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824大众文化与网络传播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6 17:06: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41830.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2013年北京邮电大学824大众文化与网络传播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2年北京邮电大学824大众文化与网络传播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1年北京邮电大学824大众文化与网络传播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0年北京邮电大学824大众文化与网络传播考研真题
2009年北京邮电大学824大众文化与网络传播考研真题
2008年北京邮电大学824大众文化与网络传播考研真题
2007年北京邮电大学424大众文化与网络传播考研真题
                                                                                                                                                                                                    内容简介                                                                                            
  考研真题是每个考生复习备考必不可少的资料,通过研究历年真题能洞悉考试出题难度和题型,了解常考章节与重要考点,能有效指明复习方向。
  为了帮助参加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824大众文化与网络传播”考试科目的考生复习备考,圣才考研网精心编著了配套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
  1.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824大众文化与网络传播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2.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824大众文化与网络传播考研全套资料
  本书收录了北京邮电大学“824大众文化与网络传播”2007~2013年的12套考研真题,并提供了2011~2013年考研真题的答案及详解。本书历年真题的答案及详解由高分考生根据本科目考研的参考教材和相关教师的授课讲义等精心编写而成,解题思路清晰、答案翔实,突出难度分析,对常考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整理。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圣才考研网每年均根据当年最新考试要求等对本书进行改版升级,我们一旦对该产品的内容有所修订、完善,系统将提示学员下载升级,获得最新版本的产品内容。真正做到一次购买,终身使用。
  圣才考研网(www.100exam.com)是圣才学习网旗下的考研考博专业网站,提供全国所有院校各个专业的考研考博辅导班【网授保录班、一对一辅导(面授/网授)、网授精讲班等】、考研3D电子书、考研3D题库(免费下载,免费做题)、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笔记讲义等)、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教辅图书等。
  与传统图书相比,本书具有以下五大特色:
1.720度立体旋转:好用好玩的全新学习体验  圣才e书带给你超逼真的3D学习体验,720度立体场景,任意角度旋转,模拟纸质书真实翻页效果,让你学起来爱不释手!

2.免费下载:无须注册均可免费下载阅读本书  在购买前,任何人均可以免费下载本书,满意后再购买。任何人均可无限制的复制下载圣才教育全部3万本3D电子书,既可以选择单本下载,也可以选择客户端批量下载。
3.免费升级:更新并完善内容,终身免费升级  如购买本书,可终生使用。免费自动升级指我们一旦对该产品的内容有所修订、完善,系统立即自动提示您免费在线升级您的产品,您将自动获得最新版本的产品内容。真正做到了一次购买,终身使用。当您的电子书出现升级提示时,请选择立即升级。
4.功能强大:记录笔记、全文搜索等十大功能  本书具有“记录笔记”、“全文检索”、“添加书签”、“查看缩略图”、“全屏看书”、“界面设置”等功能。
  (1)e书阅读器——工具栏丰富实用【为考试教辅量身定做】

  (2)便笺工具——做笔记、写反馈【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5.多端并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多平台同步使用  本书一次购买,多端并用,可以在PC端(在线和下载)、手机(安卓和苹果)、平板(安卓和苹果)等多平台同步使用。同一本书,使用不同终端登录,可实现云同步,即更换不同设备所看的电子书页码是一样的。

  特别说明:本书的部分内容参考了部分网络资料及相关资料。但由于特殊的原因,比如作者姓名或出处在转载之前已经丢失,或者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等,因而可能没有注明作者的姓名或出处。如果原作者或出版人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圣才学习网(www.100xuexi.com)是一家为全国各类考试和专业课学习提供辅导方案【保过班、网授班、3D电子书、3D题库】的综合性学习型视频学习网站,拥有近100种考试(含418个考试科目)、194种经典教材(含英语、经济、管理、证券、金融等共16大类),合计近万小时的面授班、网授班课程。
  如您在购买、使用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全国热线:400-900-8858(8:30~23:00),18001260133(8:30~23:00)
  咨询QQ:4009008858(8:30-23:00)

  详情访问:www.100exam.com(圣才考研网)
  圣才学习网编辑部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2013年北京邮电大学824大众文化与网络传播考研真题及详解
北京邮电大学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824大众文化与网络传播
一、名词解释(5×6=30)
1.文化工业
2.公共领域
3.人肉搜索
4.“六度分隔”理论
5.网络社区
6.维基传播
二、简答题(4×15=60)
1.简述文化研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2.谈谈你对大众文化娱乐性对青年群体影响的看法。
3.简述你对网络游戏特性的理解。
4.简述网络文化精神的主要特点。
三、论述题(2×30=60)
1.结合传播学理论和事例说明微博传播的特点以及对网络舆论的影响。
2.网络新闻传播中多个层次的把关人。
参考答案:
北京邮电大学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824大众文化与网络传播
一、名词解释(5×6=30)
1.文化工业
答:文化工业是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文化工业概念的批判性含义包括两个层面:①文化工业以艺术为名义,兜售的是可以获取利润的文化商品,使大众的闲暇时间变为另一种被剥削的劳动。②文化工业具有浓厚而隐蔽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人们忘乎所以地享受文化快感时,隐蔽地操纵了人们的身心乃至潜意识活动。它是一种使控制变得更密不透风,使统治秩序变得更坚固的“社会水泥”。这个概念暗示了现代大众文化的本质属性,表明它不过是商品生产与消费体系的产物。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作为凭借现代科技手段大规模地复制、传播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广泛地产生于发达工业社会。它批量地制作和传播大众文化的手段和载体,以独特的大众传播媒介如电影、电视、收音机和报刊、杂志等,操纵了非自发的、物化的虚假文化,成为束缚意识的工具和独裁主义的帮凶,并以较从前更为巧妙有效的方式(即通过娱乐)来欺骗和奴役大众,从而最突出地显示了启蒙向意识形态的倒退,进入了大众蒙昧的阶段。
2.公共领域
答:公共领域是指一种概念上的、存在于社会中的“空间”,这种空间位于私人生活领域以及倡导自身目标(有时也是公共的)的机构与组织之外。在这个空间中,导致民意形成的公共联系和公共辩论是存在的,这些又可以导致政治运动和政党的形成,以监督私人利益。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哈贝马斯对这一概念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出版《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其核心概念是“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此后,公共领域成为欧洲主流政治话语的一部分,欧美各国学者的专题性著作和论文层出不穷,公共领域与传播媒介的关系受到高度审视。现在,媒介可能是公共领域的主要机构,而公共领域的品质则有赖于媒介的品质而定。从极端方面看,特定的媒介结构倾向,包括集中、商业化与全球化,都会对公共领域产生危害。
3.人肉搜索
答:人肉搜索是指利用现代信息科技(电视、电脑、广播、新闻报刊等),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互动性知识搜索,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的搜索体验。因为搜索引擎也有可能对一些问题不能进行解答,当用户的疑问在搜索引擎中不能得到解答时,就会试图通过其他渠道来找到答案,或者通过人与人的沟通交流寻求答案。
4.“六度分隔”理论
答:“六度分隔”理论是指假设世界上所有互不相识的人只需要很少中间人就能建立起联系。后来1967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拉姆根据这概念做过一次连锁信实验,尝试证明平均只需要五个中间人就可以联系任何两个互不相识的美国人。这种现象,并不是说任何人与其他人之间的联系都必须通过六个层次才会产生联系,而是表达了这样一个重要的概念:任何两个素不相识的人,通过一定的方式,总能够产生必然联系或关系。显然,随着联系方式和联系能力的不同,实现个人期望的机遇将产生明显的区别。
5.网络社区
答:网络社区是指包括BBS/论坛、贴吧、公告栏、群组讨论、在线聊天等形式在内的网上交流空间,同一主题的网络社区集中了具有共同兴趣的访问者。网络社区就是社区网络化、信息化,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以成熟社区为内容的大型规模性局域网,涉及到多种综合信息服务功能需求,同时与所在地的信息平台在电子商务领域进行全面合作。
6.维基传播
答:维客,是与博客、播客、视客不同的另一体系的传播活动。维客是沃德·坎宁安于1995年利用其开发的一套名为波特兰模式知识库的工具来编写的一个系统。受众可以在Web的基础上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目前,维基百科(Wikipedia)是世界上最大的Wiki系统。中国国内目前最大的维客网站是“网络天书”,此外还有“中文维基百科”、“维库”和“搜派百科”等。作为一种多人协作的书写工具,维客具有前所未有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它允许每个成员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任何人都可以在一段别人写过的内容文本上编辑加工,所有的知识在一定的技术规则和文化脉络下被不断地组合和拓展。播客、维客等新现象的出现,使得传媒不得不面对一个个性化的乃至于分裂的受众市场。
二、简答题(4×15=60)
1.简述文化研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答:(1)文化研究学派也称伯明翰学派,以英国伯明翰大学现代文化研究所的S.霍尔、D.莫利等人为代表。该学派继承了葛兰西、阿尔都塞等新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反对简单的“经济基础还原”论,主张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出发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大众传播。
①阿尔都塞的关于大众传媒是从事“合意”的生产和再生产的“国家意识形态装置”的观点,对“文化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阿尔都塞的观点,一个国家要维持其统治秩序,必须要有维持、形成和创造社会“合意”的机制或“装置”。过去,这种装置主要是由学校、家庭和教会来充任的,在现代社会其重心则移向了大众传媒。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家意识形态装置”具有二律背反的功能:一方面,它以“不偏不党”或社会纠纷“仲裁者”、普遍利益“代表者”的面目出现,提高社会成员对现存制度的向心力;另一方面,它通过消除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以保证其对政治权利的支配,与此同时则通过阻碍被统治阶级的觉醒和组织化过程而把他们排除在政治权力之外。
②霍尔等“文化研究”学者认为,大众传媒之所以能够作为“国家意识形态装置”从事“合意”的生产与再生产,是因为它有一种“赋予意义”(signification)的独特功能。大众传媒通过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结构化等活动,每日每时地都在为社会事物赋予这样那样的“意义”,但“赋予意义”活动并不是客观中立的,其背后有着利益和意识形态的驱动。资本主义媒介的一种突出倾向,就是把统治阶级的特殊利益作为似乎得到广泛社会“合意”的普遍利益加以提示。
(2)“文化研究”学者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①大众传播是资本主义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规定社会关系、行使政治统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意识形态功能,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②大众传播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二是文化产品的消费过程。前者是媒介通过象征事物的选择和加工,将社会事物加以“符号化”和“赋予意义”的过程,后者是受众接触媒介讯息,进行符号解读,解释其意义的过程。
③讯息符号是与一定的价值体系或意义体系(meaning system)结合在一起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既有促进现存不平等关系的“支配性的”价值体系,又有推动人们接受不平等、安居较低社会地位的“从属性”价值体系,还有不满于阶级支配现状、号召社会变革的“激进的”价值体系。大众传媒的符号化活动,在本质上来说是按照支配阶级的价值体系为事物“赋予意义”。
④尽管如此,受众的符号解读过程却不是完全被动的,由于符号的多义性和受众社会背景的多样性,受众可以对文本讯息做出多种多样的理解。霍尔认为,受众对媒介讯息有三种解读形态:一是同向解读或“优先式解读”(preferred reading),即按照媒介赋予的意义来理解讯息;二是妥协式解读(negotiated reading),即部分基于媒介提示的意义、部分基于自己的社会背景来理解讯息;三是反向解读或“对抗式解读”(oppositional reading),即对媒介提示的讯息意义做出完全相反的理解。①霍尔认为,大众传媒的符号化和受众的符号解读过程,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和各种从属性文化之间支配、妥协和反抗的关系,体现了“意义空间中的阶级斗争”。
“文化研究”学者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本分析(text analysis)和受众调查两种,前者主要是为了揭示大众传媒为占统治地位的利益和意识形态服务的倾向,后者则是为了考察受众符号解读的多样性。20世纪70年代以来,“文化研究”学派成了批判学派中最有影响的一个流派。
2.谈谈你对大众文化娱乐性对青年群体影响的看法。
答:网络游戏对青年群体的影响分为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1)网络对青少年的正面影响
①有利于青少年非线性思维方式的形成
线性思维方式强调事物的先后顺序,对事物的认识从头到尾都遵循单一的顺序。而在网络中大量使用的超文本阅读方式是以网状形式来构筑和处理信息的。它是一种跳跃式的、综合的非线性思维方式。从非线性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的同时必须考虑它与周围事物的种种联系,并透过这种网状的联系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青少年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发展
随着国内几大互联网的崛起,年轻的网络创建者们成为了青少年的榜样。网络创业的神话、网络平等的故事激励着大量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知识与创造力的重要性已越来越深地植根于广大青少年的心中。网络上的信息极其丰富,而且更新速度非常快。
③满足了青少年交流、沟通和理解的需要
网络高效、快速、方便、独特的交流方式与当代青少年偏于好奇、乐于幻想、追求独立的要求相吻合。因此,网络一出现,便注定与青少年紧紧联系在一起。网络使得青少年和世界息息相通,使得他们在有限的学习、工作的重压之外获得了更广泛的空间。当全世界缤纷多彩的信息资源集结在青少年的面前,他们的视野、心胸会与以往完全不同。
(2)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消极影响
①网络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素质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上信息泛滥可能造成青少年信仰的缺失或价值观的多元化,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有可能引起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网络交流的隐藏性、无约束性,极容易使青少年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②网络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长时间连续上网会造成情绪低落、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焦躁不安、血压升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睡眠障碍,有的甚至消极自杀;不良的上网环境也会损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③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长期上网会引发青少年网络孤独症,人际情感淡漠,对现实社会产生不认可甚至逃避的心理;“网恋”和网络聊天会引发青少年系列感情纠葛,导致各种情感问题;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会诱发青少年的双重人格障碍;网络操纵时间失控,还会导致网络成瘾症,使青少年变得孤独、敏感、忧郁、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甚至出现精神障碍、自杀等情况。
3.简述你对网络游戏特性的理解。
答:网络游戏(Online Game),又称“在线游戏”,简称“网游”。指以互联网为传输媒介,以游戏运营商服务器和用户计算机为处理终端,以游戏客户端软件为信息交互窗口的旨在实现娱乐、休闲、交流和取得虚拟成就的具有可持续性的个体性多人在线游戏。动漫、网络游戏也属于大众传播的范畴。
(1)传播学的受众理论认为,在面对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时,受众会通过选择,选取自己感兴趣且与自己既有的立场、观点、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媒介,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发现传播过程中的意义,对信息如何理解的主动权掌握在受众受众,并且根据各自需求,在已经被接受和理解的信息中挑选对自己有用、有利、有价值的信息。受众并不是完全被动、消极和软弱无力的,而是具有很强的能动性的。
动漫、网络游戏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异军突起,表明这种大众传播有很广泛的受众群体,不管是现实受众,还是潜在受众,都将对这一传播起到作用。广泛的受众是动漫、网络游戏异军突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2)从传播渠道和传播媒介看,动漫和网络游戏都属于“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收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就能理解。而且它们还都属于新媒介,丰富多元的资源满足了更多受众的需求,各种传播技术也为动漫和网络游戏提供了传播渠道,使得它们更为广泛传播。
(3)从传播效果看,动漫和网络游戏具有强势的传播效果。动漫形象生动,深受当今年轻人的喜爱,而网络游戏更不必多说,各种各样的网络游戏五花八门,老少皆宜,而且网络游戏互动性强,容易上瘾,所以它的传播效果更类似于“魔弹论”,十分强势。因此动漫、网络游戏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发展迅速。
(4)从传播环境看,社会文化环境趋于娱乐化,人们在极大的生活压力下急需放松身心,而动漫和网游就是人们消遣的很好选择。此外,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这也是动漫和网游发展迅猛的原因之一。
(5)从传播者来看,动漫和网络游戏具有天然的传播优势,占用时间少,操作十分简单,制作周期较短。传播内容轻松娱乐,更容易被接受,使得人人都可以在其中得到满足。
(6)从传播内容看,网络游戏和动漫都具有生动、人性化、幽默诙谐等特点。这样的传播内容更容易受到大众欢迎,因此传播效果更好,发展更快。
(7)从传播形式看,动漫和网络游戏都属于动态视觉传播。当今社会步入了视觉传播时代,人们对于视觉形象的传播内容更为青睐。动漫和网络游戏都是具有视觉传播特色的大众传播方式,更为逼真地呈现场景,带给人们生动性、真实性以及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因此能产生较强的传播效果。
(8)从传播的受众来看,动漫和网络游戏的受众具有很大的用户粘性,即一旦接受就将长时间成为忠实受众,且这些受众多是年轻化的受众,所以拥有雄厚的受众基础。
4.简述网络文化精神的主要特点。
答:网络文化是指网络上的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网络文化是一种只在互联网上流通,而较少为非网民所知的独有文化。由于网络于全世界流通,各地的自身文化在被“提上”网络予人认识之外,也同时在网上被同化、融合、产生,甚至衍生成现实世界的文化,有些网上文化又会因着本身已经存在的同类演变出来,故此变化和传送的速度很快。网络文化精神的主要特点主要包括:
(1)网络文化的极端性
通过群体讨论,无论最初的意见是哪一种倾向,其观点都会被强化,称之为群体极化效应。人们普遍有着从众倾向,并希望自己表现得更加突出,于不知不觉中把原有的观点推向极端化。网络具有实时性、互动性和开放性,使得在极短时间内,数量巨大的人群卷入到讨论之中。人们相互攀比、逐步强化,产生了极其强大的群体极化效应。
(2)网络文化集群性的特征
从心理学上看网络文化是一种多群体化的文化结构。网络文化实际上就是由不同观念、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许多大小不一的文化群落组成的。不同的虚拟社区就是不同群落的聚合。
(3)网络文化的多元性
在网络空间,不同制度、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肤色的人之间的交往,没有任何障碍,而且这种交往可以更加超越时空和人为的种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具有更大的开放性、选择性、多样性和丰富性;这种交往双方都不会产生任何心理负担,除去各种社会暗示和物质表象,只有无差别的比特以共同的特征表达着人们内心世界深藏的气质,使相距遥远的人们,丢掉传统的偏见,得以心平气和地、心安理得地与各种类型的人进行交往。
三、论述题(2×30=60)
1.结合传播学理论和事例说明微博传播的特点以及对网络舆论的影响。
答:(1)微博传播的特点
①微博传播速度的即时性
微博打通了固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间的限制,实现了电脑与手机的终端融合,使内容的传播速度比其他媒体更便捷、更迅速。
和手机的无缝结合,是微博最具革命性的意义。这让博主摆脱了电脑硬件的束缚。注册一个微博账户,就可以成为微博用户,然后可以免费绑定手机。这样只要有手机信号,你就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去生产、阅读微博。“微博+手机”,让传播一切成为可能。这是目前别的任何传播媒介都无法比拟的。
②微博传播内容的自主性
微博既是一个传播平台,又是一个内容自创的平台,让人人都成为内容的制造者、见证者、传播者、评论者。有人甚至称,如果个人能好好地经营微博的话,就等于你自己拥有了一个媒体。理论上,在微博的世界里,个人可以向全世界喊话,每个人都可以把微博当做一个“自媒体”,形成一个自己的受众群落,用微博的方式,随时随地将个人的所见所闻以最精练的词汇,发布给自己的受众。与此同时,博友既可以通过所关注的对象阅读感兴趣的信息,可以进行反馈,在其他用户的微博主页上直接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通过转发把信息扩散出去。
如此,不仅可以让很多人聚集起来同时关注一件事,迅速地使个人的微博成为一个话题讨论和舆论关注中心,而且这种扩散力和影响力是以几何级倍数增长的,力量不可小视。
③微博传播方式的互动性
微博跟传统媒体及博客、论坛等新媒介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实现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互动传播。在微博上,信息传递聚合了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等多种形式。微博虽然只有140字的文字表达,但通过超链接、图片和视频,每条微博都可以有丰富的延伸,给予使用者简便的阅读体验和自由度的同时,也提供了多元、多层次和多角度的扩展性能。微博就像一个很大的QQ群,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更宽广的社区性服务。在这里,用户既可以交友、聊天、分享心情,也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微博的互动交流比其他媒介更亲民更平等。
(2)微博对网络舆论的影响
①微博加速舆论扩散,推动舆论高潮。微博融合了博客、论坛等多种传播媒介的传播特点,主要表现有:第一,传播形式碎片化,140字的传播方式,门槛较低,方便快捷;第二,传播终端多元化,微博整合了多种客户端,实现了随时随地的传播;第三,信息结构裂变化,微博具有转发、评论、关注等诸多功能,形成裂变式的传播结构,实现了快速的信息传播。
②微博传播效果体现在网络舆论演变的过程中,热点话题在微博平台上快速形成庞大的微博量,对近三年来每年排名前五的热点舆论事件在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上的微博数进行统计,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年影响力较大的舆论事件的相关微博数都达百万数量级以上。
③微博意见领袖大部分属于精英阶层,加之海量的粉丝数,其言论往往获得大量的转载和评论,在舆论的扩散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影响较大的与微博有关的舆情事件中,有近一半的案例存在明显的意见领袖。
2.网络新闻传播中多个层次的把关人。
  答:在网络时代,把关人角色的传统内涵即信息的选择特权已经被削弱,新闻传播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传统舆论把关人的充分弱化。网络的特点是双向性、交互性、无限性。信息资源的极大丰富、网络传播的双向互动使用户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拥有主动权,而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记者、编辑设置的内容。同时,由于网络上的受众是一种“泛受众”,任何一个信息传播者都可以兼任信源和宿源,因此网络上的新闻传播也是“去中心”的,它对于舆论的权威性构成了极大的挑战,以往的舆论把关人作用受到了全面的抵制和消解。
(1)网络新闻传播中“把关人”的特点
①网络突破了时间和空间资源的限制。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受版面、播出时间有限的影响,需要“把关人”对采集的信息进行筛选、过滤。网络突破了版面和时间资源的限制,用户可以自由选择需要的信息。
②“把关人”不再是议程设置者。网络没有头版头条,网络的多向性使用户自己决定什么是重要的。
③新闻标准宽泛化。网络新闻传播的过程中不再有严格的“守门人”,因此专业甄别新闻的标准越来越随意和宽泛,“狗咬人”同样会成为新闻。
④网络不迷信权力机构。用户进入到网络是无限的、彻底的,所有自由的用户都可以自由地获取和合法地传递信息。
⑤信息个性化。网络时代是个性时代、小众时代,人们更加重视个性化信息,个人需要的信息各不相同,因此传统媒介的新闻复制难以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而网络恰好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
⑥信息全球化。在网络上,受众可以接触到比以往多得多的全球媒体信息,当有无限多的新闻信息可供个人选择时,“把关人”就失去了以往的意义。
(2)从传统到现代——“把关人”角色的转换
不管是以前的大众传媒还是现代的新媒体,媒体的“把关人”的作用始终没有丧失,“把关人”功能依然强大,只是发生了一定地转换,隐身于令人眼花缭乱的技术界面之后,使人不易觉察。
(3)显性到隐性
传统新闻的把关人控制了新闻信息的生产与传播的全部,可以说“把关人”就掌握着整个新闻的传播渠道。相对来说,网络新闻传播的开放性,就像一个公众都可以去的酒吧一样,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化名,七嘴八舌,各抒己见。这样网络上的新闻把关也退居幕后,由显性转为隐性,但是毋庸置疑幕后确实是存在把关人的,我们可以在每个突出的网络新闻中发现隐形的把关人。比如,在“最美妈妈”事件的传播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吴菊萍的报道主要是从母爱和关注儿童安全的角度两个方面展开。
网络新闻传播的渠道主要有3种:
一是转载传统媒体的信息资源,像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网站等,这一类的把关人是传统媒体的“把关人”;二是编译来自外国新闻网站的新闻信息,由于这类新闻网络具有重要性、全球性和及时性,具备新闻所要求的要素,所以常常会成为各大商业网站的招牌新闻,但经多重编辑,其真实性必然有所降低;第三个主要来源是采编于网民自己发布的帖子,这部分资源要由网站编辑的来组织传播。首先网络编辑对网民所提供的信息提取加工,选择有价值的再上传到各个新闻网站。综上所述,以上3种新闻渠道都要经过网络编辑来把关,都需要网络编辑对冗杂的信息适当地进行选取和加工。
(4)把关程序减少
传统媒体新闻的把关有众多把关工序,一般来说从低到高有新闻采编人员、新闻编辑、责任主编、总编等人员,但是网络新闻的把关程序却很简单,只有网络编辑一道,这样把关程序就由多层变为单层。
据有关统计,负责网络编辑的人数与传统媒体比较来说相当少,像人民网这样国内权威的新闻网站和新浪这样的大型商业新闻网站的工作人员只有几个人而已,仅凭几个工作人员就来负责网站的全部工作不得不说会出现僧少粥多的现象。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着深刻的原因,一方面,对于传统新闻媒体来说,他们的注意力主要还是放在广播、电视、报纸之上,而不太重视新闻网站,网络新闻传播对他们来说,有的话就能在如虎添翼,没有也并没有多少妨碍,在经济经营上来说还是一个赔本的买卖。与传统媒体不同,网络媒体使传播更具开放性、大众性和广泛性,它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产生的传播效应更大。但是由此所带来的新闻质量良莠不齐也是不可避免的。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41830.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11 14:11 , Processed in 0.130183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