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陆红生《土地管理学总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6 14:34: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2001.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编委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二章 土地管理原理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三章 土地管理的一般过程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四章 地籍管理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五章 土地权属管理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六章 土地利用管理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七章 城市土地市场管理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八章 土地信息管理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九章 我国港台地区及国外土地管理简介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章 土地管理案例分析、操作实务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土地管理学总论》(陆红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是我国高校广泛采用的土地管理学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土地管理学”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
  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陆红生主编的《土地管理学总论》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陆红生《土地管理学总论》配套辅导系列(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
  1.陆红生《土地管理学总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2.陆红生《土地管理学总论》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本书是陆红生《土地管理学总论》教材的配套e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土地管理学相关资料对陆红生《土地管理学总论》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最新补充内容,可免费升级获得。本书每年都会进行修订完善,对于最新修订完善的内容,均可以免费升级获得。
  圣才学习网│公共管理类(http://gggl.100xuexi.com)提供陆红生《土地管理学总论》等各种公共管理类经典教材辅导方案【网授精讲班、多媒体e书、多媒体题库等】。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陆红生主编的《土地管理学总论》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土地利用规划的师生参考。
  与传统图书相比,本书具有以下四大特色:
1.免费下载:无须注册均可免费下载阅读本书  在购买前,任何人均可以免费下载本书,满意后再购买。下载地址为:http://www.100eshu.com/DigitalLibrary/ajax.aspx?action=Download&id=2001(请复制到浏览器上面打开)。任何人均可无限制的复制下载圣才教育全部3万本多媒体电子书,既可以选择单本下载,也可以选择客户端批量下载。
2.免费升级:更新并完善内容,终身免费升级  如购买本书,可终生使用。免费自动升级指我们一旦获得最新考试真题,系统立即自动提示您免费在线升级您的产品,您将自动获得最新真题及高清视频。真正做到了一次购买,终身使用。当您的电子书出现升级提示时,请选择立即升级。
3.功能强大:记录笔记、全文搜索等十大功能  本书具有"记录笔记"、"全文检索"、"添加书签"、"查看缩略图"、"全屏看书"、"界面设置"等功能。
  (1)e书阅读器——工具栏丰富实用【为教辅量身定做】

  (2)便笺工具——做笔记、写反馈【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4.多端并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多平台同步使用  本书一次购买,多端并用,可以在PC端(在线和下载)、手机(安卓和苹果)、平板(安卓和苹果)等多平台同步使用。同一本书,使用不同终端登录,可实现云同步,即更换不同设备所看的电子书页码是一样的。

  圣才考研网(www.100exam.com)是圣才学习网旗下的考研考博专业网站,提供全国所有院校各个专业的考研考博辅导班【网授保录班、一对一辅导(面授/网授)、网授精讲班、等】、多媒体e书、多媒体题库(免费下载,免费升级)、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笔记讲义等)、管理类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教辅图书等。
  如您在购买、使用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全国热线:400-900-8858(8:30-23:00),18001260133(8:30-23:00)
  咨询QQ:4009008858(8:30-23:00)

  详情访问:http://gggl.100xuexi.com/(圣才学习网|公共管理类)
  圣才学习网编辑部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章 绪 论
1.1 复习笔记
一、土地的基本概念
1.土地的涵义
土地管理学所研究的土地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水面的总称。
土地是一个空间的概念,它是由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并包含人类活动的成果。
土地是自然资源,同时又是不动产。
土地是一个空间的概念。随着人们的增长、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土地的利用已从地表迅速向空间发展,包括地上空间和地下空间。土地权利所及范围也随之扩大到地面上下空间。所以,对土地的利用与管理是不能脱离其上下空间的。
目前,陆地和内陆水域与人类的关系较为密切,是土地管理学研究的重点。
2.土地资源与土地资产
土地资源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要素,于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那部分土地。
土地资产是指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
土地资源与土地资产的联系:
第一,土地资源是将土地作为自然要素看待的;
第二,土地作为自然要素,通过人类的劳动加以利用,能够产生财富;
第三,土地资源是土地成为资产的基础。
土地具有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内涵,前者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根本源泉;后者是指土地,作为财产,具有了经济(价值)和法律(独占权)意义。
3.土地的功能
(1)负载的功能
(2)养育的功能
(3)仓储的功能
(4)提供景观的功能
(5)储蓄和增值的功能
4.土地在社会物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1)土地在非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土地在工业、运输业及其他非农业生产部门中只是作为地基,作为场地,作为操作的基地发生作用,土地的数量与质量对工业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一般情况下不产生什么影响,所以,土地在非农业部门只起一般生产资料的作用。
(2)土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土地是主要生产资料。土地不仅为农业生产过程提供场所和活动空间,还直接参与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与土地的数量和质量密切相关。
土地与其他生产资料一样具有两重性:它一方面是社会物质生产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另一方面还是土地关系的客体。
5.土地的基本特性
(1)土地是自然的产物。
(2)土地面积的有限性。
(3)土地位置的固定性。
(4)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
(5)土地利用的永续性。
二、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土地与人口的辩证关系
(1)人类自身生产,包括原有人口生命的生产和新一代人口生命的生产,必须以物质资料生产为基础。而在物质资料生产中,土地是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
土地,一方面用于食物的生产,另一方面,则用于工矿业及交通、城镇、风景旅游业等。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对土地的需求也不断扩大。
(2)人口是全部社会生产行为的主体,具有一定的最低限度数量和密度的人口,才可能有土地利用和物质资料生产。
土地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基础,是人类不能出让的生存条件和再生产条件。但土地的自然供给,即自然所实际供给的各类土地数量,就某一区域或全世界来说,是固定不变的,是毫无弹性的。土地的经济供给量是随着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变化的,因而,具有弹性。
总之,土地与人口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土地的供求关系。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科学技术水平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土地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2.人地比例关系的变化与环境问题
(1)人地比例关系的变化现状:人口迅猛增加的同时,耕地面积却不断减少。
(2)人口猛增、耕地锐减是造成粮食和环境两个问题的直接原因,具体表现在:
大量事实说明,人均耕地数直接影响人均粮食占有量。我国属于人多耕地少的国家,人均耕地0.094hm2,近年来人均占有粮食量达到440kg左右,距公认的粮食基本解决的标准水平(即人均500kg)还相差甚远。
不少地区为了弥补粮食的不足,一方面,毁林开荒、滥垦草原、围湖造田……将林地、草地、水域转变为耕地;另一方面,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以期增产粮食,从而造成土地资源的退化、破坏,使水土流失面积、土地沙化面积、土地污染面积不断扩大,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生态环境的恶化,反过来,又危及粮食生产。为了弥补粮食的不足,又急速地推进森林、草原、水域的耕地化,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此不断往复,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3.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由于人口急剧增长、资源不断耗竭、环境日益恶化,经济发展受阻,因此,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社会经济发展问题成为当今世界人们密切关注的四大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为了未来,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永续;另一层是社会、经济发展赖以支撑的资源、环境的持久永续。
中国是快速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正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重大挑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的必然选择。1996年正式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基本发展战略。
4.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
从土地管理视角看,应采取以下对策:
(1)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在于努力把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有效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代际之间关系)以及地区之间的关系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是以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宗旨,而不是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
要做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首先,要树立土地是一种稀缺自然资源的观念;
其次,要树立土地、人口、环境、经济发展的系统观,改变就人口论人口、就土地论土地、就环境论环境、就经济论经济的倾向。
(2)实现土地、人口、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
土地、人口、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土地、人口、环境三者中任何一个单独要素均不具备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只有三者结合所构成的整体,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
(3)选择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土地、人口、环境、经济组合运作模式
①要使经济增长与恶化环境的土地投入脱钩。
②实行以预防为主的环境政策。
③将土地资源利用的外部性内在化。
④实行有控制的人口转变。
⑤消除贫困。
三、土地管理的基本概念
1.土地管理的涵义
土地管理是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1)土地管理的主体是国家。国家委派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全国土地。
(2)土地管理的客体是土地以及土地利用中产生的人与人、人与地、地与地之间的关系。
(3)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和监督土地利用。目标是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
(4)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方法管理土地。
(5)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与控制。
(6)土地管理的目的和特点受社会环境的制约,主要受社会制度、土地制度的制约。
2.土地管理学的产生
土地管理学的产生主要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对它的需要、土地管理工作对理论和方法的需要以及土地科学工作者对它的探索、研究成果情况。
(1)土地管理学的产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土地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是社会物质生产得以进行的物质基础和生产资料。国民经济的发展、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都是与土地的合理利用、保护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今世界,随着人口的剧增,各项建设事业迅猛发展,耕地锐减,生态环境恶化,使得人口、土地、建设、粮食、环境成为举世瞩目的问题。如何协调好五者的关系,使之朝着预定的目标顺利地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这就要求将土地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开展系统的、卓有成效的研究,以不断提高土地管理的科学水平,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土地管理工作发展需要理论和方法对它的指导
当代,由于工业、农业等行业的大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土地管理工作提高到现代化的水平上,这就要求相应建立多层次、高效运行的土地管理系统,提高土地管理工作效率,不断优化土地利用,使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一切,都要求建立土地管理学,对土地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用以指导工作实践。
(3)科学工作者的探索和研究为土地管理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在土地管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外学者长期以来对作为土地管理对象的土地问题及土地管理活动本身的规律性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土地管理学的产生是这种研究的必然结果。
四、土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土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1)土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作为自然经济综合体的土地利用和土地关系的管理这一完整的、综合的、具体的社会现象的规律性,即研究调整土地关系和监督、调控土地利用,使之达到预定目标的管理活动的规律性。
(2)土地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①土地管理学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与其他部门管理学的区别在于研究的客体不同,也就是管理的对象不同。
②土地管理学是土地科学的一个子学科。它与土地科学的其他子学科共同构成了土地科学这一标准学科。
③土地管理学是将整个土地管理过程以及管理过程中的一切职能,经济、法律、技术、行政等各种因素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它是研究这一整体运动规律性的学科。
④土地管理学是介于土地科学和管理科学的一门交叉学科,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学科。
2.土地管理学的任务和内容
(1)土地管理学的基本任务是应用土地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和阐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调整土地关系,监督、调控土地利用的规律性,以达到平衡土地供需矛盾,取得尽可能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2)土地管理学的内容是由该学科的客体和该学科的对象决定的。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土地管理学内容体系可由下列几部分组成:
①土地管理的原理
包括土地的概念和特性、土地管理的经济学原理、土地管理的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现代管理原理。
②土地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内容包括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土地市场管理四大部分。
地籍管理是基础,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市场管理是手段,土地利用管理是核心。这是因为土地管理的总目标是取得尽可能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
土地管理常用的方法为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和技术方法。
③土地管理案例分析和操作实务
3.土地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综合分析法
土地管理是一个综合的社会现象,它涉及组织、技术、经济、法律、政治、心理、社会等方面,土地管理学只有对上述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使管理活动符合管理过程本身固有的规律。
(2)系统分析法
土地管理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这就要求采用系统方法研究如何使各层次的土地管理系统的目标、职能、原则、方法、机构、干部、技术、结构和过程互相协调起来,使整体与部分、整体与外部环境互相协调起来。
(3)比较研究法
比较研究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运用大量调查统计资料,对土地关系、土地利用及土地管理的历史、现状、未来进行对比分析和预测的方法。
比较研究包括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宏观比较和微观比较、动态比较和静态比较及其综合比较分析。
(4)模拟研究法
为了深入地了解土地管理过程和可能得出的结果,采用一些科学方法对管理行为进行模拟是管理学的一种有效研究方法,如利用仿真环境、数学模型、计算机技术、角色扮演等方式近似替代可能发生的行为过程,从中认识、分析和研究实际行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为实施有效的管理提供建议和方案。
(5)定性定量法
土地管理学着重研究对土地关系和土地利用这一完整的社会现象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这就要求对土地关系和土地利用决策找出质和量的规定性,因此,必须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定性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再用数学方法通过定量分析找出事物量变到质变的界限。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础,而定量分析是定性分析的深化,二者互相补充,相辅相成。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200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7 05:19 , Processed in 0.276313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