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暗香"与"疏影"9from kaoyan)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ruirui69 发表于 07-3-18 19:27: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南宋末年的词人张炎在所著《词源》中说:

诗之赋梅,淮和靖一联而已,世非无诗,不能与之齐驱耳。词之赋梅,推姜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奴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 》、《疏影》。

所谓“和靖一联”,即宋初诗人林逋《山园小梅》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林逋隐居在西湖的孤山,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爱梅至深,故能描摹其意态神情,写出精妙绝伦的诗句。姜夔爱赏其句,遂摘取句首二字,以之为“自度曲”咏梅词的调名。

  暗  香
【宋】姜夔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奇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  影
【宋】姜夔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暗香 》、《疏影》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咏物词,曾被誉为姜夔词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关于这两首词的题旨,过去有许多说法,但都难以指实。实际上,这两首词只不过是借物咏怀、即景言情的抒情诗,写的是作者所见所感,寄寓个人身世飘零和昔盛今衰的慨叹。

《暗香》、《疏影》在体制上也颇具特点。作者自述“作此两曲”,从音乐上讲是两只曲子;“授简索句”,从词篇上说却是一个题目,两首词,也可以说是一首。这种特殊体制为姜夔所独创,我们不妨称之为“连环体”,两环相连,似合似分,以其合者观之为一,以其分者观之为二,《暗香》、《疏影》的情况正是这样。

《暗香 》一词,以梅花为线索,通过回忆对比,抒写作者今昔之变和盛衰之感。全词可分为六层。上片,开篇至"不管清寒与攀摘"五句为第一层,从月下梅边吹笛引起对往事的回忆。那时,作者同美人在一起,折梅相赠,赋诗言情,境界何等幽雅,生活何等美满!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何逊而今渐老"两句,笔锋陡转,境界突变,作者年华已逝,诗情锐减,面对红梅,再雉有当年那种春风得意的词笔了。正如作者所说:"才因老尽,秀句君休觅" (《蓦山溪》)。与上五句相比,境界何等衰飒。这是第二层。从"但怪得"至上片结尾为第三层。这两句点题,写花木无知,多情依旧,把清冷的幽香照例送入词人的室内,浸透着周围的一切, 尽管你"忘却春风词笔",却仍免不了撩起深长的情思,引起词人的诗兴。下片承此申写身世之感。从"江国"到"红萼无言耿相忆"是第四层,感情曲折细腻而又富于变化。换头,叙写独处异乡,空前冷清寂寞,内心情感波澜起伏:先是想折梅投赠,却又怕水远山遥,风雪隔阻,难以寄到;次想借酒浇愁,但面对盈盈翠盏,反而是"酒未到,先成泪";最后,作者想从窗外红梅身上来寻求寄托并据以排遣胸中的别恨,然而引起的却是更加使人难以忘情的回忆。些少六句,三致意焉。"长忆曾携手处"两句,是第五层,其中"千树压西湖寒碧"是词中的名句,境界幽美,词语精工,冷峻之中透露出热烈的气氛。这是前句"忆"字的具体发挥。这两句说明词人最难忘情的是西湖孤山的红梅,它傲雪迎霜,幽香袭人,压倒了凛冽的冬寒,似乎带来了春天的信息。当?携手共游",何等惬意!词脉发展至此,终于形成高潮。结尾两句又是一层,词笔顿时跌落,终于又出现了万花纷谢的肃杀景象。"何时见得"一句埋伏下许多情思,引起无限悬念。

这首词构思绵密,自出机抒。词的创作虽与林逋《山园小梅》有关,但其境界却远远超林逋的诗作,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也不相类。林诗"曲尽梅之体态"(见司马光《温公诗话》),陆词借梅比喻诗人的品德,姜夔这首词却织进了个人身世盛衰之感。但写法上却"不即不离",看上去,似咏梅而实际并非咏梅,非咏梅而又句句与梅密切相关。正如张炎《词源》所说?所咏了然在目,且不留滞于物。"姜夔词的"清空"也正表现在这里。其次是,对比 照应,似纵旋收。作者本来以梅花为线索来抒写个人身世之感,但他善于把今昔盛衰之情捏在一起,在对比中交替进行,给人以强烈印象。如第一层写的是昔盛,第二层便接写今衰;第五层写昔盛,六层又以今衰作结。这二者形成强烈对照,境况十分鲜明。再次是,抒情写意,曲折尽致。这是一首抒情词,侧重于叙写词人激烈起伏的内心活动。以第四层为例,短短六句,却有三次转折,感情上的波澜回荡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是音节谐婉,字句精工。《暗香 》、《疏影》与《扬州慢》一样,前无古人,纯属自创。这两首词经过歌伎演唱的实际检验,作者自认为"音节谐婉"。当时曲谱,今已不传,但读起来仍能琅琅上口,叮当成韵。如前所说,作者是很注意研辞炼句的。这首词,词句秀美,用字精工,"冷"、"压"的准确鲜明,虚字的恰当适度,都有益于诗意的增强。

姜夔写梅花,首先着笔手烘托环境气氛,创造艺术境界。以“旧时月色”开头,已经勾勒出了时空范围,渲染出了感情基调。回忆旧时,拉开了时间距离;月色在天,撑起了空间境地;眼前的景象勾连着过去的经历,令人摇曳生情。首句有此笔力,放前人评论说,落笔得此四字,“便欲使千古作者皆出其下”(清刘体仁《七颂堂词绎》。以下几句层层荡开,环环相生:由月色写到“算几番照我”,画出回忆往事时的屈指凝神之态;再写“梅边吹笛”,在月下笛声中点出“梅”字,咏物而不避题面,亦见大手笔,直将“藏题”的技法视为细木,不屑遵循,气度已自不凡;再由笛声“唤起玉人”,以美人映衬梅花,直欲喧宾夺主,却急以“不管清寒与攀摘”收住,化险为夷,仍不离咏梅的本题。至此,一幅立体的,活动的,有人有物,有情有景,有声音有颜色的生活图景、艺术境界,乃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且将读者吸引了进去。月色下、笛声中,一位玉人在采摘梅花,此等景象,何其动人!贺铸的一首《洗溪沙》中有“玉人和月摘梅花”之句,意境已自高雅幽美,但与姜白石词相比,仍显单薄。姜词“不管清寒与攀搞”一句内涵相当丰富,至少还蕴藏着两层没有明说的意思:一是“与”人攀摘,既有与人同摘之义,也有摘花以给与别人之义,这就暗中用上了“驿寄梅花”的典故,透露了陆凯的诗句“聊赠一枝春”的一层意思;另一层含义是,玉人之所以“不管清寒”,因为她满怀着炽热的感情,且与外界的“清寒”恰相反衬。玉人的一片深情密意全部倾注在梅花上,梅花的感情负载就格外厚重了。

开头几句写的是回忆中的情景,到“何逊而今渐老”,就回到了现实中来。作者以何逊自比,主要是说自己才力不逮,已经忘却了“春风词笔”,赋不得眼前的梅花。这当是自谦之词。何逊写的那首《扬州法营梅花盛开》诗,“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云云,实在算不得什么好诗,跟他喜爱梅花,一直挂念着扬州廨舍那株梅树的心情并不相称,可是后来,他从洛阳特意赶回扬州,再访那一树梅花时,却彷徨终日,不能成章,连原先那平庸的诗也写不出来了。何逊虽有爱梅之心,而其才不足以相副,没有做出好诗来(“春风词笔”是指他的《咏春风》诗“可闻不可见,能重复能轻。镜前飘落粉,琴上响余声”,咏物颇称工细。)姜夔以之自比而表示谦逊不是相当贴切的吗?

“但怪得”以下,又把笔锋转回来,意调尽管才不副情,见到石湖梅花的清丽幽雅,亦不免引动诗兴,发为词章,以答谢主人的盛情美意。“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亦苏东坡《和秦太虚梅花》诗“竹外一枝斜更好”之意,是对石湖梅花的具体描绘。以竹枝映衬疏花,写其形貌姿色;以瑶席映衬冷香,写其高洁的品性,着墨不多而形神俱现。

下片再荡开来,接续上文的回忆,把玉人攀摘梅花的描写加以补足。“寄与路遥,夜雪初秋”,则言重重阻隔,纵然折得梅花也无从寄达,相思之情,难以为怀,只有耿耿相忆而已。“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词采甚美。“翠”与“红”是作者特意选用的艳色,用以与上文的“月”、“玉”、“清”、“瑶”等亲活的字面相“破”,通过对比,取得相得益彰的色彩效果。把翠尊而对红萼,由杯中之酒想到离人之泪,放曰“易泣”;将眼前的梅花看作远方的所思,悄然相对,虽曰“无言”,而思绪之翻腾、默默之诉说又何止万语千言。抒发追忆思念之情,深婉如此。

由“相忆”很自然地接续到“长记”,于是又打开了另一扇回忆的窗子,写到当年携手同游梅林的情景。千树梅花,无尽繁英,映照在寒碧的西湖水面之上。这一片繁梅,亦如邓尉山的“香雪海”,在作者的笔下显得十分壮观,比起上文的“竹外疏花”来,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梅技与梅林,繁简疏密之间的变化都被作者生动地勾画出来了。

最后两句写到梅花的调落飘零,则是由盛而衰的急剧变化。“又片片吹尽也”,语似平淡而感叹惋惜之情却溢于言表。“见时见得”,应是一语双关之词,梅花落了何时再开?相忆之人分别已久何时再逢?正因为巧妙绾合两重意思,所以显得韵味十分深长。

《疏影》一篇,笔法极为奇特,连续铺排五个典故,用五位女性人物来比喻映衬梅花,从而把梅花人格化、性格化,比起一般的“遗貌取神”的笔法来又高出了一层。

前三句是第一个典故,讲的是赵师雄罗浮山遇仙女的神话故事,见于曾慥《类说》所引《异人录》,略谓;隋开皇年间,赵师雄行经罗浮山,日暮时分,在梅林中遇一美人,与之对酌,又有一绿衣童子笑歌戏舞,“师雄醉寐,但觉风寒相袭,久之东方已白,起视大梅花树上有翠羽刺嘈相顾,月落参横,惆怅而已。”赵师雄所遇到美人就是梅花女神,她的侍童,天亮以后就化为梅树枝头的“翠禽”了。作者用这个典故,入笔很俏,只用“翠禽”略略点出。读者知其所用典故,方知“苔枝缀玉”是描摹罗浮女神的风致情态,“枝上同宿”是叙赵师雄的神仙奇遇。姜夔爱用此典,其《鬲溪梅令》有句云:“谩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即是。这个典故,使得梅花也如罗浮女神一般,在典雅清秀之外又增添了一层迷离惝恍的神秘色彩。

由“同宿”,转向孤独,于是引出第二个典故——诗人杜甫笔下的佳人。杜甫的《佳人》一诗,显然是歌颂高洁人品的,其首尾云:“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摘花不插鬓,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这位佳人,是诗人理想中的艺术形象,姜夔用来比喻梅花,以显示它的孤傲高洁的品性,是再贴切不过的了。北宋词人曹组《蓦山溪》咏梅词中,有“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的句子,也用了苏诗和杜诗的典故。诗词用典,都要经过作者的重新组合与安排,姜夔在引出佳人这个艺术形象之前,先写了“客里相逢”一句,使作品带上了一种漂泊知遇的风尘情调,又写了“篱角黄昏”一句,虽说这是与梅花非常相称的环境背景,但也透露了一点冷落与迟暮的感叹,这样,佳人的形象就更加丰满了。

王昭君的典故用的笔墨最多,作者的构思,主要是参照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之三,杜诗云: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一去紫台”句,被姜夔加以发挥,强调昭君“但暗忆江南江北”,用思国怀乡把她的怨恨具体化了;“环佩空归”一句也得到了伸延,说昭君的月夜归魂“化作此花幽独”,化为了幽独的梅花。为昭君的魂灵找到了归宿,这对同情她的遭遇的人们是一种慰藉;同时,把她的哀怨身世赋予海花,又给梅花的形象增添了血肉。

第四个典故用寿阳公主事。《太平御览》引《杂五行书》云:“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口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见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今‘梅花妆’是也。”“犹记深宫旧事”一句绾合两个典故,王昭君入宫久不见幸,积悲怨,乃请行,远嫁匈奴,也是“深宫旧事”,“犹记”二字一转,就引出“梅花妆”的故事来了。“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写出了公主的娇憨之态,也写出了梅花随风飘目时的轻盈的样子。这个典故带来了一股活泼松快的情调,使全词的气氛得到了一点调剂。

最后一个典故是汉武帝“金屋藏娇”事,这是由梅花的飘落引起了惜花的心情,进而联想到护花的措施。‘莫似春风,不管盈盈”,直是殷切的呼唤,“早与安排金屋”,更是热切的希望。可是到头来,“还教一片随波去”,花落水流,徒有惜花之心而无护花之力,梅花终于又一次凋谢飘零了。

五个典故,五位女性,包括了历史人物、传奇神怪、文学形象;她们的身分地位各有不同,有神灵、有鬼魂,有富贵、有寒素,有得宠、有失意;在叙述描写上也有繁有简、有侧重有映带,而其间的衔接与转换更是紧密而自然:可见作者驾驭题材的本领是非常高超的。

“却又怨、玉龙哀曲”,可以看作是为梅花吹奏的招魂之曲。马融《长笛赋人“龙鸣水中不见已,截竹吹之声相似。”故玉龙即玉笛。李白诗云:“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这儿所说的“哀曲”亦当是《梅花落》那支曲子。再有,这儿的“玉龙”是与前篇的“梅边吹笛”相呼应的,临近收拍,作者着力使《疏影》的结尾与《暗香》的开头相呼应,显然是为了形成一种回旋之势,以便让他所独创的这种“连环体”在结构上完整起来。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疏影》最后一句的“小窗横幅”应该是与《暗香》的开头一句“旧时月色”相呼应的,那末,“小窗横幅”就不该解释为图画而应该解释为梅影了。意思是说,梅花已落,它的枝影映在窗上,仍然留存着人们的回忆。月色日光映照在纸窗上的竹影梅影,是一种“天然图画”,非常好看。清人郑燮在他的画竹题记里曾对竹影作过十分精彩的描绘,在他以前,还可以找到好多类似的诗句,如庾信《至仁山铭》里的“壁绕藤苗,窗衔竹影”,梅尧臣《宿广文舍下》里的“昨夜宿广文,窗影竹照月”都是。描写梅影的诗词也不少,如陈与义有《水墨梅》诗;“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周密《疏影》词,题作“梅影”,有句云:‘甚美人、忽到窗前,镜里好春难折。”周密这首词,从调名到题材都是追步美夔的,如果用他的“美人忽到窗前”来解释“小窗横幅”,恐怕是再合适不过了。

姜夔作《暗香》、《疏影》词,的确是“自立新意”,新在什么地方?在于他完全打破了前人的传统写法,不再是单线的、平面的描摹刻画,而是创造出了多线条、多层次、富有立体感的艺术境界和性灵化、人格化的艺术形象。作者调动众多素材,大量采用典故,有实有虚、有比喻有象征,进行纵横交错的描写;支撑起时间、空间的广阔范围,使过去和现在、此处和彼地能够灵活地、跳跃地进行穿插;以咏物为线索,以抒情为核心,把写景、叙事、说理交织在一起,并且用颜色、声音、动态作渲染描摹;这样,姜夔就为梅花作出了最精彩的传神写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27 08:37 , Processed in 0.082565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