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汉大学法制史笔记打印的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0520055 发表于 07-9-26 15:14: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专题一、先秦时期的法律

一、夏商的法制

       1、“禹刑”不是指一部成文法典

       2、夏朝就有“不孝”、“不用命”、“不恭”等固定的罪名

       3、奴隶制五刑最早源于“有苗氏”,夏朝在“五虐之刑”基础上进行修改,形成了墨、劓、刖、宫、大辟五种刑罚

       4、神权法思想是商朝法制的重要指导思想

       5、司寇是商王之下的最高司法官员

二、西周法制

       1、以德配天、明德慎罚

       2、出礼入刑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3、刑法原则

       (1)因时因地制宜

       (2)区分犯罪的故意和过失、惯犯和偶犯

       “眚”指过失。

       (3)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

       (4)宽严适中,罪疑从赦

       4、质剂、傅别

       买卖契约称为“质剂”;借贷契约称为“傅别”。

       5、六礼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6、七出三不去

       七出: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多言、窃盗

       三不去:有所娶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

       7、宗法继承

       宗法继承以宗祧继承为核心,财产继承附属于宗祧继承,采取嫡长子继承制

       8、司寇

       中央最高司法长官

       9、五听

       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

       10、三刺

       “刺”是讯问的意思。“以三刺断庶民狱讼之中,一曰讯群臣,二曰讯群吏,三曰讯万民。”即判决前要征求公卿百官及百姓的意见,以决定施用适当的刑罚。

       11、圜土

       监狱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制

       1、春秋时期的成文法运动

       (1)郑铸造刑书

       公元前536年(昭公六年),郑国子产“铸刑鼎”,最早公布成文法;此举遭到晋国大夫叔向的抨击。

       (2)晋铸刑鼎

       公元前513年,晋国大夫赵鞅、荀寅将该国法典铸在铁鼎上,公布于众。此举遭到孔子反对。

       (3)邓析竹刑

       公元前501年,郑国大夫邓析制定了一部刑法,书写在竹简上,名为“竹刑”。

       2、战国时期诸侯各国的变法改革运动

       (1)《法经》

       公元前5世纪,魏文侯作用李悝为相,实行变法改革,李悝制定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的法典——《法经》。《法经》共有六篇:《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其中《具法》相当于现代刑法典的总则部分,其余五篇相当于分则部分。

       (2)商鞅变法

       公元前359年、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变法改革。第一次变革的内容:实行连坐制;奖励告奸;奖励农业生产;奖励军功。第二次变革的重点是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制度,主要内容:取消分封制,建立郡县制;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衡。

      

专题二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

一、秦汉时期的法律

(一)秦律的主要内容

       1、秦朝的法律形式

       (1)律

       (2)命令、制、诏

       (3)程

       (4)式

       (5)课

       (6)法律答问(司法解释)

       (7)廷行事(判案成例)

       2、主要罪名

       (1)盗窃罪

       (2)贼杀伤罪

       (3)诽谤罪

       (4)不敬皇帝罪

       (5)以古非今罪

       (6)非所宜言罪

       (7)妄言罪

       3、刑罚种类

       (1)生命刑

              绞、枭首、腰斩、车裂、弃市、具五刑、族

       (2)身体刑(肉刑)

              墨、劓、刖、宫、笞

       (3)劳役刑

              城旦、舂;鬼薪、白粲;司寇、作如司寇;罚作、复作。

       (4)财产刑

              赀、赎、没和收。

       (5)身份刑

              夺爵、废(撤职)

       (6)流放刑

              秦代叫“迁”

       (7)耻辱刑

              髡(剃去头发和鬓须的刑罚)、耐(只剃鬓须)

       4、刑罚原则

       (1)区分故意和过失

       端,故意;不端,过失。

       (2)区分有无犯罪意识

       (3)自首从轻

       (4)规定刑罚时效

       (5)共犯加重

       (6)合并论罪

(二)汉律的主要内容

       1、德主刑辅思想的确立

       2、汉律六十篇

       《九章律》九篇、《傍章律》十八篇、《越宫律》二十七篇、《朝律》六篇,合称汉律六十篇。

       九章律是在李悝《法经》六篇基础上,新增《户律》、《厩律》、《兴律》三篇而成。

       3、文景帝废肉刑

       4、刑罚原则

       (1)上请原则

       即某些官僚贵族犯罪后,一般司法机关不得擅自审理,须奏请皇帝,根据其与皇帝关系的远近亲疏、官职高低大小,决定刑罚的适用及减免。

       (2)恤刑原则

       (3)亲亲得相首匿原则

       法律允许某些亲属之间互相首谋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

(三)秦汉时期的司法

       1、廷尉

       中央的司法审判长官。职责:负责审理由皇帝下令审理的案件;审理地方移送的重大和疑难案件

       2、御史制度

       监察官吏

       3、公室告

       秦汉时期的告诉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当事人或其亲属直接向官府控告呈诉,称为告,类似现代诉讼中的自诉;另一种是政府官员代表国家对犯罪者提起纠举控诉,称为劾,相当于现代的公诉。

       其中“告”又分两种形式:一类是“公室告”,即控告非家庭成员间的盗窃、杀人、伤害等行为的案件;另一类系“非公室告”,指控告本家庭内部成员间某些行为的案件。后一类案件,司法机关不予受理;如当事人坚持控告,则告者有罪。

       4、春秋决狱

       就是用《春秋》中所体现的道德精神指导司法审判。

(四)秋冬行刑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

(一)主要法典

       1、魏新律

       (1)在法典体例上,把《汉律》中规定刑罚种类和刑法原则的“具律”改为“刑名”并置于全律之首。这是我国法典编纂史上的一次重大进步。

       (2)在内容上,调整了法典中与篇目不统一的内容,结构更合理

       (3)首次将“八议制度”明确写入法典

       2、晋律(又称“泰始律”)

       (1)将《魏律》的“刑名”分为“刑名”、“法例”两篇

       (2)内容上进一步纳礼入律,最突出表现是“五服制罪”

       (3)文字简约,法律概念进一步规范化

       《晋律》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惟一颁行全国的法典。

       3、《北魏律》和《北齐律》

       《北齐律》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立法成就最高、对后代封建法典影响最直接、最深远的一部法典。

       (1)在体例上,《北齐律》把“刑名”、“法例”合为一篇,称为“名例”,置于篇首。

       (2)内容上,归纳了“重罪十条”

(二)主要内容

       1、八议

              法律规定的以下八种人犯罪,一般司法机关无权审判,必须奏请皇帝裁决,由皇帝根据其身份及具体情况减免刑罚的制度。

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

       2、官当

       法律允许贵族官僚用官员和爵位抵当徒流罪的一项法律制度。

       3、重罪十条

       反逆、大逆、叛、降、恶逆、不道、不敬、不义、内乱

       4、服制定罪

       西晋定律第一次把“五服”制度纳入法典之中,作为判断是否构成犯罪及衡量罪行轻重的标准。

(三)刑罚变革与司法

1、1、流刑

2、废除宫刑

3、中央司法机关的沿革与变化

北齐,廷尉正式改名称为大理寺



三、隋唐时期的法律

(一)主要法典与法律形式

       1、开皇律

       (1)确定了封建刑律12篇的体例

       (2)正式确立了死、流、徒、仗、笞的封建五刑

       (3)首次设立了“十恶”条款

       2、永徽律疏(又称《唐律疏议》

       唐朝立法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封建制法律的典型代表

3、唐六典

       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行政法典

       4、法律形式

       (1)律

       (2)令

       (3)格

       (4)式

       5、中华法系

       (1)皇帝握有最高的立法和司法权

       (2)依礼制律,礼法合一

       (3)以刑为主,诸法合体

       (4)司法受行政影响大

(二)罪名与刑罚

       1、十恶

       隋《开皇律》首次改称“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2、七杀

谋杀;故杀(激情杀人);斗杀(斗殴中失手将人杀死);误杀;过失杀;戏杀;劫杀(因劫囚而杀人)

       3、六赃

              强盗、窃盗、枉法、不枉法、受所监临及坐赃

       4、保辜

              保辜是指行为人在殴伤人后,由官府检验伤之轻重,规定一定的观察期限,以确定行为人对被害人的死亡是否负有直接的责任。

       5、五刑

       苔、杖、徒、流、死

(三)刑法原则

       1、公罪与私罪

       2、自首与类推

       3、化外人犯罪(外国人犯罪)

(四)唐律的地位

       1、对中国法律的影响

       2、唐律对东亚各国封建律典的影响

(五)司法制度

       1、中央司法机构

        唐代: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三个主要司法机关,称为“三法司”。

       (1)大理寺是中央最高审判机关

       (2)刑部是中央司法行政机关

       (3)御史台是中央监察机关

       2、回避原则

              唐代回避制度称为“换推”。

       3、死刑三复奏

      

一、宋元时期的法律

(一)主要法典与法律形式

       1、《宋刑统》

       中国法制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法典

       2、编敕

       宋代在太祖之后编敕成为最主要、最经常的立法活动。

       3、元典章(《大元圣政国朝典章》的简称)

(二)民事法律

       1、契约

       2、禁婚规定

       (1)年龄的规定,即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

       (2)近亲属之间禁止结婚,法律禁止五服以内的亲属结婚,但对姑舅姨表兄弟姐妹结婚不在此限

       (3)禁止州县官在其任期内与部下、百姓通婚,违者必须离职

       3、绝户、立继和命继

       绝户指家中无男子继承。绝户家庭的财产继承有两种形式。凡是“夫亡而妻在”,立继从妻,称为“立继”。凡是“夫妻俱亡”,立继从其尊长亲属,称为“命继”。

       4、四等人

(三)刑罚变革与司法

       1、刑罚变革

       (1)折杖法

       (2)刺配

       (3)凌迟

       2、司法制度

       (1)审刑院

       宋太宗时设立,宋神宗地被裁撤

       (2)提点刑狱司

       中央在各路(宋代地方行政机关分为路、州(府)、县三级)的司法派出机构

       (3)翻异别勘

       又称翻异别推制度

二、明清时期的法律

(一)主要法典与法律形式

       1、明律

       (1)《大明律》

              在名例第一的前提下,分为吏、户、礼、兵、刑、工

       (2)《明大诰》

       主要特点:一是案件的主体是各级官员的犯罪行为,体现了朱元璋“重典治吏”的思想;二是用刑残酷、处罚加重,而且大多是法外用刑。

       (3)《大清律例》

       规定了定期修例制度,即“五年一小修,十年一大修”。

(二)罪名与刑罚

       1、罪名与刑名

       (1)奸党罪

       (2)充军刑

       2、“重其所重,轻其所轻”的刑罚原则

(三)民商事法律

       1、所有权

       2、债权

       3、婚姻与家庭

(四)司法制度

       1、三法司

       明代中央司法机关为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

       2、审判管辖

       3、廷杖制度

       4、厂卫制度

       5、会审制度

       (1)九卿园审

              大理寺卿、都察院左御史、通政使以及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

       (2)会官审录

       (3)朝审

       (4)大审

       (5)热审

       (6)秋审

      

                                                  

专题四:清末和民国时期的法律

一、清末时期的变法和修律

(一)预备立宪

       1、历史背景

       (1)传统封建统治的政治背景

       (2)国际背景

       (3)国内革命形势的变化

       (4)日本的参照和影响

       1905年,清朝派遣以载为首的“五大臣”出国,赴日本、欧洲“考察宪政”,史称“五大臣出洋”。1906年9月1日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宣布预备立宪”上谕。

       2、《钦定宪法大纲》

       由“宪政编查馆”编订、清政府于1908年8月27日颁布的一个宪法性文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宪法”字样的宪法文件。

       3、十九信条

       全称《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1911年11月3日公布。

       4、咨议局和资政院

       (1)咨议局

       清末预备立宪过程中清政府设立的地方咨询机构,于1909年开始在各省设立。

       (2)资政院

       是清朝政府在立宪过程中设立的中央咨询机构,于1910年设立。

(二)主要修律内容

       1、《大清现行刑律》

       1910年5月公布的过渡性刑法典。

       (1)改律名为“现行刑律”。

       (2)取消了旧律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名称而分的六律总目,除保留“名例”作为总则以外,将各条按其性质分隶三十门。

       (3)对律例条款进行局部调整、删节。

       (4)废除了一些残酷的刑罚方法,如删除了凌迟、枭首、戮尸、刺字等刑罚及缘坐制度;改笞杖刑为罚金、苦役,并停止刑讯;确立了以罚金、徒刑(由一年至三年,仍分五等)、流刑、遣刑、死刑等为主要内容的新的刑罚。

       (5)增加了一些新的罪名,如“妨害国交”、“妨害选举”、“私铸银圆”、“破坏交通”等

       2、《大清新刑律》

       1911年1月25日公布的一部专门刑法典,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刑法典。

       (1)抛弃了以往旧律“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明确地交涉及罪名与刑罚及其运用等专属刑法范畴的条文作为法典的惟一内容。

       (2)确立了新的刑罚体系。主刑和从刑,主刑包括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留、罚金;从刑包括剥夺公权和没收财产

       (3)体例结构上采用西方近代以来刑法总则、分则两编,下设各章、逐条罗列的方式。

       (4)大量采用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刑法原则和近、现代法学的通用术语。如采用罪行法定主义原则,删除了旧律中的比附制度;采取了近代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取消了“八议”制度。

       3、《大清民律草案》

       1911年9月,在修订法律馆的组织下,将松冈义正起草的民法典前三编与礼学馆起草的后两编合在一起,定名为《大清民律草案》,但是,还未等正式颁布,清朝就已灭亡。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

       4、《大清商律草案》

       清末商事立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03至1907年,主要商事立法由商部来完成,1903年清政府命令载振、袁世凯、伍廷芳等主持修订《商律》,先后制定并颁布《商人通例》、《公司律》、《公司注册试办章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破产律》等一系例商事法律法规。

       第二阶段的工作主要由修订法律馆来完成。1908年聘请日本法学家志田钾太郎负责起草《大清商律草案》,1911年农工商部起草了《改订大清商律草案》。

       5、诉讼法律和法院组织法

       (1)诉讼法律

       《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刑事诉讼律草案》、《民事诉讼律草案》。前者因各省反对成了废案。后两者还没有实行,清朝就灭亡了。

       (2)法院组织法

       1906年《大理院审判编制法》、1909年《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和1910年的《法院编制法》。

(三)清末修律的历史意义

       1、直接导致了中华法系的解体

       2、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3、客观上促进了西方近、现代法律思想、法律观念的引进和传播



二、民国时期的法律

(一)主要宪政法律

       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改革

       (1)《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①基本上采取了总统制共和政体

②实行三权分立

③采取一院制的议会制度

(2)《临时约法》

1912年3月8日参议院全案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主要内容:

①确定了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②一个主权独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③三权分立

④确定了人民的民主权利和义务

⑤确认了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

⑥确定了临时约法的最高效力和修改程序

临时约法的特点:一是规定了人民的民主权利;二是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以此来扩大参议院的权力与袁世凯抗衡,限制袁世凯独裁;规定了严格的修改程序,防止袁世凯擅自篡改。

2、北洋政府时期的宪政法律

(1)“天坛宪草”

(2)“袁记约法”

  ①取消责任内阁制,改行总统制

②赋予大总统以至高无上的权力

③取消国会制

    (3)“贿选宪法”

       国家体制是统一、民主国家;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国家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宪政法律

    (1)《训政纲领》

    1928年10月,国民党中央二届五中全会制定并通过了《训政纲领》

    (2)《训政时期约法》

    (3)“五五宪草”

    (4)《中华民国宪法》

       1946年12月通过,1947年1月1日公布,同年12月25日实施。

(二)其他立法

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法令

       2、《暂行新刑律》

       3、“六法体系”的结构

       宪法及其关系法、民法及其关系法、刑法及其关系法、刑事诉讼法及其关系法、民事诉讼法及其关系法、行政法及其关系法。《六法全书》也常常成为南京国民政府法律的代名词。

       4、刑事特别法

(三)司法制度

       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司法原则

       (1)司法独立原则

       (2)公开审判原则

       (3)废除封建司法中的陋习,实行新的刑罚制度的原则

       (4)实行辩护制度,推行律师制度

       (5)改良监狱,尊重人权原则

       2、北洋政府时期的司法体制

       (1)普通法院

       (2)平政院

       (3)特别法院

       (4)普通法院实行四级三审制

       (5)县知事兼理司法审判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司法体制

(1)   (1)   普通法院实行三级三审制

(2)特种刑事法庭和县司法处

专题五 罗马法

一、罗马法的产生和《十二表法》的制定

(一)罗马法的产生

    1、罗马法

    泛指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的总称。

    2、古罗马奴隶制国家和罗马法的产生

(二)《十二表法》的制定

    1、制定背景

    《十二表法》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结构与内容

    特点为诸法合体、私法为主,程序序法优于实体法

    3、历史地位

    罗马国家第一部成文法。



二、罗马法的渊源和分类

(一)渊源

    1、习惯法

    2、议会制定的法律

    3、元老院决议

    4、长官的告示

    5、皇帝敕令

    6、具有法律解答权的法学家的解答与著述

(二)分类

    1、根据法律调整的不同对象可划分为公法与私法

    2、依照法律的表现形式可划分为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3、根据罗马法的适用范围可划分为自然法、市民法和万民法

    4、根据立法方式不同可划分为市民法和长官法

    5、按照权利主体、客体和私权保护为内容可划分为人法、物法、诉讼法



三、罗马法的发展

(一)市民法与万民法两个体系的形成

    查士丁尼将两者统一起来

(二)法学家活动的加强

    普罗库尔学派和萨比努斯学派

    五大法学家:盖尤斯、伯比尼安、保罗、乌尔比安、莫迪斯蒂努斯

(三)《国法大全》的编纂

    《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律》。至公元12世纪统称为《国法大全》或《民法大全》。《国法大全》的问世,标志着罗马法已发展到最发达、最完备阶段。



四、罗马法的基本内容

(一)人法

    1、自然人(25岁的成年男子才享有完全行为能力)

    2、法人

    (1)必须具有物质基础;(2)社团要达到最低法定人数;(3)必须经过元老院的批准或皇帝的特许

    3、婚姻家庭法

    罗马法的婚姻有两种,即“有夫权婚姻”和“无夫权婚姻”。

(二)物法

    1、物权

    2、继承

    3、债

(三)诉讼法

    诉讼程序先后呈现三种不同形态:法定诉讼、程式诉讼、特别诉讼



五、罗马法的历史地位

(一)罗马法的复兴

(二)罗马法复兴的过程

    1、注释法学派与罗马法的复兴

    2、评论法学派与罗马法研究、适用的新发展

    3、罗马法复兴的意义

    (1)商品经济得到比较顺利的发展,市民等级的力量不断加强

    (2)形成了一个世俗的法学家阶层,改变了教会僧侣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

    (3)近代自然法学说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口号,其思想渊源正是罗马时代的自然法思想及自由人在私法关系上的地位平等原则

(三)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专题六 英美法系

一、英美法的历史沿革

(一)英国法的形成与发展

    1、英国封建法律体系的形成

    英国法的源头是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习惯法,后逐渐形成了普通法、衡平法、制定法三大法律渊源。

    普通法于12世纪前后发展起来;衡平法于15世纪形成;1215年的《大宪章》的制定法发展的重要进程。

    2、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法的变化

    (1)国会立法权得到强化,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制定法地位提高

    (2)内阁成为最高行政机关

    (3)普通法和衡平法在内容上得到充实

    3、现代英国法的发展

    (1)立法程序简化,委托立法大增

    (2)选举制进一步完善,基本确立了普通、秘密、平等、公开的选举制度。

    (3)社会立法和科技立法活动加强

    (4)欧盟法成为英国法的重要渊源

(二)美国法的形成和发展

    1、殖民地时期的美国法

    18世纪中期,英国普通法在北美殖民地取得了支配地位

    2、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法

    1830年后,《美国法释义》的问世以及各种美国法专著的出现,标志着美国法对英国法批判吸收并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3、南北战争后的美国法

    4、现代美国法

    (1)制定法大量增加,法律的系统化明显加强。1923年成立法学会。出版《法律重述》、《美国法律汇编》

    (2)由于以总统为首的行政机关权力的扩大,行政命令的作用和地位日益显著。

    (3)国家干预经济的立法大量颁布。



一、            一、            英美法的渊源

(一)英国法的渊源

    1、普通法

    2、衡平法

    3、制定法

(二)美国法的渊源

    1、制定法

    2、普通法

    3、衡平法



三、美国宪法

(一)宪法的制定

    1787年在费城召开了制宪会议,起草了《宪法》。1789年美国第一届联邦国会开幕,正式宣布联邦宪法生效。

(二)宪法的主要内容与修正案

    1、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

    由序言和7条本文组成。序言不是宪法的部分,在审判活动中不能被引用。

    2、宪法修正案

    宪法修正案是美国宪法规定的惟一正式改变宪法的形式。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关于公民权利的宪法前10条修正案、南北战争后关于废除奴隶制承认黑人选举权的修正案、20世纪以降关于扩大选举权、男女享受平等权利的修正案。



四、英美司法制度

(一)法院组织

    1、英国法院组织

    从层次上分为高级法院(分为上议院、枢密院司法委员会和最高法院)、低级法院;从审理案件的性质上分民事法院、刑事法院。其中上议院由大法官、前任大法官和法律贵族组成,是实际上的最高法院。最高法院名为“最高”,却并非民刑案件的最高审级,它包括上诉法院、高等法院、皇家刑事法院三个部分。

    2、美国双轨制的法院组织

    联邦法院组织系统和州法院组织系统。前者包括联邦最高法院、联邦上诉法院和联邦地区法院;州法院组织系统不统一。一般来说,州的最高法院称作州最高法院,正式的初审法院是地区法院,基层法院是治安法院。

(二)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权

    1803年“马里布诉麦迪逊”案确立的司法审查的宪法原则

(三)陪审制度

    陪审团裁决一般不允许上诉,但当法官认为陪审团的裁决存在重大错误时,可以加以撤销,重新组织陪审团审判。

(四)辩护制度

    1、对抗制

    2、英国的律师传统上分为两大类:出庭律师和事务律师



五、英美法系的形成与特点

(一)英美法系的形成

    19世纪形成

(二)英美法系的特点

    1、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

    2、以日尔曼法为历史渊源

    3、法官对法律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

    4、以归纳为主要推理方法

    5、不严格划分公法和私法

(三)美国法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1、美国法的特点

    (1)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

    (2)法律体系庞杂

    (3)封建因素较少。

    (4)浓厚的种族歧视色彩

2、2、美国法的历史地位

(1)创造了对宪法产生深刻影响的近代宪政思想和制度,制定了世界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资产阶级宪法的基本格局。

(2)创造了立法和司法的双轨制

(3)美国刑法率先创造了缓刑制度

(4)最早建立了反垄断法制



专题七 大陆法系

一、法国法、德国法和日本法的历史没革

    1、法国法律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1)封建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起始时间为公元843年法兰克查理曼王国的分裂至1798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爆发。分为三个阶段:公元9世纪至13世纪以习惯法为主时期、公元13世纪至16世纪习惯法成文化时期和公元16世纪王室立法成为主要的法律渊源时期。

    (2)资产阶级法律制度的建立

    拿破仑时期,法国制定了《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民事诉讼法典》、《刑事诉讼法典》五部重要法典,再加上宪法,构成了法国“六法”体系。

    (3)现代法国法的发展。

 2、德国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1)封建法制的形成与发展

    法律的分散性和法律渊源的多元化是德国法此阶段的最基本的特点。封建时代最著名的习惯法汇编是《萨克森法典》,大约编纂于1220年。

    (2)德意志帝国的建立与近代德国法律体系的形成

    (3)魏玛共和国时期法律的发展

    (4)法西斯专政时期德国法的蜕变

    (5)二战后德国法的变化

3、日本法律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1)封建法制的形成和发展

    645年的“大化革新”,废除了奴隶制,创建了唐朝法律为模式的日本封建法制制度。

    (2)近代日本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3)现代日本法的发展



二、宪法

(一)法国人权宣言与法国宪法

    1、1789年的《人权宣言》

    (1)天赋人权

    (2)人民主权、权力分立

    (3)提出资产阶级法制原则

    2、几部有代表性的宪法

    (1)1791年宪法

    (2)1785年宪法

    (3)二战后的两部宪法

(二)日本宪法

    1、明治宪法

    2、和平宪法

    1946年11月3日颁布,1947年5月3日正式实施。

    (1)天皇成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

    (2)实行三权分立与责任内阁制

    (3)规定放弃战争原则,仅保留自卫权

    (4)扩大了国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三、民法

(一)《法国民法典》

    1804年3月21日,《法国民法典》正式颁布实施

    确立了过失责任原则

(二)德国民法典

    1896年7月1日通过,1900年1月1日正式实施。



四、司法制度

(一)法国的司法制度

(二)德国的司法制度

(三)日本的司法制度



五、大陆法系的形成和特点

(一)大陆法系的形成

    渊源于古罗马法,经过11世纪至16世纪的罗马法复兴、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最后于19世纪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法系。大陆法系以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和1900年的《德国民法典》为代表形成了两个支系。

(二)大陆法系的特点

    1、从法律渊源传统来看,以制定法为主

    2、从法典编纂传统来看,采用系统的法典形式

3、从法律结构传统来看,基本结构是在公法和私法的基本上建立的

4、从运用法律的推理方法来看,大陆法系的法官通常采用的是演绎法

5、从诉讼程序传统来看,倾向于职权主义
沙发
yf_shao 发表于 07-10-20 23:52:24 | 只看该作者
顶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16 05:08 , Processed in 0.111947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