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史专业课名词解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zbxx20 发表于 07-7-17 19:41: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西欧封建制度: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概念是:①封建主之间形成了特殊的封主封臣关系;②形成了与封主封臣制相适应的封土制度;③中央权力衰落,各封建主在其领地内有独立的政治权力。
2. 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特征是封建的大土地所有制;农民的小生产;自然经济。即大土地所有制与农民小生产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叫封建社会。
3. 封建化:即西欧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其中包括自由民的农奴化过程和封主封臣与封土制有形成与发展。它的起点是《萨利克法典》。封建化完成的标志是:封臣制与封土制相结合,土地所有权与政治统治权相结合,大贵族在其世袭领地内具有独立
的政治经济权力,而王权衰落。
4. 农村公社(马尔克):是从氏族公社会发展而来的自由农民的社会组织。其特征是土地公有私耕,行政自治,但也有人认为,它是在中世纪地主庄园内重新形成的。
5. 《萨利克法典》:萨利克法典是萨利克人的习惯法汇编,形成于六世纪初,511 年前后.它反映了五、六世纪法兰克人在进入高卢以后的社会生活状况,既包含了日耳曼人的社会因素,也反映了一些高卢一罗马人的社会因素.西欧社会的封建化过程,就以此为出发点。
6. 委身制(投托、庇护):是西欧封建化过程中,农民依附于贵族的一种形式。由于战乱、社会动荡以及官府的勒索,使众多农民无法进行正常的农业生产;同时,军事制度由轻装发展到重装,农民不堪费用,便把自己的土地交给贵族,依附于贵族,从而减轻自己的负担,这种形式叫做委身制。
7. 丕平献土:751 年矮子丕平登上法兰克王位,建加洛林王朝.为报答教皇对他的支持,754、756 年两次进攻与教皇作对的伦巴德人,并把意大利中部的土地送给教皇,史称丕平献土,形成教皇国。
8. 凡尔登条约:查理帝国的皇帝虔诚者路易的三个儿子将查理帝国永久分裂的一个条约。签定于843 年,具体内容有:日耳曼路易统治东法兰克,秃头查理分得西法兰克,老大罗退尔保皇帝称号,得到的是东、西法兰克之间的领土,从意大利北部经勃艮第、阿尔萨斯、洛林到尼德兰.这一条约是查理帝国永久分裂的标志,也是造成近代德法领土纠纷的根源。
第二单元
1. 卡诺萨觐见:11 世纪时,格利格里七世进行教会改革,禁止世俗授职,结果与德皇亨利四世发生冲突,亨利拒绝这一作法,于是格利哥里宣布开除亨利教籍,废黜他的皇位.亨利面对国内诸侯和主教的趁机反叛,别无它法.1077 年1 月,他在寒冬越过阿尔陴斯山,到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萨,身披罪衣,赤足立于雪地之中,请求教皇宽恕.此即为闻名于世的卡萨觐见.
2. 阿维农之囚:1308~1377 年,教廷长期迁于法国边境阿维农,七十年间,教皇一直受法王控制,教皇称之为“阿维农之囚”.这一事件充分说明了西欧政坛上教权与王权此消彼长的趋势,从此教皇一蹶不振,罗马教廷日益衰落。
3. 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是罗马教廷、西欧骑士和意大利各城在宗教、战争狂热、物质利益的驱使下对近东各国的侵略性远征,时间从1096~1270 年.前后共八次.结果均以失败告终,曾灭亡拜占廷帝国。十字军东征虽对被侵略国家造成具大的灾
难,但却对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产生了巨大影响。
4. 沃姆斯宗教协定:1122 年德皇亨利五世与教皇签订的一个调和双方矛盾的协定。它标志着教权与王权之争趋于缓和。该协定规定:主教和修道院长由教士选举,选举时须有皇帝或其代表参加,教皇赐予主教代表教权的指环和权杖,德皇赐予主教代表世俗权力的权节.
5. 末日审判书:也叫“最终税册”。1086年英国国王征服者威廉下令编制的全国土地调查清册。目的是确定土地税额和附庸对于国王的封建义务。调查时将部分自由农降为农奴,人们对于清查,如同面临所说的“末日审判”一样。故有“末日审判书“之称。
6. 自由大宪章:限制英国王权的一项封建契约。英国失地王约翰时,约翰对内无视封建契约,向附庸和城市征收额外捐税,对外则向教皇纳贡称臣,使他与社会各等级都处于对立地位。1215 年6 月15 日,大封建主联合骑士与城市上层以武力迫使约翰签署“自由大宪章”.大宪章共63 条,具有封建契约性质,主要是保证大封建主在经济、司法、和政治上的特权,同时也涉及骑士和市民等级的权利.大宪章把王权放在封建契约约束之下,充分反映了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
7. 牛津条例:亨利三世时,王权与大贵族发生矛盾。1258 年,亨利于牛津召开讨论征税的大会议,贵族发动兵谏,迫使亨利签订限制王权的“牛津条例”。牛津条例规定,议会法是最高权威,一切法令不得与其相悖,并组成由15 名贵族参加的委员会与国王共同施政,国王采取的任何措施均得他们同意,方能实施.如此形成贵族寡头政治.
8. 模范国会:1295 年英王爱德华一世为解决各项重大问题召集国会.这次会议参加者的成分与1265 年西门国会相同,不但有大贵族参加而且也有城市和骑士代表参加后被称为“模范国会”,并被认为是英国国会的开始.但这时的国会,在爱德华看来,只是作为政府机构的一部分,帮助国王治理国家,不是限制王权而是加强王权的工具。
9. “君士但丁的赠与”:这个文件出现于8 世纪后期,说君士但丁在迁都东方时,把罗马城和意大利所有的行省、城市都交给了当时的教皇西尔维斯特,归他和他的继承人永远统治。不过这个文件在15 世纪被人文主义者、语言学家罗伦佐·瓦拉揭露为伪
造的文件。
10. “黄金诏书”:1356 年德皇查理四世为稳定德国政局,阻止教皇干涉皇位选举而发布的诏书。它明确规定皇帝由七大选侯(三个主教选侯,四个世俗选侯)选举产生,大诸侯在各自领地内有独立的法律、税收权和军队,而选侯则有绝对君主权力。“黄金诏书”的颁布更加清楚地表明德国的历史已变为诸侯领地独立发展的历史。在这种情况下,帝国的瓦解过程开始。
11. 汉萨同盟:13 世纪末期形成于德意志北部的最强大、最重要的城市同盟。这主要是一个商业同盟,汉萨同盟的核心城市是吕贝克、汉堡、不来梅,后来加入的有科伦、普鲁士的但泽(现波兰的革但斯克)、哥尼斯堡。14 世纪时汉萨同盟基本控制了北海、波罗的海的贸易。汉萨同盟的主要商业活动是中介贸易,汉萨同盟的盛期维持了一百多年,到16 世纪中期走向衰落。
12. 西西里王国:
第三单元
1. 巴黎起义和扎克雷起义:14 世纪中期发生在法国的两次起义。百年战争期间,农民生活极端困苦,封建压迫日益加重,阶级矛盾不断激化,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巴黎起义发生在1357 年,巴黎市民在商会会长艾田·马赛领导下,利用了三级会议。扎克雷起义发生在1358 年5 月,由巴巴黎附近的乡下农民组成,他们提出了“消灭所有贵族,一个也不留”的口号。起义席卷法国北部,沉重地打击了大封建主的统治。由于缺乏明确的斗争纲领和坚强的组织,被法英封建主镇压。
2. 瓦特·泰勒起义:1381 年英国发生的由瓦特·泰勒领导的农民起义。(原因与巴黎起义和扎克雷起义相同)这次起义比扎克雷起义更有组织、斗争目标也较明确,给封建制度以重大打击,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3. 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 年英法两国之间的战争。持续百余年,故得名。起因于两国争夺富饶的佛兰德斯和英王在法国境内的领地。战争初期,英军先后取得克勒西战役和普瓦提埃胜利。法军惨败。国内赋税重重,导致巴黎市民起义和扎克雷起义。后法国改革财政,整饬军队,于1369年向英进攻,收复大部分失地。英国内爆发瓦特泰勒起义。至1453 年,战争最后以英国失败告终。除加来港外,法收复了英王在法国全部领地。
4. 教父哲学:在经院哲学兴起以前的一种哲学。教父哲学的最大权威是奥古斯丁。他新柏拉图主义来论证基督教义,认为精神是实体,上帝是真理,人的理性只能产生罪恶,人只有靠信仰上帝才能得救,而罗马教会是“上帝之城”在地上的投影.奥古斯丁的教父哲学反映了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夕人们由于失望所产生的虚幻理想.进入中世纪,基督教的教父哲学一直占统治地位到11 世纪。
5. 经院哲学:是11 世纪以后西欧中世纪教会学校和修道院所教授的哲学。它是论证、推理基督教神学教义的哲学,是为神学服务的哲学,它把理性和信仰结合了起来。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是托马斯·阿奎那。
6. 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欧洲中世纪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他运用亚历士多德的学说来论证基督教神学,把信仰和理性、圣经和科学结合起来,从而取代了柏拉图的神学体系,建立了庞大的基督教亚历士多德神学体系.他的主要著作为《神学大全》.
7. 唯实论与唯名论:经院哲学中两种对立的哲学观点。唯实论认为,一般概念要比个别更“实在”,即“人”要比这个男人或女人更“实在”.这个理论着重强调各种抽象观念的优越实在性,使中世纪的人在攻击个别教士之时仍能坚定不移地信仰教会,在谴责历代教皇为恶棍时仍能相信教皇的统治,从而能毫无困难地把面包和酒这样的东西看做是实实在在的.
世界中世纪史
1. 西欧封建制度: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概念是:①封建主之间形成了特殊的封主封臣关系;②形成了与封主封臣制相适应的封土制度;③中央权力衰落,各封建主在其领地内有独立的政治权力。
2. 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特征是封建的大土地所有制;农民的小生产;自然经济。即大土地所有制与农民小生产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叫封建社会。
3. 封建化:即西欧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其中包括自由民的农奴化过程和
封主封臣与封土制有形成与发展。它的起点是《萨利克法典》。封建化完
成的标志是:封臣制与封土制相结合,土地所有权与政治统治权相结合,大贵族在其世袭领地内具有独立的政治经济权力,而王权衰落。
4. 农村公社(马尔克):是从氏族公社
会发展而来的自由农民的社会组织。其特征是土地公有私耕,行政自治,但也有人认为,它是在中世纪地主庄园内重新形成的。
5. 《萨利克法典》:萨利克法典是萨利克人的习惯法汇编,形成于六世纪初,511 年前后.它反映了五、六世纪法兰克人在进入高卢以后的社会生活状况,既包含了日耳曼人的社会因素,也反映了一些高卢一罗马人的社会因素.西欧社会的封建化过程,就以此为出发点。
6. 委身制(投托、庇护):是西欧封建化过程中,农民依附于贵族的一种形式。由于战乱、社会动荡以及官府的勒索,使众多农民无法进行正常的农业生产;同时,军事制度由轻装发展到重装,农民不堪费用,便把自己的土地交给贵族,依附于贵族,从而减轻自己的负担,这种形式叫做委身制。
7. 丕平献土:751 年矮子丕平登上法兰克王位,建加洛林王朝.为报答教皇对他的支持,754、756 年两次进攻与教皇作对的伦巴德人,并把意大利中部的土地送给教皇,史称丕平献土,形成教皇国。
8. 凡尔登条约:查理帝国的皇帝虔诚者路易的三个儿子将查理帝国永久分
裂的一个条约。签定于843 年,具体内容有:日耳曼路易统治东法兰克,秃头查理分得西法兰克,老大罗退尔保皇帝称号,得到的是东、西法兰克之间的领土,从意大利北部经勃艮第、阿尔萨斯、洛林到尼德兰.这一条约是查理帝国永久分裂的标志,也是造成近代德法领土纠纷的根源。
第二单元
3. 卡诺萨觐见:11 世纪时,格利格里七世进行教会改革,禁止世俗授职,结果与德皇亨利四世发生冲突,亨利拒绝这一作法,于是格利哥里宣布开除亨利教籍,废黜他的皇位.亨利面对国内诸侯和主教的趁机反叛,别无它法.1077 年1 月,他在寒冬越过阿尔陴斯山,到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萨,身披罪衣,赤足立于雪地之中,请求教皇宽恕.此即为闻名于世的卡萨觐见.
4. 沃姆斯宗教协定:1122 年德皇亨利五世与教皇签订的一个调和双方矛盾的协定。它标志着教权与王权之争趋于缓和。该协定规定:主教和修道院长由教士选举,选举时须有皇帝或其代表参加,教皇赐予主教代表教权的指环和权杖,德皇赐予主教代表世俗权力的权节.
6. 自由大宪章:限制英国王权的一项封建契约。英国失地王约翰时,约翰对内无视封建契约,向附庸和城市征收额外捐税,对外则向教皇纳贡称臣,使他与社会各等级都处于对立地位。1215 年6 月15 日,大封建主联合骑士与城市上层以武力迫使约翰签署自由大宪章”.大宪章共63 条,具有封建契约性质,主要是保证大封建主在经济、司法、和政治上的特权,同时也涉及骑士和市民等级的权利.大宪章把王权放在封建契约约束之下,充分反映了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
7. 牛津条例:亨利三世时,王权与大贵族发生矛盾。1258 年,亨利于牛津召开讨论征税的大会议,贵族发动兵谏,迫使亨利签订限制王权的“牛津条例”。牛津条例规定,议会法是最高权威,一切法令不得与其相悖,并组成由15 名贵族参加的委员会与国王共同施政,国王采取的任何措施均得他们同意,方能实施.如此形成贵族寡头政治.
8. 模范国会:1295 年英王爱德华一世为解决各项重大问题召集国会.这次会议参加者的成分与1265 年西门国会相同,不但有大贵族参加而且也有城市和骑士代表参加后被称为“模范国会”,并被认为是英国国会的开始.但这时的国会,在爱德华看来,只是作为政府机构的一部分,帮助国王治理国家,不是限制王权而是加强王权的工具。
9. “君士但丁的赠与”:这个文件出现于8 世纪后期,说君士但丁在迁都东方时,把罗马城和意大利所有的行省、城市都交给了当时的教皇西尔维斯特,归他和他的继承人永远统治。不过这个文件在15 世纪被人文主义者、语言学家罗伦佐•瓦拉揭露为伪
造的文件。
10. “黄金诏书”:1356 年德皇查理四世为稳定德国政局,阻止教皇干涉皇位选举而发布的诏书。它明确规定皇帝由七大选侯(三个主教选侯,四个世俗选侯)选举产生,大诸侯在各自领地内有独立的法律、税收权和军队,而选侯则有绝对君主权力。“黄金诏书”的颁布更加清楚地表明德国的历史已变为诸侯领地独立发展的历史。在这种情况下,帝国的瓦解过程开始。
11. 汉萨同盟:13 世纪末期形成于德意志北部的最强大、最重要的城市同盟。这主要是一个商业同盟,汉萨同盟的核心城市是吕贝克、汉堡、不来梅,后来加入的有科伦、普鲁士的但泽(现波兰的革但斯克)、哥尼斯堡。
14 世纪时汉萨同盟基本控制了北海、波罗的海的贸易。汉萨同盟的主要商业活动是中介贸易,汉萨同盟的盛期维持了一百多年,到16 世纪中期走向衰落。
12. 西西里王国:
第三单元
1. 巴黎起义和扎克雷起义:14 世纪中期发生在法国的两次起义。百年战争期间,农民生活极端困苦,封建压迫日益加重,阶级矛盾不断激化,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巴黎起义发生在1357 年,巴黎市民在商会会长艾田•马赛领导下,利用了三级会议。扎克雷起义发生在1358 年5 月,由巴巴黎附近的乡下农民组成,他们提出了“消灭所有贵族,一个也不留”的口号。起义席卷法国北部,沉重地打击了大封建主的统治。由于缺乏明确的斗争纲领和坚强的组织,被法英封建主镇压。
2. 瓦特•泰勒起义:1381 年英国发生的由瓦特•泰勒领导的农民起义。(原因与巴黎起义和扎克雷起义相同)这次起义比扎克雷起义更有组织、斗争目标也较明确,给封建制度以重大打击,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3. 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 年英法两国之间的战争。持续百余年,故得名。起因于两国争夺富饶的佛兰德斯和英王在法国境内的领地。战争初期,英军先后取得克勒西战役和普瓦提埃胜利。法军惨败。国内赋税重重,导致巴黎市民起义和扎克雷起义。后法国改革财政,整饬军队,于1369年向英进攻,收复大部分失地。英国内爆发瓦特泰勒起义。至1453 年,战争最后以英国失败告终。除加来港外,法收复了英王在法国全部领地。
4. 教父哲学:在经院哲学兴起以前的一种哲学。教父哲学的最大权威是奥古斯丁。他新柏拉图主义来论证基督教义,认为精神是实体,上帝是真理,人的理性只能产生罪恶,人只有靠信仰上帝才能得救,而罗马教会是“上帝之城”在地上的投影.奥古斯丁的教父哲学反映了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夕人们由于失望所产生的虚幻理想.进入中世纪,基督教的教父哲学一直占统治地位到11 世纪。
5. 经院哲学:是11 世纪以后西欧中世纪教会学校和修道院所教授的哲学。它是论证、推理基督教神学教义的哲学,是为神学服务的哲学,它把理性和信仰结合了起来。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是托马斯•阿奎那。
6. 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欧洲中世纪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他运用亚历士多德的学说来论证基督教神学,把信仰和理性、圣经和科学结合起来,从而取代了柏拉图的神学体系,建立了庞大的基督教亚历士多德神学体系.他的主要著作为《神学大全》.
7. 唯实论与唯名论:经院哲学中两种对立的哲学观点。唯实论认为,一般概念要比个别更“实在”,即“人”要比这个男人或女人更“实在”.这个理论着重强调各种抽象观念的优越实在性,使中世纪的人在攻击个别教士之时仍能坚定不移地信仰教会,在谴责历代教皇为恶棍时仍能相信皇的统治,从而能毫无困难地把面包和酒这样的东西看做是实实在在的内在实体,是基督的实体.与“实在论”相对立的是“唯名论”,它强调个别先于一般.
8. 加洛林王朝艺术:随着基督教的转播和深入,8 世纪中~9 世纪末,西欧形成了加洛林王朝艺术.这是日耳曼人对基督教、拜占廷和古希腊罗马风格的大规模地模仿和学习,其推动人是查理曼.他大兴宫殿和教堂建筑,成立宫廷学院,要求教会和修道院办起学校,开设了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课程.在此基础上11—13 世纪基督教文化兴
起。
9. 罗马式建筑与哥特式建筑:11—14世纪西欧出现的两种教堂建筑模式。11~12 世纪初出现罗马式建筑,12世纪中期~14 世纪中期形成哥特式建筑,两者均为石结构.罗马式建的特点:厚墙,圆拱,小窗户.显示出雄伟和强有力的观念,但阴暗的内部,又显示出神秘与超世的意境.哥特式建筑的典型是巴黎圣母院.其已属于整体骨架式,立柱,尖拱,小尖塔,彩色玻璃窗,整个建筑高大,罗
马式则达不到.
第四单元
1. 查士丁尼:6 世纪著名的拜占廷帝国皇帝,527~565 年在位。他的一项业绩是曾下令成立罗马法编纂委员会,编成《罗马民法大全》,对后世有很大影响;他做的另一件事是进攻西方,希图恢复昔日的罗马帝国,但未达目的。其统治时期被认为是拜占廷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
2. 《罗马民法大全》: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典,拜占廷皇帝查士丁尼时期编成。具体包括四部分:《查士丁尼法典》十卷,包括自罗马皇帝哈德良(117~138 年)以来四百多年间历代皇帝的法令;《法学汇纂》五十卷,历代法学家论文;《法理概要》四卷,讲法学原理的教材;《新法典》,534 年以后颁布的法令.这套法律不但为拜占廷法律奠定了基
础,并在十二世纪传到了西欧,从而使西欧各国建立了严密精致的司法
体系.
3. 军区制改革:七世纪中期拜占庭帝国希拉克略王朝开始实行的一项改革。
当时帝国面临外敌入侵的威胁,为拯救帝国于危亡,帝国开始实行军区制改革,具体内容有:⒈把北非、意大利实行的军区制移植到东方,设若干军区,以军区代替行省,军政合一,由主管军事的将军统治,实际是对全国实行军事管制;⒉建立军屯制度,自由农民被编入军队,并分配以世袭份地,亦兵亦农,缴纳赋税,但不服劳役;⒊对军队上层则进行土地分封,形成军事封建贵族,既作为帝国
阶级支柱,又加强帝国军事力量.军区制改革大大加强了帝国的经济、军事力理,使帝国得以继续存在。
4. 圣像破坏运动:726 年~843 年拜占廷帝国立奥三世时进行的一个反对偶像崇拜的教会改革运动,实际是以没收教产来解决国家财政和军费、安抚军事贵族的措施.但从文化上则是
一次文化艺术的大破坏运动.
5. 普洛尼亚制度:拜占廷帝国科穆宁王朝时实行的一项改革政策。拜占廷帝国后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小农经济破产,政府下令禁止土地兼并,结果遭到各地军政长官与当地大地主的联合反抗。科穆宁王朝面对这种局面,开始推行普洛尼亚制(监领地制).这一制度类似西欧的采邑制,即把国家土地和农村公社土地有条件的分封给公职贵族,终身享用领地的租税,不得世袭。监领主必须为国
家服役,取得对领地上的农民(巴力克)的支配权。农民必须向监领主缴纳租税,并服劳役。普洛尼亚制的实施暂时加强了国家和军队的实力,但潜伏着离心倾向,导致分裂割据的加剧。
6. 普罗科匹厄斯:拜占廷帝国查士丁尼时代杰出的历史学家,约500~565年在世,著有《战争》、《建筑》和《秘史》。这一部著作具有很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前两部著全主要歌颁查士丁尼的对外辉煌战绩和在国内大兴土木的情况,后一部则抨击查士丁尼专制的黑暗。他是垂训史观的真正体现者,他极为重视历史的训育启迪作用,但他相信一切事件的进程是由命运决定的,成为一个宿命论者。
7. 《群书摘要》:拜占廷马其顿王朝时期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作者是佛提乌斯。该书是在学术界朋友共同研究讨论的基础上写出来的。所摘图书涉及各个领域,包括广泛的范围。还有一些文学家、史学家、语言学家、讲演家、科学家等人的生平事迹,以及圣徒传记等;另外还摘录一些会议文献资料。共包括280 多种图书和资料。这部书和重要价值在于它保存了许多散佚作品的片断。其中提到他目睹860 年罗斯人第一次进攻君士坦丁
堡的事,是有关罗斯人的珍贵资料。
8. 君士坦丁七世:10 世纪拜占廷的著名学者,人称“皇太子”。此人儒雅好学,潜心学术,保护教育,热衷著述。身为帝王,却把国务委以他人处理,亲自参加文化学术活动,并成为这一时期的文化学术运动的带头人。著作有《巴西尔传》,是一部为其祖
父歌功颂德的著作;《帝国行政论》是一部关于外交政策的著作,价值很高。
9. 西里尔与美多德:他们是生活在拜占廷马其顿王朝时期的两兄弟,于863年受拜占廷皇帝的派遣到捷克的大摩拉维亚国传教。
10. 《伊戈尔远征记》:罗斯一部文史兼备的作品,成书于12 世纪,它描述
了诺夫哥罗德—塞维尔斯克王公伊戈尔远征波洛夫齐人而遭失败的故事。作者用战败的悲惨遭遇,谴责封建内讧,主张团结对敌。这是一篇充满罗斯爱国主义思想的作品。
11. 《往年纪事》:罗斯最早的编年史,成书于12 世纪,既是一部内容广泛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优美的文学作品。它是由基辅彼彻拉修道院修士涅斯托尔完成的历史名著,是罗斯早期社会生活和历史事件的百科全书。
12. 《罗斯法典》:反映古罗斯11—12世纪财产关系的法律文书。它是在东斯拉夫人习惯法的基础上,结合罗斯历代大公颁布的法令,在11—12 世纪编成的法令汇编,法典中反映了罗斯封建关系的形成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所有制,巩固封建制度,是研究基辅罗斯历史的珍贵资料。它包括“简编”和“详编”两部分,重新发现于18 世纪。
沙发
gaojm1949 发表于 07-7-17 22:53:38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名词是不是太偏了
板凳
2007zzjjff 发表于 07-7-18 00:13:32 | 只看该作者
太多了吧!!!!
地板
北极冰 发表于 07-7-18 08:09:32 | 只看该作者
太乱,但是还是要顶!
5#
qingwei1108 发表于 07-8-21 00:54:55 | 只看该作者
shi 是不是博士考试题目?!
6#
花儿123 发表于 07-8-21 20:47:37 | 只看该作者
太多了
7#
elisabeth26 发表于 07-8-23 16:03:14 | 只看该作者
这还多,这只不过是所有名词中的一部分而已,而且并不偏。
8#
18976703 发表于 07-8-24 20:05:45 | 只看该作者
太乱,但是还是要顶!
9#
haiqiangwang 发表于 08-4-8 17:46:12 | 只看该作者
很好!应该是这样的,多多宜善!
10#
寻找自己 发表于 08-4-9 00:16:56 | 只看该作者
不错,收下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19 03:45 , Processed in 0.090860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