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914中国文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6 15:36: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30706.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2013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914中国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3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914中国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2012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914中国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2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914中国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2011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914中国文学和文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1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914中国文学和文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2009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914中国文学和文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
                                                                                                                                                                                                    内容简介                                                                                            
  考研真题是每个考生复习备考必不可少的资料,其重要性不只在于做题获得的感受,更在于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把握出题的脉络,将繁复芜杂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突出重点和难点,从而控制答题的节奏,这就需要一份权威、正确的参考答案以及详尽的试题分析。为了帮助参加四川大学“914中国文学”考试科目的考生复习备考,圣才考研网精心编著了该科目的配套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
  1.[3D电子书]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免费下载]
  2.[3D题库]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免费下载]
  本书收集整理了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914中国文学”2009、2011~2013年4套考研真题。其中,2009年真题暂无答案,2011~2013年真题均提供详尽答案。历年真题是考研复习备考最好的资料,通过研习历年考研真题,可以了解到考题难度、风格等,为考生复习备考指明了方向。考研真题如有更新或对历年真题予以详细作答,会第一时间予以上传,学员将自动获得最新版本的产品内容。真正做到了一次购买,终身使用。
  圣才学习网│中文类(www.100xuexi.com)提供全国各高校中文类专业考研考博辅导班【师兄师姐一对一辅导(网授)、网授精讲班等】、3D电子书、3D题库(免费下载,免费升级)、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笔记讲义等)、中文类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教辅图书等。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四川大学“914中国文学”考试科目的考生。
  与传统图书相比,本书具有以下五大特色:
1.720度立体旋转:好用好玩的全新学习体验  圣才e书带给你超逼真的3D学习体验,720度立体场景,任意角度旋转,模拟纸质书真实翻页效果,让你学起来爱不释手!

2.免费下载:无须注册均可免费下载阅读本书  在购买前,任何人均可以免费下载本书,满意后再购买。任何人均可无限制的复制下载圣才教育全部3万本3D电子书,既可以选择单本下载,也可以选择客户端批量下载。
3.免费升级:更新并完善内容,终身免费升级  如购买本书,可终生使用。免费自动升级指我们一旦对该产品的内容有所修订、完善,系统立即自动提示您免费在线升级您的产品,您将自动获得最新版本的产品内容。真正做到了一次购买,终身使用。当您的电子书出现升级提示时,请选择立即升级。
4.功能强大:记录笔记、全文搜索等十大功能  本书具有“记录笔记”、“全文检索”、“添加书签”、“查看缩略图”、“全屏看书”、“界面设置”等功能。
  (1)e书阅读器——工具栏丰富实用【为考试教辅量身定做】

  (2)便笺工具——做笔记、写反馈【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3)答案遮挡——先看题后看答案,学习效果好【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5.多端并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多平台同步使用  本书一次购买,多端并用,可以在PC端(在线和下载)、手机(安卓和苹果)、平板(安卓和苹果)等多平台同步使用。同一本书,使用不同终端登录,可实现云同步,即更换不同设备所看的电子书页码是一样的。

  圣才学习网(www.100xuexi.com)是一家为全国各类考试和专业课学习提供辅导方案【保过班、网授班、3D电子书、3D题库】的综合性学习型视频学习网站,拥有近100种考试(含418个考试科目)、194种经典教材(含英语、经济、管理、证券、金融等共16大类),合计近万小时的面授班、网授班课程。
  如您在购买、使用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全国热线:400-900-8858(8:30~23:00),18001260133(8:30~23:00)
  咨询QQ:4009008858(8:30-23:00)

  详情访问:http://hanyu.100xuexi.com/(圣才学习网|中文类)
  圣才学习网编辑部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2013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914中国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填空题
1.飞龙在天出自《周易》(  )卦。
2.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  )。
3.三礼包括( )、(  )、礼记。
4.《五噫歌》的作者(  )。
5.《山园小梅》的作者(  )。
6.“云破月来花弄影”的作者(  )。
7.“美人赠我金错刀”出自(  )。
8.“泪眼问花花不语”的作者(  )。
9.“澄江静如练”的作者(  )。
10.锦城这一句诗出自杜甫的(  )。
11.《移让太常博士书》的作者(  )。
12.《西厢记》源自元稹的(  )。
13.“此身合是诗人未”的作者(  )。
14.《观巴黎油画记》的作者(  )。
15.《孽海花》的作者(  )。
16.李香君是( )里的主人公。
17.《浮生六记》的作者(  )。
18.鲁迅发表的那几篇论文
19.王蒙意识流小说的那几篇代表作
20.蒋光慈开创了(  )革命小说模式。
21.创造社的刊物有( )。
22.胡适在( )杂志上发表白话新诗标志着白话新诗的兴起。
二、名词解释
浪漫抒情小说
文学研究会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新感觉派小说
朦胧诗潮
三、简答题
1.简析“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一语。
2.简述南北朝民歌的异同。
3.简评李贺诗歌的艺术。
4.简述元杂剧兴起的原因。
5.艾青的意义
四、论述题
1.评述中国古代的小说观。
2.你如何看待有的人说莫言得诺贝尔奖是实至名归,有的说他不配,谈谈你的看法。
2013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914中国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填空题
1.飞龙在天出自《周易》(  )卦。
【答案】乾查看答案
【解析】“飞龙在天”是《周易》乾卦五爻的爻辞,“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在《周易》中,以八卦为基础又两两重合而构成六十四重卦,又称复卦。重卦乾由上下两个乾卦重合而成。它的卦形由六根阳爻组成。爻是要从下往上数,而阳爻又以九代称,故从下数第五爻称九五。九五之爻在上乾卦中居于中的位置,称“得中”,而且从总卦来看,它处于奇数的位置,阳爻处于奇位称“得正”,故九五爻既“得中”又“得正”,从其所处位置来看,就是大吉大贵之位。所以它的爻辞是飞龙在天,以龙飞在天上,对应于人事便是说事物处于最鼎盛时期。如果用于开创王业则指能够称帝王。故有“九五之尊”之说,即源于此。
2.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  )。
【答案】《国语》查看答案
【解析】原句出自《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意为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即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3.三礼包括(  )、(  )、礼记。
【答案】《周礼》、《仪礼》查看答案
【解析】《周礼》主要记载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官制及制度,以儒家的政治理想等内容。《仪礼》一书的内容主要是冠、昏、丧、祭、朝、聘、燕享等等典礼的详细仪式,阐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士大夫阶层的礼仪,提倡一种有等差的人伦礼仪。《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
4.《五噫歌》的作者(  )。
【答案】梁鸿查看答案
【解析】《五噫歌》载于《后汉书·梁鸿传》。梁鸿东出函谷关路过京师洛阳,登北邙山,见宫殿之华丽,感人民之疾苦,触景生情,遂作此诗。《五噫歌》的语句凝练,结构紧凑,五个“噫”字的使用具有独创性,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败一面。
5.《山园小梅》的作者(  )。
【答案】林逋查看答案
【解析】《山园小梅》是林逋答咏梅绝唱。在诗中,他将梅花写得超凡脱俗、俏丽可人,写照传神、言近旨远,尤以篇末的“以身相许”式的表白,更是提升了梅的品格,丰实了作品的境界,读来口齿噙香,令人赞不绝口。
6.“云破月来花弄影”的作者(  )。
【答案】张先查看答案
【解析】“云破月来花弄影”出自张先的《水仙子·数声持酒听》。这句是他词作中的名作。张先善写“影”,因“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得名“张三影”。
7.“美人赠我金错刀”出自(  )。
【答案】《四愁诗》查看答案
【解析】《四愁诗》是东汉张衡所作。《四愁诗》是经过改造的骚体,是骚体整齐化之后而形成的七言诗。全诗皆为七言句,除每章首句中间有“兮”字外,其余都是标准的七言诗句。全诗四章,按东南西北顺序依次展开。这首诗有政治上的寄托,得《离骚》之神韵,是后代七言歌行的先声。
8.“泪眼问花花不语”的作者(  )。
【答案】欧阳修查看答案
【解析】“泪眼问花花不语”出自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此词描写闺中少妇的伤春之情,一起一结颇受推赏。上片写深闺寂寞,阻隔重重,想见意中人而不得,下片写美人迟暮,盼意中人回归而不得。幽恨怨愤之情自现。此词写景状物,疏俊委曲,虚实相融,辞意深婉,尤对少妇心理刻划写意传神,堪称欧词之典范。
9.“澄江静如练”的作者(  )。
【答案】谢朓查看答案
【解析】这句诗出自谢朓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这首诗写登山临江所见到的春晚之景以及遥望京师而引起的故乡之思。诗歌的前八句描写了诗人登山所望见的景色。其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10.锦城这一句诗出自杜甫的(  )。
【答案】《蜀相》查看答案
【解析】《蜀相》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中提到了“锦城”之名。
11.《移让太常博士书》的作者(  )。
【答案】刘歆查看答案
【解析】刘歆的《移让太常博士书》,是汉代经学史上一篇重要文献。它首先肯定了孔子与六艺的关系,认为孔子正乐、《雅》、《颂》,修《易》,序《书》,制《春秋》。接着又披露了孔壁古文《尚书》与《逸礼》发现的事实,介绍了秘府所藏左丘明撰的《春秋》古文本,指责太常博士们“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
12.《西厢记》源自元稹的(  )。
【答案】《莺莺传》查看答案
【解析】《莺莺传》为唐朝著名诗人元稹所著,大概创作于建贞元二十年,原题为《传奇》,后人又引作《会真记》,是唐人传奇中的著名篇章。后世文人在此基础上演为杂剧传奇者甚多,以金人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和元人王实甫的《西厢记》最为著名。
13.“此身合是诗人未”的作者(  )。
【答案】陆游查看答案
【解析】这句诗出自陆游的《剑门道中遇微雨》,诗人由南郑调回成都,途经剑门山,写下这首诗。作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衷情难诉,壮志难酬,因此在抑郁中自嘲,在沉痛中调侃自己。
14.《观巴黎油画记》的作者(  )。
【答案】薛福成查看答案
【解析】《观巴黎油画记》是清人薛福成出使西欧,参观巴黎油画院,观看法国名画《普法交战图》的有感之作。全文形象地描绘了巴黎蜡人馆和巴黎油画院这两座风格各异的艺术宝库,介绍了名画《普法交战图》的生动画境、高明画技、艺术魅力、深刻寓意和感人的力量,赞颂了“好胜”的法国人不忘国耻、奋发图强的精神。
15.《孽海花》的作者(  )。
【答案】曾朴查看答案
【解析】《孽海花》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清朝曾朴著。作者以状元郎金雯青与名妓傅彩云的婚姻生活故事为情节主线,将清末30年间重要历史事件的侧影及其相关的趣闻轶事,加以剪裁提炼,熔铸成篇。

16.李香君是(  )里的主人公。
【答案】《桃花扇》查看答案
【解析】《桃花扇》是清初作家孔尚任所著的一部传奇剧本。全剧共有44出,舞台上经常上演的有《访翠》、《寄扇》、《沉江》等几折。故事主要讲述了男女主人公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悲剧,同时反映了明末南明灭亡的历史。
17.《浮生六记》的作者(  )。
【答案】沈复查看答案
【解析】《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字三白,号梅逸)著于嘉庆十三年的自传体散文。全书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描写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兼记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
18.略。
19.王蒙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有(  )。
【答案】《布礼》;《蝴蝶》;《春之声》查看答案
20.蒋光慈开创了(  )革命小说模式。
【答案】革命加恋爱查看答案
【解析】“革命加恋爱”小说大多反映了大革命前后的青年知识分子面临的个人与革命冲突的普遍问题,其中孕育着30年代知识新人的最初形象。但是,也存在着某种对生活的片面理解与表达。
21.创造社的刊物有(  )。
【答案】《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十余种刊物查看答案
【解析】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6月,是由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穆木天等发起成立的。先后出版过《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创造月刊》、《文化批判》等,并编有创造社丛书。
22.胡适在(  )杂志上发表白话新诗标志着白话新诗的兴起。
【答案】《新青年》查看答案
【解析】1917年2月,胡适在《新青年》2卷6号发表的白话诗词8首,是中国新诗运动中出现的第一批白话新诗。第一本用白话写的诗集则是胡适的《尝试集》。
二、名词解释
1.浪漫抒情小说
答:浪漫抒情小说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一种样式。它最初的体式是“自叙传”抒情小说,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创造社的主要成员在日本留学期间,较多地接受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同时又吸收了日本“私小说”的创作特点和现代主义小说的手法,加以创造性的发展,主张再现作家自己的生活和心境,减弱对外部事件的描写,而侧重于作家心境的大胆暴露,包括暴露个人私生活中的灵与肉冲突以及变态性心理,作为向一切旧道德旧礼教挑战的艺术手段。浪漫抒情小说的代表作家是郁达夫。
2.文学研究会
答:文学研究会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文学团体。1921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王统照、沈雁冰、叶绍钧等。不久,活动中心移到上海,以革新后的《小说月报》为代用机关刊物。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艺术”的现实主义主张,要求文艺表现或讨论社会人生问题,关心人民的疾苦。会员遵循这一创作原则,写出一批“问题小说”和乡土文学作品,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表达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要求。除创作外,还在新文学理论探讨、外国文学译介诸方面取得较大成绩,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学运动的发展。
3.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是一个革命文学团体,简称“左联”。1930年在上海成立,最初盟员五十余人。主要成员有鲁迅、田汉、茅盾、冯雪峰、柔石、丁玲、胡风等。左联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译介和宣传无产阶级文艺思想,同“民族主义文艺”和各种错误文艺思潮作坚决斗争;积极提倡革命文艺创作和文艺大众化,开展工农兵通讯员运动,努力培养新作家,壮大革命文艺队伍。并创办有《萌芽月刊》、《拓荒者》、《北斗》等十余种机关刊物。1936年初,为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自动解散。
4.新感觉派小说
答: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新感觉主义产生于日本,强调直觉和主观感受,力图把主观感觉、印象渗透溶合到客体描写中去,以快速节奏和特殊手法表现现代大都市生活。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刘呐鸥最先向国内介绍该派小说,并开始采用新感觉派的手法创作小说。此后,穆时英、施蛰存等人也自觉探索中国新感觉派的创作道路。1932年5月《现代》杂志创刊,标志着中国新感觉派的形成。代表作品有刘呐鸥的短篇小说集《都市风景线》和穆时英的短篇小说集《公墓》、《白金女体塑像》、《圣处女的感情》等。
5.朦胧诗潮
答:朦胧诗潮是新时期的一个诗歌艺术潮流。1978年出版的民间刊物《今天》,标志着朦胧诗群最初的半公开亮相。朦胧诗潮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朦胧诗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食指、北岛、顾城、舒婷、梁小斌、江河、杨炼是朦胧诗潮的代表诗人。
三、简答题
1.简析“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一语。
答:(1)“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的出处及内涵
这句话出自《文心雕龙·诠赋》,“及灵均唱《骚》,始广声貌。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本句大意为,赋是起源于《诗经》,而发展于《楚辞》的,既说明了赋的源流,也点明赋与诗及辞的关系。
(2)评析“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
司马迁和班固等前人论文体多“辞赋”并称,两者没有区别,刘勰则认为“赋”和“辞”是两种不同的文体,且“赋”是由“辞”演变而成。
屈原的“骚(或辞)”继承了《诗经》中《国风》与《小雅》的传统,以“讽喻”为宗旨;“赋”是从荀子、宋玉开始的,他们的作品“没有讽喻之意”;到了司马相如之时,“赋”成为名为有“讽“,实际上是专门为统治者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文章。他们所发挥的乃是《诗经》中的《大雅》和《颂》的功能。
因此可以得出,“赋”来源于《诗经》,但是受《楚辞》影响,扩大了表现内容及应用范围。
2.简述南北朝民歌的异同。
答: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在《杂曲歌辞》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是南朝民歌中艺术性最高的一篇。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此外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也有一小部分,共70首左右。《梁鼓角横吹曲》中的长篇叙事诗《木兰诗》,是北朝民歌中最为杰出的作品。南北朝民歌的异同点表现为以下几点:
(1)南北朝民歌的相同点
①自然质朴,通俗易懂
南北朝民歌有自然性、生活性的共性,都具有自然质朴,通俗易懂,多采用口语入诗,能反映民众日常生活的特点。
②民歌大多数繁简得当,详略适宜
在《西洲曲》中细描女子对情人的无尽相思,热恋的欢乐,离别的伤怀,殉情的决绝激愤,娓娓道来,丝毫不觉得繁琐累赘;而在《木兰辞》中对木兰在战场上发生的事通过“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来描述,意义一目了然,又不让人觉得敷衍搪塞。
(2)南北朝民歌的不同点
①题材方面
南朝民歌绝大多数写情歌;北朝民歌题材较广阔,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北方的景色和风俗,如《敕勒歌》;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频繁的战争;以及一些羁旅行役和怀土思乡之作和婚恋题材的作品。
②风格方面
南方民歌风格清丽缠绵;北朝民歌的情调和风格是直率朴素、刚健豪放。
③形式特点方面
南朝民歌体制小巧,大多为五言四句;北方民歌中答长篇叙事诗较多。
④语言方面
南朝民歌语言清新浅近,但是大量运用双关语,也是南朝民歌尤其是吴歌的显著特点;北朝民歌语言则朴素无华,大都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歌唱,其中又以鲜卑语的歌辞居多,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3.简评李贺诗歌的艺术。
答:唐代的李贺是一个苦吟诗人,他有高度的艺术才华,醉心于浪漫主义,由于刻意的苦吟而追求创新,李贺的诗以奇著称。他的诗歌称为“长吉体”,主要艺术特色有:
(1)在构思与艺术想象上具有独创性
李贺诗歌的想象和构思往往超出常人的智力和自然时空的局限,充满神秘色彩。如《梦天》诗的前半部分写瑰丽的月宫仙境景色,扑朔迷离,后半部分突然转而俯览人世的沧桑,构思甚为奇特,想象力惊人。
(2)诗歌意象非同寻常
李贺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和怪诞华美的词汇,别出心裁地创造出异想天开、从未有过的意象。强烈的主观色彩常表现为意象复合的“通感”,能够化腐朽为神奇、新鲜,化平易为惊险、瑰丽。鲜明瑰丽的意象和丰富的主观色彩,是李贺诗歌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代表作如《李凭箜篌引》。
(3)“冷艳怪丽”的风格特色
他的诗歌是冷、艳、奇、险自成一家,表现出一种悲哀的美。字词上浓妆重墨,经常选择感情强烈或生新拗折的字眼,使用比较特殊的修辞方法,如喜用“啼”、“泣”、“腥”、“酸”、“冷”、“鬼”、“死”等字,使诗歌充满幽冷哀伤的色彩。
(4)唯美倾向
他的诗是苦闷的象征,其直观幻想和描写,在艺术修辞技巧上达到了很高的境地。
总之,李贺诗在构思、意象、遣词、设色等方面都表现出新奇独创的特色,形成瑰丽、冷艳的浪漫风格,在整个中国诗歌史上都独树一帜。
4.简述元杂剧兴起的原因。
答: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等。代表作有《窦娥冤》、《汉宫秋》、《西厢记》等。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其结构上最显著的特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元杂剧的兴起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的原因:
(1)市场经济的繁荣和艺术表演的社会化、商业化
宋金元城市经济的发展为杂剧的兴盛准备了充裕的物质条件。城市经济的繁荣和艺术表演的社会化、商业化。是促使戏剧成熟与兴盛的必要基础。
(2)农村戏剧演出的兴盛
到了元代,农村的戏剧演出也出现了固定的场所,这种舞台也可说是“神庙剧场”,在这种戏台演出的是专业戏班,戏剧演出朱必如城市勾栏中那样经常,一般当是在庙会、节日才会有演出活动,也就是与祭冲活动相互结合,即娱神也娱人。
(3)上层社会的提倡
元朝统治者中多数人的汉语文化修养不足以欣赏高雅的诗词,他们的民族性格也难以对这种纯粹的书面文艺发生兴趣,所以歌舞伎乐为他们所特别嗜好。元代的教坊乐部规模非常庞大。在中国历史上是颇为突出的,元代宫廷中,也经常由教坊司搬演各种歌舞和杂剧。
(4)众多知识分子参与
使得元杂剧发展成熟、繁荣兴旺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专业作家群的形成。元初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又没有恢复科举制度,除了少数依附元朝统治者的官僚外,大多数文人和广大人民同样受到残酷的迫害,地位低下,当时有所谓“九儒十丐”之说。因此,他们和民众的关系比较密切。部分文人和民间艺人结合,组成书会,他们一方面学习民间艺术的成就,同时又把自己的才能贡献给杂剧的创作。书会的组织,民间艺人和文人的合作对元杂剧的兴盛起了推进的作用。代表人物是关汉卿,他既能够粉墨登场,懂得表演艺术,又有杰出的写作才能,而且能够深刻地了解社会与民众生活。
(5)著名演员的作用
元人夏庭芝的《青楼集》曾记载很多杂剧著名演员,他们不仅各务行当,各有专长,而且一些著名演员具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平,如珠帘秀能与当时的著名文人作曲唱和。
此外,元朝的疆域广大,交通发达,国际和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密切。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特别是北方诸民族乐曲的传播。对杂剧的兴盛也有一定的作用。
5.艾青的意义
答:艾青是我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鱼化石》等。艾青的意义表现为以下几点:
(1)艾青早期诗歌所显露出来的世界潮流、民族传统与个人气质的交汇,显示了中国新诗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必然出现的历史趋归。
(2)艾青是最早走向世界的中国新诗人之一,他的诗典型地表现了中国新诗是20世纪世界诗歌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历史特点。
(3)艾青的诗在中国新诗发展历史上所完成的是历史的“综合”的任务
①坚持并发展中国诗歌会诗人“忠实于现实的、战斗的”传统;
②克服、扬弃其“幼稚的叫喊”的弱点,批判地吸收现代派诗人在新诗艺术探讨中取得的某些成果,进一步丰富与发展新诗艺术,成为新诗第三个十年最有影响的代表诗人。
(4)艾青作为“归来者”诗人中的一员,他晚期的诗歌创作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意味和历史反思色彩。在抛弃了五六十年代的“颂歌”模式后,艾青新时期诗歌创作有着严峻、沉郁的反思。另外,这种反思诗作具有强烈的自身意识,对伤痕文学一味痛斥历史、政治具有反拨作用。
四、论述题
1.评述中国古代的小说观。
答:中国古代的小说观与古人对“小说”概念答界定密不可分,而古代“小说”的概念,是经过一系列演变后,才逐渐走向现代“小说”概念,而成为文学体裁之一。其演进历程大致如下:
(1)先秦:小说是小道之义
“小说”一词产生在先秦,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物》中“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只是指一些“浅薄而不中义理”的小的道理,是与“大道”相对答“小道”。
(2)汉代:文体地位逐渐显现,仍是小道之义
“小说”作为概念开始使用,源于汉代。《班固·艺文志》中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这里的“小说”,也只是与儒、墨、名、法等百家类似的一种学术的分类,而没有文学问题的含义。
东汉的桓谭开始注意到“小说”作为文体的“丛残小语”、“近取譬论”的特征,但是仍然限制在“小道”的认识中。
(3)唐代:文体地位提高
唐代刘知几的《史通·杂述》专论小说,通过重塑小说之祖来重新评价小说的地位和作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说的地位。
(4)明清之际:小说创作局面繁荣,小说成为独立的体裁
明清之际,小说创作及其繁荣,还出现了金圣叹、李贽等人专门的小说点评。李贽极力推崇小说的地位,他认为一代有一代的文章,《西厢记》、《水浒传》就是“古今至文”,又将《水浒传》与《史记》、杜诗等并列为宇宙内“五大部文章”。说明古人的小说观已大大改变,小说地位也大大提升,已经称为一种独立的体裁。
总之,中国古代的小说观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小说创作的实践而不断发展演变。由小说是小道之义为正统文人所不屑到小说成为独立的文学体裁,登上大雅之堂,文人争相创作的繁荣局面,见证了中国古人对于文学的认识。这独具民族色彩的文学历程是古人留给今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2.你如何看待有的人说莫言得诺贝尔奖是实至名归,有的说他不配,谈谈你的看法。
答: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完全是实至名归,理由如下:
(1)莫言以其自身的文学实绩向世人证明其获得诺贝尔奖是实至名归
①80年代以来的创作总述
莫言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在30年左右的文学创作里,莫言紧密地关注着他的山东高密老家。80年代莫言以一系列乡土作品为世人瞩目,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
②90年代的创作概况
90年代到新世纪初,莫言的代表作有《丰乳肥臀》、《红高粱家族》、《檀香刑》、《四十一炮》、《生死疲劳》等。90年代以来的这几部小说不断出现了血腥场面,莫言的想象诡异,语言肆虐,在恶心中呈现历史的庄严。
③近期新作
莫言的新作《蛙》通过讲述一位乡村女医生的人生经历,反映了乡土中国六十年的生育史,揭示了当代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尴尬与矛盾。
(2)国外研究者对莫言的评论向世人证明莫言获奖是实至名归
①对莫言的评价一:模仿并超越马尔克斯
在众多评价莫言的研究者中,以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谢尔·埃斯普马克的评价较为中肯:“莫言的作品定义为魔幻现实主义,会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南美大文豪家马尔克斯,联想到他是在模仿马尔克斯的作品。但实际上,莫言不是模仿马尔克斯,莫言对发生在中国的故事有自己的表现形式,在结合幻想和现实方面他甚至超越了马尔克斯。”他对莫言对马尔克斯的模仿大家肯定,并提出莫言超越了马尔克斯,这一点是值得认同和肯定的。
②对莫言的评价二:印象深刻,值得关注
a.日本的中国文学专家桑岛道夫认为莫言的历史观以及富有神话性、传奇性的叙事文体是世界文学中的一朵奇葩,莫言文学的起点是对挫折中顽强生活下去的人的关注。
b.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认为出生于农民家庭的莫言借助残忍的事件、魔幻现实主义、女性崇拜、自然描述及意境深远的隐喻,构建了一个令人叹息的平台。莫言及莫言作品在世界的亮相改变了国外文学评论者和文学爱好者对中国作家的陈词滥调和刻板的印象。
(3)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引起了很大的争议,然而,莫言自身的文学实绩和国内外的评论都表明莫言获奖完全是实至名归。莫言完全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获奖使得世界开始重新认识并持续关注中国当代作家以及中国当代的文学的发展及成就。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30706.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10 12:36 , Processed in 0.177540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