的“性”的概念是不存在的。
又比如,汉语中有相当发达的“量”的范畴──计量人物、动作行为的量的范畴。具体表现是,一个数词必须通过量词的接应,才能和一个名词发生组合上的联系,即“数+量+名”,更加重要的是,不同的名词往往与一个特定的计量单位具有特定的选择关系,如:
    三口人──* 三头人
    三头牛──* 三头羊
 但是,在西方语言中,大概是由于数的范畴相对发达的缘由吧,量的范畴是不存在的。
  在微观上,语法的民族性也是明显的。比如:
    汉语的语序是:主+动+宾
    日语的语序是:主+宾+动
  又如:
    汉语的名词的“复数”数量是有限的:指人的普通名词+“们”
    英语的名词的“复数”是完全的:名词+“-s” 
(4)递归性
所谓“递归性”原本是数学上的术语,说的是不同的运算过程可以重复使用同一个规则。移植到语言学上,指的是某种语法规则在同一个句法结构体的构造过程中可以重复使用,从而使这个结构体由短变长,由简到繁的现象。比如:
    桌子→木头桌子→一张木头桌子→我家的一张木头桌子……
  综上所述,概括性、稳固性、民族性、递归性是语法的四大特性。
  3.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如前所述,讲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往往是把现代汉语与其他种类的语言对比,也可以是把现代汉语同古代汉语相对比。通常情况下说的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一般是将现代汉语同西方语言相比,找到汉语语法之与西方语言不同的地方,就归结为汉语语法的特点。从这个基点出发,现代汉语语法特点通常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短语和句子的基本构造方式一致。
  汉语的短语和句子大都是由以下几种构造方式构造而成的:        
结构方式 短  语 句  子
主谓结构 我写  花红 灯亮 我写了。 花红了。 灯亮了。
动宾结构 学汉语 写信 吃饭 来人! 抓住他! 请用饭。
偏正结构 大人  高举 我的书 你的票! 快跑! 高点举!
联合结构 读写  高大  我和你 你和她? 《儿子、孙子和种子》
中补结构 抬高 说清楚 放好 说清楚! 干得非常非常好。
这一点给我们的启示是:分析句子的方法和分析短语的方法基本一致。汉语句子的结构可以以短语为基础,弄清短语的结构模式,就可以基本上把握句子的结构模式。因为短语比句子简短,影响结构构造、分析的因素少。以此为基础,把握汉语句子的结构模式,可以收到以简驭繁的效果。
(2)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下边的图表反映了汉语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汉语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的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给人的启示是:我们不能光依靠词充当句子成分的情况来给汉语的词分类定性。
(3)量词丰富
汉语和西方语言相比,量词的发达、使用上的相对复杂性确实是一个特点。这当中,两个明显的特点是:
  a.汉语的名词必须通过量词的中介作用和名词发生结构上的联系。即:
   数词+量词+名词
  b.名词和量词的搭配是不自由的:特定的名词和特定的量词之间有一定的选择关系。
    一口人──*三口牛
    三头牛──*一头羊
汉语量词的这种选择性使之成为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之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6-27 07:58 , Processed in 0.082333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