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8考研政治突破系列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1章(一支穿云箭天天学政治系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2008考研政治突破系列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支穿云箭)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非重点)
1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分析】 这是从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角度回答什么是哲学。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哲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又是一种意识形态。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为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提供根本准则和一般方法论。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
【分析】 恩格斯总结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指出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及有无同一性。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①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②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③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④也是人们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原理为哲学研究提供了一条基本的指导线索,也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个根本原则。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
【分析】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它们只能在哲学意义上,即在回答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上使用,而不能在别的意义上使用。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或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这是哲学的党性或党派性。
唯物主义是与唯心主义相对立的基本哲学派别,它主张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唯物主义坚持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来成分,唯物主义精神也就是科学精神。坚持唯物主义,必然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要把作为一般世界观的唯物主义与它在各个时代的具体形态区别开来,唯物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形态,即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其荒谬之处在于必然导致“唯我论”;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其荒谬之处在于以某种方式承认“宗教创世说”。唯心主义之所以长期存在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阶级根源和认识论根源。把人的认识过程中的某一特征、成分、方面加以夸大,使之绝对化,造成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分离,这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中的伟大变革
【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变革,①表现在研究对象上,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②表现在理论内容上,它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③表现在社会功能上,它把改造世界、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彻底解放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实现这一变革的关键是把实践引人哲学,以科学的实践观作为自己哲学的基础,贯穿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各个环节,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现这一变革的集中体现是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所发现的唯物史观是人类科学思想中的最伟大成果,它第一次使历史的研究成为科学,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认识工具。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和基本特征
【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新唯物主义”,它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从而把唯物主义提升到现代形态,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显著的特征,一是它的实践性,全面论证了实践在哲学中的基础地位,强调理论依赖并服务于实践,哲学的任务不只是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二是它的阶级性,公开申明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在此基础上,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成为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是指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根据,以揭示事物的规律为己任,通过概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成果,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集中体现为它的批判精神,它用唯物辩证法观察事物,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反对把客观世界和人的认识绝对化、凝固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四点)
【分析】 掌握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我们理解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第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认识社会提供了辩证法的原则,我们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认识社会。第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四,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能够提高人们对社会发展、社会管理规律的认识和运用能力。我们既要反对那种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自然、社会、思维等领域提供一个万能公式的“哲学万能论”,也要反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失去价值的“哲学无用论”。当今社会变化越来越快,社会互动越来越频繁,社会生活越来越复杂,更要求人们具有越来越高的社会认知能力、社会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做好一切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
【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决定它必然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开放的、不断发展的创造性科学,是现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技术是相互促进的,现代科技革命突飞猛进,既是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机遇,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挑战,认真研究和概括当代科技革命的成就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则是推动现代科技革命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同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比较和斗争中发展起来的。现代西方哲学有两大思潮,即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科学主义思潮推崇科学知识,主张哲学仿效自然科学,放弃或排斥形而上学(世界观)的研究,致力于对科学知识的综合或逻辑语言分析,把哲学变成对科学进行分析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人本主义思潮则反对科学和理性,认为科学不能回答人的价值问题,主张哲学应抛弃对外界的认识而回到人的存在本身,回到自我,注重对人的内心世界的非理性的发掘,重建“现代性”崩溃后人类的精神价值,强调人的存在的本体论,具有非理性主义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反对极端的科学主义也反对抽象的人本主义;既强调世界的客观性和规律性又充分肯定人的主体地位,重视人本身的发展和要求;反对科学主义但重视科学精神,反对抽象人本主义但重视人文精神,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
【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与时代特征和各国实际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及中国哲学的优秀传统相结合,使之具有中国的作风、气派,以中华民族的风格和形式表现出来并获得发展,为中国人民所掌握,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这一伟大实践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武器。邓小平理论在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深化了对①共产党执政规律、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战略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 本帖最后由 一支穿云箭1984 于 2007-9-13 02:26 PM 编辑 ]
沙发
wangshuo1688 发表于 07-9-13 14:29:12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好东西当然要支持
板凳
忘记 发表于 07-9-13 14:46:46 | 只看该作者
您真的用心了
地板
露露宝贝 发表于 07-9-13 14:59:40 | 只看该作者
lz辛苦了
5#
heihei0302 发表于 07-9-13 15:05:32 | 只看该作者
[s:5] xiexie
6#
一下下 发表于 07-9-13 15:11:03 | 只看该作者
好贴,看看~
7#
cannonone 发表于 07-9-13 15:48: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是道德 !
8#
viv 发表于 07-9-13 15:49:53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辛苦了,谢谢!
9#
单单一一 发表于 07-9-13 15:52:39 | 只看该作者
看看~

XIEXIE楼主啦
10#
gongxue1954 发表于 07-9-13 15:54:03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好东西当然要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2-27 13:16 , Processed in 0.097324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