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7年江苏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职业能力测验》题库【真题精选+章节题库+模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4 20:30: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60000.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真题精选
 2010~2016年江苏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职业能力测验》真题精选及详解
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
 第一章 言语理解与表达
  第一节 逻辑填空
  第二节 片段阅读
  第三节 语句表达
 第二章 数量关系
  第一节 数学运算
  第二节 图形与几何
  第三节 组合与概率
  第四节 应用与综合
  第五节 数字推理
 第三章 判断推理
  第一节 图形推理
  第二节 定义判断
  第三节 类比推理
  第四节 逻辑判断
 第四章 资料分析
  第一节 文字型资料
  第二节 图形型资料
  第三节 表格型资料
  第四节 综合型资料
第三部分 模拟试题
 江苏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职业能力测验》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江苏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职业能力测验》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内容简介                                                                                            
本书是详解江苏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职业能力测验》题库,包括真题精选、章节题库和模拟试题三大部分。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为真题精选。精选历年考试真题,并提供详细答案解析,学员可借此熟悉考试的命题特点,并测试自己的水平。
第二部分为章节题库。依据江苏省(含各个地方或单位)的招考公告(或大纲)以及历年真题的命题特点合理安排章节,共分为4章,基本每道习题都有详尽的解析,涵盖考试主要知识点。
第三部分为模拟试题。根据历年考试真题的命题规律及热门考点进行考前模拟,其试题风格与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一样。通过模拟试题的练习,学员既可以用来检测学习该考试科目的效果,又可以用来评估对自己的应试能力。

内容预览
第一部分 真题精选
2010~2016年江苏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职业能力测验》真题精选及详解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
(一)逻辑填空。每道题给出一个不完整的句子,请你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依次填在横线处,使句子表达的意思完整、准确。
1.网络举报是一把双刃剑,监督和隐私各有边界,如脱缰之马的“网络监督”,很多时候______,一旦______到普通公民的“隐私领地”或者______集体权益,必将会使整个社会陷入不安。
依次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扑朔迷离触及影响
B.真假难辨践踏危及
C.良莠不齐侵犯损伤
D.鱼龙混杂闯入伤害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CD两项错误,第一空,“良莠不齐”和“鱼龙混杂”均用于人,与“网络”搭配不当。第三空,由“公民隐私”和“集体利益”可知,所填词语语义较重,“危及”比“影响”更符合语境。因此B项正确。
2.项羽,中国军事史上“实力派”和“勇战派”的代表人物,有着______之勇。和汉高祖刘邦相比,更多人认为项羽是______的英雄。
依次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锐不可当举世无双
B.万夫不当当之无愧
C.无所畏惧虚有其表
D.威武不屈独一无二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CD两项错误,第一空,“无所畏惧”“威武不屈”修饰“勇”不合适。第二空,填入“当之无愧”比“举世无双”语气更强,更能体现“项羽”比“刘邦”勇战。因此B项正确。
3.如今在地铁或公共汽车上,人们手持智能手机或者电子阅读器等终端设备______看小说的情景已______,其中最流行的莫过于玄幻、仙侠以及女生言情小说。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屏气凝神司空见惯
B.目不转睛层出不穷
C.专心致志多如牛毛
D.全神贯注屡见不鲜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题中主要强调人们专心看小说的现象非常多以至于不以为奇。BC两项错误,第二空,所填词语应含有“不以为奇”之意,“层出不穷”表示接连不断地出现,“多如牛毛”表示极多,均不符合语境。第一空,“屏气凝神”指注意力高度集中,用以形容阅读网络小说语气过重,应选“全神贯注”较为合适。因此D项正确。
4.这也正是苏州古城的气质,一定要经历过变迁与______,见证过繁华与______,在一次次历史的锻打中,愈发地沉稳和______,不动声色的沧桑背后,孕育了对风雨袭来时的从容,对世俗快乐的追求。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动荡 落败 淡泊
B.漂泊 破落 淡定
C.飘摇 落魄 淡然
D.动乱 破败 淡雅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B项错误,第一空,填入的词语与“变迁”表达的意思基本一致。“漂泊”比喻(人)为生活所迫到处奔走,居无定所,而苏州古城是在一个地方固定不动的。第二空,填入的词语与“繁华”相反。C项错误,“落魄”形容(人)潦倒失意或豪迈不拘束,不能形容“苏州古城”。第三空,填入的词语与“沉稳”所表达的感情色彩一致,但在语意上要更进一层。D项错误,“淡雅”意为雅致简单、清新,用来形容“古城”显然不当。因此A项正确。
5.公众参与的价值在于提高项目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公众的环境健康是最重要的,任何一个新项目,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去______它的环境影响就______,那么,大量的环境隐患一旦爆发,将很难收拾。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考虑仓促开展
B.避免心存侥幸
C.思考避重就轻
D.论证轻率上马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第一空,由“那么……很难收拾”可知,文段主要是指如果我们对一个新项目的环境影响还不了解,就马上开始实施,这样以后环境隐患爆发将很难收拾。第一空,用“论证”合适,“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题的正确性,意在说明要小心考证新项目的环境影响。而“考虑”没有上升到具体行动;第二空,句中是指不能轻举妄动,“轻率上马”符合句意;“心存侥幸”和“避重就轻”只表达一种态度,没有涉及具体行动。因此D项正确。
(二)片段阅读。每道题包含一段短文,短文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来完成这一陈述。注意:供选择的答案有时可能是对短文内容的一个复述。有时则满足了陈述中其它方面的要求。你的选择应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
6.研究者持续发现,母雁鹅喜欢色彩艳丽,翅膀肥厚的公雁鹅,其结果是一代一代的公雁鹅色彩越来越艳丽,翅膀越来越肥厚。不幸的是,鲜艳的色彩使雁鹅容易暴露,肥厚的翅膀影响飞行。本属“同种竞争”的优势,反而成为自然竞争的劣势。于是,一代一代下来,雁鹅在大自然中面临了灭亡的危险。作者通过以上例证试图强调的观点是(  )。
A.母雁鹅的喜好是导致雁鹅“同种竞争”的重要因素
B.“同种竞争”的优势未必有利于种群的发展
C.“同种竞争”与“自然竞争”之间大都具有矛盾关系
D.雁鹅种群目前已经遭遇了重大的生存危机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文中首先指出母雁鹅的喜好所引起的公雁鹅的变化,接着表明正是这种“同种竞争”的优势使雁鹅面临灭亡的危险,即文段主要说明了“同种竞争”的优势未必有利于种群的发展。因此B项正确。
7.一是要逐步建设完整的居民收入统计和住房信息统计系统,为准入与退出机制的设计运行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二是要加强保障性住房申请、公示、分配等环节的透明度,并实行动态调整与持续跟踪;三是要逐步形成政府监督与社会监督、新闻媒体监督互补、互动的良好局面,确保分配公平。上述三项措施针对的主要问题是(  )。
A.如何建立完整的住房信息系统
B.如何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透明度
C.如何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监督机制
D.如何确保保障性住房的分配公平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文段提出了三项措施,分别是:①建设完整的居民收入统计和住房信息统计系统;②加强保障性住房申请、公示、分配等环节的透明度;③逐步形成政府监督与社会监督、新闻媒体监督互补、互动的良好局面,确保分配公平。三项措施都是围绕保障性住房的公平分配问题展开。因此D项正确。
8.互联网经常被称为虚拟空间,但活跃在其中的,依然是现实世界中的人,有人的地方就应当有规则和秩序,这早已是人类社会的常识,现实世界如此,虚拟空间也是如此,互联网的无限开放性,使得它比现实世界更容易出现无序。
作者通过以上文字试图引出的论点是( )。
A.现实世界离不开规则和秩序
B.互联网世界也要建立和完善规则和秩序
C.人类社会离不开规则和秩序
D.互联网空间与人类现实世界有共同之处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文段首先提出虚拟空间中应当有规则和秩序,接下来通过指出虚拟空间如同现实空间一样会出现无序来论证这一观点。即文段意在强调互联网世界也需要规则和秩序。因此B项正确。
9.许多调查显示,实现了地域转移的农村劳动力,绝大部分集中在20~35岁之间,其中男性的,比重大大高于女性,且受教育程度高于农村劳动力的平均水平。从迁移者的家庭经济状况来看,通常在其家乡处于中上等水平。和这些已经走出去的人相比,还留在农村的劳动力素质相对偏低,要实现向外转移,需要克服文化、年龄以及经济条件等方面的限制。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问题是( )。
A.农民具备什么条件才较易外出务工
B.已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的主要特点
C.农村劳动力留守家乡的具体缘由
D.农村劳动力实现经济状况改善的途径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文段前两句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等方面说明调查的内容和结果,最后一句是对前面内容的概括,并得出相应的结论:要实现对外转移,需要克服一些条件限制。A项,这里的“对外转移”指实现了地域转移,条件限制即文段中的年龄、文化、经济等因素。B项,这里的“已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与文段中的实现对外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不是同一概念,前者范围要大于后者。C项,文段只是讲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易实现向外转移,但不能将不具备这些条件看成是留守家乡的缘由,属于主观臆断。D项,“实现经济状况改善”在文段中没有提及。
10.随着通讯技术的进步,政府执政的舆论环境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各种舆论可以借助网络、短信等方式跨越时空迅速传递,使意见空间加大、力度增强,而决策透明度的增加和公民民主参与意识的增强,又加大了政府的舆论压力。因此政府对“舆情危机”的处理,需要改变以往的被动方式,针对新出现的情况,及时采取新的方式来应对。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
A.强调政府在新舆论环境下有必要转变应对方式
B.对比不同时期政府的舆论宣传环境与工作方式
C.剖析政府执政的舆论压力不断增大的外在原因
D.分析通讯技术发展与舆论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了舆论环境变化加大了政府舆论压力这一背景,然后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即转变应对方式。即文段意在强调政府在新舆论环境下有必要转变应对方式。因此A项正确。
(三)文章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本题共有五个小题,每道小题提供四个选项,要求你从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你的选择必须与题干要求相符合。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20世纪,水资源短缺尤其是水质性缺水成了世界共同面对的资源危机,污水处理顺理成章成为新兴朝阳产业。
污水生物处理的实质就是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人们希望通过污水处理改善水质,又希望采用低能耗、低资源损耗的技术来实现这一目标。目前,采用厌氧氨氧化与亚硝化工艺相结合的氮的完全自养转换方式处理污水,被认为是一种最可持续的污水脱氮途径。厌氧氨氧化菌就是这神奇途径的承载者。
在自然界以及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厌氧氨氧化菌丰度很低,几乎检测不到其活性。当其在生物膜上有低活性时,污泥就会由通常的黑色变为灰色。驯化一段时间后,随着菌群数量的增加,污泥颜色转变为红棕色,因厌氧氨氧化菌含有丰富的细胞色素,当其成为优势菌群时,污泥呈现出美丽的深红色。污泥颜色的变化也可用作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进程的指示。由于这______的红色,污水处理厂的工人们就俗称其为红菌。
尽管厌氧氨氧化菌属于最古老的古生物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贡献了海洋中一半的氮气,应用到污水处理研发时,却因为条件苛刻、系统脆弱而推广速度缓慢。但这种神奇的细菌不容易控制,采用传统的系列稀释分离、平板划线分离、显微单细胞分离等微生物分离方法都以失败告终。1999年,荷兰科学家利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第一次得到了厌氧氨氧化菌,约200到800个细胞中只含有1个污染细胞。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全世界都还未获得厌氧氨氧化菌纯培养菌株。庆幸的是众多科学家协同攻关,在2006年利用环境基因组学的方法完成了这一非纯培养菌株厌氧氨氧化菌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发现200多个基因参与其氨氮的短程转化代谢过程。
占细胞总体积的30%以上的厌氧氨氧化体是厌氧氨氧化菌中最为重要的也是最独特的细胞器,目前被假定为内共生起源的细胞能量产生体,这也是第一个从原核细胞中发现的独立产能细胞器,类似于真核细胞中线粒体的功能。厌氧氨氧化菌在缺氧条件下,无需有机物参与,可以直接将氨氮和亚硝态氮氧化成氮气,较之传统硝化反应较繁琐的电子传递过程,大大降低了能耗,是最经济的生物脱氮途径,脱氮成本仅为传统的十分之一,无疑成为污水脱氮处理的一个极富吸引力的方向。
11.关于厌氧氨氧化菌,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
A.目前还无法通过人工方式获得这种细菌
B.自然界污泥颜色随其菌群数量的多少发生变化
C.在其除污过程中厌氧氨氧化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D.科学家已测定非纯培养厌氧氨氧化菌的全基因组序列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A项,由“1999年,荷兰科学家利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第一次得到了厌氧氨氧化菌,约200到800个细胞中只含有1个污染细胞”可知,已经通过人工方式获得这种细菌。
12.关于污水处理的说法,下列不符合文意的是( )。
A.污水通过脱氮处理可以得到净化
B.水质性缺水催生了污水处理需求
C.污水要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才能得到净化
D.厌氧氨氧化菌技术是目前最经济的污水生物处理方式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A项,由“污水处理在……脱氮途径”可知,污水通过脱氮处理可以得到净化。B项,由“水资源短缺……新兴朝阳产业”可知,水质性缺水催生了污水处理需求。C项,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仅是污水处理的一种方式。D项,由“厌氧氨氧化菌……传统的十分之一”可知,厌氧氨氧化菌技术是目前最经济的污水生物处理方式。
13.作者写作本文的主要目的是( )。
A.介绍厌氧氨氧化菌脱氮除污的主要过程
B.说明厌氧氨氧化菌技术是未来污水生物处理的发展方向
C.阐明厌氧氨氧化菌污水处理技术
D.指出利用厌氧氨氧化菌进行污水处理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文中主要介绍了厌氧氨氧化菌技术产生的背景、除污原理、研究过程、发展价值及潜力、存在问题及展望,即文段着重说明厌氧氨氧化菌技术是未来污水生物处理的发展方向。因此B项正确。
14.厌氧氨氧化菌污水处理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 )。
A.厌氧氨氧化菌可与亚硝化工艺结合起来净化污水
B.厌氧氨氧化菌能够在污泥中不断进行自我繁殖
C.污泥可通过厌氧氨氧化体产生硝化反应
D.厌氧氨氧化菌能直接将氨氮和亚硝态氮氧化成氮气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由“厌氧氨氧化菌……传统的十分之一”可知,厌氧氨氧化菌污水处理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厌氧氨氧化菌能直接譬将氨氮和亚硝态氮氧化成氮气。因此D项正确。
15.最适合放入第三自然段画横线处的词语是( )。
A.与众不同
B.不同凡响
C.司空见惯
D.平淡无奇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CD两项错误,“污泥呈现出美丽的深红色”,这种红色来之不易,故“司空见惯”、“平淡无奇”与文意相悖。所填词修饰红色,“不同凡响”一般用于人或事物的出众,不符合语境,“与众不同”强调差异,符合语境。因此A项正确。
二、数量关系
(一)数字推理。每道试题给出一个数列,请你依照数列的排列规律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最合理的一项。
16.2,4,12,48,240,(  )。
A.1645
B.1440
C.1240
D.360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4=2×(1+1),12=4×(2+1),48=12×(3+1),240=48×(4+1),an=an-1×(n+1),即所填数字是240×(5+1)=1440。
17.7.1,8.6,14.2,16.12,28.4,(  )。
A.32.24
B.30.4
C.32.4
D.30.24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奇数项依次为:7.1、14.2、28.4,构成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偶数项依次为:8.6、16.12、构成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即所填数字为16.12×2=32.24。
18.-2,-2,0,4,10,(  )。
A.18
B.16
C.15
D.12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2=-2×1,-2=-1×2,0=0×3,4=1×4,10=2×5,一部分为-2,-1,0,1,2,构成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另一部分是连续的自然数列。即所填数字为3×6=18。
19.

,1,1,

,(  ),


A.

B.

C.

D.1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原数列可变为:







,( ),

,分子为公差4的等差数列;分母做差后得:2,4,8,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即所填数字的分子为13+4=17,分母为17+16=33,数字为


20.

,1,

,2,

,(  )。
A.4
B.8
C.

D.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

×

=1,1×





×

=2,2×



,原数列是首项为

,公比为

的等比数列,即所填数字为

×

=4。
(二)数学运算。每道试题呈现一个算式或一段表述数量关系的文字,请你迅速、准确地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
21.一个三位数除以53,商是a,余数是b(a,b都是正整数),则a+b的最大值是(  )。
A.69
B.80
C.65
D.75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设三位数为x,若使a+b最大,则余数b肯定为52(0<b<53),有a=(x-52)÷53。此种情况下a最大为17,则a+b的最大值是17+52=69。
22.一只青蛙掉到一口深15米的井中,它每天向上跳4米,到晚上又下滑2米,那么第几天这只青蛙才能跳出井外?( )
A.第6天
B.第5天
C.第8天
D.第7天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这只青蛙一昼夜上升4-2=2米,经过6天后,共上升了12米,这时只要再向上跳3米,就可跳到井外,所以在第7天这只青蛙就可从井中跳出。
23.长江上游的A港与下游S港相距270千米,一艘轮船以恒定速度从A港到S港需6.75小时,返回需9小时。如果一只漂流瓶从A港顺水漂流到S港,则需要的时间是(  )。
A.84小时
B.50小时
C.54小时
D.81小时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设船速为v,水速为a,由题意可知6.75×(v+a)=270;9×(v-a)=270,得a=5,则一只漂流瓶从A港顺水漂流到S港所用时间为t=270÷5=54。
24.有100克溶液,第一次加入20克水,溶液的浓度变成50%;第二次再加入80克浓度为40%的同种溶液,则溶液的浓度变为( )。
A.45%
B.47%
C.48%
D.46%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100克溶液加入20克水后浓度为50%,可知溶质为60克。80克浓度为40%的溶液的溶质为32克,因此最后溶液的浓度为

=46%。
25.为增强职工的锻炼意识,某单位举行了踢毽子比赛,比赛时长为1分钟。参加比赛的职工平均每人踢了76个,已知每人至少踢了70个,并且其中一人88个,如果不把该职工计算在内,那么平均每人踢了74个。则踢得最快的职工最多踢了多少个?( )
A.88
B.90
C.92
D.94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设有x+1个人参加踢毽子比赛,根据题意得,74x+88=76(x+1),得x=6。每人至少踢了70个,则踢最快的那个最多踢的个数为74×6-70×5=94。
三、判断推理
(一)图形推理。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在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26.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题中图形都含有四个封闭的区域,因此A项正确。
27.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上边的五个图中,人物动作都只用了一只手,另一只手是空着的,因此C项正确。
28.左边给定的是纸盒外表面的展开图,右边哪一项能由它折叠而成?(  )

A  B  C  D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将左边展开图中的4个三角形分别规定为1、2、3、4。D项正确,1和4是一对相邻面,假设左侧面方位正确,右侧面应是4,且两个面的中位线没有交点;A项错误,左侧面的中位线不可能与右侧面的中位线有交点。B项错误,右侧面的中位线应位于四面体的底面,并与左侧面的线有交点。C项错误,右侧面中线位置错误,应从上顶角出发到底边中点。
29.(  )。

ABCD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顶面中的小三角形的直角边应与两个含黑色阴影的面相接。因此A项正确。
30.(  )。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题中的5个图形包含的直线分别为10,9,8,7,6条,即所填入图形应该包含5条直线。因此A项正确。
(二)定义判断。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请你从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注意:假设这个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31.碎片式学习:指学习者通过一点一滴的方式积累或获取知识和信息。
下列不属于碎片式学习的是(  )。
A.妈妈开车送小敏上学时,小敏常常看小人书
B.小马严格执行自己的学习计划,每天记5个成语典故,读一篇时文
C.某品牌手机刚上市,小刘到专卖店连夜排队,一边排队一边翻阅莫言的《蛙》
D.小顾为了完成一篇论文,每天晚上花数小时查阅相关文献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碎片式学习的定义要点是:①主体为学习者;②“一点一滴”,即利用零碎的时间来获取知识和信息。D项,“每天花费数小时”是整块的时间,不属于“一点一滴”的碎片式学习,不符合②。
32.约拿情结:指人们面对将获得的成功产生畏惧心理,导致不敢去做自己本来能做好的事情,甚至逃避发掘自己的潜能。
下列属于约拿情结的是(  )。
A.小张立志要考上名牌大学,为此他定下计划,刻苦学习,三年后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他心仪的大学
B.小王在乒乓球大赛中一路过关斩将进入决赛,但在决赛中战术发挥不佳,以3:4的比分输掉了比赛
C.小吕口才好,反应快,知识面广,已人选校辩论队准备参加电视辩论。随着赛期的临近,小吕愈发紧张,临赛前申请退出了比赛
D.小卢对某个问题已研究多年,写成论文后想投给某刊物又恐遭拒,最终还是投给了那家刊物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约拿情结的定义要点是:①产生的原因是“产生畏惧心理”;②结果是“不敢去做”“甚至逃避”。AD两项错误,小张考上心仪的大学、小卢将论文投给了某刊物,都是好的结果,均已完成了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不符合②。B项错误,小王输掉比赛的原因是“战术发挥不佳”,而非“畏惧”,不符合句①。C项正确,由于“紧张”而“退赛”符合约拿情结的全部定义要点,属于约拿情结。
33.幽默诉求广告:指通过幽默情趣来淡化广告的直接功利性,减少人们对广告所持的逆反心理,使消费者在轻松快乐中接受某种商业或文化信息。
下列属于幽默诉求广告的是(  )。
A.某商场电子屏:您还在为手里的几张号码卡而烦恼吗?本商场隆重推出新款手机,一台手机同时装三张号码卡,手机还免费送,免去您携带多部手机的烦恼
B.某电视汽车广告:0油耗也能时速200公里!以清洁能源,甩掉碳排放对世界的压力;凭借超前科技激发电力能效,于风驰电掣中驾驭澎湃激情;通过感应地面电磁场无线充电,不受任何人牵制
C.某杂志“幽默”栏目:一顾客对售货员大发雷霆:“自打我用了从你们这里买的生发水以后,我的头发就全脱掉了!”售货员:“一点儿不错,先生。要想长出新头发,就必须先腾出地方。”
D.某山区公路电子屏:阁下驾驶汽车,时速不超过30公里,可以欣赏到本地的美丽景色;超过60公里,请到法庭做客;超过80公里,请光顾本地设备最新的医院;上了100公里,祝您安息吧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幽默诉求广告的定义要点是:①采用幽默方式;②淡化广告的功利性,减少人们的逆反心理。D项正确,某山区公路电子屏的广告,以欣赏美丽景色、到法庭做客、光顾医院等幽默诙谐语言,来实现提醒驾驶员遵守交通规则的目的,符合定义。AB两项错误,某商场电子屏的广告和某电视汽车广告的语言叙述平实,不符合①;C项错误,某杂志“幽默”栏目讲述的是一则故事,而不是广告。
34.双核家庭:指夫妻双方婚前都曾是各自家庭中的“核心”(独生子女),婚后都不知道该以“非核心”的方式行为处世,于是家里就出现了两个“核心”。
下列属于双核家庭的是( )。
A.新婚的小王与小刘仍都带着独生子女时的逞强个性,互不相让
B.逢年过节,老周夫妇都把各自的兄弟姐妹请到家中团聚,其乐融融
C.小王与小李都是独生子女,两人组建家庭后,夫唱妇随,相敬如宾
D.小许对娇妻的事事好强感到有些压抑与不快,新婚的甜蜜日渐淡化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双核家庭的定义要点是:①婚前都曾是各自家庭中的“核心”;②婚后出现两个“核心”。A项正确,两个独生子女组建家庭,互不相让,于是家中出现两个“核心”。BC两项错误,老周夫妇,小王和小李两个家庭均没有出现两个核心,不符合②。D项错误,未说明其妻是否是独生子女,不符合①。
35.组织承诺:指员工对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包括信任并接受组织的目标和价值观,愿意为组织出力,渴望保持组织成员资格等。
下列不属于组织承诺的是( )。
A.酒店工作的小郑时刻保持着装整洁,她认为这既是对客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B.成某应聘到一家效益较差的制衣公司后,觉得有责任帮助公司走出困境,经过交流,他与老板达成转产共识,结果新产品上市后供不应求
C.商场营业员小李认为,对工作有利的,对自己也有利;不重视自己的工作就是不尊敬自己,也绝不可能把工作做好
D.网络公司的小苏工作勤奋,富有热情,他觉得公司的目标实现之时,就是他个人的价值实现之日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组织承诺定义的要点是:“组织及其目标”。C项错误,体现不出组织及其目标。
(三)类比推理。每题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请你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相似或匹配的词。
36.丝:编制:花边(  )。
A.毛笔:描画:美景
B.竹木:铺设:浮桥
C.专家:总结:结论
D.电脑:编辑:文字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丝是编制花边的原材料,竹木是铺设浮桥的原材料。
37.ab4Pab4Q↓(  )。
A.≈≥M2≈≥NM↓
B.↓EFs↓EFst
C.xy7Bxy7C↓
D.aCD≠aC57D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题中由字母、数字和符号三种元素构成,其中,前两位与第五、六位相同,第三位与第七位相同。因此C项正确。
38.澳大利亚:骑在羊背上(  )
A.沙特阿拉伯:盛产石油
B.中国:人口最多
C.美国:坐在车轮上
D.俄罗斯:世界加油站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澳大利亚的养羊业非常发达,素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美誉;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非常丰富,因此有“世界加油站”的美誉。因此D项正确。
39.休息室之于(  )相当于阅览室之于(  )
A.图画——图书
B.房间——桌椅
C.客厅——书店
D.休息——阅读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休息室是提供休息的场所,阅览室是提供阅读的场所。因此D项正确。
40.摸着石头过河(  )。
A.改革决不能含糊
B.改革需要和平环境
C.改革要在探索中前进
D.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摸着石头过河比喻办事要谨慎,边干边摸索经验,与“在探索中前进”意思最接近,因此C项正确。
(四)逻辑判断。每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请你根据这段陈述。选出一个答案。注意:正确的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41.生活中的浪费,不管是时间的浪费还是物质财富的浪费,都意味着某种东西没有发挥出它应该发挥的价值,意味着我们的劳动和创造全部或部分做了无用功。因此,从本质上说,浪费与经济发展、生活富裕没有必然的关系,它仅仅是一种应该被彻底改变的生活陋习。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
A.生活中的浪费无所不在,但改变浪费陋习却很难
B.“舌尖上的中国”不应该出现“舌尖上的浪费”
C.只有经济发展、生活富裕了,才有可能出现浪费现象
D.如果我们的部分劳动打了水漂,就意味着存在浪费现象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B项,由浪费与经济发展、生活富裕没有必然的关系,它仅仅是一种应该被彻底改变的生活陋习可知,我们应该改变这一陋习,“舌尖上的中国”不应该出现“舌尖上的浪费”。A项,文段主要强调“浪费”与经济发展等方面没有必然联系,“改变浪费陋习却很难”无法从题中推出。C项,题中指出“浪费与经济发展、生活富裕没有必然的关系”。D项,题中第一句话的逻辑关系为:“存在浪费现象→我们的劳动和创造全部或部分做了无用功”,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42.因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依法被吊销驾驶证的,5年内不得重新申领;因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依法被吊销驾驶证的,10年内不得重新申领;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并构成犯罪的,终身不得申请驾驶证。
根据上述规定,可以得知以下哪项?(  )
A.某人饮酒后驾驶机动车,依法被吊销驾驶证,5年内不得重新申领
B.某人醉酒驾驶机动车,依法被吊销驾驶证,10年内不得重新申领
C.某人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10年内不得申请驾驶证
D.某人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终身不得申请驾驶证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题中的逻辑关系为:①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依法被吊销驾驶证→5年内不得重新申领;②醉酒驾驶机动车依法被吊销驾驶证→5年内不得重新申领;③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依法被吊销驾驶证→10年内不得重新申领;④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并构成犯罪→终身不得申请驾驶证;⑤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并构成犯罪→终身不得申请驾驶证。D项,由⑤可知,“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终身不得申请驾驶证”。A项,由①可知,文中强调的是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5年内不得重新申领,而非“驾驶机动车”。B项错误,由②可知,“醉酒驾驶机动车……”是“5年内不得……”而非“10年内”。C项,由③可知,文中强调的是“驾驶营运机动车依法被吊销驾驶证”“10年内不得……”而非“……发生重大交通事故”。
43.经过努力,甲、乙、丙、丁等4位品学兼优的中学生考上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4所名校。9月初,甲、丙与乙、丁分别奔赴两座不同的城市去上学了。已知:
(1)甲没有上北京大学
(2)乙没有上清华大学
(3)丙没有上南京大学
(4)丁没有上东南大学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
A.甲没有上清华大学
B.乙没有上北京大学
C.丙没有上东南大学
D.丁没有上北京大学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当甲、丙去北京上学时,四人分别对应的大学为:甲——清华大学,丙——北京大学,乙——东南大学,丁——南京大学。当甲、丙去南京上学时,四人分别对应的大学为:甲——南京大学,丙——东南大学,乙——北京大学,丁——清华大学。因此D项正确。
44.某单位的小张、小王、小李、小赵同在人事处工作。在工作上,他们4个都恪尽职守,表现优秀。今年年终,人事处需要推荐两名同志参加本年度单位“优秀员工”的评选。经过商议,处里最终确定的推荐人选是小张和小李。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
A.今年人事处“优秀员工”至少有2人
B.今年人事处“优秀员工”至多有2人
C.今年人事处“优秀员工”至少有1人
D.今年人事处“优秀员工”其实有4人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人事处推荐两名员工参加评选,两名员工是否被选上“优秀员工”并不确定。至多两名员工都被选上,即今年人事处“优秀员工”至多有2人。因此B项正确。
45.某林场入口处的标语牌上清晰地写着“禁止破坏森林!违者罚款!”有一天,附近村民杨某到林场里面看了一棵树,正待运下山时被林场护林员张某发现,张某不仅批评了杨某而且要对杨某实施罚款,杨某不服,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论辩。杨某说道,我砍的是一棵树又不是森林,你不应该罚我的款。
以下哪项是对张某最合乎逻辑的反驳?( )
A.破坏森林的都要罚款,你砍的一棵树也是森林
B.砍一棵树就是破坏森林,破坏森林的都要罚款
C.我是护林员,谁不保护森林我就要罚谁的款
D.破坏森林重在教育,罚款其实不是我们的目的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杨某认为森林和一棵树是全异关系,因此砍一棵树不应该罚款。要反驳这种说法就要指出砍一棵树也是在破坏森林,即一棵树是森林的组成部分,则砍一棵树就是破坏森林。因此B项正确。
四、资料分析。所给出的文字和图表资料均有几个问题需要回答。请你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作出判断选择。
(一)根据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2011年全国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15664起,其中,滑坡11490起、崩塌2319起、泥石流1380起、地面塌陷360起、地裂缝86起、地面沉降29起,与上年相比,发生数量下降48.9%,造成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119起,死亡245人、失踪32人、受伤138人;直接经济损失40.1亿元。

46.2011年全国发生各类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比上年下降了(  )。
A.89.1%
B.90.5%
C.91.2%
D.91.6%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2011年全国发生各类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比上年下降的比重为

×100%≈89.1%
47.“十一五”(2006~2010年)时期全国发生各类地质灾害造成的年平均直接经济损失为(  )。
A.27.2亿元
B.32.4亿元
C.36.5亿元
D.39.1亿元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十一五”(2006~2010年)时期全国发生各类地质灾害造成的年平均直接经济损失为

=36.46亿元。
48.2011年在全国发生各类地质灾害总数中所占比重超过10%的地质灾害有(  )。
A.1类
B.2类
C.3类
D.4类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2011年在全国发生各类地质灾害总数中所占比重超过10%的地质灾害有滑坡和崩塌两类。
49.2011年全国发生各类地质灾害的数量比2010年少(  )。
A.8004起
B.16753起
C.16369起
D.14990起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2011年全国发生各类地质灾害的数量比2010年少15664×

=5664×

,因此结果略小于15664。
50.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1)2007~2011年五年,全国发生各类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具有相同的变动态势
(2)2010年全国发生各类地质灾害死亡人数占2006~2011年六年全国发生各类地质灾害死亡总人数的一半以上
(3)2011年全国发生各类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比上年下降了约37%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1)错误,2009年失踪人数不具有相同的变动态势。(2)错误,2006~2011年六年全国发生各类地质灾害死亡总人数为663+598+656+331+2246+245=4739人,2010年全国发生各类地质灾害死亡人数不足其一半。(3)正确,2011年全国发生各类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比上年下降的比重为

×100%≈37%。因此B项正确。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60000.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22 17:15 , Processed in 0.10579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