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共《财政学》(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6 15:06: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4885.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编委
目录
第一章 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问题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四章 经常性支出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五章 财政投资性支出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六章 转移性支出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七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构成分析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八章 税收原理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九章 税收的经济效应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章 税收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1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一章 我国现行税制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1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二章 国债和国债市场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1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三章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1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四章 预算管理体制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1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五章 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
 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详解
 1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六章 财政政策
 16.1 复习笔记
 16.2 课后习题详解
 1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七章 开放经济下的财政问题
 17.1 复习笔记
 17.2 课后习题详解
 1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内容简介                                                                                            


  《国内外经典教材辅导系列?金融类》是一套全面解析当前国内外各大院校金融类权威教科书的辅导资料。我国各大院校一般都把国内外通用的权威教科书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参考教材,这些教材甚至被很多考试(特别是硕士和博士入学考试)和培训项目作为指定参考书。这些国内外优秀教材的内容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给许多读者在学习专业教材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专业课,我们有针对性地编著了一套与国内外教材配套的复习资料,整理了各章的笔记,并对与本书相关的历年考研真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陈共主编的《财政学》(第7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是我国众多高校采用的财政学优秀教材,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金融类”专业考研参考书目。作为该教材的学习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陈共主编的《财政学》的课堂笔记基础上,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配套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以陈共主编的《财政学》为基本依据,参考了该教材的国内外配套资料和其他财政学教材的相关知识对该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精选名校真题,囊括所有考点。本书所选考研真题基本来自指定陈共主编的《财政学》为考研参考书目的院校,并对每道题(包括概念题)都尽可能给出详细的参考答案,条理分明,便于记忆。
  4.补充难点习题,强化相关知识。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各章知识难点的复习,每章参考了名校题库、众多教材及相关资料,精选了部分难题,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可以说本书的试题都经过了精心挑选,博选众书,取长补短。
  本书严格按照教材内容进行编写,共分17章,每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是课(章)后习题详解,对课后习题进行了详解的分析和解答;第三部分为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精选近年考研真题,并提供了详细的解答。
  圣才学习网│金融类(www.100xuexi.com)提供全国各高校金融类专业考研考博辅导班【专业课保过班、一对一辅导(网授)、网授精讲班、真题解析班(网授)等】、多媒体e书、多媒体题库(免费下载,送手机版)、全套资料(免费下载,送手机版)、金融类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教辅图书等。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陈共主编的《财政学》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财政学的师生参考。
  与传统图书相比,本书具有以下四大特色:
1.免费下载:无须注册均可免费下载阅读本书  在购买前,任何人均可以免费下载本书,满意后再购买。下载地址为:http://www.100eshu.com/DigitalLibrary/ajax.aspx?action=Download&id=14885(请复制到浏览器上面打开)。任何人均可无限制的复制下载圣才教育全部1万本多媒体电子书,既可以选择单本下载,也可以选择客户端批量下载。
2.免费升级:更新并完善内容,终身免费升级  如购买本书,可终生使用。免费自动升级指我们一旦获得最新考试真题,系统立即自动提示您免费在线升级您的产品,您将自动获得最新真题及高清视频。真正做到了一次购买,终身使用。当您的电子书出现升级提示时,请选择立即升级。
3.功能强大:记录笔记、全文搜索等十大功能  本书具有"记录笔记"、"全文检索"、"添加书签"、"查看缩略图"、"全屏看书"、"界面设置"等功能。
  (1)e书阅读器——工具栏丰富实用【为考试教辅量身定做】


  (2)便笺工具——做笔记、写反馈【圣才电子书 独家推出】

4.多端并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多平台同步使用  本书一次购买,多端并用,可以在PC端(在线和下载)、手机(安卓和苹果)、平板(安卓和苹果)等多平台同步使用。同一本书,使用不同终端登录,可实现云同步,即更换不同设备所看的电子书页码是一样的。

  圣才学习网(www.100xuexi.com)是一家为全国各类考试和专业课学习提供辅导方案【保过班、网授班、多媒体e书、多媒体题库】的综合性学习型视频学习网站,拥有近100种考试(含418个考试科目)、194种经典教材(含英语、经济、管理、证券、金融等共16大类),合计近万小时的面授班、网授班课程。
  如您在购买、使用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全国热线:400-900-8858(8:30-23:00),18001260133(8:30-23:00)
  咨询QQ:4009008858(8:30-23:00)

  详情访问:http://jr.100xuexi.com/(圣才学习网|金融类)
  圣才学习网编辑部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章 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1.1 复习笔记
一、财政概念
1.财政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
(1)财政的基本含义
①“财政”一词的来源
②财政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
财政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因而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
国家:国家是政治权力机构和公共服务机构,国家具有政治、社会和经济职能,而财政是为国家实施并实现其职能提供财力的,因而说财政是国家的经济行为或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无疑是正确的。
政府:政府是国家的执行机构和行政机关,国家是通过执行机构和行政机关来实施并实现其职能的,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由最高权力机构产生,具体贯彻执行由最高权力机构制定的法律和通过的决议,并受最高权力机构的立法监督。
③简略的财政概念
从实际工作来看,财政是指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它是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财政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政府的职能。
从经济学的意义来理解,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也可以理解为,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但这里的“分配”应理解为广义的分配,既包括生产要素的分配,也包括个人收入的分配。
(2)财政的基本特征
①公共性与阶级性
阶级性:国家历来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政府则是执行统治阶级意志的权力机构,因而财政既然是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那么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不言而喻的。
公共性:a.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前提的。这些经济利益相互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
b.公与私是对应的。就财产而言,公与私是产权关系的界定问题;就行政管理或事务管理而言,则是社会分工问题。
②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
强制性:财政这种经济行为及其运行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来实施的。当国家产生以后,对社会产品占有的过程中存在两种不同的权力:所有者权力和国家政治权力,前者依据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所有权占有,后者则凭借政治权力占有。
非直接偿还性:从财政收支的整体过程来看,我国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就这个意义上说,税收具有间接的偿还性,但是,每一个纳税人都无权要求从公共支出中享受与他的纳税额等值的福利。
③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财政的运行过程是有收有支,即通过“收入一支出、支出一收入”过程运行的,因而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构成财政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收支是否对称或平衡构成财政运行的主要矛盾。
围绕收支平衡这个轴心,合理安排支出规模和结构并提高使用效益,制定合理的税收和收费制度并保证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发挥国债的积极作用又防止赤字和国债发行的失控,制定财政管理体制,合理调节中央与地方关系,依据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及时调整财政政策等,就构成财政学的一条主线。
2.公共物品与公共需要——财政学的两个基础性概念
(1)公共物品
①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
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人类社会需要的各式各样的商品和服务,根据需求主体和供给渠道的不同,可以分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两大类:
a.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别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私人物品;
b.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②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
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通常应用两个基本标准: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a.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被排除在消费某种商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购买某种私人商品和服务后,他人就不能享用商品和服务所带来的利益。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将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每多提供一件或一种私人物品,都要增加生产成本。
b.非排他性是指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受益。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外部效应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也是公共物品的重要特征。
③混合物品
有些物品兼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征,因而称之为混合物品或准公共物品。
a.其中有些物品具有非竞争性而不具有非排他性。
b.其中有些物品只具有不充分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这种特征往往是由过分拥挤和外部效应两种不同情况引起的。
(2)公共需要
①公共需要与私人需要
人类社会的需要从最终需要来看无非是两类需要:一类是私人的个别需要,一类是社会的公共需要。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市场提供私人物品用于满足私人的个别需要,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用于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
②公共需要的特征
a.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
b.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
c.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代价(如缴税或付费),但这里的规则不是等价交换原则,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不能说谁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少享用,不付出就不得享用。
d.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所以,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
③公共需要涵盖的范围
a.包括政府执行其职能以及执行某些社会职能的需要,诸如行政、国防、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b.也包括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风险产业的投资;
c.从广义上讲,还包括政府为调节市场经济运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各项政策提供的服务,等等。
④社会的公共需要是共同的,但又是历史的、特殊的
共同性:一般地说,公共需要在任何社会形态下都是存在的,不因社会形态的更迭而消失,这是共同性。
特殊性:公共需要又总是特殊的,即具体地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形态之中。
对公共需要的历史性可以沿着两条线索去探讨:
a.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线索,研究在一个个具体的经济发展阶段上,社会产生了或可能产生怎样一些公共需要;
b.生产关系变迁的线索,研究在一个个具体的社会形态下,统治阶级或集团如何以社会公共需要的名义将剩余产品的分配做有利于本阶级或集团的安排。
3.关于财政与“公共财政”
“财政”与“公共财政”并用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
(1)中文中的财政”与“公共财政”两词都是从国外引入的,都是来自英文“public finance”一个词。而目前提出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就是“财政”,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应当是“公共财政”,也就是对同一个来源的两个词赋予不同的含义。
(2)从理论上说,涉及财政学的发展方向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后西方财政学又称为“公共经济学”,它的内容基本上是财政学的提升和发展,那么,中国财政学的发展方向是借鉴“公共经济学”。
20世纪初逐渐形成的福利经济学和随后的凯恩斯主义,为公共经济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但直到马斯格雷夫于1959年出版《财政学原理:公共经济研究》才首次引入公共经济学概念。
(3)“公共财政”一词的实际应用问题。经过讨论和争论才逐步澄清“公共财政”的基本思路:
①以满足公共需要为标准为财政定位,逐步理顺政府(财政)与市场的关系,转变政府的经济职能和财政职能,构建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切实解决过去财政的“越位”和“缺位”问题。
②提出公共财政主要是强调财政的“公共性”,不是搞“吃饭财政”,因为任何社会和任何国家的财政都有一定比例的生产投资性支出。
③不可一般地提出财政退出国有企业,因为财政投资即为政府投资,政府投资就要形成国有企业。
④防止出现因“强调”财政的公共性而忽视财政关系中的利益冲突,必须认真对待并处理好多方面的利益关系。
二、政府和市场关系——财政学的基本问题
1.学习财政学为什么从政府和市场关系说起?
(1)这里学习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财政学。
(2)我国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3)我国明确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今仍处于体制转换过程中,因而必须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发重新认识财政。
2.市场: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
(1)市场与市场效率
家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它为市场提供劳动力、资本和土地(在土地私有的条件下)等生产要素,并通过提供生产要素获取收入,而后用家庭收入到市场上购买生活消费品或从事投资,家庭的基本目标是满足需要和效用水平的最大化。
企业:企业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单位,它从家庭那里买进生产要素,通过加工转换为商品或劳务,而后将商品或劳务卖给家庭并获取企业收入和利润,企业的基本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并实现扩大再生产。
市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市场不仅是指商品交易的场所,而且是指在无数个买者与卖者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商品交易机制。
市场机制的基本规律就是供求规律:供大于求,价格下降,库存增加,生产低迷;求大于供,价格上涨,库存减少,生产增长;通过价格和产量不断的波动,达到供给和需求的均衡。
亚当·斯密将市场规律形容为“看不见的手”,认为不需要任何组织以任何方式的干预,市场可以自动地达到供给与需求的均衡,而且宣称当每个人在追求私人利益的同时,就会被这只“看不见的手”牵动着去实现社会福利。
帕累托最优状态: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这样一种状态:任何一种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又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帕累托还论证了达到帕累托最优所必须满足的条件,包括交换的最优条件、生产的最优条件、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
(2)市场失灵
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里我们统称为“市场失灵”。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垄断,市场效率是以完全自由竞争为前提的,然而当某一行业在产量达到相对较高水平之后,就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问题,这时就会形成垄断。
②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竞争性市场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要求有充分的信息,特别是在现代信息社会的条件下,信息构成商品生产、消费和营销的最敏感的神经系统。
③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完全竞争市场要求成本和效益内在化,产品生产者要负担全部成本,全部收益归生产者所有。外部效应是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其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外部效应就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外部效应典型的例子就是“公共物品”。
④收入分配不公,市场经济的第一次分配是要素分配,个人收入取决于劳动投入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投入资本的多少,即承认个人天赋及私人财产所有权,因而必然形成收入差距。
⑤经济波动,市场机制是通过价格和产量的自发波动达到需求与供给的均衡,而过度竞争不可避免地导致求大于供与供大于求的不断反复:这是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弊端。
3.政府: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
(1)政府的经济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
①所谓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既肯定了市场的配置效率,指明市场的作用是基础性的,同时也指明,不是所有资源都是可以通过市场来配置,市场经济要有政府介入,在资源配置中弥补市场的失灵,而不是替代市场,主要是提供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
②所谓国家宏观调控,则是指市场机制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必然存在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要求政府通过宏观政策协调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运行。
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可以通过图1-1来表示。

(2)政府干预程度和干预手段
政府干预程度是和政府规模相联系的,而政府规模一般是以财政支出(或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这一综合性指标来表示。一般而言,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政府规模呈逐步上升的趋势,达到一定阶段则相对稳定。
政府干预手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①立法和行政手段,主要是制定市场法规、规范市场行为,制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制定经济政策,实行公共管制、规定垄断产品和公共物品价格等。
②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事业单位,主要是生产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也可以在垄断部门建立公共生产,并从效率或社会福利角度规定价格。
③财政手段,财政的目标是最终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同时又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财政政策等手段调控市场经济的运行。
(3)政府干预失效
政府的运行是以政治权力为基础和前提的,而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权力不能创造财富,却可以支配财富,甚至凌驾于经济之上支配经济,这正是政府干预失效的根本原因。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诸多方面:
①政府决策失误。大的方面包括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失误,小的方面包括一个投资项目的选择或准公共物品提供方式选择不当等,而政府决策失误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
②寻租行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几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由于滥用权力而发生的寻租行为,也就是公务员特别是领导人员,凭借人民赋予的政治权力,谋取私利,权钱交易,化公为私,受贿索贿,为“小集体”谋福利,纵容亲属从事非法商业活动,等等。
③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也可视为政府干预失误。政府应提供的信息是多方面的,诸如经济形势判断、气象预报、自然灾害预测等都是引导经济运行的重要信息,一旦失误,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④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政府干预失效是指政府干预非但没有弥补市场失灵,而且干扰了正常的市场规则,损害了市场效率。
财政职能的“越位”:是指应当而且可能通过市场机制办好的事情而政府却通过财政手段人为地参与,如政府热衷于竞争性生产领域的投资,代替了市场职能。
财政职能的“缺位”:是指该由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办的事情而财政没有办或者没有办好,如公共设施、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投人不足等,这些都是政府干预失效或财政失职的表现。
三、财政职能
1.研究财政职能的思路和意义
财政是政府的一种经济行为,是履行和实现政府经济职能的手段,所以财政职能就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
(1)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只要存在着政府和财政,这种功能就不会消失。
(2)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或者说是经济体制转轨中的基本问题,所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重新认识财政概念的基本立足点,也同样是分析财政职能的基本立足点。
在界定财政概念时,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已经作了阐述,这里需要再明确以下三点:
①从总的方面说,政府(或财政)与市场的某些经济职能是共同的,如配置资源和收入分配是两者共同的基本职能,只是由于两者的运行机制不同,在实现同一职能中的适用领域、作用方式、经济效应方面就有所不同。
②由于市场失灵才存在政府介入或干预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同样政府也存在失效和缺陷,财政作为政府干预的主要手段,可能产生正效应,也可能产生负效应,即不仅无助于弥补市场失灵,甚至会干扰市场的正常秩序,给国民经济带来效率损失。但不论是正效应还是负效应,都是财政职能的表现。
③财政学关心的问题,不是在市场或政府的经济职能之外另寻新的财政职能,而是如何界定各自的最适领域和最佳的结合方式,最终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最优结合。
(3)经济学研究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决定及分配时采取部门法,将整个国民经济分为政府、企业(集体)、家庭(个人)和对外四个部门,研究财政同其他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也就是研究政府、企业、家庭和进出口之间的关系。因而从四个部门的相互关系出发,也是分析财政职能的另一种思路。
2.资源配置职能
资源配置,广义地理解可以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地理解可以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
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资源配置效率用什么指标来表示、如何通过政府与市场的有效结合提高资源配置的总效率以及财政在配置资源中的特殊机制和手段。
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
(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
(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对每项生产性投资的确定和考核都要进行成本一效益分析,对于公用建筑和国防工程之类的属于不能回收的投资项目,财政拨款应视为这种工程的成本,力求以最少的耗费实现工程的高质量,甚至作为财政收入主要形式的税收,也存在税收收入与税收成本的对比问题。
3.收入分配职能
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将流转税视为商品价格的追加,直接构成要素收入的一个项目,而所得税则是要素收入分配的再分配。因此,财政既参与由价格形成的起始阶段的要素分配,又参与在要素分配基础上的再分配。
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公平分配,因而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确定显示公平分配的标准和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特殊机制和手段。
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
(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原则上属于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不能越俎代庖,凡属于财政分配的范围,财政应尽其职。
(2)规范工资制度。这里是指由国家预算拨款的政府机关公务员的工资制度和视同政府机关的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制度。
(3)加强税收调节。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
(4)通过转移性支出,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4.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经济稳定包含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多重含义。
(1)充分就业是指可就业人口的就业率达到了由该国当时社会经济状况所能承受的最大比率。
(2)物价稳定是指物价上涨幅度维持在不至于影响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范围内。
(3)国际收支平衡指的是一国在国际经济往来中维持经常性项目收支(进出口收支、劳务收支和无偿转移收支)的大体平衡,因为国际收支与国内收支是密切联系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同时意味着国内收支不平衡。
(4)发展和增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①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的产品和劳务数量的增加,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人均水平来衡量。
②发展是一个通过物质生产的不断增长来全面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基本需要的概念,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包括消除贫困、失业、文盲、疾病和收人分配不公等现象,发展的总目标就是构建和谐社会。
财政实现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
(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财政政策是维系总供求大体平衡的重要手段。
(2)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例如累进税制度、失业救济金制度,都明显具有这种作用。
(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并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的最优结合。
(4)财政应切实保证前面提到的那些非生产性社会的公共需要,使增长与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协调,避免出现某些发展中国家曾经出现的“有增长而无发展”或“没有发展的增长”的现象。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4885.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9 04:06 , Processed in 0.119249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