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吴汉东《知识产权法》(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含考研真题)+模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8 18:34: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61860.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课后习题
  说明:对吴汉东《知识产权法》(第3版)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课后习题答案多次修改,质量上乘,非常标准,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
 第1编 总 论
 第2编 著作权
  第1章 著作权概述
  第2章 著作权的主体
  第3章 著作权的客体
  第4章 著作权的内容
  第5章 相关权
  第6章 著作权的限制
  第7章 著作权的利用
  第8章 著作权的管理
  第9章 著作权的保护
 第3编 专利权
  第10章 专利制度概述
  第11章 我国专利立法及修改
  第12章 专利权的客体
  第13章 专利权的主体及权利归属
  第14章 专利的申请与审批
  第15章 专利的复审、无效及终止
  第16章 专利权的内容与限制
  第17章 专利权的保护
 第4编 商标权
  第18章 商标及商标法概述
  第19章 商标注册
  第20章 注册商标无效的裁决
  第21章 商标权的内容、取得与终止
  第22章 商标权的利用
  第23章 商标权的保护
  第24章 驰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
  第25章 商标权的限制
  第26章 商标管理
 第5编 其他知识产权
  第27章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
  第28章 商业秘密权
  第29章 地理标志权
  第30章 植物新品种权
  第31章 商号权
  第32章 反不正当竞争
 第6编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
  第33章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概述
  第34章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及其相关国际公约
  第35章 世界贸易组织及其《知识产权协定》
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含考研真题)
  说明:严格按照吴汉东《知识产权法》(第3版)教材内容进行编写。每章都精心挑选经典常见考题(含名校考研真题),并予以详细解答。熟练掌握本书考题的解答,有助于学员理解和掌握有关概念、原理,并提高解题能力。
 第1编 总 论
 第2编 著作权
  第1章 著作权概述
  第2章 著作权的主体
  第3章 著作权的客体
  第4章 著作权的内容
  第5章 相关权
  第6章 著作权的限制
  第7章 著作权的利用
  第8章 著作权的管理
  第9章 著作权的保护
 第3编 专利权
  第10章 专利制度概述
  第11章 我国专利立法及修改
  第12章 专利权的客体
  第13章 专利权的主体及权利归属
  第14章 专利的申请与审批
  第15章 专利的复审、无效及终止
  第16章 专利权的内容与限制
  第17章 专利权的保护
 第4编 商标权
  第18章 商标及商标法概述
  第19章 商标注册
  第20章 注册商标无效的裁决
  第21章 商标权的内容、取得与终止
  第22章 商标权的利用
  第23章 商标权的保护
  第24章 驰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
  第25章 商标权的限制
  第26章 商标管理
 第5编 其他知识产权
  第27章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
  第28章 商业秘密权
  第29章 地理标志权
  第30章 植物新品种权
  第31章 商号权
  第32章 反不正当竞争
 第6编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
  第33章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概述
  第34章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及其相关国际公约
  第35章 世界贸易组织及其《知识产权协定》
第三部分 模拟试题
 吴汉东《知识产权法》(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吴汉东《知识产权法》(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内容简介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知识产权法》(第3版,吴汉东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是我国高校广泛采用的知识产权法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知识产权法”专业考研考博参考书目。
??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吴汉东主编的《知识产权法》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吴汉东《知识产权法》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吴汉东《知识产权法》(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含考研真题)+模拟试题】[免费下载]
??本书是吴汉东《知识产权法》(第3版)教材的配套题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为课后习题及详解。本书参考大量知识产权法相关辅导资料,对该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第二部分为章节题库及详解。严格按照吴汉东《知识产权法》(第3版)的章目编排,精选与各章内容配套的习题并进行解析,所选试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显当前热点。
??第三部分为模拟试题及详解。根据名校历年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仿真名校历年考研真题的难度和风格,精心编写了2套模拟试题,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圣才考研网(www.100exam.com)提供全国各高校法学类考研辅导班【同门师兄师姐一对一辅导(网授)、网授精讲班等】、3D电子书、3D题库(免费下载,免费升级)、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笔记讲义等)、法学类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教辅图书等。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部分 课后习题
第1编 总 论
1.什么是知识产权?
答: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广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邻接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地理标记权、专利权、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各种权利。
狭义的知识产权,即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含邻接权)、专利权、商标权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如何把握知识产权的体系范围?
答:知识产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邻接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地理标记权、专利权、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各种权利。广义的知识产权范围目前已为两个主要的知识产权国际公约所认可。
我国《民法通则》所规定的知识产权基本类型(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发现权、发明权以及其他科技成果权)与《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相同。其中,发现权、发明权以及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和科技成果推广的权利,都不具有“知识所有权”的专有财产权利性质,不应包括在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内。
(2)狭义的知识产权,即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产权,应包括著作权(含邻接权)、专利权、商标权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狭义的知识产权可以分为两个类别:一类是文学产权,包括著作权及与著作权有关的邻接权;另一类是工业产权,主要是专利权和商标权。
(3)在当代信息社会里,知识产权的范围有向“信息产权”扩充的趋势,一部分原属于公共领域的信息和依靠保密维系利益的信息,现在可以处于新的专门法的保护之下。
3.如何理解知识产权客体的本质属性?
答:知识产权的客体是人们在科学、技术、文化等知识形态领域中所创造的精神产品,即知识产品。知识产品是与物质产品(即民法意义上的物)相并存的一种民事权利客体。
(1)知识产品的概念
知识产品是概括知识产权各类客体的集合概念,主要包括三类:
①创造性成果,包括作品及其传播媒介、工业技术;
②经营性标记;
③经营性资信。其中,创造性成果发生于科学技术及文化领域,经营性标记和经营性资信产生于工商经营领域。
(2)知识产权客体的本质属性
①创造性。创造性是知识产品取得法律保护的条件,它不同于物质产品,必须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②非物质性。知识产品是知识形态的精神产品,虽具有内在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但没有外在的形体。
③公开性。知识产品必须向社会公示、公布,使公众知悉。
④社会性。知识产品的社会属性表现在它的产生、使用和归属等各个方面。
4.什么是知识产权客体的非物质性特征?
答:知识产权的客体即知识产品(或称为智力成果),是一种没有形体的精神财富,客体的非物质性是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知识产品之无形是相对于动产、不动产之有形而言的,它具有不同的存在、利用和处分形态:
(1)不发生有形控制的占有。由于知识产品不具有物质形态,不占有一定的空间,人们对它的占有不是一种实在而具体的占据,而是表现为对某种知识、经验的认识与感受。知识产品虽具有非物质性特征,但它总要通过一定的客观形式表现出来,作为其表现形式的物化载体是有形财产权而不是知识产权。
(2)不发生有形损耗的使用。知识产品的公开性是知识产权产生的前提条件。由于知识产品必须向社会公示、公布,人们从中得到有关知识即可使用,而且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可以被若干主体共同使用。上述使用不会像有形物使用那样发生损耗,如果无权使用人擅自利用了他人的知识产品,亦无法适用恢复原状的民事责任形式。
(3)不发生消灭知识产品的事实处分与有形交付的法律处分。知识产品不可能有实物形态消费而导致其本身消灭之情形,它的存在仅会因期间(即法定保护期)届满与否产生专有财产与社会公共财富的区别。同时,有形交付与法律处分并无联系,换言之,非权利人有可能不通过法律途径去“处分”属于他人而自己并未实际“占有”的知识产品。基于上述特征,国家有必要赋予知识产品的创造者以知识产权,并对这种权利实行有别于传统财产权制度的法律保护。
5.如何理解知识产权法与民法的关系?
答:知识产权法作为法律体系中的后起之秀,往往和民法联系在一起,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1)联系
①两种法律都是以财产利益和人身利益为杠杆,以权利和义务为手段来调整社会关系的;在具体的法律规范中,都是以确认和保护权利为中心展开的。
②在知识产权法中,当权利人许可他人使用,或者转让自己的权利时,与他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将成为一般的民事法律关系,将依据债和合同的原则来处理。这种现象可以看作是知识产权法与民法的交叉。
(2)区别
①两种立法的价值趋向不同
对于民法来说,立法的目的在于依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法律关系。而对于知识产权法来说,立法的目的则在于维护和实现整个社会或者全人类的公共利益,并不是简单地以保护和实现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利益为目标的。
②两种立法的结构不同
对于民法来说,主要的具体任务可以概括为三个:一是对权利的确认,相当于物权制度和人身权制度;二是对权利使用的规范,相当于债和合同制度;三是对权利的保护,相当于民事责任制度。民法的侧重点在于交易和流通环节。
知识产权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对知识产权权利的确认、规范和保护问题。权利的交易和使用并不是知识产权法关心的重点。
③两种法律的属性不同
民法属于私法,但是,知识产权法并不是明显地表现为私法,实际上,它更多地表现为公法,它是在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有条件地保护私有利益。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61860.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6 02:55 , Processed in 0.079958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