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章节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6 17:29: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53204.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视频讲解教师简介
目录
第一模块 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
 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713传播历史与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中国传媒大学710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2年中国传媒大学708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708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3年北京大学615传播学综合知识(传播学理论与方法)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2年北京大学615传播学综合知识(传播学理论与方法)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1年北京大学615传播学综合知识(传播学理论与方法)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北京邮电大学617传播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2年北京邮电大学617传播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1年北京邮电大学617传播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第二模块 章节题库
  第一章 威尔伯 施拉姆和传播学的创立
 第一部分 传播学的欧洲起源
  第二章 查尔斯 达尔文和进化论
  第三章 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理论
  第四章 卡尔 马克思和批判学派
 第二部分 传播学在美国的发展
  第五章 芝加哥学派
  第六章 哈罗德 拉斯韦尔和宣传分析
  第七章 保罗 F 拉扎斯菲尔德和大众传播效果
  第八章 库尔特 勒温和群体动力学
  第九章 卡尔 霍夫兰和说服研究
  第十章 诺伯特 维纳和控制论
  第十一章 克劳德 香农的信息论
 第三部分 传播学领域的建立
  第十二章 威尔伯 施拉姆和传播学的建立
第三模块 模拟试题
 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内容简介                                                                                            
??(美)罗杰斯著的《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是我国高校广泛采用的传播学史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传播学史”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罗杰斯著的《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不同一般意义的传统图书,本书是一种包含高清视频讲解的720度旋转的3D电子书,是用“高清视频”和“传统电子书”两种方式结合详解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配套题库的3D电子书【电子书+高清视频课程】。本书提供配套题库的讲义内容,同时也提供2011~2012年中国传媒大学考研真题的高清视频讲解(最新视频课程,可免费升级获得)。具体来说,本书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为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本书收录了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的10套考研真题,并由高分考生根据科目考试大纲、考研的参考教材和相关教师的授课讲义等对部分真题进行了详细解答,解题思路清晰、答案翔实,突出难度分析。其中,2011~2012年中国传媒大学考研真题含有视频讲解,由圣才名师对每一道真题(包括每个选项)从难易程度、考查知识点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解析,帮助考生掌握命题规律和出题特点。
??第二部分为章节题库及详解。严格按照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的章目编排,精选与各章内容配套的习题并进行解析,所选试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显当前热点。
??第三部分为模拟试题及详解。根据名校历年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仿真名校历年考研真题的难度和风格,精心编写了2套模拟试题,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圣才考研网(www.100exam.com)提供全国各高校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考研辅导班【同门师兄师姐一对一辅导(网授)、网授精讲班等】、3D电子书、3D题库(免费下载,免费升级)、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笔记讲义等)、新闻传播类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教辅图书等。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模块 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
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713传播历史与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中国传媒大学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传播历史与理论试题
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英尼斯
2.数字鸿沟
3.拟态环境
4.潜网
5.内容分析法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符号的结构和特性。
2.简述“麻醉精神”。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90分)
1.受众的概念在web2.0时代是否还能使用?
2.大众媒介的基本运营模式是什么?新媒介又有什么样的变化?
3.写出至少三个国际知名媒介的机构,并评述之。
参考答案:
中国传媒大学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传播历史与理论试题
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英尼斯
答:英尼斯是最有影响的媒介决定论者之一,多伦多学派的鼻祖,麦克卢汉的老师。20世纪40年代他从加拿大经济史逐渐转向了对人类文明史的研究,在传播与媒介研究方面的代表作包括《帝国与传播》和《传播的偏向》。他提出的主要理论是媒介偏向论,他认为,没有一样传播媒介是不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偏向的,而这种或偏向时间或偏向空间的特性,影响了社会的知识状况、权力结构和政治形态。
他认为,偏向时间的媒介包括语言、石头、黏土、羊皮纸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比较耐久,能够克服时间的障碍但是不适合流通和传播。这种媒介有助于树立权威、形成等级森严的社会体制,有利于传统和宗教的稳定性。然而这种媒介的时间性使得它无法及于远方,也导致了社会的不均衡。
偏向空间的媒介包括文字、纸张以及更早期的纸莎草等。这些东西作为媒介的共同特点是,虽然经不起时间的销蚀,但是非常轻便易携,可以克服空间的障碍。这种媒介有助于帝国的扩张、知识的扩散以及世俗政权的建立。它能够帮助中央政权控制更大的疆界,但是却有可能削弱中央的权威。
2.数字鸿沟
答:“数字鸿沟”是指由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全球发展和应用,造成或拉大的国与国之间以及国家内部群体之间的差距。大众传播的信息传达活动无论是对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还是低者都会带来知识量的增加,但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速度大大快于后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的结果是两者之问的鸿沟不断变宽,差距不断扩大。
导致数字鸿沟的原因有:(1)接触媒介和学习知识的经济条件;(2)传播技能上的差异;(3)已有知识储存量上的差异;(4)社交范围的差异;(5)信息的选择性接触、理解和记忆的因素;(6)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
3.拟态环境
答: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是指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是说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概念,由美国学者李普曼在其所著的《公众舆论》一书中提出。拟态环境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由于这种加工、选择和结构化活动是在一般人看不见的地方(媒介内部)进行的,所以人们通常意识不到这一点,而往往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大众传播形成的拟态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识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这样一种机制,不仅使得现代环境越来越信息化,而且信息环境也越来越环境化。即大众传播提示的信息环境,越来越有了演化为现实环境的趋势。
4.潜网
答:潜网理论是控制研究的重要理论,是指任何处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传播媒介都担负着社会控制的职能,而这类控制往往是一种潜移默化、不易察觉的过程,用一个形象的词来概括就是潜网。。如刚踏入新闻界的年轻记者无所顾忌、敢作敢为,但最终会变得同老记者一样循规蹈矩,将自己逐渐融入那张潜网。这张潜网便是布里德所说的编辑部中的社会控制。潜网一方面可以确保媒介组织的传授意向顺利贯彻下去,另一方面还防止不懂规矩的新来者对媒介组织既定行现的干扰。
布里德认为潜网存在的原因是社会的主要问题就是维护秩序和增强凝聚力,尤其是保持价值体系的一致。暗存在媒介中的这种控制网络是特定社会环境中更大范围的社会控制体系的折射。
5.内容分析法
答: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是传播学定量研究方法之一,传播学先驱拉斯韦尔最早使用这一方法对宣传内容进行了研究。内容分析法是指一种对明示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调查方法。内容分析具有三个特点:①客观性。必须要有明确的客观规则,保证不同的分析者分析同一素材能够得出相同的结论;②系统性。讯息内容或类型的取舍选择要有首尾一贯的标准,防止分析者仅选择支持自己见解的材料;③普遍性。将讯息属性和传播者以及受传者的特征联系起来,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具有科学价值和理论意义的结果,而不是纯粹的“描述性”信息。内容分析的基本过程是“确定课题→选定对象→实施调查→整理分析→提出结论”。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符号的结构和特性。
答:符号是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符号可以表示某物、某事等具体存在,也可以表示精神抽象的概念。因此,它是有意义的。它是一种有意义的象征物。它是传播者和受众间的中介物,单独存在于其间,承载着交流双方向对方发出的信息。
(1)符号的结构
符号的结构,分为“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能指”即符号形式,是指人们感官可以感知的部分,如文字的字形与读音,如绘画图形、汽笛呜叫、人体动作等。“所指”即符号意义,是指符号所包含的内容和概念。具体而言,社会中人们共有的是符号的形式、符号的指说对象和符号的部分意义,而非全部意义。
社会成员所感知的符号形式都是共同的,其所指代的目标对象也是人们知晓的,并达成一致的。然而,在符号的意义方面,社会成员的认识和理解却有相当大的差异。
符号意义可以分为表示性意义(或称辞典意义)和内涵性意义(或称引申意义)。前者指在符号与指说对象首次联系中产生的意义,适用于所有使用符号的社会成员。人们在这个层面上,可以有一致的看法,其意义是大家共通的。这是社会中信息传播活动的基础,否则人们无法进行基本的交流。后者指在符号与指说对象二次联系中产生的意义,它可适用于一个或几个人,也可能适用于社会中的部分成员,这是社会成员的个体经验的产物。这种意义不能做到所有人共通,不过,在一定范围内,它为一部分人所共有。各种俚语、隐语、行话、切口、黑话,以至如今的网络语言,都可以表明符号的这种复杂的社会共有性。
(2)符号的特性
从一般意义而言,符号是人类社会独有的,它具有以下特性。
①指代性
符号指向某种事物或意义,但并不是这种事物本身或其同质延伸。换句话说,符号与其所指代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符号只是指称和代表某个事物,它只有与这个事物建立联系后才获得了它存在的地位,但这种联系却不是必然存在的。
②社会共有性
一种符号都是在特定的社会中经过历史的积累而创造、发展与丰富的,因此,符号具有社会性,是一定社会成员所共有的。正因为如此,一个社会中的所有成员可以利用共有的符号系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协调行为,建立关系,进行互动。
③发展性
人类传播所使用的符号是发展的。一方面,人们每天都在创造着新的符号,以适应日益丰富的生产及生活实践。这些新的符号一旦进入社会传播领域,就会成为新的中介或象征物而被广泛使用。甚至,还可能形成具有独立性的一套新的符号体系。另一方面,人们旧有的符号也在不断地被淘汰、改造和更新。有的保持原有的符号形式,但是被赋予了新生的意义;有的包含了原有的意义,却更换了新的符号形式。
人们创造出的新符号不断涌现,但是主要出现在语言符号领域。人们依靠不断创新的语言,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进行描绘,目的主要还是为了相互区别,即命名行为;同时也不断增加对新的社会现象的认识,从而发展人类的知识与文化。
2.简述“麻醉精神”。
答:(1)提出背景
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在1948年出版的《大众传播、大众鉴赏力和有组织的社会行动》一文中指出了大众传播的各种功能,其中首次提到麻醉精神。《传播研究》一书中,着重考察了大众传播及其载体大众传媒的非正面功能,既有中性的“社会地位赋予功能”、“强制规范功能”,更主要的是消极作用或者说是大众传播失调后的负面功能,包括四个方面:把人变成丧失辨别力和顺从现状的单面人、导致审美情趣及文化素养的普遍平庸化、廉价占用人的自由与时间、使人处于虚幻的满足状态从而丧失行动能力。这四种负面作用被他们形象地命名为“社会麻醉”功能。
(2)理论内涵
“麻醉精神”是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大众传播社会功能观的主要内容之一。其认为,现代大众传播具有明显的负面功能,它将现代人淹没在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的滔滔洪水当中,人们每天在接触媒介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他们把读、听、看、思考等活动当成行动的代替物。他们有知识、有兴趣,也有关于今后的各种打算,但当他们吃完晚饭、听完广播、读完晚报以后,也就到了睡觉的时间了。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把这种现象称为大众传播的“麻醉作用”,认为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失去社会行动力,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90分)
1.受众的概念在web2.0时代是否还能使用?
答:(1)受众的定义
大众传播过程中的受众,又称阅听人、接受者、传播对象,是对大众媒介信息接受者的总称。具体可以包括报刊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的观众以及互联网的网民等。他们能够决定一条传播内容、一家传媒机构,甚至是传播者本身的发展前途。
(2)受众观的变迁
①在大众传播研究的早期,人们把现代社会的公众作为原子化的无区别的“大众”来看待,他们是软弱的、一盘散沙式的存在,只能被动地接受权力精英的操纵。这种受众没有辨别力与抗拒力,只要接受到媒介传播的信息,就会像中弹的“靶子”一样应声倒地。受众在本质上是一种被动的社会存在。面对大众媒介,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没有选择的余地。媒介效果理论中有一种“魔弹论”,其受众就是这种观念的代表。
②自1948年拉斯韦尔提出了传播过程的“五要素”模式,这一模式的提出与兴起预示着对受众关注的兴起。接下来的一系列关于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的研究无不表明受众的地位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受众本体地位正在回归。受众越来越被认为是拥有自主意识和自我判断能力的权力主体,受众对媒介的接近与使用无不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是一种主动的行为过程,是自身需求的反映。这样,受众的概念就从早期的被视为庞大的无区别的集合体转化为具有丰富的社会多样性的个人。
③在现代社会,接触大众传媒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媒介日趋多元,手段日趋现代化,对受众的争夺也日趋激烈。在媒体之间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受众的可选择余地越来越大,主动性也是越来越强。可以从充足的媒介资源中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偏好“游刃有余”地进行选择,甚至于还可以通过反馈自己的意见要求媒体进行改进。
④新媒体时代,一个最突出的变化就是以用户为最核心的导向或者以用户作为最核心的终端。过去传媒都称传播对象为受众,即Audience,现在英文中出现了一个新词,Prosumers,意思是生产者和消费者是一个结合体,受众不再是简单的信息接收者,更是信息传播者;信息的传播渠道也不再是单一或双向,而是分裂式的交叉传播。
在这种意义上说,web2.0时代的受众身兼两种身份:他人信息的受众与自我信息的传播者。受众在发送自身信息的同时,依然可以接收来自大众媒介通过大众传播发送的信息,也可以接收其他受众通过社交应用、移动终端发送的信息。从接收信息这方面来看,受众的定义依然存在。但是从生产传播信息的方面看,传统媒体时代的受众概念不再适用。
2.大众媒介的基本运营模式是什么?新媒介又有什么样的变化?
答:传播媒介,是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用以负载、传递、延伸、扩大特定符号的物质实体。大众媒介主要指如报纸、杂志、广播、互联网等,具有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的特点的媒介。
(1)大众媒介的基本运营模式
①报纸的基本运营模式
报纸的传播手段包括报纸的版面和文体两部分:版面是刊登各种新闻、评论、图片、广告的地方,是报纸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报纸的风格和特色都可以通过版面的编排来表现;文体指报纸文字符号的组织方式,报纸的文体主要分为新闻和评论两大类。报纸主要以文字符号来传播信息,因此文体是报纸最重要的传播手段。而报纸往往是“二次买卖”。首先,读者阅读新闻需要付费购买报纸;其次,报纸通过出售版面来获取广告费用。近年来,多版化、综合化和专业化已成为报业经营的新趋势。
②广播的基本运营模式
广播运用声音符号编制成不同的节目,再通过一定的传输方式进行信息传播。因此,广播的传播手段主要包括声音符号、节目和传输方式。节目是广播内容的最终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按内容性质可分为新闻性节目、文艺性节目、教育性节目和服务性节目等;按内容构成和组合方式又可分为专题性节目、综合性节目、板块节目等类型。广播的传输方式即广播信息的传送方式包括四个基本环节:广播节目的采集、编辑、加工、制作;节目信号的发射和传输,分有线广播和无线广播两类;听众通过接收设备收听广播节目;听众反馈。
③电视的基本运营模式
电视是运用电子技术手段传输图像和声音的现代化大众传播媒介。电视通过画面和声音等符号编制成节目,然后通过一定的传输方式进行信息传播。因此,电视的传播手段包括传播符号、节目和传输方式等。电视所传播的各类信息都是以节目为基本单位组织起来的,节目是电视内容的最终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电视节目的种类繁多,按内容性质可分为新闻性节目、文艺性节目、教育性节目和服务性节目等。
④互联网的基本运营模式
互联网媒介指借助国际互联网这个信息传播平台,以计算机为主要信息载体,综合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来传播信息的一种数字化、多媒体的传播媒介。一旦链接到网上,个人便可以利用多种服务和工具来交换和传播信息。数字化、超时空传播、丰富的信息内容、传播迅速、时效性强、交互性强是互联网运营模式的基本特点。
(2)新媒介运营模式特点
在传统的传播学中,媒介是指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是联结传受双方的中介物。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媒介及移动互联网媒介成为了在传统人际传播媒介、组织传播媒介和大众传播媒介外,最为流行的传播媒介之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传播在经历了门户网站、BBS论坛、博客、微博、视频网站、微信等为代表产品的不同发展阶段后,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渠道,其本身越来越多地引起大家的关注。因为新技术的出现,技术和媒体的不断融合,使媒体本身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关于新兴媒体的概念层出不穷。因此,媒介经营管理同时在受众、运营方式、盈利模式等方面也受到新媒体的影响。目前呈现出了鲜明的特点,主要有如下三点:
①信息量大
新媒介产生信息的数量较传统媒体成几何级数增长。在传统的媒介环境中,大众传播媒介还是组织传播媒介,尽管单次传播的范围和影响人数比较大,但传播源与传播内容均有比较复杂的产生过程和环节。互联网媒介和移动互联网媒介,在传播中,解决了传播源的问题,每个传播环节,每一个人都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受众,而同时演变成了新的信息源,他们可以非常快速地将信息进行二次加工。这一现象的出现,在近几年中尤为明显,所谓互联网“话题”事件,如“凤姐”这样比较独特的案例,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媒介中,可以快速地“发酵”,产生第二次,第三次至非常多次的新的信息。
②传播速度快
在传统媒介中,个人媒介的口口相传,也具备传播内容产生比较快的特点,但是单次传播的范围又比较小,也无法达到快速传播的效果。在新媒介环境中,网络技术彻底解决了单次传播的速度问题,可以形成非常快速的传播效果;同时,由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与电脑,手机等多样化的终端结合,使得信息的传播在受众端口解决了时间的限制,几乎可以做到24小时不间断的传播;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影响力,又打通了传统的媒介,这些信息再经由传统媒介发布,速度扩展更快。
③内容选择性强,传播定向性强
新媒体在传播时,由于受众充分参与了传播的环节,并拥有了大量的对于信息的加工和筛选的权利,这使得在传播的过程中,传播的内容具备了选择性,热门话题的传播能力被极大地放大。同时伴随着网络搜索,用户行为统计等技术的应用,在大量的传播过程中,众多信息平台,如微博、微信、视频网站等,提供了受众定制希望获得的信息类型的种类,形成了定向传输特定信息的通路,甚至许多网站采用了“相关推送”的技术,使得传播的内容更具选择性,也使得希望投放这些信息的使用者,对于信息投放也更具精准性。
3.写出至少三个国际知名媒介的机构,并评述之。
答:(1)美联社。又称美国联合通讯社(The Associated Press),是美国最大的新闻通讯社,在国际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其前身是“港口新闻联合社”,于1948年联合其他通讯社正式组成美联社。
新闻学界一般认为,在新闻报道中经常使用到的客观性法则(objectivity),是由美联社首先提出的。客观性法则是指,在新闻报道中力求客观、中立、不带感情色彩、不加主观评判的一套报道原则及一系列相关手法。这也是新闻界对记者最基本和最普遍的要求与准则,由于美联社的大力倡导,客观性法则在西方被奉为职业理念。
(2)英国广播公司。英国广播公司英文简称BBC,是一家成立于1922年的,由英国政府资助但独立运作的公共媒体。BBC是英国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构,也是世界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构之一。在英国其他电视台未成立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BBC垄断了英国的媒体行业。
BBC的业务范围非常广,其中包括广播、电视、书籍、杂志等,其制作的电视剧集和纪录片水准颇高,在世界范围内均享有盛誉,远销各地。
(3)时代华纳。时代华纳是一家成立于1990年的世界级大型多媒体公司,公司业务包括电影、杂志、出版等门类,总部位于美国纽约。2000年美国在线(AOL)与时代华纳合并为美国在线时代华纳,但2009年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分拆,成为独立的公司。
公司始于1903年时代华纳创始人华纳兄弟的电影放映事业。目前,时代华纳的传媒版图包括CNN、HBO、时代周刊、人物杂志、华纳兄弟影业等。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53204.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27 07:46 , Processed in 0.091458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