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623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0 16:00: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87555.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考研真题
 2006年华东理工大学318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考研真题
 2006年华东理工大学318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2005年华东理工大学318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考研真题
 2005年华东理工大学318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第二部分 相关科目考研真题
 2005年华东理工大学446社会研究方法考研真题
 2004年华东理工大学446社会研究方法考研真题
 2002年华东理工大学529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考研真题
 2001年华东理工大学529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考研真题
 2000年华东理工大学519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考研真题
 1998年华东理工大学319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考研真题
 2004年华东理工大学318社会学概论考研真题
 2003年华东理工大学318社会学概论考研真题
 2002年华东理工大学318社会学概论考研真题
 2000年华东理工大学308社会学概论考研真题
 1999年华东理工大学308社会学概论考研真题
 1998年华东理工大学208社会学概论考研真题
  说明:华东理工大学623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考研科目近年的科目代码为623,以往年份使用的科目代码有318。
                                                                                                                                                                                                    内容简介                                                                                            
无直播    考研真题是每个考生复习备考必不可少的资料,通过研究历年真题能洞悉考试出题难度和题型,了解常考章节与重要考点,能有效指明复习方向。
  为了帮助参加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623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考试科目的考生复习备考,圣才考研网精心编著了配套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
  1.[3D电子书]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623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免费下载,送手机版]
  2.[考研全套]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623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考研全套资料[免费下载,送手机版]
  本书收录了华东理工大学“623社会学理论与方法”2005~2006年的2套考研真题,并提供了部分真题的答案及详解。本书历年真题的答案及详解由高分考生根据本科目考研的参考教材和相关教师的授课讲义等精心编写而成,解题思路清晰、答案翔实,突出难度分析,对常考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整理。此外,还提供了相关科目的12套考研真题。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圣才考研网每年均根据当年最新考试要求等对本书进行改版升级,我们一旦对该产品的内容有所修订、完善,系统将提示学员下载升级,获得最新版本的产品内容。真正做到一次购买,终身使用。
  圣才考研网(www.100exam.com)是圣才学习网旗下的考研考博专业网站,提供全国所有院校各个专业的考研考博辅导班【网授保录班、一对一辅导(面授/网授)、网授精讲班等】、考研3D电子书、考研3D题库(免费下载,免费做题)、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笔记讲义等)、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教辅图书等。
  与传统图书相比,本书具有以下七大特色:
1.互动学习:摇一摇,找学友,交友学习两不误   摇一摇,找到学习本书的所有学友,可精确查找学友的具体位置;与学友互动,交流学习(视频、语音等形式),交友学习两不误;学习圈内有学霸解答本书学习中的问题,并配有专职教师指导答疑解惑。

2.720度立体旋转:好用好玩的全新学习体验    圣才电子书带给你超逼真的3D学习体验,720度立体场景,任意角度旋转,模拟纸质书真实翻页效果,让你学起来爱不释手!

3.手机扫码即可阅读,精彩内容,轻松分享    圣才电子书扫码即可在手机阅读,随处随学。可以不用客户端不用账号,简单方便!
4.质量保证:每本电子书都经过图书编辑队伍多次反复修改,年年升级    我们拥有一支强大图书编辑团队,他们专门从事图书的编辑工作,对各类职称考试、考研考博等教材教辅深入研究,以及各类职称考试、考研考博的历年真题进行详尽仔细研究与分析,掌握考试命题的规律和方向,并结合行业最新前沿动态,不断分析整理各个科目的考试要点,把重要考点全部固化为试题形式,形成精准领先及时的备考电子书。同时,依托北京高校资源,我们聘请知名高校众多专家组成顾问团队严格审核圣才电子书,确保质量。
5.免费升级:更新并完善内容,终身免费升级    如购买本书,可终生使用。免费自动升级指我们一旦对该产品的内容有所修订、完善,系统立即自动提示您免费在线升级您的产品,您将自动获得最新版本的产品内容。真正做到了一次购买,终身使用。当您的电子书出现升级提示时,请选择立即升级。
6.功能强大:记录笔记、答案遮挡等十大功能    本书具有“知识点串联列举”“划线添加笔记”、“答案自动遮挡”、“全文检索”等功能。
  (1)知识点串联列举——相同知识点内容列表呈现,便于读者记忆和复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考试教辅量身定做】

  (2)划线添加笔记——使用颜色笔工具,划一条线,写笔记,提交纠错。【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3)全文检索——输入关键词,本书相关内容一览无余。【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7.多端并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多平台同步使用    本书一次购买,多端并用,可以在PC端(在线和下载)、手机(安卓和苹果)、平板(安卓和苹果)等多平台同步使用。同一本书,使用不同终端登录,可实现云同步,即更换不同设备所看的电子书页码是一样的。

  特别说明:本书的部分内容参考了部分网络资料及相关资料。但由于特殊的原因,比如作者姓名或出处在转载之前已经丢失,或者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等,因而可能没有注明作者的姓名或出处。如果原作者或出版人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圣才学习网(www.100xuexi.com)是一家为全国各类考试和专业课学习提供辅导方案【保过班、网授班、3D电子书、3D题库】的综合性学习型视频学习网站,拥有近100种考试(含418个考试科目)、194种经典教材(含英语、经济、管理、证券、金融等共16大类),合计近万小时的面授班、网授班课程。
  如您在购买、使用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全国热线:400-900-8858(8:30-00:30)
  咨询QQ:4009008858(8:30-00:30)

  详情访问:www.100exam.com(圣才考研网)
圣才学习网编辑部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部分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考研真题
2006年华东理工大学318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考研真题
2006年华东理工大学318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华东理工大学二〇〇六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上无效)
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318社会理论与方法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和谐社会
2.社会政策
3.评价性社会指标
4.社区建设
5.抽样
6.社会组织
7.社会互动
8.社会整合
答:略。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概念的具体化过程。
答:概念的具体化是指对概念的操作化,即把我们无法得到的有关社会结构、制度或过程,以及有关人们行为、思想和特征的内在事实,用代表它们的外在事实来替换,以便于通过后者来研究前者。或者说,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
对概念进行操作化处理,就是要给出概念的操作定义,这种定义即一套程序化的工具,它告诉研究者如何辨识抽象概念所指称的现实世界中的现象。从大的方面看,这种操作化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
①概念的澄清与界定。
a.要弄清概念定义的范围,了解到相关概念的各种不同的定义,从而对这一定义的大致范围有所理解以后,便可以对这些定义进行分类。
b.决定一个定义。
②发展测量指标。
a.列出概念的维度。
b.建立测量指标。
2.全球化及其矛盾。
答:(1)全球化的定义:
全球化是指一个(或者一组)体现了社会关系和交易的空间组织变革的过程——可以根据它的广度、强度、速度以及影响来加以衡量一产生了跨大陆或者区域间的流动以及活动、交往以及权力实施的网络。
(2)全球化的矛盾:
全球化作为历史发展的一个全新时代,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人们在欢呼全球化时代到来的同时,也对全球化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甚至进行了强烈的对抗。对全球化影响的探讨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全球化下的不平等与不平衡在一个相互联系不断扩大的全球体系中,由于网络和权力实施空间范围的扩大,使得权力问题成为全球化诸问题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对于世界上众多的国家和民族来说,全球化过程是一个参与的过程还是一个垄断的过程?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还是一个积极应对的过程?是一个中心化下的多样化过程还是一个多样化共存的过程?
②在全球化过程中,人员、资本、信息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大量全球问题的出现,需要在全球框架下治理。因此,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些极端全球主义者或新自由主义者提出,全球化过程是一种“毁坏疆界”的力量,特别是对于传统的以主权疆域为特征的民族国家冲击更大。民族国家不再是权力和文化的主要承载者,跨国民族空间的形成使得传统的民族国家无法再清楚的代表某一个民族。在这个时代,传统的民族国家已经成了全球经济中不和谐的,甚至不可能继续存在的活动单位。他们认为,经济全球化通过跨国网络实现着经济的“解国家化”,在这种没有疆界的经济中,国家政府不过是全球经济的传动带,或者沦落为夹在不断强大的本土、地区以及全球治理机制之间的中介制度;
面对极端全球主义者的“解国家化”理论,一些主张变革理论的学者指出,全球化是推动社会政治以及经济快速变革的中心力量,这些变革正在重新塑造着现代世界和世界秩序。无疑,民族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受到严峻挑战,全球化正在重组民族国家的权力、功能和权威。但是,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国家主权或民族国家也一直在调整自己,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现实:
a.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并没有完全陷入被动,反而是全球化过程的积极推动者。
b.在全球化进程中,还没有产生一个可以完全替代国家职能的共同体或组织。在不断变化的全球秩序下,民族国家可以采取合理的战略和政策选择,对国家的功能和形式进行调整,积极地应对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的挑战。
③全球化不仅是一个政治、经济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社会和文化的过程。随着全球化的扩展,大众传播媒介、全球营销体系以及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一种文明和文化能够迅速传播到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成为具有全球性特征的文化和文明,文化全球化下的世界是一个同质性的世界。传统现代化理论中的“趋同论”在新的历史过程中重新成为一个重大问题。
全球化下的文明和文化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地方”文明和文化如何在全球化进程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因为在带有全球特点的文明和文化的传播、扩散过程中,往往是那些在政治、经济和权力上占据优势地位的文明和文化,对地方性文明和文化造成极大的冲击,甚至威胁到它们的生存。因此,全球化过程不仅挑战着国家的权威,而且地方性文明和文化因而也受到严峻挑战。
但是,一种文明或文化的产生与成长,是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构成了一个民族或社会基本的生存价值和道德规范,并作为一种传统世世代代延传下来。文明和文化的多样性,构成了人类世界的基本结构,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传播乃至冲突,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因此,当全球化对独特文明或文化形成冲击或挑战时,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就成为当代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矛盾。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一方面人们看到了文化趋同的现象;另一方面,更多地看到了独特文明对全球化的反抗,以及文明之间的冲突。可以说,当代文明之间的冲突,在很大程度上是全球化内在矛盾的反映。
3.影响人们获得社会地位的条件。
答:社会地位是指社会关系空间中的相对位置以及围绕这一位置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在现代社会中,职业地位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了,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收入、声望和权力,因此成为个人社会地位的综合性象征。可以把影响人们获得职业的条件分为个人条件和社会条件。
(1)个人条件。个人条件又可以划分为先赋条件和自获条件。先赋条件,指个人生而具有的或自然得到的属性。例如,籍贯、家庭出身、性别、肤色、种族、民族等等。自获条件,指个人由于自己的行为或经过自己的努力而得到的一些属性,如技术、知识、个人成就、工作经历等。
(2)社会条件影响人们获得职业地位的社会条件主要是制度条件和文化条件,具体体现为就业制度和职业声望观。
①伴随改革开放过程,国家逐渐放开对职业分配的控制权。市场化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自由流动资源,扩大了人们选择职业的自由流动空间。随着国家再分配权力在职业分配中的衰弱,市场选择(人力资本)和个人关系(社会资本)在择业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积极推动着社会流动。
②职业声望观是社会成员对各种职业的综合性评析,是通过职业声望评价表现出来的。职业声望评价,是指依据社会成员对社会中存在的各种职业所作的主观评价,将各个职业按高低顺序加以排列。职业声望观受职业功能、职业环境、职业待遇以及文化传统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可以反映各个职业吸引力的大小,从而引发人们谋求特定职业的内在欲望,由此影响着职业配置和社会流动。
4.简析社会主体对人社会化的作用。
答:(1)社会化的含义: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
(2)社会主体对人社会化的作用:
人的社会化过程会涉及一系列个人、群体和机构。这些个人、群体和机构中最重要和最有影响者被称为社会化的主体。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工作单位和大众传播媒介等。对于一个健康、正常的儿童来说,其社会化过程的完成有赖于他所处的环境中是否具备社会化所必需的这些社会条件。
①家庭。几乎对每个人来说,家庭都是个体出生后接受社会化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个人早期社会化甚至一生的社会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a.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开端,它为个人一生的社会化奠定了基础,家庭社会化的结果将对个人的一生发生影响。
b.家庭环境对个人社会化的意义在于对儿童感情和爱的培养。
c.家庭中父母的权威对儿童社会化具有重大影响。
②学校。对于进入学校的儿童和青少年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社会化方面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作用逐渐超过了家庭和家长的教育作用,而成为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化的最重要的社会环境因素。
a.学校是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设立的学习机构。这个特定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了有组织、有目的的系统化受教育的各种条件。
b.学校是一个组织机构。学校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学生必须学习和遵守这些行为规范和准则,按照规范的要求去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并理解和把握这种有组织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③同龄群体。同龄群体指由那些在年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方面比较接近的人们所自发结成的社会群体。同龄群体也是个人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在同龄群体中,儿童感受到一些不同于家庭和学校环境中的新的东西。
a.在同龄群体中的大多数活动不是由某种权威事先为他安排好的,他可以以一种独立的姿态,在平等的基础上和他人进行交往,建立或中断某种人际关系。这种活动可以使儿童大大提高自身的独立意识,学会灵活地扮演多种社会角色,增加人际交往和解决人际冲突的能力。
b.个体在同龄群体中接受大量亚文化的影响。由于在同龄群体中个体可以摆脱像家庭或学校环境中的那些社会权威的约束,因此他们可以自由地从事自己喜爱的活动,讨论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从而使个体某些朦胧的感受在群体成员之间的沟通中发生共鸣,而形成较为明晰的群体亚文化意识。
④工作单位。工作单位是个人进行职业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个人要在工作单位的职业活动中学习职业技能,遵守职业规范,学会扮演职业角色等等,个人在工作单位中通过自己的职业活动和职业成就来确立自己的社会地位,实现个人的人生理想和价值,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个人的能力、品格、气质、性格等。工作单位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检验和发展家庭及学校社会化成果的场所。
⑤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是指社会组织为在广大社会成员之间传递信息、互通情报所采用的各种通讯手段,如广播、电视、报纸、书籍、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通过新闻报道、舆论宣传、知识教育、生活娱乐等方式,为广大社会成员理解和接受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奋斗目标、社会规范和行为方式等,提供了一个广泛的社会环境条件。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试论社会学中科学性与价值评价性的统一。
答:略。
2.试论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1)非政府组织是指那些在地方、国家或国际级别上建立起来的、以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为目的的社会组织,多用于第三世界国家。是一个不属于政府、不由国家建立的组织,通常独立于政府。非政府组织是在地方、国家或国际级别上组织起来的非赢利性的、自愿公民组织。非政府组织面向任务、由兴趣相同人们推动,它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和发挥人道主义作用,向政府反映公民关心的问题、监督政策和鼓励在社区水平上的政治参与。
(2)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①在环境保护领域。
a.组织环境意识的普及、教育、宣传活动,以及推动和促进环境保护领域的公众参与活动。
b.对环境保护的资助,参加有关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项目活动。
c.参加有关环境保护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其普及活动。
d.组织有关环境保护产品的生产和推广以及业界联合等活动。
e.对有关对环境污染受害者的援助活动。
f.参与环境保护的国际交流活动。
②在扶贫开发领域。由这些非政府组织所开展的活动,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猛发展的中国社会提供了一种特殊的公共物品——扶贫。其中包括生存扶贫、技术扶贫、教育扶贫、救助贫困母亲、合作扶贫、文化扶贫、实物扶贫等。通过提供这类公共物品,中国非政府组织在广大内陆地区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为从根本上消除贫困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这些作用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
a.通过直接提供包括资金、物资等经济资源,以强制投入的方式打破贫困所固有的恶性循环,从量和质两个方面改变贫困人口的生活状态。
b.通过开展项目,特别是伴随项目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培训,将大量有用的信息和技术技能传授给受益人,使他们通过参加学习和直接应用,努力掌握这些技术技能,从手段和方式上改变贫困人口的生活状态。
c.通过开展项目,特别是包括小额信贷等扶贫项目,在投入资源的同时,启动受益人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并引导当地建立起有约束功能的信用链及其关系制度,主要从社会资本和生产制度上改变贫困人口的生活状态。
d.在长期开展项目的过程中,非政府组织的工作人员逐步积累经验和知识、技能,成为各个扶贫领域的专家,能够更直接和有效地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贫困层的不同问题开展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扶贫活动。
e.协助并监督各级政府贯彻执行有关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
f.作为企业和发达地区对贫困地区救助、支援的中介机构和专业机构,其作用体现在:第一,更多地动员社会资金用于消除贫困的活动,特别是动员企业开展社会慈善活动;第二,通过实际操作各种项目确保各项慈善款项和慈善资金能够落实到消除贫困的各项活动中去,并切实起到扶贫开发的作用。
g.作为国际社会各种力量救助、支援中国贫困地区的中介机构和当地“草根”组织,其作用体现在:第一,积极吸收更多的国际社会和海外资源用于中国的扶贫开发事业;第二,协助国际非政府组织和海外非政府组织在华开展各种扶贫开发项目,同时也作为国际社会救助中国贫困地区的中介组织发挥作用,执行监督或落实有关项目。
h.通过在扶贫开发领域开展的活动,不断进行自身的能力建设,提高适应市场经济的应变能力和专业水平,逐步扩大非政府组织的影响及其力量,促进中国非营利部门的形成和发展。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87555.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26 06:06 , Processed in 0.175943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