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考研阅读理解高分秘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flora_zhiying 发表于 07-12-15 13:52: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忘我”与“真我”——阅读理解总则
堕肢体,黔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与其是尧而非桀也,
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庄子·大宗师》

万一山川大河都陷了,毕竟这理还在。
——朱熹《四书集注》

①、考研阅读理解有规律吗?
当然有规律。根据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有结果必有原因,有原因必有规律。只要把握住考研阅读理解考试中的规律,就可以拿到高分甚至满分。
任何东西都有规律,尤其是这种磨难了千万学子的研究生英语考试。你想想看,为什么这么多学子都在她面前栽了跟斗?这其中的原因说复杂也不复杂,说简单也简单,那就是缺乏正确的理论作指导。
“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我个人是很敬佩毛泽东的,因为他本身就是一种传奇、一种神话。干任何事情、包括人生都需要一种正确的理论来指导,考研也是如此,在思想上解决了问题之后,就是要了解考研阅读理解的文章选材、题问设计有什么规律性的东西,越是难度高的东西越有规律可循,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英语基础差的学子在考研英语中反而比那些英语基础好的学子考的分更高的原因。一旦你掌握了这些规律之后你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心灵的感觉就犹如佛光普照“悟道”了。
文章选材是表面的东西,近年的考研阅读理解选材偏重于科普及纯文艺的科研文章或小品文,一句话,以前那种三段式一眼就能够抓住文章中心思想的文章现在已经完全看不到了。而现在市面上许多参考资料还在拿这类短文配以大量超纲单词来愚弄芸芸考子,何其可怒?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真正的规律性隐藏于题问和题项的设置上,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才知乱花迷人眼”,多少学子倒在前进的山路上,这也正是本书要揭示的真理。

②、在阅读理解中把握“真我”
“真我”的意思很好理解,就是人的理性。因为人和动物区别的唯一标志就是理性,在考研中首先一定要把握住“真我”,因为这是考试的前提。真我既包括实际的英语知识,也包括从报刊、新闻、网络等渠道理解到的关于西方社会的背景资料,因为英语学到了一定程度,要想更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就必需了解西方社会的背景资料,更何况考研英语的所有短文都取自西方社会,有的主题本来就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如近几年考的“安乐死”、“人工智能”、“克隆”等话题,如果没有足够的背景知识的支持,要想完全理解短文的主题及所有细节是非常困难的。
阅读短文时的理性,或者说“真我”,表现在阅读短文的过程中对复杂长句及超纲单词的理解,亦即根据上下文及自我的英语背景知识进行推测判断。因为英语考试虽然是三个小时,但具体到阅读理解、具体到阅读理解的每一篇短文、每一个选项时间是非常紧迫的,由于考研阅读理解的短文长而复杂,所以对于单词词义的判断,尤其是复杂长句的理解要想迅速把握住主旨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在阅读短文的时候要充分发挥真我的积极能动性,心无旁鹜,这样才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效果。

③、什么是“忘我”?
道家有一句话“物我两忘”,用在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的考试中也有可取之处。“忘我”的意思不是要忘记我是谁而是要忘却“真我”,即在答题的过程中忘记自己的英语常识以及西方社会的背景知识,真正做到“心在题中,心不在我中”。
这也是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规律:理解短文的时候必需根据自己的英语常识和背景知识进行判断推测,但答题时却必须忘却这一切,天上地下唯文章的直接依据是真理。
也许也有些不好理解,我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题问:新闻自由的目的是什么?
选项A:为了监督执政党是否廉洁
选项B:为了更好的表达基层百姓的心声
选项C:促进精神文明的发展,建设民主政治
选项D:为了电脑商的利益
既使你凭自我的英语水平及背景知识已经完全看懂了全文,但遇到这种选择项的时候你的“真我”意识还是自觉不自觉的要跳出来影响你,因为选项一、选项二、选项三实在太有道理了。所以你就会斟酌再三,相比较而言觉得选项三的立意更高,所以就选择了她。
结果的答案令人大跌眼镜,答案是选项四“为了电脑商的利益”,因为这篇短文虽然也提到了民主与自由,但主旨却是利用新闻自由的强大舆论压力迫使政府采取措施打击电脑盗版,保护电脑商的利益。所以说,答案是从短文出的,而不是从“真我”出的,答案既不能多走一步,也不能少走一步,这也是更一个重要的考研原则。
具体的分析笔者会在后面完全剖析。

④、中道——“真我”与“忘我”的应试之道
“中道不是善恶之间的居中者,它本身就是善,就是真理。”对于考研英语阅读理解最重要的原则,或者说总纲就是要把握住“真我”与“忘我”的中道,将这一原则贯彻始终,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超越考试本身。同样的,在这个总则的指引下,了解阅读理解大大小小的规律性的东西,这样才能从质的方面产生飞跃,真正有信心也有能力在阅读理解的考试中拿到满分。
把握这样一个中道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在不恰当的时候运用不恰当的形式,比如说在通读全文的时候一定要根据主体的英语背景知识推断生词以及复杂长句的意思,而在作题的时候却一定要抛弃自己的常识完全以客体为主。当然技巧的运用也贯穿于作题的过程中,不过技巧就是规律性的再现,所以一定站在高屋建瓴的高度上把握“真我”与“忘我”的中道,这样既使没有得到满分,准确率也一定很高。——单纯凭技巧判断的结果很可能要么全对,要么错得惨不忍睹,毕竟考研不是赌博,没有任何人敢拿自己的青春赌博。

佛说:“自性本具自足;我法二空、一切唯识。”就是说凭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洞悉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的真谛,但是如果走向了两个极端,那么后果也是很可怕的。
一个极端是完全以“真我”覆盖一切导致的选项误区;另一个极端是完全“忘我”导致的阅读艰涩。相比较而言,也通过笔者对大量考生的采访,第一种情况在考生中是极为普遍的,人们很容易被自己的理性判断所控制,而英语试题组出题的目的本身就是利用无关选择项扰乱考生的正常思维,并人为设置种种陷阱,既使那些英语高手如果不能把握住这一原则,同样也可能马失前蹄,跌的头破血流。


二、先文后题还是先题后文——“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

①、阅读流程分类
对于英语阅读理解到底采用什么样的阅读流程更有效,这是许多考研学子十分关心的问题,大致说来,目前流行的阅读流程分为三类:
第一种:先看完全文再看题问和选择项,一气呵成
第二种:先看题问和选择项再看短文,看完短文后再做题。其实这种方法也分两种,一种是只看题问不看选择项,即大致看看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再看短文;另一种是将题问和所有选择项看完,再看短文。
第三种:先主题再题问后全文,就是说先看懂大短首位句或短文第一段,大致明了文章的主题,在明了主题的情况下再看题问和题项的大致设置,最后带着问题通读全文。

②、对三种阅读流程的比较和分析
任何方法都有利弊,选择的原则只是在权衡利弊之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上述三种方法也是如此,我们逐一来分析:
第一种先文后题法:优点是能够迅速明了全文的主题脉络,缺点是一旦遇到题问中不熟悉的判断不得不返回到短文中取寻找依据,费时费力,这种方法在笔者调查的成功考生中使用并不多见。
第二种先题后文法:其中的只看题问不看选项法优点是节约时间,而且不影响阅读速度,缺点是由于不看选项,对于细节题的把握没有预期,同样要返回短文查找;其中的全部看完题问和选项再看短文的优点是明了全文线索,有很好的语境预期,缺点就是太费时间,影响阅读速度。
第三种先主题后题再文法:优点是能够明了主题,能够迅速进入状态;缺点是有的文章不容易一下子抓住主题,尤其是段数很大的文章,这也是现在考研阅读理解选用的短文的趋势之一:就是段数越来越多,传统的三段式短文已经越来越少了。
可见世间永远没有完美的东西,除了至善至美的上帝。任何东西都是暇玉互现的,关键在于自己的把握。

③、选择你最称手的工具
笔者曾经采访过一个考取北京邮电大学的研究生,他英语考了75分,阅读理解38分,他用的却是现在大多数人不再用的“先文后题法”,据他自己说:明知道大家都认为这种方法有缺陷,可他从高中到大学一直就习惯了这种“笨办法”,反而觉得对这种方法特有感觉,准确率也挺高。
不过据笔者的调查,由于这种方法存在着巨大的缺陷,所以根据“时间最少利益最大化”的原则,笔者推荐还是不要使这种方法为好,除非自己习惯了这种方法,对这种方法情有独钟。
至于“先主题后题再短文”的方法,如前所述,现在考研的大多数短文都无法在第一段或是大段首尾句把握主题,所以很容易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太大收获。更何况这种方法作为“先文后题”和“先题后文”的一个中间者,本意是想避免这两种方法的缺点,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不仅没有避免缺点,反而失去了这两种方法的优点,所以笔者也认为不妥。
现在考生中应用最广泛的还是“先题后文法”,不过笔者推荐的是后一种方法,即完全看清题问以及所有选项之后,再带着问题看短文的方法。因为如果单单只看题问,很可能导致既没有了解全文的脉络,又耽搁了时间,更何况考研阅读理解的每一个选项都是经过出题者千锤百炼挑选出来的,本身就需要反复琢磨才可能选中唯一正确答案,所以还是先看懂所有题问和选项再看短文为好,这虽然表面上看慢了一些,但保险、经济、实效,这也是要想考研阅读理解拿到满分笔者必需要求的一项原则。
洛克说:“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任何方法都必需习惯,只有习惯才能使你更容易出状态、更能发挥自己的水平,所以一旦选择了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之后就必须完全以这种方法贯彻阅读理解练习的始终,这样才能万无一失,达到完美。
沙发
 楼主| flora_zhiying 发表于 07-12-15 14:29:17 | 只看该作者

收益匪浅!

与大家分享![s: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6 18:52 , Processed in 0.098517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