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764新闻传播综合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6 17:13: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43405.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2014年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764新闻传播综合考研真题
2014年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764新闻传播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764新闻传播综合考研真题
2013年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764新闻传播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2年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764新闻传播综合考研真题
2012年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764新闻传播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
说明:该科目自2012年起开始招生。
                                                                                                                                                                                                    内容简介                                                                                            
  考研真题是每个考生复习备考必不可少的资料,通过研究历年真题能洞悉考试出题难度和题型,了解常考章节与重要考点,能有效指明复习方向。
  为了帮助参加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764新闻传播综合”考试科目的考生复习备考,圣才考研网精心编著了配套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
  1.[3D电子书]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764新闻传播综合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免费下载]
  2.[考研全套]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764新闻传播综合考研全套资料[免费下载]
  3.[3D电子书]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20小时高清视频】[免费下载]
  4.[3D电子书]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 [免费下载]
  5.[3D电子书]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免费下载]
  6.[3D电子书]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 [免费下载]
  7.[3D电子书]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免费下载]
  本书收录了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764新闻传播综合”2012~2014年的3套考研真题,并提供了2012~2014年考研真题的答案及详解。本书历年真题的答案及详解由高分考生根据本科目考研的参考教材和相关教师的授课讲义等精心编写而成,解题思路清晰、答案翔实,突出难度分析,对常考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整理。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圣才考研网每年均根据当年最新考试要求等对本书进行改版升级,我们一旦对该产品的内容有所修订、完善,系统将提示学员下载升级,获得最新版本的产品内容。真正做到一次购买,终身使用。
  圣才考研网(www.100exam.com)是圣才学习网旗下的考研考博专业网站,提供全国所有院校各个专业的考研考博辅导班【网授保录班、一对一辅导(面授/网授)、网授精讲班等】、考研3D电子书、考研3D题库(免费下载,免费做题)、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笔记讲义等)、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教辅图书等。
  与传统图书相比,本书具有以下五大特色:
1.720度立体旋转:好用好玩的全新学习体验  圣才e书带给你超逼真的3D学习体验,720度立体场景,任意角度旋转,模拟纸质书真实翻页效果,让你学起来爱不释手!

2.免费下载:无须注册均可免费下载阅读本书  在购买前,任何人均可以免费下载本书,满意后再购买。任何人均可无限制的复制下载圣才教育全部3万本3D电子书,既可以选择单本下载,也可以选择客户端批量下载。
3.免费升级:更新并完善内容,终身免费升级  如购买本书,可终生使用。免费自动升级指我们一旦对该产品的内容有所修订、完善,系统立即自动提示您免费在线升级您的产品,您将自动获得最新版本的产品内容。真正做到了一次购买,终身使用。当您的电子书出现升级提示时,请选择立即升级。
4.功能强大:记录笔记、全文搜索等十大功能  本书具有“记录笔记”、“全文检索”、“添加书签”、“查看缩略图”、“全屏看书”、“界面设置”等功能。
  (1)e书阅读器——工具栏丰富实用【为考试教辅量身定做】

  (2)便笺工具——做笔记、写反馈【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5.多端并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多平台同步使用  本书一次购买,多端并用,可以在PC端(在线和下载)、手机(安卓和苹果)、平板(安卓和苹果)等多平台同步使用。同一本书,使用不同终端登录,可实现云同步,即更换不同设备所看的电子书页码是一样的。

  特别说明:本书的部分内容参考了部分网络资料及相关资料。但由于特殊的原因,比如作者姓名或出处在转载之前已经丢失,或者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等,因而可能没有注明作者的姓名或出处。如果原作者或出版人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圣才学习网(www.100xuexi.com)是一家为全国各类考试和专业课学习提供辅导方案【保过班、网授班、3D电子书、3D题库】的综合性学习型视频学习网站,拥有近100种考试(含418个考试科目)、194种经典教材(含英语、经济、管理、证券、金融等共16大类),合计近万小时的面授班、网授班课程。
  如您在购买、使用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全国热线:400-900-8858(8:30-00:30),18001260133(8:30-00:30)
  咨询QQ:4009008858(8:30-00:30)

  详情访问:http://www.100exam.com/(圣才考研网)
  圣才学习网编辑部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2014年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764新闻传播综合考研真题
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代码:764考试科目名称:新闻传播综合
请将答案注明题号写在答题纸上,试题纸上做答无效。
一、请解释下列名词(每小题5分,共30分)
1.新闻道德
2.新闻传播模式
3.高位主体
4.“知沟”理论
5.拟态环境
6.组织传播
二、简答题(每小题l0分,共40分)
1.确定新闻传播内容的规范性标准。
2.新闻传收的内在与外在矛盾及其关系。
3.什么是传播学经验学派?请简要回答经验性方法的意义与局限性。
4.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并请简述传播过程的特点。
三、论述题(第1、2题各25分,第3题30分,共80分)
1.新闻传播的价值原则。
2.结合具体的传播案例,论述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及制约因素(请从传播主体、传播技巧、受众等三方面来进行论述)。
3.请结合新闻学、传播学的相关理论,结合具体实例,对当前新媒体内容生产的新做法、新特点进行论述。
2014年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764新闻传播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
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代码:764考试科目名称:新闻传播综合
请将答案注明题号写在答题纸上,试题纸上做答无效。
一、请解释下列名词(每小题5分,共30分)
1.新闻道德
答:新闻道德是新闻职业道德的简称,是指新闻工作者自立的行为准则。与新闻法规是一种他律不同,它是一种自律(行业的自我约束,个人的自我约束),主要以行业内部的相互监督、个人的自觉来抵御社会上种种诱惑,防范不良行为,并借助于舆论力量促使新闻工作者自觉地遵守。其内容主要包括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责任等四个方面。其内容和形式最终取决于社会存在,取决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较之于其他职业道德,它具有更为鲜明的阶级性和更为强烈的政治色彩,是对新闻传播活动的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
2.新闻传播模式
答:新闻传播模式指是指运用一定的图形、符号、程式对现实新闻传收活动情况的抽象、概括和反映。依照新闻传播类型的宏观构成,可以将人际新闻传播、群体新闻传播和大众新闻传播的模式概括为以下三种基本样式。①“点—点”模式。在这里,“点”是对新闻传播者和收受者在同一量化标准下的几何抽象,这种抽象的前提是新闻传播者和收受者必须具有基本的对等性。②“点—面”模式。在这里,“点”和“面”同样是对传播者和收受者的一种抽象,将传播者抽象为“点”,将收受者抽象为“面”,其基本根据是传播者与收受者在量上的巨大差别,在质上的不同存在方式。③“面—面”模式。这一模式,主要针对网络新闻传播、手机新闻传播中多人与多人之间传与收现象。
3.高位主体
答:高为主体是指新闻资产的所有者、经营者和管理者,其构成有:①新闻资产的所有者,是指新闻媒体的实际所有者;②经营者、管理者,是指从事非新闻业务的媒体经营者和行政管理者,他们掌握着一家新闻媒体的经济命脉和行政权力。高位主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决定着新闻传播的总体方向,即高位主体的意志决定着新闻传播的总体路线、方针、政策。高位主体是新闻传播总体目标的设计者和确立者,是媒体方针的制定者;是一定范围内新闻传播活动规范的主要制定者;是新闻业务活动的指导者和监督者。
4.“知沟”理论
答:“知沟”理论是指大众传播的信息传达活动无论对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还是低者都会带来知识量的增加,但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速度大大快于后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结果是两者之间的“知沟”不断变宽,差距不断扩大。传播技能上的差异——获得关于公共事务和科学的知识,需要一定程度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信息的选择性接触、理解和记忆的因素——生活的水准、层次与媒介的内容越接近,对媒介的接触和利用程度越高。⑤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传播有一定深度的关于公共事务和科学知识的媒介主要是印刷媒体,其受众主要集中于高学历阶层。

5.拟态环境
答:拟态环境是指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并重新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由美国学者李普曼提出。李普曼认为,现代社会越来越巨大化和复杂化,人们由于活动范围、精力和注意力有限,不可能对与己相关的整个外部环境和众多事物都保持经验性接触,对超出自己感知范围以外的事物,只能通过大众传媒去了解。大众传播以提示环境变化为己任,但它所提示的并不是环境的全部,而是一种“拟态环境”。李普曼认为,大众传播产生之后,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传统社会中人的行为是对环境的直接反应,而在现代社会,“人与环境之间插入了一个拟态环境”,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成了对“拟态环境”的反应。
6.组织传播
答:组织传播是指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传播,二是组织外传播,这两个方面都是组织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保障。组织传播的总体功能,就是通过信息传递将组织的各部分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以保障组织目标的实现和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它既是保障组织内部正常运行的信息纽带,也是组织作为一个整体与外部环境保持互动的信息桥梁。组织传播的功能可分为: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决策应变、形成共识。
二、简答题(每小题l0分,共40分)
1.确定新闻传播内容的规范性标准。
答:在现实的新闻传播活动中,传播主体不只是根据新闻传播规律做出内容的选择,还要根据传播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也就是说还要根据一定社会提供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具体的条件确定新闻传播的内容。
(1)合法性标准
合法性,就是合乎法律精神和法律规范的要求,具体是指新闻传播主体选择的新闻事实和确定的报道内容、报道的事实。
(2)合德性标准
合德性就是新闻传播主体所选择的,作为公开报道对象的新闻事实,应该是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道德观念认可,允许和能够接受的东西,应该是新闻职业道德允许的东西。
(3)合政策性标准
是说新闻传播主体必须按照一定的新闻政策要求确定自己的新闻传播内容。
(4)合纪律性标准
严格意义来说,新闻纪律或新闻宣传纪律不是一个新闻学概念,但它在中国新闻传播实践中已经约定俗成,从事新闻研究、宣传研究以及新闻、宣传实际工作的人们几乎对它都能心领神会,而且它在实践中确定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新闻业在中国的性质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所以它必须按照党的纪律行事,特别是党的机关报,必须坚定地宣传、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不得利用手中的媒介,宣传同中央决定相违背的东西。
2.新闻传收的内在与外在矛盾及其关系。
答:(1)新闻传收内在与外在矛盾的构成
①内在矛盾
新闻传收系统,是由新闻传收要素构成的有机系统,系统内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共同构成了新闻传播的内在矛盾。这些具体的内在矛盾的展开便是新闻传收的实现,新闻传收的实现过程构成了传播的具体流程和各个不同的环节。
②外在矛盾
新闻传收的外在矛盾,是指新闻传收系统与新闻传收所处的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这种关系主要表现为:a.新闻传收作为社会有机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与整体的社会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b.新闻传收系统与社会其他主要子系统,诸如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
(2)内在矛盾与外在矛盾的基本关系
①内在矛盾的内在性,强调的是内在矛盾存在于新闻传收系统内部;外在矛盾的外在性,强调的是外在矛盾存在于新闻传收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
②在新闻传播实践中,内在矛盾与外在矛盾经常交织在一起,共同决定着新闻传收的现实面目。新闻传播需要同时解决这两类矛盾,通常,外在矛盾会渗透在内在矛盾之中,但有时会表现为新闻传播系统与其他系统的直接矛盾形式。
③内在矛盾的具体构成和具体表现,依赖于社会系统提供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即内在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依赖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的发展水平。
④外在矛盾的解决将通过内在矛盾的解决实现。因此,外在矛盾的解决将直接影响对内在矛盾的具体解决方式。
⑤新闻传播的内在矛盾与外在矛盾的分野不断清晰化,这是因为随着社会和新闻传播自身的发展,新闻传播系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得到加强。但也有相反的表现,即新闻系统越来越受制于社会系统,越来越受约于社会的政治系统、经济系统。
3.什么是传播学经验学派?请简要回答经验性方法的意义与局限性。
答:(1)经验学派含义
经验学派又称传统学派,是西方传播学的主流学派,指的是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主流传播学。该学派主张从经验事实出发,运用经验性方法研究传播现象。
①主要代表人物: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施拉姆等。
②经验学派的特点:一是以实用主义为研究目的,二是多元主义的社会观。
③主要理论观点:早期的说服与态度改变研究、两级传播等强调大众传播效果和影响的有限性,后来受到批判学派的强烈批判,研究视角有所改变,提出了“议程设置”等较为强调传媒影响有力性的理论。
(2)经验性方法的意义
经验性研究方法反对从观念到观念地对社会现象做纯主观抽象的说明,强调切实可靠的经验材料或客观数据的重要性,主张从环境或外部条件的变量出发来揭示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原因和客观规律。经验性方法论与社会科学中的实证立场是联系在一起的,它是社会科学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
(3)经验性方法的局限性
①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无限复杂,而可观察、可测定、可量化的经验材料是有限的,尤其是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的理性和精神活动,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是单纯地用经验材料就能够说明。
②在目前的情况下,经验性的研究所依赖的程序或技术主要是问卷调查或控制实验,这些方法的精确性和严谨性受到质疑。
③经验性研究所依赖的主要是个人或小群体层面上的经验材料。在研究现实的社会微观现象方面具有一定的效用,但在考察社会的历史过程以及宏观社会结构方面缺乏有效的手段。
④尽管经验方法论者主张用“纯客观”的态度来研究社会现象,但是现实中受到研究者的文化背景、社会价值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很难完全做到客观公正。
4.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并请简述传播过程的特点。
答:传播的过程是指信息在发出到接受再到反馈的整个时间流程。
(1)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是由以下要素构成的:
①传播者,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在社会传播中,传播者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②受传者,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作用对象一词并不意味着受传者是一种完全被动的存在,相反,他可以通过反馈活动来影响传播者,受传者同样也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受传者和传播者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角色,在一般传播过程中,这两者能够发生角色的转换或交替。
③讯息。讯息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讯息。讯息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社会互动的介质,通过讯息,两者之间发生意义的交换,达到互动的目的。讯息(message)一词,在中文中也译成“消息”、“文告”等等,这是一个与信息(information)意思相近又有微妙区别的概念。一般来说,信息的外延更广,它包括讯息在内。讯息也是一种信息,其特点是能表达完整的意义。
④媒介。媒介指的是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⑤反馈。反馈指的是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获得反馈讯息是传播者的意图和目的,发出反馈讯息是受传者能动性的体现。反馈是体现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的重要机制,其速度和质量依媒介渠道的性质而有不同,但它总是传播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2)传播过程的特点:
①传播过程具有动态性。其运动特点在形式上体现为有意义的符号组合(讯息)在特定渠道中的流动,在实质上则是传播者与受传者的意义或精神内容的双向互动,即作用与反作用。
②传播过程具有序列性。这种序列性表现在传播过程中各环节和因素的作用各有先后次序,按照讯息的流向依次执行功能。
③传播过程具有结构性。传播过程的结构即该过程中各要素、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总体。时间上的先后次序、形态上的链式结构也是这个过程的结构特点。除了总体结构以外,传播过程中的各环节或要素本身还有各自的深层结构。
三、论述题(第1、2题各25分,第3题30分,共80分)
1.新闻传播的价值原则。
答:新闻传播的价值原则也就是媒体在新闻选择时的原则,新闻选择的标准是多样的,对任何新闻媒介来说,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新闻法规都是新闻选择的四项主要标准。
(1)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根据这个新闻定义,所选择的事实一要真实,二要新鲜。为此,要淘汰虚假的“事实”、陈旧的事实(当作背景用另当别论)、人们司空见惯的事实、空话连篇的“事实”。
(2)新闻价值。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五个“性”:
①时新性——事件是新近发生的而且是社会大众所不知道的,即时间近、内容新。
②重要性——事件和当前社会生活以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势必引起人们的关心。
③接近性——地理上接近,读者首先要知道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情,因为本地发生的事情,对他们生活有更直接的关系;心理上的接近,有些事情虽然发生在远方,但由于经济上、文化上、人事上有密切联系,远方发生的事情会引起公众感情上、心理上的共鸣。
④显著性——名人、胜地和著名团体、单位的动态往往为世人所瞩目。
⑤趣味性——通常说的奇事趣闻,富有人情味和高尚的生活情趣,能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
(3)宣传价值。宣传价值的素质包含五个方面,合称宣传价值“五性”:
①与新闻媒介所持的政治主张、价值标准的一致性;
②针对性,针对社会上的各种猜测、怀疑、歪曲、流言,选择事实进行有的放矢的宣传;③普遍性。事实中所包含的思想观点对广大受众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指导作用;
④典型性。事实不但要和作者想说的思想观点相一致,而且能够有力地说明观点,所选用的事例能以一当十、以少胜多,使人口服心服;
⑤时宜性。有些新闻要选择适当的时机来发表,才能够收到更大的宣传效益,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思想混乱。
(4)新闻法规。新闻法规是新闻选择的最后一道关口,其目的是“去毒”,指的是把危害国家或人民利益的新闻卡下来,不准公开传播。
某一事实在政治上、法律上容许不容许公开地传播是任何新闻机构必须考虑的问题。容许不容许的标准就是新闻法规。新闻法规一般由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对新闻事业有强制性,目的在于约束新闻报道,以免危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
2.结合具体的传播案例,论述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及制约因素(请从传播主体、传播技巧、受众等三方面来进行论述)。
答:(1)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
传播效果依其发生的逻辑顺序或表现阶段可以分为三个层面:①外部信息作用于人们的知觉和记忆系统,引起人们知识量的增加和认知构成的变化,属于认知层面上的效果;②作用于人们的观念或价值体系而引起情绪或感情的变化,属于心理和态度层面上的效果;③这些变化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即成为行动层面上的效果。从认知到态度再到行动,是一个效果的累积、深化和扩大的过程。
(2)制约和影响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传播主体。传播主体方面影响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传播者的可信度和权威度。在现实生活中,可信度与权威度往往是密不可分的,有权威的人自然值得信任,值得信任的人往往具有权威。对传播者而言,具备较高的可信度和权威度无疑会提高传播效果。
②传播技巧。传播是一项技巧性很高的活动,不同的传播方式往往会带来不同的传播效果。所以,要提高传播效果,就要掌握必要的传播技巧。
耶鲁学派将传播的说服艺术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a.正反之选。要说服受众接受一种观点,是把这种观点的优劣都讲出来好,还是只讲优势好,是使用“一面之词”还是“两面之词”,传播媒介必须做出合理的选择。在多数情况下,一味地否定或简单地肯定,都很难说服受众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但在某些情况下,只讲“一面之词”要比兼谈“两面之词”更有效。
b.先后之选。提出观点的先后顺序,即把传播者的观点放在开头说还是放在最后说,对传播效果也有影响。放在前面的内容最容易引起受众的注意,而放在后面的内容则更容易被受众记住。
c.明暗之选。结论是由传播者明确给出还是由受众自己得出,也会对传播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有时,鲜明的态度有利于受众接受传播者的结论;有时,暗示的方式更有利于受众接受传播者的结论。
③传播对象。受众方面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主要如下:
a.听从性。有人容易听取别人的意见,有人不容易听取别人的意见,前者是听从性较高的人,后者是听从性较低的人。对大众传播者而言,面对听从性高的受众自然容易实现传播效果,反之则比较困难。
b.恐惧诉求。在传播信息中夹入一些恐怖的、威胁性的信息,使受众产生畏惧心理,往往可以促使传播效果的实现,这就是所谓的“恐惧诉求”。
c.免疫论。在传播活动中,传播者可以通过给受众介绍少量反面信息的方式,而使他们增强对反面信息的抵抗力。有效地利用这种方式的两个基本条件是:确信受众的确不可避免要接触到反面信息;事先给予受众的反面信息应是少量的。
总之,“传播效果是指传播主体的传播行为对受传者和社会产生的有效结果”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但仅仅将传播主体的传播技巧作为制约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则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3.请结合新闻学、传播学的相关理论,结合具体实例,对当前新媒体内容生产的新做法、新特点进行论述。
答:新媒体的即时互动性、便携性,颠覆了传统的内容生产与传播模式,深刻地改变着信息传播环境和传媒的经营业态,造就了新的媒介消费方式和新一代的媒介消费者。当前新媒体做法的新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呈现的多终端化
方便访问,适应移动化需求。使用移动工具访问社交网络和无线终端的用户越来越多,适应用户移动化需求也就是满足用户的一种社交化需求。像大型门户和社交网络的改版和改进,都越来越重视对移动化需求的满足,在相关功能上都有安排和体现。由于技术的进步、用户习惯的演变,这是一种趋势。
(2)内容产品的社区化
新媒体内容的生产,不仅包括新闻和其他信息产品的生产,还包括其他多种产品,如社区、游戏、搜索、娱乐、通信、商务等产品的开发,即从纯内容产品的生产发展到“内容+关系”产品的生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媒介之间的关系等,常常是影响人们选择内容产品的重要依据。
(3)内容生产主体的多元化
新媒体提供了社会公众参与内容生产的可能性,任何人都可以借助手机、博客、BBS、微博、网络社区等,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任何人发布多媒体内容。网民参与内容制作的程序增强,传统的记者编辑撰写内容将会被具有互动性的用户自创内容超越。新媒体内容由机构性生产转变为机构性生产和个体性生产两种模式。个体性生产的主体是社会公众,主要指个人通过“上传功能”实现内容产品的提供。
(4)内容个性化推送定制
量身定做,个性化推送定制。每个用户都是具体的、鲜活的,有着多元化、差异化需求的人。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让用户可以按需求自由定制内容,或是根据数据挖掘分析情况推送个性化的内容需求。比如,腾讯的“我的自选股”,雅虎用户登录Facebook可以从好友那里获得自己感兴趣的文章等,都属于个性化定制服务。这种个性化服务的作用不可小觑,据报道,Facebook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应用,曾对用户注销时的提示语进行了修改,改为一种具有归属感和认同感较强的个性社交信息,提示语的修改对减少会员的流失起了重要作用。
(5)内容短、平、快
以微博和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其内容都倾向于短、平、快,尤其是微博,限定140个字,篇幅很小,只能传播关键的信息点。并且新媒体平台都是24小时开放的,所以能做到即时传播,时效性很高。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43405.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26 05:16 , Processed in 0.10850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