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韩德培《环境保护法教程》(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8 18:34: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61957.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二章 环境保护法概述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三章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四章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五章 环境标准和环境监测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六章 自然资源保护法概述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七章 保护土地、水和矿产资源的法律规定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八章 保护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和渔业资源的法律规定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九章 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的法律规定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章 保护特殊自然区域的法律规定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一章 节约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法律规定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二章 保护城乡环境和农业环境的法律规定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三章 环境污染防治法概述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四章 防治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的法律规定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五章 海洋环境保护和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法律规定
 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六章 防治固体废物污染和危险化学品污染的法律规定
 16.1 复习笔记
 1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七章 防治放射性污染、农药污染和电磁辐射污染的法律规定
 17.1 复习笔记
 1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八章 行政许可
 18.1 复习笔记
 18.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九章 行政责任
 19.1 复习笔记
 19.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二十章 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20.1 复习笔记
 20.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二十一章 国际环境保护法
 21.1 复习笔记
 21.2 课后习题详解
                                                                                                                                                                                                    内容简介                                                                                            


??《环境保护法教程》(韩德培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是国内外各大院校广泛采用的环境保护法权威教材之一,也被我国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
??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韩德培主编的《环境保护法教程》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韩德培《环境保护法教程》配套辅导书(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本书是韩德培《环境保护法教程》教材的配套辅导书,每章均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第二部分为课后习题详解。参考大量环境保护法相关资料对韩德培《环境保护法教程》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圣才学习网│法学类(fl.100xuexi.com)提供法学类经典教材辅导方案【网授班、3D电子书、3D题库等】。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韩德培主编的《环境保护法教程》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环境保护法的师生参考。
???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章 绪 论
1.1 复习笔记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1.环境
(1)环境的定义和种类
①环境的定义
环境,是指环绕着某一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②环境的种类
a.从环境的不同主体可分为人类环境和生物环境;
b.从环境的形成要素可分为自然形成的环境和经过人工改造过的环境;
c.从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或者环境的功能可分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生活环境,是指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生态系统发展的各种生态因素,即环境条件。包括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生物条件、地理条件和人为条件。
d.从环境范围的大小可分为居室环境、车间环境、城市环境、乡村环境、区域环境等。
上述各种分类都是相对的。
(2)环境保护法所称的环境
《环境保护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它既包括生活环境,也包括生态环境,体现了“大环境”的概念。
2.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的概念
①环境问题的定义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界或者人类活动,使环境质量下降或者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身体健康以至生命安全及其他生物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其中,由自然界的活动引起环境问题,称原生或者第一类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次生或者第二类环境问题。环境保护法学研究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第二类环境问题。
②人类活动引起环境问题的种类:
a.环境破坏
环境破坏,是指由于人们对环境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活动所造成的现象,环境破坏包括对生活环境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但主要是对后者,因而也将环境破坏称为生态破坏。
b.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们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使环境质量恶化,影响了人体健康、生命安全,或者影响了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以至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现象。
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一方面,生态环境的破坏,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生活环境。另一方面,生活环境的污染也会或迟或早地影响生态环境。
(2)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
环境问题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①环境问题的原始阶段
这阶段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由于人口的自然增长、无知而乱采滥猎,或者因用火不慎而使大片森林、草原被毁,破坏了野生动、植物的生境,使其数量减少而引起部落之间的争夺、破坏和发生饥荒等。
②环境问题的农、牧业阶段
这一时期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由于缺乏科学知识而大肆砍伐林木、破坏植物、毁林开荒而引起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渍化;因不适当兴修水利而引起土壤沼泽化、血吸虫病流行,再加上战争和旱涝灾害,使原来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都变成不毛之地。
③环境问题的现代工业阶段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城市化和大工业的出现,人口向城市集中,使环境破坏加剧,伴随着工业化,人们排放了有毒有害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称“三废”),造成了环境污染危害。
(3)当今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
当今人类社会有两类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这两类环境问题的解决方式和途径也不一样:
①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
它一般与工业化和技术发展有关”,即主要是由于高发展和高消费造成环境的污染、破坏和自然资源的浪费。如果发达国家能够正确认识并改变其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些国家的经济能力和科学技术条件完全可以维护一个良好的人类环境。
②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
它大半是由于发展不足造成的。要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发展中国家必须致力于发展工作,牢记它们优先任务和保护及改善环境的必要。
(4)当今我国的环境问题
①环境污染
a.河流污染严重;
b.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差。
②生态破坏
a.耕地减少;
b.生态功能显著的天然林、成熟林比例不断下降;
c.天然草原退化;
d.湖泊、湿地的减少。
二、环境保护与环境保护法
1.环境保护
(1)环境保护的概念
①环境保护的定义
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使环境符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②环境保护的内容
a.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包括保护和改善城乡环境。
b.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2)环境保护的意义
①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②环境保护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③环境保护是坚持执政为民、提高执政能力的实际行动。
④环境保护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
⑤加强环境保护顺应了世界发展的趋势。
2.环境保护法在环境保护中的地位
(1)环境保护法是环境管理中较为有效的手段
因为:
①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特点。
②其他手段大都规定在法律中,并以法律手段作为其实施的保障。
(2)环境保护法与客观规律
①环境保护法必须以生态规律为依据。
②环境保护法必须反映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要求。
③环境保护法必须反映价值规律的要求。
3.环境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
环境保护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即从奴隶社会到资产阶级产业革命前阶段。
①这个时期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不大,主要的环境问题是由于乱砍滥伐森林和破坏草地所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某些城市由于人口拥挤、乱倒垃圾所造成的水污染等。
②这一阶段具有环境保护作用的法律规范往往是夹杂在其他法律文件(主要是刑法)中,其作用范围也仅仅包含对局部环境的保护,还谈不上现代意义上的环境保护和环境保护法。
(2)第二阶段即从资产阶级产业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阶段。
这个时期的环境保护法不再是仅仅夹杂在其他法律文件中的零星条文了,而是出现了一些单行的专门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这是环境保护法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3)第三阶段即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阶段。
①这个阶段,环境问题所影响的范围不断扩大,形成了大区域甚至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成为双边或者多边国家的纠纷问题。
②这阶段环境保护法的主要特点是,出现了综合性环境保护基本法、国际环境保护条约和环境保护标准,一些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将可持续发展作为该法的指导思想,并已成为该国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三、环境保护法学
1.环境保护法学的概念
(1)环境保护法学,是指对环境保护规律、环境保护立法、执法和司法实践进行理论概括的科学。它是法学的一个部门,又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但是,总体上是属于一门法学学科。
(2)环境保护法学以环境保护法为研究对象,是在法学和环境科学相互渗透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兴的法学学科。
2.环境保护法学体系
(1)环境保护法学体系的概念
①环境保护法学体系,是指环境保护法学的研究范围和分科。
②我国环境保护法学的研究范围,大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a.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基本理论,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原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则、措施。
b.我国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发展趋势和解决的基本途径;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进入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新阶段的必然性、特点、目标、任务和基本措施。“三个转变”的实质。
c.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理论、原则、制度和基本措施;制定、修改我国环境保护法的理论、政策、现实依据和立法理由;环境保护法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三个转变”要求的必要性和步骤。环境保护和环境保护法实践中的经验。
d.其他部门法学和环境科学的新成果。
e.外国和国际的环境保护和环境保护法理论:立法、执法和司法的实践经验。
f.经济全球化、我国加入WT0后和西部大开发面临的环境问题、对策和法律措施等。
(2)环境保护法学的分科
①本国环境保护法学;
②外国环境保护法学;
③国际环境保护法学;
④比较环境保护法学;
⑤环境保护法史学。
3.环境保护法学的研究方法
(1)必须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
(2)要进行比较研究。
(3)要努力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其中的环境科学技术。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61957.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6 02:58 , Processed in 0.081084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