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8年新东方考研政治基础班网络课堂 任汝芬 主讲 flash+mp3原版

[复制链接]
741#
伤逝的日子 发表于 07-8-10 00:46:19 | 只看该作者

起航政治串讲笔记

重点的层次
一、第二、三章 集中了毛泽东的思想(主要分析)
二、第五、六章的个别问题
三、第一、七章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这一章主要是对毛泽东思想概略的介绍和分析,评价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
  (这是大的帽子,不用具体复习)
  理论上: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指明了无产阶级求解放的道路。
  实践上: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历史经验,说明马克思主义应该成为我们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有效性。

二、毛泽东思想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产物
   把握最关键的概念,不需要展开(主要是选择题)
  (一)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条件。
   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二)理论基础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思想理论界打开了闸门。
   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根本条件。
  (三)阶级基础
   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辛亥革命后,工人运动的发展的新动向:A、罢工次数明显增加;B、由单纯的经济斗争逐渐转向有明显反帝反封建要求的政治斗争;C、由分散的自发的斗争转向有组织有领导的斗争。中国工人阶级正处于由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转变过程中。
  (四)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没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就不可能有毛泽东思想。
  (五)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物质条件
   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条件:其实考察的也是这个知识点。不过要进行略为改动。
  A、十月革命;B、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发展;C、新文化运动;D、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革命和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所作的理论概括。(不需要具体复习,了解)

四、毛泽东思想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把握)
(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1921-1927年间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
1922年的中共二大,1922年6月二大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在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从中国实际出发,制订了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第一次明确区分了党的最低纲领(基本纲领)和最高纲领。民主革命时期时的最低纲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1925年中共四大: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也是四大的最大的贡献。
24-27年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在一系列著作(《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深刻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者、前途等问题,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集中体现了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最初成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20年代后期-30年代初期,土地革命战争前期)
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的特点:毛泽东思想是在同20世纪20,30年代,中共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
1930年初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确立了“要以乡村为中心”的观念,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理论。
《反对本本主义》一文,首次明确提出了反对教条主义,提倡实事求是地思想路线;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强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强调“必须洗刷唯心精神”,反对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这些已经包含了作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精神,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从实践上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争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而且从理论上初步论证了这样的一条道路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成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三)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1、历史条件:从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的时期,其原因主要有:第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第二、中国革命两次胜利(第一次是20年代末,30年初,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巨大发展;第二次是指抗日民族战争的兴起,以及中共在抗战初期力量的巨大发展)与两次失败(第一次失败是指24-27年国共两党领导的以北伐战争为主要标志的国民革命,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的相继叛变,导致了国民革命的巨大失败;第二次是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南方根据地的巨大损失不得不进行长征)的反复比较,使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规律有了更清醒的认识;第三、抗日战争的复杂环境和丰富实践为中国共产党人积累经验提供了实践基础;第四、延安整风以及由此带来的党的思想路线的端正与理论素养的提高。延安整风作用重大。第五、共产国际指导思想的改变。

2、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40年代初期的延安整风运动,是一场全党范围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1945年4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其实就是延安整风结果的文字化),对党内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结论,使全党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马列主义基础上的统一。“决议”宣布:“党在奋斗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同志,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 决议主要是批判党内存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对照讲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并没有系统阐述毛泽东思想,也没有正式把它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但是,为正式确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1945年4月至6月召开的中共七大,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3、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表现
第一、建构了毛泽东思想的哲学体系
第二、系统地阐述了新民民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纲领,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第三、阐述了人民战争思想,形成了完备的军事理论。
第四、发展了统一战线理论
第五、完善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
第六、提出了文化工作的方针,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文艺理论

(四)毛泽东思想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得到发展
   记住五方面,最能体现毛泽东思想发展的主要特征
   第一、关于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思想
   第二、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第三、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四、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第五、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特别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和科学体系
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是同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毛泽东用来观察、思考、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一系列问题的立场和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上把握两点:第一、民族性:毛泽东思想诞生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之中,吸收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带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第二、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凝结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
把握关键性说法
1、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2、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3、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不过,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第一点是讲毛泽东思想的两个出发点: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第二点突出的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第三点是80年代后明确下来的观念。

三、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独创性的发展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行动指南。但是,任何国家的无产阶级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般原理的同时必须根据本国革命和建设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具体特点来运用它,并以新的内容来丰富和发展它。
(二)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对毛泽东思想的概括有两次:1945年中共七大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1981年邓小平主持下,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对毛泽东思想做出最准确,最客观,最科学的概括和总结的是81年的《决议》。这个概括包括了毛泽东思想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六个方面和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

(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的主体/毛泽东思想在哪些方面独创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根据1981年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3、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
4、关于政策和策略。
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
6、关于党的建设

(四)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还包括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即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它们不仅直接表现在《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重要著作中,而且表现在毛泽东的全部科学著作中,表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实践中。

四、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一)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是一致的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他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

(二)错误思想
左的阶级斗争思想:文化大革命
      急于求成的经济建设思想:大跃进

第二章  第三章考得最多
毛泽东最成熟的思想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
建国后的毛泽东思想,成体系的理论,粗略的来看,只有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和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比较系统。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一节 近代中国国情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这一节为第二节,第三节提供了历史背景
742#
伤逝的日子 发表于 07-8-10 00:47:44 | 只看该作者
一、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矛盾
(一)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基本特点。
认清中国国情,乃是认清中国革命一切问题最基本的依据。
1840-1949年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其特点是:6个,也就是6个方面的理由。
毛泽东在1938年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科学的分析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依然保持,并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占着显著的优势。
2、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3、封建势力是中国最反动、最腐朽的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工具和社会基础
4、帝国主义操作着中国的一切,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的总根源,
5、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6、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有的。

(二)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最主要的矛盾。
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历史任务: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封建主义,争取人民解放。


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
一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共同富裕。两者的关系:前者是前提,后者是目的。
不要与下面的混淆:
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历史任务: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封建主义,争取人民解放。

三、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这一节里的重点)
(一)近代中国革命发生的必然性(很容易出高分的题)★★
理论上讲:逻辑的顺序是中国近代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
    也就是:中国近代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中国必然会发生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封建主义,争取人民解放的革命。
实践上讲:1840年开始帝国主义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起来反抗这种命运的过程,中国人民的反抗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并且在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中一度达到高峰。但是这些革命最终都失败了,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先进的阶级领导和新的指导思想。只有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中国革命才由失败走向不断胜利。

(二)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
1840年-1949年这一百年的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民主革命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就是资产阶级革命。
原因:
马克思有五种社会形态的理论,从低到高,依次更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社会紧跟着封建主义社会。所以推翻封建主义的就应该是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又叫民主革命就是因为民主是相对于封建提出的。要建立资本主义,必须推翻封建主义,而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并获益的社会,所以推翻封建主义的任务肯定是由资产阶级来承担。这就是资产阶级革命出现的历史原因。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要获得发展,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其一就是必须把农民从封建地主的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使他成为能被自由雇用的劳动者,也就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劳动力市场,人民解放的最初含义就是解放农民;其二,必须打破封建领主的地理狭窄的格局,在较广阔的地域范围内凝成一个现代的民族国家,以便为资本主义统一的商品行销提供市场。正因为这两个条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才有内容。
所以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斗争,无论是在哪个国家,那个时代,只要是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社会主义是紧接着资本主义出现的,那么社会主义革命就要无产阶级来承担,推翻资本家的统治,无产阶级革命也叫社会主义革命,也可叫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它也自己特定的内涵,那就是消灭私有制,推翻资本家的统治,建立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
但由于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并不是始终由资产阶级领导的,1919年后,是由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因此也就有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分。1919年之前,资产阶级领导的是旧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但性质是一致的。
马克思认为每一个阶级都有其特定的内涵。

四、辛亥革命(简单了解)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第一次巨变。后两次分别是建国和改革开放。
意义: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打击了帝国主义,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五、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
五四运动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历史条件是:第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第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第三、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

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和人民斗争深入的必然结果。
这与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性思路一样,只是最后要落足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上。
1840年后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中国必然会发生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封建主义,争取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
1840年开始帝国主义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起来不断反抗这种命运的过程,中国人民的反抗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并且在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中一度达到高峰。所有这些革命都失败了,原因就是缺乏先进的阶级领导和新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就是应中国近代革命的需要产生的,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应中国近代革命的需要而形成的。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就由屡战屡败,到屡战屡胜,由胜利不断走向胜利,最后终于使中国人民从苦难中挣脱了出来,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准确表述 (从选择题的角度把握)
   1922年,中共二大,首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纲领。
  1925年1月,中共四大,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把握总路线提出的著作,准确表述。
   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作了科学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条总路线正确的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领导、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民主革命的学说。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
   记住直接目标和根本目的。两者的关系不用管。可用前提和目的分析。
   直接目标: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换句话说就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根本目的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
原理把握两点,一是主要对象;二是原因。
原因:帝国主义方面:帝国主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元凶。帝国主义操纵着中国的一切,是中国近代一切灾难的总根源,是影响中国社会进步最主要的障碍。
封建主义方面:封建主义的统治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二)官僚资本是中国革命的又一对象
官僚资本是与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结合,是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的资本主义,是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中国资本主义分为两个部分,一定要牢记。分为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前者是中国革命的对象,后者是保护的对象。
要注意:官僚资本,买办资本,垄断资本是相同的概念;而民族资本主义,私人资本主义企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是一个概念,不同场合,不同说法。

(三)新民主主义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对的是官僚资本主义和大资产阶级,并不一般的反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动力:无产阶级,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一)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和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记住一些关键的话: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革命的农民不是所有的农民:主要指农村的中农,贫农,雇农。富农是中立或者争取的对象,它是农村的资产阶级。

(二)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构成:这里特指城市的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要注意如果没有四个阶级并列,也没有特别界定城市小资产阶级,只是说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小资产阶级,除了城市的这四个部分外,农民也是其中一部分,农民被看作是农村的小资产阶级,这是忽略了占人口极少数的雇农的存在。
小资产阶级是劳动者,不是剥削者,因而不能划到资产阶级的队伍中。
辨析题: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大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错误。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前者是革命的对象,后者是保护的对象。小资产阶级是劳动者,因而不能划到资产阶级的范围内。

(三)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与中国资本主义分为两部分相对应,中国资产阶级也分为两部分—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作为选择题把握,在这里,在统一战线时更重要):一方面,由于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束缚,压迫,具有革命性;另一方面,它与帝国主义和封建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又有妥协性。
毛泽东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从娘肚子里带出来的先天性特点就是其软弱性。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新旧民主革命区别的根本标志是领导权的不同。
(一)中国革命必须有无产阶级领导才能取得胜利
把握三点
1、这是民主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由于其小生产者的局限性,资产阶级由于其软弱性和革命的不彻底性,都不能担当起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领导任务。
2、这是无产阶级自身的特点和优点所决定的。与世界各国无产阶级一样,中国无产阶级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是历史上最进步的阶级。此外它还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大多来自破产的农民,便于结成工农联盟,分布相当集中,便于组织起来。
3、由中国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取代资产阶级来领导中国革命,不仅是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也是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

(二)基本经验(粗略的看看)(与统一战线里面的理论一致)
1、建立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
2、实行独立自主、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
3、建立强大的革命武装
4、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重点)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性质依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但是它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革命。原因:它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封建主义,争取人民解放。
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革命:因为它有了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有了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有了新的前途—社会主义;处在新的时代—俄国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有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也是以上五个方面的不同。
辨析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回答:首先肯定这个论断。接着讲它不是一般的,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革命。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把握三个方面:
中国革命两步走的理论: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两者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

把握“二次革命论”的错误实质和危害性:它把中国革命中两个紧密相连的阶段割裂开来,只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没有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要在两个阶段之间硬插进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阶段,这等于在实质上取消了未来的社会主义革命。
如果在辨析二次革命论时,答完上边的实质和危害性后要再结合正确的理论再深入的讲: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因为,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要进入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资本主义社会,它就保证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必将发生和最终取得胜利。

民主革命胜利后中国到底进入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是两步走和二次革命论的根本区别。

一次革命论: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企图把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并作一步走,这种观点,只看到了两者的联系,忽视了两者的区别,它既给民主革命带了巨大挫折,同时也影响未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前途。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这里重点的是政治纲领和经济纲领
一、政治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新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政治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二)新主主义国家的国体和政体(重点)主要把握国体和政体的内涵
1、国体:是国家政权的性质,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内涵: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2、政体:指政权的构成形式,即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采取什么形式来组织政权机关。新主主义共和国的政体是: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把握了国体和政体,就等于把握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中的核心内容。从而能够说出新民主主义政权的特点。特点就是通过国体和政体体现的。它不同于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的政权,它是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政权;它又不同于纯粹的无产阶级专政,因为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由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联合政权,也就是工人阶级掌握的联合政权。
3、新民主主义政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革命进程中,一定时期所采取的过渡性质的国家形式。这里面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
人民民主专政在1956年以前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从56年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人民民主专政就转变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了。
“三三制”是抗日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具体体现形式。“三三制”,是指在政权组成人员上,共产党员(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进步分子(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士绅)各占三分之一。
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重要文章,完整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完善了
743#
伤逝的日子 发表于 07-8-10 00:49:15 | 只看该作者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三)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政治纲领中的重点)
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在中国近代历史曾出现过不同的建国主张和实践:
首先是建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北洋军阀的统治和国明党南京政府就是这样的政权。由于它代表的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残酷压迫和剥削中国的各阶层人民,因而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注定了其必然灭亡的命运。
其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这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因为它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内含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目标要求),但这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注定要失败的。原因:帝国主义不允许,其侵略中国的目的是把中国变成一个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而不是变成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社会主义力量不容许—其支持和援助中国革命,当然不希望在革命胜利后中国成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国民党统治集团不允许—他们竭力镇压革命和民主力量,要维护其一党专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本身力量弱小,并具有软弱性,妥协性,不可能领导和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最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联合政权,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胜利进展和有效的统战政策,赢得了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拥护。正如毛泽东指出的,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集中到一点上就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

(四)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基本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新发展)
第一、本质特征: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
第二、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第三、政体: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四、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和任务:对外,对内
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者是工人阶级,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

三、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1947年,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提出的。
纲领的内容: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一)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也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首要的是土地问题。
21-27(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没有提出这个纲领,政策。
27-37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抗战8年:团结抗战的需要,停止了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归农民所有的政策,实行减租减息
46-49年,又恢复了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归农民所有的政策。一直实行到52年
而且也是个完善的过程。

毛泽东1947年十二月会议上强调的两项基本原则:一是,必须满足贫雇农的要求;二是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的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二)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原因和反对官僚资本的原因是一致的)
没收官僚资本包含两重性:一方面,反官僚资本就是反买办资本,是民主革命的性质;另一方面,反官僚资本就是反对大资产阶级,又带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官僚资产阶级毕竟是资产阶级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而反对资本主义或资产阶级是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所以同时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三)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原因:一方面,民族资本主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生产方式,它有利于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中国经济的现代化,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有利于国计民生。另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之一,所以我们要保护和发展。毛泽东同时指出,保护和发展不是不限度的,是要在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操纵国计民生的范围内获得发展。

(四)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
1、国营经济:是以全民所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它代表着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方向,也是新民主主义政权的物质基础,是整个社会经济的领导力量。
2、合作社经济: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劳动人民群众的集体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合作社可以提高生产力,给将来的社会主义的集体化创造条件。
3、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是以资本家生产资料个人所有为基础,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私营经济。它主要是民族工商业经济。
4、个体经济:是指分散的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经济。
5、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国家经济同私人资本合作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它很快会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发展。
这五种经济成分中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是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非社会主义成分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同时这两者还是跨两种社会制度的经济成分(它既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构成成分,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构成成分)。
744#
伤逝的日子 发表于 07-8-10 00:49:41 | 只看该作者
(五)新民主主经济建设的方针
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前两者是讲新民主主义经济生产力,后两者是讲生产关系的。

三、文化纲领(不是重点)
(一)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二)文化纲领:(选择题把握):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以共产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否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同旧民主主义文化相区别的根本标志。
是民族的:中华民族的内容和形式。反对帝国主义奴化思想,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是以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是科学的: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反对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
是大众的:为大众服务,并成为他们的文化。
代表了五四以来中国先进文化的方向。

四、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考过大题)
最低纲领: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必须为每个阶段的最低纲领奋斗。不能脱离实际而妄谈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目标,以及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一个内容,只是从不同角度阐述。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的。同时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武器的战士。
这三者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是战争解决问题,没有武装斗争就没有共产党的一切;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党掌握和领导下的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只有把党建设好,前两者才能取得成功和胜利。

二、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战争,是武装斗争。
原因就是:中国是一个内部没有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因而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形式。

三、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
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农民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群众,是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主要是落实在对广大农民的领导上。
第二、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的核心就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而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
第三、中国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事实上,作为中国革命支柱的人民军队主要是由穿上军装的农民组成,中国革命战争正是在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下取得胜利的。
涉及到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时,就可以引用上面三段话。

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基本依据(这一节的重点)
1928年10月至1930年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系统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初步形成。
为什么要走这条道路。和怎样走。
(一)重点把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两个依据。(这是核心内容)
   1、一方面,近代中国内部没有起码的民主,外部没有民族的独立,中国革命只能以武装的革命对付武装的反革命。2、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所谓经济的不平衡,就是微弱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广大农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同时存在,农村的自然经济因而可以脱离城市而独立存在,这为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站稳脚跟提供了前提。政治上的不平衡是统治阶级的力量主要集中在城市,城市是政治的中心,而在广大农村,统治阶级的力量相对薄弱。这又为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扎根,建立根据地提供了前提。再加上中国是受多个帝国主义控制的半殖民地,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导致他们支持中国不同军阀的统治,而更进一步加重了政治的不平衡。
作为分析题,回答农村包围城市的依据是,还要阐述农民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上面三条)
毛泽东在《白色包围中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长期存在》的文章中提出的五条原因和条件是:
1、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这是根本原因
2、国民革命政治的影响:为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3、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4、人民军队的存在和不断壮大
5、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这是关键性的主观条件。
前三个是客观条件,后两个是主观条件。

(二)“工农武装割据”是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讲如何走的问题,把握选择题)(把握内涵)1928年至1930年间提出的此概念。
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紧密结合。
三者的关系:
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的动员和组织农民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强有力的工具;农村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基地,是开展土地革命,实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
实践证明“工农武装割据”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必由之路。

五、人民军队建设基本原则
第一、党指挥枪。即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条原则最初是在1927年9月的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中体现的,后来1929年古田会议确立了这一原则。
第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三大任务:A、打仗消灭敌人;B、打土豪筹款;C、宣传群众,组织群众。
第三、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建设的生命线。政治工作三大原则:官兵一致原则,军民一致原则,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的原则。人民军队内部三大民主: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 (重点)
一、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特殊重要性和现实可能性
(一)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即必要性),是中国革命的一大法宝。
1、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革命斗争中必须领导和组织统一战线,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
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阶级构成是“两头小,中间大”。理解两头小,中间大。两头:无产阶级,大资产阶级。中间: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虽然革命性最强,但人数毕竟很少,而地主大资产阶级,虽然人数也不多,但掌握着强大的反动国家机器,所以要推翻这个阶级,就必须依靠最广大的农民,团结小资产阶级,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结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3、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发展和敌我力量对比的不平衡性,导致中国革命的长期性与不平衡性,中国革命不可能在短期内取得全国胜利。所以也就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采取统一战线的策略。

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
  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同盟者,建立和发展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以便集中力量反对最主要的敌人,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

(二)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现实可能性
各成分都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

二、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重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经过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几个阶段,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和特点。
1、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中共与国民党主要实行党内合作。新三民主义是政治基础。统一战线联盟包括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5),中国共产党建立工农革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联盟主要是以工农为主体的革命联盟,还包括一部份小资产阶级。
3、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特点—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复杂性。联盟包括了一些亲英美的大资产阶级。
4、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工人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745#
伤逝的日子 发表于 07-8-10 00:50:05 | 只看该作者
三、实施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这里是重点)
(一)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及其关系
1、两个联盟:一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无产阶级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二是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指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也包含特定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和一部分地主阶级、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联盟。
2、这两个联盟中,第一个是基本的,主要的。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只有首先巩固和发展这个联盟,才能推动中间势力向革命靠拢,才可能建立、巩固第二个联盟。

(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无产阶级必须力争并牢牢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社会中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前途的阶级。
两个条件:A、率领被领导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B、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予政治教育。
(三)独立自主原则和对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里容易出高分题)
1、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在统一战线中,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
2、必须坚持在革命统一战线中对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
又联合又斗争主要是针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要注意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这是分析问题的出发点。
因为民族资产阶级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具有革命性,所有我们要进行联合,但是它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问题上会妥协,动摇,因此要进行斗争。

无论是“左的关门主义”还是右倾主义都这样分析。

如果谈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在这种分析的基础上,要分析亲英美派的大资产阶级,由于日本侵华造成的利益受损,有抗日的一面,由此出发,无产阶级政党,要联合它,另一方面,大资产阶级出于其本性,有反共和对日妥协的另一面。对于这一面要进行坚决的斗争,不惜进行流血的武装斗争。因此对抗日统一战线中亲英美派的大资产阶级也有又联合,又斗争的问题。

只有坚持了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才能保持无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的独立性,才能保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毛泽东制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总方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进步势力: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
中间势力:特指三部分: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地方实力派
    争取中间势力的三个条件: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必须尊重中间势力的利益;必须坚决地与顽固派作斗争,并取得胜利。
顽固势力:亲英美派的大资产阶级,其代表就是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对其斗争中要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和“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的方针。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的建设
1935年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上提出的。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辨析题: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回答:不全面。1、中共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其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其理论和纲领是马克思主义,因而它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2、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共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国后,领导中国人民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既符合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并代表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因而它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二、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党是掌握武器的战士。
  这是在1939年10月《〈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的。

三、建设一个全国范围内、广大群众性、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中国共产党,是一项伟大工程。
这是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的。
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成长起来的: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和其他小生产者占了人口的大多数。
特殊困难:1、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准备不足,2、党员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占大多数,使党处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3、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相当严重;4、共产国际较长一段时间内教条主义倾向及对中国共产党不适当干预。
有利条件:1、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为指导的,有一个好的思想基础;2、中国工人阶级革命最彻底,中国共产党又有一个好的阶级基础。3、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十分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并把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同中共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自己特色的建党理论。

四、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也是重点,但最近几年常考,所以不是很重视)
746#
伤逝的日子 发表于 07-8-10 00:50:27 | 只看该作者
毛泽东建党思想中最具特色的内容
(一)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2003年辨析题: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绝大多数党员来自农民,所以不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1、看一个政党的性质,主要不看党员的出身,而是要看它的纲领,是不是实现共产主义,2、民主革命时期,由于长期处于农村的分散游击战争中,所以党员的大部分确实来自农民,但是毛泽东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理论,成功地解决了把农民出身的党员改造成一个无产阶级先锋队战士的问题,通过不断的思想教育,不断地工作,不断地整风,保持了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的性质。

(二)在组织建设上,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列宁提出的,不是毛泽东提出的)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组织原则。其基本要求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结合。
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党的各级领导机关由选举产生;党的各级组织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人员必须对群众负责,接受群众监督。

(三)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1945年6月中共七大,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主要标志。

(四)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开展党内斗争
团结-批评-团结。

整体上来看,第一个大问题,从思想上建党可能出大题。
747#
伤逝的日子 发表于 07-8-10 00:51:04 | 只看该作者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1、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结束了中国人民长期受压迫和剥削的历史。
2、改变了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建立其上的腐朽的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了被束缚的生产力。
3、为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与主要矛盾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过渡性质的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的中介与桥梁。
2、(通过讲新民主主义社会特点来说明为什么是过渡)新民主主义社会,一方面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又一方面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发展。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参加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文化上,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由于社会主义因素在新民主主义过程中的逐步积累,中国必然经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过程中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与政治条件的积累和增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内在驱动力,它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从全国范围来讲,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2、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2年底,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反动派残余之间的矛盾。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在党的领导下,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3、1952年底到1956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上升到主要矛盾,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成为主要任务。
不同阶段矛盾不同。

三、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顶多出选择题)
(一)经济条件
1、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的初步发展,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
2、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性质的、起决定作用的国营经济,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强有力的经济基础
3、获得土地的个体农民有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的愿望
4、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开始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

(二)政治保证(这是最主要的)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利的国际因素
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勃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及其对中国建设的支援。
748#
伤逝的日子 发表于 07-8-10 00:54:03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节 过渡时期总路线(选择题的内容)1953年提出的。
一、总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化三改造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原因:1、首先回答总路线的内容;然后回答2、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然条件。新民主主义在全国胜利和土地改革在全国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这就不可避免地把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提上日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迅速实现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迫切需要。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整个生产力的需要。3、此外,到1952年我国也具备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经济和政治条件。经济条件包括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确立,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的开展等。这些政治条件包括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和各级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建立等。总之,这一构想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变农业国为工业国,摆脱贫困,消灭剥削制度的愿望,反映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
二、社会主义改造同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
把握一些固定说法:一体两翼的内涵。一体是指主体—社会主义工业化,两翼是三大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显著特点: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或者说社会主义工业化与三大改造同时进行。
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其基础和目的就是工业化。改变经济基础,健全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当然,社会主义改造的最终目的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749#
伤逝的日子 发表于 07-8-10 00:54:30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节 社会改造的经验总结(选择题)
一、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经验
(一)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1、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2、采取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步骤和形式,即从互助组到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三步走方针。(初级农业合作社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
3、贯彻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的阶级路线。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从供销合作小组到供销合作社再到生产合作社。
第一是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第二是半社会主义的,第三是完全社会主义的(这同农业的改造是一致的)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
(一)主要经验
1、严格区别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实行和平赎买政策;和平完成了由资本主义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注意选择题出题的角度:A、建国后,49-56,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总方针就是:六个字,利用、限制、改造;B如果问的是建国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总政策是和平赎买。C、改造的主要道路和主要形式是国家资本主义。
2、成功地创造了从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到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过渡形式。初级形式是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其中前两者是国家资本主义工业的主要形式,而后者是商业的主要形式;高级形式是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
3、注意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改造结合起来。

(二)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设想过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
在中国对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的基本依据在于:
第一、中国共产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
第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新中国成立后,仍然具有两面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承认《共同纲领》,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由此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或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意义:了解。
1、社会主义公有制已经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
2、极大地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
3、阶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750#
伤逝的日子 发表于 07-8-10 00:55:28 | 只看该作者
第五章 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的探索成果(重点,因为这里有社会主义的矛盾理论,是毛泽东最成熟的理论之一)(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思想也是其一)
第一节 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一、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了解一下这个问题,不需要死记硬背,但又有这个背景知识。
(一)中国共产党以苏联经验为借鉴
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的召开,对中国共产党警醒。

二、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工作。(重点地东西)
1956年的中共八大,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的判定,是其最重要的贡献。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后,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因此,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三、调动一切国内外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
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27 20:59 , Processed in 0.128873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