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术资料] 非精神分析人士对心理防御机制的看法及对心理防御机制的实证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angelwxz 发表于 07-9-23 21:24: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心理防御机制如弗洛伊德其他理论一样,既受到广泛的推崇,也遭到强烈的反对和批评。在科学界,即使同情支持弗洛伊德的人,长久以来也难以将它纳入科学的知识范畴,因为它难以进行实证研究。整个现代自然科学,从根本的方法论上来讲就是一种实验科学或叫实证科学。它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可重复性。心理防御机制是关于人的潜意识动力机制的规律的说明,在不能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和重复的情况下,科学界只好采取了一种矛盾的做法,即一方面不排除精神分析理论和技术的传播和应用,另一方面却也不将其迎入正式的科学的殿堂。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4版《精神病学》第十八章心理治疗介绍精神分析治疗时的一段话代表了这种态度:
“经典精神分析是在19世纪由弗洛伊德(S. Freud )创立的,其特征是对于人的潜意识和人格发展,提出了内容十分丰富、复杂的一套心理动力学说。由于缺乏实证研究的可能性,精神分析学说到今天还未能成为公认的科学理论。但尽管如此,它仍然是心理治疗领域里最重要的一个流派,无论是心理治疗的理论还是技术,都深深地受其影响。[6]”
4.2 尽管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科学技术取得一系列惊人的成就,关于人脑、意识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对于大多数所谓功能性精神障碍还不能找到明确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所以,对各种精神障碍的分类,无论是中国的标准还是美国的或国际的标准,只能是建立在描述症状的基础之上。
美国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Ⅲ)(1980)”,我的理解并非是排斥精神分析,因为它仅是一种诊断标准,将各种精神障碍分类描述它的症状,以为医师诊断的根据,这是它的目的。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技术是另外的事情。也就是说,非精神分析人士是将心理防御机制作为一种对刺激的“反应”来讨论的。而精神分析家是从精神分析理论来谈的。坚持心理防御机制是潜意识的,显示出精神分析理论的特点和特性。扩大开来谈反应,当然可以将心理防御机制扩展到意识层次。
那么为什么从DSM-Ⅲ-R到DSM-Ⅳ又将“心理防御机制”收入“供进一步研究之用的分类组群与轴向”之下的“防御功能量表”中呢[5]?这原因,我想:第一、心理防御机制虽然仍不能被完全实证,但已有足够的证据证实它确实是一种存在。第二、作为一种对精神症状进行描述的标准,不同心理防御机制的应用,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正是一种症状,借此可以帮助医生诊断。
4.3 再说到关于心理防御机制乃至整个精神分析理论的实证研究。弗洛伊德受过严格的自然科学训练。他有着深厚物理学、生物学、医学的科学背景[7]。
达尔文的进化论对精神分析学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弗洛伊德相信人属于动物界的一员,人的心理和行为自然受其动物本能所制约。进化的观点,启发他将人的心理(无论是种族的还是个体的),看作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而来的。他接受其老师布吕克的观点,认为在生命系统中,化学、物理的定律同样适用。医学背景使他重视并且擅长对精神疾病症状的观察,以及对发病机理的研究。
他多次表示,精神分析是在大量的、认真严肃的观察基础上,通过推理而提出的。虽然当时的科学实验水平无法对其进行实证,但弗洛伊德坚信心理现象有其生理、神经基础,因而未来科学的实证研究将会证实精神分析的发现。
4.4 决定对心理防御机制等复杂心理现象能否进行实证研究的关键问题有两点:一是实验工具的发明和进步,二是方法上的突破。
目前,有以下4种自然科学方法或手段应用于心理学的实证研究中:内省测量法与行为测量法。意识的多导生理记录法。测定事件相关电位法。神经影像学,主要是正电子断层扫描术(PET)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的方法。
最近二三十年来,有关认知和情绪的脑神经基础,以及意识、情绪产生和加工的机制研究,成为脑与意识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的重视。已经陆续取得一大批有价值的成果。
比如,有许多临床的观察和正规的实验表明“压抑作用”的存在。“状态依赖记忆”实验证明,人们在一定心境下获得的记忆后来只有在同样的心境状态中才是可唤起的,否则就不可能回忆那些记忆[8]。
有试验证明我们对别人的印象受潜意识中自我感觉的投射、转移的影响。这种过程是自动而不是意识控制下的。
  阈下知觉启动研究发现当呈现的刺激没有被被试有意识地知觉到,但却影响到随后的相关刺激的加工。从而证明阈下知觉是一种无意识知觉[9]。这也证明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发生在潜意识层次。
“今天,我们的当代脑科学研究表明,并非心智的全部活动都与意识有关,在大脑神经活动中存在着大量意识不到的心智活动。现已查明的具有无意识的心智过程包括内隐认知、长时记忆、自动过程、遗忘过程、无注意的刺激、程序记忆(技能获得)、语义记忆、阈下加工、内隐学习和记忆、记忆中的想象、习惯推理、熟睡状态和熟悉感等[10]。”这些无意识心理过程中,有的正是自我心理防御机制的工作过程。
4.5 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时,主要是通过大量的、严肃认真的临床观察和临床试验,又经过他缜密的科学推理而提出。一些人指责精神分析是臆想的产物,其实科学推理正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离开推理科学将无法进步。许多科学知识都是先推理提出,又经过后来的实验验证的。
“如‘原子’完全是道尔顿的推理所得,尽管现在我们能够通过电子显微技术来观察原子的结构。冥王星的存在是在其他可见外层星体的轨道的摄动(pertubation )推论出来的。久远的地质年代是从化石和暴露在外的岩石层以及CN的衰变中推理而来的。[11]”精神分析也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截止到目前的科学研究,基本可以确定关于心理防御机制的神经生理基础是存在的。
4.6 唐付民认为“潜意识”机理是这样的:
“前面曾提到意识分为“显意识”和“潜意识”。如果说网状脑干和弥散丘脑(非特异传入纤维)向皮质中广泛(大面积)输入能量(相对恒定的α波),引起皮质中神经胶质细胞集体或“意识功能体”的大范围(同步)兴奋,是形成“显意识”的生理(物质)机制(原理)。那么,我认为“潜意识”的形成机理是机体(人脑或“意识功能体”)处于非“显意识”条件——如睡眠时,负责感觉信息载体的神经组织和器官,如感受器与丘脑特异传入纤维在皮质(“意识功能体”)中输入(释放)了能量(动作电位或电磁波或电磁场),致使“意识功能体”(皮质胶质神经细胞集体)进入兴奋(活动)状态。由于负责(感觉)信息载体的特异传入神经在皮质中释放的能量不是大面积的,而是“点对点”式的,并且以传入感觉信息的形式,即以有差异或不断变化的频率与波幅进行的,或带着信息或感觉进入的。因此,它能进入并激活“意识功能体(限小范围的皮质神经胶质细胞集体)”,出现有“信息(感觉)”的“意识状态”,但这种“意识状态”是不清醒(苏醒)的,或不受“显意识”支配、调控的。因而是“潜意识”的或“睡眠式”的。[12]”
作为人的自动心理保护功能的自我防御机制,它的基础 —— 人的精神特性的潜意识,已经被科学所实证。这正是弗洛伊德所希望看到的结果。它雄辩地证明了一位科学巨匠所具有的严谨的科学态度、他进行的临床观察和试验的艰苦,以及超人的科学洞察力和前瞻眼光。
实证科学是一门可以自己纠错的科学,正是在这一点上,显示出它的客观性。对于精神分析,在开始,它不是不友好,而是力不能及。今天,心理学、精神病学不再拒绝精神分析,它也不应该再拒绝了。它已经、也必须从正面承认精神分析的科学地位。我想,正是这样的理由,所以前面引用的第4版《精神病学》中评论精神分析的一段话,在最新的《精神病学》(第5版中)删除了。同时,将第4版中介绍精神分析的10行文字扩展为第5版的30行。这又一次证明了弗洛伊德的预言:精神病学如果没有没有关于精神生活的潜意识历程的知识,就不能算是有科学的基础[4]。
   当然,今天的精神分析必然要适应当今的社会现实,它的理论和技术都应该不断地向前发展。尤其是作为一种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的精神分析,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应该具有不同的文化和人文特色。
沙发
qinjialang 发表于 07-10-15 13:04:59 | 只看该作者
顶顶,同意。。。
板凳
zhanghongyan66 发表于 07-10-16 14:43:1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都从哪儿找的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0-1 00:59 , Processed in 0.108595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