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词解释 "知青"[已回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apiao870126 发表于 07-6-28 20:36: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知青”的这个名词解释怎么做?请大家帮帮忙阿!我们老师说了,那是“知青”,而非“知青上山下乡”,难啊!查了n多书,自己也努努力,总觉得做得不好,请大家帮帮忙把!不胜感激阿!
沙发
leonhl 发表于 07-6-28 23:31:28 | 只看该作者
知青:有知识的青年
板凳
leonhl 发表于 07-6-28 23:34:34 | 只看该作者
“知青”一词由来已久,且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解读。一般来说,“知青”一词既有广义上的,又有狭义上的 所指。


一、广义知青
       由《现代汉语词典》查得,知青是“知识青年”的缩写,而“知识青年”是指受过学校教育,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青年。在中国近代史中,五四运动前后就已经出现“左翼知识青年”的说法。一九二四年国共合作,大批未毕业的中,大学生离开学校投奔革命,被称为“有知识又没有知识”的知识青年(国民党内知识青年组织保留至今)。一九三九年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中多次提到“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很明显是指“受过教育但已经离校的青年”和当时的“在校学生”。但到底何为有知识?不同时期又有不同的解读。在中国大陆五十年代,受过小学教育的人就被毛泽东称为 “知识分子”,而到了六十年代随着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完成中等教育的青年人才被称为“知识青年”,以有别于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
       由以上分析可见,广义知青是对所有受过中等或中等以上教育,离校后一段时间尚未被新环境完全同化的青年的统称。当他们的行为和心理模式逐渐融合到社会和工作环境中时,就变成那环境的一分子,有了其特定社会存在的称谓,不再是知青。就其生理和心理特征而言,知青是不分国家种族,没有时代界限的,其共同特征是:
    1)由于是年轻人,所以朝气蓬勃,思想单纯,富于幻想,易于接受新事物。求知欲强但识别能力低,看待事物易犯主观片面,处理问题容易简单冲动。
    2)有一定知识,因此对社会变革比较敏感,喜欢质疑和争论,富有理想和献身精神,开始思考 “人生目的”、 “人生意义”等类问题。然而他们往往又是急躁的理想主义者,人生观、道德观的不定型使他们中的有些人可能会“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由于自我实现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所以经常会有苦恼、迷茫、沮丧与不安伴随着他们。
       在社会秩序稳定和教育环境良好的社会,知青是社会上最具创造性开拓性的一群,世界上很多伟大的科技发明和艺术创作,以及社会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就始自这个年龄层。 然而在动荡专制的社会,知青往往被当权者灌输、利用为暴政或“革命”的工具。希特勒的青年团是最坏的例子,文革初期红卫兵“破四旧”抄家打死人也具有相似特征。

二、狭义知青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更,便产生具不同社会特征的知青群体。就新中国成立以后知青的总体情况来看,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将其粗略归类。                      1.以年代划分
    1)自一九五五年报载河南省郏县大李庄乡的一批中学毕业生回乡参加农业合作化运动,到一九六零年,知识青年下乡处于试验阶段,规模很小。那时候的知青 基本是指原为农村户口毕业后又回到农村,本文称之为“早期知青”。
    2)一九六四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动员和组织城市知识青年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草案)》以后。中央成立了“知识青年下乡指导小组”和安置办,各地区也成立了安置知青下乡的专门办事机构。在此之前,已经有六一,六三年两届人数比较集中的毕业生奔赴农场农村,连同后来的六五届下乡知青,被称之为“前老三届”上山下乡知青。
    3)“老三届”(66-68),“新五届”(69-73),以及“后五届”(74-78)知青。

2.以户口所在地划分
       以学生上学期间,其家庭户口在城镇还是农村(大致以是否“吃商品粮”来区别)来分的“城镇知青”和“农村知青”。

3.以就业划分
       由离校后学生户口去向来分的“下乡知青”(包括去山区农村,以挣工分为生), “上山知青”(远离城市的三线建设,矿山等)“支边知青”(户口落到边疆城镇),“兵团战士”(户口在兵团,吃供应粮或领薪水),“留城知青”(户口仍留在原来城镇,在家养病,从事个体或集体服务性工作,或者进入工厂)和当了兵的知青等等。

       从“学生青年”转变成“知识青年”,踏入社会初期的谋生手段对人的一生有相当大的影响。因离校后去向不同而冠以不同名称的知青群体,这里称为狭义知青。其实,即使再细划分,也很难反映所有知青的具体情况。限于篇幅,这里仅对与本文相关的概念加以说明。

三、官方说法
       既然中国的“知青”一词多出自官方消息,那就看看历史上官方是怎么说的。
       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同工农结合是知识青年的历史道路》的社论,次年又发表了《知识青年必须同工农相结合》的社论。到了 一九六八年七月,《人民日报》发表《坚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正确方向》的社论。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毛泽东发出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人民日报》刊登了《我们也有一双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文章,报道甘肃省会宁县部分城镇居民到农村安家落户的消息,希望广大知识青年和脱离劳动没有工作的城镇居民到农村生产第一线去。
由以上可见:
   1)知识青年作为句子结构中的主词,并不依是否“同工农相接合”或“上山下乡”与否而先然存在。
   2)上山下乡的年轻人中有一部分是城镇中的无业游民,所以“上山下乡”并不等于知青。   

       诚然,由于“知青”这个词家喻户晓是从六八年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开始,在很多场合人们已经习惯把“知青”和“上山下乡”等同使用,虽在情理之中,但如绝对化引深,以一代全,是既不科学也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而现在一般常说的“知青”是指所有的,其人生道路受到当时(文革前后共二十年)中国政治经济状况的重大影响的,“前老三届”,“老三届”(66-68),“新五届”(69-73),以及“后五届”(74-78) 中学生。
地板
leonhl 发表于 07-6-28 23:37:5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apiao870126 的帖子

你把上面的压缩一下好了
5#
 楼主| apiao870126 发表于 07-6-29 16:56:44 | 只看该作者
好的,谢谢斑竹阿!
6#
youyoushenghuo 发表于 07-7-6 12:21:55 | 只看该作者
真假迷
7#
重楼之心 发表于 07-7-6 15:28:05 | 只看该作者
文革的知识点在考试中很少考,一般知道导火索,和周恩来、邓小平主持经济就可以了,又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
8#
 楼主| apiao870126 发表于 07-7-6 21:34:16 | 只看该作者
那个是期末考试……
9#
yufeng0373 发表于 07-7-20 17:00:19 | 只看该作者
长知识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5-6 02:27 , Processed in 0.111894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