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 金融“光环满满“?还是“悲催劳神“?一位金融学长对专业和金融圈的真实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android 发表于 18-11-4 13:43: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问1
 
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经管之家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版块的crsky7版主来到《经管人》作客,crsky7版主不仅有着深厚的金融、统计专业多年的学习积累沉淀,更对金融业的科技化应用、数据与统计、AI等前沿性的领域有着丰富的项目经验与独到的工作感悟,同时,他也是经管之家的资深版主之一,在论坛十分活跃 ,受到很多坛友的关注。首先,您能否为大家分享一下您的经管求学经验,在您眼里,金融是一门怎样的学科?统计又是一门怎样的学科?处于交叉领域的您,在多年的学习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答1
 
金融的定义有很多,有兴趣的坛友可以去查百度百科,或者翻翻教科书,上面会告诉你——金融是在不确定环境下的资源跨期配置、货币发行流转回笼、资金融通等等,这些话听上去就抽象,所以我并不想照搬书上的定义。为了形象地理解,建议大家可以看看CFA考试都有哪些科目,了解了金融学是学什么的,就会知道这是怎么样一门学科。
CFA科目包括道德、数量方法、经济学、财报分析、公司金融、股权投资、固定收益、另类投资、衍生品、组合投资,共10门课。其中前5门是分析工具,后5门都是投融资工具,分析工具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做出投融资决策。有同学可能会问道德有什么用?道德除了帮助你通过考试,还为了防止你被证监会处罚,吊销执照。所以通过这些科目,大家就会知道,金融是关于投融资的学科,研究如何得到资金、如何用好资金,这算是比较直观的解释了。
统计学属于CFA科目中的数量方法,整个就是一门工具学科,研究如何从数据中得到有价值的信息。
身处”金融学“这样的交叉学科,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学好多东西,什么都要学,原以为金融学只要学习商学院课程就行了,后来发现金融背后涉及大量的数学理论,先要到数学系呆四年打好数学功底,然后在实际应用这些理论时,发现没有计算机什么都做不了,于是苦学算法苦练计算机编程。现在金融机构高端技术岗位通常需要复合型人才,所谓复合背景是指金融、数学、计算机三者结合,缺一不可,当然学校学习的只是冰山一角,书到用时方恨少,到了企业实际做项目时,会发现还有很多很多东西要学习,所以学习能力非常重要,职场没有老师手把手教你,许多东西需要自己琢磨,现学现用,求助高手。

问2
 
很多经管专业的学弟学妹会困惑于如何找到最好的学习资源,您能否为大家推荐一些您眼中金融/统计领域的优质学习资源呢?包括经典图书、教材、文献、学习平台、网络资源、网络课程等等?以及这些领域的牛人或专家博客?您在学习的过程中曾经遇到过哪些困难和困惑,又是如何走出迷茫的呢?
答2
 
这里请充许我作一些小小的变动,这个我要一改往期嘉宾的风格,扔一大堆书单给坛友,我估计90%坛友一本都不会看的。所以我要以点带面切入,给一些各领域启发性的入门教材给大家,由此切入,一旦入门,之后的学习应当以读文献为主——用到什么学什么,学了不用等于忘记。
我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惑不是找不到学习资料,而是找到的资料太多,不知道如何去筛选,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何在茫茫书海中把有限的时间分配在真正值得一读的书上,获取最多有用的知识,这本质上也是一个投资组合优化问题。
下面我罗列下各领域的启蒙读物,点到为止,所有选的书都是应用导向,热衷于研究理论的大神们可以尽情地鄙视我哈。
 
金融学
 
John Hull: Options, Futures, and Other Derivatives
数学
 
Frank J. Fabozzi: The Mathematics of Financial Modeling and Investment Management
计算机
 
Mark Lutz: Learning Python
机器学习
 
Trevor Hastie: An Introduction to Statistical Learning

问3
 
您在校期间一次性通过了CFA的考试,这可谓是金融领域最热门的考证了,您如何看待CFA考试?对于那些备考CFA的学生来说,您认为应该如何学习和备考比较高效呢?能否介绍下您在这方面经验?在工作当中,CFA的知识体系对您有哪些帮助呢?
答3
 
我觉得CFA考试难度在于覆盖面广,单个知识点都不会涉及太深,因此要胜任相关工作还需要深入学习该领域的知识,尤其量化这块,可以说CFA的深度远远不够。据说18年开始CFA大纲要加入fintech的内容,但以我对协会的理解,多半会考概念性的东西,不涉及实操,毕竟不可能改成机考来考大家编程技能,所以指望单纯学这个来找工作是不切实际的,它更多的是锦上添花的作用,大家需要在考证、教育、工作经验上力争达到一个平衡。CFA相当于一个checklist,检验你在金融各领域知识是否学过,只要学过至少以后捡起来会更容易,有了基础可以深入学习下去。所以在找工作过程中CFA可以证明两个东西,一个是你具有比较系统的金融学知识体系;另一个是你的学习能力比较强,逻辑思维也不会差,相当于帮雇主做了一道背景筛选,因此可以作为敲门砖。甚至一些北美名校支持CFA取代GMAT,我也是这么想的,CFA的学习可以为深造打基础;GMAT/GRE这种有时候会为了分数去刷题,浪费宝贵时间,所以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
至于备考方面,我觉得这考试主要是需要时间的投入,只要英文好智商正常基本都不会存在学习障碍。在校学生相对比较有时间,建议抓紧时间把这种证书在毕业前考掉,尽量不要拖到上班以后。上班以后你会发现完全挤不出时间学习,白天上班会很忙,下班以后有两种可能性:1、加班没时间看书;2、不加班到家太累看不动书;最后加上大多数人惯有的拖延症,到考试前夕还有一大堆内容没看,最后就放弃了。很多在职人士CFA二级连考几年都没通过,至于报班我个人觉得看个人情况,不能完全指望辅导班,如果连这点自学能力都没有,那基本上高端金融岗位也做不了。但是如果基础特别差,或者非金融专业科班出身,报班则有助于在基本功方面进行加强和补充。

问4
 
经济学是经管专业最重要也最基础的核心课程,甚至对于许多非专业人士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人文学科通识课程,而您的母校在这一领域十分有名,能否结合您在校期间的经历和学校的培养体系,为大家分享下如何学好微观经济学?以及如何学好宏观经济学呢?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培养经济学思维呢?以及如何学以致用呢?
答4
 
事实上我觉得对我金融思想启发最大的工具学科是统计学而非经济学,我母校确实在经济学领域研究实力非常强,甚至有教授发了好几篇AER,然而我不是经济学院的学生,也没有受经济学思想的太多科班上的直系熏陶和影响。本科一个金融学教授跟我们说经济学是比较形而上的,后来想想确实有点道理,在工作中,目前用到最多的量化工具是统计学、回归、时间序列分析,经济学的纯理论方面基本涉猎很少。在我看来经济学中存在着大量“自相矛盾”的理论,试图去解释经济运行中的现象。对于同一种经济现象,不同经济学家总是会给出不同的解释和预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然后反复被市场打脸。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我不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实际上,经济运行中的客观规律,只有数据可以告诉你,脱离数据的经济学,就是一套假大空的理论,看似无法证伪,但并不表示它就是科学合理的。
我导师是研究计量经济学方向的,这几年来随着机器学习的崛起,计量领域发生了较大的变革,原本是经济理论驱动的,设定好模型去做实证检验;现在发展趋势变成数据驱动,由数据来决定模型,从而推翻现有理论;照此趋势发展下去,计量经济学的最终形态就和alphago zero一样,“diss“人类发明的所有经济理论,完全从经济数据出发,深入挖掘出一套全新的经济学说。经济学家,或许某一天,会像围棋大师一样被机器超越。

问5
 
金融统计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领域,而您在自己写代码、做项目、开发产品的过程中,也对数据分析积累了很深刻的认知和见地,您常用的数据分析工具有哪些呢?能否为大家点评一下?您认为一位新手在学习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习路径呢?以及能否分享下您在这方面的学习经验和技巧呢?
答5
 
我常用的数据分析工具是SAS和MATLAB,SAS在传统银行业和药厂用得比较多,MATLAB在证券基金业用得比较多。近几年的趋势是开源化,因此Python不断崛起,成为科技行业第一大语言,SAS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MATLAB以其更新速度和权威性,勉强能在数据分析领域与Python抗衡一下。
其实就数据分析而言,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因此选用哪种语言取决于问题类型是什么,哪种语言解决问题方便就用哪种语言,语言之间都是相通的。学习数据分析工具,可以先从官方文档入门,比大多数第三方教程写得好,但编程都是实践出真知,有些时候文档上写了一大堆废话都没看懂,自己敲两行代码实验对比一下秒懂。
数据分析第一步是获取数据,因此要学会使用数据库,SQL语言是必修,数据分析师至少要学会基本的查询,复杂的数据处理可以放到数据分析工具中做。在数据分析工作中,80%的时间都花在数据清洗上,没有标准化的数据,任何机器学习模型都无法发挥功效。而往往某些图书本末倒置,主要讲述建模过程,忽略数据清洗,所有数据都给你准备好。但在现实工作中,所有数据都要你自己来准备。简单来说数据清洗就是把千奇百怪的原始数据转换成建模所需的标准化数据,其中涉及表结构转换、缺失值异常值归一化处理。数据清洗的基本方法学校里学过,但数据清洗在学校里是学不会的,因为各式各样的数据在学校不可能见到,这些坑必须自己亲自踩一遍,在实战中积累经验。

问6
 
随着资本市场的开放,居民理财意识的不断提高,证券投资不断走进千家万户----然而投资这件事看起来容易,其实门槛很高,您认为普通投资者在投资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呢?智能投顾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作为普通投资者,可以怎样有效地利用智能投顾呢?您认为,一位普通投资者,应该如何学习和提高呢?
答6
 
普通投资者最大的困难在于克服自身的各种心理缺陷,比如过度自信、心理账户等等,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能战胜市场,为何最后战胜市场总是少数,这些都是行为金融上的问题。行为偏差导致非理性投资、盲目追涨杀跌、持有不适合自己的产品,智能投顾通过精准的客户画像技术和标准化的资产配置算法,为客户推荐最合适的投资组合,避免了非理性投资以及自己筛选投资标的的成本。
作为普通者,对待风险测评问卷一定要认真,尽量如实填写信息,这样得到的初始组合建议才是最真实的。至于普通投资者如何提高,我觉得首先要具有批判性思维,以怀疑的眼光看待金融评论和券商研报,形成自己独立思考的体系,而不是人云亦云。当大家都在看好茅台冲800、1000关口的时候,冷静思考一下,这些是不是忽悠,泡沫究竟有多大,值不值得冒着接最后一棒的风险进去博(sha)一下。此外就是养成严格的风控意识,对市场要心存敬畏,该认输时果断认输,尤其在期货领域,杠杆的控制十分重要,坏的策略不会致命,差的资金管理会杀人。

问7
 
近年来,关于AI取代人类工作的讨论越来越多,而您的工作正好是金融AI应用的前沿,之前您已经简明提出了您的观点:“智能投顾要取代的应该是基层理财经理,但两者应该是互补关系“,能否进一步为大家分享下您在这方面的见地呢?十分期待!以及您如何看待高盛等高级投行裁撤交易员一事?
答7
 
我的观点是智能投顾和基金经理是互补关系,但和理财经理是替代关系。至于高盛被裁掉的交易员,绝大多数是execution trader,这种机械化执行交易指令的交易员确实可以用机器人取代,在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套利机会稍纵即逝,机器人反应速度和执行速度更快,而且执行不会出差错,完全是压倒性优势,所以裁员很正常。这种属于结构性失业,交易员需要驾驭AI,向策略分析师或者算法工程师转型。

问8
 
如今的金融行业和以前大不一样,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的技术应用,为这个行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您认为在高科技的渗透之下,未来想要在金融行业立足,需要怎样的能力和知识结构呢?我们应该怎样去构建一个适应时代发展的职业核心竞争力呢?
答8
 
国外名校的趋势,无论任何专业都要学习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哪怕文史哲的学生都要学编程和数据分析,将计算机作为强大分析工具。国内院校在这方面比较滞后,即便理工科专业都是强调理论推导而非实际应用,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可能会缺少一些“工程导向“,反映在工作中,就是不大会解决”实际的动手的“问题,因此要在行业里立足比较困难。要适应时代发展,计算机肯定是必修课,为了防止自己被机器人取代,首先要拥抱科技。各行各业科技化是必然趋势,但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要学成和计算机专业一样,计算机学科的最大特点是实用性,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学习对自己有用的技术即可,养成一定编程思维最重要,具体学哪门语言是次要的。即便不会写代码,至少能看懂代码框架逻辑,这样与技术人员好交流。

问9
 
您如何看待AI对金融行业的影响呢?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电商和金融行业都是天然拥有丰富“大数据“的行业,您如何看待数据分析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呢?在您眼中,目前金融行业在大数据应用方面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呢?我们应该如何顺应这一趋势呢?
答9
 
金融和电商行业每天都要海量的交易数据形成,然而由于金融投资行为和商品购买行为本质存在巨大差异。金融行业的数据中天然存在大量噪声,有许多都是无效信息甚至误导性信息,会影响模型的训练,非常容易出现过拟合;但在电商和信贷领域,行为规律相对比较稳定,这样模型就能发挥比较大的作用。未来趋势肯定是得数据者得天下,无论在电商还是金融,但在电商领域更容易出现寡头垄断,而在金融领域竞争会激烈很多,毕竟市场是零和博弈,各方都有再全面的数据、再强大的模型,必有一方会输。而且市场的高度不确定性会引发黑天鹅事件,即便LCTM都未能幸免于难,因此未来很难有机构在这一领域垄断长久不衰。

问10
 
能否结合您的工作经历为大家分享下,目前金融机构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在哪些领域?诞生了哪些产品和服务呢?您如何看待这方面的后续发展呢?未来我们的投资,是否会全面智能化呢?您认为这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答10
 
目前金融科技行业的AI主要应用方向是大数据风控、精准营销、智能投顾、区块链技术,诞生的服务都是以云平台的形式输出,而非本地部署的系统。后续估计会有区块链交易所、区块链支付平台,各家银行大幅裁员,全面采用智能投顾和智能信贷,电商精准营销已经普及化,未来会有智能客服机器人出现。投资全流程自动化是肯定的,而且以现有技术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这意味着效率的提高,管理费用的减少,但不意味着收益的提高。再强大的模型都会有失效的时候。普通投资者可以接受AI提供的服务,但不要过分迷信模型。

问11
 
您如何看待资产配置这个古老的问题呢?对一名投资者来说,您认为应该如何做好资产配置呢?您如何看待当今的A股、美股、港股市场?对于大类资产里面的房地产,您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普通投资者如何在资产配置方面,与时俱进呢?
答11
 
资产配置是投资领域永恒的话题,大量实证研究表明长期的收益90%源于资产配置。如何做好资产配置,首先不能看美林时钟,因为它早已失效;其次不能迷信券商资产配置策略会,各方观点不一,让人难以抉择。资产配置既要顺势而为,又要高抛低吸,同时调仓不能过于频繁。
 
既然称之为配置,那就是要看长期趋势表现,而非追求短线波段收益,不能过度计较短期得失。各类资产轮动效应是永恒不变的规律,没有只涨不跌的资产,也没有只跌不涨的资产,金钱永不眠,各资产间自消彼涨的关系持续存在,任何时候都会有表现强势的资产,具有显著的趋势特征,这就是资产配置的重点,当趋势临近尾声时就要考虑高抛低吸了,减持过热的资产,增持超跌的资产。
 
大道理大家都懂,做起来没那么容易。如何判断趋势,如何确定仓位比例,何时需要调仓,这些问题背后都涉及大量算法模型。In a word, the devil lies in the details。所以我对当前各国股市的趋势不做预测,严格按照算法来执行。至于房地产,泡沫肯定有,但刚需也在,什么时候泡沫破裂,等刚需没了就破了。刚需消失的条件更多取决于国际政治上的因素。假设外汇管制和美国移民同时放开,所有一线城市有钱人高位抛售房产移民美国,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呢?人民币加速贬值,地产巨大抛压会消化刚需,一旦高位抛不出去就会降价抛售,对于房价下降的担忧会引发进一步下跌,形成连锁效应,于是房价就崩盘了,引发金融危机,资本大量外逃,外地人成为接盘侠,让美国再次强大起来,这些既得利益者成为最终赢家。
 
以上内容是去年11月时候写的,站在现在的时点回顾一下,最近这半年来,中国遭遇股债汇三杀,房地产还在高位震荡。在投资中,永远不要低估趋势的力量,没有基本面好转的迹象,抄底容易抄在半山腰上,并且越套越深。轻仓操作、顺势而为、知错就改,牢记这些原则可以让你在残酷的金融市场中存活更久。中国股市历年牛短熊长,易跌难涨、缺乏对冲机制,因此A股投资者生存尤为艰难,不妨把视野放宽一些,转向全球资产配置,了解另类投资品种,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没必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问12
 
目前经管专业的主要就业去向主要是学界和业界,而您去了业界,能否和那些准备去业界的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下,如果找算毕业就去工作的话,大学及读研期间,应该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呢?工作多年来,您有哪些职场经验呢,能否和大家分享一下?
答12
 
现在金融行业最低门槛硕士,这一点毋庸置疑,名校优秀本科生一般不倾向于毕业直接工作,因此大学期间最好为考研或者出国做好充足准备,大四和读研期间可以开始考证,为找工作打下基础,否则到工作以后再考就力不从心了。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学习任务,注意劳逸结合吧,功夫是需要不断积累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的工作,经历过外企也经历过国企,总体来说外企人际关系简单,做好事情即可;国企人际关系复杂,不仅会做事更要会做人。外企年假比国企多,国企福利比外企好。发展空间因人而异吧,有人更适合外企。绝大多数人的路线都是从外企到国企。第一份工作最好选择大公司,因为有庞大的团队和完善的培训机制,学到本领以后可以当跳板。一开始没找到理想工作也不要气馁,只要八小时外足够努力,还是可以曲线救国的。

问13
 
您目前从事的工作,可以说需要多项技能傍身,包括经济、金融、统计,以及数理金融、数学、计算机编程等等,您如何看待您所从事的金融科技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呢?以及您认为经管专业的学生,应该如何培养交叉能力?特别是如何提高数理金融、统计软件和编程能力呢?
答13
 
要培养交叉能力不难,你只要比别的人多下功夫就行了,别人学一门课,你学三门课,就比别人技术更全面了,所谓技多不压身。提高编程能力的诀窍无他,唯手熟尔,任何东西都是熟能生巧,编程也不例外。有些东西看教科书、帮助文档之类的,看半天都云里雾里一知半解,上机多调试几下豁然开朗记忆深刻,实践出真知。

问14
 
在刚才的采访中,我们提了许多问题,最后一个问题,我们希望是开放式的,也希望您能尽情发挥。在访谈的最后,能否就您擅长的领域或感兴趣的领域,为我们分享一段精彩的评论或观点或寄语呢?
答14
 
任何金融模型都有一个基本假设:历史总是在不断重演。因此绝大多数量化策略都是基于趋势追踪的,实证研究也表明动量效应比反转更显著,其背后的投资哲学就是强者恒强,所以这张图说明一切,市场会按照自己的规律去运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一个周期的拐点来临之际,我们更应该考虑这是否是周期的尾声,而不是去接到最后一棒。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市场上还有许多“慢牛“的声音,事实上反过来头来,当时大多数机构的研判甚至是高度一致的,但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是要小心了。投资是一门独立思考的艺术,当相同的声音越来越多的时候,反而可能是需要“反身性”思维的时候了。
 
市场真的是一个非常神奇的机制,有着内在的调控机理,而且相对“有效“地为各类资产定价。即使有错误,也会有一个自动纠错的机制。所以我们要永远敬畏市场、谦虚谨慎。
如今,随着国门的开放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我建议大家如果有机会和条件,可以多多出去留学、游学,多去体会前沿的学说、科技与思潮。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当我们的见识足够丰富、阅历的积淀足够深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在许多重大的事情上,做出理性的、临机的判断。
最后,祝福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在学习经济和金融的路上学有所成,我相信,经济也好,金融也好,都是一种思维方式。让我们培养个性化的思维方式,迎来更加开阔的人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2-24 08:40 , Processed in 0.394062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