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整理的一些西哲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dengying 发表于 07-3-29 18:24: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水是万物的本原
   这是米利都学派的泰勒斯提出的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个哲学命题。泰勒斯认为水是原质、基始,一切都是水造成的,大地是浮在水面上的。这种关于万物本原的说法在今天看来是非常幼稚的,但却是突破传统的神话宇宙论而用自然物质来说明万物本原的第一个尝试。他第一次摆脱了神话宇宙论的传统篱笆,试图在自然界的范围内,用作为日常自然物质的水来说明万物的根源。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本原”时,他第一次以和学的方式〈而非神话的方式〉表述了关于本原的思想。由此,他被称为古希腊哲学的创始人,“哲学之父”。

2、米利都学派
   米利都学派是以米利都的三位哲学家: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为代表。他们试图以某种自然物质来说明万物的本原,奠定了自然哲学的基础。米利都学派都是“无定形”〈boundless>学派,把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水”、“无定形的东西”和“气”。
   泰勒斯是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位哲学家,他的贡献在于:以肯定性的方式说明了世界的本源即“水是万物的本原”,从而开启了从自然物质中探索世界本源的思维方式〈哲学而非神话〉之先河。
   阿那克西曼德用否定的凡是表述了万物的本原“无定形”。他认为“无定形”是水一类物质的共性,所以代表本原的“一”只能够是高度抽象的,他将世界本源由个别事物上升为具有普遍性的东西,这无疑是哲学思维的提高。只有“无定形”才是万物的本原,任何单纯的和有形的东西是有生有灭的。在对立物〈冷与热,干与湿〉的作用下,万事万物从混沌的“无定形”中分离出来。
   阿那克西美尼认为地球和日月星辰都是从空气中产生出来的,并且被空气和神圣的“嘘气”〈精气〉所包围着,因此他提出了气是万物的本原的观点。这种观点是对泰勒斯和阿那克西曼德思想的综合〈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并以此来解释宇宙的生成〈凝聚和稀散的相反运动〉。阿那克西美尼的“气本原说”体现了一种素朴的物质和精神未分化的思想〈精气〉。

[ 本帖最后由 dengying 于 2007-3-29 07:49 PM 编辑 ]
沙发
 楼主| dengying 发表于 07-3-29 18:26:19 | 只看该作者
3、逻各斯——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这就是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说”,其重要意义不在于用流变的火来说明万物及其转化,而在于给它规定了“一定的分寸”从而达到“无定形”〈原则〉和“有定形”〈方法〉的统一。而这个有定形者“一定的分寸”就是逻各斯。逻各斯本意是“言说、道说、理性”之意,还具有规律、命运、尺度和必然性的意思。“逻各斯”的概念的提出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创举,它对于西方形而上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标志着西方哲学中语言学精神的出现,语言及其规律和结构〈逻辑〉从此就成了哲学家离不开的参照维度。
   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是客观规律、秩序和主观理性、智慧的统一。逻各斯是万物运动变化的法则,同时也是认识和把握规律或秩序的理性思维。“思想是人最大的优点,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而靠的是逻各斯,质的必然性只有通过逻各斯才能表达”。
板凳
 楼主| dengying 发表于 07-3-29 18:28:21 | 只看该作者
4.是者-存在<巴门尼德>
  巴门尼德将克塞诺份尼的不变不动,独一无二和不生不灭的\"神\"表述为一个纯粹的哲学概念-存在,而与此相区别的一切处于运动,流变之中的事物<如赫拉克利特的火>则为非存在.而事物或者存在,或者不存在,由此巴门尼德指出了\"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对此的分歧,巴门尼德坚持的是\"真理之路\",即\"存在物存在,非存在不存在\"<是者是,不是者不是>.
  巴门尼德存在的特点:存在既不产生,也不消灭;存在是\"一\",它没有部分,不可分割;存在是不变不动的;存在虽然是无始无终的,但是它却不是无边无际的或无定形的,强大的必然性从四面八方围绕着它<有定形>.
  与米利都学派,赫拉克利特等人把流变的东西当作存在的观点相反,巴门尼德认为只有那永恒的,唯一的和不变不动的东西才是存在,因为流变是无定形的,不能是其所是<它们只是非存在>,而只有那个始终如一的是其所是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存在.
5.芝诺否定运动的论证
  这是芝诺运用抽象思维,用归谬法来论证存在是不变不动,以此来否定感官的可靠性,这是对常识的颠覆,或者说是反常识的,这有点类似与中国名家的惠施和公孙龙用逻辑来得出与常识相反的结论.
  芝诺否定运动的论证有\"二分法\"\"阿基里斯追龟\"\"飞箭不动\"\"运动场\"等.\"二分法\"的论证:运动的事物要达到一定的目的必须先走完全程的1/2,而要达到1/2,则又须完成1/2的1/2,以至无穷,因此永远都不可能达到目的;\"阿基里斯追不上龟\"的论证:阿喀琉斯要想追上乌龟必须首先是达到乌龟出发的地点,而在这一段时间里<无论是多么的短>,乌龟已经向前爬行了一段距离,可是阿喀琉斯又要先赶上这段路,而此时乌龟又镶嵌爬行了一点...如此推论,阿喀琉斯只能是无限的接近乌龟,却永远也追不上乌龟<这两个论证涉及到时间和空间的无限可分性问题>;\"飞箭不动\"的论证:飞箭在一定的时间里要经过许多点,而在这段时间的每一个瞬间,飞箭都必然是处于某一点上,因此是静止的,故曰飞箭不动<涉及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运动场\"的论证<一半时间等于一倍时间>略.
  芝诺的上述论证中,有些是明显出于读一事物的错误观察和理解<\"运动场\">;另一些看似荒诞不经的,但是它却包含着非常深刻的思辩内容<\"阿基里斯追龟\"\"飞箭不动\">.
  这些论证的实质在于用逻辑推理来否定经验,观察,用理性证明来否定感官知觉,并且在此基础上确立起一个基本的信念即\"眼见为虚,思想为实\",从而奠定了西方哲学把思想的对象看得比感觉的对象更加真实可靠的传统.
地板
 楼主| dengying 发表于 07-3-29 18:36:37 | 只看该作者
7、原子与虚空--德谟克利特
   德谟克利特认为,宇宙是由原子和虚空共同组成。原子是构成一切事物的最后单位,它具有如下特点:内部充实的,不可分、不可入的基本粒子,原子虽然是构成一切具体事物的最后单位,但是原子本身却是不可感知的;数量无限,性质相同,相互之间只有形状、次序和位置方面的差别;在虚空中作直线运动,由于方向不同而相互碰撞,形成漩涡运动并构成万物,受因果必然性决定;不生不灭的本原,万物的产生和毁灭不过是原子的聚散。虚空的规定同原子的规定相对应的,原子是实体,虚空是无实体的空,原子有实体,虚空无实体,但是作为存在的原子并不比作为非存在的虚空并不多存在,虚空把无限多的绝对充实的原子分开,并为原子的运动提供空间场所。从而使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他赋予虚空以经验的物理属性,把它看成另一种形式的存在,即存在的条件和中介,使虚空的同原子的运动联系起来,从而和原子一起共同说明世界的本原。为了解决“运动如何可能的问题”,德谟克利特将虚空作为非存在也纳入村的范畴〈存在比非存在并不多存在〉,从而赋予了原子能动性。由于德谟克利特否定了“心灵”自身的独立性,从而取消了用外在的精神性原因来解释物质运动的可能性〈运动是原子的固有属性〉,从而在原子和虚空的基础上确定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对德谟克利特原子和虚空学说的评价:他把原子规定为不可分性、不可入性和充实性,这就把原子和虚空加以割裂了,这种割裂不但使原子失去了无限可分的可能性,而且使人看不清原子运动的源泉;在他强调原子运动的因果必然性的时候,否认了偶然性的存在,这就导致了其哲学倒向了机械决定论。
8、普纽玛〈pneuma>
   古希腊罗马哲学中的一个概念。希腊文原意为风和呼吸之气的意思,又译为“气息”。作为广泛运用于古希腊罗马哲学和医学的概念,普纽玛是指赋有生命的物质,在斯多亚〈葛〉学派中,普纽玛和宇宙实体火、世界理性〈逻各斯〉是同一个东西。它虽然是物质性的,但又具有创造一切的能力,代表宇宙实体的主动和能动方面。在宇宙总体中,它的主导部位居于宇宙的最外层,但它又混含于万物之中,使宇宙成为有生命的活的整体。在各种物体中,它以其程度不同的“力”决定各类物体的不同性质。在人身上,它是人的灵魂,遍布于身体,其主导部位位于心中,决定着人的感觉、理智、意志和生殖等。斯多亚学派试图用普纽玛说明运动、生命和意识等现象,是一种带有宗教色彩的物活论。

   *普纽玛与中国哲学史上的“气”、“精气”、“道”的关系:
〈1〉“气”可以分为“精气”和“形气”〈详见管子一书中的心术篇〉,两者共同作用,“合则生,不和则不生”,于是产生了世界万物。“精气”也像普纽玛一样,居于人的心中,和“形气”一道产生了鲜活的生命。“道”也是“精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无论是普纽玛,抑或是“气”、“精气”、“道”都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属性,而不是单纯的物质。这反映了早期哲学的含混,物质性和精神性经常夹杂在一起,或者是站在物质一方,却也用精神性来解释物质,总之是没有严格的,自觉的唯物或唯心,其哲学只是个混沌的矛盾的体系,正如他们提出的核心概念。
〈3〉鉴于此,我主张将普纽玛译为“精气”,这样也很符合普纽玛一词的哲学内涵。而气息可以说是不太适宜。

9、奴斯〈nous>
   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的哲学术语,一般译为“理性”、“心灵”。最初是指,感知、认识、理解事物的东西。
   阿那克萨戈拉重要是在〈论自然〉的残篇第12条中谈到奴斯的。他认为宇宙万物是又种子构成的,但种子本身是不变不动的。它由一种外在的力量推动,这就是“奴斯”。奴斯是无限的,不和其他事物相混,是独立自为的。奴斯又是万物中最稀最纯的,它对任何事物都能有认识,并且具有最强的力量,可以支配一切事物,是事物运动的最后动因。阿那克萨戈拉又认为,奴斯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物质中。
   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始,将奴斯说成是一个纯粹的精神性的实体,是认识的主体“理性”〈黑格尔将它看成是“绝对精神”〉。奴斯与逻各斯一同构成了西方哲学发展史上的两条主线.
5#
 楼主| dengying 发表于 07-3-29 18:37:56 | 只看该作者
10、德谟克利特原子论和伊壁鸠鲁原子论
〈1〉德谟克利特原子论
    德谟克利特原子论学说,把古希腊的唯物主义物质本原说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他沿着爱奥尼亚哲学路线,着力对万物的本原的探索,同时也注意到南意大利哲学思维关于本原的非感性特征的合理思想,并以此克服爱奥尼亚哲学中物质本原说的原始性和直观性的缺陷;和早期哲学家泛泛的探讨万物的本原不同,他对本原的探讨趋向于用本原去具体阐释个别事物存在的根据,以此进一步论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伊壁鸠鲁对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的发展
    伊壁鸠鲁继承了原子论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无不能变有,有也不能变无”,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原子是不可分的,有形体的存在物,虚空是不可触的,是原子运动的场所。伊壁鸠鲁对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的发展体现在:
a.伊壁鸠鲁看到了德谟克利特原子论中的一个矛盾,即既肯定原子是不可见的,不可分的物质微粒,同时又说原子具有大小甚至有无限大的原子存在。
b.伊壁鸠鲁提出了原子重量的规定,从而为原子运动提供了依据。
c.伊壁鸠鲁提出了原子运动中的的偏斜学说。在承认原子必然做直线运动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做偏斜运动的可能性,从而使必然性和偶然性结合起来,从而克服了机械决定论。
6#
 楼主| dengying 发表于 07-3-29 18:39:45 | 只看该作者
11.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戈拉

普罗泰戈拉第一次把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了人间”即把人的眼光从自然界转向了人本身,“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尺度、逻各斯只存在于人那里,人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逻各斯去描述和衡量万物的存在和非存在。因此“事物对于你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向我呈现的样子。”这样一来,事物就毫无客观规定性可言,更不存在什么永恒的本原。一切均依每个人的立场而转移,由于该命题中的人不是具有普遍定义的即大写的人,而只是一个个孤立的特殊主体,由此就倒向了相对主义。

在认识上,他主张:只有自己才是真正的、真实的和唯一的存在和尺度,而绝对存在是不可证实的虚构思想。苏格拉底将其发展为“人呀,认识你自己”,因此古罗马思想家把苏格拉底称为第一次把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了人间”的哲学家。

“人是万物的尺度”无疑是对古希腊作为“一”和“尺度”的“逻各斯”的解构。但普罗泰戈拉并没有抛弃逻各斯,而是把逻各斯“打碎”成了每个人心中的主观原则,使神圣的“一”变成了世俗的“多”。但逻各斯在每个人心中仍然是“一”,他把逻各斯变成了一个人运用来自圆其说的辩论〈诡辩〉技巧。他虽强调人的感觉的相对性,但并不是一个感觉论者,而只是以感觉的相对应为例来证明人的判断或逻各斯的相对性。

亚里士多德对此命题有较为全面的理解:实际上说正在认识或正在感知的人,因为他有各自的知识和感觉,所以说知识和感觉是对象的尺度。
7#
 楼主| dengying 发表于 07-3-29 18:43:41 | 只看该作者
12.苏格拉底

<1>、  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地一位道德哲学家。智者运动〈人本主义、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使得传统道德观念面临全面的崩溃。在这种情形下,苏格拉底潜心于伦理道德问题,并且首先力求给这些东西寻找普遍定义,最终得出了“美德即知识”这一命题。

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这一命题把真与善统一来。真正的知识必然是与最高的道德范畴——善——密切相关的。善即美德具有普遍的规定性,成为了普遍的知识,而不是个人的任意活动。

苏格拉底提出了“道德即知识”的思想,在伦理学史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他把道德和认识,知识和行为结合起来,这一方面把道德行为知识化和科学化;另一方面又把知识判断和价值判断相联系。这种从认识论上,从科学上来了解道德本质的做法,是积极的,有积极意义的。但是苏格拉底把道德绝对化和永恒化了,当他完全排斥了道德的具体性、历史性和现实性时,也就走向唯心主义了。

<2>、助产术〈方法论〉

苏格拉底的助产术集中的表现在他经常采用的“诘问式”的形式中,以提问的方式揭露对方提出的各种命题学说中的矛盾,以动摇对方论证的基础,指明对方的无知;在诘问中,苏格拉底自不给予正面的、积极的回答,因为他承认自己无知。这种方式一般被称为“苏格拉底的讽刺”。 苏格拉底的这种方法是由爱利亚派的逻辑推论和爱利亚的芝诺的反证法发展而来的,在苏格拉底的讽刺的消极的形式中揭露矛盾的辨证思维的积极成果,苏格拉底的这种方法,在西方哲学史上,是最早的辩证法形式。〈百科全书—哲学卷〉

苏格拉底的方法是一种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意见的对立和冲突,从中不断的揭露矛盾,克服矛盾,最后达到真理的方法,而助产术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讽刺、归纳、结论或定义〉。助产术即在否定已有的意见之后,不断发现新的意见,产生新的知识,这个新意见、新认识并不是外在的,而是就在人的心灵之中。它开始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人的心灵之中,经过讨论、讽刺、启发,成为一个确定的真理。

精神助产术作为苏格拉底到达真理的方法论,无疑是苏格拉底辩证法的核心,是辩证法的灵魂,但并不是辩证法的全部。
8#
 楼主| dengying 发表于 07-3-29 18:43:59 | 只看该作者
13.柏拉图

<1>、理念论

理念是种普遍本质,它是理智的对象。源于古希腊语中的动词“看”,作为名词则是指“看到的东西”或“显相”、“型相”。但在柏拉图那里,“理念”不是指肉眼所看到的东西,而是心灵或理智所“看”到的东西,具有“一”的统一性和“存在”的实在性的观念,即普遍的概念、共相或形式。

理念的特征:本原性。它是万物的本原;超感性。它只能为理智所把握;不变性和永恒性。具体的东西是变化的,不稳定的,而理念则是不变的,永恒的;绝对性。它是绝对的、纯粹的、完全的存在;客观性。它客观地存在着,不依赖于人们的意志、想象;真实性。它是唯一真实的;完善性和目的性。最高的“理念”是“善”,而“善”是理念的追求目的;单一性和多数性。它一方面是同类事物的同一理念,另一方面它对不同类型的事物是不同的。

等级性。众多的理念不是杂乱的,而是有等级的。

总之,柏拉图认为,和多变的、相对的感性事物不同,理念乃是不变的绝对的存在,现实的具体事物是虚幻的,理念才是真实的,是世界的本原。但是,柏拉图又认为理念和感性世界的具体事物又是有联系的。对此,柏拉图提出了摹仿说、分有说和工匠说〈具体事物摹仿,分有理念或以理念为范型。柏拉图后期理念论主要是解决具体事物是分有了理念的部分,还是全部,总之是解决理念和具体事物间的关系。

柏拉图的理念论强调只有理性才能认识事物的本性和普遍本质〈理念〉,这是人类认识史上的进步,但理念论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理论。他注意到事物中的一般和共性,这是对的,但他把一般绝对化,神化了,看成是一个可以离开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实在,甚至是先于个别事物,并且创造个别事物的本原,这就陷入了唯心主义,神秘主义。
9#
 楼主| dengying 发表于 07-3-29 18:44:19 | 只看该作者
6.美德乃是一种和谐--毕达哥拉斯
  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学说中,运动和对立都是为了说明和谐.他们认为作为本原的数之间有一种和谐关系,这种关系个比例产生了和谐,和谐产生了秩序.万事万物都表现为和谐,据此他们首先提出了天体和谐的思想.在运动,对立和和谐的关系问题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运动不是普遍的,对立应服从和谐.<毕达哥拉斯的和谐的哲学范畴,与其在数学和音乐方面的深入研究相干,不过尚带有某种神秘性的因素>因此,\"美德就是和谐\"就成为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一个基本命题.他说:美德乃是一种和谐,正如健康,全善和神一样,所以一切都是和谐的,友谊就是一种和谐的平等.毕达哥拉斯将美德<和谐,正义,平等,友谊>等具有社会意义的概念加以数学化,永恒,体现了一种理想主义.这种和谐论的唯心史观反映了反对通过斗争促使社会进步的贵族政治的要求,同赫拉克利特关于\"正义就是斗争\"的观点相对立.
10#
qqins 发表于 07-3-31 21:58:4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9-22 13:31 , Processed in 0.087632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