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战后国际关系史部分资料

[复制链接]
21#
 楼主| bbcc 发表于 06-2-10 10:57:38 | 只看该作者
31、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不但是联合国的创始国,而且是 5
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尽管如此,新中国成立后,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被剥夺。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外长致电联合国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应该取消国民党政府代表中国参加联合国的一切权力,并派张闻天为出席联合国的首席代表,在联合国内还有苏联等国提出应该由新中国的代表代替蒋介石集团代表在联合国的席位,但由于美国政府操纵联合国的表决机器,直到
1971 年 10 月 25 日,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才得到正式恢复。
美国阻挠恢复中国在联大的合法席位的策略,可以分为 5
个阶段:①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以前,美国操纵联合国通过中国为所谓 “ 侵略国 ” ,以阻止中国恢复合法席位;②从
1954 到 1960 年,则以 “ 时机不宜 ” 为理由,阻止将此列为议程。③从 1961 年起,又以所谓 “
重要问题 ” 需要三分之二的多数始可通过为借口。④ 1970 年起,提出了所谓 “ 双重代表提案 ” ⑤在
1971 年美日两国提出 “ 两个中国 ”
都具有联合国会员资格,但安理会席位属于北京的主张,但遭到了失败。中国以乔冠华为首的代表团于 1971 年 11
月 25 日正式出席了联合国全体会议。
32、 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来中国访问。 2 月 28
日中美双方签订了《联合公报》。双方声明:①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
②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 ③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 ——
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④任何一方不同对方达成针对其他国家的协议和谅解。
台湾问题:中国重申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必须从台湾撤走,中国反对
“ 两个中国 ”
。美国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为以后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3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也是现代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理论渊源)
①列宁的 “ 和平共处 ” 理论②斯大林关于 “ 三大矛盾 ” 学说③近代中国思想家所追求的 “ 平等 ” 。
( 提出的背景和原因 ) 1
、新中国建立后,外交政策的过渡性,有两个转变:①中国共产党由革命政党向执政党的转变②中共领导人由革命运动领导人向国家领导人的转变。
2 、中国国内的经济建设迫切需要一个和平的周边环境。 3 、中国领导人对中国外交的重新思考和调整。表现在:
①重新调整对两大阵营理论的认识。②对国家外交政策认识的深化,把国家作为外交的对象。 (提出的过程) 1953 年
12 月 31
日周恩来总理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谈话中第一次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侵犯、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作为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得到印度的赞同,并写入
1954 年 4 月 29 日签订的《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中。同年 6 月 28
日和 29 日,在中印和中缅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中都确认了五项原则(把 “ 平等互惠 ” 改为 “ 平等互利 ”
)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准则。 1955 年 4 月在印尼召开的万隆会议(把 “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 改为 “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 ),通过的和平相处十项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 (意义) 1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的阶段性界碑,是由革命运动的对外关系向国家对外关系转变的关键性步骤。 2
、从中国外交的发展全局来看,在当时对中国突破西方遏制,扩大对外交往产生重大的积极作用;从后来的发展来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中国外交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政策,对中国外交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34、77国集团:77国集团 (Group of 77 -- G77)
是发展中国家在维护自己经济权益的斗争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虽然获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但在经济上并没有获得真正的独立,依然受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影响。1963年第18届联合国大会讨论召开贸易和发展会议时,73个亚、非、拉国家和南斯拉夫、新西兰共同提出一个联合宣言,形成“75国集团”。后来肯尼亚、韩国、越南加入,新西兰宣布退出。1964年6月15日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产生尖锐分歧。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联合起来,再次发表了《77国联合宣言》,要求建立新的、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并以此组成一个集团参加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谈判,因而该集团被称为77国集团。虽然后来成员国逐渐增加,但集团名称仍保持不变。它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工业发展组织中的活动非常活跃。每届联大和贸发会议举行之前该集团通常举行部长级会议,协调立场,研究对策,部长级会议是该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该组织成立多年来,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组织中共同利益的代表。它在促进南南合作、推动南北对话、为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以及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主持的谈判中达成了一系列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国际公约和协定。
35、多米诺骨牌理论:1954年4月艾森豪威尔提出所谓「多米诺骨牌理论」,声称如果印度支那陷入共产党统治,东南亚其它地区将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很快陷落。他警告说,这种局势对西方来说,后果不堪想象。鉴于这种多米诺骨牌效应的考虑,艾森豪威尔在1954年法国撤离印度支那后,开始大幅度援助及扶持1954年建立的吴庭艳政府直接插手越南内战,以至于后来美国越陷越深直至不能自拔的越南战争。
36、古巴导弹危机:1959年古巴人民推翻独裁统治建立共和国,古巴成为美国在拉美地区的最大障碍。赫鲁晓夫乘机控制古巴,且图把它作为与美进行交易的筹码。1962年8月29日,美国侦察飞机发现苏在古巴建有导弹发射场。美国表示严重不满,但苏联不称根。随后美国开始对古巴进行封锁,美军进入戒备状态,核大战一触即发。最后在美国的强烈姿态下,赫鲁晓夫不得不退却,从古巴撤出导弹。评价:赫鲁晓夫的冒险是为了改变美苏力量的对比,使德国问题向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古巴导弹危机标志着苏联已经走上了在全球范围内同美国争霸的战略。
37、“布拉格之春: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合国涌起改革的热潮,史称“布拉格之春”。改革的目标要摆脱苏联一手操纵的华沙条约和经互会的控制,走出斯大林僵化制度的误区,从捷克的国情出发,建设捷克型社会主义。苏共认为这是20年前南斯拉夫事件的重演,“威胁了社会主主义大家庭的利益”与之置于死地。1968年8月]20日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捷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改革被武力镇压,“布拉格之春”夭折。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不仅是违反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一切原则,而且是“无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造成社会主义阵营最终解散的隐患。
38、戴维英会谈:赫鲁晓夫上台后力求美苏合作共同筑在世界。1957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和他在戴维营举行会谈,但艾森豪威尔在柏林问题和涉及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利益问题上寸步不让,在戴维营期间,艾森豪威尔环希望何鲁晓夫对中国施加压力,赫不但对中国施加压力环试图制造两个中国,当然遭到反对。戴维营会谈标志着美国开始承认苏联的大国地位。
39、PKO法案: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日本以向美国提供130亿美元“资助”的代价实现了梦寐以求的自卫队走出国门的梦想。这是二战结束后日本首次向国外派兵。打着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旗号,1992年日本通过《协助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法案》,即PKO法案。为消除其他国家对日本的怀疑和为自卫队出国提供法律保障,日本在制定PKO法时还提出了所谓的PKO5原则。这些原则对自卫队在参加维和行动时的武器使用、行动内容等做出了规定。
40、不结盟运动
: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针对当时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严重对抗使夹在其中的广大中、小国家深受其害的情况,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埃及、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倡议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25个国家出席了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文化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呼吁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不结盟运动不设总部,无常设机构,也无成文的章程。它定期召开首脑会议、外长会议、协调局外长会议及纽约协调局会议等。首脑会议为最重要的会议。从1961年到2003年,不结盟运动成员国先后举行了13次首脑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涉及国际政治、经济等重大问题的宣言或行动纲领,为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不结盟运动各种会议均采取协商一致的原则。

不结盟运动现有115个成员国(2004年5月19日,塞浦路斯退出不结盟运动),都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一贯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在国际事务中与不结盟运动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并于1992年9月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
41、“三和政策“即“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和平过渡”。他是赫鲁晓夫初期苏联外交政策的总方针。借助“三和政策”苏联向西方国家展开一个声势浩大的“和平运动”,迫使西方国家承认了苏联在东欧的利益和大国地位但是赫鲁晓夫企图把美苏之间的“和平共处“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总路线,要求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服从于苏联的国家利益,这就引起其他国家的反感。“三和路线”成为社会主义阵营分裂的思想渊源。
42、朝鲜战争:冷战中唯一的一次热战,朝鲜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维护国家独立和统一的战争。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国鸭绿江,抗美援朝开始。中朝人民并肩作战,连续进行5次战役,使战线稳定在38度线附近,迫使美国与1951年7月接受停战谈判。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定》。在朝鲜战争中美帝国主义遭受到可耻的失败,但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朝鲜战争的胜利,为新生的共和国赢得了几十年的和平,但中国是以牺牲解放台湾的机会和推迟国内建设的代价来取得的。
43、
巴以问题:主权之争巴勒斯坦古称迦南地,迦南人在这里繁衍生息,迄今大约有5000年的历史。而犹太人原属生活在阿拉伯半岛的闪族的一个部落,居住在今天的伊拉克巴士拉地区。公元前18世纪,他们在部族领袖亚伯拉罕的带领下,沿着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商路开始迁徙,辗转于叙利亚地区,最后扎根于当时已有较高文明水平的迦南地,同当地的土著人和睦相处。经过几个世纪的休养生息,犹太人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并于公元前11世纪建立了以色列国。公元70年,古罗马大军占领耶路撒冷,摧毁犹太教圣殿。公元135年,犹太人被逐出巴勒斯坦,由此开始了持续1800多年的漂泊生涯。看来,无论是迦南人(即现在的巴勒斯坦人),还是犹太人,都是生长在同一块土地--巴勒斯坦地区的兄弟。然而,就是这样的兄弟历史却成为了他们以后冲突的根本原因:巴勒斯坦人宣称自己是古迦南人的后裔,几千年来他们一直在此生息繁衍,自然是巴勒斯坦这块地的主人;而犹太人则主张他们才是巴勒斯坦的真正主人,他们的祖先曾在这里生活了2000年,并建立过强盛的王国。
犹太复国主义:从被逐出故土那天起,犹太人就没有忘记过重返故园。19世纪末,欧洲出现了大规模反犹太主义浪潮,犹太复国主义的思潮和运动也由此相应兴起。针对当时欧洲到处可以听到的\"犹太人滚出去\"的口号,1896年,匈牙利犹太律师赫茨尔继俄籍犹太医生平斯克尔出版了《自我解放》一书后又出版了《犹太国》一书,完整地提出了犹太复国主义的思想。他这样写道:\"我现在要以最简单的形式提出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要\'出去\'吗?到哪里去呢?\"\"应该把地球的某一部分的主权授予我们,其面积足以满足一个民族的正常需要;其余的事情将由我们自己来做。\"赫茨尔的著作在犹太人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这个民族家园究竟建在何处,犹太人内部也有过分歧。他们设想过在南非和阿根廷,还认真考虑过乌干达,并为之进行过投票。直到1897年8月29日在瑞士巴塞尔召开的第一次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上,才将其最终定在犹太人心目中的文化根--巴勒斯坦。
  《贝尔福宣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被英军占领,战后成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1917年11月2日,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写信给犹太复国主义者联盟副主席罗斯查尔德,声称\"英王陛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国家,并将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此信后被称为《贝尔福宣言》。犹太人据此开始向巴勒斯坦大批移民。但是,此举遭到巴勒斯坦当地阿拉伯人的强烈反对,他们以暴动和罢工的方式向英国施加压力,要求限制犹太人移民。这场动乱一直持续了3年之久。面对阿拉伯国家的反抗,1939年5月,尽管英国政府马上改变初衷,主动向阿拉伯各国示好,提出了所谓的《巴勒斯坦白皮书》,限制犹太人的进入。然而,《巴勒斯坦白皮书》公布之时,恰是欧洲犹太人为逃避纳粹大屠杀,苦苦寻求安身立命的绿洲之日。在纳粹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全世界1/3的犹太人被杀害,遇难者总数达600万,欧洲犹太人所剩无几。加之战后很多国家还是不能接受犹太人,就连素以移民国家著称的美国都不愿敞开大门。犹太人别无所去,此时,惟一张开臂膀欢迎他们的,就是巴勒斯坦的犹太社区,于是,犹太人纷纷奔向巴勒斯坦。以色列立国犹太人纷纷奔移巴勒斯坦,而阿拉伯人则坚决反对,两方都不能得罪,英国自觉力不从心,于是将这个烫手山芋移交给联合国。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届联合国大会表决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即联合国第181号决议。决议规定:英国于1948年8月1日之前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并撤出其军队;两个月后,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两个国家,即阿拉伯国和犹太国。当时,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有120多万,占总人口的2/3强。但分治决议中的阿拉伯国的领土只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更令阿拉伯人难以容忍的是,阿拉伯国的领土支离破碎,互不相连,大部分是丘陵和贫瘠地区。犹太国则不然,犹太人虽仅有60万,不到总人口的1/3,然而其领土却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大部分又位处沿海地带,土地肥沃。 1948年5月14日下午,身高1.6米的\"以色列建国之父\"本-古里安宣布《以色列国独立宣言》,以色列建国;然而,遗憾的是,联合国决议中提到的阿拉伯国家却因为阿拉伯人国家的普遍抵制决议并没有同时成立。中东战争:1948年5月15日,也就是以色列宣布建国的第二天,阿拉伯联盟国家宣布对以色列处于战争状态,第一次中东战争由此爆发。这次战争史称\"巴勒斯坦战争\"。由于参战的阿拉伯各国彼此之间心存疑忌、内部不和,使得只有游击队实力的以色列取得了
22#
 楼主| bbcc 发表于 06-2-10 10:57:46 | 只看该作者
平时多看看 参考消息 环球时报的 报纸有有用的东西 剪下来 或者抄下来慢慢的你的积累就上去了.
另外 记的<现代国际关系> <世界知识>这两本杂志还是多看看

后者比较浅显 可以每本都看 前者看后半年的足够

重点复习战后国际关系史
23#
清辉私语 发表于 06-2-11 17:31: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bbcc 于 2006-2-10 10:57 发表
平时多看看 参考消息 环球时报的 报纸有有用的东西 剪下来 或者抄下来慢慢的你的积累就上去了.
另外 记的<现代国际关系> <世界知识>这两本杂志还是多看看

后者比较浅显 可以每本都看 前者看后半 ...



向你学习。
24#
wwlove 发表于 06-7-23 10:25:53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
希望有更多人看到!
25#
iriscat3 发表于 06-10-20 12:03:2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喔~~~~好感动啊!!!啊~~~~~~好帖~~~!!!好网站!!考研的兄弟姐妹们!!让俺们向前冲啊!!!
26#
sunhe8125 发表于 06-10-23 11:25:38 | 只看该作者
sdfidshofdui
27#
82bear 发表于 07-3-2 16:35:0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一年后看这样的帖子依然是这样激动!
28#
giller_123 发表于 07-6-14 18:23:0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很是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27 13:46 , Processed in 0.087154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