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6 17:42: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57350.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视频讲解教师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
 2015年南京大学921管理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南京大学921管理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2年南京大学921管理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4年中央财经大学802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2年中央财经大学802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1年中央财经大学802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3年首都师范大学840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2年吉林大学850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第二部分 课后习题
  说明:周三多主编的《管理学》是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武汉大学等80余所院校的考研指定参考书目,本书包括该教材第4版的所有课后习题和案例,并给出了详尽的答案。
 第一篇 总 论
  第一章 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第二章 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
  第三章 全球化与管理
  第四章 信息与信息化管理
  综合案例
 第二篇 决策与计划
  第五章 决策与决策方法
  第六章 计划与计划工作
  第七章 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
  综合案例
 第三篇 组 织
  第八章 组织设计
  第九章 人力资源管理
  第十章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综合案例
 第四篇 领 导
  第十一章 领导概论
  第十二章 激 励
  第十三章 沟 通
  综合案例
 第五篇 控 制
  第十四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第十五章 控制方法
  综合案例
 第六篇 创 新
  第十六章 管理的创新职能
  第十七章 企业技术创新
  第十八章 企业组织创新
  综合案例
第三部分 章节题库
  说明:按照选择题、概念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题型进行分类,精选50余所重点院校管理学历年考研真题,并补充典型试题,所有试题均有答案。
 第一篇 总 论
  第一章 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第二章 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
  第三章 全球化与管理
  第四章 信息与信息化管理
 第二篇 决策与计划
  第五章 决策与决策方法
  第六章 计划与计划工作
  第七章 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
 第三篇 组 织
  第八章 组织设计
  第九章 人力资源管理
  第十章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第四篇 领 导
  第十一章 领导概论
  第十二章 激 励
  第十三章 沟 通
 第五篇 控 制
  第十四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第十五章 控制方法
 第六篇 创 新
  第十六章 管理的创新职能
  第十七章 企业技术创新
  第十八章 企业组织创新
第四部分 模拟试题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管理学》(周三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是我国高校广泛采用的管理学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
??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周三多主编的《管理学》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周三多《管理学》配套辅导资料: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不同一般意义的传统图书,本书是一种包含高清视频讲解的720度旋转的3D电子书,是用“高清视频”和“传统e书”两种方式结合详解周三多《管理学》配套题库的3D电子书【电子书+高清视频课程】。作为一本详解高校管理学考研题库的复习资料,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为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本题库精选了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众多名校近年的管理学考研真题,并提供了详细的答案解析。部分考研真题提供高清视频讲解,圣才名师从考查知识点、试题难度、相关考点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讲解。通过该部分,考生可以熟知考研真题的命题风格和难度。
??第二部分为课后习题及详解。周三多主编的《管理学》是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武汉大学等80余所院校的考研指定参考书目,本书包括该教材第4版的所有课后习题和案例,并给出了详尽的答案。
??第三部分为章节题库及详解。严格按照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的章目编排,共分为19章,精选与各章内容配套的习题并进行解析,所选试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显当前热点,同时精选了大量现实案例并进行了分析。
??第四部分为模拟试题及详解。根据名校历年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仿真名校历年考研真题的难度和风格,精心编写了2套模拟试题,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圣才学习网│管理类(guanli.100xuexi.com)提供管理类经典教材辅导方案【网授精讲班、3D电子书、3D题库等】。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管理学相关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管理学的师生参考。
???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
2015年南京大学921管理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南京大学
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代码:921 科目名称:管理学原理 满分:150分
满分150分,每题30分。
1.利益由利益相关者共同决定,公司与员工、股东、供应商、消费者,甚至社区居民等利益相关,从长远来讲“我们要么全体上升,要么一起沉沦”你赞成这句话的主旨思想吗?请给出理由。
2.如何理解计划?计划编制包括哪几个阶段的工作?请简要说明及其内容。
3.钱得勒指出:“战略决定结构”,试从战略与结构的角度分析一下机械式组织和有机组织的特点,以及相应的适用条件。
4.90后【1990年以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开始逐步进入职场,一般认为,90后员工具有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能力强,自信心脆弱、价值观更加现实,张扬自我个性,相对比较缺乏团队忠诚感,信息和知识丰富等特点,那么,针对90后员工的特点,应该如何对他们进行管理和激励呢?
5.江苏中圣集团的前身是1997年成立的南京圣诺化工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之初,他们看到传输长输管线的能量损失这个实际问题,帮客户解决问题,工业上大量采用管道传输,这些管道在输送过程中,消耗了大量能量,消耗的能量需要定点补充。热的要再冷却,冷的要再加热。尤其是在化工领域,20%以上的消耗都是在这儿损失掉。他们发现这个问题,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攻关,解决办法是:给这个支撑管架加一个垫子,这个垫子必须既要具备钢铁搬的强度,否则会影响安全,又要绝热,否则还会散热,就这么一个小措施,就形成了他们的第一个产品——节能型管架。这个产品为公司赢得了机会和市场,它减少了管道80%的能耗。比如400度的蒸汽管子,支撑管架每个地方年能耗是400瓦,一公里有150个支架,能耗60千瓦,南京是一个化工城市,把南京地区的管道加起来有一万多公里,一年损耗是60多万千瓦,相当于一个下关电厂一年的发电量,这叫小创新大节能,不在意不经意之间的问题解决,可以为节能减排带来一个很大的空间,中圣集团针对大家都忽略的问题,把它挖掘出来,在节能减排中,创造明显效果,同时形成了一个产业。
这是一种怎么样的创新?你从该创新中看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南京大学
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代码:921 科目名称:管理学原理 满分:150分
满分150分,每题30分。
1.利益由利益相关者共同决定,公司与员工、股东、供应商、消费者,甚至社区居民等利益相关,从长远来讲“我们要么全体上升,要么一起沉沦”你赞成这句话的主旨思想吗?请给出理由。
答:我赞成这句话的主旨思想,理由如下:
(1)此说法符合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与传统的股东至上主义相比较,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些主体的利益。
(2)利益相关者是指组织外部环境中受组织决策和行动影响的任何相关者,可能与组织打交道的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的股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等交易伙伴,也包括政府部门、本地居民、本地社区、媒体、环保主义等的压力集团,甚至包括自然环境、人类后代等受到企业经营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客体。这些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或是组织行为会对他们产生重大影响,反之,这些群体也可能影响组织,他们有的分担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有的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付出了代价,有的对企业进行监督和制约,企业的经营决策必须要考虑他们的利益或接受他们的约束。
(3)这句话说明重视组织利益相关者对组织的重要性,企业应当采取以下方式对其进行管理:
①跨界管理
跨界管理又称跨域管理(boundary spanning),即采用更具体的方式与各种外部利益相关者开展互动合作,以收集和传播重要的信息。在跨界管理中,组织成员在组织和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自由移动。
②利益相关者管理
如果利益相关者是关键的,且环境的不确定性很低,管理者可以采用更直接的利益相关者管理,如开展顾客营销调研、设立政府关系部门或展开游说活动、与公众压力集团建立公共关系的业务往来等。。
③利益相关者伙伴关系
其是指为追求共同目标而在组织和利益相关者之间达成的非正式协议。这种类型的伙伴关系允许组织与其利益相关者搭建桥梁——组织—供应商、组织—顾客、组织—地方社区、组织—竞争者等等。
(4)除了对利益相关者给予重视外,企业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企业的生存和繁荣离不开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但利益相关者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细分,不同类型的利益相关者对于企业管理决策的影响以及被企业活动影响的程度是不同。
②传统的企业理论认为,企业的唯一目标就是“实现经济利润最大化”。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出现,分散了企业的经营目标,除了经济上的目标以外,企业也必须承担社会的、政治上的责任。
③虽然从理论上证明利益相关性理论可行。但是,由于利益相关性理论本身的不完善,实在是很难实践。比如,理论中所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太多太杂,仅顾客这一项,要想对他们进行集中起来采取行动是不可能的。很多学者多提出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的治理这一提法,目前为止也不具备可操作性。
2.如何理解计划?计划编制包括哪几个阶段的工作?请简要说明及其内容。
答:(1)对计划的理解
①计划的定义
a.从名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周部门和不同成员,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计划既是决策所确定的组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行动目标和方式在时间和空间的进一步展开,又是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管理活动的基础。
b.从动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这项行动安排工作包括: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进一步分解任务和目标,选择任务和目标的实现方式,规定进度,检查与控制行动结果等。
②计划的内容
计划内容都包括“5W1H”,计划必须清楚地确定和描述这些内容:
What——做什么?目标与内容。Why——为什么做?原因。Wh0——谁去做?人员。where——何地做?地点。When——伺时做?时间。How——怎样做?方式、手段。
③计划的性质
a.计划工作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b.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桥梁,是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活动的基础;
c.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
d.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
④计划的分类
  分类标准    类型  
  时间长短    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  
  职能空间    业务计划、财务计划、人事计划  
  综合性程度  (涉及时间长短和涉及的范围广狭)    战略性计划、战术性计划  
  明确性    具体性计划、指导性计划  
  程序化程度    程序性计划、非程序性计划  
  使用频率    一次性计划、持续性计划  
(2)计划编制过程
①确定目标
确定目标是决策工作的主要任务。制定计划的第一步必须认识我们将要走向何方。目标是指期望的成果。目标为组织整体、各部门和各成员指明了方向,描绘了组织未来的状况,并且作为可以衡量实际绩效的标准。计划工作主要任务是将决策所确立的目标进行分解,以便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活动环节,并将长期目标分解为各个阶段的目标。企业的目标指明主要计划的方向,而主要计划又根据反映企业目标的方式,规定各个重要部分的目标。而主要部门的目标又依次控制下属各部门的目标,如此等等。沿着这样的一条线依此类推,从而形成了组织的目标结构,包括目标的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目标结构描述了组织中各层次目标间的协作关系。
②认清现在
计划是连接我们所处的这岸和我们要去的对岸的一座桥梁。目标指明了组织要去的对岸。因此,制定计划的第二步是认清组织所处的这岸,即认清现在。认识现在的目的在于寻求合理有效的通向对岸的路径,也即实现目标的途径。认清现在不仅需要有开放的精神,即将组织、部门置于更大的系统中,而且要有动态的精神,即考察环境、对手与组织自身随时问的变化与相互间的动态反应。对外部环境、竞争对手和组织自身的实力进行比较研究,不仅要研究环境给组织带来的机会与威胁,与竞争对手相比组织自身的实力与不足,还要研究环境、对手及其自身随时间变化的变化。“计划的方法”将对此内容进行详细讨论。
③研究过去
虽然“现在”不必然在“过去”的线性延长线上,但“现在”毕竟是从“过去”走来。研究过去不仅是从过去发生过的事件中得到启示和借鉴,更重要的是探讨过去通向现在的一些规律。从过去发生的事件中探求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其基本方法有两种:一为演绎法,一为归纳法。演绎法是将某一大前提应用于个别情况,并从中引出结论。归纳法是从个别情况发现结论,并推论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前提。现代理性主义的思考和分析方式基本上可分为以上两种,即要么从已知的大前提出发加以立论,要么有步骤地把个别情况集中起来,再从中发现规律。根据所掌握的材料情况,研究过去可以采用个案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形式。
④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
前提条件是关于要实现计划的环境的假设条件,是关于我们所处的此岸到达我们将去的彼岸过程中所有可能的情况。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前提条件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对前提条件认识越清楚、越深刻,计划工作越有效,而且在于组织成员越彻底地理解和同意使用一致的计划前提条件,企业计划工作就越容易协调。最常见的对重要前提条件预测的方法是德尔菲法。
⑤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
拟定和选择行动计划包括三个内容:拟定可行性行动计划、评估计划和选定计划。
拟定可行性行动计划要求拟定尽可能多的计划。可供选择的行动计划数量越多,被选计划的相对满意程度就越高,行动就越有效。因此,在可行的行动计划拟定阶段,要广泛发动群众,充分利用组织内外的专家,通过他们献计献策,产生尽可能多的行动计划。
具体的方式有头脑风暴法、提喻法。评价行动计划,要注意考虑以下几点:a.认真考察每一个计划的制约因素和隐患;b.要用总体效益的观点来评估计划;c.既要考虑到每一计划的许多有形的可以用数量表示出来的因素,又要考虑到许多无形的不能用数量表示出来的因素;d.要动态地考察计划的效果,不仅要考虑计划执行所带来的利益,还要考虑计划执行所带来的损失,特别注意那些潜在的、间接的损失。评价方法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类。这一阶段的最后一步是按一定的原则选择出一个或几个较优计划。
⑥制定主要计划
完成了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后,拟定主要计划就是将所选择的计划用文字形式正式地表达出来,作为一项管理文件。拟写计划要清楚地确定和描述“5WI H”的内容,即What(做什么)、Why(为什么做)、Who(谁去做)、Where(何地做)、When(何时做)、How(怎样做)。
⑦制定派生计划
制定好主要计划后,计划工作并没有完成,还须为涉及计划内容的各个部门制定支持主计划的派生计划。几乎所有的主计划都需要派生计划的支持和保证,完成派生计划是实施主计划的基础。
⑧制定预算
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在做出决策和确定计划后,赋予计划含义的最后一步就是把计划转变成预 算,使计划数字化。编制预算,一方面是为了使计划的指标体系更加明确,另一方面是企业更易于对计划的执行进行控制。定性的计划往往在可比性、可控性和进行奖惩方面比较困难,而定量的计划,则具有较硬的约束。
3.钱得勒指出:“战略决定结构”,试从战略与结构的角度分析一下机械式组织和有机组织的特点,以及相应的适用条件。
答:组织的战略就是它的总目标,它涉及一定时期内组织的全局方针、主要政策与任务。战略决定着组织的任务、技术和环境,而这些方面的因素又决定着其本身的组织结构设计。因此,战略决定结构。机械式组织和有机式组织特点和适用条件的内容如下:
(1)机械式组织
①机械式组织的定义
机械式组织结构也称官僚行政组织结构,是一种稳定的、僵硬的结构形式,它追求的目标是稳定运行中的效率。机械组织注重对任务进行高度的劳动分工和职能分工,以客观的不受个人情感影响的方式挑选符合职务规范要求的合格的任职人员,并对分工后的专业化工作进行严密的层次控制,同时制定出许多程序、规则和标准。
②机械型组织结构的特点
a.任务被划分为独立的专业化部分;b.职责范围受严格精确限定;c.有明确的职权等级和许多程序规则;d.有关工作的知识及对任务的监控集中在组织上层;e.强调上级对下级的纵向沟通;f.协调和控制倾向于采用严密结构的层级组织(如职能型组织)。
③适用条件
a.环境相对稳定;b.任务明确且持久,决策可以程序化;c.技术相对统一而稳定;d按常规活动,以效率为主要目标;e.企业规模相对大。
(2)有机式组织
①有机式组织的定义
有机型组织结构也称适应性组织结构,是一种分散、灵活的具有高度适应性的形式。它因为不具有标准化和规则条例,所以是一种松散的结构,能依据需要迅速做出调整。
②有机型组织结构的特点
a.员工围绕共同的任务开展工作;b.权责范围在相互作用中不断修正;c.职权等级和程序规则少;d.有关工作的知识及对任务的监控分散在组织之中;e.强调上下级双向的沟通及横向和斜向的沟通;f.协调和控制经常依靠相互调整和具有较大灵活性的组织系统(如矩阵型组织)。
③适用条件
a.环境相对不稳定和不确定,企业必须充分对外开放;b.任务多样化且不断变化,使用探索式决策过程;c.技术复杂而多变;d.有许多常规活动,需要较强的创造力和革新能力;e.企业规模相对较小。
4.90后【1990年以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开始逐步进入职场,一般认为,90后员工具有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能力强,自信心脆弱、价值观更加现实,张扬自我个性,相对比较缺乏团队忠诚感,信息和知识丰富等特点,那么,针对90后员工的特点,应该如何对他们进行管理和激励呢?
答:对90后员工可以运用以下三个激励理论进行管理和激励: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有五个层次的需要,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其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还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其中,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属于低级的需要,而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高级需要。在物质丰厚的现代社会,几乎所有员工的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因此,企业应该对90后大学生的高级需要进行分析,从而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①社交的需要
社交的需要包括友谊、爱情、归属及接纳方面的需要。人是一种社会动物,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不是孤立地进行的。且人们希望在一种被接受或归属的情况下工作,属于某一群体,而不希望在社会中成为离群的孤岛。90后员工相比较缺乏团队忠诚感,但是在工作团队中也不希望自己被孤立于团体之外。因此,管理者要营造一种团结合作的工作氛围,让员工之间多交流、多合作。从而对团队产生一种归属感,增强员工的忠诚度。
②尊重的需要
尊重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因素包括自尊、自主和成就感;外部尊重因素包括地位、认可和关注或者说受人尊重。自尊是指在自己取得成功时有一股自豪感,它是驱使人们奋发向上的推动力。受人尊重,是指当自己做出贡献时,能得到他人的承认。90后员工爱张扬自我个性,而自信心又脆弱。因此,管理者在对员工进行管理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征,采取奖赏为主,惩罚为辅的激励方法。
③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成长与发展、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理想的需要。这是一种追求个人能力极限的内趋力。这种需要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胜任感方面;二是成就感方面。90后员工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因此,管理者在对90后员工分配任务时,以需要一定努力可以完成的工作,满足员工的胜任感和成就感。不可交予能力之外的任务,一面打击员工自信心,也不可交予过于简单的任务,这样不能满足员工的成就感。
(2)激励的强化理论
激励的强化理论主张对激励进行针对性的刺激,只看员工的行为及其结果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突出激励的内容和过程。主要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两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①正强化
所谓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便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正强化的刺激物不仅包含奖金等物与奖励,还包含表扬、提升、改善工作关系等精神奖励。一种正强化是连续的、固定的,另一种正强化的方式是间断的、时间和数量都不固定的正强化。90后员工自信心脆弱,爱张扬自我个性,因此,管理者可以将连续强化和间断强化相结合,对员工进行正强化,鼓励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
②负强化
负强化是指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实际上,不进行正强化也是一种负强化。负强化包含减少奖酬或者罚款、批评、降级等。其方式以以连续负强化为主。90后员工好奇心强、自信心脆弱,因此,管理者在进行管理活动时,要注意员工的心理特征。但是,可以适当运用及时的惩罚手段,集中改变或修正员工的工作行为。
(3)目标管理理论
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在 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他认为:先有目标才能确定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因此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最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
因此,管理者需要根据90后员工的心理特征,对组织的总目标进行分解,转换为各个部门和各员工的分目标。在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
5.江苏中圣集团的前身是1997年成立的南京圣诺化工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之初,他们看到传输长输管线的能量损失这个实际问题,帮客户解决问题,工业上大量采用管道传输,这些管道在输送过程中,消耗了大量能量,消耗的能量需要定点补充。热的要再冷却,冷的要再加热。尤其是在化工领域,20%以上的消耗都是在这儿损失掉。他们发现这个问题,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攻关,解决办法是:给这个支撑管架加一个垫子,这个垫子必须既要具备钢铁搬的强度,否则会影响安全,又要绝热,否则还会散热,就这么一个小措施,就形成了他们的第一个产品——节能型管架。这个产品为公司赢得了机会和市场,它减少了管道80%的能耗。比如400度的蒸汽管子,支撑管架每个地方年能耗是400瓦,一公里有150个支架,能耗60千瓦,南京是一个化工城市,把南京地区的管道加起来有一万多公里,一年损耗是60多万千瓦,相当于一个下关电厂一年的发电量,这叫小创新大节能,不在意不经意之间的问题解决,可以为节能减排带来一个很大的空间,中圣集团针对大家都忽略的问题,把它挖掘出来,在节能减排中,创造明显效果,同时形成了一个产业。
这是一种怎么样的创新?你从该创新中看到了什么?
答:(1)这种创新从类型上来讲属于技术创新中的要素组合结果的创新。
生产过程中各种要素组合的结果是形成企业向社会贡献的产品。产品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只有不断地创新产品,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产品创新包括许多内容,这里主要分析物质产品本身的创新。关于产品使用价值在实现过程中的创新,我们在“环境创新”中分析。物质产品创新主要包括品种和结构的创新。具体内容如下:
①品种创新要求企业根据市场需要的变化,根据消费者偏好的转移,及时地调整企业的生产方向和生产结构,不断开发出用户欢迎的适销对路的产品。
②产品结构的创新,在于不改变原有品种的基本性能,对现在生产的各种产品进行改进和改造,找出更加合理的产品结构,使其生产成本更低,性能更完善,使用更安全,从而更具市场竞争力。
在案例中,中圣集团发现工业上采用的传输管道在传输过程中,消耗了大量能量,消耗的能量需要定点补充。热的要再冷却,冷的要再加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相处的办法是给这个支撑管架加一个垫子,这个垫子必须既要具备钢铁搬的强度,否则会影响安全,又要绝热,就这么一个小措施,就形成了他们的第一个产品——节能型管架。这个产品为公司赢得了机会和市场,它减少了管道80%的能耗。这种创新就是属于技术创新的要素组合创新。
(2)从该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今商界的制胜之道是创新,包括技术创新、战略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今天商业的成功需要创新,显然,这是当今管理者所面临的一个现实。在全球竞争的动态、混沌环境中,组织要成功地开展竞争,就必须创造出新的产品或服务,并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因此,在进行创新活动时,要注意培养创新管理技能,以及了解创新活动的必经阶段。具体内容如下:
①创新管理的技能
有效的创新工作需要管理者能够为部属的创新提供条件、创造环境,有效地组织系统内部的创新。
a.正确理解和扮演“管理者”的角色
管理人员往往是保守的。管理人员必须自觉地带头创新,并努力为组织成员提供和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积极鼓励、支持、引导组织成员进行创新。
b.创造促进创新的组织氛围
促进创新的最好方法是大张旗鼓地宣传创新,激发创新,树立“无功便是有过”的新观念,使每一个人都奋发向上、努力进取、跃跃欲试、大胆尝试。
c.制定有弹性的计划
创新意味着打破旧的规则,意味着时间和资源的计划外占用,因此,创新要求组织的计划必须具有弹性。
d.正确地对待失败
创新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着失败的过程。要认识到失败是正常的,甚至是必需的,创新者在失败中取得有用的教训,学到一点东西,变得更加明白,从而使下次失败到创新成功的路程缩短。
e.建立合理的奖酬制度
要激发每个人的创新热情,还必须建立合理的评价和奖惩制度。要做到:注意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结。;奖励对特殊贡献、甚至是对希望做出特殊贡献的努力的报酬;奖励制度要既能促进内部之竞争,又能保证成员间的合作。
②创新活动的过程
a.寻找机会
创新是对原有秩序的破坏。原有秩序之所以要打破,是因为其内部存在着或出现了某种不协调的现象。这些不协调对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机会或造成了某种不利的威胁。创新活动正是从发现和利用旧秩序内部的这些不协凋现象开始的。不协调为创新提供了契机。旧秩序中的不协调既可存在于系统的内部,也可产生于对系统有影响的外部。
b.提出构想
敏锐地观察到了不协调现象的产生以后,还要透过现象究其原因,并据此分析和预测不协调的未来变化趋势,估计它们可能给组织带来的积极或消极后果,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利用机会或将威胁转换成为机会,采用头脑风暴、德尔菲法、畅谈会等方法提出多种解决问题、消除不协调,使系统在更高层次实现平衡的创新构想。
c.迅速行动
创新成功的秘密主要在于迅速行动。提出的构想可能还不完善,甚至可能很不完善,但这种并非十全十美的构想必须立即付诸行动才有意义。创新的构想只有在不断地尝试中才能逐渐完善,企业只有迅速地行动才能有效地利用“不协调”提供的机会。
d.坚持不懈
创新的过程是不断尝试、不断失败、不断提高的过程。要在创新中坚持下去,创新者必须有足够的自信心,有较强的忍耐力,能正确对待尝试过程中出现的失败。因此,创新者在开始行动以后,为取得最终的成功,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下去。且创新者必须有足够的自信心,有较强的忍耐力,能正确对待尝试过程中出现的失败。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57350.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27 22:42 , Processed in 0.096863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