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1月3日 成都府南河工程获联合国人居奖
| 1998年11月3日,经多个国家的多个项目的角逐,有关专家评审团反复评审,成都市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获得了1998年度联合国人居奖。
人居奖是联合国为嘉奖在人类住区发展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集体、个人和项目而设定的全球最高奖。
据了解,环抱成都市的府河和南河由于年久失修,造成堤岸垮塌,河道淤塞,污染严重,洪水泛滥,老百姓称之为“腐烂河”,严重制约着成都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并危及岷江中下游沿岸数百万人的生活和健康,人民群众反映强烈。
1993年成都市委、市政府接受群众的建议,决定彻底整治府南河。先后历时五载,总投资27亿元,新建居民住宅近450万平方米,使府南河沿岸10万棚户区居民迁入新居,大大改善了他们的居住面积和环境。同时,在府南河上新建和改建桥梁18座,建成拦水坝5个、码头12个,疏浚河道16公里,河流行洪能力提高一倍,根除了市区水患。一批污染企业迁到城外工业区改造,截断了污染源;沿河埋设26公里排污干管,将原来直接排入河道的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截流集中输送污水厂,可净化城区水面850公顷。沿河开辟绿地400亩,滨河绿色环带点缀各具特色小景园,园中分布园林小品和雕塑,使城市面貌大为改观。此外,建成护河通道共41公里,使紧张的市内交通得以缓和。如今的府南河,已成为成都市民休闲散步的新景区。 |
1997年11月3日 京九铁路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 1997年11月3日上午,京九铁路国家验收委员会的4 1 名委员,郑重地在《京九铁路工程验收证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至此,世人瞩目的、已经试运营1 4 个月的京九铁路正式通过了国家验收。《验收证书》上赫然写着:“京九铁路设计、施工质量总评优良,是优质、快速、高效建设铁路的典范。”
跨越京、津、冀、鲁、豫、皖、鄂、赣、粤九省、市,正线全长2 5 5 3 公里的京九铁路,1 9 9 2 年1 1 月起由北向南分段陆续开工,1 9 9 5 年1 1 月提前在赣粤省界接轨,1 9 9 6 年4 月1 日实现全线工程临流,同年8 月铁道部组织全线初步验收,9 月1 日起交北京、济南、郑州、上海、南昌铁路局和广州铁(集团)公司临管运营。到今年8 月底止,一年来共输送旅客5 0 3 万人次,运输货物2 1 1 万吨,有的地段客运速度达到1 0 0 公里/小时,并经受了严冬盛夏和洪水的考验,保证了运输的安全畅通,发挥了社会经济效益。
国家验收委员会成员从1 0 月2 8 日至1 1 月1 日沿京九全线检查5 天,2 日开始在北京召开会议。验委会一致认为:京九铁路线路走向和总体布局合理,输送能力大,并预留了发展条件;各项技术标准选用适当,工程设计符合国家和铁道部有关新线建设的规定、规范和规程;采用的设备技术先进,系统完整,体现了90年代科技水平;组织管理和施工方法有所创新;保证工程质量的措施有力,效果明显,合格率1 0 0 %,优良率9 0 %以上,工程质量总体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建设速度快,投资控制好;设计、施工注意节地造地,环保工程符合国家环保批复的要求,竣工档案完整准确。整个工程符合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京九铁路设计、施工质量总评优良,是优质、快速、高效建设铁路的典范,同意正式验收。
1995年11月3日 支志明成为港澳地区首位中科院院士
| 1995年ll月3日,在中国科学院宣布的新一批院士中,香港大学化学系教授支志明,成为港澳地区首位当选者。而他37岁的年龄,在579位中科院院士中也是最年轻的。
1982年在香港大学获博士学位后,支志明便长期从事无机化学基础研究。在无机光化学、氧化反应及催化机理、生物无机化学等领域做出了系统性、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中国科学院去年颁发给他“国家自然科学奖”。
37岁的支志明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在香港读完小学、中学、大学。支志明现在专注的研究范畴是光化学、不对称合成材料科学。不对称合成材料科学的研究,对改善药品生产技术、降低成本十分重要,并且有助于一些新药的合成。这类化学研究在国际上颇受关注,竞争激烈。
支教授带领一些博士生和硕士生从事的研究,成绩喜人。他的学术成就在国际上已受到关注和肯定。1994年,他应邀参加了在东京举办的第30届无机配位化学研讨会,与哈佛大学、牛津大学、东京大学等著名教授同台发表了学术报告,受到好评。支志明还担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的咨询委员、北京理工大学顾问教授。
面对“九七”后香港即将回到祖国怀抱,支志明选择留在香港为祖国服务。为了认识和了解内地的社会情况、风土人情和思想观念,两年前他就开始与内地学术界接触,加深了解、互相学习。
这次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支志明感到高兴,认为这是对青年科学研究者最大的鼓励。
|
|
1992年11月3日 克林顿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
|
1997年5月,随夫君出访墨西哥。22年前,他们曾来此度蜜月。 | 1992年11月3日,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威廉·杰弗逊·克林顿在大选中击败现任总统、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乔治·布什,从而当选为美国第42任、第52届总统。克林顿是第一位二次大战后出生的美国总统,他的当选使民主党人夺回了已失去12年之久的总统宝座。
根据投票结果,克林顿在32个州和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获胜,赢得370张选举人票,远远超过当选总统所需要的270张票;布什在18个州获胜,仅赢得163张选举人票。而普选票的得票率则分别为:克林顿43%,布什38%,佩罗19%。
当天,克林顿在阿肯色州首府小石城说,他就任总统后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增长和向人民提供机会”。克林顿说,美国人民通过投票选择了“新的开端”。选民对他的支持是美国实行变革的一支“惊人的联合力量”。他表示他执政时将保持对“变革”作出的承诺。
克林顿1946年8月19日出生于美国南方阿肯色州的霍普镇。他从小家境清贫,出生前4个月,父亲因车祸去世,幼时一度靠经营小店的祖父母抚养。
克林顿就读中小学时就学习勤奋,成绩优异。他于1968年毕业于乔治城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并得到罗兹奖学金赴英国牛津大学进修2年。回国后,他又考入耶鲁大学并于1973年获法学学士学位。此后,他在阿肯色大学法学院任教并开业当律师。
1978年,32岁的克林顿当选为阿肯色州州长,成为当时美国最年轻的州长。1980年,他竞选州长连任失败,但在1982年他重新当选阿肯色州州长,连任至今。克林顿目前还是美国外交委员会和国际三边委员会成员。1991年10月3日,克林顿正式宣布竞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
在1992年的竞选中,他提出“振兴美国”的口号。在国内政策上,主张对富人增税,对中产阶级减税,对企业投资在税收上给予优惠;增加教育投资;推行保守的联邦政府开支政策等。在对外和防务政策上,他主张大幅裁减军队和军费开支,要求西方盟国承担更多的防务义务,同时强调美应在世界上担负起领导职责,反对孤立主义。
克林顿的妻子希拉里是他在耶鲁大学的同窗,家境富有。在这次竞选中,她是他有力的助手。他们育有一女。
| | 爱抚与支持 |
| | 与总统共挥手 |
| | 1996年11月,希拉里随夫连任而继续作总统夫人。 |
|
1989年11月3日 我国金石书画大师朱复戡逝世
| 1989年11月3日,我国杰出的金石书画大师朱复戡教授因病逝世,享年90岁。
朱复戡1900年生于浙江鄞县。幼年有神童之誉,7岁能作擘窠大字石鼓文,吴昌硕见之惊叹不已,称之为“小畏友”。16岁时作品选入扫叶山房出版的《全国名家印选》;18岁时,有正书局出版了他的字贴;23岁时,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的《静龛印集》,吴昌硕题扉页,罗振玉题书签。朱复戡博览群籍,学识渊博,金石书画、诗词古文、青铜古玉,无所不通,无所不精。著名书画篆刻家马公愚赞道:“朱君艺术,实千年来一人而已。”国画大师张大千评作:“能超越时流,开一代宗风者,惟朱君一人而已。”艺术大师刘海粟称他:“笔墨之间,渊然有思,醰然有味,神游三代,冥心于造化。”
晚年的朱复戡孜孜不倦,奋力创作,重点致力于商周青铜文化的研究。他将平生收集、研究的青铜图纹、铭文、拓片编成《商周艺文精华》。近年,他的大型彩色金石书画画册已经出版,他设计的“诚则灵”变音钟、“中华鼎”、“荣氏宝鼎”、“中华青铜九龙宝鼎”等仿古青铜器都已问世。
|
1987年11月3日 文学家梁实秋逝世
|
与程季淑婚前合影 | 1987年11月3日,我国著名文学家梁实秋先生因病在台湾逝世。
梁实秋先生生于北京,早年留学美国,回国以后曾在清华、北大等大学任教,并从事译著工作,是30年代初《新月》杂志的主将之一。1949年他赴台湾,担任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创立台湾英语教学中心和英语研究所。他对英国文学很有研究,著有《英国文学史》和《英国文学选》,他的散文也很有名,著有《雅舍小品》,由他主编的《远东英汉大辞典》,深受广大英语爱好者的欢迎。
梁实秋出身于旧官宦家庭,自小过惯贵族式生活,与低层饥寒禁绝。他的保守思想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他在30年代初与《左联》的激烈论争中,落了个“丧家狗”、“资本家的走狗”的恶名。到40年代,他改写散文小品,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他写的《雅舍小品》在港台已经再版了50多次。这本书奠定了他散文大家的地位。
梁实秋在晚年,曾移居美国,并取得长期居留证,但是他始终没有加入美国籍。爱国思乡的情怀,使他放弃了美国的“绿卡”,回到了台北安度晚年。此后,他写了不少怀念故乡的散文,以表达他对大陆的眷恋之情。
作为现代散文家,梁实秋沉稳、通达、幽默的性格,酿成了一种独特的文调,这种文调尤其切合中年人的心境。在艺术处理上,繁简、浓淡、文白、雅俗他都处理得很得体,颇具大家风度。
| | 梁实秋和父亲梁咸熙 |
| | 与程季淑在台北安东街寓所 |
| | 书斋读报 |
| | 85岁寿宴时与韩菁清 |
|
1987年11月3日 联合国向袁隆平颁发科学奖
| 1987年11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向中国专家袁隆平颁发了1987年科学奖,以表彰他在培育高产杂交水稻方面取得的卓越成果。
当年年57岁的袁隆平是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他长期从事杂交水稻培育工作,他领导的科研小组培育出一系列强优势的杂交水稻组合,并在农业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品种在美国、日本、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试种均取得良好的结果。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在颁奖仪式上发表讲话时指出,袁隆平的科研成果是继70年代初国际上培育半矮秆水稻之后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
1982年11月3日 茅以升获美国工程学会外国院士称号
| 1982年11月3日,中国著名桥梁专家、中国科协副主席茅以升,在美国“全国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年会上被授予该学会外国院士称号。
美国“全国工程学会”建立于1964年,是美国工程学方面最高级的学术机构,拥有1099名国内院士和97名外国院士。
86岁的茅以升教授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该学会外国院士称号的科学家。他于10月27日抵达美国,来出席该学会授予他这个称号的仪式。 |
1957年11月3日 苏联载狗的卫星二号上天
| 太空中的第一只动物刚做了6天英雄,便死于被抛弃的绝境中当苏联卫星传来的嘟嘟声已令美国人心烦意乱之际,载着一个名叫莱卡的狗的卫星二号于1957年11月3日又上了天。这是一个苏联人搞的令人意想不到的绝招。小狗身上绑接的一些仪器装置可以提供动物在外层空间能否生存的情报。
卫星二号重1120.29磅,是卫星一号的6倍,还装有比卫星一号更先进的测量宇宙射线、温度、压力等的仪器。
作为太空中的第一个生物的莱卡,卫星的加速度和失重虽然没有对它产生任何不良影响,但是,它仍然于6天后死亡了,死于不可返回式的苏联人造卫星内的氧气耗尽之时。
无论如何,这已足以让整个美国舆论大哗。一只狗在卫星二号上的出现,清楚地表明苏联人最终是要把一个人送到月球上去的。大多数美国人一直决心在荒凉的月球上击败苏联,他们已对美国在空间竞赛中的落后不能容忍了。《匹兹堡新闻报》有一条大字标题,恳求道:“艾克,发射卫星吧。”
果然,1个月后的12月6日,美国发射了他们的第一颗卫星,但却悲剧性地在发射时就爆炸了。
在人们的注视下,麻烦不断的美国海军先驱者导弹的第二节被安放在第一节上,先驱者导弹被架设在卡拉维拉尔导弹发射台上。12月6日,美国用这种火箭发射第一颗卫星。载有卫星的先驱者火箭起飞两秒后爆炸。幸好人造卫星没有损坏,并继续发出信号,美国舆论认为这次的失败是“不幸的耻辱”。接着在同月 16日,美国立刻发射了洲际导弹阿特拉斯号(此前苏联在8月26日已宣布洲际导弹试验成功,并宣称在尖端军事科技方面超越美国,而美国在6月2日发射的洲际导弹则以失败告终),多少挽回了一点面子。
1954年11月3日 西方现代美术巨匠马蒂斯逝世
| 1954年11月3日,马蒂斯逝世于长年居住的尼斯,享年85岁。
亨利·马蒂斯于1869年12月31日生于法国南部勒·卡多小镇。
马蒂斯先就学于学院派画家布格罗门下,因个人兴趣与老师所循的传统规律相左1892年转入象征主义画第一次在“国家美术联盟沙龙”公开展出,获得成功。两年后、初露头角的马蒂斯成家立业,妻子是个温顺而贤慧的女性,画家夙愿得偿,且在绘画间隙尝试雕塑的创作。
1896至1904年间是艺术家寻找新方向时期。马蒂斯内心萌动了革新意念,开始注视印象派、后印象派、新印象派的作品,欲从各种风格汲取营养。一段时间,他跑到街头、咖啡馆等地画了无数的画;毕沙罗、高更、凡·高、西涅克等画家的表现手法,使他进一步熟悉了色彩的特性,塞尚的技巧又促进他研究新的技法。1899年,马蒂斯的风景画、人物画、静物画已与昔日大相径庭,形体之简洁。色彩之鲜亮,让老师莫罗甚感惊讶。20世纪初,他好像被强烈色彩的表现力所唤醒。开始用夸张的色彩和奔放的笔触塑造形体,至1903年,带有明显”野兽派”特征的作品,便提前出现在他的笔下。这类作品乍看似乎草率粗放,事实上,在“乱涂”之中显示出画家的敏锐性和丰富的创造力:直接从颜料管挤出的色彩,本意已不是再现客观物象的视觉真实,它变成作画人追求内在情感及自我表现的手段,并在形式上探索一种新的受色彩运动制约的绘画空间。野兽派最终否定了西方各种传统形式和与之相关的审美习惯,实现了色彩的解放,能动地驱使造型艺术抽象化。马蒂斯也在对形式进行根本改革中,找到自己的路子。
遗憾的是野兽派仅盛行了3年。这期间反对者的咒骂声此起彼伏,马蒂斯也遭到强烈攻击,幸好有几个收藏家独具慧眼,大量购买他的作品,马蒂斯一时身价百倍。
1906年后,马蒂斯的艺术创作进入多产时期。他的个展在巴黎、纽约、莫斯科、伦敦、斯德哥尔摩、柏林等城市辗转展出。他也借机旅行欧洲、北非,巡礼各地艺术寻求新的灵感源泉。他成为当时国际画坛最活跃的画家之一。1914年起,马蒂斯年年到南方的尼斯港过冬,在一间用静的画室里完成了许多作品,室内的女人及静物是他最喜欢画的题材。画家乐此不疲、孜孜不倦研究着各种色调之间的关系,寻找造型上的新技巧,色彩艳丽却不浮华,笔触大胆但不狂野,野兽派时代的强烈原色画面,逐渐变成静谧和谐的画面,既蕴含睿智与诗意,又赏心悦目。马蒂斯由此获得“颜色与线条游戏家”的美誉。
20年代后,马蒂斯扩大了创作领域,他在雕塑、版画、壁画、插图方面的造诣同样展示出过人的才赋。30年代,他的艺术达到巅峰,他被同行推为本世纪最负盛名的美术巨匠。
为人谦虚、儒雅的马蒂斯,对人生的荣华富贵和画坛的名利都毫无野心,性格也与同时期画坛另一巨人毕加索迥然不同。二战期间,他俩都参加了反对德国法西斯的抵抗运动,并加入法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参加过进步活动,但马蒂斯在其艺术中并未有任何体现,没有把绘画作为一种武器。他笃信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美是赐给人快感”的理论,并在自传中这样阐述个人的毕生追求:“我所企望的艺术是一种平衡、纯粹与宁静的艺术,我避免触及令人苦恼或窒息的题材,艺术作品要像安乐椅一样,使人的心情获得安宁与慰藉。”
马蒂斯晚年一直受疾病折磨,但仍坚持剪纸艺术的创作,或卧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专心致志地从预先涂好颜色的纸张中剪出各种形象,作品依然充满大胆、完美和开朗乐观的精神,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野兽派时代他对形式美的热恋与执著。1907年野兽派经历了一场危机,面对伙伴们一个个背弃野兽派宗旨而去,马蒂斯反而坚定信念,并在尔后近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中恪守不渝,成为唯一终生保持野兽派画风的人。 |
|
1948年11月3日 陈布雷自杀
| 1948年11月3日,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长、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服过量安眠药自杀身亡,年58岁。
陈布雷是浙江慈溪人,1927年由蒋介石介绍加入国民党,从此长期随蒋左右,深得蒋的赏识信任。又历任浙江省教育厅长、国民党中宣部副部长、蒋介石侍从室第二处主任、国民政府总统府国策顾问等职。陈布雷在留下的遗书和致蒋介石的信中称:“今春以来,目睹耳闻,饱受刺激”,致使“衰老被惫,思想柘涩钝滞”,他表示自尽之举实出于心理狂忧之万不得已。
1943年11月3日 中美空军混合大队成立
| 1943年11月3日,中美空军混合大队正式宣告成立,并进驻桂林基地,开始作战。这支混合大队是6月由中美双方各选派人数对等的3个飞行大队组成。由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司令兼蒋介石空军参谋长陈纳德任队长,徐焕升任副队长。1943年3月10日,美国陆军航空队将驻华特谴队编为美国陆军第十四航空队,陈纳德晋升少将司令。陈纳德上任后,强烈要求罗斯福总统加强驻华空军力量,夺回中国战场的制空权,并伺机攻击日本本土。他在作战计划和指挥权等问题上与美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发生冲突。蒋介石对史迪威也多有不满,因此陈纳德得到蒋的支持。为使陈纳德脱离史迪威的指挥,蒋介石于7月12日致电罗斯福,要求将陈纳德提升为中国战区空军参谋长。罗斯福采取了折中的办法,同意让陈纳德担任中国空军(而不是中国战区)参谋长。
10月,中国空军第一、第三、第五大队与美国空军正式编组混合大队。该队正式成立后,与中国空军和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协同作战,集中袭击汉口、越南、广州、香港、台湾、新德、岳阳等地日军空军基地,轰炸扫射平汉、粤汉、津浦、陇海、同浦沿线的日军车辆及停泊在长江与沿海的船只,破坏日军运输线,并逐步取得华南、华中地区的制空权。1943年11月25日,陈纳德指挥美空军机队远征日军在台湾的机场,击落日战斗机15架,并把机场上的42架日机全部摧毁。 |
1937年11月3日 蒋介石不承认日本提出的停战七项要求
| 1937年11月3日,日本外相广田向德驻日大使狄克逊提交关于中日和平的七项条件:(1)内蒙 自治。(2)在华北建立非军事区,成立新的亲日政权。(3)扩大上海非军事区。(4)停止抗日。(5)共同反共。(6)减低日货关税。(7)尊重在华外侨权利。5日,由德驻华大使陶德曼向蒋介石传达上述7条。蒋表示:他不承认日本的要求。
陶德曼发给德国外交部的密电中说:遵照训令,我今日将日本的七项和平条件通知了蒋介石,他说假如日本不愿意恢复战前状态,他不能接受日本的任何要求。蒋还说:假如他同意那些要求,中国政府是会被舆论的浪潮冲倒的,中国会发生革命。假如中国政府倾倒了,唯一的结果就是共产党将会在中国占优势。这就意味着,日本不可能与中国议和,共产党是从来不投降的。蒋委员要求我对于今天采取的步骤严守秘密。
|
1935年11月3日 中共中央成立西北革命军委员会
| 193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 。任命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王稼祥、聂洪钧、林彪、徐海东、程子华、郭洪涛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为副主席;同时决定恢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番号,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原红一、三军团合编为第一军团,任命林彪为军团长,聂荣臻为政治委员,叶剑英为参谋长,王稼祥为政治部主任。
十五军团编入一方面军序列,任命徐海东为军团长,程子华为政治委员,周士第为参谋长,郭述申为政治部主任。
11月8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第二号命令,任命周恩来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主任,聂洪钧为副主任。
|
|
1935年11月3日 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
| 1935年11月3日,财政部颁布《法币政策实施法》及《兑换法币办法》,其中规定中央、中国、 交通3家银行发行的货币为法币,以图改变以往各家银行皆可呈准许发行货币的混乱局面,统一全面币制。财政部决定设立专门委员会,办理法币发行收换及保管准备金事宜,国内一切公私收付款项,概以法币为限,禁止白银流通。财政部还规定由中央、中国、交通3家银行无限制购售外汇。
此次币制改革,是在英国经济顾问李滋·罗斯协助下实行的。改革办法出台前夕,财政部长孔祥熙在上海召集金融界领袖会谈两小时,旋即公布改革方案。当日,上海市面投机活跃,物价狂涨。上海钱业公会特召集紧急执委会议论补救办法,决定所有现金银缴存中央银行,并发行纸币。
|
1918年11月3日 德国11月革命
| 第一次世界大战耗尽了德国的巨大财富,为了应付战争所需的庞大经费,它加强了对国内人民的残酷剥削,并采用军事统治的办法,强迫人民为它们的掠夺战争卖命。1918年秋季,西线的德军开始崩溃,战争的失败使德国国内尖锐矛盾激化了起来。
1918年10月底,德国海军司令部命令驻基尔舰队出海作战,遭水兵拒绝,许多水兵因之被捕。11月3日,基尔舰队的水兵为了反对出海作战的命令,并要求释放被捕的水兵,联合码头工人举行了游行示威,而且由游行示威很快发展成了武装的起义。
11月4日,基尔革命的水兵和工人组成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夺取了基尔的全部政权。汉堡、不来梅、来比锡、慕尼黑等地也纷纷起来响应了这次起义,组成了工兵苏维埃,也纷纷夺取了各地的政权。
11月9日,德国首都柏林的工人和士兵也爆发武装起义,占领了政府机关、邮电局和火车站,迫得德皇威廉二世不得不匆匆地逃往荷兰。1918年12月,全德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柏林召开,由于右派社会民主党人的背叛,政权重新落入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手里,使11月革命遭到了失败。 |
|
1908年11月3日 画家吴作人诞生
| 吴作人是现代最著名的中国画和油画大师,美术教育家。曾被徐悲鸿誉为“中国艺坛代表人之一”。他画的《齐白石像》、《知白守黑》被认为是不朽之作。
吴作人原籍安徽省泾县,1908年11月3日生于江苏省苏州市,祖父以善画名闻于苏州,自幼在苏州读书。1927年考入上海艺术大学,后转入上海南国艺术学院,并加入南国社,参加话剧演出、舞美设计和伴奏。1928年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在徐悲鸿工作室学画。同时得到徐悲鸿的赏识和教诲,1929年在徐的资助鼓励下赴欧深造。先以优异的素描成绩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西蒙教授工作室,后考入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受到该院院长、欧洲著名现实主义画家巴思天的严格训练,因成绩卓著,1931年获全院油画评比的金质奖章。
1935年应徐悲鸿之邀回国,任中央大学艺术系讲师、教授。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重庆组织青年画家成立战地写生团,到抗日前线开展美术活动。1943年赴甘肃、陕西、青海、西康等地旅行写生,并举办个人画展。
解放后担任过中央美术学院教务长、副院长和院长。1985年被法国政府和文化部授予文学艺术最高勋章。1988年又被比利时国王授予王冠级勋章。吴作人是中国画家中一人得到这两项荣誉的第一人。去世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1997年春病逝。
吴作人艺术创作熔古、今、中、西于一炉,中西绘画都有着深厚的功力。他的油画技法精湛,构图独特,手法简洁,表现力强,富有生活气息。作品既富有传统绘画特色,又有鲜明的中国艺术韵味和民族风格。他的中国画立意自然、含蓄,笔墨潇洒,善用比兴状物,风格凝练简洁、清明流畅,构图新颖,境界广阔,寓意深邃。
他的艺术形象造型准确、神态真切,有着高雅与平易的统一,及外柔内刚的个人风格。创作上主张美术面向人生,革新传统,张扬个性,创造意境。动物题材上40年代画犀牛和骆驼,50年代画熊猫,70年代画金鱼。他的书法流畅、厚重,兼有婀娜、浑厚之美。吴作人作品流入海外市场并不多,香港出售的主要是两类题材的国画作品,一类金鱼,另一类是熊猫,偶尔有油画。1989年9月出售的一幅油画《重庆》卖到12万港元,价格已很高,中国油画家作品在这个时期能卖到这个价格已属凤毛麟角。
国画作品1986年一幅《河西牧撤跃居10万大关,非常可观。他的金鱼题材作品是很受收藏家们欢迎的。1987年售价是4万港元,1989年是5万港元,1990年3月是6.05万港元,1990年11月是 6.6万港元,价格缓慢上升,1993年10月拍卖的《八金鱼图》为 20.7万,价格猛增4倍。可见吴作人金鱼图收藏价值。熊猫画价格在1990年为5万港元之上下,近几年未见出售。
1869年11月3日 安庆教案发生
| 1869年11月3日,安庆教案发生。在湖南反教揭贴的影响下,1869年10月,安庆府院考试场附近出现约期拆毁教堂的揭帖。11月3日,曾因低价强买民房改建教堂而为安庆民众所痛恨的英国教士密道生、卫养生,公然到府衙要求查办散发揭帖者,群众和文武考生愤起拦阻,并捣毁了英、法教士住所。密道生、卫养生避入府衙呼救,法国教士韩石贞连夜乘船逃走。此即“安庆教案”。事后,清政府在英、法驻华公使的要挟、恫吓之下,以指拨城内官地为教会堂基,赔偿损失4000元、惩办“肇事首犯”、申斥护教不力的安庆各级官员结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