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6 12:2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305.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编委
目录
上 编
 第1章 概 述
  1.1 复习笔记
  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2章 物质生产民俗
  2.1 复习笔记
  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3章 物质生活民俗
  3.1 复习笔记
  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4章 社会组织民俗
  4.1 复习笔记
 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5章 岁时节日民俗
  5.1 复习笔记
  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6章 人生礼仪
  6.1 复习笔记
  6.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7章 民俗信仰
  7.1 复习笔记
  7.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8章 民间科学技术
  8.1 复习笔记
  8.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9章 民间口头文学(上)
  9.1 复习笔记
  9.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0章 民间口头文学(下)
  10.1 复习笔记
  10.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1章 民间语言
  11.1 复习笔记
  1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2章 民间艺术
  12.1 复习笔记
  1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3章 民间游戏娱乐
  13.1 复习笔记
  1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下 编
 第14章 中国民俗学史略
  14.1 复习笔记
  1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5章 外国民俗学概况
  15.1 复习笔记
  1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6章 民俗学研究方法
  16.1 复习笔记
  16.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内容简介                                                                                            


??国内外经典教材辅导系列是一套全面解析当前国内外各大院校权威教科书的辅导资料。我国各大院校一般都把国内外通用的权威教科书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参考教材,这些教材甚至被很多考试(特别是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和培训项目作为指定参考书。这些国内外优秀教材的内容一般都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但其课(章)后习题一般没有答案或者答案简单,这给广大读者学习专业教材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专业课,我们有针对性地编著了一套适用于国内外教材的复习资料,整理了各章的笔记和课(章)后习题,精选了部分名校近年考研真题,并提供了详细的参考答案。
??钟敬文主编的《民俗学概论》(第2版)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民间文学权威教材之一。作为该教材的配套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本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
??2.精选考研真题,巩固重难点知识。为了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部分名校近几年的民间文学考研真题,这些高校大部分以该教材作为考研参考书目。所选考研真题基本涵盖了各个章节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联系实际,凸显当前热点。
??3.补充典型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民间文学相关辅导资料,针对每章的重难点补充整理了典型题,并给出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本书严格按照钟敬文主编的《民俗学概论》(第2版)的章目编排,共分为16章,每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为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精选详析了部分名校近年的考研真题,并针对该教材的重难点相应整理了典型题。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上  编
第1章  概 述
1.1  复习笔记
一、民俗与民俗学
(一)民俗
1.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2.民俗的起源: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3.民间:是指民众中间。它对应官方而言。即除统治集团机构以外,都可称作民间。
4.民间的组成部分: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广大中、下层民众。
5.风俗(1ore):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6.“民俗”概念的四种狭义理解
(1)文化遗留物说。是英国早期文化进化学派的观点。
(2)精神文化说。是英国学者们的观点。
(3)民间文学说。主要流行于美国和苏联。
(4)传统文化说。是西方普遍流行的观点。
7.民俗的广义理解:民俗是人民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8.民俗的范围:民俗是中、下层民间文化的一部分。
9.民俗事象的分类
(1)物质民俗
①含义:物质民俗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②主要包括: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和医药保健民俗等等。
(2)社会民俗
①含义:亦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关涉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②主要包括:社会组织民俗、社会制度民俗、岁时节日民俗和民间娱乐习俗等等。
(3)精神民俗
①含义: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②主要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哲学伦理观念以及民间艺术等等。
(4)语言民俗
①含义: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
②主要包括: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
a.民俗语言
广义:语言是一种文化载体,各个民族、各个地区都有特定的语言,即民族语言和方言。
狭义:在一个民族或地区中流行的那些具有特定含义,并且反复出现的套语。
b.民间文学:民间文学是指由人民集体创作和流传的口头文学。
(二)民俗学的性质与任务
1.民俗学的主要任务: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
2.民俗学的性质:民俗学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1)民间文艺学与民俗学
民间文艺是民俗的组成部分之一。从民俗学体系来看,民间文艺学是其中的一个分支学科。
(2)历史学与民俗学
广义上,人类一切社会生活与文化创造都是历史,民俗也是历史的一个部分;狭义上,历史是指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已经成为过去的生活与事件,而民俗具有非书面传承和现实性特点。研究历史必须了解民俗,研究民俗,要参考历史文献,并了解与各种民俗有关的历史背景和史学理论。
(3)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
文化人类学研究人类所创造和享用的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民俗是人民大众的生活文化,自然也是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4)社会学与民俗学
社会学以社会生活为对象,民俗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5)民族学与民俗学
民族学和民俗学两者都以民族文化为研究主体;民族学研究离不开各民族的民俗现象,民俗学研究也需要民族学理论和方法的辅助。
(6)考古学、语言学、宗教学、哲学及其他一些学科也与民俗学有一定关系。
3.民俗学的内容
(1)民俗学原理:对民俗事象发生、发展、演变及其性质、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理论探索,包括对其综合或单项问题的研究。
(2)民俗史:对民俗事象的历史探究与描述,包括通史、断代史、综合性的或单项性的民俗事象发展史。
(3)民俗志:对全国或某一民族、某一地区的民俗事象进行综合或单项的科学记述的作品。
(4)民俗学史:关于民俗问题的思想史、理论史,也包括搜集、记录、整理和运用它们的历史。
(5)民俗学方法论:关于民俗事象整体的观察研究和具体的调查整理的技术与方法两个方面的理论。
(6)资料学:关于民俗事象资料的获取、整理、保存和运用等活动的探索与论述。
4.民俗学的任务:帮助我们认识民族历史与文化传统,解释和改造现实社会生活。
(1)它有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认识作用。
(2)学习民俗学可以加深我们对现实社会生活的认识。
(3)作为一门既研究民族文化传统、又注重考察人民现实生活的学问,有着多种实用价值。
①它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识,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激励广大人民爱祖国、爱民族、爱乡土的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振奋民族精神。
②它可以指导和辅助我们建设现实社会生活,自觉地运用民俗活动的内在规律,为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服务。
二、民俗的基本特征
(一)集体性
民俗的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基本特征,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
(二)传承性和扩布性
1.民俗传承性:是指民俗文化在时间上传衍的连续性,即历时的纵向延续性;同时也是指民俗文化的一种传递方式。
2.民俗扩布性:指民俗文化在空间伸展上的蔓延性,也是指民俗文化的横向传播过程。
3.民俗文化的扩布是有条件、有选择的
(1)从民俗扩布的自身规律看,发生时间比较早、社会功能比较广泛的民俗,其扩布的地域和民族也相对广大;而发生时间比较晚、又不大贴近民众生活的民俗,扩布的地域和民族就要狭小得多。
(2)从扩布性研究的趋势看,过去一般只注意地域民俗的共同点,通过相似和相同之处的比较,寻找地域乃至民族文化的同源性,同时也应注意地域、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性。
4.扩布方式
(1)正常的扩布
①含义
正常的扩步是在和平的环境中自然进行的,这就是各民族各地区之间民俗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影响,互相吸收对方民俗文化的优秀部分,融和进各自的民俗文化之中。
②正常扩布过程的三个步骤
a.采借者对被采借者的新民俗,首先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作出价值判断,然后与本民族、本地区的民俗文化作比较、选择;
b.在比较基础上,决定对新民俗作出取舍选择;
c.如决定采用,则对将要采纳的新文化,根据需要,作形态、意义和功能上的改造,并将其置入本民族本地区原有的民俗文化传统中,使新民俗得到有效的扩布。
(2)非正常的扩布
非正常的扩步往往是在特殊情况下发生的。如战争、灾荒、瘟疫等突然事件。
(三)稳定性与变异性
1.民俗文化的稳定性:是指民俗一旦产生,就会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方式长期相对地固定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2.民俗文化的变异性:这是民俗文化的显著特征,它是指在民俗传承和扩布过程中引起的自发和渐进的变化。
3.民俗文化的变革性:民俗文化的变异,除了自发渐进的变化外,有时还表现出一种渐进的和阶段性的状态,这就是它的变革性。
(四)类型性
1.民俗类型性(模式性):是指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一种民众共同遵守的标准。
2.民俗类型:是指某些民俗在内容或形式上的大同小异。造成这种情形的根本原因,在于时代、生活、心理及传统背景的不同。
(五)规范性和服务性
1.民俗的规范性:民俗文化就其实质而言,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创造的语言和行为模式,或者说它是民众共同创造和遵守的行为规则。
2.当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由于私有制的产生,引起了民俗规范的一系列变化,特别是国家产生之后,民俗的规范性变得复杂起来。
(1)政治对民俗的规范起干预作用,统治阶级吸收民间风俗中对自己有利的部分,加以规范,变为官方仪礼,在上层统治阶级中施行。
(2)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民俗文化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形成许多新的民俗规范。
3.民俗的服务性功能
(1)民俗文化的创造是服务于社会的;
(2)民俗文化服务于生产和生活实践;
(3)民俗文化协调民众心理,满足民众的审美需要。
三、民俗的社会功能
(一)民俗功能
指它在社会生活与文化系统中的位置,它与其他社会文化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它所发挥的客观效用。
(二)民俗的四种社会功能
1.教化功能
含义:指民俗在人类个体的社会化文化过程中所起的教育和模塑作用。
2.规范功能
(1)含义:指民俗对社会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作用。
(2)社会规范的四个层面:法律、纪律、道德、民俗。
3.维系功能
民俗的维系功能,指民俗统一群体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生活保持稳定,使群体内所有成员保持向心力与凝聚力。
4.调节功能
民俗的调节功能,是指通过民俗活动中的娱乐、宣泄、补偿等方式,使人类的社会生活和心理本能得到调剂的作用。
(三)民俗的其他功能
娱乐功能、宣泄的功能、补偿功能。
四、中国民俗的起源与发展
(一)史前民俗
1.含义:史前民俗,是指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建立以前的民俗,即原始社会的民俗。
2.出现形式:史前民俗伴随着中国人的出现而产生。
3.史前婚姻习俗经历的两大阶段:原始族内婚和族外婚。
4.史前民俗的显著特点:史前时期没有强加在氏族成员头上的国家政权,在氏族生活中,一切按传统习俗办事,因此,民俗是原始社会生活的唯一规范。
(二)古代民俗
1.含义:古代民俗,指从夏王朝建立到鸦片战争之前这段期间的民俗。
2.两个阶段
(1)汉末以前为一阶段,这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的形成期,也是中国古代民俗系统的形成期。
(2)汉代以后为一阶段,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民俗的发展与繁荣期。
3.古代民俗的显著特点
(1)民族融合的规模远较史前时期更为扩大,由此引起民俗的不断交流与同化的规模也更为扩大;
(2)古代民俗无论如何变化,始终保持着以汉族民俗为主体的基本体系,反映了民俗活动顽强的传承性;
(3)由于这时期有了相对于“民间”而言的国家组织,统治阶级本身也发展出了一套与“俗”相对应的“礼”,即官方礼仪,两者之间常常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其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三)近现代民俗
1.含义:近现代民俗,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民俗。
2.风俗习惯的变化
(1)西俗东渐,牛仔服、舞厅、卡拉0K、圣诞老人纷纷走进中国;
(2)经济的需要与文化的刺激,弘扬和开发传统民俗文化的活动也蓬勃发展起来。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305.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7 05:05 , Processed in 0.084513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