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刘梦《小组工作》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6 15:22: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24392.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编委
目录
第一章 小组工作概述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二章 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三章 小组工作理论与小组动力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四章 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五章 小组的领导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六章 小组的沟通和冲突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七章 小组构成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八章 小组的筹备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九章 小组初期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章小组中期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一章 小组后期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二章 小组的评估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三章 小组工作在中国的实践和反思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略)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学校社会工作专业主干系列教材《小组工作》(刘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是我国高校广泛采用的社会工作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专升本、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
  为了帮助考生复习该教材,我们根据各类考试和考研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刘梦《小组工作》教材的配套辅导书(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社会工作相关资料对刘梦《小组工作》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最新补充内容,可免费升级获得。本书后期会进行修订完善,对于最新修订完善的内容,均可以免费升级获得。
  圣才学习网(www.100xuexi.com)提供社会学等各种考试及经典教材辅导方案【保过班、网授班、多媒体e书、多媒体题库等】。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刘梦主编的《小组工作》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社会工作的师生参考。
  与传统图书相比,本书具有以下五大特色:
1.720度立体旋转:好用好玩的全新学习体验  圣才e书带给你超逼真的3D学习体验,720度立体场景,任意角度旋转,模拟纸质书真实翻页效果,让你学起来爱不释手!

2.免费下载:无须注册均可免费下载阅读本书  在购买前,任何人均可以免费下载本书,满意后再购买。下载地址为:http://www.100eshu.com/DigitalLibrary/ajax.aspx?action=Download&id=24392(请复制到浏览器上面打开)。任何人均可无限制的复制下载圣才教育全部3万本3D电子书,既可以选择单本下载,也可以选择客户端批量下载。
3.免费升级:更新并完善内容,终身免费升级  如购买本书,可终生使用。免费自动升级指我们一旦对该产品的内容有所修订、完善,系统立即自动提示您免费在线升级您的产品,您将自动获得最新版本的产品内容。真正做到了一次购买,终身使用。当您的电子书出现升级提示时,请选择立即升级。
4.功能强大:记录笔记、全文搜索等十大功能  本书具有“记录笔记”、“全文检索”、“添加书签”、“查看缩略图”、“全屏看书”、“界面设置”等功能。
  (1)e书阅读器——工具栏丰富实用【为考试教辅量身定做】

  (2)便笺工具——做笔记、写反馈【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5.多端并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多平台同步使用  本书一次购买,多端并用,可以在PC端(在线和下载)、手机(安卓和苹果)、平板(安卓和苹果)等多平台同步使用。同一本书,使用不同终端登录,可实现云同步,即更换不同设备所看的电子书页码是一样的。

  圣才学习网(www.100xuexi.com)是一家为全国各类考试和专业课学习提供辅导方案【保过班、网授班、3D电子书、3D题库】的综合性学习型视频学习网站,拥有近100种考试(含418个考试科目)、194种经典教材(含英语、经济、管理、证券、金融等共16大类),合计近万小时的面授班、网授班课程。
  如您在购买、使用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全国热线:400-900-8858(8:30~23:00),18001260133(8:30~23:00)
  咨询QQ:4009008858(8:30-23:00)

  详情访问:http://www.100xuexi.com/(圣才学习网)
  圣才学习网编辑部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章 小组工作概述
1.1 复习笔记
一、小组工作的涵义
1.小组的含义
(1)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对小组有如下定义(何洁云等,2002):
①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
②感到有整体意识,而这个整体将会维持一段时间;
③互相影响;
④有控制其成员相互影响的明确规范或规则;
⑤有一套角色。
(2)香港理工大学何洁云等通过梳理学者们对小组的定义,提出小组具有下列特征(何洁云等,2002):
①有一个人以上;
②形成关系;
③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④成员间互相影响;
⑤地位与角色的演变;
⑥成员有归属感;
⑦小组有发展阶段;
⑧有例如规范、准则等社会控制;
⑨小组的文化与气氛。
2.小组工作的含义
海伦·诺森(Helen Northern)的定义(何洁云等,2002):社会工作实践将小组既当做过程也当做手段,它通过小组成员的支持,改善他们的态度、人际关系和他们应付实际生存环境的能力。
这种方法强调通过小组过程及小组动力去影响案主的态度和行为。小组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潜力透过成员间的分享、相互分担和互相支持而发挥出来,当然,这还需要小组工作者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和指导。
3.小组工作的特征
(1)小组是由组员和工作者组成的关系体系。在这个复杂的关系体系中,有工作者和组员的互动,更多的是组员彼此之间的互动。
(2)小组工作是在互动过程中,通过彼此分享、分担、支持、教育、治疗等小组动力,带来组员态度和行为的改变。所以,小组是在互动过程中产生动力、带来改变的。
(3)小组工作既是过程,也是组员改变的方法和手段。与社会工作中个案、社区工作方法不同,小组工作是通过有目的的小组经验,改善组员的态度、行为和应对社会环境的能力。
(4)小组工作都有明确的目标。不同模式下的小组工作,目标是很不相同的。社会目标模式下的小组是培养组员的社会意识、社会责任和社会良知,提升组员的社会功能;互惠模式下的小组强调改善组员与社会的关系;治疗模式下的小组协助适应不良的个人达到和恢复预期的社会功能。所以,小组工作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寻找组员的真实需求,界定问题,厘定小组的目标。
二、小组工作的功能和类型
1.小组工作的功能
(1)克莱因(Klein)(Reid,1997)提出了小组工作具有八个方面的功能和目标。
①康复。是指针对有问题的组员,帮助其在情绪、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过程。
②能力建立。是指组员在小组中成长和发展的过程,是一种透过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意识和自信心,而不是治疗的过程。
③矫正。是指协助违反社会秩序、道德规范或侵犯他人利益的“问题”组员,在小组工作中改变的过程。
④社会化。是指协助组员学习社会规范和人际关系技巧的过程。
⑤预防。是对可能发生的困难做预测,并提供人们所需要的环境支援。
⑥社会运动。通过鼓励组员参加社会运动,使个人学会领导、服从、参与、决策等方法,并承担社会责任。
⑦问题解决。协助组员做出决定并解决问题是小组工作的主要功能之一。
⑧社会价值。鼓励组员实现其社会价值。组员通过参加社会行动和组员间的互相帮助,很容易获得一种成就感和自我实现感,借此可以提高组员的自信心,体现组员的社会价值。
(2)美国社会工作协会归纳小组工作的功能有五项(李建兴,1979):
①协助小组组员学习参与小组活动的方法,进而发展一种积极的公民责任感;
②协助个人发展其成长的潜能,透过集体经验和人际关系,丰富其生活内容;
③协助个人实现社会整合或发展同辈关系,以加强自我认识和社会归属感;必要时支持个人应付紧张状态,以帮助其适应新环境;
④协助个人维持一种满意的社会功能;
⑤当发生社会冲突和解组时,为个人提供集体的经验。
(3)中国的小组工作的功能
①对组员而言,小组有助于个人学习群体经验。组员在工作者的协助下,通过与其他组员的互动,得到支持,改变情绪、态度和行为,从而增强其应付社会变迁的能力和自信心,更加适应社会。
②对整个小组而言,小组工作有助于建立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和谐的人际关系,使组员在健康的团队氛围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组员通过与其他组员的合作,培养了一种团队精神,这种团队的凝聚力可以增强社会和谐、团结和稳定。
③对社会环境而言,小组可以极大地丰富社会资本(社会关系网络),小组对个人提供的经验和力量,无疑对整个社会的整合和健康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小组还可以通过组员的社会行动,推动环境和社会政策的改变,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
2.小组工作的类型
小组工作类型有不同的分类标准。香港理工大学何洁云等根据下列分类标准,描述了小组的类型(何洁云等,2002)。
(1)小组的形成
①组成小组。小组是通过外部的影响和干预而组建起来的,这种小组一般有较强的目的性和结构性。比如任务小组、工作委员会、兴趣小组等。
②自然小组。自然小组是人们自然而然聚在一起的小组。由于一些自然事件、成员间的互相吸引或感觉需要等因素而形成,他们通常具有较低的组织结构,如家庭、朋辈小组、街头玩伴群体等。
(2)组员的参与
①自愿小组。是基于组员自身动机和主动性而形成的。自愿小组中所有组员都是自愿参加。比如志愿者小组、家长技巧训练小组等。
②非自愿小组。组员不是因为自身动机和主动性组成的,具有强制参与性的小组。例如,在矫治机构中用于组员转变行为的治疗小组(戒毒小组等)。
(3)成员间的联系
①基本小组。基本小组的组员具有较高的互动频率和紧密联系。基本小组都是很小型的,小到组员可以用面对面的方式与任何一个人互相交流。最典型的基本小组就是家庭,有些互动性小组(如成长小组等)也会有这样的效果。
②次层小组。组员之间相互联系较少而且关系不甚密切。例如同事等。
(4)小组的结构
①正式小组。具有正式的小组结构、确定的角色和地位。通常,正式小组有特定的目标去指导组员的行为。任务小组、行动小组、教育小组等都属于这种类型。
②非正式小组。不具有正式的结构。通常,小组没有明确的目标,组员自然地聚拢在一起,通过互动达到交往和满足个人需求的目的。如同学小组、街头玩伴小组等。
(5)组员的界限
①封闭小组。封闭小组从小组聚会开始到结束都是相同的成员组合,不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增加或减少组员。一般说来,深刻的互动关系和一些特殊的治疗关系都是在封闭的小组中完成的。比如,对吸毒者所做的“情感小组”。
②开放小组。在小组过程的任何时间都允许成员加入和离开。一般社会目标模式下的小组都具有很高的开放度。
(6)小组的性质和目的
①社交小组。小组目标是组员的关系改善和互动。小组活动围绕着提升组员的社会交往能力开展。这种小组在我国的学校和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有所开展。
②教化小组。小组有明确的角色指引和行为规范指导。通过小组工作教化和训练组员品德、行为、纪律等方面规范化,提升他们的自觉意识。学校、青少年中心等有很多教化小组。我国目前主要通过说教方式而很少用小组工作进行教化。
③服务或志愿者小组。通过小组开展义务服务工作,培养和发掘公民的服务意识和潜能。我国有许多志愿者小分队就属于此类。
④兴趣小组。通过小组发展和培养组员的各种兴趣和能力,陶冶情操。我国学校和青少年中心都举办各类兴趣班。
⑤任务小组。小组有明确的任务(工作)取向。比如环保小组、艾滋病公共宣传小组等。我国有各类任务小组。
⑥意识提升小组。这类小组致力于对组员的增权,提高他们对自己和社会整体的意识。比如,妇女意识提升小组、单亲母亲支持小组等。
⑦教育小组。用小组的方法帮助组员学习与自己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相关的各类知识,目的是增进小组组员适应社会(生活)的知识和技能。用小组的方式进行“非正规教育”,学习与自己生存有关的知识和经验,对组员能力提升和自信心培养作用很大。比如,家长技巧训练小组、性病艾滋病青少年小组、村妇手工艺传习小组等。
⑧成长小组。成长小组通过组员之间的互动,促使他们从思想、感情和行为等多方面觉醒并深刻反思,从而不断获得成长。小组最终的目的是帮助组员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情绪、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获得改变(成长)。例如,大学生成长小组、老年人成长小组等。我国许多机构都做过成长小组,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⑨治疗小组。治疗小组是通过小组互动,帮助有“问题”(如社会功能丧失,违反法律和道德等)的组员恢复社会功能,改变“不良”行为和态度,治愈身心“疾病”等。例如戒毒小组、偏差青少年行为矫治小组、精神病人适应社区生活小组等。
⑩社会化小组。帮助组员学习社会适应技巧和行为方式,提高他们应对社会压力的能力。例如提高青少年自信心小组,帮助儿童学习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康乐小组等。
?自助和互助小组。这些小组都是以组员自己的资源作为支持,以达到转变态度和行为的目的,或者达到解决社会问题的目的。例如,针对下岗女工建立的创业自助互助小组,单亲母亲或受虐妻子支持小组等。
?社会行动小组。这类小组工作的目的是利用小组资源,集结社会力量,达致社会改变,维护小组组员或社区的整体利益。这类小组已经趋向于社区工作的方法。各种类型的发展性小组工作就是通过群体组织的方式,进行社区倡导或社区教育等,目的是推动社区的改变。例如,一个以环境保护为宗旨的小组,就是通过社区倡导和宣传等行动,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表1-1 社会小组工作类型表
  分类标准
  
  社会工作小组
  
  形成
  
  组成小组
  自然小组
  
  参与
  
  自愿小组
  非自愿小组
  
  联系
  
  基本小组
  次层小组
  
  结构
  
  正式小组
  非正式小组
  
  成员界限
  
  封闭小组
  开放小组
  
  性质/目的
  
  社交小组
  教化小组
  服务或志愿者小组
  兴趣小组
  任务小组
  意识提升小组
  教育小组
  成长小组
  治疗小组
  社会化小组
  自助和互助小组
  社会行动小组
  

三、小组工作的发展历史
1.小组工作的萌芽(1900--1920)
(1)20世纪初最早尝试采用小组的方式来开展教育和精神健康活动,以实现助人目的的人应该算是约瑟夫·何西·普拉特,他是一个波士顿内科医生,1905年为肺结核病人主办了一个小组。小组的初衷是为了节约资源,向更多的人传播有关家庭照顾的信息和知识,但普拉特后来意识到小组具有互相支持的功效。
(2)最早的学校小组是在1907年由耶西·戴维斯主持的,他是密执根州的一位校长。他开办的小组主要是进行教育及职业价值观的指导,每周活动一次。
(3)1909年,精神病医生科第·马希认为小组中的互动能够促进康复,于是他在给医院中的病人开展现在被称作心理教育的小组工作,虽然他的工作基调含有精神和宗教成分,但是,他相信小组的互动具有治疗功能,这一点非常重要。当时,人们开始相信小组是有效的,但是没有人想过尝试去评估小组成果。
2.小组工作的缓慢发展(1920--1930)
(1)20世纪20年代,小组工作开始在医院中出现。爱德华·拉策尔运用小组来治疗那些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病人。福李曼和柏林盖认为,拉策尔治疗成功的因素是“普遍化”和“社会互动”。
(2)同一时期,阿尔夫莱德·阿德勒在维也纳开办儿童和他们家庭的小组,这些小组把孩子的问题与家庭历史联系起来。阿德勒认为,个人的社会需要就是寻求归属感,他开始将小组工作程式化了。后来,鲁道夫·德莱克尔接受了阿德勒的程式,将小组工作运用到酗酒者之中。
(3)雅各布·莫雷诺在维也纳运用行为和小组动力学的观点,创立了心理剧,并将其运用到小组当中。莫雷诺发展出来的一些概念,如角色扮演,重视此时此刻互动,强调共情,提倡陶冶情操,鼓励组员互相帮助等,都被后来的小组工作所接纳。莫雷诺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他将小组工作手法运用到情绪有问题的人群中,完全改变了过去的小组工作只针对精神病人的局面。
(4)20世纪20年代,小组工作发展的另一个表现就是研究人员开始对小组现象进行研究。澳波特采用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对组员在小组中的贡献进行测量,以研究小组是如何影响组员的。
3.小组工作的快速发展(1930--1945)
20世纪30年代是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社会改革的研究成果得到人们的认识,从而也推进了小组过程的发展。从教育学到精神病学,到社会工作和社会学,到心理学,到宗教,实务工作者越来越意识到小组在影响社会行为方面的作用。这个阶段出现了几个重要事件。
(1)小组研究出现了专业化和规范化,在实验室中,研究者检测了小组成员如何被另一些持有特定理念的组员影响的。小组成员在小组过程中融入小组过程的程度等现象,也成为学者研究的对象。
(2)这一时期,从实务层面来看,医院的小组工作发展最快,心理学家们开展住院病人和非住院病人小组,路易斯·温德尝试着鼓励家庭转变,并通过宣泄情绪来帮助病人及其家人重新创造一个健康的家庭。
(3)研究成果和出版物开始大量出现。莫雷诺在1932年写了第一本关于小组心理治疗的书。同时,他提出了“小组治疗”和“小组心理治疗”的术语,他的心理剧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逐渐流行起来。1942年,莫雷诺创立了小组心理治疗和美国心理剧协会。斯拉夫松创立美国小组心理治疗联盟,《全国小组心理治疗》成为它的正式出版物。
(4)在研究小组过程中,资料收集的方法也不断增加。社会学家开始关注对小组规范的研究。勒温从40年代开始研究小组的动力学及小组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勒温、李皮特和怀特开始研究小组领导人特征(如专政、民主、放任等)及其对组员行为和小组过程的作用和影响。这些研究结果有力地推动了小组工作的发展。
4.小组工作的专业化(1945--1960)
这个时期小组工作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理论著作大量出版;研究和实务开始走向职业化和专业化。
(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小组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由于法西斯的奴役,使人们意识到小组的力量,公民积极参加社区生活。此时,无论是前线还是后方,许多个案和小组工作者参与战时服务。
同时精神病学专业的发展使小组治疗和援助十分流行。美国成立了许多小组研究会,产生了很多知名的小组专家并出版了有影响的专著。
(2)美国的科伊尔教授在1946年全美社会工作大会上提出的说法“小组工作应是社会工作方法”被大会接受。从此,小组工作成为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
这一时期有四部专著影响最大:
①科伊尔(Coyle)《小组工作对美国青年的服务》;
②威尔森(wilSon)《社会小组工作实务》;
③特雷克《社会小组工作》;
④科诺普卡《以儿童为对象的治疗性小组工作》。
(3)20世纪50年代,实证研究激增,特别是关于小组结构、小组趋向、小组领导关系变量和不同小组的设置的研究。
50年代小组工作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小组工作的方法开始引入到家庭辅导中,代表人物是德莱克尔和约翰·贝尔。
在这一时期,发展性小组工作模式被理查德·布莱克和简·穆顿正式提出;小组辅导的概念开始取代小组指导。爱德华·德明的“质性小组”,即任务和工作小组,也开始得到更广泛的运用。
1958年,海伦·德莱佛主编的第一本小组工作的教科书《小组讨论中的辅导和学习》正式出版。所有这一切,都标志着小组工作逐渐走向成熟,作为一种干预模式,开始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运用。
5.小组工作的新方法(1960--1980)
(1)到了20世纪60年代,小组工作作为一种工作方法,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一批杰出的代表人物,他们发展了一些新的小组工作方法。
①卡尔·罗杰斯将个别辅导理论运用到小组中,并发明了“对质小组”,成为促进个人成长的一个重要手段。
②乔治·巴赫和佛莱德·斯托勒发明了马拉松小组,旨在帮助人们增强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这种小组的时间持续很久,从24小时到48小时不等,组员在这段时间内都聚在一起,这种长时间的接触能够增强组员之间的信任度,降低防卫,通过互动获得一种成长。
③佛里茨·派里斯将个案辅导和小组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专业干预更有成效。艾力克·波恩提出了交流分析的概念。威廉·舒茨将身体语言引入到小组过程中,如身体接触和拥抱等。
(2)进入70年代后,小组工作的研究和实务都出现了新的趋势。针对60年代小组工作蓬勃发展的局面,人们开始认真地审视这个方法,出现了一些批评和争议。
①贾尼斯提出了“小组思维”的概念,他认为,这种在小组中产生的一致的思维方式,会对组员形成控制,从而会破坏个人的成长,削弱小组解决问题的能力。李夫顿则认为,成长小组中的民主思想得不到体现。
②为了进一步将小组工作职业化,1973年,美国成立了小组工作专家协会(the Association for Specialists in Group Work,简称ASGW),该协会成为一个指导小组工作实务的专业机构。
(3)70年代在小组工作研究中,出现了几位著名的学者,他们是欧文·雅伦和乔治·盖兹达。雅伦的主要贡献在于总结了小组的11项治疗性因素,发现了小组领导者的个人特质对小组发展的影响。盖兹达的主要贡献在于通过所收集的大量资料证明不同的小组工作者是如何认识并主持小组实践的。他们的研究为80年代的发展性小组工作模式奠定了基础。
6.小组工作的现状(80年代至今)
20世纪80年代小组工作的发展特点可以归纳为:理论发展迅速,小组形式多元化和研究成果大量出现。
(1)系统论在小组工作中得到推广,自助小组像雨后春笋迅速发展起来,发展性小组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小组在很多背景下被采用,如学校、医院、社区服务中心、企业等。随着国际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团队工作受到关注。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任务和工作小组及机构发展的小组实践。
(2)50年代在所有的咨询研究中,只有5%的文章是关于小组的;70年代,小组工作的研究文章上升到20%;进入80年代后,比例上升非常快。
(3)盖兹达定义了小组工作的发展性理念。发展模式断言小组工作有许多阶段,这些阶段一个接着一个随着规定的发展模式贯穿于小组之中。而且,小组领导者用到的技巧是发展性的,因此他们根据小组组员的需求和期望,通过特殊的介入来开展小组工作。随着对小组结构和过程的研究的减少,对小组因素产生效果的应用研究增多了。
(4)在过去的10年中,研究的重点是小组工作在一些特殊领域的应用。这些研究包括针对抑郁、暴饮暴食的治疗小组,夫妻治疗,儿童行为转变计划,特定残障的支持小组,不同年龄失去亲人者的小组。研究的内容包含多个比较组,比较不同的小组技巧在某些特定问题小组中的运用,以及评估有关“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小组模式效率”。这意味着,研究者们可以发现,在某种条件下什么样的案主类型需要用什么样的小组介入和技巧。
7.小组工作在我国的发展
(1)小组工作在港台的发展
①香港的小组工作最早是由基督教男女青年会在20世纪初期开始的,早期的活动是以帮助社会下层的劳苦大众为主,为他们提供识字的机会和廉价的住房等。
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男女青年会还提供战时服务,将不同背景的人组织起来,参加各种小组的服务。战争结束后,继续为青少年提供识字服务和照顾课外活动。虽然这个时期的小组活动没有专业人员的领导,但是,这些小组活动的目的和内容与现在的友谊小组没有什么区别,因此,有人认为,香港的小组工作起源于男女青年会的活动。
③二战结束后大批难民由内地涌往香港,为了有效地处理因难民而引起的社会问题,香港社会福利联会于1950年成立,并要求香港大学培训专业社会工作者。随后,小组工作主要在为儿童提供服务的领域得到发展,主要的服务内容为教育和娱乐,小组工作被认为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④1967年,香港大学社会工作系成立,小组工作成为社会工作方法主要课程之一。从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小组工作的内容从娱乐、教育开始转向辅导和治疗,服务的对象也开始由青少年转向他们的家庭,以及年轻的夫妻。
⑤到了80年代,离婚、家庭暴力、老人照顾等问题引起了小组工作者的关注,服务对象开始包括老人、妇女、儿童和一些特殊人群。
⑥到了90年代,香港的小组工作开始出现整合性、治疗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小组的目标基本上分为:促进个人成长,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参与,增强个人适应社会环境、解决个人问题的能力,改善人际关系等;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也出现了多元化趋势。
⑦在台湾,小组工作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工作领域,小组工作已经成为台湾各大高等学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必修课。同时,小组工作作为一种工作方法,在医院和健康机构、学校、司法机构、工业机构,以及一般的社会服务机构中得到普遍运用(李增禄,1995),并且得到服务对象的好评(秦燕,1996)。
(2)小组工作在内地的发展
小组工作在内地的发展历史不长,但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工作的做法却历史悠久。
①辛亥革命以后,大陆开始涌现出不同性质的小组,其中有一些救济性、互助性的小组,基本上有五种类型:
a.私人办的社会救济福利小组;b.官方办的社会救济福利小组;c.宗法性的社会救济福利小组;d.宗教性的救济福利小组;e.外国人办的救济福利小组。
这五种类型的社会救济福利小组有一些是交叉的。例如在外国人办的社会救济福利小组中有很多都是宗教性的救济福利小组。私人性的和宗法性的社会救济福利小组也往往掺杂在一起。这些救助小组在帮助有困难的人群渡过难关的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也出现了很多群众性小组,例如全国总工会、中国青年联合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和中国红十字会等,都各自担负了一部分向特殊人群提供社会服务的职责,在帮助困难人群解决生活困难、改善家庭关系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③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工作,还普遍存在于不同的行业中。据统计,我国的小组大体可以分为11种类型:
a.行业性小组,是由同行业的企业自愿组成的,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各种服务的非营利性小组;
b.群众性小组,指由各阶层的人民群众组织起来的小组;
c.学术性小组,指从事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学术研究活动的小组;
d.文化艺术小组,指文学、艺术、戏剧、音乐、美术等文艺工作者进行艺术交流、联谊活动的小组;
e.体育工作小组,由体育工作者或体育爱好者组成的研究理论、交流技艺的小组;
f.社会福利小组,是指以推动和发展社会福利事业为宗旨的小组;
g.基金会,是指民间非营利性的对国内外社会组织和个人自愿捐赠的基金进行接纳和管理的组织;
h.新闻工作小组,是由新闻工作者组成的旨在从事新闻工作交流的小组;
i.联谊性小组,指以联络友谊、交流情感为宗旨的小组;
j.宗教小组,是指由信仰宗教的群众组织的从事宗教事务活动的小组;
k.为国外各种小组在中国登记注册的小组,大多从事救济、康复和慈善事业等。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小组基本上是以任务为本的小组,缺乏专业人员的介入,基本上是通过行政手段来提供服务的。
④专业的小组工作在内地的发展,基本上是在90年代初期。随着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建立,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主要工作方法,被列入教学大纲之中。这表明,小组工作作为一门专业方法,在内地开始进行传播。
⑤目前内地运用小组工作的领域主要包括:学生、妇女、青少年、老人和残疾人等;小组工作的目标基本定位在:发挥个人潜能,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变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小组的类型主要是:成长小组、支持小组、互助小组和治疗小组等。从事专业小组工作的人员主要为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和在校的专业教师和学生。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24392.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10 04:30 , Processed in 0.092968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