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考武大传播学的学弟学妹们一定要看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白色默示录 发表于 07-9-11 14:53: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于我来说,考研简直比高考更为惊心动魄,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忍受了孤独,煎熬以及一切所能想像到的痛苦,当得知初试通过的时候,我兴奋得难以入眠,可是复试带来的却是无尽的失望,和对这个社会黑暗的鄙视,可我也只能默默承受这样的结果,它也让我认清了许多事情,我将在这些挫折逐渐成长。
    传播学概论的三本参考书可谓各有特色,对于考试的意义也各不相同。
李彬《传播学引论》—— 对于跨专业的考生非常有用,书中以通俗甚至近似小说的语言将各种传播理论娓娓道来,让初涉传播学的考生有种亲近感,而非畏惧,很好的起到了引导的作用。但它毕竟只是引论,看的时候不需要做笔记,因为它并不是考试的重点。(近些年,几乎没有出这本书上的考题)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个人认为是比较经典的传播学教材,主要涉及经验学派的内容,它是考试的重点。
石义彬《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也许是意识到对批判学派的忽视,05年加入了这本书。而且06年考试中该部分所占的比例要高于05年,以后考试中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可能会各占半壁江山。
下面先就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谈谈我的复习经验:
一、复习的步骤
1、 通读全书,由于大众传播是这本书的重点,所以从第7章开始需要更加认真的研读。这个阶段并不需要做笔记。
2、 进行第二遍通读,回答每章节后的问题,并做成笔记。
3、 研究历年真题,发现规律、考试重点以及趋势。
4、 评估各考点的重要性,并将笔记浓缩,以便识记。
5、 考点预测,识记。
二、经验之谈
1、 关于真题:相信很多考生都会认真的埋头复习,关注书本,而忽略了能给出提示并指引复习方向的真题。也有很多考生只粗略看一下真题,而未认真分析,这都是对资源信息的浪费。正如我对文学真题的研究一样,对传播学的真题同样做了番深究。在此基础上,我作出了对各考点重要性的评估,以此分配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率。说这么多,也是希望引起大家对历年真题的重视。
2、 考试趋势: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一直作为传播学考试的参考书目,考试题目已由课后原题变得日渐深入(分析真题可以得出的结论),考点会出现在书中的任何位置,我个人针对此现象,不仅加强了对各知识点的理解,而且专门整理了书中的潜在考点。
3、 从第7章开始是本书的重点,但4-6章还需做些准备,历年考过这些章节的题目。
4、 第15章不能轻易放弃,有出大题的可能。
总之,对于这本书,大家务必要做到深刻理解,以应付考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形式的考题。
相信有很多同学已经着手开始复习石义彬老师的《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一书,可能你们现在也会出现我去年刚开始看这本书时的感觉,那就是比较难读懂,一章读完甚至都不知道在讲什么。在我现在看来,可能是书中的批判学派学者大都出自社会学、心理学或哲学等背景,没有这方面基础的同学一开始读不懂也不奇怪。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也谈到了该书在考试中的重要性。06年考试中该书所占的比例要高于05年(大家认真研究一下真题),估计以后考试中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可能会各占半壁江山。所以,虽然这本书比较难读懂,但也要硬着头皮上,并找到针对此书的复习方法。

下面就谈谈我对该书的复习经验:

一、复习的步骤
1、 通读全书,即使觉得比较晦涩难懂,耐着性子读完它。这个时候不需要做笔记,读完后只需对每章所讲的内容有印象即可。
2、 做笔记。由于该书后面没有问题可供回答,所以在第二遍阅读的时候,必须自己总结出问题,并做成笔记。(这一步骤最为关键,直接决定你的复习效果)
例如:1)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的界定
     2)霍尔对阿尔都塞诸理论的批判
     3)鲍德里亚媒介理论的意义
3、 研究真题,发现规律、考试重点以及趋势。
4、 评估各考点的重要性,并将笔记浓缩,以便识记。
5、 考点预测,识记。

二、经验之谈
1、 在读第二遍时,所做的笔记务必要详细。也即不仅仅针对考试会出的题,而且包括能帮助理解的内容。
2、 考察程度:由于该书理解起来要难于《传播学教程》,而且是05年加入考试书目,所以我认为,考察的深度将不及《传播学教程》,只要能搞懂书中所将的知识点即可,而且该知识点是比较明显的、典型的。
3、 全书总共6章,如果要论各章节的重要性,我认为第4、6章不及其他4章。
4、 可以参考其他关于批判学派的书籍,有助于理解。而本人参考的是《欧洲传播思想史》,许正林著。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复习心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有同学觉得复习这本书有复习上有难度,建议使用我的笔记。)


•        现代汉语的复习方法基本与古代汉语相同,不过我还是有几点要补充一下:
1、 不能只复习《大学语文》上提供的文章,复习范围要扩大到与作者相关的重要方面。例如我的鲁迅专题就包括以下内容:
1) 作品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
2) 小说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3) 杂文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4) 《秋夜》中枣树的形象
5) 《伤逝》的情节内容
6) 《伤逝》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7) 独语体
8) 左联
9) 语丝社、语丝派
2、 书中未提到的重要篇章还是要了解一下,以免万一它会出题。例如:茅盾的《子夜》、曹禺的《雷雨》、钱钟书的《围城》等等。
3、 到考试前(试卷出来前),如果有某某作者的纪念日、诞辰等要尤为关注,说不定就考他了。例如:05年10月巴老去世,而06年的综合知识中就考了巴金。
——真题分析
(一)题目的典型性分析
说明:按出题文章活作者的典型性,即重要性,将题目分为三个档次,A为最典型,B为一般典型  C 非典型
2003年—2005年真题
名词解释(11题)
A:8   B:2   C:1
简答题(10题)
A:4   B:1   C:5
论述题(6题)
A:5   B:1  
结论:从总体上看A:17   B:4   C:6 ,可见典型题仍是考察的重点,尤其体现在论述和名解上,又可以看见简答题中生僻的知识点出的较多,但主要题型是问小说的情节内容,这是拉分的关键,考察复习得是否细致,以后应充分重视。
以2005年真题为例
武汉大学2005年综合知识试题(现代部分)
一、名词解释
1语丝派         A   
2文学研究会     A   
3《农村三部曲》  A  
4京派小说       A
二、简答
1、试分析叶绍钧的“教育小说"                   B
2、写出《八月的乡村》和《生死场》的情节内容    C
3、简述孙犁的小说风格                          A
三、论述题
1、分析《边城》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            A
2、论述《雷雨》中的人物形象                    A
(二)按考察知识点的类型分析
说明:名词解释考察的知识点有A:著作 B:流派、团体  C:文体 D:运动
简答和论述题考察的知识点有  A:情节内容  B:思想内容  C:风格/艺术价值/文学地位等  D:人物形象  E:其他
2003年—2005年真题
名解(11题):A:1  B:7  C:2   D:1
简答(10题):A:3  B:2  C:3   D:0  E:2  
论述(6题): A:0  B:1  C:3   D:3
这个我就不总结了,大家应该能够分析出复习的重点。

(三)按文章体裁来分析(大题)
说明:按题目考察文章或作者擅长的文体分为:
A:小说  B:诗歌  C:戏剧   D:杂文   E:散文
2003年—2005年真题
简答(10题):A:7  B:3  C:0   D:0  E:0  
论述(6题): A:3  B:0  C:2   D:1  E:0  
这个我也不总结了,大家应该能够分析出复习的重点。
——真题分析总结
1、 典型性:以较为典型的知识点为主,注意可能出题的非典型知识点
2、 知识点的类型:名解以流派、团体为主,大题(简答+论述)以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人物形象为主,简答题还有考情节内容的可能性。
3、 考点的体裁:以小说为主,兼顾诗歌和戏剧
4、 从重复性看:03-05年这三套题,只重复了半道简答题(萧红),而纵观01-05年五套题,有以下重复点:
01、05   文学研究会           01、04   左联
01、05   孙犁                01、05   曹禺
02、04   艾青                04、05   萧红
从一般情况看,近2年的题目出现在08年卷上的可能性较小,注意02、03年可重复考的知识点。


•        在复习的过程中,一个学长的经验让我受益匪浅,在这里也希望将这些东西和学弟学妹们共同分享。
综合知识在06年考研中作出了较大的调整,不仅将古代和现代结合,还加进了法律和经济两门(体现出对考生“综合”知识的考察意图)。
    我将分类谈谈这几门的复习经验,下面就古代文学部分谈一谈。
    06年综合知识参考书目之一《大学语文》中,古代部分的篇章略多于现代部分,当时有人就据此推测古代文学将是考察的重点。然而06年考题中古代文学部分所占分数远不及现代文学,但这也并不意味着07年的情况也是如此,所以大家在复习综合知识的时候古代和现代部分应给予同样的重视(考的是实力,而不是运气)。
开始复习的同学应该知道,只看《大学语文》来应对考试是远远不够的(虽然书中只有《史记》的一篇文章,但关于《史记》的考点却有很多),除了附带的《大学语文导读》一书,大家还应该购买一套关于古代文学史方面的书,而且是作为重点复习(本人使用的是郭预衡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共四本)。
——复习方法
   考研中复习方法,在我看来,和毅力是同等重要的(我知道有人复习综合知识用了2个多月的时间考了125分,而用了大半年时间同学考分却远不如前者,究其原因,除了个人的文学修养上的差别,很大程度在于复习方法)。以下是我复习古代文学时的方法,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第一遍,认真读完《大学语文》中的每一篇文章,理解文章意思,体会作者传递的意境(这个阶段并没有做笔记)。
第二遍,按照《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内容,结合《大学语文》中的篇章进行复习,这个阶段需要认真做笔记(比如关于苏轼,我的笔记中记录了作者的思想性格、文学主张、散文的艺术特点、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词的贡献、词的风格、《前赤壁赋》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明月几时有》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苏轼和辛弃疾词的风格比较)。这个时间可能会比较长,但只需按照《大学语文》中的顺序,按部就班的复习,每天都会有收获。
第三遍,在分析历年真题后,辨识笔记中的重点、次重点和非重点,进行浓缩和查漏补缺的工作。所谓浓缩,即关于一个考点的论述有时会很长,但全部背诵显然不太可能,此时找出其中的关键词句(有条理的列出,便于识记),作为识记部分的笔记,考场上再做适当的展开。设想核心点(也即得分点)抓住,分数不会低。
第四遍,最后的识记部分,按照第三遍中标出的重点程度进行识记(理解的记忆)。当然考前可以对考题进行适当的预测(文学部分,本人今年只有一道名词解释没有预测到)。
——古代汉语真题分析(只是一家之言,大家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分析)
(一)题目的典型性分析
说明:按出题文章活作者的典型性,即重要性,将题目分为三个档次,A为最典型,B为一般典型  C 非典型
2003年—2005年真题
名词解释(12题)
A:7   B:2   C:3
简答题(10题)
A:3   B:5   C:2
论述题(6题)
A:4   B:1   C:1
结论:从总体来看A:14   B:8   C:6 。依次递减,可见典型性强的知识点仍是考察的重点,尤其是名词解释和论述题,但B、C占的分量也不轻,是拉开分数的关键。
此外,按先秦散文、两汉赋、史记、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传奇来鉴别出题的典型性。
以2005年真题为例
武汉大学2005年综合知识试题(古代部分)
一、名解
1、 建安七子 A
2、 江西诗派 C
3、 元白诗派 B
4、 明清传奇 A
二、 简答
1、孟子散文的风格特征 B
2、 王粲的辞赋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B
3、 结合睢景臣的《高祖还乡》,分析元曲的主要风格特征 B
三、 赏析
李贺《雁门太守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B
四、 论述
柳永词在宋词发展史上的地位作用 A
(二)文学史各阶段出题分析
说明:将古代文学按时代分类,考察出题的偏向性
A:先秦  B:两汉  C:魏晋南北朝   D:唐   E:宋   F:元   G:明清
2003—2005年
从总体来看,A:4  B:6  C:3   D:4  E:3   F:4   G:4
从各题型分布来看:
名解(12题):A:2  B:2  C:2   D:2  E:1   F:0   G:3
简答(10题):A:2  B:3  C:1   D:0  E:0   F:4   G:0
论述(6题): A:0  B:1  C:0   D:2  E:2   F:0   G:1
结论:从总体上看,题量最多的是两汉,每年都有一道简答题,名解出题也多,其次是先秦、唐、元、明清四个时代,先秦的出题模式类似于两汉时期的,而唐宋关键则在论述题杀过那,元代每年至少一道简答题,以考察杂剧和散曲为主,明清则以名解为主。而魏晋南北朝集中在名解上。
(二)按考察知识点的类型分析
说明:名词解释考察的知识点有A:著作 B:流派  C:文体
简答和论述考察的知识点有 A:情节内容  B:思想内容  C:风格特征/艺术价值/影响   D:人物形象  E:文体比较
名解(12题):A:4  B:5  C:3
简答(10题):A:1  B:1  C:7   D:1  E:1  
论述(6题): A:0  B:5  C:5   D:0  (一题可能涉及两个考点)
这个我就不总结了,大家一眼就能看出复习重点在哪。
古代汉语真题分析总结1
—先秦:以名词解释和简答为主,典型性为名解的A和简答的B,简答侧重艺术风
格,重点为《诗经》、《楚辞》、重要诸子散文。
—两汉:题量较多,以名解和简答为主,但《史记》可能出论述题,建安七子及
曹氏父子的作品为重点,此外有汉赋以及汉乐府。
—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的题量较少,少量的名词解释和简答,其中包括南北朝
乐府、陶渊明
—唐:出题量较多,主要是名解和论述题,论述题的典型性较低,介于B和C之间
,尤其要注意一些中等典型的作家作品
—宋:只出过论述题,而且是04、05两年出的,题目较为典型,应予以重视,但
连出两年,重点可能不会再放在上面。
—元:出现的题目全是简答题,且每年必有一道,集中于散曲和杂剧,注意较为
出名的作家作品,题目灵活性搞,典型性一般,这一时期应予以重视。
—明清:这一时期虽题量较多,但多集中于名解,且出题的典型性较低,复习时
应注意。
古代汉语真题分析总结2
——出题基本是按照各朝代的代表性文学成就出题,如唐诗、宋词、元曲等,复
习时应注意。
——从00年到05年出题基本上没有重复的作家,仅有苏轼和《史记》重复过,复
习时应注意。
——考察的细节(如作家、作品)历年都没有超出参考书目的范围,故以参考书
为主,但注意一些宏观性问题,如元曲的特点、宋词的特点等
以上是本人复习古代汉语时根据历年真题时总结出来的经验,一家之言,目的是
提醒大家对真题的重视,因为分析真题可以给你很多提示,为你节省时间和找准
方向。这也是复习方法之一。
沙发
 楼主| 白色默示录 发表于 07-9-11 14:57:19 | 只看该作者
以上是一些复习的心得,最具体详细的内容在笔记上,因为都是手写的,所以无法发上来。但我还是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这分笔记
——菜单

A、文学部分笔记(古代+现代)
1、全面详细的笔记75张(约A4大,下同)(现代文学笔记占大部分)
2、浓缩识记的笔记58张(古代、现代文学可能考点的浓缩笔记,便于理解记忆)
3、记忆框架5张(记一词便可以反射一句)
4、考点评测5张(各考点的重要性)
B、传播学笔记
《传播学教程》
1、 浓缩识记的笔记22张
2、 考点评测1张
3、 记忆框架3张
4、 潜在考点2张

《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
5、 全面详细的笔记36张(以题目回答的方式做的笔记)
6、 浓缩识记的笔记15张
7、 考点评测4张
8、 记忆框架2张

由于当初买来的时候价格不菲,但总算物有所值。现在也只是转手而已
——价格(包括复印、邮寄费)
A类文学笔记……………………………………… 100元
B类传播学笔记…………………………………… 100元
(如果两样都要的话180元)
另外现在买的话还送法律基础的笔记和模拟卷两份。

如果有意向的话给我短信13685706515,或者加我qq 893856070(请注明笔记)
板凳
hnxh_zengxi 发表于 07-9-18 22:50:06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复习得这么认真 好敬佩啊 本科不是武大的吗?谢谢你给的珍贵的资料和心得
地板
7751681 发表于 07-9-21 16:57:56 | 只看该作者
兄弟辛苦你了!
顶起来
5#
happy9080 发表于 07-9-22 12:26:2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白色默示录 的帖子

我今年要考武汉大学传播,能和你联系吗?我的Q:452996975
6#
beyondbat 发表于 08-2-18 07:55:12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啊,很细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2-22 19:12 , Processed in 0.091401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