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开大学中国思想史讲义2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水倾城 发表于 07-11-4 19:36: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八讲
中国的经世观念

一、内圣与外王
1、概念:
内圣:个体通过自身的修养达到的一种人格、心灵、伦理道德的境界。也即通过修养而具有高尚的品格。
外王:即在现实社会中做出一番有利于国家、人民的功业。
2、内圣与外王关系的发展
原始社会:内圣与外王密切结合在一起。
春秋:内圣与外王出现分离倾向。
管仲相桓公,霸诸候,一匡天下,民至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如其仁,如其仁
战国:内圣与外王分离,偏重于强调内圣。
管仲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宋明:内圣与外王形成尖锐的对立。只讲内圣,不讲外王。
程颐:凡学之道,正其心养其性而已矣
朱熹:人君之学与不学,所学正与不正,在乎方寸之间
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
颜元:吾读甲申列难录,至愧无半策匡时难,惟余一死以报君恩,未尝不凄然泣下也
3、永康(陈亮)、永嘉(叶适)事功学派:看重利,鄙视空谈心性。
朱熹:察于天理人欲之判……若于此处见得分明,自然不得流入世俗功利权谋里去……今自家一个身心不知安顿去处,而谈王说霸,将经世事业别作一个伎俩,商量讲求,不亦误乎?愿以愚言思之,绌去义利双行,王霸并用之说,而从事于惩忿窒欲,迁善改过之事,粹然以醇儒之道自律。自道德性命之说一兴.为士者耻言文章行义,而曰尽心知性;居官者耻言政事书判,而曰学道爱人.相蒙相欺,以尽费天下之实,则亦终于百事不理而已。
今世之儒士,自以为得正心诚意之学,皆风痹不知痛痒之人也。举一世安于君父之仇,而方低头拱手以谈性命,不知何者谓之性命乎
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矣
二、治人与治法
1、治人:使天下处于治平状态之人;治法:使天下处于治平状态之法。治人与内圣相联,治法与外王相联。
2、儒学发展两条线:第一,孔子、曾子、子思、孟子、宋明理学家;第二,荀子、董仲舒、欧阳修、叶适、陈亮、顾炎武等。
顾炎武:是故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所恒言,而今之君子罕言也。不习六艺之文,有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3、黄宗羲的启蒙思想:
A:君臣关系:共事关系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B、置相、学校
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其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天子临幸太学,宰相、六卿、谏议皆从之。祭酒南面讲学,天子亦就弟子之列。政有缺失,祭酒直言无讳。
三、经学与史学
1、王船山的哲学
A、以历史为依归,强调中,中,一切规律、法度、秩序均不可离开具体的事物去追求。
君子之道,尽夫器而已矣
无其器则无其道..洪荒无揖让之道,唐虞无吊伐之道,汉唐无今日之道,则今日无他年之道者多矣
B:觉察到历史与伦理的巨大矛盾,认为应当以历史总规律而非伦理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从而宣扬历史意识的史学应该代替宣扬伦理的经学而成为学术主流。
顺必然之势者,理也。理之自然者,天也。君子顺乎理而善因乎天,人固不可与天争久矣。
以一时利害言之,则病天下;通古今而计之,则利大而圣道以弘。天者,合往古来今而成纯者也…….时有未至,不能先焉。迨其气已动,则以不令之君臣,役难堪之百姓,而即其失也为其得,即其罪也为其功,诚有不可测者矣。
C:他并未建立起足以代替宋明理学的哲学体系,而是局限于理学的框架。
2、戴震从认识论的角度反理学
生平著述之大,以《孟子字义疏证》为第一
以六书九数等事尽我,犹误以轿夫为轿中人也
3、章学诚以历史学反理学
天人性命之学,不可以空言讲也..浙东之学,言性命必究于史,此其所以卓也。史学所以经世,固非空言著述也。且如六经,同出于孔子,先儒以其功莫大于《春秋》,正以切合当时人事耳。后之言著述者,舍今而信古,舍人事而言性天,则吾不得而知矣
第八讲
中国的智慧

一、血缘根基
中国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物质根源以农业为基础的石器时代延续时间长,氏族社会组织结构发展极为充分,血缘纽带极为牢固,且没有航海、游牧及其它因素的冲击。
二、实用理性
重视从长远的,系统的角度来客观地考察、思索和估量事物,而不重视眼下暂时的得失。
三、乐感文化
中国文化执着于现世,此生,在伦常日用中获得幸福与快乐,在人生快乐中求得超越。
四、通而同之
通过求同来发展壮大自己,具体方式就是以自己原有的一套来解释贯通会合外来异己的东西,在会通解释中吸收对方,模糊对方的界线而将其同化。
第九讲 洪秀全与太平天国思想
一、改造上帝的两面性
洪秀全给人皆兄弟的基督教博爱观念注入农民阶级平均主义和朴素的平等观;宗教狂热被充实了积压已久的农民革命欲求;宗教诫律仪式被改造成军队所必需的纪律。
但农民并有代表新的生产力,其思想只是中国传统以新的形式出现,具有浓厚的封建落后性。
二、砸烂孔子牌位的两面性
洪秀全砸烂孔子牌位,一度表现出极大的革命意义,但由于缺少新的经济基础,他不可能提出可代替孔孟思想的意识形态,而是一贯保留了封建伦理与各种传统观念。
三、冲击了四条极大绳索的两面性
太平天国运动对政权、夫权、族权、神权都有冲击,但这种冲击主要表现在战斗与军队中,而非在广大社会与和平环境中,而且是有限的和暂时的,并不能使整个社会从四条绳索中解脱出来。
四、《天朝田亩制度》及其两面性
《天朝田亩制度》一方面表现了农民反对剥削、要求平等的革命性,同时又具有平均主义、禁欲主义、宗教优先等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落后性质。
第十讲
康有为的大同空想

一、思想根源
中国近代的三次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太平天国的农业社会主义空想、康有为的资产阶级自由派改良主义的大同空想、孙中山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生主义空想。时代变动剧烈,新局面、旧事物让人感到困惑与怀疑。有关社会家国的重大问题摆在爱国的士大夫面前,使得他们不得不摆脱传统的治国平天下的一套,而去重新思考世界人生问题,寻求出路。
长夜坐,弥月不睡,恣意游思天上人间极苦极乐,俯读仰思,至十二月,所悟日深……根元气之混仑,推太平之宇宙
二、民主主义的客观内容
1、对封建社会的揭露与批判
大同书十部:入世界观众苦、去国界合大地、去形界保独立、去家界为天民、去产界公生业、去乱界治太平等。
康有为一方面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但同时把旧社会中各种实质不同的并列看待,俨然要超越阶级去普渡众生。其实是宣扬阶级调和的改良主义思想。
2、大同世界的经济基础
人之生而有欲,天之性哉..口之欲美饮食也,居之欲美宫室也,身之欲美衣服也..体之欲无疾病也……
大同世界建立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表现出新兴资产阶级对工业化资本主义的向往.这包含了社会必然发展的观点,反映了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故太平之世,无所尚,所最尚者工而已矣。太平之世,无所尊高,所尊高者,工之创新器而已矣。太平之世,工最贵,人之为工者亦最多,待工亦最厚。
由于时代所限,其描述具有直观、简单、非科学的特点,不能看到资本主义存在的问题,也不可能对其深入的批判。
3、大同世界的社会结构
其社会结构被描述为消灭阶级、废除家庭、没有任何天然、人为束缚的绝对自主的个人的自愿结合。但在反对纲常、要求解放妇女、个人时也流露出改良主义的一面;同时其思想中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道德观念与情感。悍妇制姑而绝粒,恶姑凌妇而丧命。童媳弱妇,死于悍姑,孤子幼女,死于继母。名为兄弟,而过于敌国,名为妇姑叔嫂,而怨于路人。
万国有人伦而族制莫如中国之盛,故中国人类最繁
4、大同世界的政治原则
大同无邦国,故无军法之重律;无君主,则无犯上作乱之悖事;无爵位,则无有恃威、怙力、强霸、利夺、钻营、佞谄之事;无私产,则无有田宅、工商、产业之讼;无名分,则无欺凌、压制、干犯、反攻之事。除此以外,然则尚有何讼,尚有何刑哉?大同世界的政府主要是作为一种社会的经济、文化管理机关,而不是具有强制、压迫性质的国家机器。但康认为这必须经过君主立宪阶段才可实现,因此体现出其改良主义的思想本质。
沙发
帝国使者 发表于 07-11-6 18:56:5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了 我印下来
板凳
yanshen0917 发表于 07-11-6 23:25:44 | 只看该作者
太好了,正想找这个呢,多谢了啊!
地板
xiaoxiandan 发表于 07-11-8 08:45:5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了[s:2] [s:2]
5#
千古之谜 发表于 07-12-7 14:07:24 | 只看该作者
刚刚在另一个帖子里还责问怎么没有下文呢
原来下文在这

多谢
6#
lovezhengfe 发表于 08-6-1 12:06:14 | 只看该作者
多谢楼主了,讲义太好了
7#
400 发表于 08-6-2 14:12:07 | 只看该作者
拜托,请求你接受我最郑重的感谢。你是乐于助人的好人。
8#
肖朝晖 发表于 09-3-10 01:25:16 | 只看该作者
多谢楼主了,讲义太好了
9#
xcf136 发表于 09-5-10 20:32:36 | 只看该作者
总结很全面,谢谢
10#
天堂笑世生 发表于 12-2-14 16:27:00 | 只看该作者
辛苦了,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17 03:42 , Processed in 0.094111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