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位有趣的生物学家:200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猪八戒 发表于 07-4-23 22:04: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不一定有趣,有趣的科学家不一定做出重要贡献。今年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三位生物学家,75岁的布勒呐(Sydney Brenner) 、55岁的霍维茨(H. Robert Horvitz)和60岁的萨尔斯顿 (John Sulston),不仅共同和分别在生命科学有多项贡献,而且是具不同性格和风格的有趣科学家。

目前在美国伯克利分子科学研究所的布勒呐,生于南非约翰内斯堡郊外的杰米斯顿。父母是犹太移民,父亲20世纪初逃出东欧将被苏联占领的小国到伦敦后,没有足够的钱买去美国的船票,只好到南非。他父亲是皮革匠,家就安在皮革铺的后面,父亲一生不识字更不会写字,却通几种语言。布勒呐4岁以前,邻居裁缝的妻子用她家做桌布的报纸教布勒呐认字,是他的启蒙教育。大概4岁半时,父亲有个顾客麦卡特妮夫人(Mrs. MacCartney)见小布勒呐读书,对老布勒呐说应该送这小孩读书,父亲说读不起。她把小布勒呐收到自己管的幼儿园去。这是一个早期发现布勒呐的才能而且帮助他的人,布勒呐到七十多岁还记得她。虽然比同班小三岁,布勒呐在学校一直不错,不过从不是第一,大约前六名,据他说,小学中学名次比他前的同学长大后智力平庸。布勒呐喜欢用图书馆,从小学起一生读了很多书和文章,穷的时候偷过一本喜欢的书。对科学的兴趣也来自课外书籍。14岁他到威特沃特斯仁德大学读医学院,因为经济问题,虽然有奖学金,他还去课外打工(站在教堂给别人家庭悼念时凑名额),因为年龄太小,被要求多读两年。他先去拿了硕士学位,以后再得医学学位。老师里有他喜欢的也有不喜欢的:给化学老师提意见被赶出过教室。而一位组织学和生理学老师和他一起读书,使他觉得受智力刺激。1951年他获奖学金到英国牛津大学念研究生,研究细菌的病毒:噬菌体。

1953年4月,在华生(J. Waston)和克里克(F. Crick)著名的DNA结构模型文章发表前不仅,布勒呐在剑桥大学见到他们。以后布勒呐去美国访问过,也回南非工作过两年(54-56),但长期在英国剑桥大学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及衍生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特别是和克里克有长期活跃的讨论和合作。布勒呐对分子生物学有多项重要贡献,是分子生物学开创者之一。他发现mRNA,是一项可获诺贝尔奖的工作。他研究遗传密码也有几个重要贡献。1961年,他在《自然》杂志有两篇论文,一篇关于mRNA,一篇关于遗传密码。在这样高峰的时刻,他和克里克开始考虑未来:1962年起,他们讨论了几年,认为分子生物学的框架已经有了,要开创新领域。布勒呐想做发育和神经系统。他的想法是用简单的动物,依靠遗传学,来理解发育和神经。1963年,布勒呐提出用一种叫C. briggsiae的线虫研究发育和神经,他不断读文献和采集样本,到1965年找到叫C. elegans的线虫。然后他和几个学生对这种线虫进行基本的解剖和遗传分析。他们发现这种线虫在研究上有许多优势:结构简单、透明、生活周期短、可以冷冻储存等,他们还证明可以用遗传学手段研究线虫,1967年,他们获得第一个线虫遗传突变体。到1974年,布勒呐在《遗传学》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有关线虫的论文。部分因布勒呐喜欢不同学科的人,部分因学生物的有许多人笑话用线虫做研究,布勒呐初期招的学生常出身于数学、工程和化学。他认为背景不多的人更少成见敢于冒险。七十年代加入线虫研究的人冒很大的危险,因不容易判断线虫能有多大用处。八十年代中,线虫研究在生物学界成为一个“热门”,到现在,世界上有许多研究线虫的实验室和科学家,在发育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都有重要发现。布勒呐今年得奖原因就是他开创用线虫做生物学研究材料,而不是某项具体研究工作。

萨尔斯顿原学有机化学。他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加入布勒呐小组后,他主要工作是分析线虫的细胞谱系。和人的家谱一样,机体的每一个细胞也有谱系关系,从单个受精卵,不断分裂产生更多的细胞,最后形成身体全部许多不同的细胞。在复杂动物细胞谱系关系都是不明确的,迄今我们还不清楚拇指任何细胞和小指任何细胞的谱系关系。萨尔斯顿初期是单独,以后和霍维茨和其他少数几个人合作,用显微镜观察线虫细胞谱系。这里,线虫透明和细胞数有限的特点比较重要。1976年,萨尔斯顿在伦敦《皇家学会会刊》上发表论文,报道线虫神经系统内部分细胞谱系的分析结果。这是第一次在任何动物有这样好的细胞谱系分析,同时,他发现,有一些特定的细胞生出后必定死亡,称为“程序性死亡”。这在当时是奇怪的现象,为什么有些细胞在每个个体的发育过程中都会出生,但是在不同的个体中又在同样的发育阶段要死去?好像生出来就是为死一样。“程序性死亡”以后证明和70年代中在高等动物发现不久的“细胞凋亡”是同样的。

霍维茨出生于美国芝加哥,九年级在家里浴室里做过果蝇遗传的家庭作业。大学在麻省理工学院(MIT)学数学和经济。研究生申请时从数学经济到生物都申请了。他在哈佛大学做研究生是在华生、吉尔伯特(W. Gilbert)和维伯(K. Weber)联合指导的实验室,三人对他有不同教益:华生有极好的生物直觉、吉尔伯特会挑任何实验解释的毛病、维伯知道如何做出实验来。霍维茨单独发表4篇论文而毕业。霍维茨到英国加入布勒呐小组做博士后,开始和萨尔斯顿合作研究细胞谱系和用遗传学分析细胞谱系的机理。1977年,萨尔斯顿和霍维茨在《发育生物学》杂志报道线虫胚胎后发育的细胞谱系。1980年,霍维茨和萨尔斯顿在《遗传学》杂志报道用遗传突变的方法,发现一些控制细胞谱系的基因。1981年,萨尔斯顿和霍维茨在《发育生物学》杂志进一步分析影响细胞谱系的突变种。1983年,萨尔斯顿和其他合作者在《发育生物学》杂志报道线虫在胚胎发育期间的细胞谱系。至此,细胞谱系分析主要工作,特别是发育和形态工作,已经结束,而分子生物学工作将很快跟上。期间,布勒呐的其他助手也进行了一些重要工作,包括怀特(J. G. White)、赫吉科克(E. M. Hedgecock)和乔非(M. Chalfie)等,所有这些论文,布勒呐都没有做作者。

1978年,霍维茨回麻省理工做助理教授、81年升副教授、86年正教授。他主要用线虫做了包括发育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的许多方面。一个重点是细胞凋亡的分子机理,他用遗传突变的方法找到关键的调节细胞凋亡的基因。诺贝尔奖委员会引用的是他的女研究生爱丽思(Ellis)和他于1986年在《细胞》杂志发表的论文。其后他实验室还发现其它控制细胞凋亡的基因。这些基因被霍维茨实验室的研究生克隆和进一步研究,主要是袁均英(1977年上海高考第一名进复旦)和Hengartner等。霍维茨实验室的研究,推动人们理解细胞凋亡的分子机理,他们的结果和其他研究哺乳动物细胞凋亡的结果对比,发现细胞凋亡在不同动物用的是同样的分子,其机理也是相同的。高等动物细胞凋亡研究领域里,英国的Wiley 和Kerr、澳大利亚的Vaux和Cory、美国的Korsmeyer等也有重要发现。细胞凋亡的生物化学机理研究的最重要突破来自于目前在得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王晓东实验室。

布勒呐、霍维茨和萨尔斯顿三者性格不同,他们的共同点是为科学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远在这次获得诺贝尔奖以前,布勒呐就被许多人认为是目前还活着的最聪明的生物学家之一。他极喜欢交流和讨论科学。他认为讲话和“用交谈来做实验对科学很重要”,他和克里克有长期交流。他也很幽默,有一段时间常常写些俏皮的评论和忠告。1986年后他参与提倡进行人类基因组研究。

霍维茨不仅自己动手时做研究杰出,他从1978年以来领导的实验室,一直是生命科学界最高产的实验室之一。他有多方面的重要工作、论文很多,他实验室开创的对小RNA和对嗅觉机理的初期研究,都有在将来达到诺贝尔高度的可能。霍维茨培养了许多出色的科学家,他的直接和间接学生遍布美国主要大学和研究机构,也有在欧洲和台湾的,其中华裔的包括北大毕业的韩珉和金亦石、复旦毕业的袁钧英、科大毕业的薛定、和台湾大学的吴怡春等(其中袁钧英和薛定研究细胞凋亡)。

萨尔斯顿比较习惯于单独或和少数合作者做实验。他研究论文数量不多,最多一年4篇,有些年没有。所发表的杂志是本领域里受尊重的杂志,但不是多学科要看的杂志。他在1983年线虫谱系分析工作完成以后,有几年找下一步研究,做了一些比较初步的工作,到后来加入基因组研究,92年起领导英国剑桥的基因组中心,先和华盛顿大学的沃特斯顿(Bob Waterston)共同领导线虫基因组测序,以后他们和麻省理工的兰德(Eric Lander)是人类基因组的学术领头人,在基因组研究方面有重要贡献,如果基因组发诺贝尔奖,以前认为这三位有较大的可能。所以出现一个有趣现象:萨尔斯顿这样一个喜好自己单独研究的人,却领导起了一大群人。

布勒呐、霍维茨和萨尔斯顿虽然性格不同,他们都热爱科学。而且互相尊重。和其它领域相比,线虫领域的科学家们非常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开创者们的风格影响了整个领域,不仅使他们更可以从科学中得到欢乐;使他们能集中精力研究科学;也使这个领域能健康和较快地发展。三人得奖消息出来后,正在法国度假的霍维茨不多的几句谈话里,就提到很高兴他的两位朋友能得奖,且说他们都可因其它工作另外得诺贝尔奖。

霍维茨是三人中最喜好中国文化的,也是我所认识的美国非华裔科学家中最喜欢中国的,他还学了中文。他不仅在美国培养了中国留学生,两年前,他和同是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的科学家夫人康思坦丁-琶顿(Martha Constantine-Paton)一起,应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的邀请,担任神经所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为神经所发展方向、招聘、评审等献计出力。八十年代,霍维茨曾应邀去中国讲学。1998年,我请他和夫人到北京参加第一次“分子和细胞神经生物学”戈登会议。这是一个完全为科学交流的小型精英会议。霍维茨对此会的支持是美国戈登会议总部继续支持它的一个原因。2000年和今年,霍维茨和康思坦丁-琶顿两位都到上海和香港学术交流。他们不仅和一些中国科学家有良好的交往,也和研究生们有很好的接触和交往,学生们看到他们飞到中国后用许多时间积极认真地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讨论和为神经所出谋划策,他们的言传身教,使青年们看到卓有成就的科学家们的风格和他们对科学持之以恒的热爱。



二十一项值得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工作及科学家
饶毅

又到十月,是诺贝尔奖宣布获奖人的季节。2002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将在明天(10月7日)宣布。虽然评选委员会以外的人不能预计谁当年会得奖,一般来说,有相当一些人自己有判断,哪些人及其工作值得获奖。就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来说,医学常有一些和临床有关的不容易预计,基础的多半大家公认,但是有时也出大家意外的,所以只可以列一个不全面的单子,这些人和工作在2002年10月6日前已经值得得奖,但是还没有得,由这个名单的长度也可以知道,因为这些突出工作的数量也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都得奖。后面几个工作,第19,20项可能因为时间过去而得不到,第21项很可能过一些时间再给(比如等十年也不算久)。如果明天的名单里有以下科学家,也不会奇怪。我还要说明一下,这样的预计不是特别难,能做这样预计的人成百上千,因为这是评价已经做出的研究。而预计未来研究领域和方向,则难。

1. Mario Capecchi〔美国尤他大学U. Utah〕,发明基因剔除技术,肯定值得得奖,可能和其他1,2个做基因剔除(Oliver Smithies)或转基因动物的人合得,也有可能和第一个做出鼠胚胎干细胞的Gail Martin〔美国旧金山加州大学UCSF〕合得。

2. Bob Horvitz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细胞凋亡的遗传机理,可能合得者是:AH Wylie或JFR Kerr其中之一(细胞凋亡的概念和电子显微镜下形态变化特征),Susanne Cory或Stanley Korsmeyer之一(Bcl-2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得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王晓东也有可能(细胞凋亡的生物化学机理)。另外如果不以细胞凋亡来看,而以线立体新的功能来看,王晓东和Korsmeyer(甚至La Jolla癌症研究所John Reed)也是一个可能组合。

3. Mark Ptashne 〔美国纽约凯特菱癌症研究中心Sloan Kettering〕,基因调控的机理,发现第一个转录因子:原核细胞(细菌)的lamda抑制子。可以单独,也可和Bob Tjian 〔钱泽南,UC Berkeley〕合得。Ptashne做真核细胞转录调控的研究中,有北大留学生马俊的工作。

4. Elizabeth Blackburn 〔美国旧金山加州大学UCSF〕和Carol Greider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端粒子和端粒酶,Blackburn主要发现在UC Berkeley做,Greider那时是她的学生。另外有复旦的留学生于国良在他实验室做过早期一些工作。

5. Roderick MacKinnon 〔美国洛克菲勒大学Rockefeller〕,钾离子通道的结构,可以单独,也可以合得 (不确定合得者,如果就钾通道而言,旧金山加州大学UCSF的Lily Jan叶公杼和YN Jan詹裕农有可能;如果广义地给离子通道,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的Bertil Hille有可能)。

6. Y. W. Kan 简悦威 〔美国旧金山加州大学UCSF〕,第一个提出可以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断多态性跟踪人类基因变异,使人类遗传学进入新时代,可以合得,也可以单独。

7. Eric Lander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John Sulston 〔英国剑桥Cambridge,UK〕,Bob Wasterson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University〕,基因组研究。

8. Roger Y. Tsien 钱永健〔美国圣跌哥加州大学UCSD〕和 Douglas C. Prasher〔美国农业部麻州Otis植物保护中心〕,发明测定活细胞内分子的新方法。Tsien发明钙染料,Prasher发现绿色荧光旦白GFP。

9. Afred G. Knudson 〔美国费城Fox Chase癌症中心〕,肿瘤抑制基因,可能和Janet D. Rowley〔美国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和Bob Weinberg 〔麻省理工学院MIT〕合得,华裔李文华〔得州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和Weinberg工作很近,有争议谁第一,Weinberg可能容易得,他以前因为癌基因错过一次和Bishop和Varmus合得的机会。

10. John Gordon〔英国剑桥Cambridge,UK〕和 Ian Wilmut 〔英国爱尔兰Roslin研究所〕,核转移,Gordon是60年代第一个用成体细胞核成功克隆动物(蛙),Wilmut是九十第一个用类似方法克隆哺乳动物。

11. Pamela Bjorkman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Jack Strominger 〔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和Emil Unanue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University〕,前二者发现MHC(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结构,后者发现抗原呈现细胞。Bjorkman是和Don Wiley做研究生时的工作,Wiley如果不去世,应该得。

12. Yasutomi Nishizuka〔日本〕和Michael Berridge 〔英国〕,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前者发现旦白激酶C,后者发现磷酸肌醇。

13. Aaron Ciechanover 〔以色列工学院Technion〕,Avram Hershko 〔以色列工学院Technion〕,Alexander Varshavsky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发现蛋白质降解的生物化学机理。

14. Judah Folkman〔哈佛大学医学院〕发现调节血管形成的分子。

15. Sydney Brenner 和 Seymour Benzer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用遗传学方法研究发育,神经和行为。Brenner提出用c elegans研究发育和神经,Benzer提出用果蝇做神经和行为。

16. Marc Raichle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University〕,用正电子扫描(PET scan)做活体人影像检测,可能和发明改进fMRI(“功能性核磁共振”,或称“功能性磁共振影像”)的人合得。 他们的工作是生物医学影像的重要发展。

17. Luc Montagnier〔法国〕Robert C. Gallo(美国),发现爱滋病毒。

18. Tim Bliss〔英国〕和Terje Lomo 〔挪威〕,发现长期性增强作用(LTP),推动高等动物学习记忆研究。这项奖,受Eric Kandel近年刚因为研究低等动物(海兔)学习记忆得奖而可能推后。

19. Herbert Boyer 〔美国旧金山加州大学UCSF〕和Stanley Cohen 〔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发明重组DNA技术,开创生物工程时代。

20. Avaram Goldstein 〔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Solomon Snyder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John Hughes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发现痛觉的分子机理。Goldstein提出证明鸦片受体的方法,Snyder实验室的Candace Pert,纽约大学的Eric Simon和瑞典的Lars Terenius用Goldstein的方法发现鸦片受体,在英国苏格兰Aberdeen工作的John Hughes和导师Hans Kosterlitz发现第一个内源性鸦片肽。Kosterlitz已经去世。严格地说,李卓浩〔Choh H Li, UC Berkeley〕是第一个发现有镇痛作用的蛋白质,他在1964年发现B-Lipotropin 而且知道有镇痛作用,但未提出内源性的鸦片样物质概念,而且他已经去世多年了。

21. RNA干扰,不一定会在近年发奖,可能等机理进一步搞清,但是发奖时会包括发现RNA干扰现象的人,有三个重要的候选人,如果不包括机理,就是他们,如果包括机理,那么只能在这三个里面选一俩个加上以后发现RNAi机理最重要的人。Ken Kemphues〔美国康乃尔大学Cornell〕,Andy Fire 〔美国卡内矶研究所Carnegie〕,Craig Mello〔美国麻州大学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Kemphues的工作是复旦留美学生郭苏做的。
沙发
zyme 发表于 07-4-24 00:57:10 | 只看该作者
老贴了,
猪八戒,你考上上海了,能详细介绍下复试么
板凳
 楼主| 猪八戒 发表于 07-4-24 10:54:19 | 只看该作者
   可以阿!  你想了解什么啊? 那方面的?
地板
mengxuexiaobing 发表于 07-4-28 09:17:1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猪八戒 的帖子

那方面都要??呵呵
5#
nocaackoei 发表于 07-4-28 14:26:42 | 只看该作者
是啊
介绍一下巴
我们都很向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2-23 09:19 , Processed in 0.219529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