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何雪松《社会工作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6 15:23: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24821.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章 社会工作理论:概念、历史与意义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理论范式:四个传统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三章 心理动力理论(上):精神分析与自我心理学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四章 心理动力理论(下):客体关系和自体心理学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五章 认知、行为理论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六章 系统视角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七章 生态视角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八章 社会发展视角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九章 存在主义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章 灵性视角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一章 结构视角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二章 赋权视角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三章 女性主义视角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四章 叙事治疗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五章 寻解治疗
  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六章 优势视角
  16.1 复习笔记
  1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七章 未来与展望
  17.1 复习笔记
  17.2 课后习题详解(略)
第二部分 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中山大学社会工作概论与理论(代码651)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2年中山大学社会工作概论与理论(代码650)考研真题
 2013年中山大学社会工作原理(代码331)考研真题
 2013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工作原理(代码331)考研真题
 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工作原理(代码331)考研真题及详解
                                                                                                                                                                                                    内容简介                                                                                            


  社会工作精品教材、十一五上海市重点图书《社会工作理论》(何雪松主编,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是我国高校广泛采用的社会工作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专升本、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
  为了帮助考生复习该教材,我们根据各类考试和考研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何雪松《社会工作理论》教材的配套辅导书(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社会工作相关资料对何雪松《社会工作理论》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精选5套名校考研真题,包括中山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首都经贸大学等近年的考研真题,并对部分考研真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4)最新补充内容,可免费升级获得。本书后期会进行修订完善,对于最新修订完善的内容,均可以免费升级获得。
  圣才学习网(www.100xuexi.com)提供社会学等各种考试及经典教材辅导方案【保过班、网授班、3D电子书、3D题库等】。。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何雪松主编的《社会工作理论》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社会工作的师生参考。
  与传统图书相比,本书具有以下五大特色:
1.720度立体旋转:好用好玩的全新学习体验  圣才e书带给你超逼真的3D学习体验,720度立体场景,任意角度旋转,模拟纸质书真实翻页效果,让你学起来爱不释手!

2.免费下载:无须注册均可免费下载阅读本书  在购买前,任何人均可以免费下载本书,满意后再购买。下载地址为:http://www.100eshu.com/DigitalLibrary/ajax.aspx?action=Download&id=24821(请复制到浏览器上面打开)。任何人均可无限制的复制下载圣才教育全部3万本3D电子书,既可以选择单本下载,也可以选择客户端批量下载。
3.免费升级:更新并完善内容,终身免费升级  如购买本书,可终生使用。免费自动升级指我们一旦对该产品的内容有所修订、完善,系统立即自动提示您免费在线升级您的产品,您将自动获得最新版本的产品内容。真正做到了一次购买,终身使用。当您的电子书出现升级提示时,请选择立即升级。
4.功能强大:记录笔记、全文搜索等十大功能  本书具有“记录笔记”、“全文检索”、“添加书签”、“查看缩略图”、“全屏看书”、“界面设置”等功能。
  (1)e书阅读器——工具栏丰富实用【为考试教辅量身定做】

  (2)便笺工具——做笔记、写反馈【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5.多端并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多平台同步使用  本书一次购买,多端并用,可以在PC端(在线和下载)、手机(安卓和苹果)、平板(安卓和苹果)等多平台同步使用。同一本书,使用不同终端登录,可实现云同步,即更换不同设备所看的电子书页码是一样的。

  圣才学习网(www.100xuexi.com)是一家为全国各类考试和专业课学习提供辅导方案【保过班、网授班、3D电子书、3D题库】的综合性学习型视频学习网站,拥有近100种考试(含418个考试科目)、194种经典教材(含英语、经济、管理、证券、金融等共16大类),合计近万小时的面授班、网授班课程。
  如您在购买、使用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全国热线:400-900-8858(8:30~23:00),18001260133(8:30~23:00)
  咨询QQ:4009008858(8:30-23:00)

  详情访问:http://www.100xuexi.com/(圣才学习网)
  圣才学习网编辑部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章 社会工作理论:概念、历史与意义
1.1 复习笔记
一、社会工作理论的含义
1.理论的含义及要素
(1)含义
理论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概念和判断构成的知识架构,它旨在从一般水平上或较高层次上来描述和解释现象的存在与变化,是对经验知识的抽象,即它来源于经验知识,但在抽象层次上高于经验知识,更具有概括性。
(2)要素
概念以及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的判断(即命题或假设),它们可以将复杂的现实或现象简单化或模式化,从而有助于人们辨识其间的关联和变化。
2.社会工作理论的含义
社会工作理论是关于社会工作的各种知识架构的总称。
(1)Howe认为社会工作理论包括两大部分:“为社会工作的理论”和“社会工作的理论”。
①“为社会工作的理论”关注的是人与社会的本质、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联。
②“社会工作的理论”涉及社会工作的本质、目标、特色和过程。
③“为社会工作的理论”和“社会工作的理论”是相互贯通的,“为社会工作的理论”包含着特定的“社会工作的理论”,“社会工作的理论”也蕴涵着“为社会工作的理论”的要素。
(2)Sibeon理论划分
表1-1 理论的划分
  理论类型
  
  “正式”理论
  
  “非正式”理论
  
  关于什么是社会工作的理论
  
  界定福利本质与目标的书面论述
  
  由实践者总结的用于界定社会工作“功能”的道德、政治、文化价值准则
  
  关于如何开展社会工作的理论
  
  书面的实践理论
  
  从经验中总结出的未成文的实践理论
  
  关于案主世界的理论
  
  正式的、书面的社会科学理论与经验数据
  
  实践者使用的经验与一般的文化意涵
  
  

(3)Rees与Fook分别对社会工作理论进行了三个层面的区分,但两者具有高度的关联性。
第一层次是指唯物主义者的社会理论或大理论与知识基础,它关注的是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以及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目标,并为后面的两个层次的理论确立基本脉络。
第二层次的理论是策略理论或实践理论,它聚焦于干预策略并致力于阐明社会工作者如何行动或应该如何行动。
第三个层次是实践观念或具体实践,即关注如何将经验、知识应用于具体的实践之中。这三个不同层面的理论是相互关联的。
二、社会工作理论的历史演进
1.Howe的七阶段模型
Howe将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七个阶段。
(1)“调查”阶段。这一阶段社会工作者是事实的收集者,扮演调查者的角色。社会工作被视为“助人的艺术”,缺乏对理论的清晰认识,主要是将常识应用于不寻常的情景之中。
(2)精神分析学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社会工作经历了一个所谓的精神病学的洪水期,弗洛伊德成为社会工作理论模式的核心人物,一时间社会工作几乎就成为精神分析工作。这一局势随后得到一定程度的纠偏。
(3)“诊断学派”和“功能学派”并立的时期。诊断学派是在精神分析学说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旨在探索和解决案主的精神疾病。而功能学派则将个人的行为视为情景的后果,聚焦于此时此地,案主而非社工是助人关系的中心。
(4)“获得”阶段。这一阶段社会科学理论得到长足的进展,这为社会工作借用不同的知识架构提供了基础,包括心理动力论、认知理论、行为理论,诸如此类。
(5)“盘点”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来,社会工作逐步对已有的理论、模式和流派进行整理、分类和排列。
(6)“理论统整”阶段。即致力于将理论整合于同一个屋顶下,出现了若干具有包容性的理论视角,特别是系统视角,社会功能成为一个重要的共享词汇。
(7)“理论归类”阶段。理论多元是这一阶段的重要特征,社会工作者在这样的情境下只能是致力于理论的分类化和有序化,出现众多的理论分类模式。
2.六阶段模型
六阶段模型是结合Howe的七阶段模型和Kemp、Whittaker和Tracy对社会工作理论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拟提出一个六阶段模型(见表l.2)。
(1)开创期(19世纪90年代-20世纪20年代),这一时期以Richmond的《社会诊断》为标志。
(2)“功能——诊断”期 (20世纪30年代),围绕功能学派和诊断学派的论争而展开的 。
(3)调整期(20世纪40年代),这一时期延续前一阶段的论争出现了中间路线,包括问题解决模式、心理社会学派。
(4)整合期(20世纪70年代),主要标志是系统视角的兴起,它肇始了社会工作的综融模式。
(5)过渡期(20世纪80年代),社会建构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和不同的激进理论的影响逐步浮现,为下一时期进行了理论准备。
(6)多元化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不同的理论相继涌现,其中不乏整合、折中的视角,这种趋势在21世纪更为明显。
这六个阶段模型从历史的角度让读者对社会工作理论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
表1-2 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历程



三、社会工作理论的类型
1.Payne的三分模型
Payne将社会工作理论分为三类:反思性—治疗性理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理论和个人主义—改良主义理论。
三类理论下包括不同的社会工作实践理论,如表1-3所示。
表1-3 Payne社会工作理论的三分模型
  理论的类型
  
  反思性—治疗性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改良主义
  
  视角
  
  
  
       
  综合性
  包容性
  
  心理动力
  人本主义的
  
  激进
  
  社会发展系统
  
  理论模式
  
  角色/沟通危机
  
  反压迫赋权
  
  认知行为任务中心
  


(1)反思性——治疗性理论认为社会工作的贡献在于增进和帮助案主成长和自我实现,努力实现个人、团体和社会可能拥有的最大福利。案主与他人持续不断的互动改变着他们自己的观念,也影响着他人,正是这种相互之间的影响力赋予了社会工作的治疗性作用。社会工作的治疗作用使得人们获得能力以控制自己的感觉和生活方式,能够克服或摆脱痛苦和不利情况。
(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理论争辩说,社会工作应致力于寻求社会合作和社会互助,从而让最受压迫和最弱势的人们可以获得控制自己生活的能力,社会工作要增强人们参与学习和合作过程的能力,这一过程会创造出所有人都可以拥有并参与其中的体制。精英们为自身利益而获取并保有权力和资源,他们带来了压迫和不平等,社会工作要消除这些代之以更为平等的社会关系。
(3)个人主义——改良主义理论视社会工作为向社会中的个人提供福利服务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满足个人的需要从而提高整体福利服务的水平。努力进行社会变革使之更为平等,或通过个人和社会实现个人或社会目标是社会工作的宗旨,因此个人、群体、社区和社会层面的改变成为聚焦。
2.Howe的四分模型
Howe从激进/非激进、客观/主观这两个重要维度出发将社会工作理论划分为四范式模式:激进的、马克思主义的、阐释主义的和功能主义的。四个理论范式下社会工作承担的角色不同,分别为启蒙者、革命者、意义寻求者和修补者。
(1)传统社会工作强调的是对现有结构的纠偏,从而实现各个有机体的正常功能,这包括心理动力理论、认知行为理论。
(2)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凸现的社会问题是因阶级冲突、矛盾和斗争而导致的,因而需要从赋权、倡导或社会运动的角度出发促进社会的变迁,从而提升人们的福利。
(3)阐释主义社会工作,包括标签理论、沟通理论和人文主义,强调了互动和理解对于个人改变的重要性。
(4)激进社会工作是从激进人本主义或女性主义的角度致力于寻求改变。

图1-1 Howe社会工作理论的四分模型
3.本书的四分模型
从哲理基础出发可将众多的社会工作理论流派和实践模式纳入以下四个不同的具有范式意义的理论传统之中:实证传统、激进传统、人本传统和社会建构传统。
注:范式概念,来自库恩,是指由若干相关的理论模式所构成的一个理论取向,它们共享一组基本的理论假设(或哲理基础)。在某个范式下可以演绎或引申出多个不同的具体实践理论,但它们都是基于范式的核心哲理基础。
(1)实证传统坚信社会工作的知识是建立在自然科学的方法之上,理论可以经由科学方法证明其有效性而推至更大的人群,这一范式包括心理动力理论、认知/行为理论、生态视角、系统视角。
(2)人本传统从全人的观点理解人与环境的互动,尊重个人对自己经历的理解,相信每个人内在的改变潜力,包括存在主义视角和灵性视角。
(3)激进传统主张从结构的层面推进社会变迁,包括赋权视角、结构视角和女性主义社会工作。
(4)社会建构传统强调知识是社会建构的,变化的动力来自发现、讲述新的故事或探索案主的优势,包括叙事治疗、寻解治疗和优势视角。
四、社会工作理论的意义
1.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1)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着紧张,这涉及社会工作是一个理性——技术的活动还是一个实践——道德的活动,前者强调的是科学,后者突出的是价值。尽管寻求可经检验的理论是重要的,但对真实的道德、社会和政治难题保持开放态度也是关键的,而且要学会与不可避免的不确定性、混乱和困惑打交道。因此,社会工作的知识不仅要有理论有效性,即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是有效的,而且要有实践的合理性,即它要符合社会工作的本质和宗旨。
(2)社会工作倡导任何实践要立足于已有的科学证据。即所有的理论必须经由研究证明其有效性才能实践于助人情景。然而,现实不是以理论所期望的方式呈现的,而是凌乱的、非决定性的,因此我们需要实践智慧或是默而不识的知识。实践知识来自行动中的反思,因此社工都应该成为反思性实践者,而非实践指引的简单使用者。所以,社会工作的实践不仅仅是证据为本的实践,而且也是反思为本的实践。这样,实践就进一步为理论的完善和创新提供基础。
2.理论的选择与应用
(1)反对针对理论的三种倾向:忽视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
①抛弃理论
有些人认为理论是无用的,不相关的,因此应该抛弃理论,从而更加聚焦于实践模式。然而,这样的论调是不成熟的,因为所有的实践或干预都是基于一定的价值、意识形态和关于人与社会的假设的,失去这样的基础,案主可能会遭遇更多的风险。
②理论教条主义
社工可能认为特定的理论是万能的,是适合所有的案主或情景的,从而排斥那些可能更为适合特定案主或情景的理论,这样的盲从无疑忽视了任何理论的局限性。因为理论是现实的简化,而现实是繁杂的,如果将所有的案主或情景都化约为某个特定类型的建构,这是危险的。
③无原则的折中主义
社工可能认识到了理论的重要性,但由于没有很好地掌握不同的理论,所以他们可能随意地将不同理论的不同元素叠加在一起,变成一个大杂烩,并美其名日“整合”。显然,这样的做法过于随意,缺乏依据,如此“整合”呈现不了一个专业人员的基本素养,有时候还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因为特定的理论显然是不适合某些人群的。
(2)Robbins、Chatterjee和Canda提供了三条最起码的标准:
①社会工作理论必须符合社会工作的价值和伦理。社会工作是一个以价值为本的专业,它必须遵循伦理守则,这是判断一个理论是否合适的底线。
②社会工作理论应该遵从科学验证。社会工作越来越重视证据为本,这成为其专业特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社会工作理论应没有伤害性。因为源自社会工作的伦理守则和价值体系的标准,某些理论可能存在潜在的伤害性,对待这样的理论不可草率盲从。
3.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1)Barber认为,学生对于理论和实践的整合有三种不同的模式:
①“渗透”:学生已经掌握一般的观念与方法,但是不知道它们从何而来;
②“混合”:特定的理论被应用于适当的地方,而每个学生都建立起了一个备用的专业知识库;
③“个体化方式”:理论知识被整合进学生的个性并与其形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2)Harrison基于对英国的25位社工如何应用理论这个问题进行的研究表明,社工以三种“认知指南”或思考方式去面向实践:
①比较与分类
社工将工作情境与机构的功能、经验以及社会科学的相关理解进行比对,然后根据从前的个案经验对它进行分类,其实质是立足于传统的、已经建立起来的程序方法去作出反应。
②综融性实践理论的应用
工作情境被重新建构为与社会网络、社区而非仅仅个体本身相关联,从而社会工作被理解为一个社会过程而非心理过程。
③启发式搜索
社工努力搜索包括政治、道德等方面的各种不同信息和方法以更好地面对工作情境,从而尽量避免将问题简单化、抽象化。
(3)Payne认为,特定的理论在社会工作界都有特定的利益群体,他们都致力于让我们接受其理论,从而影响我们对社会工作的本质和实践的认识。因此,理论的选择和应用是“政治性的”,这背后涉及意识形态、哲学理念、实践情境、机构情景和财政政策之不同。
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是薄弱的,但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在一定意义上是最崇高的,因为社会工作的目标其实是消灭自身,即希望所有的案主或案主系统都以自己的能力独立生存从而让社会工作失去其生存的意义。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是具有独特性的。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2482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10 04:50 , Processed in 0.094223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