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笔记]政治学复习指南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sikeshu 发表于 06-1-3 23:34: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五章  国家的统治形式
1.什么是国家统治形式?其划分标准是什么?
国家统治形式就是国家的政体,即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用什么形式组成其实现阶级统治权力的国家政权机关,并且主要指用什么形式组成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具体地说国家统治形式的概念包括下述方面内容:第一,统治形式是指国家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主要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组织形式;第二,最高统治权是一个人行使还是集体化的国家机关行使;第三,最高统治权是集中在一个机关,还是由几个机关分工行使;第四,国家统治形式旨在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问题,协调和团结本阶级的力量以利于统治;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解决与被统治阶级的关系问题,即对被统治阶级进行更有效的统治。
    从政权组织的原则来说,政体也可以分为集权制、分权制和民主集中制。由此可见,表述国家统治形式的方法有两个:一是从组成政权机关的形式的角度来表述,这就是毛泽东对政体概念的阐述;从组成政权机关的原则的角度来表述,就是集中制与分权制。
    关于划分国家统治形式的标准,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思想家提出了不同的政体分类标准,现代西方政治学者还归纳出了一些分类原则。但这些标准都是脱离国家的本质和内容,仅从国家形式上入手,对于现代意义不大。因为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垄断时期,无论它们采取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在实质上并无多大区别。
    马克思主义划分国家统治形式的标准,就不只是从形式上,更主要是从实质上来划分,由于现代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的实质是民主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划分政权组织形式的标准是以民主来衡量的。具体来说,一是区分一个国家的统治是民主的,还是反民主的;二是区分这种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还是少数人的民主;三是区分这种民主是真实的民主,还是形式上的、虚伪的民主。依据这样的划分标准便可揭示出各种政体的真实性质,并且把不同形式的政体和同一形式下不同实质的政体明确区别开来。用这个标准,就能分清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共和制政体与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共和制政体有着本质的不同。
    2.剥削阶级国家的统治形式有哪几种类型?研究这一问题有何意义?
    剥削者类型国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国家采用的统治形式各种各样,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君主制;一类是共和制。第一类又包括若干具体形式。
    第一,君主制。君主制是最古老的,并曾经为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所普遍采用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帝、沙皇和苏丹等)为国家元首的政权组织形式,通常是君主独揽国家最高权力。按君主权限区分还可具体分为专制君主制和立宪君主制:专制君主制是君主独揽国家最高权力,面不受法律和其他任何国家机关限制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立宪君主制是资产阶级国家的一种统治形式,在这种政体下,作为国家元首的君主,其权力受到宪法和议会机关的某些限制,按君主地位和实际享有的权力的不同,又可分为二元君主制和议会君主制,前者的国家最高权力实际掌握在君主和君主的少数亲信手中,宪法由君主制定,议会只享有宪法赋予的某些职权,议会受制于君主。议会君主制是君主形式上作为最高国家权力的象征,而实际上最高国家权力控制在议会尹中,政府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
    第二,共和制。共和制是国家量高权力机关或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它是资产阶级国家所采取的较为普遍的政权组织形式。从总统、议会和政府三者关系上看,可以把资本主义国家的共和制分为议会制和总统制两种,此外还有一种个别国家实行的委员制。
    议会制是指由议会掌握国家最高权力、政府或内阁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并在法律上对议会负责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其特点;一是由普选产生的议会是国民的代议机构,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享有立法、组织与监督政府的权力;二是议会与政府的关系是以议会为基础;三是国家元首属虚位性质。
    总统制是指以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由总统直接领导政府,政府不对议会负责面对总统负责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其特点:一是总统定期由选举产生,在形式上对选民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二是总统既是国家的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执掌行政实权;三是政府与议会分立,政府成员不得兼任议员:四是执政党不一定同时是议会两院中的多数党。
    委员制是指国家的最高行政权力由一个委员会集体行使的制度。其特点是:委员会由议会产生,服从和执行议会的决定,并对议会负责;委员会集体掌管国家最高行政权力;委员会委员不得任议员。当今世界只有瑞士长期成功地实行着委员制。
    以上是剥削者类型国家的各种统治形式,研究这一问题主要有如下三点意义:
    第一,通过研究剥削者类型国家的统治形式,进而研究什么类型的国家要求什么样的统治形式,同一类型的国家为什么又采取不同的统治形式,从而揭示国体与政体之间的复杂的内在规律,即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这一基本规律。
    第二,研究剥削者类型国家的统治形式,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剥削阶级国家的实质及其统治方法和统治手段。
    第三,研究剥削者类型国家的统治形式,也可以为完善社会主义国家的统治形式提供借鉴。
   3.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形式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治理形式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没有进行具体的论述,但却从社会主义国家本质出发,提出了关于这个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则。
    第一,社会主义国家只能采用共和制的治理形式,而共和制的具体形式有赖于人民群众在革命实践中的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形式方面的一个基本观点。社会主义国家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国家,其本质是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采取与无产阶级专政相适应,适合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的治理形式。这种治理形式只能由广大人民群众在丰富的革命实践中来创造。历史上巴黎公社、苏维埃等无产阶级革命实践证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必须而且只能采取共和制的治理形式。当然这种共和制同资产阶级国家的共和制是完全不同的。
  第二,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国家的治理形式也必然各具特色,它决不可能是同一模式。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形式的又一基本观点。其原因包括三方面:一是各国的国情不同。各国的治理形式不仅在产生的时间上有先有后,而且必然会带有本民族的特点;二是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来确立本国的国家治理形式。实践证明,凡是行之有效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形式,都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社会主义国家的治理形式只有根植于本国国情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实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本质,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也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三是每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共和制具体采用什么样治理形式,只能由该国人民在本国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独立自主地决定。
    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形式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性质是社会主义民主,离开这一点,社会主义国家的治理形式就不能很好发挥作用;同时,每个社会主义国家不仅要向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学习,还需要借鉴历史上出现过的各种国家统治形式,在结合本国的实际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学习那些对本国有用的东西,在实践中不断地改革与完善社会主义国家的治理形式。
    4.简述作为无产阶级专政的治理形式,历史上的巴黎公社和苏维埃有何异同?
    巴黎公社是巴黎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人类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治理形式,虽然仅存72天,但其作为一种完全新型的“共和国”其原则是永存的。苏维埃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治理形式。它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同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巴黎公社的直接继续。二者在政权组织形式上有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
    巴黎公社与苏维埃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治理形式,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在治理形式上的一些基本原则也是相同的。如巴黎公社的代表和苏维埃的代表都是由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和随时可以撤换;巴黎公社和苏维埃都是行政与立法统一的机关等等。但是,巴黎公社所提出的原则,是以在资本主义发达条件下,社会主义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胜利的理论为前提所采取的治理形式,而苏维埃则是在资本主义不发达和帝国主义包围的条件下所采取的治理形式,这就决定了它与巴黎公社有着下述的不同点:
    第一,苏维埃政权是由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因而特别强调苏维埃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而巴黎公社基于当时没有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因而强调人民当家作主。
    第二,苏维埃政权没有实行废除常备军、代之以武装的人民。而是废除旧常备军,建立人民的武装部队。
    苏维埃的治理形式同巴黎公社的治理形式的区别是非本质的。这种区别是由国际、国内复杂的社会历史环境所决定的。
    5.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说它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治理形式?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宪法第2条有规定:“中华人于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量高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适宜的国家治理形式,是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同中国政权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并借鉴国际共运的经验创造出来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
    第一,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群众选举产生,并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第二,人民代表大会是对人民负责、受选民监督的政权机关,所以能更充分地反映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代表人民共同利益。
    第三,人民代表大会是立法与行政统一的政权组织。
    第四,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这虽然是一切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形式的特点,但它表现出更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民主主要表现在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工作程序、以及政治协商等方面;集中是指人民的一切权力都统一地、集中地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这是建立在真正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的高度民主基础上的真正民主集中制,高度集中是以高度的民主为基础的。
    第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强调公职人员的公仆地位,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官僚主义的实质,在于保证我国的政治制度正实行民主集中制和防止公职人员由人民的公仆变成新官吏,这是保证我们的国家机器不改变性质的战略性措施。
    第六,党的领导是正确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基本保证。体现了党在路线、方针、政策、组织路线、政治思想等方面真正保证实现民主集中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家治理形式:
    第一,我国的国体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它决定我国的政体必须是保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政体,而人民代表大制度能够有效地实现这一目的。首先,人民代表大会是全国民自身的组织,是由全国人民通过选举产生出来的各级人代表所组成。同时,人民有权时代表进行监督、有权撤换不称职的代表;其次,国家设立的机关是由全国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并且各级国家机关必须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接受其监督。这说明我国的各级机关属于人民,最后全国及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来决定的。它充分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同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完全相适应。
    第二,根据我国国情。建国初期我国经济根基比较落后,小农经济占绝对优势,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准和文化水平也较低,全国众多的人口原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面对这些实际情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实行县级以下的人大代表由直接选举产生,其余各级人大代表由间接选举产生,便能够最有效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充分实现。
    第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决定了建立人民民主专政之后,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广泛性。而人民代表大会的治理形式最能充分地体现这种广泛性。它可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
    第四,我国人民武装斗争,农村包围城市的夺取政权的方式决定了先建立起由干部组成的革命政府行使政权,然后建立代表机关,并逐步实现由代表机关转变为国家权力机关。
    第五,我国建立政权过程中,受苏维埃政权形式影响较大。我们的政权吸取了苏维埃政权的经验,并在我国革命发展的不同阶段上不断地总结根据地政权建设的经验基础上逐渐完善和发展起来的。
综上所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治理形式,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的,是结合我国经济、政治和人民政权建设的实践而确立起来的。是完全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政权治理形式。

[ 本帖最后由 清辉私语 于 2006-1-5 04:01 AM 编辑 ]
沙发
 楼主| sikeshu 发表于 06-1-3 23:38:28 | 只看该作者

政治学复习指南

第七章  国家机关
1.什么是国家机构?国家机构的形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国家机构是反映国家机关体系的总和,它包括全部中央和的方国家机关,是对全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总称。实际上是实现国家权力、执行国家智能、进行国家日常活动的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组织体系。它由各种不同的国家机关组成。这些机关各有自己的特定的功能和结构,并和其他机关形成一定的联系,共同组成一个实行国家统治的有机整体。主要包括:行政权力机关,或称立法机关;国家管理机关,或称国家行政机关;法院和检察机关,或称司法机关;武装力量,主要指军队和警察。马克思主义把国家机关看成是政治统治体系的核心,国家的本质和职能就是通过这架权力机器实现的。
国家机关是国家本质决定的,但是本质不同的国家,其国家机关的形式并不相同。造成国家机构形式不同的,有直接因素,也有其他一些非主要因素。所谓直接决定的因素有二:一是国家的职能;二是国家的统治形式。国家的职能主要决定着统治阶级设置什么样的国家机关。如:资产阶级国家,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由于国家的职能具有“共同事务管理委员会”的性质,因而国家的机关的设置并不庞大。帝国主义时期,国家职能明星强化,国家机构的形式也随之改变,国家机关不断加强和扩大。我国的国家机关设置也同样受国家职能的制约。建国初期,我国的对内对外职能主要是镇压剥削阶级的反抗和对付外来帝国主义的侵略,从国家机构的形式来看,特别侧重于专政机关的设置和健全。当国家职能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时,国家机构也增加了负责经济建设的国家机关,这些机关的地位也不断提高,国家职能对国家机关的设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家统治形式对国家机构也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它主要决定每个国家机关在整个国家机构中的地位。例如:君主制统治形式下,处于国家机构最高地位的是国家元首——君主;在资产阶级共和胡统治形式下,处于国家机构最高地位的通常是民选的议会,在实施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我国,处于国家机构最高地位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此外,造成国家机构不同形式的,还有若干非主要因素,诸如国家疆域的大小、人口多少及分布状况,民族关系、历史传统以及物质文化发展水平等,也对国家机构的形式产生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任何一种国家机构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直接受到国家职能和国家统治形式的制约,并随着国家职能和国家统治形式的变化而变化着。
2.社会主义国家和费奉主义国家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分别是什么?
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与资本主义国家是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这是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阶级本质所决定的。社会主义国家当家作主的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应该属于人民。因此国家机关的划分必须代表人民的利益,体现人民的意志,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这是革命导师从无产阶级政权建设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最能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最能代表人民共同利益的原则。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之间、国家机关的上下级之间、国家机关内部之间的关系都建立在民主集中制原则之上,即在充分听取群众、下级和地方的意见和要求的基础上,实行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的组织原则。这既不同于没有民主的官僚集中制,也不同于没有集中的无政府主义。它既有广泛的民主基础,又有高度的集中指导。它保证了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对国家机构的领导,保证了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贯彻实施。同时使社会主义的国家机构能够充分反映人民的意志,代表人民的利益,成为统一、高效、权威的有机整体。国家机构内部各个机关之间,也形成一种既有明确分工,又相互协调、相互支持的良好关系。
资本主义国家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是分权制衡原则。即为了满足各个阶级的要求把体现在国家机构中的国家权力分开,分别由不同的机关来掌握。而且国家各个权力机关的相互关系是互相牵制,彼此均衡,以防止某一权力机关的专横。资产阶级的分权原则,在资产阶级掌握国家统治权力后,不再具有与其他阶级分权性质,而是为了适应资产阶级国家机构愈益庞大、复杂,而要求更明确分工的需要。这种明确分工对提高整个国家机构的效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有其积极作用的。从这个角度看,对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建设也具有借鉴意义。同时,在协调和缓和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和利益冲突,防止资产阶级共和制政体蜕变为独裁专制政体方面,对资产阶级本身是有其进步作用的。但是,分权原则绝不是保护整个社会利益的超阶级的原则,它掩盖了国家的本质,掩盖了国家机构是实现阶级统治权的工具的实质。这些权力机关都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它决不可能成为保护各阶级利益的超阶级的工具。其实质只能是实现资产阶级统治权的工具。
3.资本主义国家元首制与社会主义国家元首制的特点是什么?
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都设立国家元首,但是两者的元首制是各有特点的。资本主义国家元首制多采用君主元首制和总统元首制。就君主元首制来说其特点有二:第一,国家元首是世袭的和终身的,如英国、瑞典、丹麦等。第二,国家元首根据君主权限的差别,又有实职元首和礼仪元首(或虚职元首)之分。就总统元首制来说,其特点有三:第一,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第二,国家元首多数有明确的任期,终身总统仅在少数国家存在;第三,总统元首制也有实职和虚职之分。总统兼行政首脑的为实职元首,总统不兼行政首脑的为虚职元首。除此之外,个别国家还采用集体元首制,如瑞士。
社会主义国家元首从属于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并且是国家权力机关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国家元首制有个人元首制和集体元首制之分。个人元首制是指国家元首是单一的国家首脑,但他们必须对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集体元首制是指集体行使国家元首的职权。我国就属于集体元首制,国家元首的职权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家主席共同行使。
4.社会主义国家立法机关与资产阶级立法机关有哪些区别?
社会主义田家的立法机关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人民行使统治权的全权机关,它与资产阶级立法机关有许多不同。
首先,社会主义国家立法机关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处于最高地位,拥有最高权力,它不受任何其他国家机关的牵制,更不允许其他国家机关与之相抗衡,而资产阶级立法机关是与行政、司法机关互相制衡的。
其次,社会主义国家立法机关较之资产阶级立法机关拥有更加广泛的权力,具体说来,它拥有三方面权力:一是立法权,社会主义国家立法机关不仅有制定、解释、修改、废止和补充普通法律的权力,而且还有制定和修改宪法以及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二是组织和监督其他最高国家机关的权力;第三,决定一切国家重大事务的权力。从上述三方面的权力来看,社会主义国家立法机关的权限要比资产阶级立法机关的权限广泛得多。
最后,社会主义国家立法机关同资产阶级立法机关的区别还表现在,前者设置了常设机构,如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务委员会就是立法机关的常设机构,它在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使最高权力机关所赋予的广泛职权。常设机构设立可以更加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国家立法机关的作用。
5.资产阶级司法独立的含义是什么?资产阶级为什么要奉行司法独立的原则?
资产阶级分权原则确立以来,资产阶级的司法机关逐渐脱离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形成为独立行使司法权的国家机关,司法机关一般指法院,但在有的国家也包括检察院。资产阶级司法机关奉行司法独立的原则,其主要内容有:
第一,司法机关自成系统,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其审判活动只服从法律,不受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或其他任何干涉。行政机关所辖司法部只拥有司法行政权,不得行使或干涉司法审判权。
第二,是每个法院的审判活动不受其他法院的干涉,即使上级法院也无权在下级法院正在进行具体审判时就施加干涉,如下级法院审理有误,上级法院也只能在其作出判决之后,依法定程序变更其判决。
第三,法官审判独立,即法官在审理案件中,不受各方面包括检察官起诉的影响,而独立行使审判权。法官须遵循“自由心证”和“无罪推定”的原则办。即法官要凭其良心行使职权,在没有获取充分证据之前,应从无罪方面考虑,只有在获取充分确凿的证据之后,才能作出有罪的判决。
司法独立原则是资产阶级分权原则在司法机关的具体化。本着这一原则,非司法机关,非按司法程序不得对任何人加以逮捕和审讯。因此贯彻司法独立原则可以防止君主对司法机关的控制,或者对司法活动的干涉。其目的在于保障公民尤其是资产阶级的人身自由和私有财产的安全。如不实行司法独立,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法官便有可能成为立法者,法官也就拥有了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和财产施行专断的权力。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也不妥,那将使法官成为行政统治者,他将拥有对公民实行压迫的专横的权力。因此,资产阶级奉行的司法独立的原则,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前,有利于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君主对司法机关的控制和对司法活动的干涉。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这一原则对维护公民特别是资产阶级的人身自由和私有财产的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因而资产阶级的司法独立的原则具有历史的进步性。当然,这一原则也有其明显的阶级局限性,它掩盖了资产阶级国家法院和法官的阶级本质,对劳动人民具有一定的欺骗性。
6.简述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各国家机关的相互关系。
社会主义国家的立法机关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人民行使统治权的全权机关,它一般设有常设委员会。社会主义国家立法机关在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处于国家最高权力的地位,它负有组织和监督其他国家机关的责任,而不受任何其他国家机关的牵制或制约,其他国家机关都必须对它负责,它只对人民负责。
社会主义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即中央人民政府,也叫管理机关,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它由量高权力机关产生并从属于最高权力机关。它的职权是执行最高权力机关的意志,并对最高权力机关负责。是直接实现和执行社会主义国家职能的工具,同时也具有组织经济和文化教育的职能,其地位在整个国家机构体系中十分重要。
社会主义国家司法机关是指依照法律规定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与法律监督权的机关。两者均由国家权力机关选举产生,并对其负责和报告工作。是整个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国家职能的重要工具。
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建立在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基础上,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各国家机关之间是一种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密切合作的关系。
板凳
 楼主| sikeshu 发表于 06-1-3 23:39:17 | 只看该作者

政治学复习指南

第八章  政  党
1.什么是政党?政党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这是这一章最基础的内容,学习和掌握这个问题能够更深刻地认识政党的本质、特征和作用。
政党是阶级组织,它代表一定阶级、阶层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有共同的政治主张(理论和纲领),采取共同的行动,是为夺取和巩固政权而联合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政治组织。
政党,作为特殊的政治历史现象,不是与国家同时产生的,它是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物。其原因如下:
第一,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为社会提供了先进的交通工具及通讯和宣传等手段,使其内部联系日益密切,使其阶级意识得以加强,从而为政党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和社会阶级基础。
第二,资产阶级在与封建专制的斗争过程中,极力推行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从而为政党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政治条件,政党制度与议会民主制度,选举制度共同构成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三大支柱。政党既是选举的组织者,又是议会的组成者。
第三,近代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近代社会科学和政治思想的发展为政党的产生创造了思想文化条件,为少数人提出政治主张,建立政党奠定了理论基础。
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除上述必备条件外,主要是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产物。
首先,无产阶级在支持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中,尤其是后来的实践逐渐认识到了自己被压迫、被统治的经济、政治地位,开始组织斗争团体,使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有了阶级基础。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基础。
总之,政党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当代政党主要是无产阶级政党和资产阶级政党两种类型。它们都是适应阶级斗争的需要,为了代表、实现和维护本阶级的根本利益而存在和发展的。
2.政党的特征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
所谓政党特征,就是政党区别于其它政治组织的基本标志和基本要素。政党的主要特征有:
第一,政党是特殊的政治历史现象。它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阶级斗争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的产物。它仅仅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相联系。并随着阶级、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第二,政党是阶级中一部分人组成的政治组织。组成政党的成员是本阶级中最有觉悟、最积极的分子,他们能够代表整个阶级的利益,统一整个阶级的意志,是本阶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政党是一个阶级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的最高代表。
第三,政党是有组织、有纪律的组织。政党的纪律严格与否是检验政党有无战斗力的重要标志。
第四,政党要有一定的政治纲领。政治纲领决定一个政党的政治目标,而政党间的差异也主要表现在政治纲领的不同。这是由政党所代表的阶级特点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中不同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
第五,政党和政权密不可分。政党只有掌握了国家政权才能实现其政治纲领。政党作为政治组织和其他社会团体的一个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它把掌握政权作为自己的首要目标。
政党的这五个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正是具备了这五个特征,政党才能和其他社会政治组织相区别。
政党是阶级组织,同阶级关系密不可分。研究政党的作用时,必须同阶级关系联系起来,必须用阶级观点分析政党的作用。阶级性是政党最本质的属性,它直接决定着政党作用的方向。在研究政党作用时,就着重研究政党同它本阶级群众的关系和代表本阶级利益所进行的主要活动。
第一,争取群众和教育群众。任何政党都是由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活跃分子组成的,都是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代表。因此,政党的首要作用就是争取本阶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包括争取更多的同盟者。群众是政党的基础,一个政党拥有群众的多少,是这个政党大小、强弱的重要标志。
性质不同的政党,争取群众的目的是不同的。资产阶级政党争取群众的目的在于争取选票和对它的政治纲领与政策的支持。无产阶级政党是为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服务的,它的阶级属性决定了它可以和必然得到广大劳动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对于无产阶级政党来说,最危险的莫过于脱离群众。
为了争取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政党还要对群众进行宣传和教育。各阶级政党的宣传都是有其政治目的的。资产阶级政党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本阶级的统治;无产阶级政党在掌握政权以后,是为了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信任、和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焕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机参加国家管理,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利。
第二,集中阶级意志。政治统治是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所进行的统治。政党是争取和实现政治统治的工具。其作用之一就是最大限度地集中它所代表的那个阶级的意志。即政党把本阶级内部分歧的意志统一起来,形成集中的阶级意志,其目的是维护和实现本阶级的根本利益。
在资产阶级国家,资产阶级政党的竞选实际上就是一种统一阶级意志的活动。一个政党能在多大程度上集中整个资产阶级的意志,要靠竞选来验证。获胜的政党就可以通过执掌政权,制定强制性政策把整个资产阶级的意志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
社会主义国家仍存在人民内部矛盾,为了顺利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无产阶级对国家的领导,就需要把人民的意志集中起来。无产阶级政党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的根本利益,在集中人民意志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就是集中人民意志的过程。
第三,掌握政权,行使国家权力。一方面政党本身是一定阶级为取得和巩固本阶级的政治统治而建立的;另一方面政党要把集中起来的阶级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就必须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制定政策的形式才能形成。所以政党的目的就是要掌握政权,行使国家权力。
资本主义国家政党掌握政权的方式,一是操纵国会,通过选举在议会中获多数席位,将本党的政纲通过议会制定为法律交由政府执行;二是以本党的成员出任政府官吏,组织政府。
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政党居于领导地位,除了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来指导国家机构的工作外,还为国家机构培养、考察和选拔干部,并输送到国家政府部门,以便更好地实理党的纲领和目标。
3,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区别有哪些?为什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它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有着根本性质的区别。
第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不同。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一部分,它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为资本主义私有制服务。各资产阶级政党在承认和维护私有制这一点上,其立场是共同的。而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建立在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是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的。
第二,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资产阶级的政党实质上从来都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为资产阶级的政治需要服务的。而在我国,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由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代表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代表它们各自所联系的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反映了人民的利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三,政党的只能不同。在资产阶级国家,资产阶级政党实际只能是集中资产阶级的整体意志,制订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纲领,一旦竞选成功则通过立法、行政和司法手段满足资产阶级的意愿,协调资产阶级内部的权力和利益分配关系,缓和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以实现资产阶级统治。在中国,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联合各民主党派,集中全国人民的意志,制订路线、方针和政策,并通过法律手段将其转化为各级政府和全体人民的行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共产党是指正党,通过政治纲领、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起核心作用;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第四,政党之间的关系不同。资产阶级政党制度是资产阶级各派政治力量相互争夺又相互妥协的产物。一旦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发生冲突,资产阶级的多党联合的政府就会垮台。在中国,各党之间是以共产党为领导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合作关系。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根本利益一致,有共同的理想。其联合是长期的,巩固的。
总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由我社会主义制度所决定的,它反映和代表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它完全适应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坚持这种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障。中国绝不能搞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那样的多党制。多党制的固有规律是党派林立、竞争激烈、社会动荡,政局不稳。主张在中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实质就是要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使人民的政权丧失,社会主义制度被颠覆,国家分裂,人民遭殃。这是中国人民决不会允许的。
4.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及其重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的一个创造。其主要特点是:
第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特别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不可动摇的政治基础。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根本前提,是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内在要求。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并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实行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这种领导是靠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民主协商来实现的。
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活动准则。共产党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通过法律程序把自己的主张变成国家意志。各民主党派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
第三,“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在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共事中,共产党既要对民主党派实行监督,又要接受民主党派的监督。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关系不仅要长期存在下去,而且彼此之间要肝胆相照,赤诚相待,一道经受考验,共同承担国家和民族盛衰兴亡的历史责任。
第四,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而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任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恰当地反映了人民当中各部分人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和具体利益的差别性的统一。
第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重要场所。在我国,县以上各级地方都设有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是各级人民政协基本组成部分,各民主党派可以通过人民政协就国家大致方针、地方重要事务、人民生活等重大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对共产党和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提出批评,还可以发挥它们对宪法、法律和法令实施状况的监督作用共产党则可以通过人民政协同各民主党派沟通思想,进行民主协商,加强对它们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优点和特点。坚持、完善这一制度,充分发挥其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坚持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为了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必须建立和健全民主的、科学的决策程序。因此,共产党需要经常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呼声,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批评和建议,对决策进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吸收民主党派成员参加政权机关,参加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能使各民主党派所联系的那些阶层和群众更多地被吸收到国家政治生活中来,积极参政议政,及时反映各方面的意见、要求、批评和建议。这就会进一步加强共产党与广大群众的联系,保证其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从而有利于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社会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我国的各民主党派及其所联系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爱国者一般都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专家、学者。这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同时他们又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切实实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就可以把民主党派所联系的各方面社会力量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第三,有利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各民主党派成员中有一部分原国民党军政人员和其他爱国人士,他们同台湾同胞,特别是同台湾当局的一些军政要员有各种各样的社会联系和历史联系。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可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通过他们更好地宣传祖国大陆各方面的伟大成就,开展各种经济和科学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大陆和台湾之间的了解,促进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完成。
地板
 楼主| sikeshu 发表于 06-1-3 23:40:48 | 只看该作者

政治学复习指南

第九章  领导与决策
1.什么是政治领导?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政治领导活动是权力、责任和服务的有机统一?
政治领导,广义上,泛指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活动或行为,即隶属于一定阶级的领导者通过政治统治体系的影响力和强制力引导社会各阶级、阶层、集团和个人,达成政治与社会目标的活动,包括政党领导活动、国家领导活动、政治团体领导活动、社会群体的具有政治性的活动等等。狭义上,特指执政党的政治领导。执政党领导包含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三个方面的内容。政治领导居于首位。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消灭了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在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人民成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领导者与被领者的关系是人民内部关系,领导活动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领导活动是平等互助的社会成员之间一种必要的劳动分工。政治领导活动是权力、责任、服务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首先,社会主义政治领导活动是运用、行使权力的过程,这种权力是领导者实施领导、履行职务的法定职权,具有决策、控制、指挥等方面的支配性。但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领导者的权力是人民通过一定组织程序和法律程序赋予的,因此,领导者只有向人民尽职尽责的义务。而不允许重用职权谋取私利。
其次,社会主义政治领导是一种履行责任的过程,各级领导人的职权范围有大小,但他们都要向人民负责,尽自己承担的相应的义务。
最后,社会主义政治领导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过程。领导者掌权、用权,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全心全义为人民服务是他们必须遵循和为之奋斗的唯一宗旨,是其领导行为的最基本准则。
2.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导与决策活动同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与决策活动有什么本质区别?
第一,从领导与决策活动的性质和特征来看:
资产阶级的领导与决策活动,是形成与实现资产阶级整体意志的活动,其政治领导直接体现资产阶级领导集团对本阶级和全社会的全面控制,其政治决策则表现为资产阶级内部各利益集团及各种社会势力相互斗争、相互影响、相互妥协的结果。它的根本目标和基本要求,是由资产阶级一个阶级实行对全社会的全面统治,因而其领导权、决策权是不容其他阶级分享的。
资产阶级领导与决策活动是资本主义民主型的现代领导与决策。其特征是:(1)在资产阶级内部实行民主的原则,表现为重大决策实行所谓“多数决”;(2)适应现代化社会化大生产和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加强“国家干预”的要求,实行科学决策的方法和手段,并遵循决策科学的程序;(3)领导与决策活动的法制化是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法制统治的具体体现。
社会主义从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发展的这种过渡性决定了社会主义的领导与决策是一个具有阶段性地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是领导和决策的主体力量。工人阶级对其他社会阶级、阶层、团体和组织的领导,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是合理社会分工、团结合作的关系,领导者(或领导集团)的全部活动是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紧密相联系的。党和国家的活动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社会的领导与决策在本质上是“服务”,是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民主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的体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通过共产党、人民代表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实现政治领导政治决策,领导与决策集中地代表和实现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体现人民对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的“人民管理”,实现民主集中制的集体领导、集体决策制,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因而它是社会主义民主型的现代领导与决策。社会主义领导与决策活动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各级领导者的权力、责任、服务的统一性和广大人民群众以各种方式,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参与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领导与决策活动。
第二,从领导与决策活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看:
资本主义国家领导与决策的主体,在实行总统共和制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总统;在实行议会共和制的国家,主要在议会和政府及其首脑。政党在大选期间和平时通过议会影响决策。其领导和决策活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重要作用。概述如下:
一是为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制订总的发展方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完善,包括解脱经济与政治危机,提供重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种种危机带来的“问题症结”;
二是为其在某一时期面临的重大内政、外交问题,制订具体的战略、策略,从而发挥其国家干预的职能,在内部,延续资本主义的生命力,在外部,维护其所谓“国家利益”;
三是为其在某一时期面临的种种重大社会问题,提出对策,从而调整国内的社会矛盾,缓和阶级的或种族的冲突,并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维护或保持政局的稳定;在国际社会,适应其国家对外职能的总体需要和特定需要,制订国际战问题的“影响力”,调整其面对的国际关系,维护其国际地位,也尽一定的国际义务。
二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科技的高速发展,领导与决策的问题日益错综复杂,增加了智囊机构;建立了综合集团决策体制;建立了灵活应变的立法机智及一整套的决策程序和反馈信息系统;政府投资加强情报研究、领导科学和政策科学的研究等等。其中的现代化、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的因素可供社会主义国家吸收和学习,为我所用。
社会主义的政治领导、政治决策的性质、规模、范围及其科学化民主化的程度,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居于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层次。共产党的总政治领导、总政治决策居于统筹全局的地位,通过国家政权机构加以法制化并组织实施。社会主义领导与决策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总体和全局上看,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目标,坚持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方向,现实的领导和决策,都代表着共产主义运动的未来,遵循社会发展的总规律,保证国家政权性质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偏离正确的轨道。
二是制订阶段性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确定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教育科技体制等方面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具体内容,为国家活动确定总方向,中心任务和基本任务,以及基本活动原则、形式和方式。
三是制订长期的、中期的、近期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站战略、规划、计划和实施方案,以促进和保证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增强,并不断地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四是制订和实施对外活动方针、原则和政策,发展国际经济、政治、贸易、文化、军事等领域的合作,提高国际地位和参与处理国家事务的能力并履行社会主义国家应尽的国际责任、国际义务,为和平、发展、人类进步作出一个主权国家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总结和积累了丰富的领导与决策活动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决策思维与决策理论,并逐步完善,采取各种措施,从各方面促进着领导与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和现代化。
3.为什么经验领导方式必须上升为科学领导方式?
经验领导方式是与自给自足的小生产方式联系在一起的。在政治上通常与专制主义的政治体制相联系,它凭领导者个人的经验、智慧、才能和吸取历史经验作为领导活动的基本依据:有时领导者的性格和情绪是领导行为取向的决定性因素;有时又迷信权威人物。这些思想认识上的特点是落后于社会实践的,守旧,向后看的,集中表现为领导者同领导集团(集体)、下属、广大民众的三脱离。这种方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化大生产,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现代化的需要。必将被科学领导方式所代替。
社会化大生产的复杂、多变、开放性,对领导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首先,当代世界处在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的新形式下,世界各国都面临着和平与发展的共同主题,也面临着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许多共性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从世界战略的高度去认识,去选择对策。靠个别领导者的经验或头脑发热是绝对不行的。其次,现代社会生活日益纷繁复杂,它不仅为人们提供机会,也向人们提出挑战;它不仅要求社会生活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和配合,而且要求安定与稳步地健康发展。经验领导方式是无法应付日益纷繁的现代社会生活的,只有科学领导方式才能顺应变化发展的现代化大趋势。最后,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是信息和思维发展多变,节奏加快。自然科学、技术、社会科学不断更新,学科分化与综合,思维与思维科学的发展,使人目不暇接。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也在不断缩短,这就特别要求政治领导,审时度势,抓住时机。这是经验领导方式根本达不到的,只有经验领导方式上升为科学领导方式,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
4.政治决策及其特征是什么?
政治决策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它总要服务于特定的统治阶级,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它是一国中执政党和国家决策机构为实现国家总任务和根本利益以及特定目标而作出的全局性的重大决定及其实施过程。政治决策的主体是执政党和国家机关,执政党的政治领导处政治决策的核心和统筹地位,政治决策的主要内容是为实现国家总任务和根本利益、特定目标而作出的全局性重大决定,政治决策过程包括作出决定和付诸实施的全过程。
政治决策与其他社会生活领域的决策不同,有它自己独具的五个相互联系的基本特征:
第一、政治决策的主体是执政党的领导机关和国家机关,以及与其相联系的个人决策者、决策参与人。一般形成较为稳定的决策体制,政治领导人的决策思想、建议、通常经过领导集体的共同认定,成为基本国策。
第二,政治决策的目的和内容是为解决国内社会和国际社会的重大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而做出的政治抉择,其最高目标是为了形成和实现国家意志,确定举国一致的一定时期的战略方针和实施步骤。
第三,政治决策的作用范围是作出有关国家、民族、社会整体利益、全局利益的重大决定,无论其正确或错误,都牵动和影响国家、民族、社会的命运,乃至执政党、国家政权自身的生死存亡、荣辱兴衰。
第四,政治决策的依据是统治阶级的指导思想、指导性理论、政治原则和基本政治、法律规范,因此,政治决策具有明确的阶级意向性和政治法律规范性,以及对全体社会成员行为的导向性与制约性。
第五,政治决策的实施,主要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因而带有普遍的强制的不容争议的性质;同时,也通过党和国家、人民团体、社会团体及舆论工具的宣传教育,广泛地进行政治动员。
5.我国政治决策有哪些体系?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我国的政治决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体现人民民主即人民当家作主,以人民根本利益和群众广泛参与基础;由代表人民利益的执政党体系、国家权力机关决策体系、国家行政决策体系行使决策权。由于它们在权力性质、地位、职能、决策范围和方式、决策效力等方面有区别,政治决策是多层次的,各决策体系在每个决策层次上都各自具有不同的职能、不同形式的决策中心;同一层次上各个决策体系的决策中心是统一指导下的分工与协调的关系。低层次的决策中心必须服从于高层次的决策中心,各个决策中心都要服从于它所隶属的那个体系的最高决策中心。各个决策体系决策活动的最高原则是民主集中制。但是,在体现人民意志、决定大政方针、实行民主集中制这三点上,它们是相同的、一致的。
执政党决策的特点是:(1)总体性。执政党的总政治决策,总揽社会矛盾,统筹国家大计,表现为政治纲领、基本路线、指导方针、基本政策,通过政党协商、人民政治协商吸收决策参与,对其他决策体系有综合指导意义;(2)适应性和及时性。执政党针对形势发展和社会发展乃至国际环境变化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无先例可援引,无制度、无法令可遵循的情况下,适时做出新的决策;(3)根本性。执政党的决策指引国家的社会生活的总方向,解决对国家和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的重大的关键性问题,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历史前进的方向。
国家权力决策的特点是:(1)权威性。作为国家决策,具有最高权威性,对全社会具有普遍制约力;(2)强制性。权力决策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3)根本性。权力决策的内容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决策,是制订或修改宪法、法律、决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国家前途命运;(4)民主性。决策主体是人民及其行使权力的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并有健全的民主程序和人民群众通过各种渠道的广泛参与。
行政决策的特点是:(1)执行性。政府通过政策、计划、决议、规则、条例、办法等,采取行政措施和各种手段来执行;(2)高效性。各级政府遵循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政企分开,精简、统一、效能等原则,把决策事项加以落实,取得实效;(3)社会公共性。行政决策内容广泛,涉及一切社会公共事务的具体筹划和安排,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完成行政决策提出的各项任务和具体指标,使全社会成员受益;(4)专业性。行政决策的内容广泛,涉及各个行业、各类专业,需要广泛运用各种各样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以及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此外,行政决策具有行政法制性,和宪法、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强制性。
6.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政治决策的基本原则是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在我国,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环节,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第一,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人民群众广泛的参与制,即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认真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吸收群众参与决策,以人民利益为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第二,充分发挥各类专家和研究咨询机构的作用,把科学论证与民主协商、民主监督结合起来。同时,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要认真学习决策科学、领导科学,并运用现代科学决策技术和手段。
第三,建立一套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制度,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保证决策的稳定性连续性,不受个别领导个人意志和注意力转移的影响,提高他们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能力,开发和增强他们的参与决策的能力。
第四,切实发挥企事业职工代表大会、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作用,通过基层民主建设,发挥城乡人民群众参与和执行决策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能力,开发和增强他们的参与决策的能力。
第五,建立和健全决策监督机制,强化法律监督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的职能,重视传播媒介的舆论监督,不断完善群众监督制度,使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和畅通无阻的执行,并及时纠正决策执行中的偏差。
5#
 楼主| sikeshu 发表于 06-1-3 23:43:01 | 只看该作者

政治学复习指南

1.福利国家:是指以推行社会政策、经济政策,增进国民福利为重要活动方向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是垄断资产阶级为缓和国内矛盾,维护资产阶级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而采取的一种新的统治形式。
2.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整体与局部之间、中央机关与地方机关之间的关系,即一个国家的各个地区如何组成。国家结构形式分为单一制与复合制两种类型。
3.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4.政治统治:是指在阶级社会中,掌握了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在政治领域对被统治阶级进行的统治,以保障其在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5.司法机关:现代资产阶级国家的司法机关是指资产阶级分权原则确立以来,司法机关逐渐脱离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而形成的独立行使司法权的机关。
    6.两党制: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一种主要类型。所谓两党制,是指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由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而轮流执政的一种政党制度。
三、简答题
国家权力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国家权力亦称政治权力、公共权力,是统治阶级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其意志的能力。
    国家权力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国家权力具有特殊的强制性。国家的强制力来源于行使权力的人(国家官吏)和实现权力的强制机关。这种特殊的社会权力是国家机器的核心。
    第二,国家权力具有主权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主权就是统治权,它的归属问题,是由国家本质决定的。什么阶级掌握统治权,主权就属于那个阶级。在国际关系中,主权是指一个国家权力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表现在国家具有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和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
    第三,国家权力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在通常情况下,统治阶级总是通过它所掌握的国家权力,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使之规范化、条文化,成为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对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政党的主要特征是是么?
答:所谓政党特征,就是政党区别于其他政治组织的基本标志和基本要素。政党的主要特征有:
    第一,政党是特殊的政治历史现象。它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阶级斗争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的产物。它仅仅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相联系,并将随着阶级的消灭、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第二,政党是阶级中一部分人组成的政治组织。组成政党的成员是本阶级中最有觉悟、最积极的分子,他们能够代表整个阶级的利益,统一整个阶级的意志,是本阶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第三,政党是有组织、有纪律的组织。
    第四,政党要有一定的政治纲领。
    第五,政党和政权密不可分。政党作为政治组织和其他社会团体的一个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它把掌握政权作为自己的首要目标。
科学领导方式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科学领导方式,又可以称为理性领导,它是现代领导的首要表征。它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之上,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它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社会机制的组成部分。它的基本特征是:
    第一,实行集体领导体制,按照专业进行分工,重视专家和研究机构的咨询、顾问、参谋作用,按决策思维规律和科学决策程序安排领导活动。
    第二,具有战略意识和胆略,敢于和善于立足全局,适应发展变化的形势,把领导工作重心放在制作和实施战略上,实行战略指挥和指导。
    第三,建立领导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现代组织系统关系,即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复线相互作用关系和纵横沟通关系,以及权力制动、制约关系,并把上述几种关系法制化、制度化,使之不受领导人注意力转移的影响。
是么是福利国家?它的实质是什么?
答:所谓福利国家是指以推行社会政策、经济政策,增进国民福利为重要活动方向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是垄断资产阶级为缓和国内矛盾,维护资产阶级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而采取的一种新的统治形式。
    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时代的产物。其实质是垄断资本与资产阶级国家相融和的表现,是垄断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一方面保证垄断资本的高额利润和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另一方面则利用社会福利政策缓和阶级冲突。其特点是在保留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外壳下扩大政府权力,强化政府在国民生活中的作用,把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控制在资本主义“秩序”范围内的一种新的改良主义统治方法。
四、论述题
试论民族问题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无论任何国家,只要有不同的民族存在,就会产生民族问题。民族问题不是孤立的,它是社会政治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社会政治发展总问题,就是革命和政权问题,民族问题和其他所有问题都是紧紧围绕这个核心的。
    民族问题作为社会政治总问题的一部分,它与革命和政权问题的紧密联系主要表现在以      下两个方面:
    第一,从民族问题对革命和政权问题的依赖性来看,解决民族问题不能离开当时的社会政治总问题的解决。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和发展初期,资产阶级为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而开展的民族运动,是围绕资产阶级革命和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权这一核心的。当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之后,资产阶级国家内,民族纠纷、民族冲突常常在资产阶级统治发生动摇和危机时刻突出表现出来,这不仅说明民族矛盾和纷争总是与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危机相伴相随,同时也充分表明了正是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民族观导致了这些民族问题的存在。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民族问题才能彻底解决。
    同样,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民族解放运动也离不开无产阶级的革命和政权问题。在没有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政权之前,中华民族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解放。只有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真正对外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对内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才为彻底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提供了基本条件。新中国建立四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每当我们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重大成就时,每当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健全、巩固时,民族问题就解决得好。反之,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期间,我们的革命和政权受到了干扰,民族问题也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第二,从民族问题对社会革命和国家政权的影响来看,民族问题解决的好坏,关系到社会革命的成败和国家政权的稳定与否,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兴衰。
    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的团结斗争,一向是争取民族解放,维护国家独立与主权、防御外来侵略的伟大力量。任何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解决的好坏都会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即使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不能正确处理民族问题,仍可能产生动乱,甚至会危及国家的生存。原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没有解决好民族问题。
五、分析题
运用社会主义政治统治体系理论分析当今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的内涵大体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各种政治组织与政权之间关系及其运转制度。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其它政党和政治组织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标志和尺度。
    政治体制改革在这一层次上要改革运行机制,在加强党的领导前提下,理顺党政关系,改善党群关系、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等运行制度。
    第二,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运行机制。这是国家行使政治权力的权力结构的组织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的权力机关不 仅拥有立法权,还有监督行政、司法机关的权力。政治体制改革不是要改革根本制度。而是要改革各机关的自身建设和相互关系的运行机制。
    第三,是政府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这是对社会进行管理的行政体制。行政体制与机构改革在当前有两个关键点:其一是政府职能转变,其二是政企分开。
    政治体制三个层次,构成了一个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治有机体,也就是我国的政治统治体系。三个层次所能变化的部分即为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
6#
 楼主| sikeshu 发表于 06-1-3 23:43:41 | 只看该作者

政治学复习指南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
1、神权论:这种理论认为,国家源于神,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利来源于神(天、上帝)。
2、国家意志:就是统治阶级强迫被统治阶级接受服从的意志,是经过一定制度与程序制定出来而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
3、国家权利: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的权力。
4、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的具体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指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
5、 法西斯国家: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它是垄断资本所采用的最残暴、最野蛮的政治形态,是垄断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和统治地位所实行的公开的恐怖专政。
6、 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种套社会福利政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式。
7、 政体:即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尤其是中央(全国)政权的组织形式。政体主要涉及中央政权机关的设置、权力配置和相关关系等,决定了国家机关设置和权力配置的基本原则,体现一个国家的横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
8、 专制君主制:又称“绝对君主制”,其定向特征是君主独自壮我最高统治权,君主拥有绝对的、不受任何法律限制的权力,也不受任何机关的制约和监督。在这种制度下,君主及立法、行政、司法、军事、财政大权于一身,通过直接对它负责的官僚机构进行统治。
9、 立宪君主制:基本特征是君主拥有某些最高国家权力,但这些权利优先法加以规定和限制,并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其他国家机关的制约。
10、议会君主制:是当代资产阶级国家的主要政权组织形式之一。即政府不再向君主负责而是向议会负责,奉行“议会至上”原则。议会不仅是最高立法机关,而且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由议会选举产生的政府首脑组织政府,因此议会是真正的国家权力中心。
11、 议会共和制:在议会共和制国家,总统也是“虚位”国家元首,议会掌握立法权,内阁首脑由议会选举产生并组织政府,政府要向议会负政治责任。
12、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处理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全国政府与地区政府之间的关系的基本模式,也就是一个国家的各个部分以什么形式和方式整合为国家的问题。
13、国家元首:任何国家都要设置一定的机关来代表国家,这就是国家元首。其功能就是充当一个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根据国际惯例享有最高规格的际礼遇。因此,在形式上和礼仪上,国家元首在国家机关体系中处于最高地位,象征着国家的统一,体现最高国家全力,象征国家主权,并行使元首的各种职权。
14、两党制:是指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中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赢得总统选举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一种政党制度。
15、多党制:就是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多党兵力,各政党都可以依法单独或联合其他政党竞选和执政的政党制度。
17、国际法:又称国际公法,它是国家在彼此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用以规定国家等国际法主体的国际活动和行为,调整国家等国际法主体之间的关系,具有约束力的原则、规范和制度的总和。
政治学原理--论述
1、恩格斯关于国家产生的论述
第一、 国家是个历史现象,它不是本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表明国家产生的时间。
第二、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一切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思想家都可以承认国家是阶级和阶级矛盾的产物,但就不承认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因为承认国家是阶级矛盾的产物,就可以把国家说成是居于两个对立的阶级之上超级的国家。国家既不是国家既不代表剥削阶级,又不代表被剥削阶级,它是高于一切的阶级,调和各阶级利益的力量。这样,无论哪个阶级都不应该损害它,更不要打碎它。但恩格斯明确指出:国家是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才需要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句话的关键是“表面上”,表面是形式、是现象,而实质上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获得了镇压和剥削阶级的新手段”。这就说明了国家产生的实质和根源。同一切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关于国家起源的观点划清了界限。
第三、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是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里说的缓和不是对各阶级不偏不倚的缓和,而是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的缓和。
2、 为什么阶级差别消灭之后国家才会消亡?
第一、  国家必然要走向消亡,但是国家消亡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消灭阶级。消灭阶级,当然不仅是要消灭剥削阶级,而且要消灭所有阶级,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彻底铲除阶级产生和存在的一切根源,是阶级及其差别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产生。只有具备的这样的条件,国家才会消亡。而具备这样条件的社会,就是最高级的人类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第二、从经济方面看,社会主义虽然解决了所有制问题,从根本消除了国家存在的社会条件,但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还达不到使物质极大丰富的程度,因此,在分配领域只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只要是按劳分配就必然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而事实上的不平等的存在就需要国家和法律。
第三、从政治方面看,在社会主义社会,剥削阶级虽然被消灭了,但由于国内国际的各方面因素,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只要有阶级斗争存在,国家就不会消亡。剥削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还会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这是马克思、列宁多未见到的,是我们党对十月革命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建设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3、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第一、资本主义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
资本主义国家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上的政治上层建筑,因此,它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前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内容是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并剥削雇佣劳动,这种生产资料的资本私人所有制和对于雇佣劳动的剥削关系,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权力基础、实际运行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资本主义国家本质上是维护和服务于这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政治工具。
首先,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的资本是由所有和剥削雇佣劳动关系,构成了资本主义国家权力的力量基础。
其次,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的资本私人所有和剥削雇佣劳动关系,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运行规则。
再次,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的资本私人所有和剥削雇佣劳动关系,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和发展。
第二、资本主义国家以维护和服务于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目标。
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在经济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因此,它以维护和服务于整个资产阶级利益为根本原则,资本主义本质上是为和和实现资产阶级利益的工具。资本主义国家以维护和服务于整个资产阶级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目标,这一本质特征在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设计和运行、国家职能的规定和履行、国家政策方针的制定和实施等方面有着具体的体现。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也是按照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来规定和履行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方针,更是围绕着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这一中轴制定和实施的。
第三、资本主义国家是对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专政。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的利益与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作为与社会化大生产联系在一起、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无产阶级,为了反抗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必然要与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在思想、政治、经济等方面与资产阶级进行斗争,面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资本主义国家,必然要排斥、打击、乃至镇压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对他们实行资产阶级专政。
资本主义国家对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专政性质,首先体现在资本主义国家政权掌握和操纵在资产阶级手中,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处于被统治的地位。在历史上的许多时期,资产阶级都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采取和实施过暴力镇压方式。不过,在资产阶级统治较为稳固的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经常采用的是所谓“民主”方式。
但是,就其本质来看,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族统治方式仍然是对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专政,它与资产阶级暴力统治方式的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以更加隐蔽的方式掩盖着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专政。
4、 为什么福利国家没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国家性质?
首先、福利国家没有根本改变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生产资料仍然掌握和控制在资产阶级手中。福利国家采取的一些列国家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政策措施,只是集中在生产过程、流通和分配领域,并没有触动资本私有制。因此,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生产力社会化的矛盾仍然存在,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福利国家仍然是资产阶级国家。
其次,福利国家仍然是垄断资本掌握的国家。垄断资产阶级凭借着自己的经济统治和支配地位,掌握和操纵着资产阶级国家机器,而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结合,利用国家政权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这进一步强化了垄断资本的政治地位。因此,福利国家采取和实施的各项福利措施和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虽然福利国家扩大就业,实施社会保障等做法在一定程上使得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处境得到了某些改善,但是,福利国家的政策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维护了资本对于劳动的剥削关系,这就从根本上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再次,福利国家用于建立福利保障体系的经费,实际上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资产阶级改变了过去以工资形式支付劳动力价值的形式,而把劳动力价值的一部分先由资产阶级国家抽取,然后再通过社会福利的形式偿付给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这种方式实际上是以国家福利的方式掩盖了资本家对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直接的剥削,实际上更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统治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稳定。
由此可见,福利国家本质上人染是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国家的一种现代形态。
7#
 楼主| sikeshu 发表于 06-1-3 23:44:35 | 只看该作者

政治学复习指南

5、 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否定?
(1) 首先体现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基础的历史性否定。
(a)就其性质而言,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基础的根本对立在于: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核心的经济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的特性在生产关系方面的体现,它适应生产力发展不断社会化的基本趋势和本质要求,并为生产力的进一步迅速发展提供和创造了广阔空间。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基础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核心特征,这种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化要求是不相容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已日益成为限制和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基础在根本性质上的否定,实际上是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对于限制和阻碍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的否定。
  (b)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的基本内容是无产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平等和按劳分配关系。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以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为前提,凭借着这种私有制,资本实现这对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剥削压迫,实现着按资取酬的分配制度。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对于资本主义的否定,是社会大多数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与人的平等和按劳分配关系对于资本私人占有生产资料、进而支配生产过程和分配关系的否定。
(2)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确立过程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过程的这些区别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基础的否定,体现了生产力发展对就有所有制的否定,而不是对原有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否定;体现了打破旧有私有制框架,建立全新所有制的否定,而不是在旧有私有制范围内的否定;体现了依靠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力量清除旧有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的否定,而不是先有经济基础再建立国家政权的否定。
(3)社会主义国家对于资本之于国家的否定,也体现为无产阶级同支队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否定。它是无产阶级在统治地位、统治方式、通知价值等方面对于资产阶级统治的否定,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根本改变可阶级发展的历史命运。
(4)社会主义国家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否定,还体现为无产阶级对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否定。这是社会主义国家在权力工具层面上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否定,这种否定集中体现在无产阶级革命一般以暴力方式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基本规定性上。
(5)社会主义国家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否定,由于时代条件、具体时代条件、具体国情的不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具体道路会有所不同,会有具体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
6、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特征
(一、 社会主义民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地位的经济基础上的,这种经济基础的确立,为社会主义民主创设了全新的基本条件,它使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从而为全体公民享有民主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它使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实现了经济权利的平等,进而在此基础上真正实现了政治的平等;它是社会主义国家全体公民形成了本质上一致的共同利益,另一个方面也为协调人民内部各种不同的利益关系,解决不同的利益矛盾创造了条件.
(二、社会主义民主以无产阶级政治总值的确立和政治管理的事实为政治前提,无产阶级政治权力,不仅是的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获得了政治统治者和政治管理者的主体地位,而且为这一地位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因此,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是作为国家的主人,在管理自己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享有和行使民主权利的。
(三、社会主义民主是广泛、真实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即在于它是占有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享有的民主,,也在于它具有比资本主义民族更加广泛的内容。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即在于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权力和意志可以在民主过程中得到真实的实现,也在于国家为民主的实现提供者真实的物质和其他保障。
7、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其创始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了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而形成的思想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说,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又岂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为基本分析框架,以阶级和阶级矛盾为基本分析线索,揭示了社会和国家发展、运动的基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的矛盾运动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说,是对于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分析和阐述。同时,马克思主义在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的过程中,之名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因此,无产阶级是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武器,而作为无产阶级精神武器的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无产阶级和因此,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建立自己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指南。
马克思主义又是开放的理论体系,在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它必然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阶段,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分析和把握中国社会的特点,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它以实事求是为精髓,以“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主题,对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关系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圣克的理论阐述,从而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一些列问题,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因此,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指导思想。随着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邓小平理论也必将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8、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特点(联系实际)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准则。我国国家政治体制的安排和国家机构的设置,目的都是从政治上和组织上保证全体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它们均有民主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选举但诶和选民对由他们选出的代表进行监督,并有权罢免。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他一切国家机关,包括国家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都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它负责,向他报告工作,受它监督。因此,我国的国家权力是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的,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又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喝它的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人民代表大会不搞两院制。但是,我国国大人多,全国人民代表的人数不能太少,但人数多了又不便于进行经常工作。因此设立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
(4)实行合理分国、协调一致、分工合作、相互配合的原则。
9、  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原则
第一、 民族平等以为知一切民族都有平等的地位。马克思主义强调,世界上各个民族虽有大小、强弱、先进与落后之分,但并无优劣和贵贱之别。古往今来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自己本质上的特点,都有指数与该名著而为其他明珠说没有的特殊性,并以此补充、丰富可世界文化宝库,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自己贡献。在这个意义上,一切民族,不论大小,都同等重要,都处于同等的地位。所有的民族在政治和法律上都应该是一律平等的。
第二、坚持民族平等必须反对任何民族特权。民族特权与民族平等是不相容的。在阶级社会中,由于统治民族的剥削阶级推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即大地限制了少数民族的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情调,无产阶级在夺取国家政权以后,必须“无条件地保护一切少数民族的权利。”原来处于统治地位的大民主,不仅要遵守法律上的形式平等,而且还应该以放弃部分现存利益的方式来补偿历史上形成的实际不平等。这样才能消除民族间存在的不信任、疏远、猜疑和仇视,促成民族团结与和睦。
第三、要求平等的实质内容和真正意义只能要求消灭阶级。在阶级社会中,民族要破的根源是阶级压迫。只有摧毁剥削制度,消灭了阶级压迫,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正平等,才能实现民族之间的真正平等。
第四、 坚持民族平等必须逐步消灭各民族间存在的事实上的不平等。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各民族虽然在政治、法律上获得了平等的地位和权力,但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仍然存在。
10、 试述中国人民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第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进行的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既保证国家的法律、方针、政策在本地区贯彻执行,又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广泛的自权。这就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各民族的平等自主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各民族人民的阶级性。为了更好地贯彻民族政策,我国不仅在经济上注重汉族人力资源和少数民族自然资源的优势互补,而且在政治上和思想上注意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两种倾向,用正确的方法认识和处理民族矛盾,从而维护和增强了各民族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第二、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平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按照民族平等原则建立起来的。它不仅改变了全百年来少数民族受压迫、受歧视的地位,而且充分考虑少数民族的特殊性,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规定可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广泛的自治权利。自治机关的民主化,更加增强了族人民的主人翁感。这就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少数民族平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和要求,为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最好形式。
第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发展民族井和文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与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的正确结合。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少数民族多,分布广,且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可以照顾到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发展经济和文化事业;同时也可以通盘协调,光暗开张俄民族间的交流、互助与合作,达到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才能解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问题,从而为民族融合铺平道路。
11、 我国政治文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
第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党的基路线为指南。
第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要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第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要为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为经济建设服务,要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
第四、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要与政治体制改革相结合,遵循有利于政治制度不断完善的原则。
第五、建设有宗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要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西方政治文化做科学的分析,坚持兼收并蓄,批判借鉴的原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要认真发掘,深入研究,对其中的优秀成果和精华部分,要注意保留和弘扬。同时,我们还要注意经产同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特别是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努力做好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造性转化工作。对于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文化,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当前政治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性和尖锐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他们的民主观、自由观和人权观对社会主义国家施加影响,搞和平演变;同时我们与必须看到他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根本性质。然而,对于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文化的形式和具体内容,应进行科学的分析,对于值得借鉴的优秀政治文化成果,要在批判借鉴的基础上兼收并蓄,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服务。
12、 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主要内容有哪些?
(1)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民主权利的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方面要根据宪法的规定,积极推进民主选举,进一步强化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职能和监督职能,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项国作制度,把人民代表大会建设成为宪法所规定的有权威的国家权力机关。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密切人民代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逐步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
(2) 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当前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关键是要按照“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民主团体的合作共事。是有关重大方针和重大问题的政治协商与民主监督经常化、规范化、程序化;同时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联系会各界人士的作用,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广泛的对话渠道,以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的方式来协调与处理各类人民内部矛盾,最广泛地发挥人民群众的阶级性、创造性。
(3) 坚持和完善民主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当前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一方面要保障少数民族权利,巩固和 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另一方面要加快发鏖战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科学文化事业,出金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同时还要认真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侨务政策,充分调动各界爱国人士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4) 坚持和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基层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的侧面,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也是人民当家做主最直接的实际体现。当前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主要是要切实加强基层政权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的建设。
(5) 健全和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然要求政府根据人民的利益、按照人民的要求使用权力。一切干部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的,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在现今条件下,加强民主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显得特别重要。关键问题是要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加强对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加强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贯彻的监督,保证政令畅通;加强对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监督,防止滥用权力,严惩执法犯法、贪赃枉法。
13、  当代国际政治的基本准则(联系实际)
(1)各国主权平等,是对于国际政治基础和前提的规定。这一原则首先确认各国主权的完整独立。就是说,确认各国都拥有完整独立的主权,具体而言,即确认各国的政治独立、经济资助和领土完整。所谓政治独立,即各国可以按照自己的一支独立择社会和政治制度、政府行使,制定和实施法律和政策,进行对外活动;所谓经济资助,即自主决定经济政策,开发经济资源,经济发展,不受他人经济控制,排斥别国或他人的经济特权;所谓领土完整,即一国领土不容分割,国家对于其领土拥有完整的管辖权,包括对于领土范围内的事物和人拥有完全的管辖权。主权平等原则也确认各国主权之间的平等性。这就是说,一切国家,无论种族、大小、强弱、贫富,在国际政治生活中,其主权一律平等。具体而言,就是主权国家作为国际政治成员的国际人格的平等;各国所承担的国际权利和义务的平等。同时,主权平等原则还确认各国应该互相尊重主权。这就是说,在国际政治生活和各国的交往中,必须互相尊重对方的主权,而不得采取任何遍地、其实、排斥别国主权的态度和行为。
(2)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是对于国际政治矛盾、就分和政治解决方式的主张。在国际政治生活中,由于各行为主体利益、文化背景、认识程度和水平的差异。不同行为主义在处理相互关系和世界事务过程中发生矛盾和纠纷时不可避免的,这一规定正是针对国际政治诸行为主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状况做出的。它的核心要点主要在于,要求在国际政治中发生矛盾、就分和政治的各行为主体,只能以和平的方式作为解决问题的方式选择,而反对诉诸战争、使用武力或者武力威胁手段。同时,它要求,国际政治诸行为主体之间的一切矛盾、就分和争执,无论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其性质、程度、规模、范围如何,都应该以和平方式予以解决,因此,一切武力或者武力威胁的解决方式,都是不正当的。
(3)互不反射内政,是对于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相互关系中行为范围的限定。这一原则首先表明,国际政治诸行为主体的内政与对外关系之间有着明确的界限。所谓内政,即本质上属于国家内部管辖的事务,据土地说,它包括确定社会政治制度,制定和实施各项法律和政策,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处理国内各方面的事务等等。对于这
8#
 楼主| sikeshu 发表于 06-1-3 23:45:19 | 只看该作者

政治学指南

政治学原理--简答
1、 什么是契约论?如何认识契约论?
答:契约论者都主张不能长久地停留在国家以前的那种自然状态下,为脱离这种自然状态,人们就相互订立一种契约,成立国家,来保障财产和安全。
(如何认识契约论)契约论是没有事实根据的非科学的理论,不但他们所说的自然状态只是一种臆测和假设,而且众人缔约建立国家,在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反对契约论的人。常常问到:人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签订了社会契约?当原始人对国家和法律没有任何概念时,他们怎么能够想到签订契约?这些问题是契约论者无法回答的。很多著名的思想家都指出契约论是一种虚构,是没有科学价值的。所以到19世纪的时候,这种学说日渐式微。
契约论虽然缺乏科学依据,但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中,却起过积极的进步作用。这种学说不但超越了神权论的国家起源理论,指出国家是人类自觉创立的,而且提出了统治权来自人民主观点,从而,鼓舞了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的斗争。但到了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契约论就变成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为资产阶级统治的合理性做辩护的工具,已没有什么进步的作用了。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
第一、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这主要是说明国家存在的时间问题,即国家产生和消亡的时间问题,核心是说明国家是一个历史现象。
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这是表明国家的本质。所谓国家的本质,就是指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或称哪个阶级的专政。马克思注意国家观认为,人类有史以来的一切国家都是阶级的国家,国家的实质是阶级专政。
第三、国家是个机器,机器顾名思义是个工具,而且是个复杂的工具,它是由许多不见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3、 政治统治的特点
首先,政治统治是统治阶级的联合力量,是统治阶级共同的集体的意志和力量的表现。
其次,政治统治还是统治阶级有组织的力量,所谓有组织的力量,是指政治统治是一个有组织的统一整体,它表现为统治阶级的意志通过一定的制度、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也就是统治阶级意志制定为政策、法律、命令,强制被统治阶级接受与遵守。
4、 国家权力和社会相分离的具体表现
第一、管理者的常任化和管理机构的专门化,也就是形成了行使这种权利的专门人—官吏和各种形式的专门机构—国家机关。
第二、职业性的常备军的建立,有组织的暴力之所以需要,“是因为自从社会分裂为阶级以后,居民的自动的武装组织已经成为不可能了”。
第三、 赋税制度的确立。赋税作为社会全部剩余产品中的特殊组成部分,成为保持公共权利存在和运作的经济基础。
5、  国家权利的特性
第一,强制力的垄断性。国家权利具有特殊的力量就在于它是一种“有组织的暴力”。自从国家产生以后,国家权利就垄断了有组织地、系统地使用强制力的合法性,不在允许任何其他形式的暴力组织的合法存在。在这个意义上讲,国家权力与原始社会的权力的区别主要不在于是否具有强制性,而在于它是一种有组织的暴力,是强制力的垄断。
第二,普遍的约束力。国家权力作为一种公共权力,对全社会成员都有约束力,即不仅对被统治阶级有约束力,而且统治阶级内部成员也要在国家权力的约束之下。
第三, 主权性。主权是国家权力的主要属性,也是一个独立国家不可缺少的条件。在国家内部,主权是至高无上的权力,即在社会各种类型的权利中,国家权力的效用最高;在国际关系当中,主权是指一个国家的权力的独立性,即一个国家具有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利。如果一个国家失去了主权,实际上也不成为独立的国家。所以,一个国家的主权是不容侵犯的,侵犯和破坏一个国家的主权,就是危及这个国家的生存。
6、 国家的社会职能与政治职能的关系
(1)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运用暴力、法律等特殊强制力,控制被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及一切破坏现存的政治法律秩序、社会秩序的分子的反抗和政治管理职能。由于这种职能主要是通过阶级的统治和镇压来实现的,所以,有时又叫镇压职能。国家的政治职能是国家的性质决定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 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利执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管理职能。国家的社会职能是国家本质的一个方面的体现,它执行国家意志即统治阶级的意志,受根本政治、法律制度的制约,同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国家的社会职能也具有政治性质。
(3) 从理论上说,社会职能存在的前提是社会存在,而政治统治职能存在的前提是国家的存在。,这意味着,社会管理职能对人类社会而言,具有共生性,与人类社会相始终。而政治职能对人类社会而言,只是历史的产物,并非永久存在,它随国家的出现而产生,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国家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在阶级社会,从根本上讲,社会管理职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同时,这种职能的执行和实现,必须依靠国家权力,所以它由于政治统治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在这个意义上讲,政治职能是社会职能的前提;另一方面,政治职能又必须以社会职能为基础,因为国家只有有效地实现了社会管理职能,政治统治才能都得以持续。
7、为什么说社会职能本质上不同于以往?
(1)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
(2) 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消灭,社会上只有工人阶级(包括知识分子)、社会主义农民和其他劳动者,以及拥护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3) 在这个阶段,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 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不再是剥夺剥削者,而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 国家的工作重点,国家活动的主要方向“必须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8、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特点
(1) 生产资料为资本家私人所有。
(2)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
(3) 资本主义生产以雇佣劳动的方式进行,劳动力本身也是商品,资本家以劳动者的市场价格购买劳动力,雇佣劳动者在交换过程中不具有人身依附关系,而具有出卖自身劳动力的自由权利。
(4) 资本主义生产以交换和货币关系作为自己存在的必要条件。
9、 社会主义国家基本特征
(1) 社会主义国家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经济基础。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
(2) 社会主义国家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以工农联盟作为国家的阶级基础。
(3) 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职能在于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4) 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构成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
(5) 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思想。
10、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国家,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知识分子是以创造、传播、应用和管理科学文化知识为职业特征,以脑力劳动为主要劳动方式的社会群体、他们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而是特定阶级中的阶层,在社会主义国家,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的其他阶层一样,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劳动者和重要力量,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同时,由于知识分子充实的科学文化工作,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发展要求,因此,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的作用也日益重要。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在社会作用、与生产力的关系方面共同性,使得他们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11、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作用和地位
(1) 建立和逐步晚上社会主义公有制。
(2) 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反抗和破坏活动,维护社会主义的秩序和稳定,同时,防御国际敌对势力的侵略和颠覆,捍卫国家主权。
(3) 组织和管理社会主义经济,大力发展生产力。
(4) 协调人民内部的利益和矛盾,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5)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6) 创造条件消灭三大差别,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
12、马克思主义划分政体类型的标准
第一、  最高国家权力的归属,即最高国家权力接管的组成是一个人还是一个集体。
第二、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产生方式及任期。
第三、 中央国家权力机关的设置以及它们之间的权力分配、地位和相互关系。
13、联邦制的主要特点
联邦制是当代比较常见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即由若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地区作为成员单位联盟组成的国家。联邦制国家有适用于全国的宪法和基本法律,但是,成员单位在不违反联邦宪法和法律的前提下也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联邦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在全国范围内形式主要国家权力,而各成员单位可以建立自己的政府,在本区域范围内的经济、社会和财政等方面享有相当的自主权;在对外关系方面,只有联邦作为主权国家,是国际法的主体,联邦的居民具有共同的国籍。
14、我国采用单一制的原因(每点各一句)
第一, 早在公元前3世纪的秦代,我国就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从那时以来,国家虽然有过几次短暂的割据和分裂,但大部分时间里是统一的,而且总的趋势是统一。因此,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有着统一的传统和实行单一制的渊源。
第二,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有着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的传统。历史上发生过几次大的民族融合,一方面,形成了全国人口以汉族为主体的格局,同时各民族也都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历史上的全国政权,大部分使其是汉族主权。也有由少数民族主政的时期。尽管存在民族压迫,但统治集团为了维持国家的统一,多数情况下是比较注意慎重地处理民族关系的。
第三,  绝大多数民族在分族聚居的同时,又都是与其他兄弟民族主要是汉族相互杂居,即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各民族之间在长期的密切交往中互通有无,建立了相互帮助、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
第四, 近代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为了抵御外来势力,摆脱帝国主义的压迫,实现国家独立,在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斗争中,结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可统一的武装力量,并且各个民族基本上同时获得解放,奠定可全国统一的基础。
第五,我国各民族之间,在社会发展、生产技术、文化教育、自然资源等方面,各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各民族需要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建立自己的共同家园,实现共同繁荣和共荣进步。
第六,  我国各族人民还会棉铃额中外来势力的颠覆和分裂的威胁,为了防止和抵御外来干涉的侵略,为此我国的独立源泉,需要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但一直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最好选择。
9#
 楼主| sikeshu 发表于 06-1-3 23:45:59 | 只看该作者

政治学复习指南

15、国家机构的特点
(1) 阶级性。国家机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机构是由该社会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是为维护这个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统治服务的,是为了为此统治阶级所需要的社会秩序工作的,国家记否的全部活动都具有明显的阶级倾向和政治倾。
(2) 全社会性。这首先表现国家机构以全社会的名义进行活动。国家即都是实行阶级统治的组织,而不是超阶级的、代表全民意志的机构。
(3) 整体性。国家机构是统一的整体,是有机构成的组织体系。
(4) 强制性。统治阶级通过国家机构的活动普遍地约束全体社会成员,要求全体社会成员遵守根据统治阶级的需要而确立的各种社会规范。
16、社会主义国家民主集中制的内容
(1) 实行民主集中制,目的是要保证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实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根本原则。
(2) 除由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外,对国家的元首全、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也都有明确的划分。
(3) 国际权力机关制定法律和作出其他决定,均经过充分讨论,以投票表决的方式通过;国家的行政机关即政府及政府各部均实行首长负责制,集中行使权力。
(4) 遵循在重要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划分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的职权。
17、社会主义国家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
(1) 立法权。社会主义国家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它的常设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有权制定、修改、废止和补充法律。
(2) 决定权。社会主义国家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有权就国家的任何重大事情作出决定,这表明了他的权力的广泛性,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
(3) 任免权,即组织其他国家机关的权利。
(4) 监督权,即监督其他国家机关的权利。
18、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主席的职权
(1) 公布法律、发布法令: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委会的决定,公布法律,发布特赦令,发布戒严令,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
(2) 任免权:国家主席有权向全国人大提名国务院总理的人选,根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任免国务院总理及国务院的组成人员。
(3) 外交权:国家主席对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受外国使节;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

[ 本帖最后由 清辉私语 于 2006-1-5 04:00 AM 编辑 ]
10#
3970485 发表于 06-3-6 00:32:0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衷心感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7 15:31 , Processed in 0.140025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