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标题: 北京大学一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概论”笔记 [打印本页]

作者: bbcc    时间: 06-2-10 12:16
标题: 北京大学一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概论”笔记

作者: bbcc    时间: 06-2-10 12:16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际政治的重要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际政治的重要理论
1、时代观。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基础是对不同历史时期生产方式和由此产生的
阶级关系的分析。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研究,马克思和思格斯考察了时代及
其变迁,以生产方式的变更为依据,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不同生产方式看作不
同的社会时代,对自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基本特点作了精辟分析。列宁根据所
处时代的变化,提出了生产方式与世界革命形势现结合的时代划分方法,提出了时
代发展阶段性的观点,阐述了帝国主义和帝国主义时代的特征,并提出了“战争与
革命”的时代主题。
2、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体系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世界体系的分析是建
立在其对国际分工、世界生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资产阶级及其历史地位
的分析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把整个世界联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各个国家
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再政治、文化等领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依存。列宁依据马
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世界体系进行了系统阐述。
3、民族殖民地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殖民主义的特点及
其对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作用进行了详尽论述。在论述殖民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
关系的同时,科学的阐述了殖民主义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双重作
用。列宁发展了这一理论,就区分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的问题,殖民地对帝国主
义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问题,民族自决权原则问题,帝国主义时代的民族战争
问题进行了客观的阐述。
4、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学是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应用于国际政
治学研究,重点研究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马克思和恩
格斯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出发,把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对社
会关系进行抽象的理论学科,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为剩余价值论为核心,揭示了
资本主义经济现象背后所隐含的各种政治、经济及社会关系。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
从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后的基本特征出发,论述了与国际政治经济相关的一些基本
问题,得出了帝国主义战争不可避免的结论。
第四节、中国的国际政治学
一、中国国际政治学的建立与发展
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开设了外交系,1955年扩大为外交学院。60年代起中国人
民大学、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设立了国际政治系。一些外国问题研究机构建立,专

业刊物出现,编辑和拒译的国内外学术及政治著作和教科书出版。文化大革命时期
国际问题研究受到严重损包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后,国际问题的研究出现新的高
潮。
二、中国国际政治学的现状
目前正处在探索和创建阶段,方向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正确
地吸收和借鉴国外国际政治学理论中的科学成分,继承和发扬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精
华,在坚持与发展、借鉴与扬弃中,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建立中国特色的国际政
治学和国际关系理论体系。
三、中国的国际政治学理论框架
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起步较晚,但是依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为建立中国
的国际政治学科体系做出了奠定了基础。主要的理论贡献有(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三个世界战略划分;(3)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4)国际政治新秩序等。
作者: bbcc    时间: 06-2-10 12:17
第二章当代西方国际政治学基本理论

第一节、西方国际政治学的主要流派
~、理想主义学派
理想主义学派(Idealism),也称规范主义理论,是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中形成最早
的一个学派。
理想主义学派在哲学观点上主张的是人性善的学说,认为人类的自然状态应有的
性质是和谐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是协调的,只是由于某些人的良知误入歧途才导
致国家间的冲突和战争,良知一旦被唤醒,误解一旦被消除,人类社会就会恢复到和
谐、友善的美好社会。在政治观点上,理想主义崇尚国家和世界的民主化和法治化,
主张恢复国际规范,建立国际普遍安全机构,完善国际法及其职能,加强国家间的相
互合作,用理性战胜邪恶,最终实现一种和平稳定的世界秩序,避免世界战争的悲剧
重演。理想主义最初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第28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第二次世界大
战的爆发,使理想主义学说受到沉重打击,从此一蹑不振。
二、现实主义学派
现实主义学派( Reali sin)是在对理想主义学派的批判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
思中逐步形成的。现实主义学派与理想主义学派的主要分歧表现在许多方面,在政治
哲学观上、在伦理观点上、在看待国际组织和国际法的作用上、在对国际社会及其发
展前景的看法上都不相同。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英国威尔士大学教授爱德华小·卡
尔。战后,西方最著名的现实主义理论代表是美国的汉斯·摩根索、法国尝省雷蒙
利隆以及乔治·凯南、昆西·赖特等人。现实主义的理论中最畅O应邀货易忽秒四L
/益。
。二、新现实主义学派
新现实主义学派(Neo--Realism)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正值美国的霸权地位
衰落和第三世界异军突起。1973年的石油斗争震撼了整个西方世界,战后一直在西方
国际政治学理论中占统治地位的现实主义权力政治理论,旦爱私自新郎验U⑤困险
来解释国际社会的现实。西方一批学者开始对传统的现实主义理论进行改造和补充,
形成了新现实主义学派。新现实主义学派对传统现实主义的修正主要在jgiopM
相互依存关系,世界的整体性等,主要代表人物有肯尼思·华尔兹等人。

四、新自由主义学派
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 ism)强调的是国家间的经济联系,认为这种经济联
系是国际体系之内确立和维持秩序的基础。按照这一理论的假定,伴随着经济的全
球化与一体化,以及各国经济利益的日益融合,国家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会越
来越深化,越来越普遍。这一现象已成为当代世界的界定性特征。正是这种日益发
展的相互依存,深刻的改变子国际关系的性质,使得国际合作日益成为可能。新自由
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
五、建构主义学派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是冷战结束以来在欧美国家国际关系研究中凸显
的一个重要学派。与传统的主流学派相比,该学派被认为对国际政治的一些重要问
题更具解释力。例如,对于冷战的突然结束,用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都很难进
行解释,而用建构主义则可以解释为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接受“共同安全”思想,
改变了苏联的对外政策,从而与西方建构了新型的关系。建构主义学派的形成经历
了一个较长的理论发展过程。建构主义认为,物质世界并不决定或构成行为者所从
事的行为,还存在一个意义与知识的世界,这个世界包含了行为者对其周围世界的
解释和理解。代表人物为亚历山大·温特。
第二节、西方国际政治学合础理论
一、均势理论
均势理论是最古老,也是最持久、影响最为广泛的“国际关系”理论。均势政

首先由英国的红衣主教沃尔西提出,后来,在1713年的《乌得勒支和约》和1815
年的《巴黎条约》中明文写入。从此以后,它一直是欧洲国际关系舞台上不可或缺
的主角。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维也纳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冷战”
时期,美苏两霸高度对峙的状态,无不显示着均势的思想和战略。“均势”一词可
以有很多个同义词,简单地说,它指的是两个或多个个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一种情况,
可以用于许多学科中。在国际关系领域,这一思想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得到了一
定的体现和承认,在现代国际关系体系中,指的是“没有一国处于优势地位或能对
其他国家发号施令的状态”,努力建立和维持这样一种状态的战略或政策即为均势
理论。均势是与霸权相对而言的一种国际体系。
二、霸权理论
霸权理论20世纪70-80年代兴起,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国际关系学者乔治漠
德尔斯基、罗伯特·吉尔平和罗伯特·基欧汉。根据他们的理论,霸权看作是一种
正常的、合理的历史现象,霸权的兴衰是一种超越时代的周期循环,甚至是使国际
格局稳定的因素。此外,他们还将霸权战争看作是永久存在的,是国际政治变革的
基本动力所在。他们的理论给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1)他们在对国际政治的
研究中引入了经济学的理论,从而将国家与市场、财富增长与实力的增强、政治与
经济有机地结合了起来。(2)只要国家依然存在,利益便永远是国家的根本立足点
和出发点,国家实力也是决定国家在世界体系中的地位以及从国际体系中获得利益
多少的重要因素。()不管是霸权还是国际制度,都不能自动地保证合作与和平,
霸权下的合作与和平是一种“高压下的和平”,是脆弱的。(4)国家的兴衰与国家
间实力对比强弱的变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各个国家间的发展水平不可能干篇
一律,不平衡也是必然存在的。而且,国际体系中也肯定会不断出现新兴国家,没
有必要对别国的兴起产生任何恐惧和不安。
三、相互依赖理论

相互依赖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代表作是他们合作
的著作《权力与相互依跳。相互依赖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互)我们所处的是一
个相互依赖的时代。相互依赖的世界已经形成,并且可以被居住在地球上任何一个
地方的居民感知得到,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地球越来越小。(2)相互依赖不同于
单纯的“依赖”,它是双向互动的关系,最一般的定义是彼此相依赖。在国际社会
中,国家间的相互影响来源于国际交往,然而,相互交往并不等于相互依赖。交往
对相互依赖所产生的影响将取决于交往所受到的制约或者所付出的代价。(3)有些
代价并不是由别的行为体强加给对方的,而是出于对联盟在国际体系中可能出现的
混乱,以及所面临的全球共同威胁而必须的协调行动而自愿付出的。(4)相互依赖
具有敏感性和脆弱性。
四、世界体系理论
世界体系理论是一种以新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理论框架的理论,它以批评帝国主
义而著名。该理论认为,世界政治是发生于全球资本主义逻辑支配下的世界体系的
范围之内。这个世界体系的一个关键性的结果就是富裕和强大是以贫穷和弱小为代
价。世界体系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沃勒斯坦认为,从历史上来
说存在过两种体系:一个是世界帝国,另一个是世界经济。他还认为,自16世纪以
来,世界体系一直相当稳定,其边界扩大了,但核心、半边缘与边缘的地理划分仍
然存在。他分析了造成这种稳定的两个因素,并断言尽管现代世界体系还是稳定的,
但它已进入了最终的危机时期。至于危机之后现在的世界体系会被什么体系所取代
尚无答案。
作者: bbcc    时间: 06-2-10 12:17
第三章国际政治体系的行为主体

第一节国际政治行为你
一、国际行为主体
国际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影响和作用的一系列实体。
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构成国际行为实体的主体应当具备一些基本的要素或基
本特征。主要包括必须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必须具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必须拥有
相对稳定或固定的组织形式,必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国际行为主体经历
了一个由一元变为多元的发展过程,由开始的单一主权国家行为主体逐步发展为国
家与非国家两大类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并存。
二、国家行为体及其特征
主权国家虽然不是国际舞台上唯一的行为主体,却是国际政治中最主要的行为
主体。国家作为国际社会的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与国家在国内政治学意义上的本质
特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国内社会和国际社会在规模、范围和行为准则等多方面
有着明显的不同。国家在国内社会中的本质无疑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作为国际
社会的行为主体则更多地是强调它的行为能力和职能作用。国家作为国际社会的一
个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必须具备三大要素:具有固定的领土和一定数量的居民;具
有一定的政权机构;拥有至高天上的主权。国家作为阶级社会中最一般的政治形态,
既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又是组织社会的管理机构;它在本质上是为维护统治阶级利

益服务的,同时又必须调整全社会的普遍利益;具有对内和对外两种职能。作为国
际政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我们研究的不是作为一般政治形态的国家,而主要是研
究国家的对外行为,国家作为国际行为主体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三、非国家行为体及其特征\
非国家行为主体是指那些主权国家中外的、能够独立地参与国家事务并发挥职
能作用的政治、经济实体。非国家行为主体的出现是国际关系不断发展的产物。非
国家行为主体大致可以区分为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这两种基本类型。国际组织是指
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其政府、政党、民众和团体基于特定的目的,以一定的协议或
法律形式而设立的组织机构。它主要分为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间组织(或民间组织)
两大类。跨国公司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分支机构或控制于
公司的国际垄断组织。长期以来跨国公司一直被视为一种单纯的经济实体而不包括
在国际政治的视野范围之内,但战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迅速发展,国际政治和世界
经济的相互作用不断加强,跨国公司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才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非国家行为主体的重要特征是参与国家事务的间接世;对外行为的跨国性和职能作
用的协调性。
第二节民族与国家
一、近代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最早的民族国家大约是历、17世纪在欧洲大陆孕育产生的,经历了一个缓慢而
复杂的过程。14世纪末期,欧洲封建割据势力受到抑制,王权加强了自己的地位,
由此产生出以民族为基础的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从基督教社会到民族国家的转变,
是欧洲进入一个以国家主权为特征的新时期,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这主要表现在:
(l)近代欧洲最早的主权国家形态是专制王权国家。专制王权的形成多是对外发动
战争,不断扩张领土的结果。(2)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取代王权国家的主要方式是战
争和暴力革命。在暴力冲突和战争中民族意识与领主观念不断得以强化,欧洲整体
的观念让位给民族国家利益的观念。(3)近代欧洲政治发展的突出特点是王权与民
族的重叠。西欧的专职国家多以一个主体民族为基础,王权统治疆域与民族的生存
疆域基本吻合,因此,民族冲突呈现出向外的性质,表现为国家间的冲突和对外战
争。
二、民族国家及其特征
“民族国家”首先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出现的民族主义的核心概念,是一
种理想的国家形式,是可能性意义上的国家。中世纪的欧洲,既没有现代意义上的
民族,更没有民族国家。已经形成的民族不仅在政治上处于某一帝国的统治之下,
精神上处于国际性的罗马教廷的统治之下,民族也分裂成为大小不等的王国。随着
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建立统一国内市场的要求驱动下,在西欧形成了以建立民族国
家为核心的民族主义的要求。现实中的民族国家与理想的民族国家并不一致,它们
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现实的民族国家基本上都不是单一民族建立的,民族
的界线与国家的界线总是存在着程度不同的不一致,即使是被看作民族国家之典型
的英国和法国,在民族构成上也小是早一网和间历明。囚此,Jh四至四球四球则期
义时,不能仅仅从概念出发,而应该从现实出发,将国家的民族构成和国家的本质
内*即国家政权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地确定民族国家本质。
民族国家的基本特征主要把一些共性的特点,它们是:()国家主权的独立性;
门)国家领土的统一性;(3)国家权力的世俗性;(4)国家民族单一性。民族国
家并不是~成不变的,在现实的政治进程中,民族国家可以转变为多民族家,多民
族国家也可以分化为多个民族国家。

三、民族主义与当代国际政治
民族主义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无论如何界定,民族主义总是各种各样的社会
要求的产物,诸如政治要求、文化要求、宗教要求等。在这些要求中,量激在随里。
政治要求。在政治层面上,民族主义可以说是一个具有认同感的人类群体所表现出
来的休戚与共,这些人有民族地位意识,谋求给予这种共同体一个政治实体,要么
是建立独立的国家,要么则实现自治。作为一种政治运动,我们可以把民族主义的
本质属性概括为三点:(1)民族成员首先应忠诚于他们自己的民族共同体;(2)
这种民族共同体希望成为独立的国家;(3)这个国家只应由一个民族组成。当代的
民族主义运动就清楚地反映出了这种特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性民族主义浪潮的兴起引起了世界政治局势的激烈动
荡,出现了许多热点地区。大体上包括四部分:(l)前苏联、东欧地区发生剧变后
出现的民族分离主义浪潮;(2)非洲国家频繁出现的部族、民族冲突;(3)西方
国家以新法西斯主义、白人至上主义为表现形式的种族主义浪潮;(4)继续对抗的
旧的民族矛盾。前三种情况属于冷战结束后兴起的比较“新”的民族主义冲突,最
后一种则是从冷战时期延续下来的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诸如塞浦路斯的希土
冲突、斯里兰卡的种族冲突等。
第三节国家利益与国家实力
一、国家利益及其特征
国家利益是指一个国家内有利于其绝大多数居民的共同生存与进一步发展的诸
因素的综合。根据国家利益的不同组成部分的重要程度,可将其分为主要利益和次
要利益;根据国家利益的时效性,可将其分为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根据国家利益
的适用程度,可将其分为普遍利益和特殊利益。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是从国家的安
全、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四个方面来界定。()安全利益。安全利益是一国生存
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最核心的利益。(2)经济利益。经济是一国的生存和发展的
物质力量。国家的经济利益,是国家利益的基本内容,也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方
面。(3)政治利益。国家的政治利益是国家利益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主要
内容是维护国家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并力争使其影响扩大到
更大的范围。(4)文化利益。文化与利益虽然不属于同样的范畴,但是文化利益确
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利益包括:意识形态的维护,历史文化传统的保
持,民族认同感的确立和维系,与安全、经济、政治密切相关的各种文化现象等等。
国家利益的基本特征有(1)客观性和抽象性;(2)客观性与主观性;()全
民性和阶级性。
二、国家利益与国家权力
权力即强力是西方政治现实主义的传统概念。国家在国际社会中追求利益,主
要通过权力的运作来实现。具体表现为运用权力关系来实现相互影响。施加影响可
以是暴力的,也可以是和平的。接受影响的方式也不是单一的,可以是被迫的,也
可以是主动的或自愿的。权力作为一种政治概念和政治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国际政
治中的权力主要是指,在国际政治互动关系中,一个国家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行为
的能力。这一定义包含四层含义:(1)由于权力主要是一个政治的或政治学的概念,
因而我们强调这是一种影响国际政治关系,或国家间政治关系的因素。(2)作为一
个关系范畴或互动范畴,权力只有在相互作用的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对权力的双
方或各方均形成一定的制约。()权力体现的是一种能力,即我能够对你施加影响。
要具备这种能力,一定的物质实力是必须的。(4)权力关系是一种政治关系,表面

上体现的是一种单向的施行过程,即一方影响或改变另一方的行为。但是实际上,
这种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三、综合国力及其判定
国家的实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既包括有形的构成,如地理条件、人口、
自然资源、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也包含无形的构成,如社会制度、政
治体制、政治局势等,它是两者的结合。在估价一个国家的实力时,必须将两者综
合起来加以分析,即“综合国力”。国家的实力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它不是一成
不变的,不同国家实力的不同构成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在国家的实力构成中,
物质构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在一般情况下,物质力越强大的国家,实力地位就强,
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就大。但是在有的情况下,小国、弱国同样可以取得较强
的实力地位,发挥较大的作用。美国学者克莱因提出的国力估价方程试图从有形和
无形相结合的角度来对一个国家的实力进行综合评估,其基本方法是可取的,但是
其所采用的指标体系具有很大的局限;一些中国学者运用系统论等方法,提出了综
合国力动态方程,即把综合国力看做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一个个开放的系统和一个
非线性的系统,无疑弥补了西方学者的理论和方法论缺陷。
第四节、国家对外决策
一、国家对外目标
国家的外交政策的制定过程中,目标设定关系重要。一般而言,任何一项外交
政策都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国家利益为最终目标。但是国家利益并非抽象的,它由各
种具体的利益综合而成,因此外交政策的目标,除了最终目标之外,还有诸多具体
的目标。外交政策目标的分类,一般可分为:()根本目标,也可称中心目标。
即一国根本利益所在,包括生存、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国家统一、政治制度与意
识形态的维护等。(2)现实目标,也可称即时目标。主要指一国在某一时间所要实
现的目标。()发展目标,也可称预期目标。主要指一国在可预见的未来所要达到
的外交目标,这类目标大多是较现实可行的目标。(4)理想目标,也可称战略目标。
它更多地表现为对本国利益与国际社会发展趋势的一种目标设定。最佳的外交目标
设定应是根本目标、现实目标、发展目标与理想目标的有机综合,合理配置,在理
想目标的指导下去实现现实目标,在完成现实目标时,不忘中心目标、发展目标与
理想目标的实现。
二、国家外交决策过程
各国的政治体制、外交程序与机构组织不尽相同,因此,各国的外交决策也无
相同的模式。各国的外交决策一般都有自己的传统习惯,但是无论形式有何差异,
外交决策过程一般总有以下几个阶段。(1)准备阶段。这是外交决策过程中的重要
阶段,其主要内容是广泛及时地收集各国的信息与动态。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由
外交部门履行。各国还有从事秘密情报信息收集的机构,其中美国中央情报局是世
界上最庞大的情报机构,还有前苏联的克格勃( KGB)与现俄罗斯的联邦反间谍局、
英国军部情报五处与六处等。(2)加工处理阶段。情况与信息收集后,被输送
到各国的情报研究部门加以分析处理,即将收集到的各类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
真,由表及里进行加工,在此基础上对某类信息重点加以分析处理,并提出各种可
供选择的决策报告或对策方案,以供政府决策部门参考。(3)外交决策阶段。外
交决策,一般由政府最高决策层来实施,其中政府决策班子是核心,重大问题基本
上由它确定。但某些问题仍难最后定夺,那么政府首脑将是最后的仲裁者与拍板人。
外交决策过程中,政府作用固然重要,但国家立法机构的监督作用也能发挥重要作
用。它的监督表现为对外交决策的批准权力。(4)实施与调整阶段。外交决策的结

果是否正确明智,在实施之前难以定夺。种种因素都可能导致外交决策的失误或不
完善,这就需要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加以调整与完善,以谋求最佳效果。
作者: bbcc    时间: 06-2-10 12:17
三、影响外交政策的基本因素

设定外交目标,应是一个主观与客观结合、科学分析与综合的结果。任何一类
外交目标的设定都受到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只有对客观因素有清醒认识,才可能
产生较合理的外交目标。影响外交目标设定的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1)国际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世界政治与经济发展状况;国际舆论状况;重大关系国的态度
与反应等。(2)国内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军事力量与自然资源因素;国内政局、
国内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因素等。
四、外交政策的决策模式
外交决策的过程不仅是力量与手段的抗衡,也是智慧的较量。特别是实力接近
的冲突各人,谋略就更重要。高明的谋略要求把双方可能的选择和后果都估计到,
在此基础上找到~种最有利于自己的方案。策略博奕论被当作国际关系中一种特殊
的决策分析方法,也被当作指导国际冲突和对冲突结局进行估价的一种特殊手段。
策略博奕论的基本模式有两种。(1)“零和对策”,或称“零点对策”,即一方所
得必为另一方所失,得失之和为零。双方选择的随机性强,偶然性大,得与失的可
能性相当。它只是在冲突极端尖锐、双方绝对对立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双方处于你
死我活的敌对位置上,属于限制性的纯冲突,在国际冲突中较为少见。(2)“非零
和对策”,即双方所得所失之和并非都等于零。其典型模式有“小鸡游戏”与“囚
犯困境”。如果第三方或更多的角色加入,会造成复杂的局面,主要涉及如何合理
分配所得之利或分摊损失,若能遵从公认的行为准则,则合力以求最大利益,否则
联合解体,合作一方叛离,另~方会遭受重大损失。“非零和对策”是在国际冲突
中常用的对策方式。
作者: bbcc    时间: 06-2-10 12:17
第四章国际政治的体系、格局与秩序

第一节、国际政治体系
一、国际政治体系的内*
体系即系统,若干有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构成体系的
基本条件,是组成部分不可分割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体系可以有松散的组织联
系,也可以是严密的法定的组织系统,均包括不同层次的子系统。不同层次的子系
统也具有独立性。
国际政治体系,是国际政治行为体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既对立又统一的有机整
体。它区分为全球体系和区域体系,包括有政党体系、国际组织体系和各类国家体
系,如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体系,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体系、发展中的民族主义国
家体系和社会主义国家体系。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体系,如反法西斯战争同盟体系。
这些体系就是不同层次的子系统,其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国际政治体系,
即总系统。
在历史长河中,国际政治体系先后曾具体表现为:(l)帝国体系,如罗马帝国、
英殖民帝国,具有集权式的统治机构:(2)势力范围体系,如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
华沙条约集团,具有健全的组织指挥机构;(3)和平共处体系,如不结盟运动,具
有平等协商,共同决策和轮流主持的会议机构;(4)无世界政府无国际组织的无政
府主义体系:(5)天世界政府而有国际组织的无序与有序并存的国际体系。国际政

治体系不是国际社会,它不完全由主权国家组成,也无密切的经济联系,缺少公认
的行为准则。
二、国际政治体系的基本特征
国际政治体系由基本政治单元组成,体系的特点既取决基本政治单元,也取决
于基本单元相互作用,对立统一的体系自身的结构状态。因此,应该从国际政治研
究的第二层次与第三层次,即主权国家层次与国际体系层次,进行综合分析,才能
较客观的发现国际政治体系的一般特点。(1)国际政治体系的相对稳定由一般国际
行为规则维护。国内政治体系属一种集中的等级政治体系,中央政权有相对权威,
制定相应法规,维护国内体系的正常运作。(2)基本单元的共同行为与相互作用构
成体系的基本特点。国际政治体系的特点,取决于基本单元所处时代的基本性质。
基本单元行为的出发点或动机,往往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两种:①生存动机。②
发展的动机。@其他的动机。例如称霸、扩张、吞并、掠夺等。(3)基本单元的多
样性决定国际政治体系的表现形态的复杂性。主权国家是国际政治体系中稳定性最
强、消亡率最低的基本单元,相比之下,其它国际行为体的生存期就短暂多了。(4)
基本单元的综合国力的对比关系决定了国际政治体系的存在形式。在相互作用与依
存的社会中,基本单元的综合国力的大小,决定了他Iw国际政治体系中的地位作
用的不同,也决定了国际政治体系的存在形式。
三、国际政治体系的发展演变及其规律
迄今为止,国际政治体系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时期从拿破仑战争开
始,近代国际体系向现代国际体系的转化。19世纪后期,欧洲力量格局再度改变,
奥地利在资产阶级革命风暴中被削弱,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被削弱,而普鲁士却
通过对丹、奥、法的三次战争统一德国,取得欧洲大国的地位。英法两国为取得优
势地位,也捐弃前嫌,结成联盟,于是欧洲新的力量均势形成了。欧洲两大联盟的
对峙,在20世纪初,演变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导致第一次世界
大战的爆发。
“一战”结束,英法集团取胜。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并建立第一
个国际性的综合组织,国际联盟。英法成了欧洲政治体系的中心。华盛顿会议的召
开标明美国在欧洲国际政治体系中逐步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的确立,表明欧洲中心的国际体系逐步瓦解,西欧北美联合的国际体系形成。
第二时期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二战”爆发,“凡尔赛——华
盛顿体系”被埋葬。英法在战后已衰落,丧失昔日主宰世界事务的地位,德、意、
日作为战败国已一蹑不振。“二战”中,美国大发其财,并在中送参战,战后由地
区大叫上升为世界超级大国。苏联在战后经济迅速恢复,上升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
大国。以美苏为主,由美、苏、英、中四大国构筑的“雅尔塔体系”取代“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力量均势,取代了西欧北美的列强的力
量均势,“雅尔塔体系”建立了战后40余年的以“冷战”对峙为特点的国际政治体
系。
第三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战后出现的“雅尔塔体系”显示了
~些新的特点:沿袭了国家主权、国际法、均势原则等三项国际政治体系的基本原
则,但以《联合国宪章》取代《国际联盟盟约》,以联合国取代国际联盟。维持着
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的力量平衡,主要是美苏之间的势力平衡,这种均势以两
种对立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与经济体制为基础,以军备竞赛与冷战遏制对抗为特
征,以美苏全球争霸为主线。加速了殖民体系的崩溃,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第三世界在两大势力角逐的夹缝中形成并发展为独立的国际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
治舞台。
80年代末、细年代初,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意味着雅尔塔体系不复存在,新
的国际政治力量正在重新分化组合,以形成新的力量均势,一霸多强或一极多元的
世界格局正在形成,各国对新的国际政治与经济秩序的设想不尽相同,未来的国际
政治体系尚未成型,世界人民正盼望出现更合理更平等的世界新秩序。
第二节、国际政治格局
一、国际政治基本格局
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国际政治系统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其相互关联
主要表现为以主权国家为主角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冲突。竞争、合作、依存。这
种相互关联不仅表现在国际行为主体之间,而且表现在行为主体与其所处的同际环
境、国际形势之间的相互作用。
所谓格局,是指事物内在的结构、规模或样式。国际政治格局,是指国际舞台
上的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结构状态。
换言之,国际政治格局就是国际政治舞台上的政治力量的对比状态。国际政治格局
作为一种国际政治系统,与一般国际政治系统或广义国际政治系统的主要区别,就
在于国际政治格局的构成要素并不是所有的国际行为角色,而是国际政治力量。所
谓国际政治力量,是指在国际舞台上能够独立地发挥作用,并对国际政治的运行和
发展具有巨大影响的政治单位。一个国际行为主体,只有当它的行为能力达到~定
的程度,即能对国际政治的发展,对其他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大影响
时.才构成为一种国际政治力量,即成为国际政治格局的构成要素。
二、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
国际政治格局最为国际系统的一种表现形式,无论其居于各种类型,均具有一
些共同性的特征。(1)国际政治格局总是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相联系,与时代的
发展密切相关。(2)国际政治格局总是同世界经济格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国际政治格局总是同一定形式的国际秩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4)国际政治格
局在其演进、变化的过程中,总是相互交错、呈现过渡性的特征。
三、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模式
国际政治格局是一种政治力量对比的结构状态,政治力量与权力是完全不同的。
区分格局的不同类型,主要应当依据格局的内部结构和外在形态。所谓内部结构,
是指构成一定格局的政治力量的特征以及各种力量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容与结构。所
谓外在形态,是指政治力量之间相互作用的组合形式与规模特征。据此,我们把国
际政治格局区分为四种基本类型(豆)一元格局,或称单极格局。即某一个主要的大
国或政治力量在国际政治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该国周围存在着一系列其他主权国家,
但并不能够成为与之抗衡的政治力量,~国独霸世界。()两极格局,即两个大国
或两大集团之间的相互对立和相互制约,对整个国际事务起着决定性的影响。(3)
多极格局,即多种政治力量相互制约,各种政治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各自独立、基本
平等,相互之间不存在两盟或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4)两极多元格局,这是一种
由两极向多极、或由多极向两极的过渡性格局。
第三节、国际政治秩序
一、秩序与格局
国际格局与国际秩序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历史范畴。国际格局是指
一定时段内国际主要战略力量的实力对比和力量组合而形成的基本结构;其基本特
征是一是具有整体性,它体现为一种世界权力体系,而不是地区范围的权力结构。

二是具有客观性,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世界权力结构,而不是一种主观设定。三是
具有相对确定性,它一经形成就会在~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保持体系的相对稳定。
四是具有均衡性,体系内的各种战略力量相互作用、牵制,使该体系在一定时期内
能维持均势结构。国际秩序,包括国际政治秩序和国际经济秩序,则指的是国际社
会主要战略力量之间围绕某种目标和依据一定规则相互作用运行的机制,它是大国
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实力和对外政策相互作用的统一产简言之,国际秩序就是指处
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和行为规范。特定的国际秩序总是同特定的国际格局相对
应,国际秩序总是受着国际格局的影响和制约。国际秩序也有三个特点:一是具有
相对稳定性,它表现出国家、国家集团在国际社会中的位置和顺序,稳定而有序。
二是具有一定时效性,它的机制只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才有效。三是具有协调
作用性,它体现为对国际主要战略力量相互关系和相和相互利益的协调作用,对不
同类型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及排序有很大影响。
二、国际秩序理论的演过
近代国际政治理论中,有关国际秩序的论述往往与均势论、国际法与世界政府
等观念相关联。现代国际政治学研究中,均势学说、国际法与世界政府学说被人们
视为国际秩序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手段。(l)均势理论意味着均衡和平衡,从古典均
势理论发展为现代均势理论,为的是克服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建立稳定的国际
秩序。(2)维持国际秩序的另一种范式是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准则。20世纪以来,
国际法主体增多,国际法作用增大,成为约束国家间行为的一种力量。(3)世界政
府。为了消除战争,缓解重提,求得国际和平与维持世界秩序,除了采用均势政策
建立国际法律体系之外,另一个理想途径是建立世界政府。这一思想起源于中世纪,
后不断发展演进。国际新秩序的创立,与这三种因素密切相关。
三、各国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90年代,世界格局的转型与演进,为各国,特别是世界大国与未来世界大国改
变其国际地位,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各国都想设计某种方案,为自己在未来世界格
局中谋求一个有利的位置,并且展开了一场争夺建立国际新秩序主导权的斗争。其
中较有代表性的国际新秩序的理论有(1)美国。雅尔塔体系瓦解以后,美日就有建
立美国领导的“世界新秩序”的打算。海湾战争为美国提出其主张提供了极好时机。
布什利用海湾战争的胜利来证明: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全
能冠军”,以此构筑“单极世界”。(2)西欧。西欧主张未来新秩序应是“美欧日
三极体系”,不赞成美国的“单极世界”。欧洲多数国家不接受美国领导的新秩序,
但在政治目标上与美国保持一致。()日本认为冷战后是建立新秩序的“难得的良
机”,日本将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扩大影响,努力参与新秩序的建立。日本主
张与西欧类似,即组成美欧日“三极世界”,日在其中起“主导作用”,日本认为
美国“是未来新秩序中最重要的因素”。主张实现西方民主自由的价值观与政治多
元化。(4)中国。中国主张多极化世界,大小国家本质上一律平等,建立具有公正
合理的全新意义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作者: bbcc    时间: 06-2-10 12:17
第五章影响国际政治的诸因素分析

第一节、自始因素
一、自然三要素

自然环境通常是指环绕人类社会的自然界,其中包括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的各种自然条件。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社会物质生活经常必要的
条件。(豆)地理因素。其中包括:地理位置,即某个国家或某种政治力量在地球上
所处的位置特征;国土面积,包括国土面积的大小以及表现为方圆、狭长、紧凑和
分割等不同的国土面积的形状;地形地貌,即某个国家地表形态的总体状况,像高
山、丘陵、平原等;自然气候,由温度和湿度两大因素构成,有热带、温带。寒带
和雨林气候、沙漠气候等。(2)人口状况。人口状况既是指世界人口的总体状况以
及人口在世界各国及地区的分布情况,也包括某一国家的人口状况。(3)自然资源。
一般是指天然存在的自然物,不包括人类加工制造的原材料。如土地资源、矿藏资
源、海洋资源、生物资源。水利资源等等。它们既是生产资料的基本来源,同时也
是人类生产劳动的对象。自然环境本身所包括的上述各种要素,作为一种有形的物
质存在,对国家综合国力的构成产生着直接的、甚至是巨大的影响。
二、地缘政治学
地缘政治学又称地理政治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逐步发展成为一种
解释政治现象与地理因素关系的理论,并进而成为在国际政治中利用地理知识来支
持和指导国家决策的一门学科。其代表人物及主要流派有美国海军退役军官、历史
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汉及其海权理论;英国地缘政治学家哈尔福特·麦金德及其陆
机理论;美国学者尼古拉·斯拜克曼的边缘地带说:德国的极端主义学派代表人物
豪斯浩弗等。地缘政治学对一国决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片面夸大其作用
容易走向“地理环境决定论”。
三、自然因素对国家间关系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和作用不仅表现在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及其
对外决策与对外行为的制约作用上,而且还表现在国家之间的相互行为与相互作
用方面。自然环境对国家间相互行为和相互关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自然环境对一国综合国力的影响,自然环境在全球范围内分布的基本状况
也就影响了一定时期内各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关系,从而对整个世界格局的发展与演
变产生制约作用。(2)由于地理位置对国家行为能力和国家利益的重要制约作用,
大凡地处海峡、海道以及陆上战略通道等战略要地的国家与地区,因其扼守着大国
谋求世界霸权的咽喉,往往成为国际政治争夺的热点地区。(3)对自然资源全面争
夺是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内容。(4)由于战后科技革命的发展与应用,环境问题已
成为当今国际政治的重要内容,成为全球所面临的共同性问题。
苗二节、科技因素
一、科技的发展及主要内容
所谓科技革命,是指科学技术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发生的根本性的质的突破和飞
跃。它必然会引起生产力的变革,改变社会生产的形式和内容,加深全球范围内政
.治与经济的联系,推动人类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向前发展。科技革命的这种推动主要
作用于国际政治的总体结构并决定了这一时期国际政治的基本特征,历次科技革命
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突出地表明了这一点。(1)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
代的欧洲,它是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工业大革命。这场革命造成了纺织
工业、冶金工业、机械工业。造船业以及航海交通的大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当时欧
洲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整边gg造欧洲政治经济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建立了
以欧涨为史岁的世界经济体系,现代意义上脚印阔函伊慰四@觉已基77厂累一
H次科技革命开始于19世纪下军时须橄洲面沉默跳动巨取电力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为标志,引起了电灯、电报、电话和电动机的出现及其生产力的大发展。整个世界

形成了以少数欧洲国家为中心的、对世界上绝大多数居民实行殖民压迫的完整的全
球体系。()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美国,并迅速波及世
若谷她。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和空间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为标志,并且紧密地与社
会生活融为一体。它为冷战奠定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它也促使了世界经济全球
化和一体化现象的发展。(4)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浪潮开始于70年代,它以材料工
程、能源工程、生物工程、信息工程和宇宙工程为标志,实质上是第三次科技革命
的继续与发展。它给世界政治和经济带来了一系列全球共同关心的问题,使得世界
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得更加狭小和透明,整个人类的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和扩大,
世界政治经济的全球化和整体化不断地向纵深发展。
二、科技革命对国家对外行为的影响
科技因素对国家实力地位和对外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构成一国综合国力的话要
素起制约作用,改变国家的实力地位来限制国家对外目标的选择范围和对外政策的
实施手段。具体表现在(l)科技因素改变了自然环境这一国力构成的相对稳定的因
素,使环境对人类政治行为的影响变得更为复杂化。(2)科学技术对国家经济实力
的影响。科学技术是一种生产力,并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这
已被历次科技革命的结果所证明。因此,科技因素的作用已经远远超出了自身的范
围,它通过作用于经济领域而成为影响国家实力地位的重要因素。(3)科学技术对
国家军事力量的作用。科技的发展是由人类的社会需要来推动的,国防和军事上的
需要形成了对科技发展的强大的推动力,许多新的科技人叫和发展往往是在军事科
学领域里首先取得并应用的。(4)科技因素对国力构成的精神要素的影响。国家科
技水平的发展,会提高全体国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国民土气和政府的组
织能力以及国家的凝聚力,从而使国家的综合实力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三、科技革命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科技战已成为当前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这主要表现在:(1)科技战已经成为
当前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
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国家的强弱兴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科学技术水平。
(2)科技因素使得战争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更加复杂化。战争的规模和结局
与武器的性质和水平有着直接关系,而武器的性质和水平又直接取决于当时科技的
发展水平。(3)科技革命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了国际政治的全球化,并大大丰富了国
际政治的新内容。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世界经济国际化的趋势深入
到世界各个国家和各个领域,导致了各国之间政治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另一方面,
科学技术的应用开拓了人类社会活动的新领域和新空间,如海洋资源和宇宙资源的
开发,核能的利用等。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经济及社会问题,如核武器的威胁、全
球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的破坏等。一系列全球性的共同问题被列入国际政治议事日
程,人们的价值观念因此发生了变化,国际政治本身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全球化的发
展趋势。
第三节军事国迁
一、军事因素及其构成
军事因素反映的是各国的军事实力状况和对外军事战略,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
的国际军事关系。主要包括:(1)战争。主要是指国家与同家之间为一定的政治目
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它是政治的继续,是流血的政治,是解决国家间政治矛盾
的最最高斗争形式。(2)武装冲突。是指国家之间为解决彼此争端而采取的一种剧
烈的军事对抗行动。武装冲突虽然一般说来是较战争更低层次的军事因素,但在国
际政治中却是比战争更为频繁出现的军事因素。(3)军备与军事实力。它是指各国

的军事编制及武帝装各等,是军事因素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国际政治的一种
强有力的因素。(4)军事集团与军事同盟组织。它是国家之间为了某种共同的政治
利益而在军事领域里结成的联盟性组织。从狭义上看,军事因素是国际政治体系的
组成部分之一。国际政治关系表现为政治权力关系、军事关系、外交关系、法律关
系,甚至文化关系等许多方面,军事因素是其中的主要表现形态之一。
二、军事因素与国家对外决策
军事因素制约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和军事战略
必然对其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产生影响,并对其对外决策的目标和行为方式产生
直接的影响,进而制约着国家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1)军事力量是构成国
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2)军事因素导致对外决策的调整。(3)军事战略是国
家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军事因素与当代国际政治关系
军事因素制约国际政治的作用不仅表现在对一国的综合国力,对外行为和对外
决策的影响,而且还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形式对国际政治体系的运行产生制约作用。
(1)军事因素改变国际政治的力量对比,促使国家政治格局发展演变。()军事
因素是制约国家间政治关系的手段,直接关系到国际政治目标的实现与否,进而影
响国际政治关系的发展状况。()战后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科技革命的发展,使国际
政治中出现了相互依存的趋势,军事因素在国际政治中出现作用弱化的现象。
第四节文化与患识形态因素
一、文化与国际政治
1、文化的定义及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所谓文化,从广义上说,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的总和:从狭义上说,则专指社会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即政治、
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国际政治中所研究和分析
的文化,主要是指狭义上的文化。文化因素对国际政治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l)文化因素是构成国家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之一。国家综合实力的构成,除了经
济、军事等可见的物质要素以外,还包括民族特征、民族性格、国民土气和民族凝
聚力等精神要素。而这些都与民族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2)文化上的差异和矛盾
是导致国际政治冲突的重要原因。由于各民族文化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各自特点,
各民族国家之间必然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和矛盾,这种差异和矛盾造成了对相同问
题的不同观点和价值观,这种世世代代遗留下来的歧异是很难改变,在特定内条件
下,往往会产生隔阂并导致尖锐的对立和冲突。(3)文化关系是实现国际对外政治
经济目的的手段和工具。一方面,文化上的交流和沟通是国家间政治联系的重要渠
道;另一方面,通过文化交流和文化渗透可以控制和干涉别国的内政,文化功能政
治化。
2、塞缨尔·亨廷顿与《文明冲突论》
3、宗教与国际政治
宗教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拥有如此众
多的教徒和相当严密的组织机构,必然会对国际关系产生影响。(1)宗教本身作为
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同样具有动员和团结本国人民的作用。特别是在一个教
徒众多、政教会一的国家里,宗教的这种作用则表现得更为强烈。”而且因其具有精
神上的麻醉性,其煽动性也比一般意识形态更强,因此,宗教便成为统治阶级麻痹
和控制民众的重要手段。(2)宗教和教派争端乃至战争是造成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
家内乱与经济落后的主要根源。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里,宗教和教派林立,由于历史

上的宗教纠纷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宗教与教派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往往表
现得十分尖锐,以致酿成长期的内乱和战争。(3)宗教矛盾和冲突是导致国家间冲
突和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意识形态与国际政治
意识形态是报关于某一社会制度或生活方式的一系列根本的政治、经济及社会
的价值观念,是文化因素的一部分。在国际政治体系中政治文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l)意识形态导致国际政治力量的分化组合,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巨大影响。作为
政治思想体系的意识形态,产生于各国对自身利益的认识并与阶级利益有着不可分
割的联系。(2)意识形态影响着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在对外决策过程中,重要的
~环是决策理论与决策方法。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反映了一国统治阶级对
本国利益的系统认识,对国家对外政策目标的判断和评价起着重要的思想指导作用。
门)意识形态是国际政治斗争的手段。可以作为一种政治信念统一和团结本国人民;
可以通过宣传抵制和削弱地对意识形态的渗透:可以为本国的对外政策进行解释等。
作者: bbcc    时间: 06-2-10 12:17
第六章国际冲突、合作与安全

第一节、国际冲突及合作
一、国际冲突及其处理
国家间交往形式多种多样,一旦国家利益与目标不尽一致,矛盾发展到相当程
度,国家间争端逐步升级,无法缓和时,就可能上升为国际冲突。冲突是一种矛盾
对立的态势。当冲突双方形成对立的目标或情绪,并交互作用时,冲突的态势便出
现了。冲突作为一种态势,既可加剧而演变为激烈对抗或武装冲突,也可缓和而达
成妥协,消除冲突。冲突根据空间领域分类,可以包括:国际冲突、地区冲突、国
内冲突、个人冲突;根据性质划分,有政治冲突、经济冲突、文化与意识形态冲突
等。从冲突的一般意义出发,国际冲突也可界定为主权国家或国际行为体之间的矛
盾对立态势,也可以说是以利益、价值观、权力地位、资源、意识形态等因素为
目标,展开的竞争,它以国际社会为背景。
当代国际冲突具有的特点有:(1)全球性、广泛性和联动性。(2)国际冲突
主要形式的转移与兼容性。()国际冲突的频率与时间性发生变化。(4)国际冲
突潜在的危险性与可控性。
二、国际合作及其特点
所谓国家间合作,一般指国家间为满足共同利益需要和实现共同目标过程中的
协调和联合。国家间合作一般以正式文件为基础,通过协议、条约或合作组织来实
现。国际合作种类繁多,既有全球范围的合作,也有区域性合作:既有双边合作,
也有多边合作;既有平等自愿合作,也有不平等的强制性合作;既有结盟的战略性
合作,也有不结盟的一般性合作。国际合作现象尽管早已有之,但作为全球性的普
遍现象,则在 20世纪获得充分发展。“二战”前的国际合作,大多与欧美列强间的
争夺霸权与势力范围相关,合作的基础以维持列强的力量均势为条件,合作的领域
主要在政治与军事方面。战后几十年的冷战阶段,国家间合作以美苏两国为首的东
西方集团的内部政治、军事、经济合作为主。随着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
的发展,人类取得了巨大进步与成就,但也第一次面临如此众多的全球性危机与挑
战。此外,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一体化的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日益加深,相互
合作日益扩大。冷战后期国际局势趋于缓和,国际合作,尤其是区域性经济合作比

重提高,全部合作呈现出越意识形态与政治制度、广泛性、稳定性与形式多样性
等特点,并且与和平及发展的世界主题相关联。
国际合作的内容主要表现在:(豆)全球性社会问题。(2)消除日益扩大的全
球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一些国内问题的彻底解决,如人口增长、失业率
高、资金不足等。国际合作的主要特点有:全球性、普遍性、主动性、机制性、超
意识形态性等。
第二节、战争与和平
一、国际战争
战争与和平是国际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作为人类历史上一种持续不断的现
象,已经无法确切地估算已经发生过的战争次数与战争损失。数千年的人类战争史,
依武器性质为标准划分,可分为若干不同的阶段。近代工业革命与第一次科技革命
之前的漫长历史时期,可称作“冷兵器时代”,其武器性质是以金属制的刀、剑、
矛、箭为主。近代工业革命的爆发,各类火药和机械兵器的发明,开始了“机械火
器时代”,其武器性质以各类机械枪、炮与黄色炸药等为主。“二战”结束之际,
人类发明了核武器,从此,人类开始了由“非核时代”向“核时代”的历史转折。
冷战结束后爆发世界大战的危险大大减少,但是由于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领
土与边界纠纷等因素,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井时有发生,制止战
争,维护和平,仍然是人类面临的首要任务。
二、西方关于战争起源的理论
战争的根源问题,是人类长期以来加以探讨的问题。当代国际战争所潜伏的巨
大灾难性,使人们更专注于其根源与原因的研究。西方研究战争起源问题有两大流
派。持微观战争起源理论的学者认为,国家仅仅是个人的扩大,因此,国家间战争
的根源应当从个人因素中去寻找。他们从生物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角度出发,
试图按照人的本性、心理活动或行为规律来解释战争的根源,主要是研究生物个体
的内心世界,注重基于人类本性和心理机能的非意识性攻击本能和驱动力,强调个
人对战争的责任,认为战争主要是由领袖人物追求个人的名望、野心等“权力欲望”
所引起的。这种理论把战争视为人类生活中的自然规律。持宏观战争起源理论的学
者则从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组织学、政治学、系统论等学科的角度,力图从
国家的内部社会及经济结构、国家间的经济及政治关系以及国际体系的变化来说明
战争的起因。这些起因主要是:(1)国家内部聚散与外部战争相互转化,尤其是统
治阶层通过外交政策的胜利来恢复或巩固国内秩序的企图;(2)国家领导人的个性
和抱负对局势的影响;(3)在军事工业集团的利益驱使下,军事技术和军备竞赛的
发展;(4)种族、语言、宗教、意识形态以及历史等原因形成的狭隘的民族沙文主
义和排外主义;(5)经济扩张或追求霸权、财富、领土的要求;(6)联盟的变换
或军事技术的发展所导致的均势结构的破坏和战略失衡;(7)国际无政府状态对维
持国际和平机制的破坏;(8)国家间因沟通障碍,对相互目标、意图和政策的误解;
(9)在广大灰色和边缘地区普遍存在着社会经济上的悬殊差距:(ic)敌对的外部
列强对他国内部冲突的干涉;(且呈)资本帝国主义。美国著名学者肯尼思·华尔兹
在《人、国家与战争》中提出了关于战争根源的三概念,即所谓关于战争根源的华
氏三原理:(1)战争的重要根源在于人的本性和行为——人本身,特别是人的自私、
权欲和愚昧;(2)国家内部结构的缺陷是造成战争的根源之一:(3)世界无政府
状态导致国家间的战争。他认为只有综合运用这三个概念才能较好地说明战争根源。
三、马克思主义战争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私有制是产生战争的根源,战争只能随着私有制的消亡而消
亡。列宁认为,“现代战争产生于帝国主义。”“世界霸权”是帝国主义政策的内
容,而这种政策的继续便是帝国主义战争。列宁把帝国主义与现代战争作为因果关
系加以考察,是符合当时历史状况的,今天,它仍然是考察当代国际战争根源的重
要依据。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一度是世界动乱、世界战争危险的主要根源。第二
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断挑起与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战争,
这些类型的战争很容易从私有制以及有关国家的经济制度及其政治表现中找到根
源。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国际关系的巨大发展及其带来的复杂化、多样化,当代
出现的一些新现象、新问题已经不能完全用现成的结论来解释,必须用马克思主义
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进行理论的考察。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具体问题具
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现成的结论出发。
四、核战争时代的基本理论
武器的演进,给战争和国际关系带来深刻的影响,尤其是核武器的出现带来的
影响最为复杂。核武器的出现是武器的质的飞跃,它的特点是威力大,射程远,命
中率高,作用时间长,后果特别严重。它对战争的传统观念和某些规律提出了重大
挑战:(1)改变了战争的形式与规模,改变了传统的战争的时间和空间观念,改变
了传统战争的程序。(2)对传统的战争目的提出了挑战。战争的一般目的无非是克
敌制胜,“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而在一场倾全力的核大战之后,没有胜利者。
(3)对传统的战争性质,即正义或非正义的判断,也提出了挑战,因为没有任何目
的能证明发动核战争是正义的。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对于因核战争而毁灭人类来
说,没有实际的意义。(4)核武器因其具有的毁灭性而难以作为纯武器使用c总
之,核武器是一把双刃剑,既威胁人类生存,又对世界战争起阻遏作用,即所谓“核
武器的自我约束”。因此,现实的世界和平是核恐怖下的和平,一种有巨大潜在危
险的和平。核大战将不再是政治的继续。
第三节国际安全
一、国际安全的概念
国际关系范畴的“安全”概念,是一个产生于西方的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
束后,这个提法成为国际政治中的一个常用的标准概念,成为取代诸如军事事务、
对外政策、外交事务等较陈旧词汇的新提法。
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安全概念的应用日益增多。尽管人们广泛使用这个概念,
但对这个概念的内*却始终不能达成一致。可以说直至今天,学者们仍在争论有关
安全概念的界定。有学者认为,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代,面对不
同的问题,人们往往会对“国家安全”作出不同的解释。因此,“国家安全”作为
一个概念太复杂了,任何一般的界定,都难免以偏概全。他们认为阐释安全的含义
只能联系具体的情况。卡尔·多伊奇报出,安全意味着和平及和平的维护,但是,
由于安全作为一种价值,同时是享受其他许多价值的方式和条件。所以它的含义往
往是不明确的。也有许多人认为国家安全是可以做~股界定的。最传统的观点是把
安全等同于不存在军事威胁,或者把安全界定为保卫国家免受外来的颠覆和攻击。
安全概念的界定之所以引起很多争议,一些学者认为原因有两个:(1)安全研究只
是国际关系研究的子学科,而国际关系研究本身存在许多不同的学派和不同的理论
范式,这种情况必然造成对安全界定的不一致;(2)安全概念含有规范性因素,这
意味着分析家和决策者在检验以经验为根据的数据时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并因
而会对现实安全问题作出不同的概念界定。
作者: bbcc    时间: 06-2-10 12:18
二、国际安全关系的不同观点

安全关系作为一个范畴,主要指的是国际行为体在安全事务中的相互作用和相
互影响。安全研究中,如何看待和解释这种安全关系的构成和属性,如何解释安全
关系对于行为体的影响,是决定研究者安全观的最基本的问题。事实上,恰恰因为
不同的研究者对安全关系作出了不同的解释,才导致他们形成了不同的安全观念和
不同的研究范式。(1)现实主义理论范式。现实主义所关注的中心问题是国家的安
全。按照现实主义的观点,国家是国际关系中的主要行为体,是安全的指示物。国
家作为拥有主权的行为体,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求享有对内的最高政治权威和对外的
平等自主。这种本质属性决定国家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以维护自身最大利
益为最高原则。它的一切决策和行为都是以自己的意愿为转移;除非迫不得已,它
不接受任何外来的指挥、干涉和支配。现实主义所设想的安全关系就是由主权国家
构成的无政府状态。(2)新现实主义与安全合作。新现实主义认为权力只是手段,
国家拥有的权力太小或太大都会有风险。对新现实主义来说,国家最终所关心的不
是权力而是安全,因此,如果追求更大的权力可能出现不安全,国家就可能选择谈
判而不是战争。新现实主义者认为,国际政治的特征未必就是无休止的冲突与战争,
在国家之间存在着受制于安全竞争逻辑的有限合作。()新自由主义安全观。新自
由主义更多强调的是跨国的联系。新自由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基欧汉和约瑟夫·奈
所提出的“复合相互依赖”理论,从安全概念的角度来看,就是一种对于安全关系
的描述。按照这一理论的假定,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与一体化,以及各国经济利益
的日益融合,国家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会越来越深化,越来越普遍。这种日益
发展的相互依存,深刻地改变了国际关系的性质,使得在安全问题上地国际合作成
为可能。
三、国际安全战略选择
国家要维护自己的安全,就要有适当的安全战略。国家的安全观包括两个范式:
实力政治与合作安全。实力政治的理论基础,就是权力政治。按照实力政治的观点,
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国家只有处于较强状态才是安全的,反之,则是不安全的。
因此,追求实力地位的国家,大体可作两种选择,要么谋求支配那些反对它们或是
可能威胁它们的国家,要么谋求力量的平衡。进行这样两种战略选择,其实质都是
想通过减损他国的实力来增大自身的安全。1982年,以帕尔梅为首的“裁军与安全
问题独立委员会”率先提出了“共同安全”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基于这样的认
识,即核战争根本没有胜利的希望,战争的双方只能同归于尽,因此,对抗的双方
必须谋求共同的生存。持久的安全只有在全体国家能够共享安全的时候才能实现,
而这一点的实现只能通过建立在平等、正义和互惠原则之上的合作。但是,国际安
全体系中的任何合作都不可能是牢不可破的,因此安全合作具有脆弱性。
四、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
从理论上探讨国际组织解决争端的机制,可以看到,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是存
在着某种两难关系的。这种两难关系表现为:国家是按照理想主义的模式创建国际
组织的,但不得不按照现实主义的方式在其中行事以维护自己的利益。利用国际组
织的形式解决冲突与争端,在本质上是一种国家间的合作。在这种合作中,每一个
参与的国家都存在如何处理与国际组织的关系问题。这种以契约为体现的关系既反
映个别国家的利益与所有国家的共同利益的关系,亦反映个别国家的权力与国际组
织的权力的关系。事实上,每个国家在面对这样的关系时,都不得不进行功利的、
道德的和力量对比的判断。(互)进行功利的判断,国家要解泱的是对自身得失的分
析,即只有得大于失,国家才会参与国际组织的合作。(2)进行道德判断,国家要
解决的是如何承担对于国际组织的义务,或者说国家将如何为集体利益作贡献。(3)

进行力量对比的判断,国家需解决的是把多大的权力授予国际组织,或者说准备使
国际组织强大到何种地步。在这三个问题上,国家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国际组织的功
效。
第四节国际和平维持机制及其建设
一、冷战结束后对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冷战结束后对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有(1)恐怖主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重
大的恐怖主义几乎年年发生,特别是2001年的“9·11”,国际恐怖主义发展到了
一个新的阶段。主要表现以下几个特点:恐怖活动范围不断扩大,随着各国政府加
强对恐怖主义活动的打击力度,国际社会加强反恐合作,今后的恐怖主义活动将更
加具有隐蔽性和突然性。恐怖活动手段高科技化。美国成为国际恐怖行动的主要对
象。恐怖主义作为一种以伤害平民为表现形式的特殊暴力活动,对国际安全的影响
是严重而突出的。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专家认为,冷战结束后.”恐怖主义
成为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大规模战争的替代品”,是危害当代国际安全与世界和
平的主要力量。( 2)大规模毁伤性武器,又称“ ABC”武器。大规模毁伤性武器的
扩散是指上述武器和运载工具及其技术和材料的扩散。其中核武器的扩散~直是国
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核武器的扩散,可分两种基本形式:一是纵向扩散或垂直扩散,
即核武器国家的核武库在规模上的扩大、质量上的提高和品种上的增加;二是横向
扩散或水平扩散,即无核武器国家通过研制或购买拥有核武器,也就是核军备竞赛。
冷战后的国际防扩散体制仍面临多种困难和挑战。(3)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冷战
结束后,世界的主题依然是和平与发展,但局部战争和冲突仍此起彼伏。一个重要
因素是少数国家继续坚持“冷战思维”,在国际关系中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冷战后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了~些新的特点:一是干方百计地寻求联合国的同
意或授权。二是绕开联合国,通过控制其他国际组织进行。三是制造合法性理由,
为自己的干涉政策和行动辩护。四是动辄使用武力或以制裁来椎行,强迫别人接受
自己的价值观、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一旦达不到目的,就在国际关系中以经济制
裁或威胁使用武力来推行其外交政策。
二、和平维持机制及其建设
国际和平维持机制,就是在军事、政治、经济范围内对战争危险的直接抑制,对战
争能力与手段的直接管制。并在其他广泛领域里积极调节和控制冲突,在广义上也
可以视为消除和减少战争危险,间接地维护了和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军备控制与裁军。所谓军备控制,是指对各国军事装备的发展、试验、部署和使
用的限制和管制。而裁军是指裁减军队和军事装备。两者目的均是使军备不要太多,
以便降低对抗强度,缓和国际局势,克制冲突发展,减少战争危险。裁军是把国家
军备视为武装冲突的根本原因,因此,通过削减和最终取消军备来谋求防止战争。
而军备控制不反对各国保存一定的军备,它把国家间分歧与冲突视为战争根源,承
认某些分歧和冲突也许是不可能解决的,因此通过减轻军事存在而不是彻底消除军
备,来促进国家间关系的稳定和降低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军备控制方法大体上分为
裁军、减少现存武器、限制新武器的发展与部署以及限制武器转让等。
2、强化国际法作用。国际法旨在调整国际关系,形成对国家行为和国家间相互关系
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为和平解决国际冲突提供基本的法律依据,以
及仲裁、审判等司法程序和机构。国际法只要能得到世界各国的承认,就能对整个
国际社会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国际法效力是以国家意志的协议为依据的,本质上

体现了国家利益的协调。与传统国际法比较,现代国际法的巨大进展表现在,它不
仅调整社会制度相同国家之间的行为规范,而且调整社会制度不同国家之间的行为
规范,并且在其发展与强化进程中,充分体现了世界人民的强烈愿望和最大利益。
只有确立了国家关系和国际生活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则,才能从宏观上有效地指导和
规范国际社会的活动,才能从根本上抑制侵略和战争行为,才能建立起一个新的稳
定、安全和繁荣的世界。
3、联合国维持和平机制与行动。联合国宪章中分别规定了有关国际争端的政治解决
与法律解泱的各种方法,从而构成联合国在解决国际争端中据以进行活动的法律基
础。联合国大会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所作的决议有强大的政治与道义力量,
但安全理事会对此负有主要责任,是唯一有权采取强制行动的维持和平机关,其决
定对会员国有约束力。安理会也可以决定成立受其直接指挥的联合国和平部队。这
是一支非传统的、特殊的军队,其任务不是作战,而是观察、报告冲突地区局势,
监督停火、休战或停战,执行脱离接触协议,监督和督促撤军,阻止非法越界和军
事渗透,控制军事分界线和隔离区,监督选举,维持治安,保护平民活动,以及从
事人道主义援助等。
4、核威慑。核威慑是以核军备和核战争威胁来威逼对手因面临无法承受的报复而不
敢贸然发动战争的一种策略与手段,它是核战略的核心,其目标是以最小的战争风
险,换取最大的威慑效果。核武器的毁灭性威力,构成了核威慑的充分心理基础和
客观基础,使它能以物质手段去达到心理效果,即最大限度的威慑目的,从而主要
成为阻遏核大国之间战争的有力手段,特别是使大规模战争、世界战争的可能性大
大下降。最具破坏性的全面核大战,实际上成了人们最不愿意看到和最没有可能发
动的战争。但是,核威慑是有限度的,有条件的,会受到动机、手段、对象、结果
诸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核武器的威慑作用,是一种战略性的威慑作用。
作者: yiqilai    时间: 06-2-11 20: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juicetingting    时间: 06-2-15 23: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ei@0422    时间: 06-2-16 23:3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yzfx213    时间: 06-2-25 01:3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veson1984    时间: 06-3-5 18:3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riches    时间: 06-3-5 20:3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jonsroman    时间: 06-3-9 19:2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jh-2006    时间: 06-3-10 16:5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笨小孩    时间: 06-3-24 18:0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阿诺酷林    时间: 06-3-25 08: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elma_penn    时间: 06-3-26 16:2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washington66    时间: 06-3-27 11: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iliceo    时间: 06-3-30 14: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rocky033    时间: 06-4-3 22: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annoy_0001    时间: 06-4-4 22: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gavinly    时间: 06-4-28 18:5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donglei    时间: 06-4-29 13:0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zkyang198    时间: 06-5-7 10:2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zhenguan1984    时间: 06-5-16 11:2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传统女士    时间: 06-5-18 09:0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donbin2007    时间: 06-5-18 22: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amlion    时间: 06-5-19 14:0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aisimandewan    时间: 06-5-20 19:3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redapple246    时间: 06-6-9 16:0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diablo1987    时间: 06-6-20 10:0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chenjian1982    时间: 06-6-22 09: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cav    时间: 06-7-9 19: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王宝胜    时间: 06-7-10 11: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iceice    时间: 06-7-17 15:0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jiqi_2008    时间: 06-7-19 22:4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chenjian1982    时间: 06-7-24 08: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wcl19830918    时间: 06-7-24 20:0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gangwulang    时间: 06-7-26 12:5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cristyobing    时间: 06-7-27 01:1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rudun111    时间: 06-7-28 15:1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yuedaxiake    时间: 06-8-2 15:2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aomitiger    时间: 06-8-2 17:00
可惜出来的人纸上谈兵啊
作者: leotang1210    时间: 06-8-8 12:3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秀茵    时间: 06-8-15 09:1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童话树    时间: 06-8-15 22: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frank119    时间: 06-8-17 09:0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iniboys    时间: 06-8-27 20:1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insky8    时间: 06-8-28 10:2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rudun111    时间: 06-8-30 22: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ckx1123    时间: 06-8-31 12:4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kuailam    时间: 06-9-5 17: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CXL0806    时间: 06-9-11 10:1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goodplum    时间: 06-9-11 18: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驴子    时间: 06-9-17 11:1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recobaliao    时间: 06-9-18 23:2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auhwa    时间: 06-9-19 13:1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eishidang    时间: 06-9-19 16: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hytf    时间: 06-9-22 08: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conniexxj    时间: 06-9-24 21:5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fly_yingying    时间: 06-9-24 22: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xierj1    时间: 06-9-26 17: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cloudwm    时间: 06-9-28 13:1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yijun0327    时间: 06-10-14 21:4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huzhi    时间: 06-10-20 23:3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guanli3344    时间: 06-10-28 20:2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huangl    时间: 06-10-30 08:2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hiruiqing    时间: 06-10-30 13:4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ovewasyoung    时间: 06-11-2 21:2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疏影迷离    时间: 06-11-3 22:2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jun0205    时间: 06-11-6 20: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ovewasyoung    时间: 06-11-20 22: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ovewasyoung    时间: 06-11-20 22: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ukiebaby    时间: 06-11-21 21:4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zlp19850624    时间: 06-11-24 10:2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ggaijj    时间: 06-11-24 14:2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cjw123    时间: 06-11-26 13: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独山子    时间: 06-11-26 16:2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水光    时间: 06-12-14 12:5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izhongmin    时间: 06-12-16 16:1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kittyjing    时间: 06-12-29 23: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iluqoqo    时间: 06-12-30 14:52
讓我研究研究啊
作者: 巡山小妖甲    时间: 07-1-6 08: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hyx1234    时间: 07-1-7 10:3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tyy127    时间: 07-1-7 17:4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pillow    时间: 07-1-8 23: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DOLPHIN_OCEANS    时间: 07-1-13 18: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zdxgwy    时间: 07-1-24 23:0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hafengke    时间: 07-2-3 08:5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cyanfox    时间: 07-2-21 16:1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国际政治学    时间: 07-2-26 19:2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ixue76    时间: 07-2-27 08: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tiannuts    时间: 07-2-27 20:0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张张    时间: 07-3-9 14:5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bestommy_zju    时间: 07-3-9 15: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dingyijob    时间: 07-3-10 13:0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ganiha    时间: 07-3-11 11:5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Free考研资料 (http://bbs.freekaoy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