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滴水石穿 十年圆梦——记获“国家辞书奖”一等奖的《中山英汉医学词典》主编王晓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wangshuo1688 发表于 07-2-22 10: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晓鹰,1971年出生,安徽芜湖人,1988年考入原湖南医科大学检验系学习,1993年毕业。现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癌症》编辑部任编辑。他主持编写的《中山英汉医学词典》荣获2003年第五届国家辞书奖一等奖。
  “要为600万医务人员编一套好词典”
  在人们印象中,能够十几年沉醉于编纂词典这样艰辛漫长工作的应该是老学究之类的人物,很难想象,一个医学生会将编一套词典作为自己的梦想,但这确实是王晓鹰从大学二年级开始的梦想。他非常喜爱阅读国外医学书刊,但当时可用的英汉医学工具书很有限,而且医学术语译名也极不规范,使用起来很不方便,甚至没有一本标注美式发音。于是,王晓鹰的心中萌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要为我国600万医务人员编  一套完备而实用的英汉医药词典。
  最初的工作是从在学校的“286”电脑上建立英汉医学术语数据库开始的。身为大二学生的王晓鹰,得到了原湖南医科大学计算机中心周肆清和生理教研室高志远老师的支持,常常能在晚上使用当时学生很少有机会使用的电脑。就这样,日后的《中山英汉医学词典》和《中山汉英医学词典》资源库的医学术语数据库就在DOS操作系统和DEBASE系统这样简单的操作平台上萌芽了。
  在不断扩充他的医学术语数据库的同时,王晓鹰不断地在医学知识和外语知识方面充实自己。为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医学词典编纂经验,他在大学里刻苦学习日语、德语、法语等四门外语,英美日德法等各国的医学辞典都成了日日相伴的良师益友。而他也并没有为编纂词典而荒废学业,毕业前,他还获得了美国耶鲁大学的全额奖学金。但是当时他的医学术语数据库已经初见端倪,由于不忍心词典的工作半途而废,他犹豫许久之后还是决定留在国内。1993年,大学毕业后他分配到广州市卫生检疫局,不久他却再次做出惊人的决定:为了给词典中的外来医学术语标注准确的音标,自费到广东外语学院进修两年的德语和法语。在那里,他遇到他的导师——在词典学上有深厚造诣的章宜华教授,两人亦师亦友,章教授成为《中山英汉医学词典》的另一主编。还有章教授的导师黄建华教授(原广东外语外贸学院的校长,词典学教授)也给予他热情的鼓励和精心的指导。在广外进修结束后,他到一家法国高科技公司任职,收入不菲。然而为了寻找志同道合的参编伙伴和得到强大的学术背景,他毫不犹豫地再次做出选择,成为了《癌症》杂志的一名英文编辑。
  编词典的过程远远比想象中要艰苦,在不断克服技术上困难的同时,还要面对经济上的困难,光是买各国词典、英文原版书已经是一笔不菲的支出。这是一个理想与现实不断磨合的过程。一方面,他拥有别人所羡慕的机遇:高薪、深造、出国等等;另一方面,为了理想,他多次放弃丰厚的待遇和优越的生活。为了给编词典提供经济支持,他成功地出版了四个语种的外语学习的小册子和录音带,畅销四十万册和十万盒。稿酬收入成为他早期编纂词典的主要经济来源。直到来到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学校及医院的科研经费支持下,他终于可以专注于他的编典工作。在十几位志同道合的青年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山英汉医学词典》终于在第13个年头成功地在我国最权威的工具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并且在出版的第二年就获得了第五届国家辞书奖一等奖。
  “十几年来,我几乎不看电视和报纸”
  国家辞书奖是中国辞书界的最高奖项,本届国家辞书奖参评专家对《中山英汉医学词典》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一是学术含量高,编纂精细,如这部词典收录了各类医学术语13万条,其中新词9千余条,是我国第一部词目分音节、标注美式发音的大型医学词典;二是规范性强,如该词典在术语译名方面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及国家药典委员会的标准译名为依据,力求标准化和规范化,反映了我国近15年来在医学术语规范方面的最新成果;三是实用性好,如正文按字母顺序排列,将派生词、复合词及缩略词分别作为词目独立列出,十分方便查阅;四是信息量丰富,该词典提供同义词、反义词及相互参见词条,如此丰富的信息内容在我国以前出版的科技词典中是不多见的;五是装帧精美,该词典采用进口圣经纸印刷,装帧质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中山大学党委李延保书记在出国访问时,曾将此书作为礼物赠送给牛津大学。
在编典工作刚刚开始入门的时候,王晓鹰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但是后来是“越编越怕”。因为译名不准确,将会导致医学术语新一轮的混乱。他建立的医学术语数据库有40万个条目,但为了慎重,有把握收入词典的只有13万个(其中9000多个新词)。每一个术语的译名,尤其是新词,都经过了仔细的推敲和反复的审定,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寻找最恰当的译名,并且严格遵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及“国家药典委员会”的标准。标准和规范是“与时俱进”的,十年间数据库也在不断修改更新,这需要的是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成就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十几年来,他几乎不看电视和报纸,只是把一边欣赏音乐一边工作视为“苦中之乐”。人们禁不住要问:这样会不会与时代脱节?王晓鹰却自豪地说:“可是我在医学词典的领域站在了时代的最前沿,几个发达国家的医学词典的出版动态我都了如指掌”。
  中国有句老话:“乱世筑城,盛世编典”,从《说文解字》到《康熙字典》,从《茶经》到《本草纲目》,从《辞海》到《中国大百科全书》,认真编纂的词典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学术总体水平。十多年来,王晓鹰执着于这一信念,埋头编纂“赶得上国际先进水平的”医学词典。终于他获得了成功。
  “我只是起了一个头”
  一路执着,有艰难险阻,更令王晓鹰深情地提起帮助过他的人。湖南医科大学的老师们给了他最初的理解和帮助,广外的专家给了他词典学的底蕴,中山大学及附属肿瘤医院给了他人力物力的支持和领导的关怀,肿瘤医院的专家和编辑部的同事们给了他很大的支持和帮助。编纂工作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重视,《中山英汉医学词典》和《中山汉英医学词典》被列为学校的科研项目,第一版投入了17万的科研经费,现在第二版的经费也已经在落实中。
  刚满32岁就获得如此的成功,这是令许多人羡慕的。但王晓鹰并没有因此而满足、止步,而是已经在踌躇满志地准备出版第二版,还给自己提出了3—5年修订一次的目标。他说:“我只是起了一个头”。我们相信,拥有这种永不停步追求完美的治学精神,一定会使这套医学词典日臻完善,王晓鹰也将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攀上新的高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3 15:43 , Processed in 0.079996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