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题库【历年考研真题(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4 20:58: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63035.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视频讲解教师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历年考研真题[视频讲解]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详解(回忆版)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详解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详解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详解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详解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详解
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
 第一编 普通心理学
  第1章 心理学概述
  第2章 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第3章 意识和注意
  第4章 感 觉
  第5章 知 觉
  第6章 记 忆
  第7章 思 维
  第8章 言 语
  第9章 情绪与情感
  第10章 动机、需要与意志
  第11章 能 力
  第12章 人 格
  第13章 社会心理
 第二编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第1章 发展心理学概述
   第2章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3章 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与胎儿发育
   第4章 婴儿心理发展
   第5章 幼儿心理发展
   第6章 童年期心理发展
   第7章 青少年心理发展
   第8章 成年期心理发展
  【教育心理学】
   第1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2章 学习与心理发展
   第3章 学习的主要理论
   第4章 学习动机
   第5章 知识的学习
 第三编 实验心理学
   第1章 实验心理学概述
   第2章 心理学实验的变量与设计
   第3章 反应时法
   第4章 心理物理学方法
   第5章 主要的心理学实验
 第四编 心理统计与测量
   第1章 描述统计
   第2章 推断统计
   第3章 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第4章 心理测验及其应用
第三部分 模拟试题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内容简介                                                                                            
不同一般意义的传统题库,本题库是详解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的题库,包括历年考研真题、章节题库和模拟试题三大模块。最新历年真题及视频,可免费升级获得。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历年考研真题。精选历年考研真题,每道真题均提供详细答案解析。学员通过真题可以熟悉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的命题特点,并测试自己的水平。
第二部分为章节题库。参照《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的章目编排,共分为四编,第一编为“普通心理学”,共13章;第二编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共13章;第三编为“实验心理学”,共5章;第四编为“心理统计与测量”,共4章。每道试题都提供详尽答案解析,帮助考生突破考试重点难点。
第三部分为模拟试题。根据历年考试真题的命题规律及热门考点进行考前模拟,其试题数量、试题难度、试题风格与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完全一样。通过模拟试题的练习,学员既可以检测学习该考试科目的效果,又可以提升自己的应试能力。

内容预览
第一部分 历年考研真题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详解(回忆版)
一、单顶选择题:第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择的字母涂黑。
1-21题略。
22.向幼儿讲述“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告诉幼儿东郭先生让狼藏进了自己的书袋后来猎人赶来了。这时候向儿童提问“猎人知不知道书袋里藏有狼”,这一问题考察的是(  )。
A.空间认识 
B.道德判断 
C.自我观念
D.心理理论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心理理论为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心理状态与外在行为的认知能力,即对自己或他人的信念.愿望和意图的理解能力。对心理状态的常数认识以“信念-愿望系统”为基础,个体4岁左右开始形成,成功的标志为完成“错误信念任务”,幼儿对“猎人知不知道书袋里藏有狼,为“二级错误信念任务”。
23.根据塞尔曼对观点采择的研究,儿童能从中立的第三者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想法与行为,这属于(  )。
A.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 
B.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
C.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 
D.相互观点采择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3-6岁,自我中心观点采择阶段,儿童不能认识到自己观点与他人的不同;6-8岁,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儿童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原因;8-10岁,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阶段,儿童能考虑他人观点,但不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10-12岁,相互观点采择阶段,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从中立的第三者角度来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想法和行为,儿童能够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因此属于相互观点采择阶段。
24.认为儿童的侵犯行为是通过替代强化而获得的理论是(  )。
A.生态系统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知觉学习理论
D.条件反射学说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班杜拉将强化划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三种强化形式,其中替代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
25.在人生的不同发展时期,智力活动的任务(性质)不同,儿童青少年时期智力发展的根本特征是获取,而成年时期智力活动的性质是运用。该理论的提出者是(  )。
A.沙伊 
B.莱文森 
C.哈维格斯特 
D.艾里克森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沙伊提出智力适应理论,认为智力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根据环境的要求发展,他将人的智力发展过程划分为不同阶段:①获取阶段——儿童青少年时期;②实现阶段——青年期;③责任阶段——中年期;④行政阶段——承担领导责任;⑤整合阶段——老年期。
26.斯金纳训练鸽子学习走“8”字形线路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是( )。
A.连续接近技术 
B.始予线索技术
C.消退技术 
D.负强化技术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斯金纳在研究过程中,先将鸽子喂食少量食物,使其在测试中处于饥饿状态,增强鸽子寻找食物的动机。所以鸽子获取食物的行为是对其饥饿状态的消除,属于负强化。
27.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最大的因素是(  )。
A.直接经验
B.替代经验
C.言语劝说
D.情绪唤醒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社会认知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①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②替代经验或模仿;③言语劝说;④情绪唤醒(emotion arise);⑤情境条件。其中,第一个效能信息源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望。
28.关于学习的含义,错误的表述是(  )。
A.人与动物都需要学习
B.学习就是有机体的行为改变
C.学习是有机体获得经验的过程
D.学习是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过程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学习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由于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学习是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为标志,所以学习本身并非指行为的改变。
29.某学生在学校的数学计算测验中表现良好,购物时却不能进行正确的计算,适合解释这一现象的迁移理论是(  )。
A.结构匹配理论 
B.关系转换理论
C.建构主义迁移理论 
D.产生式迁移理论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在建构主义者看来,学习迁移实际上是知识的意义与应用范围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而知识的应用范围总是与一定的物体、内容活动以及社会情境联系在一起,所以学生在数学测验中表现良好,但在购物时不能正确计算体现了迁移理论的建构主义观点。
30.因自己的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属于(  )。
A.认知内驱力
B.情感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奥苏泊尔将学习动机划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及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指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的赞许和认可而表现得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31.持能力增长观的个体倾向于建立成就目标的是(  )。
A.社会目标 
B.绩效目标 
C.表现目标
D.掌握目标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德韦克将人们对能力的观点划分为两类,即能力增长观和能力实体观。持能力增长观的个体倾向于确立掌握目标,而能力实体观的个体倾向确立表现目标。
32.在提取诱发遗忘的一般范式中,不包括的阶段是(  )。
A.学习阶段
B.保持阶段
C.干扰阶段
D.回忆阶段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提取诱发遗忘的一般范式包括:学习阶段、提取练习阶段、干扰阶段以及回忆阶段,其中不包括保持阶段。
33.下列选项中,测定启动效应常用的方法是(  )。
A.双耳分析法
B.对偶联合法
C.知觉辨认法
D.分散注意法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启动效应是指前面的信息加工活动对随后的加工活动所起的促进作用,在启动研究中,最常用的测验方法有词汇确定、词的确认以及词干或词段补笔。
34.在“不同情境下幼儿延迟满足的实验研究”中,“不同情境”是(  )。
A.自变量 
B.因变量 
C.控制变量 
D.无关变量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实验研究下的不同情境属于自变量。
35.下列变量中,影响内隐记忆但不影响外显记忆的是(  )。
A.年龄 
B.记忆
C.加工水平 
D.感觉通道转换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内隐记忆是指在没有意识参与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活动的影响;外显记忆则是指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有意识的影响。A项,年龄可同时影响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B项,研究表明记忆的项目越多,越不容易记住的现象,仅适用于外显记忆,而内隐记忆则不然;C项,个体信息加工水平影响其外显记忆,但不影响内隐记忆。感觉通道转换会影响个体内隐记忆,但不影响外显记忆。
36.康拉德(R.conrad)的实验证明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是( )。
A.听觉编码 
B.视觉编码 
C.语义编码 
D.音形编码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英国心理学家康拉德的实验表明,短时记忆的信息代码是声音代码或听觉代码,即使所接收的是视觉刺激,也能够转换成声音形式在短时记忆当中存储下来。
37.心理学研究报告中的“研究方法”部分通常不包括(  )。
A.被试分配
B.研究假设
C.材料选择
D.实验设计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研究假设部分不属于研究方法部分,一般属于前言部分。
38.声笼法实验主要用来探讨的听觉特性是(  )。
A.音高特性 
B.响度特性
C.音色特性
D.方位特性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声笼法是研究听觉定位的装置,其实验程序为:主试将被试的双眼蒙住,去掉视觉线索的作用,然后固定好被试头部位置,防止实验中双耳位置的变化。进行实验时,将声音刺激随机在事先选择好的位置上呈现,让被试进行声音方位的判断,并作相应记录。
39.某企业考察不同工龄员工的离职意向,将整个企业3000名员工按工龄分为三组,两年以下有1000人,两年至五年有1500人,五年以上有500人。如果采用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取容量为600的样本,那么,从两年至五年工龄的员工中应抽取的人数为(  )。
A.100 
B.200 
C.300 
D.400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整个企业人数为3000,分层取样抽取600人,则每层需抽取该层的五分之一,两年至五年的则需抽取1500×1/5=300。
40.按一定速度给被试依次呈现材料中的各个项目,让他们学习和记忆。第一次呈现时,要求被试识记材料;从第二次呈现起,要求被试在每个项目出现时,说出紧邻其后的下一个项目。这种记忆研究方法属于(  )。
A.全部呈现法 
B.重建法
C.重学法
D.提示法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提示法是指将系列中的刺激项目按顺序排成一列,以事先定好的速度逐项向被试呈现。被试把刺激系列全部学习一遍以后,即回到系列的开头,开始第二遍学习,但这次要求被试在看到一个项目时,必须努力猜出它的下一个项目。
41.研究者通常通过控制温度、照明、噪音以及被试的性别、年龄职业等各种额外变量,以突显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可能的因果关系,这些做法损害最大的效果类型(  )。
A.内部效度 
B.外部效度
C.构思效度 
D.统计结论效度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实验室实验会对实验条件进行严格控制,从而利于研究者发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可能的因果联系,其内部效度较高。但缺点是其实验情境带有极大的人为性质,使得很难将实验结果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即外部效度不高。
42.序列反应时方法的基本逻辑来源于(  )。
A.加法反应时法 
B.减法反应时法
C.开窗实验法   
D.排除-包含法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序列反应时任务以反应时作为反应指标,以序列规则操作下的操作成绩与随机操作下的操作成绩之差做为内隐学习的效果,所依据的基本逻辑来源于减法反应时。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43-45题
在一项双耳分听实验中,给被试的双耳同时呈现靶子词和非靶子词,要求被试追随双耳听到的靶子词。实验设置了四种条件,(1)感觉可辨度低,词义可辨度高;(2)感觉可辨度低,词义可辨度低;(3)感觉可辨度高,词义可辨度低;(4)感觉可辨度高,词义可辨度高。感觉可辨度低是指靶子词和非靶子词都是由同一人读出,感觉可辨度高是指靶子词和非靶子词由不同性别的两个人分别读出;词义辨别度低是指靶子词和非靶子词同属一个范畴;词义可辨度高是指靶子词和非靶子词分属不同范畴。实验任务是要求被试复述听到的靶子词,但最后要求被试回忆呈现的非靶子词,结果发现,无论词义辨别度高或低,在感觉可辨别度低时回忆的非靶子词的数量均多于感觉可辨度高时回忆的非靶子词数量。
43.该实验的自变量有(  )个。
A.2 
B.3 
C.4
D.5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材料中自变量为感觉可辨度及词义可辨度。
44.从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
A.追随的信息得到了全部加工
B.非追随的信息也得到了加工
C.左右两耳所追随的信息数量是一致的
D.非靶子词比靶子词得到了更多的加工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材料中得出结论,无论词义辨别度高或低,在感觉可辨别度低时回忆的非靶子词的数量均多于感觉可辨度高时回忆的非靶子词数量。表明非靶子词的信息也得到了加工,但具体加工的程度无法进行确切的判断。
45.该实验结构支持的理论是(  )。
A.早期选择理论 
B.晚期选择理论
C.特征整合理论 
D.资源有限理论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材料中表述词义辨别高低对非靶子词无影响,表明信息未得到充分加工,而没有被加工是早期选择理论的观点。
46.一个实验有三组被试,各组被试人数相同,方差分析的总自由度为29,该实验的被试数为(  )。
A.8 
B.9
C.10
D.11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方差分析的自由度为N-1=29,则N为30。被试分为3组,即每组的人数为30/3=10。
47.下列关于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优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有极高的时间分辨率
B.有大量成像参数供实验者选择
C.信号直接来自脑组织结构功能性的交化
D.可以同时提供结构和功能的图像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fMRI具有无创性,能够同时提供机能性和结构性图像,成像速度快,有极高的空间分辨率,实验者可选择所需要的成像参数进行分析。但是fMRI不是直接检测神经活动,而是监测滞后于神经活动5-8秒的氧信号,因此,在时间分辨率上低于EEG和MEG。
48.对偶比较法通常用来制作(  )。
A.顺序量表
B.称名量表
C.等距量表
D.比率量表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对偶比较法以及等级排列法均可用于顺序量表的制定。
49.研究者筛取了 28 对夫妻,验证双方承受压力的差异,正确的验证方法是(  )。
A.独立 t 检验,双侧假设检验
B.配对 t 检验,单侧假设检验
C.配对 t 检验,双侧假设检验
D.独立 t 检脸,单侧假设检验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夫妻两人共同生活,具有一定关联性及对比性,所以应是配对样本。考查双方承受压力的差异,没有明显的高低偏向的对比,所以应该使用双侧检验。
50.统计功效是(  )。
A.ɑ
B.β 
C.1-ɑ
D.1-β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1-β称为统计检验力或统计功效。
51.某被试作答了由 30 道题目构成的一个测验,所有题目对被试提供的项目信息量总和为 25 ,那么此测验对被试的测量精度(估计标准差)是(  )。
A.0.83
B.0.2
C.0.1
D.0.04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公式:估计标准误=1-V=SV2/SX2=25/30≈0.83
52.比较不同心理特质的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时,应采用的统计量是(  )。
A.差异系数 
B.四分位差 
C.平均差 
D.标准差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差异系数适用于比较同一团体不同属性特质观察值的离散程度,也适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使用的是同种观测工具,样本特质相同,但是样本之间的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
53.斯帝芬森(Stephenson)1953年提出的研究自我概念的方法是(  )。
A.语义区分法 
B.Q分数技术
C.两难故事法
D.内隐联想法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斯帝芬森提出Q分析技术研究自我概念,美国心理学家奥斯古德和其同事创立语义区分法,科尔伯格创立两难故事法,格林沃尔德创立内隐联想法。
54.抽取一个容量为50的样本,其均值为10,标准差为5,其总体均值95%的置信区间为( )。
A.[8.60 ,11.40] 
B.[8.04 ,11.96]
C.[7.65 ,12.35] 
D.[6.90 ,13.10]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总体方差未知,求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

带入数值得区间值为A项。
55.关于心理测量中的行为样本,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被试有代表性的行为
B.能反映被试行为特征的一组行为
C.被试出现的可观测行为
D.被试行为取样中存在某种程度的偏差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心理测量中的行为样本,需代表总体的特性,能够反映被试行为特征。在取样的过程中,不能存在偏差。
56.一个测验由0、1计分的 100 道单选题构成.根据原始得分计算题目分度的恰当方法是(  )。
A.Φ相关
B.点二列相关
C.等级相关
D.四分相关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点二列相关多用于评价是非类测验题目组成测验的内部一致性等问题。题干中测验以0、1计分,每道题目的对错就构成二分称名变量,整个测验的总分是一列等距或等比性质的连续变量,要计算每一题目与总分之间的相关,需应用点二列相关。
57.某被试的韦氏智力测试分数比同年龄常模团体的均值高一个标准差,其IQ是(  )。
A.120
B.ll5
C.110
D.105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韦氏智力测验的离差智商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5,故根据计算可得B。
58.下列导出分数中,不属于等距变量的是(  )。
A.百分等级 
B.CFEB 分数 
C.Z 分数
D.T 分数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等距变量是一种有相等单位但没有绝对零点的变量,因此它只能做加减运算,不能做乘除运算。Z分数具有绝对零点,以标准差为单位,属于等比变量。
59.心理学家用画人测验评估儿童的人格特征,这种投射技术是(  )。
A.联想型 
B.构造型 
C.完成型 
D.表达型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表达型又称表露法,是投射测验中的一种方法。该方法让被试利用某种媒介自由地表露他/她的心理状态。如画人测验,心理剧等。
60.高层管理者对中层管理者责任感的判断,常会影响他对中层管理者的决策力和领导力的评价,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严格误差 
B.宽容误差 
C.晕轮效应
D.趋中效应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评价者对一个人多种特质的评价往往受其某一特质高分印象的影响而普遍偏高,就像一个发光物体对周围物体有照明作用一样。与晕轮效应相对的是负晕轮效应,也叫做扫帚星效应,主要指评价者对一个人的多种特质的评价往往受某一特质低分印象的影响而普遍低。题中高管对中层管理者的责任感判断影响对其的其他方面的判断,属于晕轮效应。
(二)多项选择题(66-75)
66.工作记忆的组成部分有(  )。
A.语音环路 
B.唤醒系统
C.视觉空间画板
D.中央执行系统
【答案】ACD查看答案
【解析】工作记忆包括:语音环路、视觉空间模板、情境缓冲器、中央执行器。语音环路主要用于记住词的顺序,保持信息;视觉空间模板用于加工视觉和空间信息;情境缓冲器用来整合视觉、空间和言语信息;中央执行器类似于注意的中枢系统,用于分配注意资源,控制加工过程,是工作记忆的关键成分。
67.下列选项中,属于有意想象的有(  )。
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C.幻想
D.表象
【答案】AB查看答案
【解析】有意想象包括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创造想象是一种有意想象。它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脑海中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再造想象指依据别人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运用自己积累的感性形象材料,在脑海中再造出相应的新形象。幻想属于无意想象,表象不属于想象。
68.下列选项中,属于内部动机的有(  )。
A.对工作的好奇 
B.获取丰厚报酬
C.避免受到处罚 
D.对学习的兴趣
【答案】AD查看答案
【解析】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事物自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指由于外部诱因而产生的动机,对工作的好奇以及源于自身学习的兴趣指向活动本身,属于内部动机。
69.荣格认为,集体潜意识包含(  )。
A.人格面具 
B.阿尼玛 
C.阿尼姆斯 
D.情结
【答案】ABC查看答案
【解析】荣格提出集体潜意识,包括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姆斯,阴影以及自身。情结属于荣格个体潜意识的概念。
70.下列选项中,可以为关键期的存在提供证据的有(  )。
A.恒河猴的社会性发展 
B.人类语言的习得
C.动物的视觉剥夺
D.鸟类的印刻
【答案】ABCD查看答案
【解析】关键期指对特定技能或行为模式的发展最敏感的时期或者做准备的时期。恒河猴的社会性发展、鸟类的印刻、人类语言的习得及哺乳动物的双眼视觉都可证实关键期的存在。
7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心理学思想渊源有(  )。
A.桑代克的试误学习论
B.杜威的经验学习论
C.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D.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论
【答案】BCD查看答案
【解析】建构主义的观点源于皮亚杰、维果斯基、格式塔心理学以及杜威的教育哲学。桑代克的试误学习论是行为主义的观点。
72.用于被试内设计的方法有(  )。
A.ABA设计 
B.拉丁方设计 
C.对照组设计 
D.ABBA设计
【答案】BD查看答案
【解析】ABA设计是行为干预实验的一种方法,是指在不同实验处理的条件下,对单个被试的行为进行系统观察的一种研究策略,被试只接受一次实验处理,不属于被试内设计。对照组设计是被试间设计。
73.对一个2x3被试内设计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能得到的信息有( )。
A.主效应
B.简单主效应
C.被试阅读误差
D.交互作用
【答案】ABD查看答案
【解析】对2×3被试内实验设计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可以得到主效应、交互效应、简单主效应的分析,但是不能得到阅读误差。
74.MMPI中诈病量表(F量表)的功能有(  )。
A.检测被试患病程度
B.检测被试是否故意装好
C.作为心理病态的指标 
D.揭示被试是否夸大问题
【答案】ACD查看答案
【解析】F量表即诈病量表:共64个项目,由正常人一般不作肯定回答的问题构成。F量表主要是为识别那些胡乱反应、故意装坏的被试,选D。该量表有三种功能①在此量表上得高分可能是蓄意装病、回答不认真或真的有病,如妄想、幻觉、思维障碍等,选A。②精神病程度的良好指标,得分越高,暗示精神病越严重,选C;③根据此量表得分,可以推测受测者测验以外的行为,一般说来,如原始分数在0~2之间(T分数为45~49),表示受测者与正常人的反应是一致的。
75.下列关于非参数检验的表述,正确的有(  )。
A.适用于小样本
B.变量总体须服从二项分布
C.适用于顺序数据资料 
D.未能充分利用资料的全部信息
【答案】ACD查看答案
【解析】非参数检验的特点:一般需要严格的前提假设;适用于小样本,方法简单;适用于顺序资料(等级变量);未能充分利用资料的全部信息,目前不能处理“交互作用”。
三、简答题
76.试用维纳(B.Weiner)归因理论分析能力和运气的归因属性。
答:维纳的归因理论将归因划分为内外性、稳定性以及可控性三个维度,根据不同的维度划分为六个不同方面。
(1)归因的内外维度影响个体对成败的情绪体验,稳定性维度影响个体对未来成败的预期,可控性维度影响个体今后努力学习的行为。
(2)个体的能力以及问题的难度为稳定性因素,而环境以及运气属于不稳定因素。
(3)维纳认为个体对原因的解释是影响成功预期的重要因素,而归因对于成功预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稳定性维度来实现的。
能力在相同或类似的任务中是稳定的、同时能力又指向个人内部、而大多数学者认为能力是不可控的,因此在维纳的动机归因模型当中能力是稳定的,内在的,不可控的。运气是不稳定的、外在的、不可控的,是由于人们不能控制运气在每次任务中的好坏,即不稳定,它指向外部,因此运气是不稳定的,外在的,不可控的。
77.简述应激状态下“一般适应综合症”的阶段及其表现。
答:应激是指个体在某种意外情境下对外部环境刺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应激状态与个体的面临的情境以及对自身能力的预期有关。当个体意识到自己不能应付当前情景时,就会产生紧张感而处于应激状态。生理上出现心跳、肌肉紧张、血压、呼吸等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帮助个体适应环境刺激,维护机体功能的完整性。
谢利把由应激引起的适应不良称为“一般适应综合症”。这种症状可分为“惊觉”、“阻抗”和“衰竭”3阶段。
①惊觉阶段:应激初期,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率上升,血糖和胃酸增加,机体处于适应性防御状态。
②阻抗阶段:有机体提高代谢水平,动员保护机制以抵消持续的情绪紧张。
③衰竭阶段:紧张持续,有机体的适应性贮存全部耗尽。这时机体被自身防御作用损害,导致适应性疾病。
78.什么是知识的表征?举例说明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
答:(1)知识的表征是指知识在头脑中的表示形式和组织结构。知识的表征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内容是指表征所具有的实际信息,形式是表达内容的方式。
(2)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陈述性知识容易被人意识到,而且人能够明确地用词汇或者其他符号将其系统表述出来。例如,中学生可以说出功的计算公式“W=FS”。
(3)陈述性知识以概念、命题、命题网络、表象或图式进行表征。
①概念代表着事物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是一种简单的表征形式。比如:“书桌”包括四条桌腿以及一个桌面。
②命题表示意义或观念的最小单位,用以表述试试或者状态,通常由一个关系和一个以上的论题组成,关系限制论题。例如:“小明生病了”其中“小明”即论题,“生病了”即关系,它限制了我们对于“小明”的其他方面的了解。一个命题可以有两个论题,但只能有一个关系,一个句子可以有多个命题,多个命题之间存在相互关系即命题网络,命题和命题网络都是表征的主要形式。
③表象是人们头脑中形成的与现实世界的情境相类似的心理图像。比如:有人告诉你,客厅的桌子上有杯水,这时你的脑中就会有一张桌子,上面有杯水的画面呈现出来。
④图式是组织的知识结构。图式是关于某个主题的一个知识单元,它包括了与某一主题的一套相互联系的基本概念,构成了感知、理解外部信息的框架结构。图式表征了特殊事物的共同点,这种共同点既可以是抽象命题水平的,也可以是知觉性质的。例如,在“鸟”这一图式中,既包含了鸟的象征意义,也包含了鸟的翅膀、羽毛等形体特征。
79.简述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五种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
答:额外变量又称为控制变量,是与实验目的无关,但能对被试反应有一定影响的变量。
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
(1)排除法:把额外变量直接排除,如声光实验的隔音室,暗室,双盲控制法等。双盲实验是一种严格的实验方法,旨在消除可能出现在实验者和参与者意识当中的主观偏差和个人偏好。双盲控制时实验的操作者和实验被试都不知道实验的内容和目的,由于实验者和研究参加者都不知道哪些被试接受了哪种实验条件,从而避免了主试、被试双方因为主观期望所引发的额外变量。
(2)恒定法:额外变量无法消除时,让它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相对恒定,如实验仪器,物理条件。恒定法的局限是:实验结果不能推广到额外变量的其他水平上去;操作的自变量和保持的额外变量可能产生交互作用。
(3)匹配法: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匹配法理论上可行,但在实际操作中比较难实行。因为力图使所有因素匹配成相等很难实现,而且某些因素,比如动机、态度等,无法找到可靠依据进行匹配。
(4)随机化法:把被试随机分配到各处理组中去。平衡被试个体差异的方法,从理论上保证了被试具有代表性,一般大于30个。
(5)抵消平衡法:有些额外变量不能消除也不能恒定,比如顺序误差、空间误差、习惯误差、疲劳效应和练习效应。可以采取某些综合平衡的方法,使额外变量的效果相互抵消,比如ABBA法和拉丁方设计。
80.在一项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研究者给男性试看详细的案件资料,让他们设想自己是法官,对罪犯进行判决。所有罪犯都是女性。实验将被分为两组:一组被试阅读的案件材料附有漂亮的罪犯照片(有魅力组);一组被试阅读的案件材料附有缺乏吸引力的罪犯照片(无魅力组)。案件材料涉及两种犯罪类型,一种是诈骗罪,一种是偷盗罪,实验结果见下表。


(1)简要说明该实验设计的类型。
答:该实验设计为2*2混合实验设计,其中案件类型属于被试内因素,照片的有无魅力为被试间因素。
(2)用线性图描述结果,并作简要分析。
  
        图 1        
  


据图1所示,罪犯照片的魅力程度与犯罪类型存在有交互作用,共同对因变量——判刑时间有影响。
四、综合题:81~8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81.在日常生活中,智力测验得分高的人不一定事业成功。请用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
答:(1)成功智力理论
斯腾伯格认为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个方面。
①分析性智力是指一种解决问题、制定决策和评判思维成果质量的能力,它指的是有意识地规定心理活动的方向,以发现对一个问题的有效解决办法。在个体问题解决过程中,分析性智力的主要目的在于从问题情境出发,克服众多障碍并最终达到对问题的解决。在决策过程中,分析性智力可以帮助个体从多种可能中选择或对机会做出评估;
②创造性智力是一种能超越给定的内容,产生有趣思想的能力。它指的是能运用现有的知识和才能创造出更好的有价值的产品。
③实践性智力是一种可在日常生活中将思想及其分析的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加以使用的能力。它指的是能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抽象思想转化为实际成果的能力。
成功智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创造性智力帮助人们从一开始就形成好的问题和想法,分析性智力用来发现好的问题解决方法,实践性智力则可将思维及其分析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整合实施。在这三个方面相互协调才能取得更有效的成就,所以只有智力测验单方面得分高不一定事业成功。
(2)多元智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智力的多元理论。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提出能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具体包括如下九种能力:
①语言:包括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即指听说读写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
②逻辑–数学:包括数学运算与逻辑思考的能力,如做数学证明题的能力。
③空间:包括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等。
④运动:包括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
⑤音乐:包括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
⑥社交: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及其关系及与人交往能力,包括四大要素:组织能力,包括群体动员与协调能力;协商能力,指仲裁与排解纷争能力;分析能力,指能够敏锐察知他人的情感动向与想法,易与他人建立密切关系的能力;人际联系,指对他人表现出关心,善解人意,适于团体合作的能力。
⑦自知:指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的情绪、意向、动机、欲望,对自己的生活有规划,能自尊、自律,会吸收他人的长处。
后来,加德纳又继续补充了两种能力类型,包括:
⑧自然能力:能认识、感知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如敏锐地觉察周围环境的改变。
⑨存在:人们表现出的对生命、死亡和终极现实提出问题,并思考这些问题的倾向性。
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它们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
仅仅智力测验的分高并不一定能保证事业的成功,需要在合适的工作当中充分发挥自身能力优势,才有助于事业的成功。
82.平平出生于2005年8月16日,从他出生起,妈妈一直为他记成长日记。妈妈发现,这些日记能够很明显的反应平平的成长过程,下面是妈妈记下的四篇日记:
2008年9月12日
晚饭后,陪着平平在院子里玩,遇到对门的乐乐。乐乐手里拿着一个很漂亮的小汽车,平平看到后,马上过去把小汽车抢了过来,还推倒了乐乐。我告诉平平不能这样做。让他把玩具还给乐乐。
2009年6月28日
晚饭后,带平平在院子里玩耍,遇到隔壁的丽丽。丽丽正抱着个大石榴吃。平平没有见过大石榴,眼巴巴地看着人家。丽丽很大方地把大石榴递给平平。平平一点不客气地伸手去接,被我拦住了。最后,丽丽妈把石榴掰了一半给平平。
周围人都夸丽丽懂事,我也给平平讲了半天道理,让他学学丽丽姐姐。有好东西要和小朋友分享。
2010年8月21日
晚饭后,带平平到院子里玩滑板,幼儿园同班的大力正在空地上晚滑板车,平平看见了很高兴。他问大力能不能把遥控车借给他玩一会儿,并且主动把滑板借给大力玩。两人轮流玩玩具,还互相教对方怎么玩,一起玩的很高兴。
2012年9月20日
晚饭后,平平数着自己平时攒下来的零花钱,准备买玩具给福利院的孩子。我问他:“这些钱不是你留着买变形金刚的吗?”他说:“我是很想要变形金刚,但现在福利院的小朋友更需要玩具。老师给我们讲了他们的不幸故事,如果用这些钱买玩具能够给他们带来欢乐,我会很开心的!”
根据上面的四篇日记,请从弗洛伊德、班杜拉和皮亚杰的理论中任选两个理论来分析平平在这几年的道德行为发展。
答:(1)弗洛伊德理论:人格理论
①本我遵循快乐原则,指向本能需要的直接满足。在材料中,可以看到,平平在2008年时,直接抢别人的玩具玩,是自己的本我在驱动个体进行行动。
②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自我遵循现实性原则,即寻找一种现实的途径来满足本能需要。2011年平平虽然想玩滑板但是在经过大力的同意之后才玩,表明他的自我在起作用。
③超我是人格当中内化了的道德标准,服从于道德原则。2012年,超我的道德感促使平平将玩具捐给福利院,可以看出他的超我力量变得强大了。
(2)班杜拉:观察学习
①观察学习指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
②观察学习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注意过程调节着观察者对示范活动的探索与知觉;保持过程使得学习者把瞬间的经验转变为符号概念,形成内部表征;动作再现过程是以内部表征为指导,作出反应;动机过程则决定所习得的行为中哪一种将被表现出来。
③在材料中2008年平平抢别人的玩具,之后通过母亲的教导,平平得知抢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所以2009年见到别人吃石榴时,平平就没有做出任何行为。后来平平通过观察丽丽和丽丽母亲的分享行为,产生了亲社会的经验,继而影响到了他之后的行为——平平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玩具给福利院的孩子,这一过程说明了平平通过观察学习习得了“分享”的观念。
(3)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前道德判断阶段、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自律道德或道德相对论阶段。
①前道德阶段,年幼的儿童对引起事情的原因只有模糊的了解,他们的行为直接受行为的结果所支配,因而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非道德的。平平在看到芳芳玩玩具时直接抢过来玩,说明此年龄阶段的儿童无法判断自己的行为对错,只是受到玩具的吸引而已。
②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儿童认为规则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是由权威所给予的,而不理解规则可以经过集体协商来制订或改变,儿童的行为具有从他性和情境性的特点。在经过了母亲的教导之后,平平意识到不能直接夺取他人的物品,但又没有发展出分享的概念,所以看到丽丽吃石榴并没有做出更多举动。后来丽丽的母亲分了一半给平平,让他意识到“分享”的观念,规则可以进行变动,并不是所有的都是绝对一面,所以产生了后面的先请求大力玩滑板的行为。
③自律道德或道德相对论阶段,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与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是相对应和平行的。儿童产生他律性就是自我中心与实在论发展的反应,平平能够运用自己的零花钱买玩具给福利院的小朋友,说明他可以对自己行为的道德性进行判断。
83.某机构开发了一套选拔性测验,有100名考生参加了测验,平均分为50,标准差为11,一年后又搜集了考生工作能力分数,其平均数为 ,标准差为110,考生的测验分数与工作能力分数的相关系数为0.80,选拔性测验  次书分布表如下:
选拔性测验分数正向观察次数正向分布面积比例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
答:略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63035.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22 03:41 , Processed in 0.09255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