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第1章 绪 论
1.1 复习笔记
一、翻译的性质与类型
1.翻译的意义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的本质是释义,是意义的转换。
翻译活动涉及诸多因素:译者(translator)、作者(author)、原文(source text)、原文读者(source-text readers)、译文(target text/translated text/target version)、译文读者(target-text readers)等。
2.翻译的类型
①就文本而言,翻译可分为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和应用文翻译。
②就方式而言,主要有全译、摘译和编译。
二、汉英翻译的单位
翻译单位可以决定在什么层级上实现翻译的标准。汉语和英语的语言层级均有词(word)、短语(phrase)、句子(sentence)、段落(paragraph)和篇章(text)。
对初学者来说,句子是较为理想的翻译单位。但是汉语句子只是语义相对完整的一个单位,它与相邻句子之间必然存在语义上的关联,所以不可孤立地翻译句子而忽视句子之间的关系。
三、汉英翻译的标准
1.中国的翻译标准
在中国,严复的“信、达、雅”(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是影响最深、流传最广的翻译标准。但这三字标准最早出现于佛经翻译家支谦的《法句经序》中。
文学翻译家黄龙先生对严复提出的翻译标准倍加欣赏,并赋予“信、达、雅”新的内涵和生命,但他的标准,适用于文学翻译。
另一位翻译家刘重德先生在严复的基础上,提出了“信达切”(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closeness)的翻译标准。“信”指信于原文内容(to be faithful to the content of the original);“达”指具备原文一样的表现力(to be as expressive as the original);“切”指尽可能切近原文风格(to be as close to the original style as possible)。他的这一标准是一个科学的、可操作的翻译标准。
在我国的翻译标准中,还有鲁迅的提出的标准“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方面,一当然是其易解,二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
傅雷的“神似”(similarity in spirit)、钱锺书的“化境”(sublimation),即“出神入化”,都是翻译的最高艺术境界。
2.西方的翻译标准
翻译理论家泰特勒(Alexander F. Tytler)在“翻译原理简论”一文中提出的三条翻译基本原理:
(1) 译文应该完全传达原文的思想。
(A translation should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
(2) 译文的写法与风格应与原文的写法与风格性质相同。
(The style and manner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as that of the original.)
(3) 译文应如同译语创作一样流畅。
(A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original composition.)
泰特勒将上述三条原理按其重要性排列。第1条和第2条反映思想、写法与风格的“信”,第3条中的original composition前没有定冠词the,所以它不指原文,而是指表达时用译语进行的“原创性重写”,即译语要地道、流畅。他的三条原理与严复的三字方针的确非常相似。
西方最流行的标准是等值(equivalent value)、等效(equivalent effect)、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
3.“忠实、通顺”的翻译标准
对初学翻译者,“忠实、通顺”(faithfulness,smoothness)则是一种常见的标准。在张培基等人编著的《英汉翻译教程》中,“忠实”指忠实于原作的内容,忠实于原作的风格;“通顺”指译文语言必须通俗易懂、符合规范,是明白晓畅的现代语言。他们还指出:“忠实与通顺是相辅相成的。”
4.本书采用的翻译标准
本书采用的翻译标准是“功能相似、意义相符”(similarity in function andcorrespondence in meaning)。功能较“虚”,语义较“实”,实现了语义相符,也就实现了功能相似。“相符”和“相似”是一对同义词。
综合各家之见,语言应具备下列功能:
(1)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是语言传达信息、影响他人认知的功能,也称为所指功能(referential function)。
(2)表情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是语言表达言语始发者情感的功能。
(3)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是语言帮助人确定和保持自己社会地位的功能,也是维系和协调人际关系的功能,称呼语、寒暄语、道别语具备这种功能。表情功能和酬应功能(phatic function)都可看作是它的一个方面。
(4)呼唤功能(vocative function)使读(听)者做出文本所期望的反应,即行动、思考或感受。这一功能有好几种别称,如行动功能(operative function)和语用功能(pragmatic function)。
(5)美感功能(aesthetic function)是语言用语言形式及其传达的内容使感官愉悦的功能。
(6)认知功能(cognitive function),人必须用语言进行思考,用语言“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形成思想,表达思想。”
(7)解释语言的功能(metalingual function)指语言解释、命名和批评自身特点的功能。
功能可借助于文本的类型来确定。
词的两大类意义是指称意义和蕴涵意义。指称意义是“词的确切和字面的意义(strict and literal meaning)”,蕴涵意义是“词的隐含意义(implied or suggested meaning)”。意义不仅存在于词汇层,也存在于句子层和篇章层。
需要说明的是,指称意义不完全等同于“词典意义(dictionary meaning)”,因为词典中词条的释义,不仅有指称意义,还有蕴涵意义。
四、汉英翻译对译者素养的要求
译者必须具备至少三种素养:深厚的语言功底、广博的文化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
1.深厚的语言功底
深厚的语言功底表现为对汉、英两种语言正确的理解和纯熟的运用能力。汉译英时,英语语感和英语表达能力对翻译结果起决定性作用。
英语语感包括:语法意识(sense of grammar)、惯用法意识(sense ofidiomaticness)和连贯意识(sense of coherence)等。英语表达能力也即是用英语写作的能力。
★“语法意识”问题
语法意识表现在:学习者能牢固掌握英语语法规则,对汉英两种语言语法的差异有明确的意识。如若“语法意识”不强,则译文质量不理想。
★“惯用法意识”问题
惯用法意识表现在学习者了解、熟悉并处处有意遵循英语的习惯用法。学习者的“惯用法意识”强弱与否,也是影响译文质量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连贯意识”问题
连贯意识表现在学习者了解英语句内和句际衔接的特点,懂得英语重形合的特点,善于调节句式结构,调整语序,运用或添加合适的语篇衔接手段,使译文连贯、逻辑明了。
2.广博的文化知识
文化知识包括三个概念:(1) 相关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2) 汉英两种语言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的知识;(3) 翻译理论以及与翻译研究相关学科的知识。
3.高度的责任感
翻译工作中高度的责任感,主要反映在两方面。
(1) 严谨、端正的工作态度。这种态度应坚持始终,贯穿译前准备、翻译之时和译后校核三阶段。
(2) 敬业、乐业的主人公意识。
1.2 课后习题详解
练习一
一、思考题
1.什么是翻译?如何看待翻译的本质?
[答案]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的本质是释义,是意义的转换。
2.翻译有哪些类型?
[答案]翻译的类型就文本而言,可分为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和应用文翻译;就方式而言,主要有全译、摘译和编译。
3.译者应具备哪些素养?为什么?
[答案]译者必须具备至少三种素养:深厚的语言功底、广博的文化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
深厚的语言功底表现为对汉、英两种语言正确的理解和纯熟的运用能力。汉译英时,英语语感和英语表达能力对翻译结果起决定性作用。
文化知识包括三个概念:(1) 相关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2) 汉英两种语言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的知识;(3) 翻译理论以及与翻译研究相关学科的知识。总之,知识面越广,翻译越是得心应手。
翻译工作中高度的责任感,主要反映在两方面。(1) 严谨、端正的工作态度。这种态度应坚持始终,贯穿译前准备、翻译之时和译后校核三阶段。(2) 敬业、乐业的主人公意识。
4. 1.4.2节中提到一个“外事翻译笑话”。如果你是那位译员,你会怎样办?为什么?
(略)
5.你对提高自身作为译者须具备的素养有什么计划?打算怎样实施?
(略)
二、课堂讨论
全班每4人l组,以各种途径各自查阅1个著名翻译家的资料。每组推举l人作代表,在全班交流。重点讨论他们的成长经历、翻译的成就和特色。
[答案]
莎士比亚的译著者朱生豪。“朱生豪译莎十年,仅准备工作一项就花了大约一年的时间。他开始译的几个剧本,花的心血更多,常常是反复推敲,数易其稿。”“……他每译一段都自拟为读者,自拟为演员,以审辨语句是否顺口,音节是否和谐。他常常与剧中人物一同哭一同笑,彻底咀嚼原作之精神,必求确切传达原作风格而后止。”朱生豪译出莎剧三十一部半,未能如愿译完所有三十七个莎氏剧本,就因贫病交迫、积劳成疾而英年早逝。他给我们留下的是莎剧汉译的珍品。
另一位是福克纳翻译家李文俊先生。李先生所译的《喧哗与骚动》和《熊》,又是两部最能代表他艰涩文风的作品。文中“大量的意识流手法,不时中断的叙述线索,来回转移的场景,跳跃的时空,再加上众多的典故和象征隐喻,真可说是头绪混乱,难以捉摸。”翻译福克纳,其困难可见一斑。为做准备,李文俊先生“不光收集阅读了不少有关‘福学’的专著与工具书,还学习了有关意识流等现代派手法的理论。”他虚心向中外学者求教,就连与外国友人进餐时,也不放过提问的机会。“他问得真是详细,一遍又一遍,差点问倒了那位自称是福克纳专家的美国教授。”李文俊把翻译和研究福克纳相结合,最后,他成了中国的“福著”翻译家,也成了“福学”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