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传媒大学713传播历史与理论历年考研真题视频讲解【22小时高清视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4 10:51: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52969.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篇 历年考研真题综合分析[视频讲解]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历史与理论历年考研真题综合分析(导学班)[视频讲解]
第二篇 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713传播历史与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713传播历史与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713传播历史与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3年中国传媒大学710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2年中国传媒大学708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708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0年中国传媒大学708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09年中国传媒大学708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08年中国传媒大学708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07年中国传媒大学317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考研真题及详解
 2006年中国传媒大学317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考研真题及详解
 2005年中国传媒大学317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考研真题及详解
 2004年中国传媒大学317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考研真题及详解
 2003年中国传媒大学317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考研真题及详解

内容预览
第一篇 历年考研真题综合分析[视频讲解]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历史与理论历年考研真题综合分析(导学班)[视频讲解]

第一部分 参考教材及教辅
一、参考教材
本科目近年不指定参考教材,根据已考上本专业研究生的同学所选用的教材以及通过分析本科目历年考研真题,推荐以下参考用书:
1.《传播学总论(第二版)》(胡正荣、段鹏、张磊,清华大学出版社)
2.《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段鹏,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3.《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沃尔纳·塞弗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郭镇之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4.《传播学史》(E·M·罗杰斯著,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5.《21世纪初我国大众传媒发展战略研究》(胡正荣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6.《传播学在世界》(段鹏,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7.《国家形象建构中的传播策略》(段鹏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二、教辅(圣才考研网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
1.新闻传播学笔记与考研真题(含复试)详解[视频讲解]
2.传播学考研题库【名校考研真题(8小时视频讲解)+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3.胡正荣《传播学总论》(第2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4.沃纳·赛佛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
5.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第二部分 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考试大纲解读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传播学诞生于20世纪上半叶,是多学科分化整合的结果。自引入我国后,传播学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新闻传播学及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传播学主要研究人类传播活动的演进;信息传播的形态、特点、过程、模式及规律;大众媒介与社会结构各个层面的互动关系等,为理解人类传播活动提供理论知识。随着信息传播活动的日益发展,传播学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传播学史、传播基本原理、传播者和传播体制研究、传播内容与文化研究、传播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传播效果研究等。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和研究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媒介现实问题并对解决方案进行思考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
(一)传播学史
1.传播学诞生的时间、地点
2.传播学诞生的主要背景
3.传播学的思想来源(学科、人物)
4.传播研究早期重要人物及其贡献
5.当代传播研究的主要发展
(二)传播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传播学研究对象的界定
2.传播学研究的方法体系
3.定量研究方法
4.定性研究方法
5.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的差异与结合
(三)传播
1.对传播的思考
2.传播的类型
3.人类传播演进的过程
4.人类传播演进的规律
(四)信息、符号与讯息
1.信息及相关概念
2.三论
3.信息的特征
4.信息革命与信息社会
5.符号的概念、特征与类型
6.有关符号的理论
7.讯息
(五)传播类型
1.内向传播的定义
2.人际传播的定义、特征及相关理论
3.群体传播的定义、相关概念及相关理论
4.组织传播的定义、形式与功能
5.大众传播的定义与特征
(六)传播的功能
1.大众传播功能研究的发展历程
2.大众传播的正功能
3.李普曼及拟态环境、刻板印象
4.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麻醉精神说”
(七)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1.波洛的传播过程观
2.传播模式的类型
3.线性传播模式的主要缺陷
4.重要的传播模式
(八)传播者与传播体制
1.传播体制研究与媒介规范理论
2.“报刊的四种理论”及其修正、发展与批评
3.把关的概念、基本过程及把关人受到的各种影响因素
4.媒介组织及其结构
5.媒介专业主义及其反思
6.文化霸权、意识形态控制和社会顺从
(九)传播内容
1.大众传播内容的特征
2.信息娱乐
3.对西方大众传播内容的一般性结论
4.大众文化
(十)传播媒介
1.媒介的概念
2.施拉姆的认识媒介的八个原则
3.报纸的概念、传播特点、传播手段及其传播优势
4.广播的概念、传播特点、传播手段及其传播优势
5.电视的概念、传播特点、传播手段及其传播优势
6.互联网的概念、传播特点、传播手段及其传播优势
7.媒介融合
8.选择媒介的或然率公式
9.英尼斯、麦克卢汉及多伦多学派的媒介观
10.公共媒介
11.跨国大型媒介集团
(十一)受众
1.受众的概念、特征、类型
2.受众观的变迁
3.受众的分化
4.受众商品论
5.受众的选择性行为与解读方式
6.受众的权利
7.关于受众的各种理论
(十二)传播效果(上)
1.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历程
2.早期重要的传播效果研究
3.传播效果的类型
4.认知理论与传播效果
5.态度劝服研究
6.宣传研究
7.两级传播论
8.创新扩散论、网络分析
9.群体规范、群体压力、群体动力及社会认同研究
10.舆论研究与沉默的螺旋
(十三)传播效果(下)
1.议程设置、铺垫作用、议程建构
2.知识沟、数字沟
3.媒介对现实的建构
4.涵化理论
5.电视暴力研究
6.性别研究
7.媒介效果理论的新发展
8.对传播效果研究的批判
(十四)传播研究的新领域
1.新媒介研究
2.全球化与大众媒介、发展传播学、文化依附
3.国家形象与大众媒介
4.媒介事件
5.公共新闻学、公共领域与市民社会
6.健康传播学
7.媒介素养
8.消费主义与大众媒介
9.阶层、社会公平与大众媒介
10.其他传播研究的前沿课题
三、考试的基本题型
主要题型可能有: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
四、考试的形式及时间
笔试,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第三部分 历年考研真题命题规律分析

一、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试卷分析
1.所考科目
传播学学科史、现象史、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控制研究、内容研究、受众研究、媒介研究与效果研究,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理论。
2.题型设置
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3.分值设置
自2004年传播学理论与历史作为单独的考试科目,确定为150分制以后,除去03和04年,基本形成了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的题型及分值分配,即稳定的形成了3、4、8和3、3、9两种模式,而主要以3、4、8的分值分配模式为主。
(1)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计30分)
(2)简答题(每题20分,共计40分)
(3)论述题(第1题20分,第2、3题30分,共计80分)
这种变化启示我们:名词解释部分所占比重一直是没有任何变化的,这显示了传媒大学基础理论课考试以基础理论考察为主的鲜明特色;所不同的是,有的年份会注重加大对论述题的比重,反映出对于考生利用基础知识和理论进行重新整合以解决前言问题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4.试题特点
纵观历年的考题,该科目的试题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既注重基础理论的记忆,又注重重点理论的理解、分析与应用;既把基础知识的考察放在重要的位置,又注重把基础理论应用于分析纷繁复杂的传播现象;既要求考生全面梳理学科理论知识的考点,又要求考生能够从现实现象出发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得出自己的见解;既侧重考察考生的历史厚度,又结合时事体现命题的时代性。难度不言而喻。
二、考研真题命题规律
(一)名词解释,注重基础,反复考察,重点明确
近年来,我校注重基础理论、进行反复考察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名词解释部分。这一部分不仅所占分值稳定,而且常考点非常明显,在历年真题中进行统计即可得出。
常考题目:帕克、实验法等。
示例:
发展传播学[中国传媒大学2012、2010年研]
马歇尔-麦克卢汉[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
达拉斯·斯密塞[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
乔治·赫伯特·米德[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
(二)简答题,基础理论为主,关注学界热点,注重理论整合
在简答题部分的命题,突出的特点依然是关注基础理论知识的考察,但相对名词解释而言,对基础理论的考察则更加侧重于考生对相关理论横向与纵向整合的能力,而往往所考的问题都是本年度学界都比较关注的主流话题。这就要求广大考生在平时的备考过程中,注意对基础理论进行进一步分析与整合,特别是6本参考书对于相同话题的不同陈述,能够做到以总论为主,其他参考书作为有效补充,同时充分运用学界学术刊物把握理论热点。
常考题目:受众观,技术决定论,媒介规范理论等
示例:
为什么说“受众即商品”?如何开发受众价值?[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
简述受众的选择性过程。[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
试评述传播研究中的“技术决定论”。[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研]
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对传播学研究的主要贡献是什么?结合实际谈谈其理论的意义。[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
(三)论述题,利用基础理论,分析热点社会问题
论述题是对考生理论结合实际,运用传播学基础理论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综合考察的部分,所以也是分值比重最大、最能拉开档次、最能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部分。
首先,该部分的考点,既分布在考纲所列的传播效果和传播学前沿领域部分,也分布在学术理论刊物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中。考生要能够对传播效果研究和前沿领域的理论进行综合整理和深入理解。
其次,热点问题的归纳整理,是考生在12月份备考需要特别注重的部分。一方面,整合各大主流媒体对社会热点现象的关注,特别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与媒介相关的主题;同时也要关注学校时事,在过去的一年或几年中,最重要的学术事件也容易成为考点,而这些毫无疑问也都与所考方向导师的研究课题有密切的关系。
示例:
近些年来,食品安全成为我国的热点问题。试用传播学理论,分析大众传播媒介在其中的作用与表现。[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
联系实际,论述我国新闻传播业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加强文化软实力的现实意义及可行措施。[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
新媒介的发展为人类的传播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如何认识新媒介对人类传播活动和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尝试以Twitter、Facebook,微博为例,分析新媒体对人际交流等。[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
2011年年初,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制作了国家形象片在海外媒体对外播出,覆盖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新加坡、韩国、泰国、印尼等亚太国家。请运用传播学理论评述我国政府的国家形象建构策略。[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
第四部分 复习策略与答题技巧
一、复习策略
(一)分配好复习时间,事半功倍。
一是专业课复习与公共课复习的时间,在考研中,众所周知的规律是,英语政治是底线分,专业课是拉档,建议考生在保证英语和政治能够不导致瘸腿的前提下,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专业课的复习上;
二是专业课复习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总体而言,在上考场之前,经过三个阶段的复习是比较理想的:第一阶段,分别阅读六本参考书目,基本理解参考书的内容,可以开始笔记整理的工作;第二阶段,根据考纲,结合真题题目,系统整理笔记,将每个考点在真题和参考书中的位置进行准确标注,主要任务是全面完成考点的解析;第三阶段,是拓宽视野,从学术刊物、学界动态及国内外重大事件中,进行热点问题的分析与整理,同时也是将基础理论进行深化解读和个性化综合整理的过程。
(二)分配好不同资料之间的比重,使各种资料相得益彰。
主要资料有:六本参考书,两本讲义,各种教辅,考纲、真题与学术刊物六类。在第一阶段,毫无疑问六本参考书是最重要的。进行到第二阶段,则主要利用考纲、教材、讲义和教辅,整理自己的笔记;第三个阶段,主要是通过学术理论刊物和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理论梳理。
(三)笔记整理的技巧,决定答题的准确率。处理好各种资料之间关系的根本,是保证一个适合考试的笔记,得以完整的呈现在考试之前。
1.笔记要以考纲为准,其他热点问题放到第十三部分,进行综合统一的整理,在每一次整理笔记的时候,都要留出空档,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补充;
2.笔记要综合整理,以总论为准,结合其他参考书的论述;
3.笔记要反映自己的思路,要当作简答题来进行整理,根据不同的参考书确定自己的答题思路之后进行整理;
4.笔记要反复锤炼,整理好以后,要反复进行圈圈点点和补充修改,当作最重要的复习资料。
(四)真题!真题!真题!读懂真题,能判断考试的走向和趋势。
中传研究生初试注重基础理论反复考察的特点是鲜明地体现在历年的真题之中的。然而很多同学并没有很好的利用真题。通过对97年以来我校真题的深入分析:
一是要对真题进行简单的统计和内容分析,确定常考点,将考纲的考点落实到每年考题中的考察方式中去,准确把握考纲考点的侧重方向和考察形式,例如传播学四大奠基人及传播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传播研究方法中的两大系统各自的代表性方法,在历年的试题中经常以名词解释的形式出现;而关于传播学控制分析的媒介规范理论、把关模式,媒介研究的多伦多学派的媒介观,内容分析与大众文化、媒介研究中的多伦多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及效果理论的每一个时期的每一种代表理论,都经常拿来作为简答题来考察;而论述题部分则主要结合批判学派、前沿领域的理论结合学术理论热点话题和社会热议问题进行考察,这部分比较综合,考生可以从中总结出论述题的答题思路与技巧。
二是对参考答案进行认真研究,找到准确的答题思路与答题技巧。目前市场上的辅导资料鱼龙混杂,之所以强调考生重视真题部分的研究,在于圣才考研为广大考生,总结了历年来真题考试评分过程中有力的参考答案。从中考生可以分析出考试答题的方向、侧重点和基本技巧。所以,必须充分利用真题,体会不同考点、在不同考试形式下的答题方向。
此外,可以专门留出两年的真题,最好是时间比较接近的两年的真题,作为训练的材料,在12月份,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作为训练答题技巧的模拟考试素材,将自己的答题思路与参考答案进行对比,从中找出自身在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中的不足与答题技巧和答题策略方面的欠缺,以进一步查漏补缺并形成答题的技巧。当然,模拟过程必须做到高度仿真化,尽量控制好答题时间、卷面、氛围,排除一切干扰,拿出三个小时进行模拟训练,才能发挥模拟训练的效果。在评卷上,可以求助周围的好研友们一起讨论和研究真题,并对自己的答题进行评价——这个时候一定要虚心,选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答题技巧
答题不是简单的背书的结果,更是一种思路与能力的体现。
1.知识整合能力
主要体现在总复习阶段所进行的知识整理。一定程度上说,答题结果最终反映的是平时对知识进行总结梳理的最终结果,特别是在笔记上呈现的结果。中传考研本来就呈现出明显的注重基础理论的特点,知识整合能力才是考试的最终目的。
2.书写能力
主要体现在卷面上。一是时间的分配,120分钟,150分的卷子,因此在书写上既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速度,又要能够掌握好时间的分配。二是字数的分配,一般名词解释100~200词就足够了,简答题400字较为适宜,而论述题则一般要600~800字,这样加起来一张卷子大概也要1800字左右,不同主题的论文就出来了。三是书写卷面的能力,要善于分段分点进行描述,这是非常重要的。四是遣词用字的能力,传媒大学考试比较偏重自由活泼的文字,而不必回答的太过学究气。
3.分析判断能力
要找准考点,进行答题。很多同学犯过的毛病,大家引以为戒。特别是简答题和论述题,要找准考点。特别是一些比较宏观的问题,一定要掌握好明确的答题思路,全面找到分析问题的考点,做到不赘述,不遗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52969.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10 17:30 , Processed in 0.121540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